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1178B -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01178B CN104001178B CN201410212594.2A CN201410212594A CN104001178B CN 104001178 B CN104001178 B CN 104001178B CN 201410212594 A CN201410212594 A CN 201410212594A CN 104001178 B CN104001178 B CN 1040011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tosan
- plga
- microspheres
- preparation
- so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PLGA纳米微球内核和香草醛交联壳聚糖外壳构成的PLGA纳米药物载体,其制备方法为:以PVA作为乳化剂,通过一次乳化法将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混合溶剂的PLGA有机相分散于水相中制备出PLGA微球,然后加入壳聚糖溶液,使壳聚糖吸附在PLGA微球表面,再加入香草醛交联PLGA微球表面的壳聚糖。本产品具有一定的pH环境响应性,可以根据体内的pH环境变化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其稳定性高,细胞对微球包载的药物的摄取能力强;在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pH环境响应性的壳交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由于细胞的异常增生产生,并可能由原发部位向要害器官及组织转移扩散,引起该部位及其它器官生理机能衰竭,最后导致人体死亡。因此,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化疗是将药物直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体内,药物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到达肿瘤部位并进入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药物在体内循环过程中一方面会被人体内存在的各种生物酶降解失去其治疗功效;另一方面也会被体内正常组织器官吸收,对其造成一定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尤其在药物治疗方面,通过纳米载体对药物包载,不仅可以保护药物不被血液中的各种酶降解,延长其体内有效循环时间,还可以促进肿瘤组织活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现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和聚合物等。脂质体类的药物制剂虽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易被人体吸收等优点,但依旧存在药物容易渗漏及稳定性差等缺点。相比而言,聚合物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具有安全、稳定、有效、方便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目前对于这类聚合物载体的研究多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制备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
PLG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多聚物材料,不但具有无毒,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并且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人体。因此在纳米药物载体领域,PLGA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但是,PLGA作为药物载体材料也存在以下不足:(1) PLGA微球与机体细胞缺少特异性的结合,细胞摄取能力不强,药物吸收效果不佳;(2) PLGA载药微球对药物释放无选择性,即无法集中在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内部进行药物释放,使得药物利用率不高且易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
壳聚糖(Chitosan,CS)是天然的阳离子多糖,由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其生物黏附性好,作为生物黏附剂在药物传输系统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其黏附机理主要基于静电作用,即壳聚糖在溶液中带正电的质子化氨基与负电性的黏膜表面发生静电吸附;其次是氢键作用,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氨基与细胞表面粘蛋白产生氢键作用,促进壳聚糖与细胞表面的黏附,有效延长药物载体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除良好的生物黏附性外,壳聚糖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功能,其机理是壳聚糖的正电荷基团与细胞膜蛋白质中带负电的丝氨酸相互作用,可逆性地打开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增强膜的通透性,从而促进黏膜对药物的吸收。
由此可见,通过将壳聚糖修饰到PLGA纳米粒表面是增强和改善其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专利CN103381146A公开了一种以PLGA材料作为内核、以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作为外壳的双层缓控释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该法首先合成表面修饰材料聚乙二醇单醚接枝壳聚糖(mPEG-g-CS),然后采用复乳法制备出PLGA纳米粒,再将mPEG-g-CS包覆到PLGA纳米粒的外层,形成稳定的双层纳米粒结构。但该法制备的双层纳米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在mPEG-g-CS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引入了具有毒性的甲醛,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其次是在纳米粒表层,壳聚糖自聚集为核心与PLGA材料相邻,而亲水性的聚乙二醇在分子表面,这使得壳聚糖优异的生物黏附性能难以发挥;再者是该法制备的纳米粒的药物缓控释特性是基于mPEG-g-CS聚合物与PLGA纳米粒的不同降解特性,药物载体对环境无特异性识别,靶向性差。中国专利CN103006567A公开了一种载亲水性药物的壳聚糖-PLGA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该法首先合成壳聚糖-PLGA共聚物,再与药物水溶液经超声处理自组装成为载药纳米微粒。其缺陷在于该发明主要用于包载亲水性药物,而治疗癌症的药物以疏水性居多;另外单纯壳聚糖修饰的PLGA微球存在稳定性差等不足。
因此,生产一种稳定性好,吸收效果佳而又能包载疏水性药物的PLGA纳米药物载体是本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PLGA纳米药物载体与机体细胞缺少特异性的结合,对药物释放无选择性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pH环境响应性,而且稳定性高,细胞对微球包载的药物的摄取能力强的PLGA纳米药物载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PLGA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将所述的PLGA纳米药物载体应用于制备靶向药物。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PLGA纳米药物载体,所述的药物载体由PLGA纳米微球内核和香草醛交联的壳聚糖外壳构成。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所述PLGA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聚乙烯醇(PVA)作为乳化剂,通过一次乳化法将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混合溶剂的PLGA有机相分散于水相中制备出PLGA微球,然后加入壳聚糖溶液,使壳聚糖吸附在PLGA微球表面,再加入香草醛交联PLGA微球表面的壳聚糖,制备出以PLGA材料为核,以交联壳聚糖为壳的环境响应型纳米载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混合溶剂,配制PLGA溶液;
