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94335A -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335A
CN104094335A CN201380007465.3A CN201380007465A CN104094335A CN 104094335 A CN104094335 A CN 104094335A CN 201380007465 A CN201380007465 A CN 201380007465A CN 104094335 A CN104094335 A CN 104094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device
framework
fixed head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74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335B (zh
Inventor
细木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4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3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5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chassis, e.g. for vary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tub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主体,其包含在周缘部设有电极部和虚拟电极部的液晶显示面板(11);框体,其收纳显示装置主体;源极驱动器用FPC(36),其与电极部电连接,对液晶显示面板(11)提供电信号;以及柔性固定板(41),其与虚拟电极部连接,固定于框体。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024950号要求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装置收纳于框体的内部的电视接收装置。在这种电视接收装置中,近年来,画面的大型化正在发展。另外,以外形尺寸的小型化为目的,倾向于缩窄显示区域外周的非显示区域、所谓的边框部的宽度。以下,也有时将缩窄边框部的宽度称为窄边框化。已知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电视接收装置的框体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画面的大型化、窄边框化发展,难以使液晶显示面板相对于框体牢固地固定。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觉识别侧的偏振板形成为比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的外形大。在从玻璃基板突出的偏振板的突出部与框架的上端接合的形态下,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单元被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49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部连接有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等的驱动用基板的构成是常见的。因此,当如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那样使偏振板向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突出时,有时偏振板和驱动用基板重叠,有可能无法使液晶显示面板充分地固定。另外,在对液晶显示装置施加冲击时,有可能液晶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和偏振板剥落。这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简称为EL)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也是共同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牢固地固定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显示装置。另外,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种显示装置、可靠性优良的电视接收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装置主体,其包含在周缘部设有电极部和虚拟电极部的显示面板;框体,其收纳上述显示装置主体;柔性印刷配线板,其与上述电极部电连接,对上述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以及柔性固定板,其与上述虚拟电极部连接,固定于上述框体。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矩形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同一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的四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一边中,上述柔性固定板配置于多个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之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一边中,上述柔性固定板配置于多个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电极部具有多个电极,上述虚拟电极部具有多个虚拟电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电极的间距和上述多个虚拟电极的间距一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框体具备:第1框体,其从显示面的一侧覆盖上述显示装置主体,并且具有使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部;以及第2框体,其从与上述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显示装置主体,上述柔性固定板夹在上述第1框体与上述第2框体之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任一方设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上述柔性固定板夹在设于上述一方的凸部与上述另一方之间。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构件,上述固定构件将上述柔性固定板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构件是紧固构件,在上述紧固构件插通设于上述柔性固定板的孔中的状态下,上述柔性固定板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构件是粘接件,上述柔性固定板通过上述粘接件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固定板设有缺损部,在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任一方的与上述缺损部对应的位置设有与上述缺损部嵌合的凸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主体具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面板;以及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具有牢固地固定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可靠性优良的电视接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A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B是从液晶显示面板卸下源极驱动器用FPC和柔性固定板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沿着图4A的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B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详细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的固定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从构成框体的边框的外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从边框的内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14是从边框的内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俯视图。
