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13493B -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3493B
CN104013493B CN201410256336.4A CN201410256336A CN104013493B CN 104013493 B CN104013493 B CN 104013493B CN 201410256336 A CN201410256336 A CN 201410256336A CN 104013493 B CN104013493 B CN 104013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essing
built
dressing layer
drip tub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63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3493A (zh
Inventor
唐佩福
张立海
刘道宏
李志锐
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563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3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3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5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with sub-pressure or over-pressure therapy, wound drainage or wound irrigation, e.g. for use with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 A61M1/0058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90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s, i.e. devices for applying suction to a wound to promote healing, e.g. including a vacuum dres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该敷料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敷料层和第一敷料层,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总管,负压引流管和外置冲洗滴注管;制备第二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大于制备第一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设置于第一敷料层和第二敷料层之间的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的汇聚端与总管的近端相连接,内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设置于第一敷料层的边缘;总管垂直设置于第二敷料层,其远端开口设置于第二敷料层外部;外置冲洗滴注管置于负压引流管内部,其近端与总管相连接,远端穿出负压引流管;负压引流管的近端具有贴附于第二敷料层的吸盘状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有效减少负压创面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是近些年来治疗复杂性创面的一个革命性进展。1992年,德国医学博士Fleischmann首创将创面封闭与传统负压引流结合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快被广泛应用于体表各种急性或慢性伤口以及溃疡、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战创伤所致组织缺损或脏器外露等情况下创面的覆盖及引流;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感染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在应用NPWT技术的过程中,开孔敷料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敷料填塞并直接覆盖创面组织,用于保持创面湿润,为创面愈合制造适宜的局部环境。在负压吸引下水肿及渗出物经敷料微孔被引流。负压产生的抽吸作用转变为敷料对组织表面的压力,可使部分创面组织陷入敷料孔隙中,从而使创面组织产生微形变和与界面间的应力,引起组织张力发生变化,激活力传导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快新生肉芽组织的形成。因此,敷料是影响NPWT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目前在使用敷料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敷料材料自身的理化特性和结构弊端逐渐显露。有研究人员发现敷料微孔易堵塞,一旦堵塞就会导致负压治疗失效,且会加重污染创面的感染。另一些研究人员对敷料的细菌数量进行定量研究发现:97%的敷料中可发现1种以上的细菌,54%的敷料中有2种以上细菌,在NPWT治疗时敷料中细菌数量维持在104CFU/ml~106CFU/ml的高水平,常规的更换敷料并不能有效减少细菌数量。
此外,不同孔径的敷料还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小孔敷料更容易堵塞,导致引流不畅;而大孔敷料则容易导致肉芽组织长入微孔内,在更换敷料时引起新鲜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综上,现有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无法同时解决敷料微孔堵塞和肉芽组织生长至微孔内的问题;且无法实现将药液全方位送达敷料及创面,因此灌洗及冲洗的效果不佳,无法达到临床治疗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创面敷料技术中,敷料易堵塞或者肉芽组织生长至微孔内的双重问题,实现全方位的送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所述敷料装置包括:第一敷料层,第二敷料层,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总管,负压引流管和外置冲洗滴注管;
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大于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所述第二敷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的上方;
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所述第二敷料层之间,所述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的汇聚端与所述总管的近端相连接,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的边缘;
所述总管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其远端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外部;
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置于所述负压引流管内部,其近端与所述总管相连接,远端穿出所述负压引流管;
