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1171B -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41171B CN104041171B CN201280009691.0A CN201280009691A CN104041171B CN 104041171 B CN104041171 B CN 104041171B CN 201280009691 A CN201280009691 A CN 201280009691A CN 104041171 B CN104041171 B CN 1040411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 base station
- communication
- bearer context
- swit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04W36/008375—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8—Resource reservation for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8—Reselection control by fixed network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其中所述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若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则执行以下步骤: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在通信切换过程中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的释放或维护的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系统除了提供基础的语音通信业务之外,通常还能够提供数据通信业务,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这些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数据通信业务来上传和下载各种数据。然而现有的移动通信业务方式通常都是针对单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即使采用其他增强型的通信手段来提高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或吞吐率,例如采用多点协作传输(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来提高处于小区边缘用户设备的可靠性,采用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来提高用户的吞吐率,也仍然是对单用户设备的操作。一旦用户设备自身环境恶化,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的吞吐率和/或可靠性将会急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协作通信的概念被提出,即一种单网络节点、多用户之间的协作通信,或者称为多用户协作通信(multiple UE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简称MUCC)。在协作通信架构下,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发送给某个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数据可以先发送给该UE附近的其他UE,再通过它们之间的短距离通信技术转发给最终目的UE。这样就可以在某几个UE中选择信道条件最好的UE下发,达到多用户分集的效果。现有的协作通信存在以下缺陷:在协作通信过程中,某个UE(受益UE或者支撑UE)可能会因为信道条件恶化或者其它的原因需要切换到新的eNB下,这时现有技术无法完成在切换的时候释放或者维护现有的协作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可以实现在通信切换过程中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的释放或维护的处理。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若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则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之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文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之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还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一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仍在源基站下。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应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源基站自身保存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
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支撑设备或所述支撑设备;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源基站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并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还包括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还以使所述源基站在其自身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确定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本基站下,则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未处于本基站下,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在所述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在第三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若是则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基站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协作通信处理的源基站,所述源基站包括: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
切换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报信息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结合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还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结合第三方面第二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一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仍在源基站下,若是则触发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连接配置消息。
结合第三方面第二或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切换应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源基站自身保存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报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所述切换确认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
所述切换请求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协作通信处理的切换目标基站,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包括:
切换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承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源基站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并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的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还包括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以使所述源基站在自身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判断是否有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自身基站下,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配对合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第三判断模块,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到达第三时间间隔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基站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基站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向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从所述源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从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承载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获取模块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释放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配置获取模块从所述源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随机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用于从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承载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协作通信系统,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提出的第一通信设备、第八方面提出的第二通信设备、如第三方面提出的源基站以及如第四方面提出的切换目标基站,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相互为协作通信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源基站确定协作通信设备中的任一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分别向双方设备发出连接配置消息以使双方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从而实现了协作通信设备在通信切换过程中对协作关系的释放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协作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8b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a~9c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两个或多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都具有同时支持某种短距离通信技术和某种蜂窝通信技术,这些UE可以建立一种MUCC的关系。其中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例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或BlueTooth(蓝牙技术),蜂窝通信技术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3G 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2G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联接入)等。比如其中一个UE需要发送或接收数据,为了增加可靠性和吞吐率,可以有额外一个或多个UE(我们可以称为支撑UE,或协助UE,用来协助受益UE而进行数据中转的UE)对该UE(我们称为受益UE,或被协助UE,为数据最终的发送/接收方和使用方)进行支撑,协助其通信,这些UE处于相同的短距离连接范围内,那么对于下行数据来说,网络可以将下行数据分别发送给这些UE(一种优化的方法是,网络调度总会选择当时无线链路情况最好的UE发送),如果数据不是到达最终受益UE,那么接收到数据的支撑UE再将数据通过短距离通信(例如WiFi)发送给受益UE。当然,数据也可以是直接到达受益UE的。受益UE可进行数据的合并。同理,受益UE的上行数据也可以通过受益UE自身或者其他支撑UE发给网络,然后网络进行数据的合并,完成UE之间的协作通信。受益UE和支撑UE的概念是从受益UE的某一承载角度来看的。例如,UE1和UE2组成MUCC,它们可以相互协助通信,这样,站在UE1的某个承载角度,UE2可以支撑UE1的该承载,于是UE1是受益UE,UE2是支撑UE。而于此同时,UE1也可以支撑UE2的某个承载,于是站在UE2的这个承载的角度,UE2是受益UE,而UE1是支撑UE。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协作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的协作通信系统包括源基站10和切换目标基站20,其中源基站10下包括至少一对协作通信设备—作为通信数据中转设备的支撑设备50和作为通信数据目的设备的受益设备4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协作通信设备,而所述支撑设备50还可以对应有其他的受益设备,受益设备40也还可以有其他的支撑设备,其中:
源基站10用于获取支撑设备50和受益设备40的上报信息,根据支撑设备50和受益设备40的上报信息可以确认支撑设备50或受益设备40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报信息包括并不限于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若当前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或与相邻小区相比较差,并且差值超过某一阈值,则可以确认支撑设备50或受益设备40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在确认支撑设备50或受益设备40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即可分别向双方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支撑设备50和受益设备40释放协作相关的承载上下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设备50或受益设备40可以切换至切换目标基站20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承载上下文指的是空口承载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建立空口承载的协议栈中的相关配置参数,分别保存在承载两端设备上,承载上下文可以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其中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即设备为了自身通信与基站间建立的空口承载的相关信息,协作承载上下文包括支撑设备为了协作受益设备而与基站间建立的空口承载的相关信息以及支撑设备与受益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承载的相关信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的源基站即源eNB包括上报信息获取模块201、切换确认模块202、第一配置模块203以及第二配置模块204,其中: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具体实现中,所述上报信息可以包括并不限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
切换确认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具体实现中,源eNB的切换确认模块202可以获取上报信息获取模块201获取到的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或与相邻小区相比较差,并且差值超过某一阈值,则可以确认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第一配置模块203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202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还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本发明所述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次与基站与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为通过多次的消息来回交互完成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的下达,以实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进行无线资源的配置。具体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203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的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承载上下文的重新配置,包括释放需要进行重配的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为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还可以包括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包括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当第一通信设备还与其他通信设备存在协作通信关系时,还包括与其他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中只有协作承载上下文的时候,第一配置模块203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也可以为RRC的连接释放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承载上下文。
第二配置模块204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202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支撑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受益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受益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具体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204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的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承载上下文的重新配置,包括释放需要进行重配的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为指示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第二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其中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包括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当第二通信设备还与其他通信设备存在协作通信关系时,还包括与其他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可选的,第二配置模块204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后可以重新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调配对。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源基站包括:上报信息获取模块301、切换确认模块302、第一配置模块303、第二配置模块304、协作承载判断模块305、切换请求发送模块306以及切换应答接收模块307,其中: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301、切换确认模块302以及第二配置模块304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报信息获取模块201、切换确认模块202以及第二配置模块204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协作承载判断模块305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302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306,用于在所述协作承载判断模块305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进一步可选的,切换请求发送模块306向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即把第一通信设备的所有承载上下文都切换至切换目标基站。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307,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发送模块306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会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即若切换请求消息中仅携带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也只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所有承载上下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也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所有承载上下文。
第一配置模块303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当协作承载判断模块305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时,第一配置模块303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而当协作承载判断模块305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第一配置模块303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至少包括:切换请求获取模块401、承载分配模块402以及切换应答发送模块403,其中:
切换请求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源基站的与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
承载分配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具体的,在切换请求获取模块401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承载分配模块402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即若切换请求消息中仅携带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也只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若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所有承载上下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也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所有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发送模块403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承载分配模块402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源基站在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并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承载分配模块402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源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源基站至少包括:上报信息获取模块501、切换确认模块502、第一配置模块503、第二配置模块504、切换请求发送模块505、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第一判断模块507以及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508,其中: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分别的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相互为协作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为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支撑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受益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受益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
切换确认模块502用于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由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是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本实施例中,将两者中首先确认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设为第一通信设备,它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505,用于当切换确认模块502确认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以及当切换确认模块502确认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切换请求发送模块505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还可以包括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508在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目的是通知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当前请求切换的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在之前进行过通信切换。进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与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可以为同一个目标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的目标基站。若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与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相同,表示第二通信设备切换到了与第一通信设备同一个目标基站,那么它们的切换目标基站可以为它们做通信协作配对。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可以包括非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协作承载上下文,即把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的所有承载上下文均切换至切换各自的目标基站。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以及接受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其中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具体的,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接收到切换请求发送模块505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会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基站的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第二承载上下文,还会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同理对于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与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的内容类似,于此不再赘述。
