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863A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81863A CN104081863A CN201280053999.5A CN201280053999A CN104081863A CN 104081863 A CN104081863 A CN 104081863A CN 201280053999 A CN201280053999 A CN 201280053999A CN 104081863 A CN104081863 A CN 1040818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data
- data network
- device identifier
- connects
- gateway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一种建立和/或使用用户设备(2)和3GPP核心网(4)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6)中的网关节点(12)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分,其中用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设备标识符是与所述用户设备(2)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与所述非3GPP接入网(6)中的网关节点(12)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它们的组合。所述设备标识符可以是MAC地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公开涉及一种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涉及移动终端经由非3GPP(或等同物)接入网连接到3GPP核心网(或等同物)的方案。本发明的公开尤其用于建立和使用从用户设备经由非3GPP接入网到3GPP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并且尤其是用于在多个此类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该方法尤其用于固定移动会聚。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已开发作为其未来的核心网架构的系统架构演进(SAE)和长期演进(LTE)无线移动电信标准。SAE架构的主要组件是演进分组核心(EPC;参见“用于非3GPP接入的架构增强”,3GPP TS 23.402)。LTE/SAE网络包括支持用户和控制平面的网络实体。
电信内的现有趋势是会聚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其称为固定移动会聚(FMC)。使用基于IP技术来演进网络的趋势对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是共同的,这使得会聚更容易。通过FMC,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固定网络运营商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网络资源,这引起资本和操作支出(CAPEX和OPEX)的减少。例如,当用户在他们的家中运行基于IP的应用、诸如多媒体电话(MMTel)时,利用固定接入网的宽带连通性是更有效的,而不是利用无线接入网更有效。
由于住宅网络是普通用户最常用的固定网络接入,因此住宅网络对于FMC的成功已经是重要的。因此,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住宅网络将移动电话连接至演进分组核心(EPC)。术语用户设备(UE)可互换地在本文代替术语移动终端或移动电话来使用,或者甚至只是代替终端或设备来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文献中,术语UE是常见的,并旨在引用配置成接入因特网的任一设备件;它将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信设备、便携式或手持式计算机设备以及台式计算机或已安装计算机。但是,为了本文所描述的本公开和本发明技术的目的,该术语并不是必须限于支持3GPP标准的设备。
3GPP定义了移动2G/3G/LTE接入和“非3GPP接入”(TS23.402)。后者可以是一种固定网络。BBF(宽带论坛,用于固定接入的标准化组织;参见http://www.broadband-forum.org/)定义了固定网络的一种架构。这两种组织[3GPP TR 23.839,现在移入TS 23.139,以及BBF WT 203]之间有正在进行的关于FMC的联合工作项目。许多UE通过提供多个无线电接口来针对FMC趋势:一个接口用于连接到2G/3G/LTE接入,以及WiFi接口用于连接到固定网络。
关于固定移动会聚(FMC)有数个正在进行的工作项目。在FMC中,通常采用双无线电UE。该UE具有一个无线电接口用于3GPP接入(例如LTE),还有一个无线电接口用于固定接入(例如WiFi)。在3GPP中,“Study on Support of BBFAccess Interworking(关于对BBF接入交互工作的支持的研究)”(BBAI)涵盖3GPP(用于移动网络的标准化组织)和BBF(用于固定网络的标准化组织)之间的交互工作[3GPP TR 23.839,TS23.139,BBF WT 203]。
WiFi联盟中正在进行附加标准化活动。在WiFi联盟中,其中一个焦点区域是(公共)热点。因此,除了上述住宅网络之外,对于FMC的成功,热点变得越来越关键,并且在3GPP中有称作SaMOG的工作项目(Study on S2a mobilitybased on GTP&WLAN access to EPC(对基于GTP&WLAN接入EPC的S2a移动性的研究),参见3GPP TR 23.852,在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3852.htm)。SaMOG是S2a特定的,而不是BBF特定的。
3GPP UE可附连到非3GPP接入网并经由S2接口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网络(PDN)[3GPP TS 23.402]。S2接口有三种类型:S2a、S2b和S2c。后面的两个覆盖非3GPP接入网但不影响它。S2a是的确影响非3GPP接入网中节点的更会聚解决方案。在S2a中,非3GPP接入网被看作是受信任的;因此,非3GPP接入网被表示为TNAN(受信任非3GPP接入网)。在TNAN使用无线LAN(WLAN)作为朝向UE的无线电技术时,TNAN被表示为TWAN(受信任WLAN接入网)。现在,在3GPP中对通过TWAN的S2a进行标准化[3GPP TS 23.402第16章]。
附图中的图1是示意性框图,其提供了一种架构概图、描述了UE 2经由TNAN 6连接到3GPP域4。TNAN 6包括住宅网关(RG)8、接入节点10和表示为TNAN S2a对等体(TNSP)12的网关节点。3GPP域4包括一个或多个PDN网关(PGW)14。在TNAN是TWAN 6的情况下,TWAN 6中的网关节点被表示为TWAN接入网关(TWAG)12。
在S2a中,对于TNAN或TWAN 6中的TNSP或TWAG 12(例如BBF边界网络网关(BNG))和3GPP PGW 14之间的每个PDN连接,都存在GPRS隧穿协议(GTP)或代理移动IP(PMIP)隧道。3GPP PGW 14中,锚定每个PDN连接。对于每个PDN连接,UE接收一个IP地址并且分配该地址的是PGW。类似地,在UE 2和TNSP或TWAG 12之间,提供一种点对点链路,以便分离来自不同UE和PDN连接的业务。
可将点对点链路视为一种在两个联网节点之间提供逻辑直接连接的协议。从节点A经由点对点链路向节点B发送的数据帧将不通过节点C。要注意,“点对点链路”是逻辑概念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般而言,UE 2和TNSP或TWAG 12之间的网络是基于以太网的。在UE 2和TNSP 12中间的节点在L2(以太网)上朝向TNSP 12进行强制转发。TNSP 12将对准UE 2的下游业务作为单播在L2上发送(即使该业务在L3(IP)上是多播/广播的)。
此类实现对UE 2和现有TNAN或TWAN基础设施(尤其是当由BBF来定义TNAN或TWAN时)施加有限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UE 2只有一个缺省PDN连接,则对UE 2没有影向。基于与分配给UE 2的PDN连接IP地址结合的UE MAC(媒体接入控制)地址,TNSP或TWAG 12能够区分不同PDN连接。
有其他方式用于实现UE 2和TNSP 12之间的点对点链路。示例有:L3隧道(例如IPsec或IP中IP(IP-in-IP))、L2隧道(例如L2TP)等。但是,所有这些都趋向于对UE 2或TNAN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上述架构,本发明申请人已经意识到问题。尤其是,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如下情况:一组一个或多个PGW为不同PDN连接分配相同IP地址。这将发生在例如存在分别与两个封闭协作网络相关的两个PDN连接的情况下,每个网络都有其自己的寻址方案。每个PDN可能由不同的PGW服务,并且每个PGW可能由不同运营商管理。将3GPP域和UE设计为处理此类重叠而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问题是将混淆TNSP或TWAG;其不再能将上游业务映射至正确的GTP/PMIP隧道。
应注意的是,在真实的部署中,发生这种问题的可能性小;大多数的UE将只使用单一的PDN连接,而不同PDN的IP寻址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重叠。但是,问题可能以及会发生而没有解决方案,并且本发明申请人已经意识到解决该问题的需求。
典型地存在两种场景,在UE经由非3GPP接入网来接入3GPP核心网时,此类地址重叠或冲突的问题会出现。在两种场景中,采用双无线电UE;该UE具有一个无线电接口用于3GPP接入(例如LTE),还有一个无线电接口用于非3GPP接入(例如WiFi)。
附图中的图2中示意性描述了第一场景。在第一场景下,UE 2最初与3GPP接入16连接,并已经在3GPP接入16中具有重叠的地址,或在3GPP接入16中具有与非3GPP接入6中已分配的地址重叠的地址。如前述,3GPP接入中的重叠地址不成问题;3GPP的设计允许此类情况。但是,当UE现在的确切换至非3GPP接入6时,出现问题。这可被视为是第一场景。
在第二场景中,UE 2附连到非3GPP接入6并打开新的PDN连接。在第二场景中,那个PDN连接的新地址与现有地址重叠。
本发明申请人已经意识到解决上文所确定问题的需求,尤其是以(a)特定情况下不易于对S2a的部署造成限制的方式;和/或(b)如果下行链路IP多播来自不同PDN时,使UE能够在这些下行链路IP多播之间进行区分的方式。
发明内容