S2.将PLGA溶液逐滴滴入PVA水溶液中并高速涡旋振荡,超声乳化,得乳液;
S3.搅拌乳液,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纳米微球固化成型,离心得PLGA纳米微球,洗涤;
S4.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壳聚糖溶液,调节pH值至弱酸性;将步骤S3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搅拌,离心得表面修饰壳聚糖的PLGA纳米微球,再将其分散于去离子水中;
S5.根据壳聚糖的投料量称取等摩尔量的香草醛,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香草醛溶液;将其滴入步骤S4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体系中,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步骤S1所述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乙醇体积比为3~5:1,所述PLGA溶液的浓度为10~20 mg/mL。
步骤S2所述PVA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0.5~1% 的PVA水溶液。
步骤S2所述超声的超声功率为8~12 W,超声时间为30~60 s。
步骤S4所述的配制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25 ~3.75 mg/mL,调节pH=6.。
步骤S5所述的配制香草醛溶液的浓度为13.5 mg/mL。
所述的搅拌是指室温下搅拌3h以上。
所述的洗涤是指用超纯水洗涤2~3次。
所述的低温高速离心是指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1)通过对PLGA微球进行表面修饰改性,促进细胞黏附从而增强药物载体的细胞摄取能力;(2)通过表面交联赋予PLGA药物载体一定的环境响应性,使药物载体在病灶部位或肿瘤细胞内部释药速率加快。最终可以达到提高药物利用率、增强药物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充分利用壳聚糖的化学结构特点和优异性能,设计出一种表面壳交联的pH环境响应型药物载体。本发明把壳聚糖用作PLGA药物载体的表面修饰材料,以增强其细胞摄取能力;之后选用安全无毒的香草醛作为交联剂,使壳聚糖的氨基与香草醛的醛基之间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具有酸敏性的腙键(-C=N-),以完成微球表面壳聚糖的化学交联,使纳米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pH环境响应性,可以根据体内环境的pH值变化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减轻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副作用。
相比于普通的PLGA微球,本发明的产品还提高了细胞黏附性,能够促进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使细胞对微球的摄取能力增强,而且纳米微球的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增强了药物治疗效果。这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很好的癌症治疗效果,在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载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制备出的pH环境响应型纳米粒可以用于包载多种抗肿瘤药物,如多西他赛(DTX)、羟基喜树碱等。载药微球具有更强的细胞摄取能力,在模拟人体血液环境的含10%胎牛血清(FBS)的PBS缓冲液(pH=7.4)中比较稳定,而且在偏酸性条件下(如pH=5.0)时会加速药物的释放。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以DTX为例,提供一种载DTX的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但不能认为这是对本发明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的限定。
一种载DTX的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载药量可达6.18%,具体步骤包括:
S1.以体积比为3~5: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混合溶剂,配制浓度为10~20 mg/mL的PLGA溶液,按质量比PLGA:DTX=5~10:1来称取DTX,并溶于上述PLGA溶液中;
S2.将步骤S1中配制好的PLGA-DTX溶液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5%~1% PVA水溶液中并高速涡旋振荡,用超声波粉碎仪进行探头超声乳化,超声功率为8~12 W,超声30~60s,得乳液;
S3.乳液在室温下搅拌3 h,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收集已固化的纳米微球,用超纯水洗涤2~3次;
S4.称取定量的壳聚糖溶于乙酸溶液中,配成浓度为1.25~3.75 mg/mL的壳聚糖溶液,并将pH调至弱酸性;将步骤S3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室温下搅拌3h;在4℃、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表面修饰壳聚糖的PLGA纳米微球,再将其分散于去离子水中;
S5.根据壳聚糖的投料量称去等摩尔量的香草醛,配制浓度为13.5 mg/mL的香草醛水溶液,其滴入步骤S4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体系中,室温下搅拌3h;在4 ℃、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冷冻干燥,即得。
附图说明
P:PLGA NPs,PLGA 纳米粒子;
PC:PLGA/CS NPs,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子;
PCV:PLGA/CS-vanillin NPs,香草醛交联的壳聚糖-PLGA纳米粒子。
图1为实施例2制备的P、PC和PCV纳米粒子的红外图谱。
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P、PC和PCV纳米粒子在含10% 胎牛血清(FBS)的PBS缓冲液(pH=7.4)中的稳定性曲线。
图3为实施例4制备的P、PC和PCV 纳米粒子分别与 A549细胞孵育4h后的细胞摄取能力。
图4为实施例4制备的P、PC和PCV 纳米粒子分别与 A549细胞孵育4h后的平均荧光强度对比图。
图5为实施例5制备的空白 P,PC和PCV纳米粒子与A549细胞孵育48h后的细胞毒性分析图;
图6为实施例6制备的载DTX的 P,PC和PCV纳米粒子与A549细胞孵育48h后的细胞毒性分析图;
图7为实施例7制备的载DTX的 PC和PCV纳米粒子在pH =5.0的PBS和pH=7.4的PBS中的药物累积释放百分数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验方法、试剂以及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方法、试剂和设备。
实施例1
将PLGA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20 mg/mL的PLGA溶液。将上述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 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 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得到产品P。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浓度梯度为1.25 mg/mL、2.5 mg/mL、3.75 mg/mL的壳聚糖溶液并调节pH=6.0。将收集的微球分别分散在上述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产品PC并分散在超纯水中。按照不同壳聚糖的投料量称取等摩尔量的香草醛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到微球分散体系中,连续搅拌3 h,使其发生交联反应。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收集并冷冻干燥,得表面不同浓度壳聚糖交联的PCV产品。