第一判断模块507,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到达第一时间间隔时,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仍在源基站下,若是则触发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连接配置消息。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源基站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的保留时间,有些时候第二通信设备会随着第一通信设备一起进行切换,那么这个时候其实不需要将第二通信设备中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完全释放掉,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可以在源基站中通过预设第一时间间隔的方式将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保留一段时间,例如1~2分钟,在到达第一时间间隔后判断这时第二通信设备是否仍在源基站下,若是则触发第二配置模块504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否则表示这时第二通信设备已经切换至其他基站了,不需第二配置模块504向其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了。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508用于在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具体的,当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应答消息后,源基站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508就将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及其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在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
第一配置模块503用于当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当切换应答接收模块506接收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具体的,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当切换确认模块502确认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第一配置模块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同理类似,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503向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的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承载上下文的重新配置,包括释放需要进行重配的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为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第二配置模块504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507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切换目标基站包括: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承载分配模块602、切换应答发送模块603、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分配模块604、第二判断模块605、配对合成模块606、第三配置模块607、上报信息获取模块608、第三判断模块609、切换请求发送模块610、切换应答接收模块611以及第四配置模块612,其中:
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用于从源基站获取切换请求消息,其中针对首先进行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而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则可以包括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还包括源基站在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相互为协作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为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支撑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受益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受益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
承载分配模块602用于当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获取到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以及当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获取到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分配模块604用于在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获取到切换请求消息后,为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所针对的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切换应答发送模块603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承载分配模块602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分配模块604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第二判断模块605,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603向源基站发送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到达第二时间间隔时,判断是否有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自身基站下,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及其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具体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切换目标基站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的保留时间,当在第二时间间隔内所述切换请求获取模块601接收到包括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之前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切换请求消息时,第二判断模块605就可以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触发配对合成模块606对同样切换到当前目标基站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配对合成模块606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605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第三配置模块607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605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即没有在第二时间间隔内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或在第二时间间隔到达时第一通信设备已不再处于自身基站下,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608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具体的,当切换应答发送模块603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了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后,源基站会向第一通信设备发出连接配置消息,携带切换目标基站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连接配置消息后即会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之后上报信息获取模块608就能获取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分别在当前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和质量等。
第三判断模块609,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603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到达第三时间间隔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即为第一通信设备即将发生二次切换的切换目标基站。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610,用于当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即只把第一通信设备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611,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基站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由于切换请求发送模块610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只包含第一通信设备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因此第二目标基站也只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第四配置模块612,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如图10所示可以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1001,用于向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1002,用于在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在可选实施例中,连接配置获取模块1002从所述源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承载释放模块1003,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获取模块1002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释放模块1003还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所述通信设备可选的还可以包括:
随机接入模块1004,用于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如图11所示可以包括: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1101,用于从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承载释放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以使所述源基站根据所述上报信息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图7是本发明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协作通信处理流程包括:
S701,源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具体实现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为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上报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
S702,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具体实现中,源eNB根据S701获取到的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例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或与相邻小区相比较差,并且差值超过某一阈值,则可以确认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继而执行S703。
S703,源基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还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本发明所述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包括至少一次基站与通信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为通过多次的消息来回交互完成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的下达,以实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进行无线资源的配置。具体的,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的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进行承载上下文的重新配置,包括释放需要进行重配的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为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也可以包括指示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包括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当第一通信设备还与其他通信设备存在协作通信关系时,还可以包括与其他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第一通信设备中只有协作承载上下文的时候,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也可以为RRC的连接释放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承载上下文。