此处建议一种涉及移动终端或UE经由非3GPP接入网、诸如BBF网络或域连接到3GPP核心网、诸如演进分组核心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固定移动会聚方案中,其中移动终端或UE通过固定住宅网络、例如使用WiFi连接至3GPP核心网。
UE能够附连到非3GPP接入网并经由3GPP核心网连接到一个或多个PDN。每个PDN连接锚定于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PDN网关或PGW)中,以及锚定在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TNSP或TWAG或边界网关节点或BGW;在BBF网络是非3GPP接入网的情况下,BGW可以是BNG)中。对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BNG)和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PGW)之间的每个此类PDN连接建立单独隧道。
本文公开了建立和/或使用用户设备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用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设备标识符是与该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它们的组合。例如,设备标识符可以是MAC地址,并且以下描述集中于此类情况,但是以下描述阐明了其他设备标识符类型也是可能的。
为简要起见,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BNG)可称为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BNG),而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PGW)可称为3GPP网关节点(例如PGW)。
对于每个PDN连接,UE接收IP地址。在此方面,能够将PDN连接视为UE和PDN之间的关联,例如,由一个IPv4地址和/或一个IPv6前缀来表示。分配该地址的是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例如PGW)。由接入点名称(APN)标识PDN并经由PGW接入PDN。在此方面,本文术语“IP地址”旨在涵盖IPv4地址和IPv6前缀等。
此处尤其建议一种用于建立和/或使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或PDN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一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以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
同样地,建议一种用于建立和/或使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的多个分组数据网或PDN连接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以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
典型地,上述与PDN连接关联的IP地址会是分配给UE的IP地址(例如由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分配);这因此在下文称为UE IP地址。
对于每个PDN连接,在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和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可存在隧道,并且在UE和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可存在点对点连接。通过点对点连接发送的消息可以属于包括源设备和目标设备(非3GPP接入网中的UE或网关节点)的相应MAC地址的类型。该点对点连接可以是L2连接或以太网连接。
用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MAC地址可以是与该UE关联的MAC地址,或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关联的MAC地址,或它们的组合。
例如,参考图1在上文描述到:基于与分配给UE 2的PDN连接IP地址组合的UE MAC地址,TNSP或TWAG 12可区分不同的PDN连接。在前述系统中,这对于UE采用固定MAC地址,使得用于该UE的不同PDN连接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基于IP地址;这依赖于分配给每个PDN连接的不同IP地址。本文所建议的内容缓和或消除了对如下的需求:不同IP地址分配给用于UE的不同PDN连接,原因在于能够替代地基于(UE 2的或TNSP/TWAG 12的或二者的)MAC地址在不同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别。当然,在能够确保不同IP地址将与不同的相应PDN连接关联的情况下,则无需对于那些具体PDN连接使用不同MAC地址(不过有可能使用与不同IP地址结合的不同MAC地址)。
在一个示例中,UE 2对于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初始PDN连接或第一PDN连接可基于UE的实际MAC地址,或预先分配的MAC地址,同时,随后的PDN连接可基于由UE产生的MAC地址。这些MAC地址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是独特的。在上游中,TNSP或TWAG 12能够将每个MAC地址映射至不同的GTP/PMIP隧道,这解决了IP地址冲突的问题。在下游中,TNSP或TWAG 12能够将每个隧道映射至不同MAC地址。这解决了来自不同PDN的下行链路IP多播问题,原因在于UE 2现在能够基于目标MAC地址来鉴别它们。
在另一示例中,TNSP或TWAG 12能替代地对于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
该新方式不会对解决方案的部署施加任何限制。虽然结果是对UE或TNSP/TWAG有附加的影响,但在许多场景中,这被视为是被所提供的优点超过了的。
如上述,该方法包括:对于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的多个PDN连接之间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与相同UE IP地址关联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可相关于涉及UE和非3GPP接入网中的具体网关节点的多个PDN连接考虑此方面。
在UE处以及在非3GPP接入网中均执行对于每个此类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
在UE处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可包括: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确定(例如通过产生或选择)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这样做时,这能够实现随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别。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在建立该PDN连接之前做出该确定。
因此,在UE处执行该方法可包括: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a)为该用户设备确定设备标识符,该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设备标识符;(b)向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发送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在该请求中包括在步骤(a)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请求的源关联的设备标识符;以及(c)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此外,在UE处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可包括: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实际步骤。该区分步骤将在已建立这些PDN连接时以及当UE通过这些PDN连接进行通信时执行。
在UE处和非3GPP接入网中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在非3GPP接入网中和UE处分别产生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可包括:在建立这些PDN连接时,关联这些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和这些PDN连接;在这样做时,这能够实现随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别。
因此,在UE处执行的方法可包括: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d)确定要使用哪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e)选择适于步骤(d)中所确定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设备标识符;以及(f)在该分组中包括步骤(e)中所选择的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分组的源关联的设备标识符,以及通过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该分组。