所述负压引流管的近端具有吸盘状开口,所述吸盘状开口贴附于所述第二敷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引流管的远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总管的远端与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近端采用第三连接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敷料层的厚度为0.2cm~1cm,所述第二敷料层的厚度为2cm~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为200μm~600μm,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为800μm~150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采用聚氨酯海绵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的管径为0.05cm~0.2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总管的管径为0.1cm~0.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管径为0.1cm~0.5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引流管的管径为0.5cm~1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所述第二敷料层面积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呈圆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包括孔径不同的两层敷料。贴近创面侧为薄层小孔敷料,小孔敷料组织相容性好,可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避免肉芽长入微孔,更换敷料时不会导致创面新鲜出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小孔敷料的上方为厚层大孔敷料,大孔敷料利于引流,不易堵塞。两层敷料中间呈辐射状设置内置冲洗滴注管。内置冲洗滴注管的末端开口于敷料边缘,可根据创面形状进行修剪,以保证滴注和冲洗作用到敷料及创面的外周。内置冲洗滴注管在负压治疗的同时向创面内给药或冲洗,在负压吸引的作用下能全面作用到创面及敷料。内置冲洗滴注管向中心汇聚为总管,与敷料一体化设计,可与负压引流管中的外置冲洗滴注管相连接,进行滴注给药时操作简单。负压引流管的吸盘状开口平整贴附于敷料,使用效果好,不易漏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中敷料部分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标记:
1 辅料部分 2 内置冲洗滴注管
3 总管 4 第一敷料层
5 第二敷料层 6 第三连接装置
7 外置冲洗滴注管 8 第一连接装置
9 吸盘状开口 10 负压引流管
11 第二连接装置 12 粘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2,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敷料装置包括:第一敷料层4,第二敷料层5,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2,总管3,负压引流管10和外置冲洗滴注管7。
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5的材料的孔径大于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4的材料的孔径。优选的,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4的材料的孔径为200μm~600μm,例如:200μm,400μm或600μm。优选的,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5的材料的孔径为800μm~1500μm。所述第二敷料层5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4的上方,第一敷料层4与创面相接触。
孔径小的第一敷料层4贴紧创面,小孔敷料组织相容性好,可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避免肉芽长入微孔,更换敷料时不会导致创面新鲜出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大孔敷料第二敷料层5利于引流,不易堵塞。为了能更好地利用NPWT技术,更好地导出脓血并进行给药,需要将于创面相接触的第一敷料层4设置为薄层,而其上方的第二敷料层5设置为厚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层4的厚度为0.2cm~1cm,例如:0.2cm、0.5cm或1.0cm。优选的,所述第二敷料层5的厚度为2cm~5cm,例如:2cm、2.5cm或者5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层4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5采用聚氨酯海绵制成。聚氨酯海绵材料已参照我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GB/T16886),采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株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用日本大耳白兔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这种材料用于医学创面敷料,不会对创面造成污染,且透气性好,目前优选采用聚氨酯海绵作为辅料部分1(参考图1)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辅料部分1包括第一敷料层4和第二敷料层5。
在所述第一敷料层4和所述第二敷料层5之间设置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2。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2呈辐射状设置,其汇聚端与所述总管3的近端相连接;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2的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4的边缘。优选的,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2的管径为0.05cm~0.2cm,例如:0.05cm,0.1cm或者0.2cm。
参考图1,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闭创面敷料装置中敷料部分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以辅料部分1呈圆形为例,总管3设置于敷料部分1的中心,由总管3所在位置为中心,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2由汇聚端向敷料部分1的边缘辐射。优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层4和所述第二敷料层5面积相同。当二者面积相同时,更有利于对创面的治疗。第一敷料层4和第二敷料层5的形状可以根据创面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敷料层4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5呈圆形设置。
所述总管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5,其远端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5外部;其近端与内置冲洗滴注管2的汇聚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总管3的管径为0.1cm~0.5cm,例如:0.1cm,0.3cm或者0.5cm。
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7置于所述负压引流管10内部,其近端与所述总管3的远端相连接。可选的,外置冲洗滴注管7与总管3一体化形成,无须连接装置。优选的,为了应用更加灵活,当某一部件损坏之后更容易更换,总管3和外置冲洗滴注管7分别形成,所述总管3的远端与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7的近端采用第三连接装置6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管径为0.1cm~0.5cm,例如:0.1cm,0.3cm或者0.5cm。优选的,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7的管径与所述总管3的管径相同,以便更好地进行密封连接。
外置冲洗滴注管7的远端穿出所述负压引流管10。优选的,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8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其他外部装置例如可以是注射器,在进行负压治疗时,通过注射器向外置冲洗滴注管2中滴注药液和/或冲洗创面及敷料。
