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155A - 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94155A CN104094155A CN201380007251.6A CN201380007251A CN104094155A CN 104094155 A CN104094155 A CN 104094155A CN 201380007251 A CN201380007251 A CN 201380007251A CN 104094155 A CN104094155 A CN 1040941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group
- refractive power
- ultra
- cemen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7064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60S ribosomal protein L20-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70655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60S ribosomal protein L20-B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152 Small fa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GCZERPQGJTIQP-UHFFFAOYSA-N sodium;9,10-dioxoanthracene-2-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a+].C1=CC=C2C(=O)C3=CC(S(=O)(=O)O)=CC=C3C(=O)C2=C1 GGCZERPQGJTIQ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实现小型化,且使向像面的入射角即使在最外角下也非常小,并使聚焦组轻量化,并且减小F数且高性能化。该超广角透镜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正的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和第3透镜组(G3)构成,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G1)依次配置正的第1透镜(L11)、负的第2透镜(L12)、负的第3透镜(L13)、负的第4透镜(L14)、正的第5透镜(L15)、作为接合透镜的第6透镜部(L16)、第7透镜(L17)、孔径光阑(St)、作为接合透镜的第8透镜部(L18)而成,所述第2透镜组(G2)依次配置正的单透镜(L21)或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透镜部(L21’)、作为接合透镜的第2透镜部(L22)而成,所述第3透镜组(G3)包含正透镜(L3α)而成,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1) 0.8<(T16+T17)/f<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数字相机、播放用相机、电影摄影用相机等中所使用的小型且高性能的超广角透镜。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了一种全视场角:2ω超过80度这样的摄像透镜。
例如,在日本特公开5-74806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视场角超过94度的超广角透镜。另外,在日本特开平8-94926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视场角为102.2度且良好地补正了色像差的超广角透镜。并且,在日本特开2004-219610公报(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视场角为88.7度的后聚焦式的超广角透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开5-74806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94926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19610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74806)及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94926)所公开的摄像透镜是银盐胶片用相机的摄像透镜,并不适用于向像面的最外角主光线的入射角较大且使用CCD(电荷耦合装置)、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取得图像的播放用相机、电影摄影用相机、数字相机等。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摄像透镜,并未记载进行聚焦的情况,虽然可以考虑为通过整体伸出的方式进行聚焦的情形,但近年来要求为了加快聚焦速度仅使一部分的重量较轻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聚焦。
另外,虽然在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19610)中,公开了后聚焦方式的广角透镜,但FNo.为3.6则较暗。另外,由于作为在进行聚焦时移动的透镜使用较厚而重量较大的透镜,因此该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摄像透镜无法充分提高聚焦速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向像面的入射角即使在最外角下也非常小、并使聚焦组重量较轻、并且F数较小且高性能的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的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透镜实质上由从物体侧依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这3个组构成,第1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1组第1透镜、第1组第2透镜、第1组第3透镜、第1组第4透镜、第1组第5透镜、第1组第6透镜部、第1组第7透镜、光阑、第1组第8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1组第1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2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3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4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5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6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1组第7透镜呈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所述第1组第8透镜部是将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2组第1透镜部和第2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2组第1透镜部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或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组第2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3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1):0.8<(T16+T17)/f<2.5。其中,将T16设为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的厚度,将T17设为第1组第7透镜的厚度,将f设为在无限远物点合焦的状态下的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
优选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1’):1.0<(T16+T17)/f<2.0,更优选满足条件式(1”):1.1<(T16+T17)/f<1.9。
更优选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2):0.20<f/f16<0.60,进一步优选满足条件式(2’):0.30<f/f16<0.50。其中,将f16设为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的焦距。
更优选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3):0.1<f/f2<0.4,进一步优选满足条件式(3’):0.15<f/f2<0.3。其中,将f2设为第2透镜组的焦距。
更优选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条件式(4):0.4<Tsum2/f<0.9,进一步优选满足条件式(4’):0.5<Tsum2/f<0.8。其中,将Tsum2设为构成第2透镜组的各个透镜的厚度的总和。