因此,在UE处执行的方法可包括:对于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g)接收该分组,所述分组在其中包括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分组的目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h)根据步骤(g)中所接收的分组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i)基于步骤(h)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确定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在非3GPP接入网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可包括: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确定(例如通过产生或选择)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这样做时,这能够实现随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别。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在建立该PDN连接之前进行该确定。
此外,在非3GPP接入网中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的步骤可包括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实际步骤。该区分步骤将在已建立这些PDN连接时以及当通过这些PDN连接经由非3GPP接入网进行通信时执行。
因此,在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可包括: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A)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其中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并确定与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该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网关节点确定的设备标识符;(B)建立所请求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以及(C)关联该设备标识符和步骤(B)中所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因此,在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可包括: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个数据分组:(D)接收该分组;(E)(i)如果是从用户设备接收该分组,则基于包含在该分组中的设备标识符来确定适于使用的隧道;或(E)(ii)如果是通过隧道从3GPP核心网接收该分组,则基于接收该分组所通过的隧道来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F)(i),在(E)(i)的情况下,通过在步骤(E)(i)中确定的隧道发送该分组;或者(F)(ii),在(E)(ii)的情况下,通过适于步骤(E)(ii)中所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的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该分组。
作为隧道设立过程的一部分或单独地,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BNG)向3GPP网关节点(例如PGW)发送消息(例如PDN连接请求)。
由3GPP核心网接受该PDN连接请求。3GPP网关节点(例如PGW)向UE指配IP地址,并在响应消息中向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BNG)发送该IP地址。
然后,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BNG)完成隧道设立过程并将所指配的IP地址发送给UE。所指配的IP地址可包含于触发响应消息中。但是,在认证用于隧道设立的触发而不是显式触发消息的情况下,则可例如在路由通告(routeradvert isement)(IPv6)中或借助于DHCP(IPv4)将所指配的IP地址携载到UE。
在非3GPP接入网处执行的步骤可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执行,并且在3GPP核心网处执行的步骤可由3GPP核心网的网关节点执行。
非3GPP接入网可以是宽带论坛、BBF网络。
非3GPP网关节点可以是BBF网络的边界网络网关节点。
3GPP网关节点可以是3GPP核心网的PDN网关节点。
本发明的公开展示在节点处所执行的步骤(以及用于在节点中执行那些步骤的部件或装置或处理器或发射器/接收器)、诸如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以及在UE处所执行的步骤(用于在UE中执行那些步骤的部件或装置或处理器或发射器/接收器)。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立和/或使用在用户设备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成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其中用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设备标识符是与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此类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设置成:(a)为该用户设备确定设备标识符,该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设备标识符;(b)向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发送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在该请求中包括在步骤(a)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请求的源关联的设备标识符;以及(c)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此类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d)确定要使用哪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e)选择适于步骤(d)中所确定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设备标识符,以及(f)在该分组中包括步骤(e)中所选择的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分组的源关联的设备标识符;以及通过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该分组。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此类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g)接收该分组,该分组在其中包括设备标识符,例如作为与该分组的目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h)根据步骤(g)中所接收的分组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i)基于步骤(h)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确定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该网关节点包括此类装置并且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设置成:(A)接收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其中包括与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接收建立该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并确定与该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该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网关节点确定的设备标识符;(B)建立所请求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以及(C)关联该设备标识符和步骤(B)中所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该网关节点包括此类装置并且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D)接收该分组;(E)(i)如果是从用户设备接收该分组,则基于包含在该分组中的设备标识符来确定适于使用的隧道;或(E)(ii)如果是通过隧道从3GPP核心网接收该分组,则基于接收该分组所通过的隧道来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F)(i),在(E)(i)的情况下,通过在步骤(E)(i)中确定的隧道发送该分组;或者(F)(ii),在(E)(ii)的情况下,通过适于步骤(E)(ii)中所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的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该分组。
还建议了一种用于控制装置以执行本文所建议方法的程序,或者当该程序加载入装置时使该装置成为本文所建议的装置。可在携载介质上携载该程序。该携载介质可以是存储介质。该携载介质可以是传输介质。还设想通过此类程序编程的装置,作为包括此类程序的存储介质。
受益于在前面的描述和关联附图中所呈现示教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一个或多个所描述实施例的修改和其他变体。因此,要理解的是,所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示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变体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虽然本文可采用特定术语,但它们也仅在通用和描述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是用于限制目的。
附图说明
前文讨论的图1是示意性框图,其提供了一种架构概图,其中提供了UE和TNSP之间的点对点链路以及TNSP和PGW之间的隧道;