图16是从边框的内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固定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固定板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柔性固定板的其它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使用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的一例。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为了在以下的各附图中容易观看各构成要素,有时根据构成要素的不同而使尺寸的缩小不同地表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1具备液晶显示装置2、前面侧机箱3、背面侧机箱4、电源5、调谐器6以及台座7。液晶显示装置2以夹在前面侧机箱3与背面侧机箱4之间的形态被收纳。调谐器6用于接收电视播放等。液晶显示装置2在使用时以显示面2a相对于铅直方向为大致平行的姿势配置成横长。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有时将液晶显示装置2的显示面2a侧称为前面侧或者视觉识别侧,将液晶显示装置2的与显示面2a相反的一侧称为背面侧。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具备显示装置主体9和收纳显示装置主体9的框体10。显示装置主体9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背光源装置12是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照射光的照明装置。液晶显示面板11按像素调制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光的透射率而形成图像、字符等。框体10包括边框13(第1框体)、背光源底座14(第2框体)以及配置于边框13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的框架15。
边框13包括例如金属制的板体。边框13具有长方形的顶板部17和从顶板部17的外周的4边大致垂直地弯折的侧板部18。
边框13是覆盖后述的背光源底座14的开口的盖状的构件。边框13从显示面11a的一侧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1,并且在顶板部17设有使液晶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部17h。
在与顶板部17的各边相接的各侧板部18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从边框13的外面侧朝向内面侧突出的凸部18a。凸部18a例如能通过制作边框13时的板金的冲压加工而形成。如图9所示,凸部18a成为当从边框13的外面侧观看时凹陷的凹部18b。如后所述,凸部18a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11向框体10的固定结构。
背光源底座14例如包括金属制的板体。背光源底座14是具有长方形的底板部19和从底板部19的外周的4边大致垂直地上升的侧板部20的箱状的构件。背光源底座14将背光源装置12收纳于内部,并且从与显示面11a相反的一侧覆盖显示装置主体9。
框架15例如是塑料制的边框状的构件。框架15位于背光源底座14的上部,在与边框13之间夹持液晶显示面板11。利用以上构成,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的显示装置主体9收纳于包括边框13、框架15以及背光源底座14的框体10的内部空间。
接着,对构成显示装置主体9的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面板11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是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背面侧的背光源装置、所谓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背光源装置12具备多个冷阴极管22和包含扩散板23和光学片24的光学构件25。作为光源,使用例如作为高压放电管的一种的冷阴极管22。从多个冷阴极管22射出的光通过光学构件25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11。
冷阴极管22以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9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多个冷阴极管22在显示装置主体9的短边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冷阴极管22作为光源的例子,但是可以取代冷阴极管22而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在背光源底座14的内部具备灯夹26、灯座27以及灯架28。灯夹26用于将冷阴极管22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4的底板部19。灯座27用于支撑冷阴极管22的端部。灯架28用于一起支撑多个冷阴极管22的端部和灯座27。灯夹26、灯座27、以及灯架28是例如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冷阴极管22在被灯夹26把持的状态下固定,由此在冷阴极管22与背光源底座14的底板部19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冷阴极管22的两端部嵌入灯座27,以从与底板部19相反的一侧覆盖灯座27的方式设置有灯架28。在灯架28的前表面设有用于载置扩散板23的台阶部(省略图示)。
在背光源底座14的底板部19与多个冷阴极管22之间具备反射片29。反射片29是例如光反射性优良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片。反射片29与底板部19紧贴地配置。由此,从多个冷阴极管22朝向底板部19射出的光由反射片29反射而朝向光学构件25的一侧。在底板部19的背面侧具备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1的驱动的控制基板30。
在多个冷阴极管22的上方具备包含扩散板23和光学片24的光学构件25。扩散板23是在合成树脂制的板体中分散有光散射颗粒的板。扩散板23具有使从作为线状光源的冷阴极管22射出的光在与冷阴极管22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扩散的功能。扩散板23的短边侧的缘部载置于上述的灯架28的台阶部上,扩散板23的长边侧的缘部载置于背光源底座14的侧板部20上。光学片24包括多个片层叠而成的层叠体。该多个片从扩散板23侧依次是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板。光学片24具有使从扩散板23射出的光变换为面状光的功能。框架15以与光学片24的周缘部抵接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具有TFT基板32、彩色滤光片基板33、以及夹持在TFT基板3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3之间的液晶层34。附图标记35是使TFT基板32和彩色滤光片基板33在周缘部贴合的密封件。液晶显示面板11在框体10的内部使TFT基板32的一侧朝向背面侧,使彩色滤光片基板33的一侧朝向前面侧配置。