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3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3组第1透镜和第3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3组第1透镜呈使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3组第2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所述超广角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实质上由3个组构成的超广角透镜”是指,除3个组以外,实质上还包含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光阑、罩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筒、摄像元件、手抖补正机构等的结构部分等。这样,由3个组构成的超广角透镜可以仅由3个组构成,或者也可以除3个组以外还具有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等。
就透镜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凸向物体侧时为正,凸向像侧时为负。
就各个透镜的焦距、组合而成的多个透镜的焦距(合成焦距)、透镜组的焦距而言,区分正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由于采用如下结构,即,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并且,第1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1组第1透镜、第1组第2透镜、第1组第3透镜、第1组第4透镜、第1组第5透镜、第1组第6透镜部、第1组第7透镜、光阑、第1组第8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1组第1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2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3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4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5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6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1组第7透镜呈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所述第1组第8透镜部是将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再有,第2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2组第1透镜部和第2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2组第1透镜部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或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组第2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还有,第3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0.8<(T16+T17)/f<2.5,因此能够获得小型且向像面的入射角即使在最外角下也非常小、并聚焦组重量较轻、并且F数较小且高性能的超广角透镜。
即,由于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在第1透镜组内具有光阑,因此容易使向摄像面的入射角即使在最外角下也非常小。并且,通过配置第1组第1透镜至第1组第7透镜,能够获得较大的视场角,并能够抑制随之而来的畸变的恶化、像散的恶化。特别是,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透镜即为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组第1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组第5透镜,对上述像差的补正起较大的作用。
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对于球面像差、轴上的色像差、像面弯曲的补正有效。呈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透镜即第1组第7透镜,由于其形状,而对畸形、像散的补正有效。
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8透镜部,对像面弯曲和像散的补正有效。
第2透镜组由依次设置的第2组第1透镜部和第2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2组第1透镜部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或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组第2透镜部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由此能够压制聚焦时的球面像差的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以低于条件式(1):0.8<(T16+T17)/f<2.5的下限的方式构成超广角透镜时,比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更靠物体侧配置的透镜所入射的周边光线的高度变高,像散、倍率色像差、畸形等将会恶化。另一方面,当以高于条件式(1)的上限的方式构成超广角透镜时,像散、畸形将会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图。
图7是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图。
图8是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图。
图9是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图。
图10是使用了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箭头标记X、Y、Z与后文叙述的图中的箭头标记X、Y、Z同样地表示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箭头标记Z方向表示与光轴Z1相同的方向。
图1所示的超广角透镜100是由3个组构成的透镜,是由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和第3透镜组G3而成的透镜。
另外,图1所示的摄像元件210是将通过超广角透镜100在该摄像元件210的受光面210j上所成像的表示被摄体1的光学像Im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表示该光学像Im的图像信号Gs的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摄像透镜100与摄像元件210之间,配置罩玻璃、低通滤光器、或红外线截止滤光器等的不具有光焦度的光学要素LL。
第1透镜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1组第1透镜L11、第1组第2透镜L12、第1组第3透镜L13、第1组第4透镜L14、第1组第5透镜L15、第1组第6透镜部L16、第1组第7透镜L17、光阑St、第1组第8透镜部L18构成,其中,所述第1组第1透镜L11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2透镜L12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3透镜L13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4透镜L14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S8朝向像侧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5透镜L15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S10朝向像侧并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6透镜部L16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16a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L16b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1组第7透镜L17呈使凹面S14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且中心壁厚较大,所述第1组第8透镜部L18是将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L18a和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18b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是指构成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中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