前文也讨论的图2是UE将三个PDN连接从3GPP接入切换至非3GPP接入的示意性示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文所描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文所描述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显示UE经由WiFi附连到初始PDN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UE经由WiFi附连到附加PDN连接的示意图;
图7是能够在其中实现本文所描述技术的节点的示意性示图;
图8是具有分离的3GPP接入网和非3GPP接入网的架构的示意性示图;
图9是其中非3GPP接入网结合到3GPP接入网中的可替换架构的示意性示图;
图10是其中非3GPP接入网结合到3GPP接入网中的可替换架构的示意性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面的发明内容中所述,本文建议一种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的多个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通过建立和/或使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与相同UE IP地址关联的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可相关于涉及UE和非3GPP接入网中的具体网关节点的多个PDN连接考虑此方面。
现在将对于如下情况提供示意性示图:其中UE MAC地址用作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基础。将意识到的是,对于其中与非3GPP网关节点关联的MAC地址用作用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基础的情况,类似方案也是可能的;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示意性示图会清楚地了解该可替换方案的操作,所以本文将不更详细地描述,而是无论如何在下文提供进一步的简要说明。在下文变得清楚的是,还将意识到:可以使用不同于MAC地址的其它设备标识符。
图3的示意流程图中示出UE处所执行的步骤。图4中示出UE的用于执行相应步骤(a)至(i)的对应部分或组件或处理器或发射器/接收器P-a至P-i。
对于要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建立的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在UE处执行以下步骤:
(a)确定UE MAC地址,该UE MAC地址不同于为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任何其他PDN连接确定的UE MAC地址。
(b)使用步骤(a)中所确定的UE MAC地址,向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发送建立PDN连接的请求。该MAC地址可包含在该请求中。例如,该MAC地址可作为源MAC地址包含在该请求中。该请求可以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请求消息,不过将意识到,某一其他协议(诸如可扩展认证协议EAP,或甚至是某一新协议)也可用于携载该MAC地址。
(c)建立该PDN连接。
一旦已经建立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则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个数据分组,在UE处执行以下步骤:
(d)确定要使用哪个PDN连接。
(e)选择适于步骤(d)中所确定的PDN连接的MAC地址。
(f)在该分组中包括步骤(e)中所选择的MAC地址,例如作为源MAC地址,并通过该PDN连接发送该分组。
对于通过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在UE处执行以下步骤:
(g)接收该分组(从非3GPP网关节点),该分组中包括MAC地址,例如作为目标MAC地址。
(h)根据步骤(g)中所接收的分组确定MAC地址。
(i)基于步骤(h)中所确定的MAC地址,确定该PDN连接。
图3的示意流程图中示出了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所执行的步骤。图4中示出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的用于执行相应步骤(A)至(F)的对应部分或组件或处理器或发射器/接收器P-A至P-F。
对于要在UE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建立的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在该网关节点处执行以下步骤:
(A)接收由UE在步骤(b)中发送的请求。(可替换地,在非3GPP网关节点的MAC地址用于在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在该步骤(A)中,接收建立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并且确定与非3GPP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非3GPP网关节点确定的设备标识符。)
(B)建立所请求的PDN连接。该PDN连接包括该网关节点和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的隧道(例如GTP或PMIP),以及该网关节点和UE之间的连接。这涉及与3GPP核心网通信以为非3GPP接入网和3GPP核心网之间的PDN连接建立隧道,并为该隧道分配IP地址(3GPP核心网负责分配该IP地址)。该隧道与UE和PDN之间的PDN连接关联。
(C)关联该MAC地址和该PDN连接。
一旦已经建立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则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个数据分组,在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执行以下步骤:
(D)接收该分组;
(E)(i)如果从UE接收该分组,则基于该分组中的MAC地址确定适于使用的隧道;或者
(E)(ii)如果通过隧道从3GPP核心网接收该分组,则基于接收该分组所通过的隧道确定MAC地址;
(F)(i)在上面(E)(i)的情况下,在步骤(E)(i)中通过所确定的隧道发送该分组;或者
(F)(ii)在上面(E)(ii)的情况下,通过适于步骤(E)(ii)中所确定的MAC地址的连接向UE发送该分组。
在一个示例中,UE 2对于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初始PDN连接或第一PDN连接可基于UE的实际MAC地址,或预先分配的MAC地址,同时,随后的PDN连接可基于由UE产生的MAC地址。这些MAC地址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是独特的。在上游中,TNSP或TWAG 12能够将每个MAC地址映射至不同的GTP/PMIP隧道。在下游中,TNSP或TWAG 12能够将每个隧道映射至不同MAC地址。在另一示例中,TNSP或TWAG 12能替代地对于每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
图5是用于为UE 2设立初始PDN连接的流程图示例。现在经由WiFi路由该PDN连接(RG 8/10包括WiFi接入点),并且可从LTE接入切换该PDN连接。
步骤2至11涉及到WiFi的附连以及UE 2的认证。在该示例中,在UE 2和接入点(AP)8/10之间通过IEEE 802.1X执行认证(其他方式也可能)。如3GPP中定义的,UE 2和HSS 18之间的端到端认证协议是EAP。在这个具体示例中,经由TNAN中的AAA服务器中继认证信令。
步骤13至20涉及该PDN连接的实际设立。在该示例中,在UE 2和TNSP 12之间使用DHCP(不过也如上所述,一些其他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EAP或IEEE802.11u)。DHCP用于携载APN(接入点名称)字符串,其指示UE 2正在请求连接到哪个PDN。在步骤14至15中,作为该认证的一部分,TNSP 12查询存储在AAA中的UE简档。该UE简档包括例如该UE 2有权利附连到的APN列表,并且,对于每个APN,包括在步骤16中需要联系的PGW 14。
当UE附连到WiFi时,它需要对于PDN连接获得IP地址(简写为IP)。它可以进行新的附连,或进行切换附连。切换简写为HO。在HO场景中,UE进行从LTE/3G至WiFi的HO。为了使网络在新的附连和HO附连之间进行区分,UE在DHCP请求(在图5的DHCP请求消息13中这表示为“UE IP(HO)”中发送(只在HO的情况下)其LTE/3G IP。如果一切运行良好,则DHCP应答将然后返回相同地址,使得UE可保持其用于该PDN连接的现有地址。
采用来自图5的初始附连/切换附连,当UE 2对于那个PDN连接使用不同的MAC地址时,附连到附加PDN连接是非常类似的。这在图6的流程图中示出。
在步骤2至11中,由于该UE 2已经具有对于初始附连设立的IEEE802.11关联,并已经被认证,所以,如果相同UE 2现在进行附加附连,则一些优化可以是可能的。
对于每个附加PDN连接,UE 2使用不同的MAC地址。UE 2可预配置有一组MAC地址;但是,这将限制技术方案的部署。更加可缩放的方法是使用虚拟MAC地址。产生新的虚拟MAC地址并验证该虚拟MAC地址是在虚拟机器(例如VMware)中使用的常见技术。在UE经由S2a附连的上下文中,不需要全球范围内独特的MAC地址。由于在UE 2和TNSP 12之间存在点对点链路,所以UE 2只需要确保该MAC地址在那个点对点链路上是独特的。对于第一PDN连接,UE 2能够简单地使用WiFi接口的(全球范围内独特的)MAC地址。作为第一附连的一部分,UE 2还学习该点对点链路的TNSP 12侧的MAC地址。基于该信息,UE 2可产生新的虚拟MAC地址。
典型地,MAC地址的产生或选择发生在步骤2之前:来自UE 2的所有信令然后将使用新的MAC地址。由于在此示例中,所有去往/来自UE 2的信令是基于以太网的(参见图1和关联文本),这意味着所有信号都包括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因此,图5中所有去往/来自UE 2的信令使用MAC1,并且图6中所有去往/来自UE 2的信令使用MAC2。唯一的例外是图6中的信令21,其特地使用MAC1以区分关联的PDN连接和与MAC2关联的PDN连接。
例如,典型地,48比特MAC地址包括24比特组织独特标识符(OUI)加上24比特网络接口控制器(NIC)。这些OUI比特对WiFi接口的制造商而言是独特的。制造商为这个具体设备件分配这些NIC比特。这些NIC比特在OUI范围内是独特的。为了使S2a UE产生独特的MAC地址,UE可采用OUI并随机地产生新的NIC,从而使新的MAC地址不同于这个点对点链路上的任何其他已知MAC地址。