TFT基板32是有源矩阵基板,在图3中的纵向设有多条源极线(省略图示)。在图3中的横向与多个源极线交叉地设有多条栅极线(省略图示)。在TFT基板32的周缘部连接着源极驱动器用的多个柔性印刷配线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用的多个柔性印刷配线板37。以下将柔性印刷配线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为FPC。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源极驱动器用的柔性印刷配线板36称为源极驱动器用FPC36,将栅极驱动器用的柔性印刷配线板37称为栅极驱动器用FPC37。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图3中的TFT基板32的上边连接着6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在图3中的TFT基板32的左边连接着4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6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沿着TFT基板32的上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4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沿着TFT基板32的左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关于源极驱动器用FPC36,相对于相邻的3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连接着1个驱动基板38。另一方面,在栅极驱动器用FPC37没有连接驱动基板。但是,可以在栅极驱动器用FPC37连接着驱动基板。
源极驱动器用FPC36包括具有可挠性的聚酰亚胺等的基膜和形成于基膜上的铜箔等导体。栅极驱动器用FPC37也是与源极驱动器用FPC36同样的构成。源极驱动器用FPC36和栅极驱动器用FPC37的厚度例如是30μm~100μm的程度。与此相对,驱动基板38包括以玻璃环氧树脂等为材料的硬基板。驱动基板38的厚度例如是0.3mm~1.6mm的程度。在源极驱动器用FPC36、栅极驱动器用FPC37分别安装有驱动器LSI芯片39、40。在驱动基板38安装有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驱动的各种电子部件(省略图示)。
柔性固定板41连接到TFT基板32的各边的大致中央。如后所述,柔性固定板41用于通过在组装时将与TFT基板32连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框体10,从而将液晶显示面板11的整体固定到框体10。在图3中的TFT基板32的上边连接着源极驱动器用FPC36,因此柔性固定板41配置于靠近中央的2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之间。同样,在图3中的TFT基板32的左边连接着栅极驱动器用FPC37,因此柔性固定板41配置于靠近中央的2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之间。柔性固定板41与源极驱动器用FPC36、栅极驱动器用FPC37同样,包括具有可挠性的聚酰亚胺等的膜。
图4A、图4B是表示柔性固定板41和相邻的源极驱动器用FPC36与TFT基板32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图4A表示将柔性固定板41和源极驱动器用FPC36连接后的状态,图4B表示将柔性固定板41和源极驱动器用FPC36连接前的状态。在图4A中,为了容易观看电极部分,省略连接到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驱动基板38的图示。图5是沿着图4A的A-A’线的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4A的B-B’线的截面图。
源极驱动器用FPC36侧的连接部分的构成和栅极驱动器用FPC37侧的连接部分的构成同样,因此在此列举源极驱动器用FPC36侧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B所示,TFT基板32的外形比彩色滤光片基板33的外形大,TFT基板32的周缘部向彩色滤光片基板33的外侧突出。在TFT基板32的突出部设有多个源极电极部43。1组源极电极部43具有与多个源极线44分别形成为一体的多个电极45。即,1组源极电极部43具有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电极45。
在相邻的2组源极电极部43之间设有虚拟电极部46。虚拟电极部46具有与哪里都没有电连接且隔开规定间隔地相互平行地配置的多个虚拟电极47。即,虚拟电极47虽然赋予电极这样的称呼,但它们是无助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驱动的导体部。
构成源极电极部43的多个电极45和构成虚拟电极部46的多个虚拟电极47包括同种导电性材料。作为导电性材料,例如使用Al(铝)、Mo(钼)、Ti(钛)、W(钨)等金属材料、或者ITO(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等透明导电性材料。多个电极45的间距和多个虚拟电极47的间距一致。因此,电极45和虚拟电极47的区别为是否连接到源极线44。
如图4A、图5所示,在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一端设有连接到TFT基板32上的多个电极45的多个第1电极49。在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到驱动基板38的多个第2电极50。在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一面设有连接驱动器LSI芯片39和第1电极49的第1配线51和连接驱动器LSI芯片39和第2电极50的第2配线52。TFT基板32上的电极45和源极驱动器用FPC36上的第1电极49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ACP)等公知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53热压接。虽然图4A、图5中没有示出,但是驱动基板38上的电极和源极驱动器用FPC36上的第2电极50与第1电极49侧的连接结构同样,利用ACF、ACP等公知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热压接。
如图4A、图6所示,在柔性固定板41的一端设有连接到TFT基板32上的多个虚拟电极47的多个虚拟电极55。多个虚拟电极55包括形成于聚酰亚胺等的基膜上的铜箔等导体。TFT基板32上的虚拟电极47和柔性固定板41上的虚拟电极55与源极驱动器用FPC36侧的连接结构同样,利用ACF、ACP等公知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53热压接。
图7是液晶显示面板11的纵截面图。
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具有:作为开关元件基板的TFT基板32;与TFT基板32相对配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33;以及被夹持在TFT基板3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3之间的液晶层34。液晶层34被封入在由TFT基板32、彩色滤光片基板33、以及使TFT基板32和彩色滤光片基板33隔开规定间隔地贴合的框状的密封件35(参照图4A、图4B)包围的空间内。
液晶面板11例如以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进行显示,液晶层34使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垂直取向液晶。在TFT基板3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33之间配置有用于将这些基板间的间隔保持为一定的球状的间隔物60。此外,关于显示模式,不限于上述的VA模式,能使用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模式、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开关)模式等。
在TFT基板32中,呈矩阵状配置有多个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区域的像素(未图示)。在TFT基板32中,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多条源极线(未图示),并且多条栅极线(未图示)以相互平行地延伸且与多条源极线正交的方式形成。因此,在TFT基板32上呈格子状形成有多条源极线和多条栅极线。由相邻的2条源极线和相邻的2条栅极线所划分的矩形区域为一个像素。源极线连接到后述的TFT的源极电极,栅极线连接到TFT的栅极电极。
在构成TFT基板32的透明基板61的液晶层34侧的面形成有具有半导体层62、栅极电极63、源极电极64、漏极电极65等的TFT66。
