CN104094394A - 用于分散的基板的具有蜂巢式结构的动态负载锁定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分散的基板的具有蜂巢式结构的动态负载锁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4394A CN104094394A CN201380007505.4A CN201380007505A CN104094394A CN 104094394 A CN104094394 A CN 104094394A CN 201380007505 A CN201380007505 A CN 201380007505A CN 104094394 A CN104094394 A CN 104094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load lock
- lock chamber
- load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10000003850 cellular structure Anatomy 0.000 title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40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74 free electr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8 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10 silicon-base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9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20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ad-lock cha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负载锁定腔室,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包括沿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长度放置以实现从腔室的大气压力侧至处理压力侧的期望气压梯度的数个致动器。该腔室包括传输带,该传输带连续贯穿腔室以完成以下步骤:若基板位于生产线的入口侧,则将基板从腔室的大气压力侧传输至处理压力侧,且若基板经放置于生产线的出口侧,则将基板从腔室的处理压力侧传输至大气压力侧。分离机构可附接于输送带以将腔室内的分散区域分离成数个分散容积。基板可设置在分离机构之间,使得在传输基板穿过腔室时维持腔室内的邻近压力区域之间的分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大体上是关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经调适以将一或更多个基板从处于第一压力的第一区域移送到处于第二压力的第二区域。
背景技术
光电(PV)电池或太阳能电池是将日光转化成直流(DC)电功率的装置。典型的PV电池包括p型硅基板,该p型硅基板具有设置在p型基板的顶部上的n型硅材料薄层。当暴露于日光(由来自光子的能量组成)时,PV电池的p-n结产生自由电子与空穴对。形成在p-n结的耗尽区上的电场使自由电子与空穴分离,产生电压。当PV电池连接至电力负载时,自n侧至p侧的电路允许电子的流动。电功率是在电子与空穴移动穿过外部电力负载并最终再结合时产生的电压乘以电流的乘积。每个太阳能电池产生特定量的电功率。数个太阳能电池平铺(tile)成经定尺寸以输送期望量的系统功率的模块。
在过去的十年中,PV市场已经经历年增长率超过30%以上的增长。一些文章已预示全世界的太阳能电池电功率生产近期可能超过10GWp。据估计所有光电模块的大于90%的光电模块是基于硅晶圆的。结合实质上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需求的高市场增长率已对用于光电设备的硅晶圆生产发展造成许多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体上需要满足以下太阳能电池处理要求:1)需要改良基板制造设备的所有权的成本(cost of ownership;CoO)(例如,高系统产出、高机器可用时间、便宜的机器、低耗材成本);2)需要增加每个处理周期处理的面积(例如,降低每个Wp的处理量);及3)需要很好地控制形成层及膜堆迭形成工艺的品质且该品质需足以产生非常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因此,对成本有效地形成及制造用于太阳能电池应用的硅片材存在需求。
此外,随着对太阳能电池装置的需求的持续增长,通过增加基板产出并改良对基板执行的沉积工艺的品质来降低成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关于此方面的一个挑战涉及将这些易损坏的基板从大气压力环境引入到低压处理环境中。传统上,此情况涉及移动一批基板穿过第一狭缝阀开口,从大气压力下的环境进入负载锁定腔室,该负载锁定腔室使用第二狭缝阀耦接至低压处理环境但与低压处理环境隔绝。随后使用第一狭缝阀使负载锁定腔室与大气压力环境隔绝。随后缓缓降低腔室内的压力至处理腔室中的压力处或附近以阻止低质量且易损坏的太阳能电池基板的移动。随后移动太阳能电池基板穿过负载锁定腔室中的第二狭缝阀开口进入处理腔室。随后关闭第二狭缝阀并使负载锁定腔室开口,使得该负载锁定腔室可随后接收下一批基板。
然而,此传统的负载锁定移送工艺是时间密集的且限制整个生产线的处理能力,且因而增加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装置的成本。为了降低此成本同时亦降低表面污染,需要设计赋能高产出、改良的装置产出率、降低的基板搬运步骤的数目及紧凑的系统占据面积的新颖负载锁定腔室及工艺。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负载锁定腔室包含:包围负载锁定区域的一或更多个壁、设置在负载锁定区域内并从负载锁定区域的大气压力侧延伸至负载锁定区域的处理压力侧的直线输送机构、附接于直线输送机构并经放置以将负载锁定区域分成数个分散区域的数个分离机构,以及与负载锁定区域流体连通并经配置以施加从大气压力侧至处理压力侧跨越数个分散区域的气压梯度的数个致动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将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处理压力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或更多个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一压力区域;使用直线输送机构将一或更多个基板从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一压力区域移送至第二压力区域;使用直线输送机构将一或更多个基板从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二压力区域移送至第三压力区域;以及使用直线输送机构将一或更多个基板移送至处理压力区域中。第二压力区域具有小于第一压力区域中压力的压力。第三压力区域具有小于第二压力区域中压力的压力,且处理压力区域具有小于第三压力区域中压力的压力。
