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4993A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4993A CN104084993A CN201410307987.1A CN201410307987A CN104084993A CN 104084993 A CN104084993 A CN 104084993A CN 201410307987 A CN201410307987 A CN 201410307987A CN 104084993 A CN104084993 A CN 1040849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d chamber
- oil
- cooling fluid
- return pipe
- oil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0 easy-to-clea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82 swim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木工加工设备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沉淀室,位于回油管内的冷却液在进入油箱前,都会在沉淀室内进行沉淀,然后经出油口进入油箱,减小了进入油箱内冷却液的杂质,油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维护方便;另外增设沉淀箱,进入油箱内的冷却液可以直接循环使用或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在沉淀室内设置隔板可以防止由进油口进入的冷却液破坏位于沉淀箱内冷却液的稳定性,提高沉淀室的沉淀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工加工设备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木工切削机床作为一种木材加工设备,由于其加工速度快、加工精度高而得到广泛应用。木材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与毛坯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快,刀具和坯料均会发热,因此,需要采用冷却系统对刀具和木材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中木材加工领域一般采用密度小于木材密度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切屑漂浮在冷却液面上,不利于冷却液的回收,采用密度小于木材密度的冷却液切屑不会漂浮在冷却液面上,冷却液可以采用回油管直接流入油箱;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将冷却液直接引入油箱,冷却液在回收过程中会带入油箱一部分切屑,使得位于油箱内的冷却液中含有切屑,不利于油箱内冷却液的进一步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结构简单、冷却液不经沉淀直接进入油箱、造成油箱维护困难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包括回油管和与回油管相接用于容纳回油管内冷却液的油箱,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液由冷却现场引入回油管的引油管,所述回油管上设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包括用于接收回油管内冷却液的进油口和用于将沉淀后 冷却液排入油箱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距离沉淀室底端的距离大于沉淀室总高度的1/2,所述进油口的高度高于出油口的高度,所述沉淀室内还设有用于将进油口和出油口隔开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沉淀室高度2/3到4/5,所述隔板插接在沉淀室内,所述沉淀室内设有与隔板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沉淀室底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油箱顶端的垂直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回油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到20度,所述回油管远离沉淀室的一端高于回油管与沉淀室相接的一端,通过将回油管设置为与水平面呈5度到20度的夹角,位于回油管的内的冷却液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沉淀箱内,回油管不需动力,简化了回油管的结构,降低了冷却系统的成本;另外,回油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到20度,回油管内的冷却液流速适中,不会冲击沉淀室内的冷却液,提高了沉淀室对冷却液的过滤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室底端设有用于在清洁沉淀室内污垢时排出污垢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在正常使用时用于封闭排污口的盖体,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排污口上,通过在沉淀室底端设置排污口,对沉淀室进行清洁时,操作十分方便,打开排污口即可将污垢排出,操作十分方便,清洁后仅需将盖体旋紧在排污口上沉淀室即可正常使用,操作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进油口上设有用于防止回油管内冷却液直接进入沉淀室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通过连接杆焊接在沉淀室内,所述缓冲板距离出油口的距离为8毫米到12毫米,通过设置缓冲板,可以减小回油管内冷却液对沉淀室的冲击,使位于沉淀室内的冷却液保持稳定状态,提高了沉淀室对冷却液的沉淀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沉淀室,位于回油管内的冷却液在进入油箱前,都会在沉淀室内进行 沉淀,然后经出油口进入油箱,减小了进入油箱内冷却液的杂质,油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维护方便;另外增设沉淀箱,进入油箱内的冷却液可以直接循环使用或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在沉淀室内设置隔板可以防止由进油口进入的冷却液破坏位于沉淀箱内冷却液的稳定性,提高沉淀室的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包括回油管1和与回油管1相接用于容纳回油管1内冷却液的油箱2,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液由冷却现场引入回油管1的引油管3,所述回油管1上设有沉淀室4,所述沉淀室4包括用于接收回油管1内冷却液的进油口41和用于将沉淀后冷却液排入油箱2的出油口42,所述出油口42距离沉淀室4底端的距离大于沉淀室4总高度的1/2,所述进油口41的高度高于出油口42的高度,所述沉淀室4内还设有用于将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隔开的隔板43,所述隔板43的高度为沉淀室4高度2/3到4/5,所述隔板43插接在沉淀室4内,所述沉淀室4内设有与隔板43相适配的插槽44,所述沉淀室4底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油箱2顶端的垂直高度。