S704,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S705,源基站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支撑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受益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受益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具体实现中,源基站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的连接重配消息,指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承载上下文的重新配置,包括释放需要进行重配的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为指示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第二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其中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包括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当第二通信设备还与其他通信设备存在协作通信关系时,还包括与其他协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可选的,源基站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后可以重新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调配对。需要指出的是,S703与S705之间并无必然的先后逻辑顺序限制,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S706,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协作通信处理流程包括:
S801与S802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S701和S702相同,于此不再重复。
S803,源基站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本实施例中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流程A,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流程B,
流程A包括S804a~S807a,其中:
S804a,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S804a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的连接释放消息,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承载上下文。
S805a,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根据S803的判断结果第一通信设备没有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因此这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释放所有承载上下文。
S806a,源基站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可选的,源基站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后可以重新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调配对。需要指出的是,S806a与S804a之间并无必然的先后逻辑顺序限制,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S807a,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流程B包括S804b~S810b,其中:
S804b,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所述源基站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源基站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即把第一通信设备的所有承载上下文都一并切换至切换目标基站。
S805b,源基站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为对应所述源基站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让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顺利完成通信基站的切换过程。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会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即若切换请求消息中仅携带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也只为其分配对应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S806b,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S806b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切换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S807b,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S808b,第一通信设备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具体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S808b源基站下发的连接配置消息中切换目标基站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S809,源基站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可选的,源基站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后可以重新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调配对。需要指出的是,S807b与S809b之间并无必然的先后逻辑顺序限制,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
S810b,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图9a、图9b以及图9c是本发明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三实施例中的协作通信处理流程包括:
S901,源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相互为协作通信设备,第一通信设备为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通信设备,可以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支撑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受益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受益设备时,其协作通信设备即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
S902,源基站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等信息。具体实现中,S901与S902可以同时进行。
S903,源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若是,则执行S904。具体实现中,源eNB根据S901获取到的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例如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或与相邻小区相比较差,并且差值超过某一阈值,则可以确认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进而执行S904。
S904,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本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即将所有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都切换至切换目标基站。
S905,源基站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具体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会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第二承载上下文,然后在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中携带所述为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S906,切换目标基站在向源基站发送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开始进行Timer2和Timer3的计时,其中Timer2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为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的保留时间,Timer3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为切换目标基站检测第一通信设备是否短时间内会进行二次切换的检测时间。
S907,源基站在接收到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开始进行Timer1的计时,Timer1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为源基站为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承载上下文的保留时间。
S908,源基站在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具体的,当源基站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就将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及其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在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
S909,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本实施例中S909源基站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可以为RRC的连接重配消息,携带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指示第一通信设备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并指示第一通信设备根据切换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S910,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S911,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连接配置消息中切换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S912,切换目标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具体实现中,第一通信设备接收到连接配置消息后向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之后切换目标基站就能获取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分别在当前小区以及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和质量等。
S913,源基站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若是,则执行S914。类似S903,源eNB根据S901获取到的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当前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或强度低于某一阈值,或与相邻小区相比较差,并且差值超过某一阈值,则可以确认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与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相同,即继第一通信设备切换至切换目标基站后,第二通信设备也切换到了同一目标基站。
S914,源基站向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针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还包括源基站在步骤S908中保存在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S915,源基站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具体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后,会根据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基站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为第二通信设备分配对应的承载上下文,还会为第二通信设备分配一个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并携带在返回给源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中。
S916a,在Timer3到达时,即切换目标基站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到达第三时间间隔时,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即为判断第一通信设备即将发生二次切换的切换目标基站。
S917a,即在Timer3到达时判断第一通信设备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后,切换目标基站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切换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即只请求把第一通信设备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
