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12298B -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 Google Patents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298B
CN104012298B CN201410176397.XA CN201410176397A CN104012298B CN 104012298 B CN104012298 B CN 104012298B CN 201410176397 A CN201410176397 A CN 201410176397A CN 104012298 B CN104012298 B CN 104012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fermentation tank
shaking flask
test tube
hybrid s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63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2298A (zh
Inventor
李龙
耿立
李直鸿
吴勇
任思凝
黄培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wloon Huangchu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63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2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2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2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2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其包括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及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该摇瓶种培养基配方主要加入马铃薯淀粉,用以取代传统摇瓶种培养基配方中的马铃薯切片。该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主要加入马铃薯淀粉,用以取代传统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中的玉米面、豆粕、麸皮等物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配方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上述技术方案主要是引入马铃薯淀粉,摇瓶种和发酵罐种的培养基配方相似,且在制种过程中便于观察、菌种质量均衡、原料易于处理、利用率较高。

Description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液体种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背景技术
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环状核苷酸cAMP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以食用菌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酒及药品大量用于医疗临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场。因此,食用菌作为一种绿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所以,食用菌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食用菌的制种栽培技术也受到极大的重视。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是食用菌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技术之一。现有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主要包括试管种、摇瓶种、发酵罐种三个阶段;其中摇瓶种和发酵罐种的制作方面存在配方差异大、不便观察、菌种质量不均衡、原料处理难度大、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由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及制种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将马铃薯淀粉引入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中,使摇瓶种和发酵罐种的培养基配方相似,以解决食用菌摇瓶种和发酵罐种制作方面存在的配方差异大、不便观察、菌种质量不均衡、原料处理难度大、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包括:食用菌试管种培养基配方、食用菌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及食用菌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其中,