在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基板处理系统包含:包含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的第一负载锁定腔室、耦接至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以及耦接至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的第二负载锁定腔室,该第一直线输送机构经配置以移送基板穿过该第一负载锁定腔室并具有流体地耦接至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负载锁定区域内的数个分散区域的数个第一致动器。数个第一致动器经配置以施加从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至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的气压梯度。第二负载锁定腔室包含第二直线输送机构,该第二直线输送机构经配置以移送基板穿过该第二负载锁定腔室并具有流体地耦接至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负载锁定区域内的数个分散区域的数个致动器。数个第二致动器经配置以施加从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至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的气压梯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将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处理压力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或更多个基板设置在直线输送机构的支撑表面上,其中一或更多个基板及支撑表面设置在耦接至直线输送机构的一部分的两个分离机构之间;移送一或更多个基板、支撑表面及该两个分离机构穿过由负载锁定腔室的一或更多个壁界定的负载锁定区域,其中负载锁定区域在大气压力下的第一区域与处理压力下的第二区域之间延伸;以及在移送一或更多个基板穿过负载锁定区域时,将一定量的气体从界定在支撑表面、两个分离机构与一或更多个壁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容积移除。在一个实例中,处理压力可小于大气压力。
附图说明
因此,可详细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结构的方式,即可参照实施例对上文简要概述的本发明进行更特定描述,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图示于附图中。然而应注意,附图仅图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因此不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畴,因为本发明可允许其他同等有效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板处理系统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沿图2所图示的剖面线3-3所取的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的分离机构的部分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5-5所取的分离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线6-6所取的分离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4中的分离机构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的双分离机构的部分平面图。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的分离机构的部分平面图。
为了促进理解,在可能的地方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指示诸图所共有的相同元件。预期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及特征结构可有利地并入其他实施例而无需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大体上包括动态负载锁定腔室,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可设置在生产线(例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内以处理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装置的区域的膜堆迭。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包括沿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长度放置以实现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的期望气压梯度的数个致动器。动态负载锁定腔室进一步包括柔性传输带,该柔性传输带连续贯穿动态负载锁定腔室以完成以下步骤:若基板位于生产线的入口侧,则将基板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传输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且若基板经放置于生产线的出口侧,则将基板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传输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分离机构可附接于输送带以将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独立分散区域分离成数个分散容积。基板(诸如,太阳能电池基板)可单独地或成阵列地设置在分离机构之间,使得在传输基板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时维持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内的邻近压力区域之间的分离。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板处理系统100的示意性平面图。处理系统100例如可用于在线性阵列的基板上执行一或更多个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处理系统100包括输入系统110、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第二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40及输出系统150。如图所示,基板处理系统100经配置用于在处理期间于方向“M”上将线性阵列的基板从输入系统110移送至输出系统150。