负压引流管10在外置冲洗滴注管7的外部,其管径大于外置冲洗滴注管7的管径。优选的,所述负压引流管的管径为0.5cm~1cm,例如:0.5cm,0.8cm或1cm。在负压引流管10的近端(即与创面、第二敷料装置5相近的一侧)具有吸盘状开口9,所述吸盘状开口9贴附于所述第二敷料层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时,只需用粘贴装置12封闭所述吸盘状开口9、第二敷料层5以及创周组织即可。优选的,所述粘贴装置12为医用半透贴膜。优选的,所述医用半透贴膜为聚氨酯半透膜。
优选的,所述负压引流管10的远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1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其他外部装置例如可以是引流瓶及负压源。
下面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的工作原理,该举例仅为示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之前,首先进行创面清创,在创面没有新鲜活动性出血时才可以使用。根据创面外表状况剪裁辅料部分1,保证总管3位于敷料部分1的中心。然后将第一敷料层4贴附于创面,第二敷料层5位于创面外侧。之后将内置于负压引流管10的外置冲洗滴注管7通过第三连接装置6与第二敷料层5内置的总管3相连接。连接好之后,将吸盘状开口9与第二敷料层平整贴附;贴附后用医用半透贴膜封闭所述吸盘状开口9、第二敷料层5以及创周组织。优选的,所述医用半透贴膜为聚氨酯半透膜。负压引流管10的远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引流瓶及负压源。最后,调整仪器负压值开始治疗,所述负压值优选为75mmHg~125mmHg。
根据创面渗出情况,可在负压治疗同时对创面及敷料部分1进行冲洗,用注射器抽取冲洗液通过第一连接装置8注入外置冲洗滴注管7。冲洗液从外置冲洗滴注管7进入总管3,再从总管3流入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2,经内置冲洗滴注管2的远端流出,均匀分布于敷料部分1及创面的外周边缘。在负压抽吸的作用下,冲洗液由外周向中心流动,同时冲洗敷料部分1及创面,最终通过负压引流管10排出。需要向创面滴注药液时,可将仪器负压值调低,外置冲洗滴注管7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8与输液器相连,滴注给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8、第二连接装置11和/或第三连接装置6为可以使两根或多根医用滴管相连接的装置,例如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应用于负压创面治疗领域,有效改善了现有敷料装置易堵塞、不易于更换、易引起创面新鲜出血以及细菌已超标的问题;结构简单,可实现全方位给药和冲洗,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虽然关于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修改。对于其他例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在保持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工艺步骤的次序可以变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及步骤。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其中它们执行与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依照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它们进行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内置中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装置包括:第一敷料层,第二敷料层,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总管,负压引流管和外置冲洗滴注管;
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大于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所述第二敷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的上方;
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所述第二敷料层之间,所述多个内置冲洗滴注管的汇聚端与所述总管的近端相连接,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敷料层的边缘;
所述总管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其远端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敷料层外部;
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置于所述负压引流管内部,其近端与所述总管相连接,远端穿出所述负压引流管;
所述负压引流管的近端具有吸盘状开口,所述吸盘状开口贴附于所述第二敷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远端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负压引流管的远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其他外部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总管的远端与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近端采用第三连接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敷料层的厚度为0.2cm~1cm,所述第二敷料层的厚度为2cm~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敷料层的厚度为0.2cm~1cm,所述第二敷料层的厚度为2cm~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制备所述第一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为200μm~600μm,制备所述第二敷料层的材料的孔径为800μm~15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采用聚氨酯海绵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内置冲洗滴注管的管径为0.05cm~0.2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总管的管径为0.1cm~0.5c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外置冲洗滴注管的管径为0.1cm~0.5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负压引流管的管径为0.5cm~1c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所述第二敷料层面积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敷料层和/或所述第二敷料层呈圆形设置。
CN201410256336.4A 2014-06-11 2014-06-11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Active CN104013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6336.4A CN104013493B (zh) 2014-06-11 2014-06-11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6336.4A CN104013493B (zh) 2014-06-11 2014-06-11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3493A CN104013493A (zh) 2014-09-03
