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8221B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8221B CN104088221B CN201410373604.0A CN201410373604A CN104088221B CN 104088221 B CN104088221 B CN 104088221B CN 201410373604 A CN201410373604 A CN 201410373604A CN 104088221 B CN104088221 B CN 104088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deck
- steel
- plate
- longitudinal
- tru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包括下部承力结构和布设在下部承力结构上的组合桥面板,组合桥面板和下部承力结构均沿纵桥向布设;下部承力结构为由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组成的平面桁架,上弦杆包括第一矩形钢管,下弦杆包括第二矩形钢管;组合桥面板包括底部支撑钢板、布设在底部支撑钢板上的多道上置纵肋和浇筑于底部支撑钢板上的混凝土桥面板,上置纵肋被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内,上置纵肋为中部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钢板;底部支撑钢板为由左延伸钢板、右延伸钢板和第一矩形钢管连接成的长方形支撑钢板。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整体力学性能好,能提高钢混组合桥梁的结构精确性和施工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桥梁是近些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由于其充分发挥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各自及组合作用的特点,在国内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钢桁桥自重轻、跨越能力强且便于实现工厂化施工,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桥型之一。而桥面系统在桥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与梁共同组合承受荷载,而且保证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传统钢桁桥的桥面板可采用钢桥面板或混凝土桥面板,其中混凝土桥面板以其造价低且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粘结性和追从性较好等优点,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大跨或者中等跨径钢桁桥梁中。实际施工时,混凝土桥面板施工可采用现浇或者工厂预制两种方式。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周期长且需要大量模板。为了缩短工期,简化现场施工工序,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优势明显。但是目前一般是通过设置剪力钉等连接键将桥面板与钢梁连接,桥面局部应力大,连接效率较低,而且剪力钉焊接数量繁多,施工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整体力学性能好,能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桥梁的结构精确性和施工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承力结构和布设在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上的组合桥面板,所述组合桥面板位于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垂直布设,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为由一道上弦杆、一道下弦杆和连接于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的多道腹杆组成的平面桁架,所述下弦杆位于上弦杆的正下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上弦杆包括第一矩形钢管,所述第一矩形钢管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一纵向加劲肋;所述下弦杆包括第二矩形钢管,所述第二矩形钢管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二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和第二纵向加劲肋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所述组合桥面板包括底部支撑钢板、由左至右布设在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多道上置纵肋和浇筑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混凝土桥面板,多道所述上置纵肋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内,多道所述上置纵肋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且其均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上置纵肋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上置纵肋为中部由前至后开有多个通孔的长条形钢板;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为由左延伸钢板、右延伸钢板和第一矩形钢管连接成的长方形支撑钢板,所述左延伸钢板和右延伸钢板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延伸钢板和右延伸钢板与第一矩形钢管连接为一体且三者的顶面相平齐。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矩形钢管内所布设第一纵向加劲肋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与其所布设第一矩形钢管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二矩形钢管内所布设第二纵向加劲肋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分别布设在第二矩形钢管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与其所布设第二矩形钢管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均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上弦杆还包括浇筑于第一矩形钢管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浇筑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内;所述下弦杆还包括浇筑于第二矩形钢管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浇筑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内。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钢管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钢管的内侧壁上。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桥面板呈水平布设,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的顶面高度高于上置纵肋的顶面高度。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上置纵肋的高度为200mm~300mm,所述混凝土桥面板的顶面与上置纵肋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宽度为2.5m~6m,相邻两道所述上置纵肋之间的间距为400mm~600mm。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多道所述上置纵肋呈均匀布设。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式桥面系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桥面板之间通过湿接缝连接;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左右两侧均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底部支撑钢板焊接固定为一体。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桥向连接钢筋,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从左至右自所述整体式桥面系结构中上置纵肋的通孔穿过;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束或由多道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内的普通钢筋连接而成的拼接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束外侧套装有波纹管。
上述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矩形钢管由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与底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左延伸钢板和右延伸钢板与所述顶板加工制作为一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成本较低。
2、能实现工厂化预制,制作、运输且安装方便,施工质量易于保证,人工和机械费用低,能大幅度缩短现场施工工期。由于构件工厂标准化生产,质量稳定,所采用的下部承力结构和组合桥面板可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
3、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之间通过上置纵肋连接,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并且连接可靠。