输入系统110可包括一或更多个自动化装置(诸如,输送系统107),该一或更多个自动化装置经配置以从基板传输介面105接收基板并将这些基板放置在输送系统107的一部分上用于移送穿过处理系统100的各个腔室。基板传输介面105可接收来自上游位置(例如,太阳能电池制造线中的上游处理模块)的基板。
在操作中,输送系统107可在大气压力下的清洁环境中经由基板传输介面105负载着未处理的基板。输送系统107可随后将基板移送进入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如随后所描述,在基板从大气压力下的输入系统110传递至耦接至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的维持在适度真空压力(例如,10-2-10-5毫巴)下的环境中的自动化装置125(图2)时,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提供分阶压降。
在到达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后,在移送基板穿过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时以顺序方式处理基板。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包括一系列顺序处理腔室。处理腔室可包括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腔室、低压化学汽相沉积(LPCVD)腔室、原子层沉积(ALD)腔室、物理气相沉积(PVD)腔室、热处理腔室(例如,快速热处理(RTA)腔室)或其他类似处理腔室的一或更多者。另外,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亦可包括一或更多个基板缓冲腔室、基板移送腔室或基板重定向腔室。
在通过使用一或更多个自动化装置125(例如,一或更多个输送机)穿过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后,可连续移送线性阵列的基板进入第二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40,在基板从设置在维持于适度真空压力(例如,10-2-10-5毫巴)下的区域中的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中的一或更多个自动化装置125传递至维持在大气压力下的输出系统150时,该第二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40提供分阶压力增量。
输出系统150可包括经配置以输送基板至基板传输介面155的一或更多个自动化装置(诸如,输送系统157)。基板传输介面155可将基板输送至下游位置(例如,太阳能电池制造线中的下游处理模块)。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是沿图2所图示的剖面线3-3所取的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在经配置以在前向方向“F”(例如,从大气压力至真空)上传输基板101时可对应于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且在经配置以在相反方向“R”(例如,从真空至大气压力)上传输基板101时可对应于第二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40,如图2与图3中所示。
无论基板101在什么方向上移送,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功能是连续地传输基板101至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或从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连续地传输基板101,同时消除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至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内的真空条件的气流。为了完成此期望的功能,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内容积配置成数个分散容积,当在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侧与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内部的真空条件之间传输设置于此等分散容积内的基板时,该数个分散容积沿该大气侧与这些真空条件之间的直线路径为可移动的。如随后于下文所描述,在基板移送工艺期间沿基板移送路径移送基板时,独立地将分散容积内的压力降低至分阶水平。由设置于连续移动的线性基板传输带上的分离机构提供分散容积之间之间隔,该传输带在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侧与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之间传输基板。
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包括包围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的顶壁202、底壁204以及侧壁206。可以用于基板处理腔室的典型材料(诸如,不锈钢或铝)制造壁202、壁204及壁206。线性输送机构210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212延伸穿过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处理压力侧214。线性输送机构210包括放置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212上的一或更多个滚轴216及放置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处理压力侧上的一或更多个滚轴218。一或更多个滚轴216、218支撑并驱动经配置以支撑并传输基板101穿过负载锁定腔室200的材料的连续传输带220。可由机械驱动294(图2)(诸如,马达/链驱动(未图示))驱动滚轴216、218,且这些滚轴216、218可经配置以高达约10m/min的线性速度传输传输带。机械驱动294可为经调整以在处理期间提供期望的传输带220速度的电动马达(例如,交流(AC)伺服马达或直流(DC)伺服马达)。传输带220可由不锈钢、铝或聚合材料制成。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可在侧壁206之间延伸以支撑传输带220的内表面。传输带220的内表面通常由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的表面222A(图5)支撑。