透明基板61例如能使用玻璃基板。在透明基板61上形成有例如包括CGS(Continuous Grain Silicon:连续晶粒硅)、LPS(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α-Si(AmorphousSilicon:非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层62。
在透明基板61上以覆盖半导体层62的方式形成有栅极绝缘膜67。作为栅极绝缘膜67的材料,例如使用二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等。在栅极绝缘膜67上以与半导体层62相对的方式形成有栅极电极63。作为栅极电极63的材料,例如使用W(钨)/TaN(氮化钽)的层叠膜、Mo(钼)、Ti(钛)、Al(铝)等。
在栅极绝缘膜67上以覆盖栅极电极63的方式形成有第1层间绝缘膜68。作为第1层间绝缘膜68的材料,例如使用二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等。在第1层间绝缘膜68上形成有源极电极64和漏极电极65。源极电极64通过贯通第1层间绝缘膜68和栅极绝缘膜67的接触孔69连接到半导体层62的源极区域。同样,漏极电极65通过贯通第1层间绝缘膜68和栅极绝缘膜67的接触孔70连接到半导体层62的漏极区域。作为源极电极64和漏极电极65的材料,使用与上述的栅极电极63同样的导电性材料。在第1层间绝缘膜68上以覆盖源极电极64和漏极电极65的方式形成有第2层间绝缘膜71。作为第2层间绝缘膜71的材料,使用与上述的第1层间绝缘膜68同样的材料、或者有机绝缘性材料。
在第2层间绝缘膜71上形成有像素电极72。像素电极72通过贯通第2层间绝缘膜71的接触孔73连接到漏极电极65。因此,像素电极72将漏极电极65作为中继用电极连接到半导体层62的漏极区域。作为像素电极72的材料,例如使用ITO、IZO等透明导电性材料。
利用该构成,通过栅极线提供扫描信号,在TFT66成为导通状态时,通过源极线提供给源极电极64的图像信号经由半导体层62、漏极电极65提供给像素电极72。另外,以覆盖像素电极72的方式在第2层间绝缘膜71上的整个面形成有取向膜74。取向膜74具有使构成液晶层34的液晶分子垂直取向的取向限制力。作为TFT66的方式,可以是图7所示的顶栅型TFT,也可以是底栅型TFT。
另一方面,在构成彩色滤光片基板33的透明基板76的液晶层34侧的面依次形成有黑矩阵77、彩色滤光片78、平坦化层79、相对电极80、取向膜81。黑矩阵77具有在像素间区域中阻挡光的透射的功能,由Cr(铬)、Cr/氧化Cr的多层膜等的金属、或者使碳颗粒分散到感光性树脂的光致抗蚀剂形成。
彩色滤光片78包含红色(R)、绿色(G)、蓝色(B)各颜色的色素,与TFT基板32上的一个像素电极72相对配置有R、G、B中的任一个彩色滤光片78。平坦化层79包括覆盖黑矩阵77和彩色滤光片78的绝缘膜,具有缓和由黑矩阵77和彩色滤光片78形成的高度差而平坦化的功能。在平坦化层79上形成有相对电极80。作为相对电极80的材料,使用与像素电极72同样的透明导电性材料。另外,在相对电极80上的整个面形成有具有垂直取向限制力的取向膜81。彩色滤光片78可以设为R、G、B三种颜色以上的多颜色构成。
在TFT基板32的与液晶层34相反一侧的面(外面)依次设有第1相位差板82、作为起偏镜发挥作用的第1偏振板83。在彩色滤光片基板33的与液晶层34相反一侧的面(外面)依次设有第2相位差板84、作为起偏镜发挥作用的第2偏振板85。
接着,使用图8~图10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点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11向框体10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11的设有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边的一侧的固定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从边框13的外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以从上方卸下边框13的状态表示从边框13的内侧观看的固定部分的立体图。在图10中,为了容易观看附图,用假想线(单点划线)表示连接到源极驱动器用FPC36和柔性固定板41的液晶显示面板11。另外,在图10中省略框架15的图示。
源极驱动器用FPC36侧的固定结构和栅极驱动器用FPC37侧的固定结构同样,因此在此列举源极驱动器用FPC36侧的固定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被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更详细地,液晶显示面板11的周缘部在彩色滤光片基板33与边框13的顶板部17的下表面接触、TFT基板32与框架15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如上所述,如图10所示,在边框13的各侧板部18设有朝向边框13的内侧突出的凸部18a。凸部18a的高度(突出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厚度和驱动基板38的厚度的总和大。如图9所示,当从边框13的外侧观看时,凸部18a是凹部18b。设置凸部18a的位置是侧板部18的大致中央,与设置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11的柔性固定板41的位置对应。
如图8、图10所示,柔性固定板41的与液晶显示面板11连接的一侧的反侧的端部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显示面11a在大致垂直方向弯折,在边框13的凸部18a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被牢固地夹着。为了牢固地夹着柔性固定板41,期望边框13的凸部18a和背光源底座14紧密地彼此嵌合,从而利用边框13和背光源底座14各自的弹力施加相互向对方侧压靠的力。
源极驱动器用FPC36的与驱动基板38连接的一侧的端部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显示面11a在大致垂直方向弯折,与驱动基板38一起收纳于边框13的侧板部18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的空隙。虽然图8、图10中没有图示,但是在边框13的侧板部18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的空隙中还收纳有安装于驱动基板38上的各种电子部件。在边框13包括金属等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边框13和电子部件的电短路,期望在边框13与电子部件之间插入绝缘片。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液晶显示面板11沿着周缘部的4边被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由此固定于框体10。但是,仅仅利用边框13和框架15固定并不够,例如在从液晶显示装置2的背面侧朝向前面侧施加冲击的情况下,有可能液晶显示面板11从框体10脱落。特别是在长方形的液晶显示面板11中,在长边侧的中央附近,液晶显示面板11从框体10脱落的可能性高。另外,液晶显示面板11越是窄边框,由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液晶显示面板11的部分的面积越小。在该情况下,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1的力下降,上述的问题变得显著。如果增大由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液晶显示面板11的部分的面积,可改善上述的问题,但是那样会违反液晶显示面板11的窄边框化。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液晶显示面板11的周缘部被边框13和框架15夹着,而且,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11的4边的中央部的柔性固定板41被边框13的凸部18a和背光源底座14夹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与不具有采用这种柔性固定板的固定结构的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液晶显示面板11相对于框体10更牢固地被固定。其结果是,在施加了冲击的情况下,液晶显示面板11从框体10脱落的可能性也变小,能提供耐冲击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由于具有采用柔性固定板41的固定结构,由此在施加冲击时施加于源极驱动器用FPC36、栅极驱动器用FPC37的拉伸应力也分散到柔性固定板41而变小。因此,难以发生源极驱动器用FPC36、栅极驱动器用FPC37的配线、连接电极和液晶显示面板11的配线的断线、电极连接部的剥离等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柔性固定板41和液晶显示面板11的固定结构、源极驱动器用FPC36以及栅极驱动器用FPC37和液晶显示面板11的固定结构大致相同。即,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周缘部设有包括多个电极45的电极部43,并且设有包括间距与多个电极45相同的多个虚拟电极47的虚拟电极部46。并且,源极驱动器用FPC36上和栅极驱动器用FPC37上的电极与液晶显示面板11上的电极45利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53热压接,柔性固定板41上的虚拟电极55与液晶显示面板11上的虚拟电极47利用各向异性导电材料53热压接。