所述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包括:每1200毫升蒸馏水中含赤砂糖15克(g)~20g,葡萄糖15g~20g,马铃薯淀粉5g~7g,蛋白胨5g~7g,磷酸二氢钾0.75g~1.25g,硫酸镁0.45g~0.55g,酵母膏0.45g~0.55g,氯化钙0.25g~0.35g;
所述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为:每800升水中含蔗糖粉3千克(kg)~5kg,赤砂糖2kg~4kg,葡萄糖0.5kg~1kg,马铃薯淀粉2kg~3kg,玉米面0.5kg~1.5kg,蛋白胨0.5kg~1.5kg,磷酸二氢钾200g~300g,硫酸镁100g~150g,消泡剂80g~120g,菜籽油500ml,2包麸皮料包1kg/包。
基于上述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所述试管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80g~320g于1500毫升蒸馏水中煮汁,葡萄糖27.5g~32.5g,蛋白胨4.5g~5.5g,磷酸二氢钾1.5g~2.5g,硫酸镁0.75g~1.25g,氯化钙0.45g~0.55g,维生素B1粉末90mg~110mg,琼脂粉17.5g~22.5g。
基于上述,所述食用菌包括杏鲍菇、金针菇、香菇、姬菇、平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的菌种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pH值。食用菌的种类不同,需要控制的pH值的范围也不同。如,当食用菌为香菇时,则需在摇瓶种的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使溶液初始pH值达到在8.5-9.5,如,加入约0.5g氢氧化钠使溶液初始pH值为9.0;当食用菌为杏鲍菇时,则不需要另外调节pH值,使用上述的各配方的培养基的pH值足以用于培养杏鲍菇菌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的制种工艺,包括:
试管种制作工艺;
摇瓶种制作工艺,包括:
(21)将上述摇瓶种培养基配方中的组分溶于1200毫升水中形成一培养基溶液,并将该培养基溶液装入摇瓶中并封口;
(22)对所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进行灭菌、冷却处理;以及
(23)将食用菌试管种接入冷却后的摇瓶种培养基中培养,并培养成食用菌摇瓶种;
发酵罐种制作工艺,使用容积为1000升的发酵罐,包括:
(31)将上述发酵罐种培养基的配方中的各组分溶解于发酵罐中以制备发酵罐种培养基;
(32)对含有发酵罐种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灭菌、冷却处理;以及
(33)将食用菌摇瓶种接入上述发酵罐中培养成发酵罐种,并接种入袋。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22)包括以下分步骤:
(221)将所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置于121℃~123℃下高压灭菌35~40分钟,其中,可以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处理;以及(222)对灭菌后的摇瓶种培养基进行高风吹淋处理;具体地,取出灭菌后的摇瓶种培养基并置入超净工作台内,以高风吹淋促进尽快冷却,缩短冷却时间,可以在减少营养成分破坏的同时降低污染风险。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23)包括以下分步骤:
(231)当摇瓶温度降至20℃时,采用紫外照射接种室及超净工作台45~55分钟以减少空间杂菌基数、降低污染风险;
(232)将试管种切割成绿豆大小的菌种块,每瓶摇瓶培养基中接入5~7块试管种菌种;
(233)将接种后的摇瓶在超净台内静置48~72小时至培养基仍然保持澄清状态,且无异常情况出现,如气泡、变浑浊;以及
(234)于恒温20-22℃搅拌培养所述试管种,获得上述摇瓶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培养摇瓶种期内,摇瓶内培养基仍然保持澄清状态,没有出现气泡、变浑浊等异常情况,且菌丝生长速度正常、菌丝量逐渐增加、菌液粘度逐渐增大,即可作为摇瓶菌种使用。另外,依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该步骤的培养时间也不同,如杏鲍菇和香菇等可以培养5~8天;平菇、姬菇等可以培养4~5天。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31)包括以下分步骤:
(311)将蔗糖粉、赤砂糖及葡萄糖溶入85℃~95℃的水中形成第一原料液。
具体地,将3kg~5kg蔗糖粉、2kg~4kg赤砂糖和0.5kg~1kg葡萄糖溶解于大约10升的温度为85℃~95℃的水中。
(312)将马铃薯淀粉、玉米面、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消泡剂溶解于35℃~55℃的温水中形成第二原料液。
具体地,将2kg~3kg马铃薯淀粉、0.5kg~1.5kg玉米面、0.5kg~1.5kg蛋白胨、200g~300g磷酸二氢钾、100g~150g硫酸镁以及80g~120g消泡剂溶解于大约35~45升温度为35℃~55℃的温水中,并多次搅拌以加速原料充分溶解,直到第二原料液中不再有团状颗粒出现。
(313)将上述2包麸皮料包1kg/包置于有半罐水的发酵罐内煮汁后取出该2包麸皮料包1kg/包,并加入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制备发酵罐种培养基。