在此,对于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呈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组第1透镜L11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组第5透镜L15而言,通过确保构成这些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的均衡,从而能够确保从中间视场角直至周边视场角而倍率色像差较小。
第2透镜组G2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2组第1透镜L21、或第2组第1透镜部L21’和第2组第2透镜部L22构成,其中,所述第2组第1透镜L21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所述第2组第1透镜部L21’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21a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L21b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组第2透镜部L22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22a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L22b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第3透镜组G3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3α。
并且,该超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1):0.8<(T16+T17)/f<2.5。其中,将T16设为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L16的厚度,将T17设为第1组第7透镜L17的厚度,将f设为在无限远物点上合焦的状态下的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
作为优选,该超广角透镜100构成为满足条件式(1’):1.0<(T16+T17)/f<2.0,更优选该超广角透镜100构成为满足条件式(1”):1.1<(T16+T17)/f<1.9。
另外,优选超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2):0.20<f/f16<0.60,更优选超广角透镜100满足条件式(2’):0.30<f/f16<0.50。其中,将f16设为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L16的焦距。
在此,当以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的方式构成超广角透镜100时像面弯曲将成过校正(over-corrected)。另一方面,当以高于该条件式(2)的上限的方式构成超广角透镜100时像面弯曲将成欠校正(under-corrected)。
另外,优选该超广角透镜100构成为,仅使第2透镜组G2向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且满足条件式(3):0.1<f/f2<0.4,更优选该超广角透镜100构成为,满足条件式(3’):0.15<f/f2<0.3。其中,将f2设为第2透镜组G2的焦距。
在此,当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时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的移动量将变得过大。另一方面,当高于条件式(3)的上限时聚焦时的球面像差的变动将变大。
另外,在超广角透镜100构成得通过使第2透镜组G2向光轴方向移动来进行聚焦、且满足条件式(3):0.1<f/f2<0.4的情况下,还优选满足条件式(4):0.4<Tsum2/f<0.9,更优选满足条件式(4’):0.5<Tsum2/f<0.8。其中,将Tsum2设为构成第2透镜组G2的各个透镜的厚度的总和。
在此,当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时构成第2透镜组G2的透镜的厚度变得过薄从而产生加工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高于条件式(4)的上限时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的质量变得过大而使聚焦速度会变慢。
另外,优选第3透镜组G3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3组第1透镜L31和第3组第2透镜L32构成,其中,所述第3组第1透镜L31呈使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3组第2透镜L32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32a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L32b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由此,能够对较大视场角的像散和彗形像差进行补正。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32a与上述第3透镜组G3中的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L3α相对应。
实施例
接下来,关于本发明的超广角透镜的具体数值数据的实施例1~4,参照图2~5、图6~9、表1A、1B~表4A、4B、以及表5进行汇总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的表示超广角透镜100的图1中的符号一致的图2~5中的符号表示着彼此相对应的构成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图2~5所示的透镜系统的结构、图6至9所示的像差图等是表示在无限远物点合焦时的状态的图。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构成为,满足全部上述条件式。
表1A是表示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的透镜数据的表。在表1A所示的透镜数据中,面编号i表示将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表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i=1、2、3、…)个面Si的面编号。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A的透镜数据中还包含孔径光阑St、不具有光焦度的光学要素LL、以及形成光学像Im的成像面并附加面编号。
表1A中的符号Ri表示第i(i=1、2、3、…)个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i=1、2、3、…)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符号Ri和符号Di中的编号i与表示透镜面、光阑等的符号Si(i=1、2、3、…)中的编号i相对应。
另外,表1A中的符号ndj表示将最靠物体侧的光学要素设为第1光学要素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j=1、2、3、…)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表示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
另外,表1B所示的诸要素表示着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F数:FNo.、全视场角:2ω各自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表1A、1B中记载的数值表示以在无限远物点合焦时的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成为1.0的方式标准化时的值。另外,就曲率半径而言,凸向物体侧时为正,凸向像侧时曲率半径为负。
[表1A]
[表1B]
在图6中表示实施例1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图。由符号(a)表示的图表示球面像差,由符号(b)表示的图表示违反正弦条件量,由符号(c)表示的图表示像散,由符号(d)表示的图表示畸变像差,由符号(e)表示的图表示倍率色像差。
在图6中图示了与具有d线、C线、F线、g线的各个波长的光有关的诸像差。
需要说明的是,像散图的实线表示弧矢方向上的像差,虚线表示子午方向上的像差。另外,球面像差图及正弦条件图的上部所记载的数值是指F数,其他的像差图的上部所记载的数值表示半视场角。
并且,对于实施例1~4的各个超广角透镜,表5表示与上述条件式中的各个数学式相对应的值。表5中的数学式的值能够根据表1所示的透镜数据等求出。需要说明的是,表5在实施例的说明的最后示出。
由于上述实施例1的表示超广角透镜的结构的图2、表示像差的图6、表示透镜数据的表1A及表示诸要素的表1B、以及表示与条件式中的各个数学式有关的值的表8的读取方法等,与后文叙述的实施例2~4有关的图、表相同,因此对于后文叙述的实施例省略它们的说明。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构成为,满足上述条件式(1)至(4)的全部条件式。