4、自重相对较轻,力学性能优越且受力性能好,承载力高,刚度大,上置纵肋焊接于上弦杆顶板及左右延伸钢板顶部,能有效提高桥面板刚度,并且上置纵肋设开孔能有效加强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桁架之间的连接强度。
5、施工方便,现场拼装施工时可采用焊接左右延伸钢板及施工混凝土桥面板湿接缝的方式纵横向拼接,还可施加横桥向连接钢筋。
6、施工方式灵活,为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减轻整体结构的吊装重量,上、下弦杆可工地现场灌注混凝土。
7、施工质量好且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构件工厂标准化生产,结构精度高,施工质量好,因而返修率低。此外,施工过程中节约混凝土桥面板的成型模板机支模工序,经济性较高。并且,所采用的组合桥面板与下部承力结构连接成整体来共同受力、协调变形。因而,本发明能够解决钢桁架与桥面板连接问题,不仅大大提高了所施工成型结构的精确性,而且也提高了施工的简易性和快捷性,同时也能有效增强桥梁的跨越能力和舒适度。
8、应用前景广阔且适用范围广。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整体力学性能好,能有效提高钢混组合桥梁的结构精确性和施工便捷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横桥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拼装成整体式桥面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拼装成整体式桥面系结构中横桥向预应力钢筋束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弦杆;1-1—第一矩形钢管;1-2—第一纵向加劲肋;
2—下弦杆;2-1—第二矩形钢管;2-2—第二纵向加劲肋;
3-1—左延伸钢板;3-2—右延伸钢板;3-3—上置纵肋;
3-4—混凝土桥面板;3-5—通孔;4—湿接缝;
5-1—第一腹杆;5-2—第二腹杆;6—预应力钢筋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包括下部承力结构和布设在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上的组合桥面板,所述组合桥面板位于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垂直布设,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
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为由一道上弦杆1、一道下弦杆2和连接于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的多道腹杆组成的平面桁架,所述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正下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上弦杆1包括第一矩形钢管1-1,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一纵向加劲肋1-2;所述下弦杆2包括第二矩形钢管2-1,所述第二矩形钢管2-1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二纵向加劲肋2-2。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和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
所述组合桥面板包括底部支撑钢板、由左至右布设在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多道上置纵肋3-3和浇筑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混凝土桥面板3-4,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3-4内,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且其均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上置纵肋3-3为中部由前至后开有多个通孔3-5的长条形钢板。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为由左延伸钢板3-1、右延伸钢板3-2和第一矩形钢管1-1连接成的长方形支撑钢板,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与第一矩形钢管1-1连接为一体且三者的顶面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3-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通孔3-5为圆形。并且,多个所述通孔3-5呈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内所布设第一纵向加劲肋1-2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与其所布设第一矩形钢管1-1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二矩形钢管2-1内所布设第二纵向加劲肋2-2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分别布设在第二矩形钢管2-1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与其所布设第二矩形钢管2-1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钢管2-1的内侧壁上。
所述上弦杆1和下弦杆2均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上弦杆1还包括浇筑于第一矩形钢管1-1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浇筑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内;所述下弦杆2还包括浇筑于第二矩形钢管2-1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浇筑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内。
实际加工时,也可以在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中部由前至后开设多个圆孔,相应地,在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中部由前至后开设多个圆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弦杆1与下弦杆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正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腹杆为与上弦杆1呈垂直布设的第一腹杆5-1,所述第一腹杆5-1的数量为多道且多道所述第一腹杆5-1呈平行布设,多道所述第一腹杆5-1呈均匀布设,且第一腹杆5-1为矩形钢管。
同时,相邻两道所述第一腹杆5-1之间还设置有四道第二腹杆5-2,四道所述第二腹杆5-2呈菱形布设,且四道所述第二腹杆5-2包括两道上腹杆和两道布设于两道所述上腹杆下方的下腹杆,所述上腹杆顶端固定在上弦杆1上且其底端固定在第一腹杆5-1的中部侧壁上,所述下腹杆顶端固定在下弦杆2上且其底端固定在第一腹杆5-1的中部侧壁上。所述第一腹杆5-1与上弦杆1和下弦杆2之间、所述上腹杆与上弦杆1和第一腹杆5-1之间以及所述下腹杆与下弦杆2和第一腹杆5-1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腹杆5-2为矩形钢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由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与底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与所述顶板加工制作为一体。也就是说,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与所述顶板组成底部支撑钢板,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为一块整体式钢板。
相应地,所述第二矩形钢管2-1也由四块钢板拼装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桥面板呈水平布设,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4的顶面高度高于上置纵肋3-3的顶面高度。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置纵肋3-3的高度为200mm~300mm,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4的顶面与上置纵肋3-3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
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宽度为2.5m~6m,相邻两道所述上置纵肋3-3之间的间距为400mm~600mm。
实际施工时,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上置纵肋3-3的高度、混凝土桥面板3-4的顶面与上置纵肋3-3顶面之间的间距、底部支撑钢板的宽度和相邻两道所述上置纵肋3-3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实际加工时,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左右两侧均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钢板左右两侧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的宽度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呈均匀布设。
