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8627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78627A CN104078627A CN201410091656.9A CN201410091656A CN104078627A CN 104078627 A CN104078627 A CN 104078627A CN 201410091656 A CN201410091656 A CN 201410091656A CN 104078627 A CN104078627 A CN 1040786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wall portion
- storage device
- exterior body
- power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400)和外装体(200),该外装体(200)至少具有底面(235)、从底面(235)沿着Z轴方向朝上方向至少延伸的侧壁部(231)、及支承侧壁部(231)的第二分隔板(222),侧壁部(231)形成为Z轴方向的端部位于比蓄电元件(400)的容器(410)的上方向的端部靠作为上方向侧的区域的第一区域(A1)的位置,第二分隔板(222)至少在第一区域(A1)处与侧壁部(231)连接,并支承侧壁部(23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蓄电元件收纳于外装体而构成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38528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将多个单电池收纳于外装体而构成的蓄电装置。这样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体形成用于收纳多个单电池的收纳空间,并且具有开口。典型来说,外装体是去除六面体的一面的箱状构件。更具体来说,外装体是四个侧壁部从长方形的底面沿着与底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构造。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背景技术”栏中所记载的蓄电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外装体形成有收纳多个单电池的空间,因此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换句话说,外装体具有面积相对较大的侧壁部。侧壁部的与单电池对置的部分因被单电池支承而不易挠曲,但侧壁部的不与单电池对置的部分(换句话说,从单电池突出的部分)因未被单电池支承而容易挠曲。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外装体主体的内部收纳有单电池。在外装体主体的收纳单电池的部分中,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被单电池支承。因此,能够抑制侧壁部的挠曲。然而,在比单电池靠上方的部分,由于不具有支承侧壁部的构件,因此无法抑制侧壁部的挠曲。
在产生了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的挠曲的情况下,不仅蓄电装置的外观变差,而且组装作业性也降低。例如,在组装作业中,进行向外装体主体的内部插入多个单电池、用于限制多个单电池的限制构件(中盖)等的作业。此时,由于外装体主体的开口部因侧壁部的挠曲而变得狭窄,因此需要在将变得狭窄的开口部扩宽之后插入多个单电池、中盖。因此,在向外装体主体的内部插入单电池及中盖的作业中花费工时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另外,在向外装体主体设置上盖的蓄电装置中,当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发生挠曲时,在上盖的组装作业中也花费工时。若侧壁部的刚性增大,则能够抑制侧壁部的挠曲。但是,需要将材料的一部分设为金属构件那样的刚性较大的材料、或加厚侧壁部的厚度,从而增大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蓄电装置的外装体的侧壁部的挠曲的构造的蓄电装置。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侧面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外装体,其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朝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及支承所述侧壁部的支承部,所述侧壁部形成为: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容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部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侧的区域的第一区域的位置,所述支承部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所述侧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With this configuration),由于在第一区域的位置处支承部支承外装体的侧壁部,因此能够抑制侧壁部挠曲。
所述外装体可以至少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所述侧壁部,所述支承部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与一对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一对所述侧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对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部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利用一个支承部来抑制两个侧壁部的挠曲。因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外装体的构造。
所述外装体可以具有盖体,该盖体具有与所述侧壁部嵌合的嵌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外装体还具有盖体,该盖体具有与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嵌合的嵌合部。在上述结构的外装体中,由于支承部抑制侧壁部的挠曲,因此能够使外装体主体与盖体的组装变得容易。
另外,所述蓄电装置还可以具备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侧且与所述蓄电元件抵接的抵接构件,所述支承部在比所述抵接构件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二区域处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所述侧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区域的位置处支承部支承有外装体的侧壁部,因此在第二区域处也能够抑制侧壁部朝向收纳空间的内侧发生挠曲。因此,在向蓄电元件的第一方向侧配置抵接构件且抵接构件支承外装体的侧壁部的构造的蓄电装置中,还能够抑制比抵接构件靠第一方向侧的侧壁部的挠曲。
所述蓄电元件可以设有多个,所述外装体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所述支承部是设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之间且对所述收纳空间进行分割的分隔件。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具有作为支承部的抑制侧壁部的挠曲的功能及作为分隔件的确保多个蓄电元件的绝缘的功能这样的多个功能。因此,与一个构件具备一项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simplify)外装体的构造。
