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8559B - 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 - Google Patents
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88559B CN103988559B CN201180075700.1A CN201180075700A CN103988559B CN 103988559 B CN103988559 B CN 103988559B CN 201180075700 A CN201180075700 A CN 201180075700A CN 103988559 B CN103988559 B CN 1039885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lticast
- identifier
- ack
- control channel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用于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系统和方法。使用演进节点B(eNodeB)的方法包括使用多播标识符来对多播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UE)的每个建立多播服务的操作。接着是使用通过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对多播组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操作。使用UE的方法包括从eNodeB接收多播组的多播标识符的操作,其中多播标识符在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接着是从eNodeB接收通过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的操作。该方法的下一个操作是使用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提取用于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信息。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使用各种标准和协议在传输站与无线移动装置之间传送数据。一些无线装置经由物理层、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数字调制方案进行通信。OFDM标准和协议能够包括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标准(例如802.16e、802.16m)(其通常被工业团体称作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通)以及IEEE 802.11标准(其通常被工业团体称作WiFi)。在LTE系统的3GPP无线电接入网(RAN)中,传输站能够是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节点B(又通常表示为演进节点B、增强节点B、eNodeB或eNB)和E-UTRAN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的组合,其与称作用户设备(UE)的无线移动装置进行通信。下行链路(DL)传输能够是从传输站(或eNodeB)到无线移动装置(或UE)的通信,以及上行链路(UL)传输能够是从无线移动装置到传输站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传输站能够采用单播子帧、使用单播服务来与单个无线移动装置进行通信。备选地,传输站能够采用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使用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来与多个无线移动装置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作为举例共同示出本公开的特征的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显而易见。
图1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的单个小区中的多播服务的框图;
图2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的多个小区中的多播服务的框图;
图3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的无线电帧资源的框图;
图4示出按照一个示例、使用演进节点B(eNodeB)和三个用户设备(UE)的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示例过程;
图5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由演进节点B(eNodeB)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流程图;
图6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由用户设备(UE)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流程图;
图7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的演进节点B(eNodeB)和用户设备(UE)的框图;以及
图8示出按照一个示例的用户设备(UE)的简图。
现在参照所示的示范实施例,并且本文中将使用具体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但是要理解,不是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公开和描述本发明之前,要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结构、过程步骤或材料,而是扩展到其等效方案,这是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知道的。还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示例的目的,而不是要进行限制。不同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元件。提供流程图和过程中提供的标号是为了清楚地示出步骤和操作,而不一定指示特定顺序或序列。
示例实施例
下面提供技术实施例的初始概述,并且然后更详细地描述具体技术实施例。这个初始概述预计帮助读者更快地理解该技术,而不是预计确定该技术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是要限制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
随着具有视频能力的移动装置的激增,视频会议呼叫成为与其它视频电话系统和其它移动装置进行通信的越来越普遍的方法。在3GPP LTE网络中,在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中使用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来支持多播和广播。多播是在单个传输中从源同时向一组目标装置传递消息或信息。广播表示在单个传输中从源同时向较大的一组目标装置传递消息或信息。多播能够包括广播。因特网协议(IP)多播服务能够用于用户分组的点对多点传递。MBSFN子帧对较多听众的即时广播能够是有效的,但是对其它多播服务、例如视频会议服务可能不是有效的。通常在LTE网络中,使用单播子帧的单播服务在视频会议期间用来向各用户(经由移动装置)逐个传递下行链路视频。单播服务对传递一些多播服务会是低效机制,其会通过使用单播子帧单独向各移动装置传递重复多播分组而浪费无线电接入网(RAN)的无线电资源。