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修饰不同壳聚糖浓度的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好的均一性,未修饰壳聚糖纳米粒子(P)表面呈负电性,为-8.70 mV,而随着修饰的壳聚糖浓度的增大,PC表面电荷变正并逐渐增大,最高电位达+47.50 mV,而交联之后的PCV电荷又降低至+21.60 mV,仍表现正电性。
实施例2
将PLGA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20 mg/mL的PLGA溶液;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水溶液并将pH值调至6.0。将上述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 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即得产品P。将收集的微球分散在上述壳聚糖水溶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产品PC。称量54 mg香草醛溶解到4 mL去离子水中,加到微球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发生交联形成腙键。在4℃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收集并冷冻干燥,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PCV产品。
纳米粒度仪测试分析表明,所得PCV纳米粒子以268 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086,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22.6 mV。称取一定量冻干的交联微球,通过红外光谱仪,检测到PCV的红外谱峰在1640 cm-1出现腙键(-C=N-)的振动峰,如图1所示。这表明微球表面形成了腙键并发生了化学交联。
实施例3
将PLGA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20 mg/mL的PLGA溶液。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水溶液并将pH值调至6.0。将上述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 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即得产品P。将收集的微球分散在上述壳聚糖水溶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表面吸附壳聚糖的产品PC。配制浓度为13.5 mg/mL的香草醛水溶液,加到微球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发生交联形成腙键。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并冷冻干燥,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PCV产品。
对离心收集的纳米粒进行稳定性实验,制备的P,PC和PCV纳米粒在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PBS缓冲液中孵育,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粒径。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得PCV纳米粒子以375.8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039,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33.5 mV。所制备微球的稳定性结果如图2所示,修饰了壳聚糖的PC稳定性较差,但表面经香草醛交联后的PCV在24小时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实施例4
将PLGA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20 mg/mL的PLGA溶液;香豆素6溶解后按PLGA投料量的0.5%加到上述PLGA溶液。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水溶液并将pH值调至6.0。将上述含香豆素6的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 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即得产品P。将收集的微球分散在上述壳聚糖溶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表面吸附壳聚糖的产品PC。配制浓度为13.5 mg/mL的香草醛水溶液,加到微球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发生交联形成腙键。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并加入冻干保护剂海藻糖,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载香豆素6的产品PCV。
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得PCV纳米粒子以305.3 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137,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22.7 mV。测定PCV的包封率为15.82%。以A549肺癌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用负载香豆素6的P、PC和PCV产品进行细胞摄取实验,在37 ℃下孵育4 h,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如图3和图4所示,表明表面修饰了壳聚糖的PC和PCV纳米微球都表现出较好的跨细胞膜转运能力。
实施例5
将PLGA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配成浓度为20 mg/mL的PLGA溶液;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溶液,并调节pH=6.0。将上述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 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 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得到产品P。将收集的微球分别分散在上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3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产品PC并分散在超纯水中。称量54 mg香草醛溶解到4 mL去离子水中,加到微球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h,使壳聚糖发生交联形成腙键。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并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PCV产品。
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得PCV纳米粒子以317.6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086,纳米粒子的表面电荷为+22.6 mV。以A549肺癌细胞作为细胞模型,进行空白纳米微球的细胞毒性试验,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PCV纳米粒子在粒子浓度小于80 μg/mL时均无明显细胞毒性。
实施例6
将PLGA和DTX按质量比10:1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溶液,并调节pH=6.0。将上述载DTX的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 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得到产品P。将上述收集的微球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产品PC。称量54mg香草醛溶解于4 mL去离子水中,加入到PC的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其发生交联反应。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载药PCV产品。