负载锁定腔室200的上壁202包括形成在该上壁202中并分别流体地耦接至数个致动器231、232、233、234及235的数个凹穴226、227、228、229及230。凹穴226-230中的每一者进一步与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的各别分散区域流体连通。举例而言,凹穴226与区域246流体连通。凹穴227与区域247流体连通。凹穴228与区域248流体连通。凹穴229与区域249流体连通,且凹穴230与区域250流体连通。
下壁204包括形成在该下壁204中并分别耦接至数个致动器231、232、233、234及235的数个对应凹穴236、237、238、239及240。凹穴236-240中的每一者进一步与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的各别分散区域流体结合。举例而言,凹穴236与区域256流体连通。凹穴237与区域257流体连通。凹穴238与区域258流体连通。凹穴239与区域259流体连通,且凹穴240与区域260流体连通。
另外,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亦可包括形成在该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中并分别耦接至数个致动器231、232、233、234及235的对应凹穴241、242、243、244及245。凹穴241-245中的每一者流体地耦接至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的各别分散区域。举例而言,凹穴241与各别区域246及256流体连通。凹穴242与各别区域247及257流体连通。凹穴243与各别区域248及258流体连通。凹穴244与各别区域249及259流体连通,且凹穴245与各别区域250及260流体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个致动器231-235包括数个泵,该数个泵经设置以逐步降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中从大气压力侧212至处理压力侧214的压力。在此实施例中,泵的每一者经配置以降低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内对应于泵所耦接的凹穴的容积。举例而言,致动器231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6及256中的压力至小于大气压力的第一压力(例如,480-600毫巴)。致动器232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7及257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例如,100-300毫巴)。致动器233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8及258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二压力的第三压力(例如,10-100毫巴)。致动器234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9及259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三压力的第四压力(10-2-1毫巴),且致动器235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50及260中的压力至小于第四压力且可大于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内的压力(例如,10-5毫巴)的第五压力(10-4-10-2毫巴)。在一个配置中,数个致动器231-235由流体耦接至凹穴226-230及凹穴236-245中的每一者的单个致动器来替代,其中单个致动器经独立地连接及装阀以控制此等凹穴中的每一者内的压力及/或从此等凹穴中的每一者接收的气流。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器231可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经配置以将清洁干空气(CDA)或者惰性气体(诸如,氩或氮)注入至稍高于大气压力(例如,高于大气压力15-100毫巴)的第一压力处的各别区域246及256中。区域246及区域256内的此过压条件保证来自大气压力侧212的污染物不被引入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中且因此不被引入至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中。
在此实施例中,致动器232-235包括经设置以逐步降低从各别区域246及256至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处理压力侧214的压力的数个泵。举例而言,致动器232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7及257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例如,300-600毫巴)。致动器233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8及258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二压力的第三压力(例如,50-200毫巴)。致动器234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49及259中的压力至小于第三压力的第四压力(例如,1-50毫巴),且致动器235可经配置以降低各别区域250及260中的压力至小于第四压力且可大于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130内的压力(例如,10-5毫巴)的第五压力(例如,10-2-1毫巴)。
尽管致动器231-235经配置用于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212至处理压力侧214的增加的压降,但是因为分阶负载锁定区域208内的相邻区域的每一者彼此流体连通,所以在维持这些相邻区域之间的一些分离中仍存在困难。为了保证相邻区域之间的此分离并在基板101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时向每个压力级提供个别基板101或基板101的群组所暴露至的半封闭区域,数个分离机构252附接于传输带220。可沿着传输带的表面间隔分离机构252以使一或更多个基板101(例如,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板101的阵列)可放置于每个分离机构252之间。