因此,即使使用柔性固定板41这样的以往没有的固定用构件,也能同时实施柔性固定板41的安装工序、源极驱动器用FPC36以及栅极驱动器用FPC37的安装工序,不会增加制造工艺的工序数量。当然,需要准备柔性固定板41,但是柔性固定板41能与液晶显示装置2的制造工艺分开地制造。另外,需要在TFT基板32中形成虚拟电极部46,但是其仅仅通过设计变更电极部形成用的光掩模就能应对。其结果是,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中,示出了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4边设有柔性固定板41的例子。但是,在液晶显示面板11不可能以液晶显示面板11的短边侧从框体10脱落的情况下,不必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短边侧设置柔性固定板41。只要至少在液晶显示面板11的长边侧设有柔性固定板41即可。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1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仅源极驱动器用FPC和栅极驱动器用FPC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的说明,对源极驱动器用FPC和栅极驱动器用FPC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图11中,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3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1中,在TFT基板32的周缘部中,仅在上边侧和左边侧2边设有电极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87中,在TFT基板32的周缘部的全部4边设有电极部。
即,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87在TFT基板32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引出源极线,设有包含多个电极的电极部。多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分别连接到TFT基板32的上边的电极部和下边的电极部。在TFT基板32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引出栅极线,设有包含多个电极的电极部。多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分别连接到TFT基板32的左边的电极部和右边的电极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图11中的TFT基板32的上边和下边各连接着6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在图11中的TFT基板32的左边和右边各连接着4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6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沿着TFT基板32的上边或者下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4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沿着TFT基板32的左边或者右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关于源极驱动器用FPC36,相对于相邻的3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连接有1个驱动基板38。另一方面,在栅极驱动器用FPC37没有连接驱动基板38。但是,也可以在栅极驱动器用FPC37连接有驱动基板38。
柔性固定板41连接到TFT基板32的各边的大致中央。在图11中的TFT基板32的上边和下边,柔性固定板41配置于靠近中央的2个源极驱动器用FPC36之间。在图11中的TFT基板32的左边和右边,柔性固定板41配置于靠近中央的2个栅极驱动器用FPC37之间。
其它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得到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
可以认为在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在没有设置电极部的边也设置虚拟电极部,因此是设计变更耗费若干工时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只要在原来设有电极部的边设置虚拟电极即可,因此有设计变更可以不那么耗费工时的优点。
[第3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2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仅柔性固定板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的说明,而对柔性固定板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图12中,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3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1中,在TFT基板32的周缘部中,仅在各边的中央部的一个位置设有柔性固定板41。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89中,如图12所示,除了TFT基板32的各边的中央部之外,在靠近两端部的位置也设有柔性固定板41。即,在TFT基板32的各边设有3个柔性固定板41。在图12中,看起来TFT基板32的上边的端部侧的柔性固定板41与驱动基板38相接,但是柔性固定板41没有连接到驱动基板38。
其它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得到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增加了柔性固定板41的数量,因此能使液晶显示面板89相对于框体更牢固地固定。特别是,通过在各边的靠近端部追加柔性固定板41,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角部附近的剥离成为更牢的结构。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也适合于大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
[第4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3、图14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柔性固定板的构成和固定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的说明,而对柔性固定板和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3、图14中,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4A、图10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91中,如图13所示,在构成柔性固定板91的基膜92的一端设有分别连接到TFT基板32上的多个虚拟电极47的多个虚拟电极93。在第1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41的情况下,作为导体,仅孤立地设有多个虚拟电极55。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91的情况下,与多个虚拟电极93一体的导体94设于基膜92的大致整个面。作为导体94例如使用铜箔。在柔性固定板91的大致中央设有在板厚方向贯通的螺丝孔91h。