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得PCV药物载体以384.4 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271,表面电荷为+32.9 mV。测定其载药量为5.38 %;并以A549肺癌细胞为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载DTX的PCV纳米粒子在各浓度下均有一定的肿瘤细胞抑制能力。
实施例7
将PLGA和DTX按质量比10:1溶解于体积比为3:1的二氯甲烷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浓度为3.75 mg/mL 的壳聚糖溶液,并调节pH=6.0。将上述载DTX的PLGA溶液在涡旋振荡的条件下逐滴滴入质量百分数为0.75%的PVA水溶液中,在超声功率为12 W的条件下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超声乳化60s,然后将等体积的上述 PVA水溶液加入乳液中,连续搅拌3 h去除有机溶剂,使纳米微球固化成型,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洗涤2次,得到产品P。将上述收集的微球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壳聚糖吸附到PLGA微球上,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得到产品PC。称量54mg香草醛溶解于4 mL去离子水中,加入到PC的分散液中,连续搅拌3 h,使其发生交联反应。在4 ℃和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并加入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获得表面壳聚糖交联的载药PCV产品。
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所得PCV药物载体以339.2 nm为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多分散性为0.151,表面电荷为+26.8 mV。测定PCV的载药量为7.48 %;在pH=5.0,pH=7.4的缓冲液中进行PC和PCV的药物释放实验,药物释放曲线如图7所示 。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比在pH=7.4条件下药物释放更加快速,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
Claims (6)
1.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为混合溶剂,配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
S2.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逐滴滴入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并高速涡旋振荡,超声乳化,得乳液;
S3.搅拌乳液,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纳米微球固化成型,离心得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洗涤;
S4.用乙酸水溶液作溶剂,配制壳聚糖溶液,调节pH值至弱酸性;将步骤S3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搅拌,离心得表面修饰壳聚糖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再将其分散于去离子水中;
S5.根据壳聚糖的投料量称取等摩尔量的香草醛,配制香草醛水溶液;将其滴入步骤S4所得的纳米微球分散体系中,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混合溶剂中二氯甲烷和乙醇体积比为3~5:1,配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的浓度为10~20 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PVA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数为0.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超声的超声功率为8~12W,超声30~60 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的配制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25 ~3.75 mg/mL,调节pH = 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是指室温下搅拌3h以上;所述的离心是指在4 ℃、13000 rpm的条件下离心10 min;所述的洗涤是指用超纯水洗涤2~3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2594.2A CN104001178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2594.2A CN104001178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1178A CN104001178A (zh) | 2014-08-27 |
CN104001178B true CN104001178B (zh) | 2017-08-01 |
Family
ID=5136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2594.2A Active CN104001178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0011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6134B (zh) * | 2015-01-20 | 2017-08-01 | 中山大学 | 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4739783B (zh) * | 2015-04-14 | 2017-09-15 | 南京林业大学 |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载药微球制备方法及产品 |
CN105060508A (zh) * | 2015-09-14 | 2015-11-18 | 湖州道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17389A (zh) * | 2016-03-23 | 2016-06-0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一种眼用荷正电纳微球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038512B (zh) * | 2016-06-15 | 2019-06-04 | 华侨大学 | 一种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21800A (zh) * | 2016-09-28 | 2017-02-22 |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 丝素蛋白改性凹坑结构乳酸基聚合物载药微球及制备方法 |
CN107281493A (zh) * | 2017-06-20 | 2017-10-24 | 苏州乔纳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324938B (zh) * | 2018-03-01 | 2021-05-04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颗粒型佐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700779A (zh) * | 2018-09-14 | 2019-05-03 | 苏州科技大学 | 复合巯基改性壳聚糖的可降解聚合物微球 |