参考图5和6所描述的具体技术旨在接近地对应于且适于参考图3和4所描述的示意性表示。尤其是,对于这些示例,用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的是UE的MAC地址。但是,如前述,将意识到的是,非3GPP网关节点的MAC地址也可能用于在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对于这种替换方案,将对于所述多个PDN连接中的每个PDN连接产生(或选择)用于非3GPP网关节点的不同MAC地址。这些替换方案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在非3GPP网关节点的MAC地址用于在这些PDN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示例序列如下:(1)用户设备(例如UE)例如经由新的控制协议请求新的PDN连接;(2)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TWAG)产生新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3)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TWAG)设立至3GPP网关节点(例如PGW)的隧道;以及(4)非3GPP网关节点(例如TWAG)向用户设备(例如UE)确认该请求并将新的设备标识符(例如MAC地址)包含在该确认中。
所以,如果UE只有一个MAC地址,而非3GPP网关节点每个PDN连接具有一个MAC地址,则同样也可以进行该区别。对于上行链路业务(从UE朝向3GPP核心网),对于沿与非3GPP网关节点的点对点链路传送的分组,UE将使用非3GPP网关节点的适于该PDN连接的目标MAC地址。当在非3GPP网关节点处接收时,非3GPP网关节点能够基于那个MAC地址在隧道之间进行鉴别。
在下行链路方向(从3GPP核心网到UE)上,非3GPP网关节点将对于沿与UE的点对点链路所传送的分组使用源MAC地址,所述源MAC地址适用于接收该分组所通过的隧道。当由该UE接收到那个分组时,UE可以基于那个MAC地址进行鉴别。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是倾向于对S2a解决方案的部署施加限制。尤其是,UE变得有可能在非3GPP接入(例如WiFi无线电接口)侧具有冲突的IP地址-正如在LTE无线电接口侧上的3GPP支持。此外,UE变得有可能鉴别来自不同PDN连接的IP多播。
将意识到,能够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单元的形式提供上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至少部分地通过在设备上或装置上操作的程序来控制或提供。事实上,单一组件可执行多个所描述组件的功能。单一处理器或处理单元可设置成执行多个组件的功能。此类操作程序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例如可包含在信号中,例如从因特网网页提供的可下载数据信号。本公开要解释为涵盖操作程序自身,或作为携载件上的记录,或作为信号,或采取任何其他形式。
图7是节点1的示意性示图,在其中能够实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将用于控制节点1实行本文所描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程序存储装置30中。将在执行本文所描述方法期间所使用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20中。执行本文所描述方法期间,从程序存储装置30中获取程序步骤并由中央处理单元(CPU)10运行,从而从数据存储装置20中检索所需的数据。由于执行本文所描述方法造成的输出信息可被存储回到数据存储装置20中,或被发送到输入/输出(I/O)接口40,需要时输入/输出(I/O)接口40可包括用于向其他节点发射数据的发射器。同样,输入/输出(I/O)接口40可包括用于从其他节点接收数据的接收器,比如以便由CPU 10使用。
所附信令图表不仅可视为描述一系列被交换的消息和由不同节点执行的方法步骤,而且可视为描述用于交换那些消息或执行那些方法步骤的装置。另外,为了完整性,所示或所描述的从节点A向节点B发送的任意消息都隐含地包括节点A发送消息的步骤以及节点B接收消息的步骤,以及在节点A和B处用于执行那些步骤的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比如,将容易意识到,虽然参考3GPP核心网的部分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也将适用于类似的网络,诸如3GPP核心网的具有类似功能组件的后继者。例如术语UE要被解释为涵盖任意设备。
此外,术语MAC地址并不旨在限于任一具体标准,而是旨在涵盖设备的或者与设备相关的网络接口的任意标识符类型(应该是独特的)。因此,术语“设备标识符”可用于替换“MAC地址”,其中设备标识符可被视为是设备的(或与设备关联的)标识符或与设备相关(或与设备关联)的网络接口的(或与该网络接口关联的)标识符。比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能的是,虚拟局域网络(VLAN)ID替代MAC地址用以在PDN连接之间进行鉴别,其中给每个PDN连接指配独特的VLAN ID;然后可用“1Q”报头扩展MAC报头(参考联网标准IEEE802.1Q)。在此类实施例中,可将VLAN ID视为与设备相关的网络接口的标识符或甚至恰好视为设备的标识符(即与设备相关或与设备关联)。
同样的,不要将本发明公开理解为限于非3GPP接入网,比如BBF,而是适用于任意非3GPP接入网。因此,尤其是,要相应地解释上文描述和附图中所使用的术语3GPP和BBF以及关联的或相关的术语。同样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还适用于SaMOG的上下文,尤其是,本文所描述的非3GPP接入网也旨在涵盖由WiFi联盟所定义的接入。
此外,应意识到的是,FMC工作开始于诸如图8中所示出的具有3GPP核心网和分离的非3GPP接入网的架构。但是,现在考虑到如下可能性:将WiFi结合到3GPP无线电接入网中,从而产生图9和10中所示出的架构。
在图9的架构中,AG或接入网关现在位于3GPP RAN内部。在AP和AG之间仍旧存在点对点链路,正如图8中那样。(注意,一般能够将网络节点视为功能性实体,这样它们可分离或可位于一处,-例如,PGW和SGW可位于一处,演进节点B(eNB)和AG可位于一处等。)
在图10的架构中,AG现在位于3GPP核心内部。正如前述的那样,在AP和AG之间仍旧存在点对点链路。
重要的是意识到本文所公开的技术同样适用于图9和10的架构,并且因此要相应地解释术语“非3GPP接入网”,即不仅涵盖分离的非3GPP接入网,而且涵盖有效地结合到3GPP接入网中或某种意义上被视为3GPP接入网一部分的非3GPP接入网。非3GPP接入绕开通过eNB所提供的3GPP接入。同样地,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非3GPP网关节点”要被解释为涵盖图10的架构。因而,在适当时,“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或“非3GPP网关节点”可简单地由“网关节点”替代,并且在适当时,“非3GPP接入网”可简单地由“接入网”替代。
通过使用msc生成器工具生成图5和6(在此,msc代表消息序列图;参见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msc-generator/)。在这些图的任意部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包括了msc源代码如下:
图5:
图6:
Claims (24)
1.一种建立和/或使用在用户设备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其中用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设备标识符是与所述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与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在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和所述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存在隧道,以及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存在点对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点对点连接是L2连接或以太网连接。
4.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之间发送的消息属于包括所述点对点连接的源设备和目标设备的相应设备标识符的类型,所述源设备和目标设备分别是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或者所述源设备和目标设备分别是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和所述用户设备。
5.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关联的IP地址是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当从属于权利要求2时,其中与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关联的IP地址是由所述3GPP核心网中的网关节点分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
7.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的步骤包括: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确定不同的设备标识符,并且在这样做时能够实现随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别。
8.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的步骤包括:使用所述不同的设备标识符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
9.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的步骤包括:在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时,关联所述设备标识符和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并且在这样做时能够实现随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别。