S918a,切换目标基站从第二目标基站获取切换应答消息,其中携带有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S919a,切换目标基站根据从第二目标基站获取的切换应答消息,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携带有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S920a,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S921a,第一通信设备根据从切换目标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中第二目标基站为其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S916b,在Timer2到达时,即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向源基站发送针对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到达第二时间间隔时,判断是否有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自身基站下,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具体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切换目标基站为第一通信设备的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关系的保留时间,当在第二时间间隔内切换目标基站有接收到包括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切换请求消息,并且在到达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下时,步骤S916b就可以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触发执行S917b,否则执行流程S918b。需要指出的是,S916b与S916a之间并无必然的前后逻辑顺序,两者的执行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S917b,在步骤S916b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S918b,在步骤S916b得到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切换目标基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S919b,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S916c,在Timer1到达时,即在源基站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到达第一时间间隔时,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仍在源基站下。
S917c,在S916c得到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源基站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这里的连接释放消息可以为RRC连接重配消息,进而可选的,源基站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后可以重新为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调配对。
S918c,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本发明通过在源基站确定协作通信设备中的任一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分别向双方设备发出连接配置消息以使双方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进而在源基站和切换目标基站设定了一定保留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协作通信设备在通信切换过程中对协作关系的释放或者维护的处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3)
1.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若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则执行以下步骤: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之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文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之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还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一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仍在源基站下。
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应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源基站自身保存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
如果是,则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9.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携带在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并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还包括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被保存在所述源基站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确定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本基站下,则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未处于本基站下,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在所述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在第三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若是,则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基站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用于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13.一种实现协作通信处理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包括: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为第二通信设备;
切换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报信息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全部为协作承载上下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自身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协作承载判断模块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承载上下文包含非协作承载上下文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还包括源基站自身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包括所述源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和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18.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一时间间隔到达时,判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仍在源基站下,若是则触发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连接配置消息。
19.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应答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切换应答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源基站还包括: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保存模块,用于在源基站自身保存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保存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源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所述切换确认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处理;
所述切换请求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切换确认模块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包括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的基站标识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21.一种实现协作通信处理的切换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包括:
切换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需要进行通信切换的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承载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第一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第二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第二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承载上下文被携带在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连接配置消息中,并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换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的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还包括切换目标基站自身的基站标识以及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被保存在所述源基站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切换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后,在第二时间间隔到达门限时,判断是否有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并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仍处于自身基站下,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源基站的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承载上下文、所述自身基站标识以及所述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配对合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针对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切换请求消息中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协作配对;
第三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所有协作承载上下文。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切换目标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还包括:
上报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
第三判断模块,在所述切换应答发送模块向所述源基站发送切换应答消息之后到达第三时间间隔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上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是否需要通信切换至第二目标基站;
切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
切换应答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目标基站返回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二目标基站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自身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非协作承载上下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第四配置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连接配置消息,所述连接配置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所述连接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释放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被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25.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向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在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源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27.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设备从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29.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后,从所述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承载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获取模块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
所述承载释放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获取模块从所述源基站获取到的连接配置消息还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
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随机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基站为所述通信设备分配的承载上下文向所述切换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流程。