具体地,将上述2包麸皮料包从发酵罐进料口加入发酵罐内,且发酵罐内有半罐温度大约为100℃的水;向发酵罐内通入温度为123℃~126℃蒸汽加热该发酵罐,当发酵罐内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时,即接种口阀门处有持续直冲向上的大汽时,停止向发酵罐通入蒸汽,向发酵罐体通入洁净冷空气;然后从发酵罐中取出麸皮料包,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原料液送到发酵罐内,得到所述发酵罐种培养基;当该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向发酵罐内输送完毕后,封闭该发酵罐;其中,该发酵罐内必须扣紧,否则后续冷却过程中会引起倒吸污染。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32)包括以下分步骤:
(321)向发酵罐通入蒸汽以增加发酵罐的压力,当发酵罐的压力升至0.11Mpa时排出发酵罐内残留的冷气;其中,发酵罐内的冷气必须彻底排出,否则容易造成发酵罐灭菌不彻底,从而引起污染;
(322)当发酵罐的压力升至0.13Mpa时,排出过滤器内的冷凝水为过滤器灭菌;
(323)过滤器灭菌约20~25分钟后,向发酵罐通入洁净冷空气以吹干过滤器;同时排出发酵罐的蒸汽以降压;以及
(325)当发酵罐压力降至0.06-0.1Mpa时,微微开启发酵罐的下阀门排料30~60秒;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却水冷却。
基于上述,所述步骤(33)包括以下分步骤:
(331)当发酵罐内培养基冷却至20℃~25℃时,停止通入冷却水;将甲醛棉球塞在发酵罐接种口内,在其外侧用铜丝固定一团99%的酒精棉条;点燃酒精棉条,在火焰保护下,将摇瓶种接入发酵罐内的培养基中;
(332)在发酵罐的温度维持在20℃~22℃时,培养摇瓶种5~7天长成发酵罐种;其中,在发酵罐种生长期间,未出现异味、变色、菌丝消融等情况,经过无菌取样、显微镜镜检确认合格,则可作为生产用种、接种入袋;以及
(333)采用温度为110℃~115℃的蒸汽为接种管道和接种枪灭菌8-12分钟,然后接种入袋。
另外,当接种入袋完之后,还进一步包括向发酵罐继续增压以去除剩余的菌种,用水管冲洗罐内、尤其是视镜口、盘管上及进料口上部等位。
基于上述,所述试管种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1)制作试管种培养基:将280g~320g马铃薯切片,并于1500ml蒸馏水中煮汁,过滤并保留马铃薯滤液;向上述马铃薯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7.50g~32.5g,蛋白胨4.5g~5.5g,磷酸二氢钾1.5g~2.5g,硫酸镁0.75g~1.25g,氯化钙0.45g~0.55g,维生素B1粉末90mg~110mg并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在300℃恒温下,将琼脂粉17.5g~22.5g加入所述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中并搅拌至琼脂粉充分溶解制备试管种培养基;
(12)将所述试管种培养基分别注入试管内,塞紧试管口;并于121℃~123℃下对该试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25~30分钟;其中,可以采用注射器将试管种培养基注入试管内;
(13)摆斜面、冷却;
(14)向每支试管种培养基分别接入食用菌组织分离种块1块,并在22℃~24℃下培养该组织分离种块至即将长满试管,作为第一试管种;其中,依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培养组织分离种的时间也不同,如杏鲍菇与金针菇需培养12~15天,香菇需培养15~20天,平菇种属需培养10~13天;
(15)对上述第一试管种进行试管种转管扩繁处理,并在22℃~24℃下再培养该第一试管种,作为第二试管种,用作摇瓶种的出发种;同样,依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试管种转管扩繁的再培养时间也不同,即,培养第一试管种的时间也不同,如杏鲍菇与金针菇需培养再12~15天,香菇需培养15~20天,平菇种属需培养10~13天。优选地,在菌丝即将满试管时,从中挑出无杂染、洁白浓密、尖端整齐、长速适中的试管种,即可作为摇瓶种的出发种使用。
可以理解,依据食用菌的具体种类的不同,具体的制种工艺也有差异,如在制作香菇摇瓶种过程中,需要在步骤(21)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为8.5-9.5;如,加入约0.5g氢氧化钠使溶液初始pH值为9.0。
本发明提供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及制种工艺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食用菌摇瓶种及发酵罐种培养基的配方中都引入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易溶于水,马铃薯淀粉的引入去除了传统的马铃薯削皮、切片、煮汁等环节,简化传统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过程。
其次,食用菌摇瓶种及发酵罐种培养基的配方中都引入马铃薯淀粉,并以马铃薯淀粉作为制种食用菌菌种的淀粉类原料,与传统的玉米粉、豆粕粉等大颗粒淀粉类原料相比,马铃薯淀粉的引入提高了培养基原料的透明度和可观察性,有利于在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中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情况。
再次,相较于玉米粉、豆粕粉等以直链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原料,马铃薯淀粉主要是分子结构上更加稀松的支链淀粉,这使得在淀粉水解过程中,氢质子更加容易进入淀粉分子内部进行反应,从而大大缩短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从而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的时间;而且在相同制种条件下,使摇瓶种及发酵罐种达到100%密度的时间缩短了1~3天,提高摇瓶种和发酵罐菌种菌龄的一致性,接种入菌棒后,使发菌满袋时间缩短了7~13天。