10.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处,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a)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设备标识符;
(b)向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发送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在所述请求中包括在步骤(a)中所确定的设备标识符;以及
(c)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11.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处,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
(d)确定要使用哪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e)选择适于步骤(d)中所确定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设备标识符,以及
(f)在所述分组中包括步骤(e)中所选择的设备标识符,以及通过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所述分组。
12.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处,对于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
(g)接收所述分组,所述分组在其中包括设备标识符;
(h)根据步骤(g)中所接收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标识符;以及
(i)基于步骤(h)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确定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13.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对于要建立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A)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其中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并确定与所述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网关节点确定的设备标识符;
(B)建立所请求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以及
(C)关联所述设备标识符和步骤(B)中所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14.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处,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个数据分组:
(D)接收所述分组;
(E)(i)如果是从用户设备接收该分组,则基于包含在所述分组中的设备标识符来确定适于使用的隧道;或
(E)(ii)如果是通过隧道从所述3GPP核心网接收所述分组,则基于接收所述分组所通过的隧道来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
(F)(i),在(E)(i)的情况下,通过在步骤(E)(i)中确定的隧道发送所述分组;或者
(F)(ii),在(E)(ii)的情况下,通过适于步骤(E)(ii)中所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的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分组。
15.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标识符包括设备标识符或网络接口标识符。
16.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标识符是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或虚拟局域网络ID。
17.一种用于建立和/或使用在用户设备和3GPP核心网之间经由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的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装置,所述装置设置成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或者至少对于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与相同IP地址关联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使用不同的设备标识符,以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或允许进行此类区别,其中用于在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之间进行区分的设备标识符是与所述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与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18.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设置成:
(a)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设备标识符;
(b)向所述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发送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其中在所述请求中包括在步骤(a)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以及
(c)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1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
(d)确定要使用哪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e)选择适于步骤(d)中所确定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设备标识符,以及
(f)在所述分组中包括步骤(e)中所选择的设备标识符,以及通过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所述分组。
20.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对于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
(g)接收所述分组,所述分组在其中包括设备标识符;
(h)根据步骤(g)中所接收的分组确定所述设备标识符;以及
(i)基于步骤(h)中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确定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21.一种用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所述网关节点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并对于要建立的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每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设置成:
(A)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其中包括与所述用户设备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或者接收建立所述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请求并确定与所述网关节点关联的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任何其他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对于所述网关节点确定的设备标识符;
(B)建立所请求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以及
(C)关联所述设备标识符和步骤(B)中所建立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22.一种用于非3GPP接入网中的网关节点,所述网关节点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并且对于要通过所述多个分组数据网络连接中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数据分组设置成:
(D)接收所述分组;
(E)(i)如果是从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分组,则基于包含在所述分组中的设备标识符来确定适于使用的隧道;或
(E)(ii)如果是通过隧道从所述3GPP核心网接收所述分组,则基于接收所述分组所通过的隧道来确定设备标识符;以及
(F)(i),在(E)(i)的情况下,通过在步骤(E)(i)中确定的隧道发送所述分组;或者
(F)(ii),在(E)(ii)的情况下,通过适于步骤(E)(ii)中所确定的设备标识符的连接,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分组。
23.一种程序,其用于控制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存储介质,其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953502.9A CN110519863A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555758P | 2011-11-04 | 2011-11-04 | |
US61/555758 | 2011-11-04 | ||