另外,分离机构252可经放置以便在耦接至传输带220的一部分的每个分离机构252的表面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顶壁202、侧壁206及/或底壁204之间提供小间隙“X”。间隙“X”可具有在0mm与3mm之间,较佳地在0mm与0.2mm之间的高度“H”,以及在1mm与30mm之间的宽度“W”。在一个配置中,在每个分离机构252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顶壁202、侧壁206及/或底壁204之间界定的间隙“X”提供受控的固定间隙,当邻近的较高压力区域与邻近的较低压力区域两者随着由机械驱动294移动传输带220而在期望方向上移动时,设置在该邻近较高压力区域(例如,区域246)中的气体在渗进该邻近的较低压力区域(例如,区域247)时穿过该受控的固定间隙。分离机构252用于形成已知且可重复的空间,在分离机构252与基板例如从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的大气压力侧212移动至处理压力侧214时,气体将流动穿过该已知且可重复的空间。致动器231-235中的每一者的泵抽容量与形成在壁202、壁204、壁206与分离机构252之间的间隙“X”的尺寸经选择以在基板移送工艺期间在分离机构252与壁202、壁204、壁206之间产生受控的气流或“气体泄漏”,以使在向前“F”方向(亦即,第一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20)上将基板101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一端移送至另一端时连续降低这些基板101上方的压力,或在相反方向“R”(亦即,第二动态负载锁定腔室140)上反之亦然。在一个实施例中,分离机构252中的一或更多者的至少一部分经配置以接触壁202、壁204、壁206中的一或更多者来最小化气体从分离机构的一侧上的较高压力区域至分离机构的另一侧可流动穿过的间隙。
此外,因为基板传输带220的后侧221可提供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相邻区域之间的“气体泄漏”路径,所以设置在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内的凹穴241-245经配置以保证传输带220的后侧221与一或更多个支撑板222之间的压力条件维持在与流体连通的各别区域的剩余区域的压力相同的压力处。举例而言,凹穴241经配置以保证区域246内的传输带220的后侧221维持在与区域246的压力相同的压力处。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220的分离机构400的部分平面图。图5是沿线5-5所取的分离机构的横截面图。图6是沿线6-6所取的分离机构400的横截面图。图7是图4中的分离机构400的示意性端视图。
如图所示,分离机构400为跨越传输带220的宽度设置的线性部件。分离机构400包括使用一或更多个适合的紧固件(诸如,螺钉、螺栓、黏接剂等)附接于传输带220的壳体部件402。可以通常用于基板处理环境中的材料(诸如,不锈钢、铝或适合的聚合材料)制造壳体部件402。叶片410设置在壳体部件402内。叶片410可由适合的聚合物材料(诸如,自润滑聚合物)制造,以在叶片410与顶壁202或底壁204接触时提供低滑动阻力与低污染可能性。可用于叶片410的聚合物材料的一个实例是由德国多特蒙德的Murtfeldt Kunststoffe GmbH&Co.KG制造的ORIGINAL MATERIAL“S”8000。或者,叶片410可由其他材料(诸如,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铝)或石墨)制造。
在壳体部件402内使用弹簧部件420弹簧负载叶片410。弹簧部件420可为机械弹簧。或者,弹簧部件420可包括磁性致动器、液压致动器或气动致动器。视情况而言,弹簧部件420可包括重力启动的致动(诸如,可经配置以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伸展位置且若接触则枢转至收缩位置的枢轴或摇杆)。弹簧部件420可设置在狭槽412内并接触壳体部件402,以使叶片410的上部414延伸穿过在壳体部件402中的开口404并超出壳体部件402的上表面406。因而,叶片410提供分离机构400与顶壁202及/或底壁204之间的间隙“X”。较佳地,在传输基板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时,叶片410与顶壁202及/或底壁204接触以最小化腔室200的分散区域之间的气体泄漏。另外,因为叶片410为弹簧负载的,所以在接触期间提供分离机构400与顶壁202或底壁204之间的较小摩擦力。因此,显著降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内的污染概率。
分离机构400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分离机构400的每个端处的端部件430。在叶片410内使用弹簧部件432弹簧负载每个端部件430。弹簧部件432可设置在狭槽434内并接触叶片410,以使端部件430的外部436在叶片410的外表面的外部延伸。因而,每个端部件430在分离机构400与各别侧壁206之间提供小间隙(例如,与间隙“X”的尺寸相同)。较佳地,在传输基板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时,每个端部件430与各别侧壁206接触以最小化腔室200的分散区域之间的气体泄漏。另外,因为端部件430为弹簧负载的,所以在接触期间提供分离机构400与侧壁206之间的较小摩擦力。此外,可用与叶片410相同的材料(诸如,自润滑聚合物)制造弹簧部件430。因此,显著降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内的污染概率。端部件430通常经配置以在该端部件430的外表面与支撑板222的表面222A及侧壁206与顶壁20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期望的间隙(例如,间隙“X”)。如上文所描述,间隙“X”是足够小的以在传输基板101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时最小化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相邻区域之间的“气体泄漏”。