另外,MBSFN子帧中的MBMS可能不会与家庭eNodeB(HeNB)配合操作。HeNB能够是能够执行eNodeB的许多功能的微微小区或毫微微小区(低功率基站),但是能够将HeNB优化或设计成用于家庭或办公室。微微小区能够位于小至中等尺寸结构中,例如办公室、大型购物中心、火车站、证券交易所或飞机内。毫微微小区能够位于诸如家庭或者小企业之类的小结构中。在一个示例中,毫微微小区能够具有200米(m)之内的范围。在另一个示例中,毫微微小区能够支持总共16个活动移动装置,并且能够具有50 m之内的范围。
多播服务能够使用单播子帧来执行。单播子帧能够是非MBSFN子帧(或者非MBMS子帧)。通常,移动装置业务使用单播子帧,除非将子帧保留用于MBSFN子帧(或MBMS子帧)。传输站能够使用单播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向多播服务的多个移动装置传送控制信息。传输站能够使用单播数据信道、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向多播服务的多个移动装置传送数据。移动装置能够使用单播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传输传送多播服务的控制信息。
对于多播服务,传输站(eNodeB)能够使用控制平面协议、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来建立多播组中的每个移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多播组能够由单个传输站(eNodeB)或者传输站(eNodeB)的组合来提供服务。传输站能够使用多播标识符来对多播组中的多个移动装置建立多播服务。多播标识符能够是唯一的。多播标识符能够是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但是也能够使用其它标识符。作为多播服务的建立的一部分,传输站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来通知多播组中的各移动装置关于多播标识符。
在一个示例中,传输站能够为多播组中的各移动装置指配用于确认字符(ACK)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PUCCH能够在上行链路传输中携带控制信息。然后,传输站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IE PUCCH配置来通知多播组中的各移动装置关于其对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在另一个示例中,传输站能够基于传输质量因数来为多播组中的移动装置的子集指配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PUCCH资源。在另一个示例中,传输站能够初始化加扰器的加扰种子,用于使用MC-RNTI来加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中的数据。然后,传输站能够使用通过MC-RNTI掩蔽的PDCCH来为多播组分配PDSCH资源。另外,MC-RNTI能够用来对PDCCH和/或PDSCH中的数据进行解扰。
移动装置能够从传输站接收具有多播组的CID的MC-RNTI。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IE多播配置、在多播组中的多个移动装置之间共享MC-RNTI。作为接收MC-RNTI的一部分,移动装置能够接收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移动装置的PUCCH资源指配能够不同于多播组中的其它移动装置的PUCCH资源指配。然后,移动装置能够从传输站接收通过MC-RNTI所掩蔽的PDCCH。移动装置能够使用MC-RNTI来盲检测PDCCH。
传输站能够在PDCCH所配置的PDSCH中传送数据。移动台能够接收PDCCH所配置的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移动台能够在接收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传送ACK或NACK反馈。
传输站能够从至少一个移动装置接收ACK或NACK反馈。传输站能够在接收NACK反馈时重传数据。传输站能够根据应用的延迟限制来发送一个或两个重传。重传能够使用相同MC-RNTI来对重传进行编码。作为重传的一部分,移动装置能够将新接收的分组与先前接收的分组进行软合并。对于单小区示例,传输站能够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或UE特定参考信号(UE-RS)(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传送和/或重传数据。PDCCH能够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来传送,或者PDCCH能够使用基于DMRS的控制信令来传送。对于多小区示例,传输站能够使用CRS或UE-RS(DMRS)来传送和/或重传数据。在使用CRS时,则可禁用CRS交织。对于单小区和多小区示例,能够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传送PDCCH。备选地,PDCCH能够使用基于DMRS的控制信令来传送,其中PDCCH能够具有与数据相似的微分集增益。小区能够是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资源的组合。小区能够专用于多播传输或单播传输。小区还能够配置成支持多播和单播传输。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从多播组的移动装置的子集中的子集移动装置接收NACK反馈时,传输站能够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来重传数据。当循环冗余校验(CRC)失败时,子集移动装置能够传送NACK反馈。当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低于子集移动装置的预定水平时,CRC会失败。
多播服务能够用于单小区或多小区中。图1示出单小区212的传输站210。各移动装置220A-D能够与传输站无线通信。图2示出多个小区(或者多小区)212A-C的多个传输站210A-C。移动装置220E-H能够经由传输站与各小区无线通信230。将多播服务用于视频会议呼叫的下行链路传输能够极大地节省无线电资源。在多小区情况下,还能够通过降低来自附近小区的干扰来改进性能。
无线通信系统能够细分为各种部分(称作层)。在LTE系统中,通信层能够包括物理(PHY)、媒体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物理层能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硬件传输组件。
发射器的基本硬件传输组件能够包括:信道编码器,用于通过编码来保护二进制输入数据;交织器或加扰器,用于针对衰退现象进行交织;映射器,用于改进可靠性;波束形成器,用于将所映射数据分离为层;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调制器,用于将时域数据调制为频域的OFDM符号;数模转换器(DAC),用于将调制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射频(RF)发射器,用于传送模拟信号。
接收器的基本硬件传输组件能够包括:RF接收器,用于接收模拟信号;模数转换器(ADC),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调制信号;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解调器,用于将频域的OFDM符号解调为时域数据;信道估计器,用于估计信道和/或估计信道中出现的噪声和干扰;多输入多输出(MIOMO)解码器,用于组合解调信号;去映射器、解交织器或解扰器;信道解码器,用于生成二进制输出数据。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的物理层能够包括其它组件,例如串-并(S/P)转换器、并-串(P/S)转换器、循环前缀(CP)插入器和删除器、保护频带插入器和删除器以及其它预期组件。