CN110327310B (zh) * | 2019-07-24 | 2021-10-22 | 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多核共壳复合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168979B (zh) * | 2020-09-24 | 2023-05-16 | 中山大学 | 一种镁基微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980416B (zh) * | 2021-03-05 | 2022-07-26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复合型纳米包覆驱油剂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456674A (zh) * | 2021-07-06 | 2021-10-01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 一种基于干细胞的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5644175B (zh) * | 2022-11-14 | 2023-11-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一种纳米包埋型农药的制备方法及纳米包埋型农药 |
CN116585488B (zh) * | 2023-05-08 | 2024-02-23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卫生应急医院) | 一种罗哌卡因纳米载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6567A (zh) * | 2012-12-21 | 2013-04-03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包载亲水性药物的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
CN103381146B (zh) * | 2013-07-17 | 2015-05-06 | 新乡医学院 | 双层缓控释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4
- 2014-05-19 CN CN201410212594.2A patent/CN10400117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01178A (zh) | 2014-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1178B (zh) | 一种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Zavareh et al. | Chitosan/carbon quantum dot/aptamer complex as a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system towards the release of 5-fluorouracil | |
Wang et al. | Biomaterials as therapeutic drug carrier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ment | |
Panos et al. |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s based on chitosan | |
Zoghi et al.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carbon quantum dots/Fe2O3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curcumin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in breast cancer therapy | |
Mishra et al. | Nanoparticle systems as tools to improve drug deliver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 |
US20080102114A1 (en) | Microparticles and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ansmucosal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gents | |
Guo et al. | Enhanced 4T1 breast carcinoma anticancer activity by co-delivery of doxorubicin and curcumin with core–shell drug-carrier based on heparin modified poly (L-lactide) grafted polyethylenimine cationic nanoparticles | |
Le et al. | Colloidal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from hyaluronic acid: prepar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
CN110302395B (zh) | 一种可促肿瘤凝血和酶/pH双重响应性释药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7308458A (zh) | 一种靶向性杂化纳米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729737A (zh) | 一种“脱壳”式智能纳米药物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Luo et al. |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prolamine corn protein zein as promising multifunctional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ancer treatment | |
Islam et al. | Nanostructured biomaterial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 |
CN104162169A (zh) |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Al-Sayadi et al. |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s): Advancements in modification strategies toward drug delivery vehicle | |
Garousi et al. | Hybrid hydrogels based on agarose, halloysite nanotubes and polyvinyl alcohol: An excellent nanocarrier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5-fluorouracil | |
CN103655484B (zh) | 一种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的方法及其产品 | |
Raval et al. | Exploring the potentials of hyaluronic acid-coat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in enhanced cancer treatment by precision drug delivery, tackling drug resistance, and reshaping the tumour micro environment | |
Liu et al. |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drug delivery research of γ-polyglutamic acid nanoparticles: A review | |
CN109078184B (zh) | 负载双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3520112A (zh) | 小粒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纳米颗粒药物载体 | |
Misra et al. | Microscale and nanoscale chitosan-based 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use | |
CN102772367A (zh) | 一种靶向复合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
CN100502881C (zh) | 可降解聚合物载柔红霉素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