另外,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的图。
在下述表2A中示出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透镜数据,在表2B中示出实施例2的超广角透镜的诸要素。
[表2A]
[表2B]
<实施例3>
图4是表示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构成为,满足上述条件式(1)至(4)的全部条件式。
另外,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的图。
在下述表3A中示出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透镜数据,在表3B中示出实施例3的超广角透镜的诸要素。
[表3A]
[表3B]
<实施例4>
图5是表示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该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构成为,满足上述条件式(1)至(4)的全部条件式。
另外,图9是表示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像差的图。
在下述表4A中示出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透镜数据,在表4B中示出实施例4的超广角透镜的诸要素。
[表4A]
[表4B]
下述表5是示出如上述那样与各个条件式有关的值的表。
[表5]
公式编号 | 条件式中的数学式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1) | (T16+T17)/f | 1.81590 | 1.81215 | 1.57608 | 1.17738 |
(2) | f/f16 | 0.41640 | 0.37244 | 0.39793 | 0.41107 |
(3) | f/f2 | 0.17504 | 0.25765 | 0.16905 | 0.17750 |
(4) | Tsum2/f | 0.69842 | 0.66078 | 0.71821 | 0.68429 |
在图10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的概略结构图。作为这种摄像装置的例子,可以列举出在数字相机、播放用相机、电影摄影用相机等中所使用的小型且高性能的超广角透镜。
图10所示的摄像装置200具备超广角透镜100、在超广角透镜100的像侧所配置的滤光器LL、对由超广角透镜100所成像的被摄体的光学像Im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210、对来自摄像元件210的表示光学像Im的输出信号即图像信号Gs进行运算处理的信号处理部4。超广角透镜100是具有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组的模件,在图10中将第2透镜组G2作为在聚焦时移动的透镜组而示意性地图示了各个透镜组。摄像元件210的受光面210j以与超广角透镜100的像面Im一致的方式配置。作为摄像元件210例如可以使用CCD元件、CMOS元件等。
另外,摄像装置200具备用于调节超广角透镜100的焦点的调焦控制部6。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0中未图示,但除此以外还可以具备用于变更孔径光阑St的光阑直径的光阑控制部。
以上,虽然列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等的值并不限定与上述各个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而可以采取其他值。
Claims (11)
1.一种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实质上由从物体侧依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这3个组构成,
所述第1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1组第1透镜、第1组第2透镜、第1组第3透镜、第1组第4透镜、第1组第5透镜、第1组第6透镜部、第1组第7透镜、光阑、第1组第8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1组第1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2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3透镜呈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并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1组第4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5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且其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较小的透镜面朝向像侧,所述第1组第6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1组第7透镜呈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所述第1组第8透镜部是将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所述第2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2组第1透镜部和第2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2组第1透镜部是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或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所述第2组第2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所述第3透镜组包含至少一个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0.8<(T16+T17)/f<2.5…(1)
其中,
T16: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的厚度;
T17:第1组第7透镜的厚度;
f:在无限远物点合焦的状态下的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1’):
1.0<(T16+T17)/f<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1”):
1.1<(T16+T17)/f<1.9…(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2):
0.20<f/f16<0.60…(2)
其中,
f16:作为接合透镜的第1组第6透镜部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2’):
0.30<f/f16<0.5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进行聚焦,
所述超广角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0.1<f/f2<0.4…(3)
其中,
f2:第2透镜组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3’):
0.15<f/f2<0.3…(3’)。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4):
0.4<Tsum2/f<0.9…(4)
其中,
Tsum2:构成第2透镜组的各个透镜的厚度的总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4’):
0.5<Tsum2/f<0.8…(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由从物体侧依次设置的第3组第1透镜和第3组第2透镜部构成,其中,所述第3组第1透镜呈使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3组第2透镜部是将具有正光焦度的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广角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23015 | 2012-02-06 | ||
JP2012023015 | 2012-02-06 | ||
PCT/JP2013/000518 WO2013118469A1 (ja) | 2012-02-06 | 2013-01-31 | 超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94155A true CN104094155A (zh) | 2014-10-08 |
CN104094155B CN104094155B (zh) | 2016-06-01 |
Family
ID=4894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72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94155B (zh) | 2012-02-06 | 2013-01-31 | 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28271B2 (zh) |