在一个示例中,无线移动通信中的数据能够由传输站(或eNodeB)使用通用长期演进(LTE)帧结构、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在物理(PHY)层上传送给移动装置(或UE),如图3所示。虽然示出LTE帧结构,但是也可使用用于IEEE 802.16标准(WiMax)、IEEE 802.11标准(WiFi)或者使用OFDM的另一种类型的通信标准的帧结构。上行链路传输可具有与下行链路传输相似的帧结构。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用来传送数据的信号的无线电帧100能够配置成具有10毫秒(ms)的时长Tf。各无线电帧能够分段或分成各为1 ms长的十个子帧110i。各子帧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各具有0.5 ms的时长Tslot的两个时隙120a和120b。第一时隙(#0)120a能够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160和/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166,以及第二时隙(#1)能够包括使用PDSCH的数据。由发射站和接收站所使用的分量载波(CC)的各时隙能够包括基于CC频率带宽的多个资源块(RB)130a、130b、130i、130m和130n。CC能够具有载波频率,其具有带宽和中心频率。每个RB(物理RB或PRB)130i能够包括12-15 kHz副载波136(在频率轴上)以及每个副载波6或7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132(在时间轴上)。如果采用短或标准循环前缀,则RB能够使用七个OFDM符号。如果使用扩展循环前缀,则RB能够使用六个OFDM符号。资源块能够使用短或标准循环前缀来映射到84个资源元素(RE)140i,或者资源块能够使用扩展循环前缀来映射到72个RE(未示出)。RE能够是一个OFDM符号142乘以一个副载波(即,15 kHz)146的单元。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的情况下,每个RE能够传送信息的两个位150a和150b。可使用其它类型的调制,例如使用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 QAM在每个RE中传送更多数量的位,或者使用双相移键控(BPSK)调制在每个RE中传送更少数量的位(单个位)。RB能够配置用于从eNodeB到UE的下行链路传输,或者RB能够配置用于从UE到eNodeB的上行链路传输。
参考信号能够通过OFDM符号、经由资源块中的资源元素来传送。参考信号(或导频信号或音)能够是因各种原因而使用的已知信号,例如为了估计信道和/或估计信道中的噪声。参考信号能够由发射站和移动通信装置来接收和传送。不同类型的参考信号(RS)能够在RB中使用。例如,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类型能够包括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参考信号、UE特定参考信号(UE特定RS或UE-RS)或者解调参考信号(DMRS)、定位参考信号(PRS)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CRS能够在支持PDSCH的小区中在下行链路子帧中传送。数据经由PDSCH从eNodeB传送给UE。PDCCH用来传递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其通知UE关于与PDSCH上的下行链路资源指配相关的资源分配或调度。PDCCH还用来传递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其通知UE关于上行链路资源准予)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PDCCH能够在从eNodeB传送给UE的各子帧中在PDSCH之前传送。MBSFN参考信号能够在物理多播信道(PMCH)在MBSFN子帧中传送时被传送。UE-RS或DMRS能够在支持PDSCH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传送。UE-RS(DMRS)能够在为对特定终端(移动通信装置)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传输所指配的资源块中传送,用于对使用多个天线的单个UE进行波束形成,并且用于PDSCH解调。PRS能够在配置用于PRS传输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在RB中传送,但是可以不映射到物理广播信道(PBCH)、主同步信号(PSS)或辅助同步信号(SSS)。CSI-RS能够用于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测量。
利用物理层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信道的这个背景,能够在另一个示例中描述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框架。图4示出使用传输站(eNB)和三个移动装置(UE1、UE2和UE3)、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示例过程。eNB能够建立与多播组中的每个UE的RRC连接302a、302b和302c。虽然示出三个UE,但是任何数量的UE能够形成多播组。RRC信令在发送子帧的PDCCH之前经由第3层通信链路来操控控制平面信令。UE的RRC协议和功能能够包括连接建立和释放、系统信息的广播、无线电承载建立/重新配置和释放、RRC连接移动性过程、寻呼通知和释放和/或外环功率控制。RRC信令还可用于调度和搜索在盲解码中使用的PDCCH搜索空间。一个RRC连接可在任何给定时间向UE开放。RRC连接建立能够用来进行从RRC空闲模式到RRC连接模式的转变。每个UE在传递应用数据(例如浏览因特网、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或视频会议)或者完成信令过程之前进行到RRC连接模式的转变。RRC连接建立过程能够由每个UE来发起,但是能够由UE或者网络来触发。RRC信令能够经由信息元素(IE)、例如RRC连接建立消息(其能够定义PDSCH、PUCCH和PUSCH物理信道的配置信息)来传送。
eNB能够定义具有每个多播组的CID的M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允许eNB识别UE并且与UE直接通信。C-RNTI能够是由eNB所分配的UE标识符,并且在那个eNB所控制的一个小区中是唯一的。当UE移动到新小区时,能够重新分配C-RNTI。共同CID允许小区中的每个UE同时对相同下行链路传输进行接收和解码。eNB能够使用RRC信令来通知参加多播组的每个UE关于MC-RNTI。换言之,eNB能够使用包括IE多播配置304a、304b和304c的RRC信令来对多播组中的每个UE建立多播服务。IE多播配置能够包括具有共同CID的MC-RNTI。