PCT/EP2012/071658 WO2013064595A1 (en) | 2011-11-04 | 2012-11-01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using pdn connection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53502.9A Division CN110519863A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81863A true CN104081863A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717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53999.5A Pending CN104081863A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910953502.9A Pending CN110519863A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953502.9A Pending CN110519863A (zh) | 2011-11-04 | 2012-11-01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497786B2 (zh) |
EP (1) | EP2777356B1 (zh) |
JP (2) | JP5993022B2 (zh) |
KR (1) | KR102006512B1 (zh) |
CN (2) | CN104081863A (zh) |
ES (1) | ES2749643T3 (zh) |
IN (1) | IN2014DN03415A (zh) |
WO (1) | WO201306459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05473A (zh) * | 2014-11-25 | 2017-08-0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通信路径切换装置、控制通信路径切换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93022B2 (ja) * | 2011-11-04 | 2016-09-1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Pdn接続を確立および使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EP2853117B1 (en) * | 2012-05-21 | 2018-03-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obil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therei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451643B2 (en) * | 2012-09-14 | 2016-09-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le IP interface control protocol |
US10638526B2 (en) * | 2012-09-24 | 2020-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port of control protocol for trusted WLAN (TWAN) offload |
CN103781073B (zh) * | 2012-10-26 | 2018-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用户固网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
KR102109704B1 (ko) * | 2012-12-13 | 2020-05-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데이터 트래픽의 전달 방법 및 장치 |
US11102689B2 (en) * | 2013-01-03 | 2021-08-24 | Apple Inc. | Packet data connec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MX342841B (es) * | 2013-01-03 | 2016-10-14 | Huawei Tech Co Ltd |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tener acceso a una red. |
WO2015005900A1 (en) * | 2013-07-08 | 2015-01-1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Establishment of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via relay user equipment |
CN104283858B (zh) * | 2013-07-09 | 2018-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用户终端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150163704A1 (en) * | 2013-12-11 | 2015-06-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from cellular to wlan in integrated network |
WO2015165250A1 (zh) * | 2014-04-30 | 2015-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接入通信网络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US9560525B2 (en) | 2014-06-18 | 2017-01-31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ified authent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9787691B2 (en) * | 2014-06-20 | 2017-10-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lassification of unauthenticated IP users in a layer-2 broadband aggregation network and optimization of session management in a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
CN104168311A (zh) * | 2014-07-31 | 2014-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6056154A1 (ja) * | 2014-10-07 | 2016-04-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リレー無線端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JP6496423B2 (ja) * | 2015-04-22 | 2019-04-03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サービ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装置 |
KR102164823B1 (ko) * | 2016-02-18 | 2020-10-1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합 코어 망 서비스 이용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통합 제어장치 및 그 시스템 |
JP7035163B2 (ja) | 2017-07-20 | 2022-03-14 | ホアウェイ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ネットワークセキュリティ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11050746B2 (en) * | 2019-01-29 | 2021-06-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 anonymization based on allocations by network controller element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7863A (zh) * | 2003-06-17 | 2005-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外部网络接入的控制方法 |
WO2010076043A1 (en) * | 2009-01-05 | 2010-07-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CN101919299A (zh) * | 2007-12-27 | 2010-12-15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到一个apn(接入点名称)的多个pdn(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性 |
CN102123493A (zh) * | 2008-03-26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0168B2 (ja) * | 2003-07-09 | 2009-01-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制御装置、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WO2007088953A1 (ja) | 2006-02-01 | 2007-08-09 | Nec Corporation | 等化装置及び等化方法 |
CN101267588B (zh) * | 2007-03-12 | 2010-12-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释放网际协议连接承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US20090043902A1 (en) * | 2007-04-12 | 2009-02-12 | Stefano Faccin |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vity domain selection and bearer setup |