进一步,食用菌试管种及摇瓶种的培养基的配方中都引入氯化钙,尤其是试管种培养基配方中引入氯化钙可以补充食用菌的钙,使食用菌外观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杏鲍菇液体种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的制种工艺
A、杏鲍菇试管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配方
马铃薯300g于1500毫升蒸馏水中煮汁、葡萄糖3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氯化钙0.5g、维生素B1粉末100mg、琼脂粉20g
试管种制种工艺
A1、马铃薯300g切片,倒入蒸馏水1500ml中煮汁,取马铃薯滤液待用;向马铃薯滤液中溶入葡萄糖3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氯化钙0.5g,维生素B1粉末100mg,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
A2、将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倒回不锈钢锅中,在300℃恒温下溶入琼脂粉20g,并不断匀速搅动促进琼脂粉充分溶解,获得试管种培养基;趁热用注射器向每只试管内注入10ml试管种培养基,用硅胶塞塞紧管口;
A3、在121℃~123℃下,将含有试管种培养基的试管灭菌28分钟;然后取出试管摆好斜面;冷却至20℃待用;
A4、选取种性优良的新鲜杏鲍菇种,为每支试管内的培养基分别接入绿豆大小的杏鲍菇组织分离种块1块;
A5、将接种后的试管平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在23℃下培养12天;
A6、选择长势最好的试管种,转接绿豆大小的菌种块到新的试管培养基中,并在23℃下培养12天的试管种;从中挑出无杂染、洁白浓密、尖端整齐、长速适中的作为摇瓶种的出发种。
B、杏鲍菇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配方
实施例试验组:赤砂糖15g、葡萄糖15g、马铃薯淀粉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氯化钙0.3g。
对照组一:葡萄糖30g、玉米面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
对照组二:葡萄糖30g、豆粕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
对照组三:葡萄糖30g、麸皮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
摇瓶种制种工艺
B1、将上面各组配方原料分别溶入1200ml温水中,均匀搅拌促进充分溶解获得摇瓶种培养基;将该摇瓶种培养基分装入2个1000ml三角瓶中,向每个三角瓶加入600ml摇瓶种培养基,分别放入2.5cm搅拌子1颗;盖上棉塞、用八层纱布盖好,用棉线扎紧瓶口;于123℃下灭菌35分钟;
B2、将灭菌完成后的摇瓶种培养基置入超净工作台内,以高风吹淋促进尽快冷却;当摇瓶种培养基的温度降至20℃时,取扩繁转管后的第二试管种,为每瓶摇瓶培养基分别接入5-7块绿豆大小的杏鲍菇菌种块;
B3、接种后的摇瓶种在超净台内静置72h后,将接种后的摇瓶种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调低速,恒温20℃培养得到扩繁后的摇瓶种,作为发酵罐种的出发种。
C、杏鲍菇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配方
实施例试验组:蔗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马铃薯淀粉2kg、玉米面1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氢钾200g、硫酸镁100g、消泡剂100g、菜籽油500ml、装好1kg麸皮/包*2纱布包,扎紧袋口并用尼龙绳系好待用;
对照组一:蔗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玉米面3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氢钾200g、硫酸镁100g、消泡剂100g、菜籽油500ml、麸皮2kg;
对照组二:蔗糖粉5kg、赤砂糖4kg、葡萄糖1kg、豆粕3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氢钾200g、硫酸镁100g、消泡剂100g、菜籽油500ml、麸皮2kg;
制种工艺
C1、向容积为1000L的液体菌种专用发酵罐加半罐水,并加热至100℃;
C2、将上面各组配方原料充分溶解并加入发酵罐内,通入126℃蒸汽升温;
C3、当发酵罐压力升至0.11Mpa时,半开排气阀门以排出发酵罐内残留的冷气;
C4、当发酵罐压力升至0.13Mpa时,排出过滤器内生成的冷凝水并为过滤器灭菌;
C5、过滤器灭菌约20分钟后,向发酵罐内通入洁净冷空气以吹干过滤器;
C6、当发酵罐的压力降至0.1Mpa时,微微开启罐体下阀门排料约60s;
C7、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却水冷却;
C7、当发酵罐内培养基冷却至20℃时,停止通入冷却水;将甲醛棉球塞在发酵罐接种口内,在其外侧用铜丝固定一团99%的酒精棉条;点燃酒精棉条,在火焰保护下接入6天菌龄长势好的杏鲍菇摇瓶菌种各1瓶;室内温度22℃下培养,经过无菌取样、显微镜镜检确认合格,三组配方各接种入袋600袋,在室温22℃下恒温培养发菌。