在另一个示例中,每个UE能够由eNB指配用于ACK/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PUCCH资源指配,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1a/1b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用于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eNB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IE PUCCH配置来通知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其对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在另一个示例中,传输站能够基于传输质量因数、例如低于预定水平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或者指示不良信道质量指标(CQI)报告、不良前导矩阵指标(PMI)报告或不良传输秩指标(RI)报告的水平,来为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指配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PUCCH资源。也可使用其它传输质量因素。
ACK能够是由接收站(UE)响应发射站(eNB)的消息传输而作为确认(即,对发送站的肯定响应)所传送的传输控制字符。当没有正确接收消息或者传输错误发生时,NACK能够由接收站或移动装置来传送。NACK能够由eNB在用于接收ACK或NACK的预定时间已经到期之后自动生成。预定时间能够是由eNB或UE所设置的缺省时间,或者该时间能够通过生成将要传送的数据的应用来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混合ARQ或HARQ)能够是高速率前向纠错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ARQ)错误控制(对于可检测但不可纠正的错误)的组合。在标准ARQ中,使用检错码、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RC)将冗余位添加到将要传送的数据。在HARQ中,能够使用代码,其除了检错(ED)之外还能够执行前向纠错(FEC)(例如里德-索罗蒙码、卷积码或特播码),以便在依赖ARQ的同时纠正所有错误的子集,用于纠正使用初始传输中发送的冗余所不可纠正的错误。因此,HARQ能够在不良信号条件中比普通ARQ更好地表现,但是在良好信号条件中会以明显更低吞吐量为代价而出现。
eNB能够动态分配资源,并且在单个传输中向多播组中的每个UE(UE1、UE2和UE3)传送PDSCH 306a、306b和306c(其能够由多播中的每个UE来解码)。提供步骤306a、306b和306c的进一步细节,eNB能够发送PDCCH用于PDSCH的资源分配。PDCCH能够通过MC-RNTI来掩蔽。MC-RNTI或C-RNTI能够由编码器或加扰器使用以允许UE接收预计送往UE的传输。掩蔽PDCCH允许具有匹配MC-RNTI的UE对消息进行解码。加扰器或解码器的加扰种子能够使用具有共同CID、例如CID=0的MC-RNTI来初始化,以便对有效载荷进行加扰,其中有效载荷能够是PDSCH上的数据。数据、例如视频会议呼叫能够经由PDSCH来传送。
在UE,每个UE能够使用先前传送的MC-RNTI对PDCCH进行盲检测(盲解码)。对于多播分配示例,每个UE能够对PDCCH和PDSCH进行解码,并且向eNB反馈ACK/NACK响应308a、308b和308c。当启用ACK/NACK反馈时,如果传输错误发生,则eNB能够重传消息310。传输错误可通过NACK反馈来指示。重传能够基于某些子集标准、例如传输质量因数来提供给多播组中的所有UE或者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例如,eNB能够根据应用的延迟限制来发送一个或两个重传。重传能够使用单播或多播传输来发送。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不启用ACK/NACK反馈,并且消息的重传可以不进行。
UE能够执行盲解码,因为可以仅通知UE关于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并且可以不为其提供UE的对应PDCCH的位置。UE能够通过在称作盲解码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子帧中监测和解码PDCCH候选集合(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以获得DCI,来查找UE的PDCCH。
在接收器端(下行链路的UE),在执行解预编码、符号组合、符合解调和解扰之后,UE能够在PDCCH有效载荷执行盲解码,因为UE可能不知道详细控制信道结构,包括控制信道的数量以及对其映射各控制信道(CCH)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数量。多个PDCCH能够在单个子帧中传送,其可以全部与特定UE相关以及可以不是全部与特定UE相关。UE能够通过监测每一个子帧中的PDCCH候选集合(其上能够映射PDCCH的连续CCE的集合),来查找UE特定的PDCCH。UE能够使用其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来对候选进行尝试和解码。RNTI能够用来对PDCCH候选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解掩蔽。如果没有检测到CRC错误,则UE能够将PDCCH候选看作是成功解码尝试,并且能够读取成功候选中的控制信息。
对于单小区示例,eNB能够使用CRS或者UE-RS(DMRS)来传送和/或重传多播服务数据。对于多小区示例,eNB能够使用CRS或者UE-RS(DMRS)来传送和/或重传数据。如果使用CRS,则可停用CRS交织。CRS交织能够将CRS和/或数据进行小区特定频移vshift,其应用于特定小区和小区编号。由于可使用多个小区,所以CRS交织可能不应用于多个小区的多播服务。交织器能够执行CRS交织。对于多小区示例,多个eNB能够具有多播服务的RLC、MAC和/或PHY层的相似配置,因此多小区传输能够具有对于相同系统帧号(SFN)的同步无线电帧定时或者协调的无线电帧定时。
除了已经论述的选项之外,当多播组中涉及的用户的数量较大时,还可使用至少两个ACK/NACK反馈和HARQ重传选项。在一个示例中,eNB可基于某标准、例如传输质量因素或弱SINR,来对用户的子集启用ACK/NACK和HARQ重传。多播配置MAC IE中的PUCCH资源指配可提供给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因此只有来自子集UE的ACK/NACK反馈才会是有效的。在另一个示例中,可停用ACK/NACK,这可与MBMS框架相似。MBMS传输没有使用ACK/NACK反馈。MBMS框架可以不使用盲HARQ重复或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快速重复。
与专用MBSFN子帧中的MBMS或者单播子帧中的单播服务相比,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能够更为有效,并且提供更大可靠性。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能够用于HeNB中。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能够在无需小区专用于多播传输的情况下提供多播服务。MBMS或单播服务在支持希望可靠传输(其能够通过ACK/NACK反馈来提供)的多播用户的小群组(例如小办公室)中均不会是有效的。
在另一个示例中,多播服务能够由传输站中的处理模块和收发器来提供。处理模块能够配置成生成具有共同CID的MC-RNTI,采用PDCCH来分配PDSCH资源,并且采用MC-RNTI来掩蔽PDCCH。另外,处理模块能够配置成对至少两个移动装置生成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具有PUCCH资源指配的多播组中的各移动装置能够具有与具有PUCCH资源指配的其它移动装置不同的PUCCH资源指配。收发器模块能够配置成使用RRC信令中的IE多播配置来向移动装置传送PDCCH和MC-RNTI。此外,收发器模块能够配置成使用RRC信令来向各移动装置传送PUCCH资源指配,从至少一个移动装置接收ACK或NACK反馈,以及当NACK反馈由传输站来接收或生成时,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另一个示例提供用于由传输站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方法500,如图5的流程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使用多播标识符来对多播组中的多个UE的每个建立多播服务的操作,如框510。接着是使用通过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为多播组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操作,如框520。
