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92001A -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2001A
CN103992001A CN201410090533.3A CN201410090533A CN103992001A CN 103992001 A CN103992001 A CN 103992001A CN 201410090533 A CN201410090533 A CN 201410090533A CN 103992001 A CN103992001 A CN 103992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stage
oxidation pool
phas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05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2001B (zh
Inventor
孙静亚
孙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tai Circula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4100905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2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2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2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2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2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处理步骤包括:将垃圾渗透液送入厌氧调节池,调蓄流量后送入水解酸化池;将水解酸化后的垃圾渗透液经过两个阶段的生化接触氧化处理,然后送入集水池,集水池内的垃圾渗透液通过超滤膜处理系统分离去除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去除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最后出水排放。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污泥产量小,BOD5负荷高,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渗透液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填埋处理垃圾,伴随而来的是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垃圾中所含的水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以及大气降水、径流等由地表渗入填埋场区的水,除一部分蒸发外,其余的将储存在填埋层中,当填埋层含水量达到饱和后,便形成垃圾渗透液。
目前,针对垃圾渗透液的处理一般有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土地处理等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逐渐兴起。与好氧法相比,厌氧生物处理占地面积小、能耗少、操作简单,因此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廉。对许多在好氧条件下难于处理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厌氧时可以被生物降解。但是,厌氧处理出水中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出水基本达不到排放标准,一般需要进行后续的好氧处理。利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经济合理且处理效率较高。
但是在诸多公开的方法中,其中生物处理部分,大多还是沿用活性污泥法,因为活性污泥法费用低,效果也较为不错。但是,活性污泥法污泥产量大,BOD5负荷低,即增加了处理时间,效率不高。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2557324A,授权公告日2012年07月11日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其中,预处理步骤包括将所述垃圾渗滤液送入混合反应池,向所述混合反应池中添加碱性药剂和絮凝剂,使垃圾渗滤液中的大部分悬浮固体及胶体污染物絮凝,然后将絮凝后的垃圾渗滤液送入竖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接着送入脱氨池脱除部分氨氮;所述的生物处理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个步骤;深度处理包括将经过好氧处理的所述渗滤液通过浸入式超滤膜处理系统,然后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该发明中厌氧-好氧处理就利用了活性污泥法,整体方案对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效果显著,但是此法污泥产量大,处理时间长,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污泥产量小、处理效率高的垃圾渗透液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垃圾渗透液送入厌氧调节池,调蓄流量后送入水解酸化池;
2)、一阶段生化处理:将水解酸化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一阶段沉淀池;
3)、二阶段生化处理:将一阶段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二阶段沉淀池;
4)、深度处理:将二阶段沉淀池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集水池,集水池内的垃圾渗透液通过超滤膜处理系统分离去除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去除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最后出水排放;
5)、后续处理:将一阶段沉淀池和二阶段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送入集泥池,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制成泥饼后掩埋。
本发明中生物处理采用接触氧化法,通过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水得到净化。同时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
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处理污水时,在 BOD5去除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BOD5负荷比活性污泥法可高5-6倍,而所需处理时间却只有活性污泥法的1/5。由于缩短了处理时间,同样大小体积的设备,处理能力可提高几倍,使污水处理工艺向高效和节约用地的方向发展。(2)活性污泥法相比,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高,污泥产量较低。(3)生物活性高,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绝大多数的曝气管设在填料下,不仅供氧充分,而且对生物膜起到了搅动作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生物膜活性提高。另外,曝气会形成水的紊流,使固定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可以连续、均匀地与污水相接触,加上空气搅动,增强了传质效果,提高了生物代谢速度。
本发明将生物接触氧化法和超滤、纳滤的深度处理结合使用,对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效果显著。而且本发明在进行生物处理前,设置了水解酸化池。此步骤主要针对老龄化的填埋场,其可生化性指标逐年下降、甚至 BOD5/COD<0.3,普通生化法已不适用的问题。利用水解酸化池,提高垃圾渗透液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时的污水的BOD5/COD,使其BOD5/COD≥0.3,提高可生化指标。
本发明采用二阶接触氧化,其中一阶段生化处理其主要作用,二阶段生化处理作为补充。当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降低了一阶段生化处理的效果时,二阶段生化处理补充,维持总工艺对垃圾渗透液中COD的降低和氮磷的去除率,达到平衡。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总量平衡。
作为优选,一阶段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污泥回流,使系统脱氨除氮功能极大地增强,氨氮去除率可达到同类的硝化+反硝化处理工艺的氨氮去除率,同时又比硝化反硝化更易于管理,常温下即能脱氨除氮。