所述隔板43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设置在沉淀室4内,但为了使沉淀室4清洁方便,所述隔板43应当采用可拆连接方式设置在沉淀室4内,如在隔板43上设置一对挂钩,将隔板43挂接在沉淀室4内,所述隔板43底端可以与沉淀室4的底壁相接,所述隔板43的底端也可以不与沉淀室4底壁相接,由于出油口42距离沉淀室4底壁的距离大于沉淀室4总高度的1/2,因此,只有沉淀室4内冷却液和液位高于出油口42时,冷却液才能从沉淀室4内排出,因此, 隔板43是否与沉淀室4底壁接触对沉淀室4的沉淀效果影响不大,但是优选的设置方式为隔板43底端与沉淀室4底壁相接触,这种结构可更好地保证沉淀室4内冷却液的稳定性能,
所述出油口42的高度越高,出油口42距离沉淀室4底端的距离越远,沉淀在沉淀室4底部的切屑越不容易随出油口42排出,进入油箱2内的冷却液杂质就越少,具体设计时可以根据油箱2内冷却液的下一步处理方式合理选择,如油箱2内的冷却液需要循环使用时,则可以出油口42的高度可以设置的低一些,如油箱2内的冷却液需要净化处理则出油口42的高度刚可以设置的高一些,
可选的,所述沉淀室4内的冷却液可以经出油口42直接排入油箱2内,也可以在出油口42与油箱2之间设置一根用于将沉淀室4内冷却液引至油箱2的管道,优选的设置方式为在出油口42与油箱2之间设置管道,通过设置管道可以防止冷却液溅出。
优选的,所述回油管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到20度,所述回油管1远离沉淀室4的一端高于回油管1与沉淀室4相接的一端,所述回油管1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位于回油管1内的冷却液的流速就越慢,进入沉淀室4时冲击就越小,相反,回油管1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位于回油管1内的冷却液流速就越快,进入沉淀室4时冲击就越大,设计时应根据沉淀室4的深度合理选择,沉淀室4越深则回油管1与水平面的夹角则可以设置的越大。
可选的,所述沉淀室4底端设有用于在清洁沉淀室4内污垢时排出污垢的排污口45,所述排污口45上设有用于在正常使用时用于封闭排污口45的盖体46,所述盖体46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排污口45上,盖体46与排污口45之间的螺纹可以选择管螺纹,以提高盖体46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进油口41上设有用于防止回油管1内冷却液直接进入沉淀室 4的缓冲板47,所述缓冲板47通过连接杆48焊接在沉淀室4内,所述缓冲板47距离出油口42的距离为8毫米到12毫米,所述缓冲板47距离出油口42距离可以根据回油管1内冷却液的流速合理选择,冷却液的流速越大,缓冲板47距离出油口42的距离可以合理放大,所述缓冲板47可以套接在连接杆48上,所述缓冲板47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连接杆48的合适上,这种结构使得缓冲板47距离出油口42的距离可以调节,使用更加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冷却现场的冷却液经引油管3引入回油管1内,由于回油管1倾斜设置,位于回油管1内的冷却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沉淀室4内,经沉淀室4沉淀后,由设在沉淀上的出油口42排入油箱2内进行循环使用或下一步处理;通过设置沉淀室4,位于回油管1内的冷却液在进入油箱2前,都会在沉淀室4内进行沉淀,然后经出油口42进入油箱2,减小了进入油箱2内冷却液的杂质,油箱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维护方便;另外增设沉淀箱,进入油箱2内的冷却液可以直接循环使用或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在沉淀室4内设置隔板43可以防止由进油口41进入的冷却液破坏位于沉淀箱内冷却液的稳定性,提高沉淀室4的沉淀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旨在体现本发明的突出技术效果和优势,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发明技术内容所做出的修改、变化或者替代技术特征,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主张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4)
1.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管(1)和与回油管(1)相接用于容纳回油管(1)内冷却液的油箱(2),还包括用于将冷却液由冷却现场引入回油管(1)的引油管(3),所述回油管(1)上设有沉淀室(4),所述沉淀室(4)包括用于接收回油管(1)内冷却液的进油口(41)和用于将沉淀后冷却液排入油箱(2)的出油口(42),所述出油口(42)距离沉淀室(4)底端的距离大于沉淀室(4)总高度的1/2,所述进油口(41)的高度高于出油口(42)的高度,所述沉淀室(4)内还设有用于将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隔开的隔板(43),所述隔板(43)的高度为沉淀室(4)高度2/3到4/5,所述隔板(43)插接在沉淀室(4)内,所述沉淀室(4)内设有与隔板(43)相适配的插槽(44),所述沉淀室(4)底端的垂直高度高于油箱(2)顶端的垂直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到20度,所述回油管(1)远离沉淀室(4)的一端高于回油管(1)与沉淀室(4)相接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4)底端设有用于在清洁沉淀室(4)内污垢时排出污垢的排污口(45),所述排污口(45)上设有用于在正常使用时用于封闭排污口(45)的盖体(46),所述盖体(46)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排污口(4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41)上设有用于防止回油管(1)内冷却液直接进入沉淀室(4)的缓冲板(47),所述缓冲板(47)通过连接杆(48)焊接在沉淀室(4)内,所述缓冲板(47)距离出油口(42)的距离为8毫米到12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07987.1A CN104084993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07987.1A CN104084993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4993A true CN104084993A (zh) | 2014-10-08 |
Family
ID=5163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07987.1A Pending CN104084993A (zh) | 2014-06-30 | 2014-06-30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84993A (zh)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99969A (ja) * | 1996-01-19 | 1997-07-31 | Murata Mfg Co Ltd | 薄膜体 |