单播数据信道资源能够包括PDSCH资源。单播控制信道信息能够包括PDCCH信息。多播标识符能够包括具有共同CID的MC-RNTI。为多播组分配PDSCH资源的操作能够使用通过MC-RNTI所掩蔽的PDCCH。方法500的另一个操作能够包括在建立多播服务之后使用MC-RNTI来初始化用于加扰PDSCH中的数据的加扰器的加扰种子。
建立多播服务的操作能够包括:定义多播组的多播标识符;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来通知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多播标识符;对多播组中的每个UE指配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PUCCH资源,其中n是用于FDDACK/NACK反馈或TDD 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用于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使用RRC信令中的IE PUCCH配置来通知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其对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和/或基于传输质量因素来对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指配用于ACK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PUCCH资源。方法500还能够包括在通知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eNodeB与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的RRC连接的操作。
还能够包括在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从至少一个UE接收确认字符(ACK)反馈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的操作。方法500的另一个操作能够包括当接收到NACK反馈时重传数据。重传数据的操作能够包括:使用CRS或UE-RS来重传单个小区的数据;和/或在停用CRS交织的情况下使用CRS来重传多个小区的数据。在LTE中,CRS交织能够称作非冲突CRS,以及非交织CRS(例如停用CRS交织)能够称作冲突CRS。该方法的另一个操作能够包括在从多播组的UE的子集中的子集UE接收到NACK反馈时(在循环冗余校验(CRC)对该子集UE失败时),使用HARQ来重传数据。
另一个示例提供用于由移动装置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方法600,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从eNodeB接收多播组的多播标识符的操作,其中多播标识符在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如框610。接着是从eNodeB接收通过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的操作,如框620。该方法的下一个操作能够是使用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解码或提取用于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信息,如框630。
多播标识符能够包括MC-RNTI。接收通过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的操作能够包括接收通过MC-RNTI所掩蔽的PDCCH。使用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解码或提取控制信道信息的操作能够包括使用MC-RNTI来对PDCCH进行盲检测以获得PDSCH资源分配。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IE多播配置、在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多播标识符。
方法600还能够包括下列操作:接收由PDCCH所配置的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当接收到重传分组中的重传数据时,丢弃所传送分组的PDSCH中的数据;和/或在接收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eNodeB与多播组中的每个UE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
接收多播标识符的操作能够包括接收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配,其中UE的PUCCH资源指配与多播组中的其它UE的PUCCH资源指配不同。方法600还能够包括下列操作:在接收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传送ACK反馈或NACK反馈;和/或当所接收PDCCH的CRC失败时传送NACK反馈。
图7示出用于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示例eNodeB 210和示例UE 220。eNodeB能够包括处理模块714和收发器模块712。eNodeB的处理模块能够为多播组中的UE的多播服务生成具有共同CID的MC-RNTI,采用PDCCH来分配PDSCH资源,并且采用MC-RNTI来掩蔽PDCCH。eNodeB的收发器模块能够使用RRC信令中的IE多播配置来向UE传送MC-RNTI、然后传送PDCCH。UE能够包括处理模块724和收发器模块722。UE的收发器模块能够从eNodeB接收具有对于多播组的共同CID的MC-RNTI,并且从eNodeB接收通过MC-RNTI所掩蔽的PDCCH。MC-RNTI能够在多播组中的UE之间共享,通过RRC信令中的IE多播配置来提供。UE的处理模块能够使用MC-RNTI来盲检测PDCCH。
在另一个示例中,传输站能够与移动装置无线通信。图8提供诸如用户设备(UE)、移动台(MS)、移动无线装置、移动通信装置、平板、手机或者其它类型的移动无线装置之类的移动装置的示例图示。移动装置能够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其配置成与诸如基站(BS)、演进节点B(eNB)、基带单元(BBU)、远程无线电头(RRH)、远程无线电设备(RRE)、中继站(RS)、无线电设备(RE)或者其它类型的无线广域网(WWAN)接入点之类的传输站进行通信。移动装置能够配置成使用包括3GPP LTE、WiMAX、高速分组接入(HSPA)、蓝牙和WiFi的至少一个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移动装置能够使用对于各无线通信标准的单独天线或者对于多个无线通信标准的共享天线进行通信。移动装置能够在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和/或WWAN中进行通信。