CN101442745B (zh) * | 2007-11-22 | 2011-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WiMAX网络和3GPP网络融合的方法与系统 |
EP2075959A1 (en) * | 2007-12-27 | 2009-07-01 | THOMSON Licensing | Apparatus amd method for concurently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WLAN/WPAN) |
CN101222768B (zh) * | 2008-01-31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设备获得接入点名称的方法和分组域系统 |
US8638749B2 (en) * | 2008-06-06 | 2014-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network handoff |
US8654716B2 (en) * | 2008-11-14 | 2014-02-1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me binding for multiple packet data network access |
US20120051323A1 (en) | 2009-02-03 | 2012-03-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entity for prov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
US8897303B2 (en) * | 2010-06-29 | 2014-11-2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Delegate gateways and proxy for target hosts in large layer 2 and address resolution with duplicated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
US9232472B2 (en) * | 2010-12-23 | 2016-01-05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ultiple MAC addresses in a device |
JP5993022B2 (ja) * | 2011-11-04 | 2016-09-1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Pdn接続を確立および使用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2012
- 2012-11-01 JP JP2014540402A patent/JP59930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2-11-01 WO PCT/EP2012/071658 patent/WO201306459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1-01 EP EP12786893.3A patent/EP2777356B1/en active Active
- 2012-11-01 CN CN201280053999.5A patent/CN104081863A/zh active Pending
- 2012-11-01 KR KR1020147013727A patent/KR102006512B1/ko active Active
- 2012-11-01 CN CN201910953502.9A patent/CN110519863A/zh active Pending
- 2012-11-01 ES ES12786893T patent/ES2749643T3/es active Active
- 2012-11-01 US US13/700,860 patent/US94977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29 IN IN3415DEN2014 patent/IN2014DN03415A/en unknown
-
2016
- 2016-08-18 JP JP2016160636A patent/JP62682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0-03 US US15/283,824 patent/US99071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67863A (zh) * | 2003-06-17 | 2005-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外部网络接入的控制方法 |
CN101919299A (zh) * | 2007-12-27 | 2010-12-15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到一个apn(接入点名称)的多个pdn(分组数据网络)连接性 |
CN102123493A (zh) * | 2008-03-26 | 2011-07-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
WO2010076043A1 (en) * | 2009-01-05 | 2010-07-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HUAWEI: "PDN connection Identifier handling", 《3GPP TSG SA WG2 MEETING #66;S2-08452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05473A (zh) * | 2014-11-25 | 2017-08-01 | 株式会社理光 | 通信路径切换装置、控制通信路径切换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07005473B (zh) * | 2014-11-25 | 2020-06-19 | 株式会社理光 | 通信路径切换装置、控制通信路径切换装置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71969A1 (en) | 2014-03-13 |
IN2014DN03415A (zh) | 2015-06-26 |
WO2013064595A1 (en) | 2013-05-10 |
JP6268241B2 (ja) | 2018-01-24 |
KR20140088164A (ko) | 2014-07-09 |
US9907100B2 (en) | 2018-02-27 |
EP2777356B1 (en) | 2019-07-24 |
KR102006512B1 (ko) | 2019-08-01 |
US9497786B2 (en) | 2016-11-15 |
US20170027007A1 (en) | 2017-01-26 |
JP5993022B2 (ja) | 2016-09-14 |
CN110519863A (zh) | 2019-11-29 |
JP2017017724A (ja) | 2017-01-19 |
EP2777356A1 (en) | 2014-09-17 |
ES2749643T3 (es) | 2020-03-23 |
JP2015504267A (ja) | 2015-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1863A (zh) | 用于建立和使用pdn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455403B2 (en) | Virtual mobility anchor for network sharing | |
JP5319670B2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アドレスを求める要求を訪問先サービングゲートウェイに伝達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US939263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etting up a packet data network (PDN) connection | |
CN103313344B (zh) | 融合的核心网及其接入方法 | |
AU201332867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d using PDN connections | |
JP2016507930A5 (zh) | ||
US20130267203A1 (en) | Sending plmn id at a shared wifi access | |
CN101730074B (zh) | 链式连接建立方法、服务网关及分组数据网网关 | |
CN102695236B (zh) |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及系统 | |
US2014007190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DN Connections | |
CN103796281A (zh) | 分组数据网络类型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625305B (zh) | 接入演进分组系统的方法及系统 | |
US20160205064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Network Address, WLAN and UE | |
WO2013107243A1 (zh) |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 |
CN102781093A (zh) | 一种用户信息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 |
WO2016184653A1 (en) | Wireless access gateway | |
US2015021578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EP2362998A1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of a point-to-point connection between a mobile node and a network entity, a corresponding mobile node and a corresponding network enti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