CN2335743Y (zh) * | 1998-08-10 | 1999-09-01 | 陈瑞生 | 液屑分离箱 |
CN2915359Y (zh) * | 2006-05-17 | 2007-06-27 | 朱柯夫 | 金属切削机床冷却液的清洁回收装置 |
CN201253778Y (zh) * | 2008-08-06 | 2009-06-10 |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中冷却液的过滤装置 |
CN101913100A (zh) * | 2010-08-16 | 2010-12-15 |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 数控铣床冷却液循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202822997U (zh) * | 2012-09-14 | 2013-03-27 | 深圳市鼎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用油污冷却回收装置 |
CN203357140U (zh) * | 2013-07-12 | 2013-12-25 | 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机床的冷却过滤装置 |
CN103551916A (zh) * | 2013-11-12 | 2014-02-05 | 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应用于高端数控机床的切削液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
CN203495677U (zh) * | 2013-08-13 | 2014-03-26 | 诸暨慧达机电有限公司 | 冷却液循环使用装置 |
CN203557194U (zh) * | 2013-09-30 | 2014-04-23 | 漳州市钜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数控铣床的切屑与冷却液回收处理装置 |
CN203919240U (zh) * | 2014-06-30 | 2014-11-05 | 浙江长兴天辰磁业有限公司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
2014
- 2014-06-30 CN CN201410307987.1A patent/CN1040849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99969A (ja) * | 1996-01-19 | 1997-07-31 | Murata Mfg Co Ltd | 薄膜体 |
CN2335743Y (zh) * | 1998-08-10 | 1999-09-01 | 陈瑞生 | 液屑分离箱 |
CN2915359Y (zh) * | 2006-05-17 | 2007-06-27 | 朱柯夫 | 金属切削机床冷却液的清洁回收装置 |
CN201253778Y (zh) * | 2008-08-06 | 2009-06-10 |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中冷却液的过滤装置 |
CN101913100A (zh) * | 2010-08-16 | 2010-12-15 | 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 数控铣床冷却液循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CN202822997U (zh) * | 2012-09-14 | 2013-03-27 | 深圳市鼎泰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数控机床用油污冷却回收装置 |
CN203357140U (zh) * | 2013-07-12 | 2013-12-25 | 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机床的冷却过滤装置 |
CN203495677U (zh) * | 2013-08-13 | 2014-03-26 | 诸暨慧达机电有限公司 | 冷却液循环使用装置 |
CN203557194U (zh) * | 2013-09-30 | 2014-04-23 | 漳州市钜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数控铣床的切屑与冷却液回收处理装置 |
CN103551916A (zh) * | 2013-11-12 | 2014-02-05 | 宁夏共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应用于高端数控机床的切削液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装置 |
CN203919240U (zh) * | 2014-06-30 | 2014-11-05 | 浙江长兴天辰磁业有限公司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57194U (zh) | 数控铣床的切屑与冷却液回收处理装置 | |
CN106045125B (zh) | 油田综合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2166435B (zh) |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及其分离方法 | |
CN204932952U (zh) | 一种循环水池 | |
CN204265551U (zh) | 一种焦油氨水的旋流气浮分离装置 | |
CN203919240U (zh)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
CN201783855U (zh) | 数控铣床冷却液循环处理装置 | |
CN203144424U (zh) | 闷渣蒸汽回收设备 | |
CN104084993A (zh) | 用于木工冷却系统的冷却液回收装置 | |
CN103239934A (zh) | 切削液净化装置 | |
CN103223376A (zh) | 刃具加工设备的排屑装置 | |
CN103894002A (zh) | 一种热处理生产线用油水分离器 | |
CN202169101U (zh) | 油水分离装置 | |
CN103239933A (zh) | 集成式皂化液过滤箱 | |
CN105170560A (zh) | 一种带沉淀槽的超声波清洗槽 | |
CN104479863A (zh) | 一种生物柴油生产用原料油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7811309U (zh) | 气浮池上层泥渣的排渣装置 | |
CN204034338U (zh) | 多功能沉淀池 | |
CN211676453U (zh) | 一种斜管沉淀池清洗装置 | |
CN208428111U (zh) | 玻璃研磨装置的研磨水清理回用系统 | |
CN102233539A (zh) | 光饰机水循环系统 | |
CN203451267U (zh) | 供暖系统管道杂质沉降装置 | |
CN203483967U (zh) | 一种乳化液循环装置 | |
CN207840841U (zh) | 一种铣磨排屑机 | |
CN208055101U (zh) |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水量均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208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