试验结果
杏鲍菇摇瓶种配方对比试验
类别 透明度 菌丝可见时间/h 密度达到100%时间/h
实施例试验组 +++ 48 120h
对照组1 ++ 72 144h
对照组2 ++ 72 168h
对照组3 + 72 144h
杏鲍菇发酵罐种配方对比试验
类别 粘度 菌丝密度 流动性 菌丝透底时间/天 发菌满袋时间/天
实施例试验组 +++ +++ +++ 7~9 15~18
对照组1 ++ ++ ++ 12~15 22~25
对照组2 + ++ + 13~17 23~28
由此可见:
(1)摇瓶种和发酵罐种制种环节,去除了传统的马铃薯削皮、切片、煮汁等环节,简化传统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过程;
(2)摇瓶种及发酵罐种对比试验中,实施例试验组的马铃薯淀粉替代了对照组的玉米粉、豆粕粉、麸皮等大颗粒淀粉类原料,从而提高了培养基原料的透明度和可观察性,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情况;
(3)摇瓶制种对照组种主要是以玉米粉、豆粕粉、麸皮等直链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实施例试验组中的马铃薯淀粉主要是分子结构上更加稀松的支链淀粉,这使得在淀粉水解过程中,氢质子更加容易进入淀粉分子内部进行反应,从而大大缩短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从而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的时间,实施例试验组摇瓶种及发酵罐菌种达到100%密度的时间均由168小时左右缩短到120小时左右,缩短了48小时;
(4)提高摇瓶种和发酵罐菌种菌龄的一致性,接种入菌棒后,发菌满袋时间由25-28天减少到15-18天。
实施例2—香菇液体种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的制种工艺
A、香菇试管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本实施例中香菇试管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与实施例1杏鲍菇试管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相同。
B、香菇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配方
实施例试验组:赤砂糖15g、葡萄糖15g、马铃薯淀粉5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氯化钙0.3g、氢氧化钠0.5g。
对照组一:葡萄糖30g、麸皮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氯化钙0.3g、氢氧化钠0.5g。
对照组二:葡萄糖30g、玉米面10g、蛋白胨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酵母膏0.5g、氯化钙0.3g、氢氧化钠0.5g。
本实施例中香菇摇瓶种制种工艺与实施例1中杏鲍菇摇瓶种制种工艺相同。
C、香菇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及其制种工艺
配方
本实施例中香菇发酵罐种实施例试验组的配方与实施例1中杏鲍菇发酵罐种实施例试验组的配方相同。
对照组一:葡萄糖6.4kg、豆粕2.4kg、玉米面1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氢钾200g、硫酸镁100g、消泡剂100g、菜籽油500ml、装好1kg麸皮/包*2纱布包,扎紧袋口并用尼龙绳系好待用。
对照组二:麸皮3.6kg、玉米面2kg、蛋白胨1kg、磷酸二氢钾200g、硫酸镁100g、消泡剂100g、菜籽油500ml、麸皮2kg直接放入罐内使用,不用纱布包裹。
本实施例中香菇发酵罐种制种工艺与实施例1中杏鲍菇发酵罐种制种工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香菇的接种入袋与杏鲍菇的接种入袋的不同。本实施例中香菇的接种入袋为:将上面各组液体菌种分别接种入18×33cm聚丙烯菌种袋香菇菌棒各500袋,在室温24℃下恒温培养发菌。
试验结果
香菇摇瓶种配方对比试验
类别 透明度 菌丝可见时间/h 密度达到100%时间/h
实施例试验组 +++ 60 144
对照组1 + 96 216
对照组2 ++ 72 168
香菇发酵罐种配方对比试验
类别 粘度 菌丝密度 流动性 发菌满袋时间/天
实施例试验组 +++ +++ +++ 15~23
对照组1 + ++ ++ 19~28
对照组2 ++ ++ + 23~30
由此可见:
与摇瓶制种对照组种相比,实施例试验组摇瓶种达到100%密度的时间缩短了1~3天;摇瓶种和发酵罐菌种菌龄的一致性得到提高,接种入菌棒后,发菌满袋时间可缩短7-10天。
另外,本实施例进一步证明马铃薯淀粉的引入不仅可以简化传统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培养基原料的透明度和可观察性,有利于在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的第一时间发现污染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包括:食用菌试管种培养基配方、食用菌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及食用菌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用菌摇瓶种培养基配方包括:每1200毫升蒸馏水中含赤砂糖15~20克,葡萄糖15~20克,马铃薯淀粉5~7克,蛋白胨5~7克,磷酸二氢钾0.75~1.25克,硫酸镁0.45~0.55克,酵母膏0.45~0.55克,氯化钙0.25~0.35克;