图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220的双分离机构800的部分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分离机构800的每一者可类似于分离机构400,或这些分离机构800可包括不包括弹簧负载的叶片或端部件的方块部件810。在此双部件实施例中,间隙“X”的宽度在移送方向上延伸,允许间隙“X”的高度更大,同时仍最小化负载锁定区域208的相邻区域之间的“气体泄漏”以维持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212至处理压力侧214的分阶压降。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附接于传输带220的分离机构900的部分平面图。在此实施例中,以矩形布局配置分离机构900以形成放置有基板101凹穴910。分离机构900在每个分离部件915(诸如,相对于分离机构400所图示与描述的分离部件)内可包括弹簧负载的叶片920。因此,分离机构900可经放置以在分离部件915的每一者与顶壁202之间具有小间隙“X”,该小间隙“X”具有与关于图4所描述的尺寸类似的尺寸。因而,通过最小化邻近基板凹穴910之间的“气体泄漏”路径,提供负载锁定区域208的相邻区域之间的充分隔离以维持从动态负载锁定腔室200的大气压力侧212至处理压力侧214的分阶压降。
因而,提供动态负载锁定腔室,该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可设置在生产线(例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内以处理用于形成太阳能电池装置的区域的膜堆迭。腔室包括沿该腔室的长度放置以实现从腔室的大气压力侧至腔室的处理压力侧的期望气压梯度的数个致动器。腔室进一步包括柔性传输带,该柔性传输带连续贯穿腔室以完成以下步骤:若基板位于生产线的入口侧,则将基板从腔室的大气压力侧传输至腔室的处理压力侧,且若基板位于生产线的出口侧,则将基板从腔室的处理压力侧传输至腔室的大气压力侧。分离机构可附接于输送带以将动态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独立分散区域分离成数个分散容积。基板(诸如,太阳能电池基板)可单独地或成阵列地设置在分离机构之间且在输送带上,使得在传输基板穿过动态负载锁定腔室时维持腔室内的邻近压力区域之间的分离。因此,可实现用于将基板引入至处理容积或从生产线的处理容积移除基板的气压梯度。因而,通过维持穿过腔室的基板的连续动作可实现增加的节拍时间(tact times)。例如据估计,与传统的“静态”负载锁定方法相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达到每小时2000个基板至每小时20000个基板的增加。
尽管上文是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畴的情况下可设想出本发明的其他及进一步实施例,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决定本发明的范畴。
Claims (15)
1.一种负载锁定腔室,所述负载锁定腔室包含:
一或更多个壁,所述一或更多个壁界定在大气压力下的第一区域与处理压力下的第二区域之间延伸的负载锁定区域;
线性输送机构,所述线性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负载锁定区域内并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
数个分离机构,所述数个分离机构耦接至所述线性输送机构并经放置以将所述负载锁定区域分成数个分散区域,其中所述线性输送机构经配置以支撑并移送设置在所述数个分散区域内的一或更多个基板;及
一或更多个致动器,所述一或更多个致动器与所述负载锁定区域流体连通并经配置以降低所述数个分散区域的每一者中的所述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锁定腔室,所述负载锁定腔室进一步包含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及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数个分散区域的第一分散区域内提供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压力的压力,所述第二致动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数个分散区域的第二分散区域内提供小于所述第一分散区域中的所述压力并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压力的压力,所述第三致动器经配置以在所述数个分散区域的第三分散区域内提供小于所述第二分散区域中的所述压力并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压力的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锁定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包含弹簧负载的叶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锁定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进一步包含弹簧负载的端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锁定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包含延伸跨越所述线性输送机构的宽度的两个分离部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锁定腔室,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包含凹穴,所述凹穴用于在所述凹穴中设置一或更多个基板。
7.一种用于将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处理压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一或更多个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一压力区域;
使用线性输送机构将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从所述第一压力区域移送至所述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二压力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域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区域中的压力的压力;
使用所述线性输送机构将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移送至所述负载锁定腔室内的第三压力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三压力区域具有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区域中的压力的压力;及
使用所述线性输送机构将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移送至处理压力区域中,其中所述处理压力区域具有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区域中的压力的压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区域具有大于大气压力的压力。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使用所述线性输送机构将所述基板从所述第三压力区域移送进入所述负载锁定腔室的第四压力区域,其中所述第四压力区域具有小于所述第三压力区域中的压力并大于所述处理压力区域中的压力的压力。