实际施工时,如图4、图5所示,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式桥面系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桥面板3-4之间通过湿接缝4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底部支撑钢板焊接固定为一体。相应地,所述底部支撑钢板左右两侧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的宽度均为湿接缝4的缝宽的一半。所述湿接缝4位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左右两侧伸出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的钢板节段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数量均为3个。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数量以及各组合桥面板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本发明还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桥向连接钢筋,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从左至右自所述整体式桥面系结构中上置纵肋3-3的通孔3-5穿过。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束6或由多道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内的普通钢筋连接而成的拼接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束6外侧套装有波纹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束6,并且预应力钢筋束6两端设置有预应力锚具。实际施工时,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也可以为由多道普通钢筋连接而成的拼接钢筋。
实际对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施工时,先拼装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再在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底部支撑钢板上布设多道上置纵肋3-3,之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桥面板3-4,施工过程简单且实现方便,施工周期短。
当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束6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在所施工组合桥面板中的多道上置纵肋3-3中穿波纹管,之后再浇筑混凝土,获得施工成型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然后,将施工成型的多个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分别吊装至施工位置,将吊装到位的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波纹管进行连接,并形成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预应力钢筋束6穿过的拼接管,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底部支撑钢板焊接为一体,同时浇筑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之间的湿接缝4;最后,在多个所述拼接管中分别穿入预应力钢筋束6,并张拉、灌浆及养护。
当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由多道普通钢筋连接而成的拼接钢筋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在所施工组合桥面板中的多道上置纵肋3-3中穿普通钢筋,之后再浇筑混凝土,获得施工成型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然后,将施工成型的多个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分别吊装至施工位置,并将吊装到位的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普通钢筋进行连接,形成多道所述拼接钢筋,同时将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底部支撑钢板焊接为一体,并浇筑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之间的湿接缝4。其中,对湿接缝4进行浇筑之前,先将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侧壁凿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承力结构和布设在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上的组合桥面板,所述组合桥面板位于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正上方且二者呈垂直布设,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所述下部承力结构为由一道上弦杆(1)、一道下弦杆(2)和连接于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的多道腹杆组成的平面桁架,所述下弦杆(2)位于上弦杆(1)的正下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上弦杆(1)包括第一矩形钢管(1-1),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一纵向加劲肋(1-2);所述下弦杆(2)包括第二矩形钢管(2-1),所述第二矩形钢管(2-1)的四个内侧壁上均布设有第二纵向加劲肋(2-2);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和第二纵向加劲肋(2-2)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所述组合桥面板包括底部支撑钢板、由左至右布设在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多道上置纵肋(3-3)和浇筑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的混凝土桥面板(3-4),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均浇筑于混凝土桥面板(3-4)内,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布设且其均与所述底部支撑钢板呈垂直布设,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上置纵肋(3-3)为中部由前至后开有多个通孔(3-5)的长条形钢板;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为由左延伸钢板(3-1)、右延伸钢板(3-2)和第一矩形钢管(1-1)连接成的长方形支撑钢板,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与第一矩形钢管(1-1)连接为一体且三者的顶面相平齐;
多道所述上置纵肋(3-3)呈均匀布设,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左右两侧均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内所布设第一纵向加劲肋(1-2)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分别布设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与其所布设第一矩形钢管(1-1)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第二矩形钢管(2-1)内所布设第二纵向加劲肋(2-2)的数量为四道,四道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分别布设在第二矩形钢管(2-1)的四个内侧壁中部,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与其所布设第二矩形钢管(2-1)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1)和下弦杆(2)均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上弦杆(1)还包括浇筑于第一矩形钢管(1-1)内的第一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浇筑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结构内;所述下弦杆(2)还包括浇筑于第二矩形钢管(2-1)内的第二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浇筑于所述第二混凝土结构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2)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一矩形钢管(1-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2-2)为长条形钢板且其焊接固定在第二矩形钢管(2-1)的内侧壁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桥面板呈水平布设,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4)的顶面高度高于上置纵肋(3-3)的顶面高度。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纵肋(3-3)的高度为200mm~300mm,所述混凝土桥面板(3-4)的顶面与上置纵肋(3-3)顶面之间的间距为50mm~100mm;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宽度为2.5m~6m,相邻两道所述上置纵肋(3-3)之间的间距为400mm~600mm。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桥面板和所述下部承力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下部承力结构呈平行布设,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式桥面系结构,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混凝土桥面板(3-4)之间通过湿接缝(4)连接;所述底部支撑钢板的左右两侧均伸出至混凝土桥面板(3-4)外侧,相邻两个所述组合桥面板的底部支撑钢板焊接固定为一体。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横桥向连接钢筋,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从左至右自所述整体式桥面系结构中上置纵肋(3-3)的通孔(3-5)穿过;所述横桥向连接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束(6)或由多道分别布设在多个所述组合桥面板内的普通钢筋连接而成的拼接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束(6)外侧套装有波纹管。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钢管(1-1)由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与底板左右两侧之间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所述左延伸钢板(3-1)和右延伸钢板(3-2)与所述顶板加工制作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73604.0A CN104088221B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73604.0A CN104088221B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8221A CN104088221A (zh) | 2014-10-08 |