作为优选,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池中设有弹性填料;一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一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一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
作为优选,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池中设有球型填料;二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二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二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
作为优选,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中的弹性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弹性立体填料固定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内设置的固定柱上,填充率为0.6~0.7。
作为优选,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中的球型填料为球型悬浮填料,球型悬浮填料散落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内,填充率为0.6~0.7。
作为优选,一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3天,二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小时。
一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弹性填料,具体为弹性立体填料,弹性立体填料耐高温,耐酸碱,耐生物降解,比表面积大,空隙可变,容易挂膜,周期性脱膜容易,更新快,具有良好的布气、布水性能,传质效果较好,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保持较大的比表面积,不结球,无需反冲洗。二阶段接触氧化池是球型填料,具体为球型悬浮填料,球型悬浮填料由耐腐、耐温、耐老化、高强度的乙烯和聚丙烯等材料加工而成。挂膜后在水中似沉非沉,在池内呈不断运动状态,连续受到水和气的冲击,以及球与球之间的相互碰撞,极大地提高了氧气污水和微生物之间的传质效率,而不断地运动,促使老化的生物膜及时脱落,这样填料表面的生物膜能保持高度的活性。
使用该方案对垃圾渗透液处理,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经过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最后出水可达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三级排放标准,再经过超滤、纳滤深度处理,可达到该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垃圾渗透液经过水解酸化池、两步接触氧化、最后超滤、纳滤,达到可排放标准出水,是一种污泥产量小、处理效率高的垃圾渗透液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垃圾渗透液送入厌氧调节池,厌氧调节池内设有防止沉淀的搅拌装置,水力停留7天。调蓄流量后送入水解酸化池。
(2)一阶段生化处理:将水解酸化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深5m,长宽各20m。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中设有弹性填料,具体为弹性立体填料,弹性立体填料固定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内设置的固定柱上,填充率为0.6。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一阶段沉淀池。一阶段沉淀池长宽各5m,深6m,有效水深3m。一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一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一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部分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天。
(3)二阶段生化处理:一阶段沉淀池后接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深5m,长宽各10m。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中设有球型填料,具体为球型悬浮填料,球型悬浮填料散落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内,填充率为0.6。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二阶段沉淀池。二阶段沉淀池长宽各5m,深6m,有效水深3m。二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二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二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污泥排入集泥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
(4)深度处理:将二阶段沉淀池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集水池,集水池内的垃圾渗透液通过超滤膜处理系统分离去除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去除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最后出水排放。
(5)后续处理:一阶段沉淀池和二阶段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送入集泥池后,集泥池中的污泥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制成泥饼后掩埋。
实施例2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垃圾渗透液送入厌氧调节池,厌氧调节池内设有防止沉淀的搅拌装置,水力停留7天。调蓄流量后送入水解酸化池。
(2)一阶段生化处理:将水解酸化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深5m,长宽各20m。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中设有弹性填料,具体为弹性立体填料,弹性立体填料固定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内设置的固定柱上,填充率为0.7。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一阶段沉淀池。一阶段沉淀池长宽各5m,深6m,有效水深3m。一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一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一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部分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
(3)二阶段生化处理:一阶段沉淀池后接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深5m,长宽各10m。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中设有球型填料,具体为球型悬浮填料,球型悬浮填料散落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内,填充率为0.7。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二阶段沉淀池。二阶段沉淀池长宽各5m,深6m,有效水深3m。二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二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二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污泥排入集泥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小时。
(4)深度处理:将二阶段沉淀池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集水池,集水池内的垃圾渗透液通过超滤膜处理系统分离去除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去除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最后出水排放。
(5)后续处理:一阶段沉淀池和二阶段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送入集泥池后,集泥池中的污泥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制成泥饼后掩埋。