CN104013493B true CN104013493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430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6336.4A Active CN104013493B (zh) 2014-06-11 2014-06-11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34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2788A (zh) * 2015-06-09 2015-09-23 崔春晖 一种腹腔生长因子滴注管
CN105250076B (zh) * 2015-11-03 2018-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CN105250078B (zh) * 2015-11-03 2018-08-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肠漏的敷料装置
CN105250077B (zh) * 2015-11-03 2018-08-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心脏搭桥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敷料装置
CN108095891A (zh) * 2018-02-06 2018-06-01 刘广华 一体化负压创面治疗敷料装置及其组合系统
CN113397817A (zh) * 2021-07-16 2021-09-17 茂名市人民医院 一种负压创面敷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780A (zh) * 2005-09-15 2008-11-12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含有来自组织的活性物的仪器
CN202184856U (zh) * 2011-08-23 2012-04-11 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的创伤负压引流敷料
CN1874800B (zh) * 2003-10-28 2012-08-08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具有热能的伤口清洗装置
CN102755217A (zh) * 2012-08-03 2012-10-31 山东威高新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CN103071197A (zh) * 2013-01-29 2013-05-01 绍兴福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伤口的负压伤口敷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41935A (zh) * 2011-05-17 2014-06-04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组织愈合
CN204033599U (zh) * 2014-06-11 2014-12-24 唐佩福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4800B (zh) * 2003-10-28 2012-08-08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具有热能的伤口清洗装置
CN101304780A (zh) * 2005-09-15 2008-11-12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含有来自组织的活性物的仪器
CN103841935A (zh) * 2011-05-17 2014-06-04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组织愈合
CN202184856U (zh) * 2011-08-23 2012-04-11 威海世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的创伤负压引流敷料
CN102755217A (zh) * 2012-08-03 2012-10-31 山东威高新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CN103071197A (zh) * 2013-01-29 2013-05-01 绍兴福清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冲洗伤口的负压伤口敷料及其使用方法
CN204033599U (zh) * 2014-06-11 2014-12-24 唐佩福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3493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3493B (zh)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CN105944221B (zh) 用于深腔创面手术护理中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
WO2014194786A1 (zh) 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的多层泡沫敷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55217A (zh)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CN203208514U (zh) 一种可视负压引流和正压给药装置
WO2011113978A2 (es) Sistema de terapia de vacío de aplicación en lesiones complejas
CN205163388U (zh)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敷料装置
CN105250078B (zh) 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肠漏的敷料装置
CN105662714B (zh) 引流孔医用贴
CN202184856U (zh) 一种可冲洗的创伤负压引流敷料
CN106730097A (zh) 一种用于创面清创循环水疗的交替中空负压引流治疗系统
CN105250076B (zh) 一种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CN204033599U (zh) 一种内置冲洗滴注管的封闭创面敷料装置
CN105250077B (zh) 一种心脏搭桥术后切口感染裂开的敷料装置
CN205163387U (zh) 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胆漏的敷料装置
CN103655019A (zh) 一种乳房乳头内陷复合矫正装置
CN108309566B (zh) 用于负压封闭引流的冲洗系统
CN203494039U (zh)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217391248U (zh) 一种便携式感染伤口负压吸引装置
CN204543015U (zh) 一种医用吸盘式负压引流装置
CN205163389U (zh) 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合并肠漏的敷料装置
CN107261221B (zh) 一种安装有清洗装置的医用创面敷料
CN109259932B (zh) 负压敷料贴
CN204033999U (zh)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中药冲洗装置
CN203555982U (zh) 一种无接触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6

Address after: 100853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28

Patentee af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ddress before: 100853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LA General Hospital, 28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China

Co-patentee before: Zhang Lihai

Patentee before: Tang Peifu

Co-patentee before: Liu Daohong

Co-patentee before: Li Zhirui

Co-patentee before: Zhang 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