31.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为支撑设备或受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连接配置获取模块,用于从源基站接收连接配置消息;
承载释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配置消息释放自身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以及所述通信设备与源基站之间的协作承载上下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为所述通信设备的协作通信设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
上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源基站发送上报信息,所述上报信息用于所述源基站确认所述通信设备需要进行通信切换。
33.一种协作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协作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9~3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第二通信设备、如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源基站和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目标基站,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相互为协作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2/083441 WO2014063319A1 (zh) | 2012-10-24 | 2012-10-24 |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41171A CN104041171A (zh) | 2014-09-10 |
CN104041171B true CN104041171B (zh) | 2018-11-20 |
Family
ID=5054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9691.0A Active CN104041171B (zh) | 2012-10-24 | 2012-10-24 |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717026B2 (zh) |
CN (1) | CN104041171B (zh) |
WO (1) | WO20140633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65770B2 (ja) * | 2012-04-16 | 2016-02-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GB2513313A (en) * | 2013-04-22 | 2014-10-29 | Sony Corp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
CN104812087A (zh) * | 2014-01-24 | 2015-07-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支持组业务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729219B2 (en) * | 2014-02-06 | 2017-08-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for signaling and using beam forming quality indicators |
US9918266B2 (en) * | 2014-10-06 | 2018-03-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a secondary cell for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
CN110995773B (zh) * | 2016-05-24 | 2021-0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QoS控制方法及设备 |
US20230232237A1 (en) * | 2020-08-31 | 2023-07-20 | Alejandro Kauffmann | Home Toy Magic Wand Management Platform Interacting with Toy Magic Wands of Visitor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0301A (zh) * | 2008-09-19 | 2009-02-1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多用户协作传输数据业务的方法 |
CN101578782A (zh) * | 2006-11-14 | 2009-11-11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利用移动中继站的切换方法 |
CN101835172A (zh) * | 2010-05-06 | 2010-09-15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网络编码技术对多用户进行分组协作通信的方法 |
CN101986761A (zh) * | 2010-11-01 | 2011-03-16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失败后保持用户特定业务的方法和一种u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101692A (ko) * | 2004-04-19 | 2005-10-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
US8095160B2 (en) * | 2006-11-07 | 2012-01-10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Intermediat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handover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86213B1 (ko) * | 2007-01-08 | 2014-04-29 |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중계기의 서비스 종료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멀티홉 릴레이시스템 |
CN101635968A (zh) * | 2008-07-22 | 2010-01-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切换处理方法、基站及网络通信系统 |
CN101686563A (zh) * | 2008-09-23 | 2010-03-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资源释放的方法 |
US8902805B2 (en) * | 2008-10-24 | 2014-1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
CN101998554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和移动无线中继系统 |
CN102202395B (zh) * | 2009-09-30 | 2012-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 |
JP5522094B2 (ja) * | 2011-03-09 | 2014-06-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ゲート回路 |
US20120252355A1 (en) * | 2011-04-04 | 2012-10-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ing over relays |
CN102186215B (zh) * | 2011-05-18 | 2013-09-2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面向多点-多用户协作传输的切换方法 |
CN102905334B (zh) * | 2011-07-25 | 2014-05-07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簇头辅助用户终端从d2d通信转换到蜂窝通信的方法 |
US10045386B2 (en) * | 2012-05-31 | 2018-08-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EP2916611B1 (en) * | 2012-11-22 | 2022-05-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hort-distance communication |
-
2012
- 2012-10-24 CN CN201280009691.0A patent/CN104041171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24 WO PCT/CN2012/083441 patent/WO20140633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
- 2015-04-24 US US14/695,226 patent/US97170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07 US US15/643,728 patent/US1002173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8782A (zh) * | 2006-11-14 | 2009-11-11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利用移动中继站的切换方法 |
CN101370301A (zh) * | 2008-09-19 | 2009-02-1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多用户协作传输数据业务的方法 |
CN101835172A (zh) * | 2010-05-06 | 2010-09-15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网络编码技术对多用户进行分组协作通信的方法 |
CN101986761A (zh) * | 2010-11-01 | 2011-03-16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失败后保持用户特定业务的方法和一种u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11214A1 (en) | 2017-10-26 |
WO2014063319A1 (zh) | 2014-05-01 |
US9717026B2 (en) | 2017-07-25 |
US20150230142A1 (en) | 2015-08-13 |
CN104041171A (zh) | 2014-09-10 |
US10021734B2 (en) | 201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41171B (zh) | 一种协作通信处理方法、基站及系统 | |
CN105210410B (zh) |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在切换期间处理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 |
EP3120660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synchronization priority | |
CN105357757B (zh) | 一种通信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 |
CN104936267B (zh) | 用于选择中继终端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 |
CN113891449B (zh) | 一种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379570B (zh) | 业务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CN108605253A (zh) | 涉及侧链路通信的蜂窝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991347B1 (ko) | 기기 간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5338513A (zh) | 设备到设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748943A (zh) | 用户设备配对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
CN104349303B (zh) | 设备到设备连接管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 |
EP3337256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proximity services in multiple carriers | |
CN103686891A (zh) | 链路的切换方法、控制器、接入点和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8282816A (zh) | 一种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 |
CN114557120A (zh) | 侧链路传送连续性 | |
CN108616822A (zh) | 一种lte集群系统的组呼被叫小区重选的方法 | |
CN106664699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终端 | |
KR101867387B1 (ko) |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에 관련하여 사용자 장비에 대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개선 또는 인에이블하기 위한 방법, 개선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갖도록 구성된 사용자 장비, 개선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사용자 장비에 제공하도록 구성된 중계 사용자 장비, 사용자 장비에 대한 무선 커버리지를 개선 또는 인에이블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모바일 통신 네트워크,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 |
CN105940736A (zh) | 用于切换无线会话中的模式的系统 | |
CN105188020B (zh) | D2d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
JP2017527226A (ja) | データ送信リンク確立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026818A (zh) | 一种切换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621779A (zh) |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975614A (zh) | 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