所述支承部可以具有切口部或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也可以是形成有切口部或贯通孔的构造,能够支承侧壁部。
另外,所述外装体的所述侧壁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部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处与所述侧壁部一体成形。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形成在侧壁部中挠曲最容易变大的侧壁部的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因此,支承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外装体的侧壁部的挠曲。
所述支承部可以越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刚性越大。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越朝向第一方向而刚性越大,因此在外装体的侧壁部中越是最容易挠曲的部分,越是利用刚性较高的支承部来支承。因此,支承部能够更充分地抑制外装体的侧壁部发生挠曲。
所述支承部可以越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厚度越厚。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部越朝向第一方向而厚度越厚,因此能够越朝向第一方向而越增大其刚性。因此,支承部能够更充分地抑制外装体的侧壁部发生挠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cell frame)固定于外装体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后的组装体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1)的外装体主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3)中的、图3的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后的组装体的IV-I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等仅为一个例子,其意图并非限定本发明。另外,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将其作为构成更优选形态的任意构成要素而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蓄电装置100具备外装体200、单元框架300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蓄电元件400。
外装体200是用于收纳单元框架300与多个蓄电元件400的箱状的构件。换句话说,外装体200具有底面235(参照图4)与侧壁部231~234。另外,外装体200形成用于收纳多个蓄电元件400的收纳空间S1。外装体200具有外装体主体220与盖体210。外装体主体220将多个蓄电元件400配置于规定的位置,使各蓄电元件400免受冲击等,并且避免各蓄电元件400违背意愿地与金属构件等接触。外装体200由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等构成。外装体200具有外部正极端子110及外部负极端子120。外部正极端子110及外部负极端子120是为了向外部的负载供给积存于蓄电装置100的电力而与外部负载连接的端子、或为了将从外部的电源供给来的电力积存于蓄电装置100而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
盖体210由顶部罩211与盖主体213构成。在盖体210中,在顶部罩211与盖主体213之间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的内部收纳控制电路212。盖体210在盖主体213处具有与外装体主体220的开口部224的内周缘嵌合的嵌合部213a(图2的斜剖面线部分)。盖体210利用嵌合部213a来堵塞外装体主体220的开口部224而与外装体主体220一并形成收纳空间S1。换句话说,嵌合部213a与侧壁部231~234嵌合。
外装体主体220具有底面235及侧壁部231~234。外装体主体220的开口部224由侧壁部231~234形成。外装体主体220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及一对侧壁部233、234。一对侧壁部231、232在作为第一方向的Z轴方向(上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作为与Z轴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二方向的X轴方向延伸。另外,一对侧壁部233、234沿着Z轴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作为与Z轴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第三方向的Y轴方向延伸。外装体主体220具有用于各自收纳多个蓄电元件400的多个第一分隔板221与第二分隔板222。多个蓄电元件400被单独地收纳在如下的多个空间内,所述多个空间是形成于外装体主体220的收纳空间S1由多个第一分隔板221与第二分隔板222划分出(分割出)的多个空间。
单元框架300在多个蓄电元件400的上方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两个单元框架300在比第二分隔板222靠X轴方向侧及X轴方向的相反一侧分别设有一个。换句话说,两个单元框架300各自是与两个蓄电元件400抵接的抵接构件。两个单元框架300各自也可以作为限制对应的多个蓄电元件的位置的限制构件而发挥功能。两个单元框架300各自将两个蓄电元件400的上部捆扎在一起。单元框架300由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等构成。
蓄电元件400是能够充电且能够放电的元件。蓄电元件400具有容器410、正极端子420及负极端子430。容器410由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金属)构成。正极端子420及负极端子430向容器410的上方突出。多个蓄电元件400沿着X轴方向排列成一列。多个蓄电元件400各自的异极端子彼此由作为金属制的板状构件(换句话说导电构件)的汇流条350电连接。换句话说,多个蓄电元件400通过汇流条350来串联连接。通过汇流条350来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元件400的正极侧与外部正极端子110连接,负极侧与外部负极端子12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蓄电元件400并不限于串联连接,可以为并联连接的结构,也可以为利用串联连接及并联连接的组合进行连接的结构。
图3是表示将多个蓄电元件通过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的多个蓄电元件通过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后的组装体的IV-IV剖视图。
如图3、4所示,外装体主体220的侧壁部231~234形成为Z轴方向的端部位于比多个蓄电元件400的容器410的Z轴方向(以下为“上方向”)上的端部靠作为上方向侧的区域的第一区域A1(比图4的直线L1靠上方向侧的区域)的位置。如图4所示,外装体主体220的第二分隔板222形成为,以外装体主体220的底面235为基准时的、第二分隔板222的高度h1变得高于以该底面235为基准时的蓄电元件400的容器410的高度h3。第二分隔板222至少在第一区域A1处与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因此,也作为用于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支承部而发挥功能。第二分隔板222以使一对侧壁部231、232不发生挠曲的方式支承该一对侧壁部231、232。第二分隔板222通过与一对侧壁部231、232一体成形而被连接。第二分隔板222在一对侧壁部231、23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与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第二分隔板222是形成在从底面235到第一区域A1的范围内的板状的构件。第二分隔板222与同作为多个蓄电元件400的排列方向的X轴方向平行的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第二分隔板222与相当于外装体200的长侧面的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