如图14所示,在边框95中设有螺丝孔95h。在背光源底座96中也设有螺丝孔96h。边框95的螺丝孔95h的位置及背光源底座96的螺丝孔96h的位置与柔性固定板91被夹在边框95与背光源底座96之间时的柔性固定板91的螺丝孔91h的位置对应。在柔性固定板91被夹在边框95与背光源底座96之间的状态下,螺丝97(紧固构件)从边框95的外侧依次在螺丝孔95h、91h、96中插通并拧紧。这样,柔性固定板91被夹在边框95与背光源底座96之间而被牢固地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得到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柔性固定板91不仅被夹在边框95与背光源底座96之间,而且利用螺丝97固定,因此能更加提高耐冲击性和可靠性。另外,柔性固定板91的大致整个面用导体94覆盖,因此与不用导体覆盖的情况相比,能提高柔性固定板自身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螺丝97紧固边框95、柔性固定板91以及背光源底座96的例子,但是紧固构件不限于螺丝。
例如可以使用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等其它的一般的螺纹构件。或者,作为紧固构件可以使用铆钉。作为固定结构,可以在边框的内侧设置铆钉,在各构件的孔中使铆钉插通后,破坏铆钉的顶部,由此紧固各构件。
[第5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5、图16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仅柔性固定板的构成和固定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的说明,而对柔性固定板和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固定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5、图16中,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4A、图10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99中,如图15所示,在基膜100的一端设有连接到TFT基板32上的多个虚拟电极47的多个虚拟电极55。在基膜100的4边中与设有虚拟电极55的边正交的2边的远离虚拟电极55的一侧的缘部设有切口部100h(缺损部)。切口部100h是基膜100呈矩形缺损的部分。在此示出了切口部100h是矩形的例子,但不是必须为矩形,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半圆形。
如图16所示,在边框101的侧板部102设有凸部102a。
在凸部102a的一部分设有从凸部102a的表面进一步朝向内侧突出的2个凸部102b。从边框101的侧板部102的法线方向观看的凸部102b的形状和尺寸与柔性固定板99的切口部100h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凸部102b的位置与柔性固定板99被夹在边框101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时的柔性固定板99的切口部100h的位置对应。在柔性固定板99被夹在边框101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的状态下凸部102b嵌入到切口部100h。这样,柔性固定板99在被夹在边框101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的状态下被牢固地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得到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仅柔性固定板99被夹在边框101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而且边框101的凸部102b嵌入到柔性固定板99的切口部100h,因此能更加提高耐冲击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柔性固定板99的缘部设有切口部100h,但是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在柔性固定板中设置孔,使得在该孔中嵌入边框的凸部来固定柔性固定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边框侧设有凸部,但是也可以在背光源底座侧设有凸部。
[第6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7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仅柔性固定板的固定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成的说明,而对柔性固定板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固定板的固定部分的截面图。在图17中,对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图8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使用用于将柔性固定板41固定于框体的2片双面胶带104(粘接件)。即,边框13和柔性固定板41利用双面胶带104贴合。同样,背光源底座14和柔性固定板41利用双面胶带104贴合。这样,柔性固定板41被夹在边框13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而被牢固地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也得到如下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能提供不会使生产率下降、耐冲击性和可靠性优良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不仅柔性固定板41被夹在边框13与背光源底座14之间,而且柔性固定板41利用2片双面胶带104贴合于边框13和背光源底座14两者,因此能更加提高耐冲击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柔性固定板41和边框13或者背光源底座14贴合而使用了双面胶带104,但是可以取代该构成,而利用粘接剂使柔性固定板和边框或者背光源底座贴合。
[柔性固定板的其它例]
以下使用图18、图19对柔性固定板的其它例进行说明。在图18、图19中,对与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附图共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在图18所示的柔性固定板106中,连接到TFT基板32上的多个虚拟电极47的虚拟电极部107没有被分割为多个电极,而成为一体的导体。而且,在包含虚拟电极部107以外的区域的基膜100的大致整个面也设有与虚拟电极部107一体的导体108。根据本变形例的柔性固定板106,通过将虚拟电极部107设为一体的导体,能提高柔性固定板106中特别是虚拟电极部107的强度。
图19所示的柔性固定板110在基膜111中设有在第4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螺丝孔111h和在第5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切口部111f。在使用本变形例的柔性固定板110的情况下,例如使边框的凸部与切口部111f嵌合,并且使螺丝在螺丝孔111h中拧紧,由此能将边框、柔性固定板110以及背光源底座牢固地固定。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柔性固定板以夹在边框与背光源底座之间的状态固定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该固定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仅在边框和背光源底座中的任一方固定的结构。另外,成为固定柔性固定板的对象的框体不必限于边框和背光源底座,例如可以使用配置于边框与背光源底座之间的框架。