所述食用菌发酵罐种培养基配方为:每800升水中含蔗糖粉3~5千克,赤砂糖2~4千克,葡萄糖0.5~1千克,马铃薯淀粉2~3千克,玉米面0.5~1.5千克,蛋白胨0.5~1.5千克,磷酸二氢钾200~300克,硫酸镁100~150克,消泡剂80~120克,菜籽油500毫升,2包麸皮料包1千克/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试管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80~320克于1500毫升蒸馏水中煮汁,葡萄糖27.5~32.5克,蛋白胨4.5~5.5克,磷酸二氢钾1.5~2.5克,硫酸镁0.75~1.25克,氯化钙0.45~0.55克,维生素B1粉末90~110毫克,琼脂粉17.5~22.5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杏鲍菇、金针菇、香菇、姬菇、平菇或秀珍菇。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的培养基配方的制种工艺,包括:
试管种制作工艺;
摇瓶种制作工艺,包括:
(21)将所述摇瓶种培养基配方中的各组分溶于1200毫升水中形成一摇瓶种培养基,并将该摇瓶种培养基装入摇瓶中并封口;
(22)对所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进行灭菌、冷却处理;以及
(23)将食用菌试管种接入冷却后的摇瓶种培养基中培养,并培养成食用菌摇瓶种;
发酵罐种制作工艺,使用容积为1000升的发酵罐,包括:
(31)将所述发酵罐种培养基的配方中的各组分溶解于发酵罐中以制备发酵罐种培养基;
(32)对含有发酵罐种培养基的发酵罐进行灭菌、冷却处理;以及
(33)将食用菌摇瓶种接入上述发酵罐中培养成发酵罐种,并接种入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包括:
对所述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于121℃~123℃下高压灭菌35~40分钟;以及
对灭菌后的摇瓶种培养基进行高风吹淋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包括:
当摇瓶温度降至20℃时,采用紫外照射接种室及超净工作台45~55分钟;
将试管种切割成绿豆大小的菌种块,每瓶摇瓶培养基中接入5-7块试管种菌种,并静置48-72小时至培养基仍保持澄清状态;以及
于恒温20℃~22℃搅拌培养所述试管种,获得所述摇瓶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包括:
将蔗糖粉、赤砂糖及葡萄糖溶入85℃~95℃的水中形成第一原料液;
将马铃薯淀粉、玉米面、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消泡剂溶解于35℃~55℃的温水中形成第二原料液;以及
将所述2包麸皮料包置于有半罐水的发酵罐内煮汁后取出该2包麸皮料包,并加入第一及第二原料液制备发酵罐种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包括:
向发酵罐通入蒸汽以增加发酵罐的压力,当发酵罐的压力升至0.11Mpa时排出发酵罐内残留的冷气;
当发酵罐的压力升至0.13Mpa时,排出过滤器内的冷凝水为过滤器灭菌;
过滤器灭菌20~25分钟后,向发酵罐通入洁净冷空气以吹干过滤器,同时排出发酵罐的蒸汽以降压;以及
当发酵罐压力降至0.06~0.1Mpa时,开启发酵罐下阀门排料30~60秒,排料完成,即通入冷却水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包括:
当发酵罐内培养基冷却至20℃~25℃时,停止通入冷却水;将甲醛棉球塞在发酵罐接种口内,在其外侧用铜丝固定一团99%的酒精棉条;点燃酒精棉条,在火焰保护下,将摇瓶种接入发酵罐内的培养基中;
在发酵罐的温度维持在20℃~22℃时,培养摇瓶种5~7天长成发酵罐种;以及
采用温度为110℃~115℃的蒸汽为接种管道和接种枪灭菌8-12分钟,然后接种入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种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280~320克马铃薯切片,并于1500ml蒸馏水中煮汁,过滤并保留马铃薯滤液;向该马铃薯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7.5~32.5克,蛋白胨4.5~5.5克,磷酸二氢钾1.5~2.5克,硫酸镁0.75~1.25克,氯化钙0.45~0.55克,维生素B1粉末90~110毫克并搅拌至充分溶解得到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在300℃恒温下,将琼脂粉17.5~22.5克加入所述试管种培养基预混液中并搅拌至琼脂粉充分溶解制备试管种培养基;
将所述试管种培养基分别注入试管内,塞紧试管口;并于121℃~123℃下对该试管进行高压灭菌处理25~30分钟;
摆斜面、冷却;
向每支试管种培养基中接入食用菌组织分离种块1块,并在22℃~24℃下培养该组织分离种块至即将长满该试管,作为第一试管种;以及
对所述第一试管种进行试管种转管扩繁处理,并在22℃~24℃下再培养该第一试管种,作为摇瓶种的出发种。
CN201410176397.XA 2014-04-29 2014-04-29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6397.XA CN104012298B (zh) 2014-04-29 2014-04-29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6397.XA CN104012298B (zh) 2014-04-29 2014-04-29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298A CN104012298A (zh) 2014-09-03