第二分隔板222在比单元框架300靠上方向侧的第二区域A2(比图4的直线L2靠上方向侧的区域)处与外装体主体22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并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如图4所示,以外装体主体220的底面235为基准时的第二分隔板222的高度h1比以该底面235为基准时的蓄电元件400的容器410及单元框架300合在一起的高度h2高。
另外,在第二分隔板222处,在比从多个蓄电元件400的容器410的上方向的端部朝向上方向而隔开规定间隔h4的位置进一步靠上方向侧的第三区域A3(比图4的直线L3靠上方向侧的区域)处形成有用于供汇流条350通过的切口部223。
如图3、4所示,两个单元框架300从上方与外装体主体220一并夹住在外装体主体220的规定位置收纳的多个蓄电元件400。两个单元框架300在从Z轴方向的两侧与外装体200的底面235一并夹住多个蓄电元件400的各个蓄电元件的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接合部而与外装体主体接合。
该接合部可以为利用螺栓及螺母的组合进行接合的结构,也可以为利用铆钉进行接合的结构。该接合部也可以为设置使单元框架与外装体主体紧贴的部分而通过粘合剂来接合该部分的结构。该接合部也可以为在单元框架及外装体主体的一方设置凹部、在另一方设置与该凹部嵌合的凸部而通过该凹部及该凸部的嵌合(基于压入的嵌合)进行接合的结构。该接合部也可以是对单元框架与外装体主体进行接合的搭扣配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在第一区域A1的位置处,第二分隔板222与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并支承该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因此能够抑制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发生挠曲。第二分隔板222能够抑制一对侧壁部231、232朝向收纳空间S1的内侧发生挠曲、及朝向收纳空间S1的外侧发生挠曲这两者。
由于能够抑制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因此能够抑制开口部224变狭窄。因此,能够减少蓄电元件400、单元框架300、盖体210等相对于外装体200的组装作业的工时。能够抑制蓄电装置100的制造成本且提高生产率。能够抑制因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发生挠曲而使蓄电装置100的外观变差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支承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利用作为一个支承部而发挥功能的第二分隔板222,能够抑制两个侧壁部231、232的挠曲。因此,能够使外装体200的构造进一步简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外装体200由具有开口部224的外装体主体220及具有与外装体主体220的开口部224的内周缘嵌合的嵌合部213a的盖体210构成。在上述结构的外装体200中,第二分隔板222能够抑制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因此能够使外装体主体220与盖体210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在第二区域A2的位置处第二分隔板222支承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因此在第二区域A2处也能够抑制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朝向收纳空间S1的内侧挠曲。因此,即便是在蓄电元件400的上方向侧配置单元框架300、且单元框架300支承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构造的蓄电装置100中,也能够抑制比单元框架300靠上方向侧的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在具有收纳多个蓄电元件400且侧壁部231、232的面积相对较大的外装体200的蓄电装置100中,也能够抑制该侧壁部231、232的挠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具有作为支承部的抑制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的功能及作为分隔部的确保多个蓄电元件400的绝缘的功能这样的多个功能。因此,与一个构件具备一项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外装体200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即便形成有切口部223也能够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换句话说,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二分隔板222,能够配置汇流条350,并且能够抑制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朝向收纳空间S1的内侧挠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形成在挠曲最容易变大的一对侧壁部231、23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是将多个蓄电元件400之间完全分隔的构件。因此,能够充分实现多个蓄电元件400之间的绝缘。另外,能够使第二分隔板222的刚性提高,能够充分抑制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挠曲。
(变形例)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蓄电装置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出的各种变形实施于本实施方式而成的结构、及使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建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将作为支承部的第二分隔板222设为在从底面235到第一区域A1的范围内形成的板状的构件,但也可以不在从底面235到第一区域A1的范围内形成。例如,也可以替代第二分隔板222而如图5所示的外装体主体220a那样,采用在第一区域A1中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支承部222a。换句话说,如上述那样,采用至少在第一区域A1中与侧壁部231、232连接且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的支承部222a,能够抑制外装体主体220a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发生挠曲,因此是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表示变形例(1)的外装体主体的立体图。
另外,支承部222a进一步优选为,在一对侧壁部231、232之间连续地连接,并且形成为直线状。另外,支承部222a进一步优选为,与一对侧壁部231、232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垂直。当然,支承部222a进一步优选为与一对侧壁部231、232这两者垂直。通过形成上述结构的支承部222a,能够增强支承外装体200的侧壁部231、232的力。