10.一种基板处理系统,包含:
第一负载锁定腔室,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包含第一线性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线性输送机构经配置以移送基板穿过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并具有流体地耦接至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负载锁定区域内的数个分散区域的数个第一致动器,其中所述数个第一致动器经配置以施加从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至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的气压梯度;
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所述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耦接至所述第一负载锁定腔室;及
第二负载锁定腔室,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耦接至所述一或更多个处理腔室,其中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包含第二线性输送机构,所述第二线性输送机构经配置以移送基板穿过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并具有流体地耦接至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负载锁定区域内的数个分散区域的数个致动器,其中所述数个第二致动器经配置以施加从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处理压力侧至所述第二负载锁定腔室的大气压力侧的气压梯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板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线性输送机构中的每一者包含连续的输送带部件,所述连续的输送带部件具有附接于所述连续的输送带部件的数个分离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包含弹簧负载的叶片和弹簧负载端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板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分离机构包含凹穴,所述凹穴用于在所述凹穴中设置一或更多个基板。
14.一种用于将基板从大气压力移送至处理压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将一或更多个基板设置在线性输送机构的支撑表面上,其中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与所述支撑表面设置在耦接至所述线性输送机构的一部分的两个分离机构之间;
移送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两个分离机构穿过由负载锁定腔室的一或更多个壁界定的负载锁定区域,其中所述负载锁定区域在大气压力下的第一区域与处理压力下的第二区域之间延伸;及
在移送所述一或更多个基板穿过所述负载锁定区域时,从界定在所述支撑表面、所述两个分离机构与所述一或更多个壁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容积移除一定量的气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容积移除所述一定量的所述气体的所述步骤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当所述线性输送机构放置所述容积使得所述容积与第一凹穴直接流体连通时,在所述第一凹穴中接收设置在所述容积中的所述气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凹穴形成在所述负载锁定腔室的所述一或更多个壁中;以及
当所述线性输送机构放置所述容积使得所述容积与第二凹穴直接流体连通时,在所述第二凹穴中接收设置在所述容积中的所述气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凹穴形成在所述负载锁定腔室的所述一或更多个壁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596654P | 2012-02-08 | 2012-02-08 | |
US61/596,654 | 2012-02-08 | ||
US201261612080P | 2012-03-16 | 2012-03-16 | |
US61/612,080 | 2012-03-16 | ||
PCT/US2013/022534 WO2013119383A1 (en) | 2012-02-08 | 2013-01-22 | Dynamic load lock with cellular structure for discrete substrat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4394A true CN104094394A (zh) | 2014-10-08 |
Family
ID=48901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7505.4A Pending CN104094394A (zh) | 2012-02-08 | 2013-01-22 | 用于分散的基板的具有蜂巢式结构的动态负载锁定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9967B2 (zh) |
CN (1) | CN104094394A (zh) |
TW (1) | TW201338189A (zh) |
WO (1) | WO201311938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96552B (zh) * | 2001-08-31 | 2012-09-05 | 克罗辛自动化公司 | 晶片机 |
US7316966B2 (en) * | 2001-09-21 | 2008-01-08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substrates in a load lock chamber |
JP4833512B2 (ja) * | 2003-06-24 | 2011-12-07 |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 被処理体処理装置、被処理体処理方法及び被処理体搬送方法 |