CN104012298B true CN104012298B (zh) 2016-05-04

Family

ID=51429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639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12298B (zh) 2014-04-29 2014-04-29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122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8370A (zh) * 2014-12-11 2015-04-08 常盛杰 一种基于香菇母种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CN104996166A (zh) * 2015-07-01 2015-10-28 天津齐心菌类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5385608A (zh) * 2015-12-18 2016-03-09 湖北五林中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CN105385607A (zh) * 2015-12-18 2016-03-09 湖北五林中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工艺
CN105693330A (zh) * 2016-02-04 2016-06-22 湖南省宇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高透明度pda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CN105713849A (zh) * 2016-05-05 2016-06-29 盐城工学院 用于培养金针菇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5733967A (zh) * 2016-05-05 2016-07-06 盐城工学院 用于培养秀珍菇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5941910A (zh) * 2016-05-13 2016-09-21 大连民族大学 复合食用菌菌丝体的猪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7236674A (zh) * 2017-06-26 2017-10-10 浦江县美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木耳菌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8982B (zh) * 2018-11-29 2021-05-04 四川菌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鲜菇液体菌种制种培养基、栽培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CN109845586B (zh) * 2019-02-15 2021-05-11 宁德师范学院 一种含高数量菌丝生长点的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方法
CN112616560A (zh) * 2019-09-24 2021-04-09 吉林益隆长白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液体菌种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69678A (zh) * 2019-10-22 2020-01-10 赤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灰黄霉素菌种固体培养基
CN112005813A (zh) * 2020-09-09 2020-12-01 济南蓬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菌种生产工艺及纯度检测方法
CN112088720A (zh) * 2020-09-19 2020-12-18 灌南云农食用菌研究所(有限合伙) 杏鲍菇液体栽培培养液及杏鲍菇液体栽培生产工艺
CN114009272B (zh) * 2021-10-11 2023-07-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液体食用菌培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2303B (zh) * 2021-10-21 2023-01-31 宁洱天瑞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茯苓用培养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1568A (zh) * 2004-02-03 2005-08-10 李勇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CN1742543A (zh) * 2005-10-29 2006-03-08 付嵘 食用菌液体栽培菌种商品化生产方法、设备和自动化无菌接种机
CN101460049A (zh) * 2006-05-25 2009-06-17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培养双孢蘑菇菌丝体的方法和用于培养其的培养基
CN102432359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栽培方法