此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构成要素的形状、配置、数量、材质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但是在有机EL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视接收装置、2…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9…显示装置主体、10…框体、11、87、89…液晶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3、95…边框(第1框体)、14、96…背光源底座(第2框体)、17h…开口部、18、102a、102b…凸部、36…源极驱动器用FPC(柔性印刷配线板)、37…栅极驱动器用FPC(柔性印刷配线板)、41、91、99、106、110…柔性固定板、43…源极电极部(电极部)、45…电极、46…虚拟电极部、47…虚拟电极、91h、111h…螺丝孔(孔)、97…螺丝(固定构件、紧固构件)、100h、111f…切口部(缺损部)、104…双面胶带(固定构件、粘接件)。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显示装置主体,其包含在周缘部设有电极部和虚拟电极部的显示面板;
框体,其收纳上述显示装置主体;
柔性印刷配线板,其与上述电极部电连接,对上述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以及
柔性固定板,其与上述虚拟电极部连接,固定于上述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矩形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同一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的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和上述柔性固定板连接到上述显示面板的四边。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一边中,上述柔性固定板配置于多个上述柔性印刷配线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一边中,上述柔性固定板配置于多个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部具有多个电极,上述虚拟电极部具有多个虚拟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电极的间距和上述多个虚拟电极的间距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备:第1框体,其从显示面的一侧覆盖上述显示装置主体,并且具有使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部;以及第2框体,其从与上述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显示装置主体,
上述柔性固定板夹在上述第1框体与上述第2框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任一方设有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凸部,
上述柔性固定板夹在设于上述一方的凸部与上述另一方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构件,上述固定构件将上述柔性固定板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构件是紧固构件,
在上述紧固构件插通设于上述柔性固定板的孔中的状态下,上述柔性固定板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构件是粘接件,
上述柔性固定板通过上述粘接件固定于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至少一方。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柔性固定板设有缺损部,
在上述第1框体和上述第2框体中的任一方的与上述缺损部对应的位置设有与上述缺损部嵌合的凸部。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主体具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显示面板;以及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照射光的照明装置。
16.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380007465.3A 2012-02-08 2013-02-05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4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4950 2012-02-08
JP2012024950A JP2015084001A (ja) 2012-02-08 2012-02-08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CT/JP2013/052588 WO2013118712A1 (ja) 2012-02-08 2013-02-05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335A true CN104094335A (zh) 2014-10-08
CN104094335B CN104094335B (zh) 2016-10-19

Family

ID=4894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746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4335B (zh) 2012-02-08 2013-02-05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35073B2 (zh)
JP (1) JP2015084001A (zh)
CN (1) CN104094335B (zh)
WO (1) WO20131187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8451A1 (zh) * 2015-11-27 2017-06-0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固定框架
CN108351544A (zh) * 2015-09-03 2018-07-3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54209B2 (en) 2016-03-01 2020-08-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A3021158C (en) 2016-04-18 2023-08-22 Raytheon Canada Limited Secondary retention of optical members
KR102435975B1 (ko) 2017-08-18 2022-08-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9191404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1365A (en) * 1984-11-21 1988-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anels with electrical alignment means
US5982468A (en) * 1996-03-21 1999-11-09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dummy lead and dummy land for alignment
CN1447293A (zh) * 2002-03-22 2003-10-08 夏普株式会社 电路板连接结构、形成电路板连接结构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477430A (zh) * 2002-07-24 2004-02-25 ������������ʽ���� 和基板间的间隙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09463A (zh) * 2001-05-09 2004-06-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模块和显示装置
CN1904693A (zh) * 2005-07-27 2007-01-31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装配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11663A1 (en) * 1994-12-14 2002-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ground lines having low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JPH10274943A (ja) * 1997-03-31 1998-10-13 Advanced Display:Kk 液晶表示装置