(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在第二分隔板222上形成有用于供汇流条350通过的切口部223,但不限于切口部223。例如,如图6所示的形成于外装体主体220b的第二分隔板222b那样,也可以替代切口部223而形成贯通孔223b。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3)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从底面235到上方向侧的端部具有恒定的厚度,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的形成于外装体主体220c的第二分隔板222c那样,也可以形成为越朝上方向(换句话说第一方向),厚度越增厚。换句话说,第二分隔板222c的上侧部分的厚度t2厚于下侧部分的厚度t1。如此,第二分隔板222c越朝上方向而厚度越厚,因此能够越朝上方向而越增大其刚性。因此,第二分隔板222c能够更充分地抑制外装体主体220c的一对侧壁部231、232发生挠曲。需要说明的是,图7是变形例(3)中的、图3的多个蓄电元件被单元框架固定于外装体主体后的组装体的IV-IV剖视图。
另外,第二分隔板只要越朝上方向而其刚性越大就具有上述的效果,因此并不限于越朝上方向而厚度越增厚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越朝上方向,而越增加使用有刚性较大的材料的比例。
换句话说,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第二分隔板(支承部)越朝上方向而刚性越大,因此在外装体的侧壁部中越是最容易挠曲的部分越是被刚性较大的支承部进行支承。因此,支承部能够更充分地抑制外装体的侧壁部发生挠曲。
(4)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仅设置在一对侧壁部231、232的一处位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第一分隔板221全部设为第二分隔板。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将作为支承部的第二分隔板设为在多个蓄电元件400之间的Z轴方向的全部区域中设置的分隔件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使支承部具备对多个蓄电元件400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在蓄电装置100中进一步设置用于限制多个蓄电元件400的位置的构件(单元框架)。因此,能够减少蓄电装置100的构件件数,能够进一步简化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可以不省略单元框架,也可以将单元框架设于每一个蓄电元件400。
(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设于一对侧壁部231、232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从中央附近偏离的位置。另外,第二分隔板222设置为支承一对侧壁部231、232这两者,但也可以设置为支承一个侧壁部。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作为支承部的第二分隔板222的一端在侧壁部的第一区域处连接,并且另一端与在从侧壁部到单元框架之间、侧壁部和盖体之间或侧壁部和外装体的底面之间中的任意构造体抵接或连接,从而防止侧壁部的挠曲。需要说明的是,该情况下的支承部的另一端可以在第一区域处不进行抵接或连接。但是,在支承部的另一端在第一区域处进行抵接或连接的情况下,支承部不会进入用于载置蓄电元件的空间内(换句话说,配置在不与蓄电元件发生干涉的位置),因此是容易载置蓄电元件的结构。
(6)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为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且与一对侧壁部231、232连接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平行且与一对侧壁部233、234连接的结构。另外,第二分隔板也可以不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平行,只要在多个侧壁部的第一区域处连接,则能够抑制被连接的侧壁部的挠曲,故是有用的。
(7)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第二分隔板222通过与外装体200的一对侧壁部231、232一体成形而被连接,但不限于一体成形。例如,第二分隔板222是与一对侧壁部231、232独立的构件,可以通过粘合剂连接,也可以通过物理性机构连接。换句话说,与一对侧壁部231、232和第二分隔板222的连接形态无关。
(8)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盖体210成为嵌合部213a的外表面与外装体主体220的内表面嵌合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盖体的内表面与外装体主体的外表面嵌合的结构,也可以是从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的外装体主体的外侧及内侧这两个方向来夹住盖体的结构。
尤其是在后者的结构中,能够提高盖体与外装体主体之间的气密性。另外,由于是在盖体上嵌合外装体主体的侧壁部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盖体的挠曲。
(9)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多个蓄电元件400的容器为方形的结构,但可以是容器为圆筒型的蓄电元件,也可以是层压型的蓄电元件。
(1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00,多个蓄电元件400的正极端子420及负极端子430为螺栓端子,但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并不限于螺栓端子,也可以是采用有熔敷端子的蓄电元件。需要说明的是,在作为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而采用有熔敷端子的蓄电元件的情况下,多个蓄电元件通过将汇流条焊接于各端子而成为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Claims (9)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蓄电元件;
外装体,其具有底面、从所述底面朝向与所述底面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及支承所述侧壁部的支承部,
所述侧壁部形成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位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容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靠作为所述第一方向侧的区域的第一区域的位置,
所述支承部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所述侧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彼此对置的一对所述侧壁部,
所述支承部至少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与一对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一对所述侧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具有盖体,该盖体具有与所述侧壁部嵌合的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侧且与所述蓄电元件抵接的抵接构件,
所述支承部在比所述抵接构件靠所述第一方向侧的第二区域处与所述侧壁部连接,并支承所述侧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元件设有多个,