CN102964170A (zh) * 2012-08-30 2013-03-13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孢菇液体菌种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8165A (ja) * 2001-07-26 2003-02-12 Oubiken:Kk 冬虫夏草菌糸体の培養方法
JP2004024121A (ja) * 2002-06-26 2004-01-29 Oubiken:Kk カバノアナタケ菌糸体の培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1568A (zh) * 2004-02-03 2005-08-10 李勇 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深层发酵工艺
CN1742543A (zh) * 2005-10-29 2006-03-08 付嵘 食用菌液体栽培菌种商品化生产方法、设备和自动化无菌接种机
CN101460049A (zh) * 2006-05-25 2009-06-17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培养双孢蘑菇菌丝体的方法和用于培养其的培养基
CN102432359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培养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液体培养基及液体菌种的制备和栽培方法
CN102964170A (zh) * 2012-08-30 2013-03-13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孢菇液体菌种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简易液体菌种生产装置在金针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高君辉等;《上海农业学报》;20101231;第26卷(第3期);第21-25页 *
不同培养基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刘碧容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0131;第24卷(第1期);第74-76页 *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技术应用综述;袁彤光;《食用菌》;19951231(第3期);第6-7页 *
食用菌液体菌种制种工艺的研究;蔡德华等;《当代生态农业》;20031231(第Z1期);第19-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298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2298B (zh) 食用菌液体种深层发酵成套制种工艺及其培养基配方
CN102057836B (zh) 一种采用子母式培养罐快速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2409066B (zh) 一种柠檬酸的发酵方法
CN101513161A (zh) 一种北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方法
CN103460981B (zh) 一种北虫草培育新方法
WO2014101857A1 (zh) 一种固料培养裂殖壶菌液体发酵生产dha的方法
CN102845225A (zh) 海鲜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方法
CN1232632C (zh) 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及其人工培养发酵方法
CN101659924A (zh) 一种黑曲霉菌种及其在厌氧发酵制备低聚果糖中的应用
CN108934785B (zh) 一种黑牛肝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2311902B (zh) 浓香型白酒窖泥新型培养方法
CN104303840B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7027516A (zh) 一种富硒蝉花虫草、其培养方法及应用
CN101880691B (zh) 一种低产桔霉素的酿酒功能红曲制备方法
CN201878571U (zh) 子母式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罐
CN101812491B (zh) 一种发酵生产阿魏菇多糖及其口服液的方法
CN100438882C (zh) 一种桑黄保健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8949642A (zh) 一种产他克莫司的链霉菌高效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0513549C (zh) 液态菌蕈生产方法及其液态菌蕈发酵设备
CN105567590A (zh) 一种双歧杆菌乳酸菌混合发酵菌酶解法制备工艺及其运用
CN107746810A (zh) 一种有效提高桑黄液态培养菌丝体产量的方法
CN106754401A (zh) 一种中国被毛孢菌的生产方法
CN110157765A (zh) 一种有机硒微生物菌液制备方法
CN112956372B (zh)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CN109022501A (zh) 一种利用废弃物获取阿魏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