CN104088221B true CN104088221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1635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736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8221B (zh) | 2014-07-31 | 2014-07-31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882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55747B1 (ko) * | 2014-05-26 | 2014-11-03 | 우경기술주식회사 | 강합성 psc 파형강판 u거더 단순교 및 연속교 |
CN106223183B (zh) * | 2016-09-13 | 2018-07-27 | 长安大学 | 装配式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梁桥及施工方法 |
CN107447663B (zh) * | 2017-07-31 | 2023-11-03 |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无孔式木栈道 |
CN108517793B (zh) * | 2018-05-24 | 2023-09-01 | 江苏梦联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t梁桥装配式横向连接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
CN108842594B (zh) * | 2018-07-12 | 2023-08-11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842593B (zh) * | 2018-07-12 | 2023-07-25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大跨径装配式钢混组合梁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905087A (zh) * | 2019-11-07 | 2020-03-24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钢混组合结构剪力件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644361A (zh) * | 2019-11-07 | 2020-01-03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钢混组合梁桥面板 |
CN110863418B (zh) * | 2019-12-12 | 2024-08-02 | 长安大学 | 一种装配式体外预应力钢桁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0270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Yokogawa Bridge Corp | 鋼−コンクリート合成床版橋 |
CN201172796Y (zh) * | 2008-04-03 | 2008-12-31 | 长安大学 | 纵肋上置的钢箱梁桥面结构 |
CN201972237U (zh) * | 2011-03-03 | 2011-09-14 | 长安大学 | 一种节段预制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 |
CN203007815U (zh) * | 2012-12-27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装配式矩形钢管桁架用套管式连接件 |
CN203007833U (zh) * | 2012-12-31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pbl连接件的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
CN204059179U (zh) * | 2014-07-31 | 2014-12-31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
2014
- 2014-07-31 CN CN201410373604.0A patent/CN1040882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70270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Yokogawa Bridge Corp | 鋼−コンクリート合成床版橋 |
CN201172796Y (zh) * | 2008-04-03 | 2008-12-31 | 长安大学 | 纵肋上置的钢箱梁桥面结构 |
CN201972237U (zh) * | 2011-03-03 | 2011-09-14 | 长安大学 | 一种节段预制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 |
CN203007815U (zh) * | 2012-12-27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装配式矩形钢管桁架用套管式连接件 |
CN203007833U (zh) * | 2012-12-31 | 2013-06-19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pbl连接件的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
CN204059179U (zh) * | 2014-07-31 | 2014-12-31 | 长安大学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8221A (zh) | 2014-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8221B (zh)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
CN106677049B (zh) | 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 |
CN104929034B (zh) | 一种模块化钢‑混快速施工小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294748B (zh) | 一种混合梁斜拉桥用结合段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002816B (zh) | 预制拼装的鱼腹工字型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及施工方法 | |
CN104389261B (zh) | 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π形梁单元、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256713B (zh) | 半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5040568B (zh) | 一种混合梁桥无格室钢‑混结合段构造 | |
CN107245934A (zh) | 一种装配式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小箱梁 | |
CN106149540A (zh) | 基于钢混组合桥面板的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024219B (zh) | 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9024225A (zh) | 超高性能混凝土桁架拱片单元、桁架拱片桥梁及施工方法 | |
CN111206489A (zh) | 一种装配式波形腹板钢箱-uhpc组合梁桥及施工方法 | |
CN204212042U (zh) | 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π形桥梁结构 | |
CN114592440B (zh) | 一种装配式钢混组合桥梁上部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3924505A (zh) | 采用波形钢腹板的预制钢-混凝土组合t梁及施工方法 | |
CN205100082U (zh) | 一种预制组装型钢混组合梁桥 | |
CN106677051B (zh) | 一种适用于山区条件的钢箱板梁混合梁桥 | |
CN106930181A (zh) | 一种先简支后连续钢混组合桥梁负弯矩区结构 | |
CN111877182A (zh) | 一种新型的多室连续uhpc箱梁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法 | |
CN111749114A (zh) | 钢桁-uhpc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4059179U (zh) | 一种基于钢桁架与组合桥面板的t形板桁节段预制单元 | |
CN204570446U (zh) | 一种预制拼装t型简支梁 | |
CN217974005U (zh) | 一种组合箱梁结构 | |
CN211171558U (zh) | 适应不同跨径的模数式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拼装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