Claims (7)

1.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垃圾渗透液送入厌氧调节池,调蓄流量后送入水解酸化池;
2)、一阶段生化处理:将水解酸化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一阶段沉淀池;
3)、二阶段生化处理:将一阶段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后接二阶段沉淀池;
4)、深度处理:将二阶段沉淀池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送入集水池,集水池内的垃圾渗透液通过超滤膜处理系统分离去除部分污染物,再通过纳滤膜处理系统去除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最后出水排放;
5)、后续处理:将一阶段沉淀池和二阶段沉淀池中的沉淀污泥送入集泥池,经过污泥脱水系统,制成泥饼后掩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阶段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入水解酸化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池中设有弹性填料;一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一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一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分两格,每格池内设有复叶推流式液下曝气/搅拌两用机,池中设有球型填料;二阶段接触氧化池采用中心筒配水进水,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和二阶段沉淀池采用集水槽出水形式;二阶段沉淀池内采用静压排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中的弹性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弹性立体填料固定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内设置的固定柱上,填充率为0.6~0.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中的球型填料为球型悬浮填料,球型悬浮填料散落于二阶段接触氧化池内,填充率为0.6~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3天,二阶段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0~24小时。
CN201410090533.3A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3992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0533.3A CN103992001B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0533.3A CN103992001B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2001A true CN103992001A (zh) 2014-08-20
CN103992001B CN103992001B (zh) 2015-08-19

Family

ID=5130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0533.3A Active CN103992001B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20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620A (zh) * 2016-03-30 2016-08-03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消除黑臭水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2745A (zh) * 2006-03-17 2006-12-06 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135781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深圳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1585620A (zh) * 2009-06-26 2009-11-25 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盐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1597131A (zh) * 2009-06-05 2009-12-09 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1891336A (zh) * 2010-06-25 2010-11-24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2170281U (zh) * 2011-07-26 2012-03-21 广西宇达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CN102557324A (zh) * 2010-12-07 2012-07-11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2603128A (zh) * 2012-04-05 2012-07-25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2745A (zh) * 2006-03-17 2006-12-06 深圳市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1357812A (zh) * 2007-07-31 2009-02-04 深圳百斯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1597131A (zh) * 2009-06-05 2009-12-09 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1585620A (zh) * 2009-06-26 2009-11-25 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盐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1891336A (zh) * 2010-06-25 2010-11-24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557324A (zh) * 2010-12-07 2012-07-11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02170281U (zh) * 2011-07-26 2012-03-21 广西宇达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CN102603128A (zh) * 2012-04-05 2012-07-25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9620A (zh) * 2016-03-30 2016-08-03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消除黑臭水体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2001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997B (zh) 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滤出液的方法
CN20289815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3395937B (zh) 一种适用于高氨氮农业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3819049B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318758A (zh) 一种气浮与生物滤池相结合的水处理工艺
CN20676786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5384305B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106946422A (zh) 包括旋流处理的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96629B (zh) 一种强化aombr工艺污泥原位减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78171B (zh) 一种城市污水的回用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20524076A (ja) 機能性浮遊担体に基づく汚水生物処理工程により活性汚泥工程をグレードアップ・容量拡大させる方法
CN106430845A (zh)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105330108A (zh) 利用厌氧-接触氧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处理装置
CN205740638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2531269A (zh) 猪场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3936230B (zh) 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5258126U (zh) 一种aao—mbr一体化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设备
CN102285715B (zh) 用于榨菜废水处理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
CN101863592B (zh) 一种城镇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
CN204079699U (zh) 一种连续处理污泥减量化的污水回用处理装置
CN202038943U (zh) 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uasb装置
CN110127947A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11517586B (zh) 基于短程反硝化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装置及工艺
CN206328290U (zh) 混凝‑厌氧水解‑好氧协同处理切削液废水装置
CN205011585U (zh) 新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Wei

Inventor before: Sun Jingya

Inventor before: Sun Huil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8

Address after: 310000 Zhejiang, Hangzhou, No. nine Ring Road, building 9, building 240, room 2, room 4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WANT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6000 Putuo District, Zhoushan, Zhujiajian street, Datong Road, No. 127, No.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835, Yinglan Business Center,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ant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240, 2nd Floor, Building 4, No. 9, Jiuhu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WANT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835, Yinglan Business Center,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antai Circula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835, Yinglan Business Center,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ant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