所述外装体收纳多个所述蓄电元件,
所述支承部是设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之间且对由所述外装体形成的收纳所述蓄电元件的收纳空间进行分割的分隔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具有切口部或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外装体的所述侧壁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侧壁部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位置处与所述侧壁部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越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刚性越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越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厚度越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3581 | 2013-03-29 | ||
JP2013073581A JP6146093B2 (ja) | 2013-03-29 | 2013-03-29 | 蓄電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78627A true CN104078627A (zh) | 2014-10-01 |
CN104078627B CN104078627B (zh) | 2019-03-08 |
Family
ID=5152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9165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8627B (zh) | 2013-03-29 | 2014-03-13 | 蓄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29963B2 (zh) |
JP (1) | JP6146093B2 (zh) |
KR (1) | KR20140118759A (zh) |
CN (1) | CN104078627B (zh) |
DE (1) | DE10201420571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41138A (zh) * | 2015-09-29 | 2017-07-11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10402501A (zh) * | 2017-01-27 | 2019-11-01 |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电池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89875B1 (en) * | 2016-12-09 | 2021-11-30 | Green Cubes Technology, Llc | Battery systems containing recyclable battery portions |
US10784488B2 (en) | 2018-07-05 | 2020-09-22 | Miklos Bende | Battery assembly |
US11024915B2 (en) * | 2018-07-05 | 2021-06-01 | Miklos Bende | Battery module adapter |
US11431052B2 (en) | 2018-07-05 | 2022-08-30 | Miklos Bende | Starter module adapter |
US10811648B2 (en) | 2018-07-05 | 2020-10-20 | Miklos Bende | Housing assembly for battery module |
CN115863896B (zh) * | 2022-12-07 | 2025-01-17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支架及储能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6202A (en) * | 1995-10-18 | 1997-11-11 | Hawker Energy Products, Inc. | Stress resistant battery configuration |
EP1033771A1 (en) * | 1999-03-03 | 2000-09-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tegrated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
CN1290046A (zh) * | 1999-09-28 | 2001-04-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组合型密封二次电池 |
CN102447145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 封装电池及具备该封装电池的电动车 |
CN102754239A (zh) * | 2010-02-04 | 2012-10-2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具有加强构件的电池组 |
US20130052515A1 (en) * | 2011-08-25 | 2013-02-28 | Shi-Dong Park | Battery module |
US20130078488A1 (en) * | 2011-09-27 | 2013-03-28 | Lithium Energy Japan |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16264Y2 (zh) * | 1973-04-04 | 1979-06-27 | ||
JP3211719B2 (ja) * | 1997-05-16 | 2001-09-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用カバーケース |
JP4242500B2 (ja) | 1999-03-03 | 2009-03-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集合型密閉二次電池 |
US6586132B1 (en) * | 1999-03-03 | 2003-07-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ealed battery pack |
JP2003142058A (ja) * | 2001-10-31 | 2003-05-16 | Komatsu Forklift Co Ltd | バッテリ式フォークリフトトラックのバッテリケース |
US7989104B2 (en) | 2004-10-28 | 2011-08-02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module |
JP5330712B2 (ja) * | 2008-02-29 | 2013-10-30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池収納容器および組電池 |
JP4638528B2 (ja) | 2008-07-02 | 2011-02-23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の組立方法 |
JP4935802B2 (ja) | 2008-12-10 | 2012-05-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れを用いた集合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542549B2 (ja) * | 2009-08-31 | 2014-07-09 | 株式会社東芝 | 二次電池装置 |