JP3914732B2 (ja) * 2001-10-02 2007-05-16 鹿児島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接続構造及び該接続構造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の実装方法
JP3996535B2 (ja) * 2003-03-20 2007-10-24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49450A (ja) 2003-07-30 2005-02-24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固定構造
JP4076921B2 (ja) * 2003-08-05 2008-04-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グランド接続構造、表示装置、およびグランド接続方法
JP2008129146A (ja) * 2006-11-17 2008-06-05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08181066A (ja) * 2006-12-28 2008-08-0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8451592B2 (en) * 2008-04-22 2013-05-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packag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288370A (ja) * 2008-05-28 2009-12-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122525A (ja) * 2008-11-20 2010-06-03 Sharp Corp 表示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594459B2 (ja) * 2010-02-02 2014-09-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1365A (en) * 1984-11-21 1988-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panels with electrical alignment means
US5982468A (en) * 1996-03-21 1999-11-09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dummy lead and dummy land for alignment
CN1509463A (zh) * 2001-05-09 2004-06-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模块和显示装置
CN1447293A (zh) * 2002-03-22 2003-10-08 夏普株式会社 电路板连接结构、形成电路板连接结构的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477430A (zh) * 2002-07-24 2004-02-25 ������������ʽ���� 和基板间的间隙有关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904693A (zh) * 2005-07-27 2007-01-31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装配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1544A (zh) * 2015-09-03 2018-07-3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WO2017088451A1 (zh) * 2015-11-27 2017-06-0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固定框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4001A (ja) 2015-04-30
WO2013118712A1 (ja) 2013-08-15
US20150002751A1 (en) 2015-01-01
US9235073B2 (en) 2016-01-12
CN104094335B (zh)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0489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60293870A1 (en) Display device
US793296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360719B2 (en) Display device
US78196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hat reduces generation of static
JP5367302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表示板と、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0009099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arger display area
CN104094335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2007003086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398705B (zh) 顯示裝置
US7264480B2 (en) Display device
US742513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269208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auxiliary substrate including a first section and a second section oriented at a first right-or-acute angle relative to the first section and tile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805922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rinted circut board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EP2081062A1 (en) Dua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US2016020255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9003385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4331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0306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89149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223284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2050013A1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該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746432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 on thin film transistor structure
WO201115855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158709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