JP (1) | JP5642894B2 (zh) |
CN (1) | CN104094155B (zh) |
WO (1) | WO20131184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23504A (ko) * | 2015-08-24 | 2017-03-0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 렌즈군,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디지털 기기 |
CN105974561B (zh) * | 2016-07-08 | 2018-08-2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广角摄像镜头 |
CN108663774B (zh) * | 2017-03-31 | 2020-10-2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
CN210323733U (zh) * | 2019-09-11 | 2020-04-14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镜头及投影装置 |
CN110579862B (zh) * | 2019-09-16 | 2021-11-16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八千万像素超高分辨率广角光学镜头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5657A (en) * | 1997-09-02 | 2000-06-1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Wide-angle lens system |
US20060119955A1 (en) * | 2003-06-20 | 2006-06-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Zoom lens, and image magnification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it and video projector, and rear projector and multi-vision system using the video projector |
CN101149465A (zh) * | 2006-09-21 | 2008-03-2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广角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
US20100053764A1 (en) * | 2008-08-27 | 2010-03-04 | Masaru Amano |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90116A (ja) | 1984-10-09 | 1986-05-08 | Nippon Kogaku Kk <Nikon> | レトロフオ−カス型広角レンズ |
JPH0574806A (ja) | 1991-09-13 | 1993-03-26 | Hitachi Ltd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9532111A1 (de) | 1994-09-15 | 1996-03-21 | Zeiss Carl Fa | Apochromatisches Weitwinkelobjektiv |
JP2004219610A (ja) | 2003-01-14 | 2004-08-05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レトロフォーカス型広角レンズ |
-
2013
- 2013-01-31 CN CN201380007251.6A patent/CN1040941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31 JP JP2013557410A patent/JP56428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31 WO PCT/JP2013/000518 patent/WO20131184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
- 2014-08-06 US US14/452,745 patent/US91282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5657A (en) * | 1997-09-02 | 2000-06-1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Wide-angle lens system |
US20060119955A1 (en) * | 2003-06-20 | 2006-06-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Zoom lens, and image magnification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it and video projector, and rear projector and multi-vision system using the video projector |
CN101149465A (zh) * | 2006-09-21 | 2008-03-2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广角摄像透镜、摄像装置、及摄像机组件 |
US20100053764A1 (en) * | 2008-08-27 | 2010-03-04 | Masaru Amano | Projection lens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642894B2 (ja) | 2014-12-17 |
WO2013118469A1 (ja) | 2013-08-15 |
US20140340769A1 (en) | 2014-11-20 |
JPWO2013118469A1 (ja) | 2015-05-11 |
US9128271B2 (en) | 2015-09-08 |
CN104094155B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785338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5749865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094156B (zh) | 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 |
JP5718526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6128387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175782A1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CN104094157B (zh) | 超广角镜头和摄像装置 | |
JP5778284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6219189B2 (ja) | テレコンバーター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US20160238819A1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205229553U (zh) | 摄像透镜以及具备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104583836B (zh) | 变焦透镜和摄像装置 | |
JP6046565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US20140347749A1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JP6234784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094155B (zh) | 超广角透镜及使用了该超广角透镜的摄像装置 | |
WO2013027350A1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5789344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5796915B2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WO2014141349A1 (ja)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18321A1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094154B (zh) |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 |
WO2014006843A1 (ja)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18316A1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04871062B (zh) | 反远距型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