JP2011210582A (ja) | 2010-03-30 | 2011-10-2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組電池 |
JP5573319B2 (ja) | 2010-04-12 | 2014-08-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蓄電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2009332A (ja) | 2010-06-25 | 2012-01-12 | Panasonic Corp | 二次電池 |
US20120263991A1 (en) * | 2010-11-29 | 2012-10-18 | Hiroshi Temmyo | Battery pack |
JP5618411B2 (ja) * | 2010-12-13 | 2014-11-05 | 株式会社リチウムエナジージャパン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12128984A (ja) * | 2010-12-13 | 2012-07-05 | Lithium Energy Japan:Kk |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た電動車 |
JP2012216360A (ja) * | 2011-03-31 | 2012-11-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2013
- 2013-03-29 JP JP2013073581A patent/JP61460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12 KR KR1020140028821A patent/KR20140118759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3-13 CN CN201410091656.9A patent/CN1040786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3-27 US US14/227,110 patent/US105299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DE DE102014205713.2A patent/DE102014205713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6202A (en) * | 1995-10-18 | 1997-11-11 | Hawker Energy Products, Inc. | Stress resistant battery configuration |
EP1033771A1 (en) * | 1999-03-03 | 2000-09-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ntegrated sealed secondary battery |
CN1290046A (zh) * | 1999-09-28 | 2001-04-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组合型密封二次电池 |
CN102754239A (zh) * | 2010-02-04 | 2012-10-2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具有加强构件的电池组 |
CN102447145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 封装电池及具备该封装电池的电动车 |
US20130052515A1 (en) * | 2011-08-25 | 2013-02-28 | Shi-Dong Park | Battery module |
US20130078488A1 (en) * | 2011-09-27 | 2013-03-28 | Lithium Energy Japan |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41138A (zh) * | 2015-09-29 | 2017-07-11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06941138B (zh) * | 2015-09-29 | 2021-09-10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蓄电装置以及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CN110402501A (zh) * | 2017-01-27 | 2019-11-01 | Cps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电池带 |
US11588214B2 (en) | 2017-01-27 | 2023-02-21 |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Battery straps |
US12272843B2 (en) | 2017-01-27 | 2025-04-08 |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Battery strap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295250A1 (en) | 2014-10-02 |
US10529963B2 (en) | 2020-01-07 |
JP6146093B2 (ja) | 2017-06-14 |
DE102014205713A1 (de) | 2014-10-02 |
JP2014197518A (ja) | 2014-10-16 |
KR20140118759A (ko) | 2014-10-08 |
CN104078627B (zh) | 2019-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8627A (zh) | 蓄电装置 | |
JP6260487B2 (ja) | 蓄電装置 | |
JP5494748B2 (ja) |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 |
JP5542558B2 (ja) | 二次電池装置 | |
JP6743359B2 (ja) | 蓄電装置 | |
JP6197350B2 (ja) |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製造方法 | |
JP6753045B2 (ja) | 蓄電装置 | |
CN110521018B (zh) | 电池模块以及蓄电单元 | |
JP2017059501A (ja) | 蓄電装置 | |
JP2018032560A (ja) | 蓄電装置 | |
KR102635431B1 (ko) | 이차전지용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 |
JP6149490B2 (ja) | 組電池 | |
JP2011171125A (ja) |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593166B2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WO2013183559A1 (ja) | 配線モジュール | |
CN110679004A (zh) | 蓄电池单元 | |
JP7047774B2 (ja) | 蓄電装置 | |
JP6191200B2 (ja) | 蓄電装置 | |
JP6565585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JP6390722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KR102012403B1 (ko) | 통합형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 |
CN110679003A (zh) | 蓄电池单元 | |
JP6119377B2 (ja) | 蓄電装置 | |
JP2017016886A (ja) | 蓄電装置 | |
JP6686333B2 (ja) | 蓄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