JP2004136275A (ja) * | 2003-07-18 | 2004-05-13 | Anelva Corp | 真空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処理対象物搬送方法 |
US20050223837A1 (en) * | 2003-11-10 | 2005-10-13 | Blueshif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riving robotic components of a semiconductor handling system |
JP4398262B2 (ja) * | 2004-01-08 | 2010-01-13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処理装置 |
KR100558558B1 (ko) * | 2004-01-26 | 2006-03-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챔버 프로세스장치 |
US7438175B2 (en) * | 2005-06-10 | 2008-10-21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Linear vacuum deposition system |
KR101289063B1 (ko) * | 2005-12-29 | 2013-07-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소자의 진공장치 |
JP5470770B2 (ja) * | 2008-08-07 | 2014-04-16 |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真空処理装置 |
KR101071344B1 (ko) * | 2009-07-22 | 2011-10-07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098363B1 (ko) * | 2009-08-19 | 2011-12-26 | (주)리드 | 태양 전지 모듈 제조를 위한 라미네이트 시스템 및 라미네이트 방법 |
WO2013086432A2 (en) * | 2011-12-07 | 2013-06-13 | Intevac, Inc. | High throughput load lock for solar wafers |
-
2013
- 2013-01-22 WO PCT/US2013/022534 patent/WO201311938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1-22 CN CN201380007505.4A patent/CN104094394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1-23 US US13/748,271 patent/US88699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24 TW TW102102672A patent/TW201338189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38189A (zh) | 2013-09-16 |
WO2013119383A1 (en) | 2013-08-15 |
US20130199891A1 (en) | 2013-08-08 |
US8869967B2 (en) | 2014-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7718B (zh) | 传送一个或多个基板于工艺模块之间或装卸站之间的方法 | |
CN201478276U (zh) | 基板的处理装置、传输装置和横向移动室 | |
TWI401765B (zh) | 傳送基板至二個或多個的製程模組的方法 | |
CN102505115B (zh) | 真空涂覆装置 | |
US20130171757A1 (en) | Advanced platform for passivating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 |
US20060096536A1 (en) |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in a photovoltaic substrate deposition apparatus | |
US20110217469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Transferring, Docking and Processing Substrates | |
CN101770934A (zh) | 工艺模块设施 | |
CN102560377A (zh) | 用于衬底上的薄膜层的持续淀积和处理的气相淀积过程 | |
KR101698281B1 (ko) | 기판을 가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1353587B1 (ko) | 웨이퍼 이송장치 | |
KR101048297B1 (ko) | 인라인 기판 처리시스템 및 공정챔버 | |
CN111471965A (zh) | 传送载板、真空镀膜设备及真空镀膜方法 | |
KR20100108872A (ko) | 대면적 하향식 cigs 고속성막공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4094394A (zh) | 用于分散的基板的具有蜂巢式结构的动态负载锁定 | |
CN217499409U (zh) | 一种pecvd装备 | |
CN103503166A (zh) | 用于多室光伏模块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 |
CN214099642U (zh) | 一种工艺设备 | |
WO2010078264A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transferring, docking and processing substrates | |
CN212270220U (zh) | 传送载板及真空镀膜设备 | |
CN201834965U (zh) | 一种用于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 |
CN210945780U (zh) | 一种n型单晶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薄膜沉积装备 | |
JP2008520107A (ja) | 光起電基板堆積装置における圧力制御システム | |
CN113903831A (zh) | 基片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KR20130049969A (ko) | 인라인 기판처리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