图8还提供能够用于从移动装置的音频输入和输出的话筒和一个或多个扬声器的图示。显示屏幕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屏幕或者其它类型的显示屏幕,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显示屏幕能够配置为触摸屏。触摸屏可使用电容式、电阻式或者另一种类型的触摸屏技术。应用处理器和图形处理器能够耦合到内部存储器,以提供处理和显示能力。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也能够用来向用户提供数据输入/输出选项。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也可用来扩大移动装置的存储器能力。键盘可与移动装置集成或者无线连接到移动装置,以提供附加用户输入。虚拟键盘也可使用触摸屏来提供。
各种技术或者其某些方面或部分可采取包含在有形介质(例如软盘、CD-ROM、硬盘驱动器、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任何其它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代码加载到机器、例如计算机中并由其运行时,该机器成为用于实施各种技术的设备。在可编程计算机上的程序代码执行的情况下,计算机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装置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可以是RAM、EPROM、闪存驱动器、光驱动器、磁硬盘驱动器或者用于存储电子数据的其它介质。基站和移动台还可包括收发器模块、计数器模块、处理模块和/或时钟模块或定时器模块。可实现或者利用本文所述各种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使用应用编程接口(API)、可再用控件等。这类程序可通过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但是,如果需要,则程序可通过汇编或机器语言来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语言,并且与硬件实现进行结合。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所述的许多功能单元已标记为模块,以便更具体强调其实现独立性。例如,模块可实现为硬件电路,其中包括定制VLSI电路或门阵列、例如逻辑芯片、晶体管或其它分立组件等现成半导体。模块也可通过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装置等的可编程硬件装置来实现。
模块也可通过供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来实现。可执行代码的已确定模块例如可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逻辑块,它们例如可组织为对象、过程或功能。然而,已确定模块的可执行代码不需要在物理上定位在一起,而是可包括存储在不同位置中的完全不同的指令,它们在逻辑上结合到一起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所述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的模块可以是单个指令或者许多指令,并且甚至可分布于若干不同的代码段、不同的程序之间以及跨若干存储器装置分布。类似地,操作数据在本文中可在模块中识别和示出,并且可按照任何适当形式来体现并且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中组织。操作数据可作为单个数据集来收集,或者可分布于不同位置,包括分布于不同的存储装置,并且可至少部分只是作为系统或网络上的电子信号而存在。模块可以是被动或主动的,包括可操作以执行预期功能的代理。
本说明书中提到“一个示例”表示结合该示例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词语“在一个示例中”在本说明书的各个位置的出现不一定都表示同一个实施例。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所使用的多个项、结构元件、组成元件和/或材料可在共同列表中提供。但是,这些列表应当被理解为好像该列表的各成员单独识别为独立和唯一成员。因此,这种列表的单独成员不应当只根据它们在共同编组中的存在但没有相反指示而被理解为同一个列表的任何其它成员的实际等同物。另外,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和示例在本文中可连同其各种组件的备选一起来引用。要理解,这类实施例、示例和备选方案不是要被理解为彼此的实际等同物,而是被认为是本发明的独立自主表示。
此外,所述特征、结构或特性可按照任何适当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以下描述中,提供例如布局、距离、网络示例等的示例等的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彻了解。但是,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即使没有具体细节的一个或多个或者采用其它方法、组件、布局等,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示出或描述众所周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混淆本发明的方面。
虽然上述示例是说明一个或多个具体应用中的本发明的原理,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地知道,可在没有发明人员的努力并且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的情况下进行实现的形式、使用和细节方面的许多修改。相应地,并不是要限制本发明,而是由下面提出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47)
1.一种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适用于被执行以由演进节点B,eNodeB,实现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方法,包括:
使用多播标识符来对多播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UE的每个建立多播服务;以及
使用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对所述多播组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
其中,所述单播数据信道资源包括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资源,以及所述单播控制信道信息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以及其中对所述多播组分配PDSCH资源使用通过所述MC-RNTI所掩蔽的PDCC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建立所述多播服务之后,初始化加扰器的加扰种子用于使用所述MC-RNTI加扰PDSCH中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建立所述多播服务还包括:
对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指配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建立所述多播服务还包括:
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PUCCH配置来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其对于ACK反馈资源指示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建立所述多播服务还包括基于传输质量因素来对所述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指配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和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从至少一个UE接收确认字符(ACK)反馈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接收到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时,重传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重传数据还包括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UE特定参考信号(UE-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重传单个小区的数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重传数据还包括在停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交织的情况下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来重传多个小区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循环冗余校验(CRC)对所述多播组的UE的子集中的子集UE失败时在从所述子集UE接收到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来重传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建立所述多播服务还包括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来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所述多播标识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所述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所述eNodeB与所述多播组中的所述多个UE之间的RRC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建立所述多播服务还包括对所述多播组定义所述多播标识符,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
14.一种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适用于被执行以由用户设备UE实现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方法,包括:
从演进节点B,eNodeB,接收多播组的多播标识符,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在所述多播组的多个UE之间共享;
从所述eNodeB接收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以及
使用所述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提取用于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信息,
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并且其中接收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包括接收通过所述MC-RNTI所掩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其中使用所述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提取控制信道信息包括使用所述MC-RNTI来盲检测所述PDCCH以获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资源分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
接收由所述PDCCH所配置的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以及
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中的重传数据时,将所传送分组的PDSCH中的数据与先前接收的分组相结合。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在所述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所述多播标识符。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接收所述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所述eNodeB与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接收所述多播标识符还包括接收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配,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以及其中所述UE的PUCCH资源指配与所述多播组中的其它UE的PUCCH资源指配不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在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传送ACK或NACK反馈。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当所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失败时,传送NACK反馈。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暂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UE配置成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和无线广域网(WWAN)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UE包括天线、触敏显示屏幕、扬声器、话筒、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内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或其组合。
22.一种用于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演进节点B,eNodeB,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对多播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UE的多播服务生成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采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分配物理下行链路数据信道PDSCH资源,并且采用所述MC-RNTI来掩蔽所述PDCCH;以及
收发器模块,用于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向多个UE传送所述MC-RNTI、然后传送所述PDCCH。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处理模块配置成:
对至少两个UE生成用于确认字符ACK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配,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并且其中具有PUCCH资源指配的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具有与具有PUCCH资源指配的其它UE不同的PUCCH资源指配;以及
所述收发器模块配置成使用RRC信令向每个UE传送PUCCH资源指配,传送PDSCH,从至少一个UE接收ACK反馈或NACK反馈,以及在接收到NACK反馈时,重传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收发器模块配置成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或UE特定参考信号(UE-RS)来重传数据。
25.一种用于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用户设备,UE,包括:
收发器模块,用于从演进节点B,eNodeB,接收具有多播组的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其中所述MC-RNTI在所述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所提供,以及从所述eNodeB接收通过所述MC-RNTI所掩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
处理模块,用于使用所述MC-RNTI来盲检测所述PDCCH。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UE,其中,所述收发器模块配置成:
接收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配,
接收由所述PDCCH所配置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以及在接收所述PDSCH中的数据之后传送ACK或NACK反馈,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并且其中所述UE的PUCCH资源指配与所述多播组中的其它UE的PUCCH资源指配不同;以及
所述处理模块配置成在所述PDS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失败时生成NACK反馈。
27.一种用于实现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设备,包括:
用于使用多播标识符来对多播组中的多个用户设备UE的每个建立多播服务的装置;以及
用于使用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对所述多播组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装置,
其中,所述单播数据信道资源包括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资源,以及所述单播控制信道信息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以及其中对所述多播组分配PDSCH资源使用通过所述MC-RNTI所掩蔽的PDCCH。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在建立所述多播服务之后,初始化加扰器的加扰种子用于使用所述MC-RNTI加扰PDSCH中的数据的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建立所述多播服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指配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 的装置,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建立所述多播服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PUCCH配置来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其对于ACK反馈资源指示或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PUCCH资源指配的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建立所述多播服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传输质量因素来对所述多播组中的UE的子集指配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不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装置,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和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从至少一个UE接收确认字符(ACK)反馈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的装置。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到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时,重传数据的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重传数据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UE特定参考信号(UE-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重传单个小区的数据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重传数据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在停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交织的情况下使用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来重传多个小区的数据的装置。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循环冗余校验(CRC)对所述多播组的UE的子集中的子集UE失败时在从所述子集UE接收到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来重传数据的装置。
37.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建立所述多播服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来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所述多播标识符的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通知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关于所述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演进节点B,eNodeB,与所述多播组中的所述多个UE之间的RRC连接的装置。
3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建立所述多播服务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对所述多播组定义所述多播标识符,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的装置。
40.一种用于实现在单播子帧中的多播服务的设备,包括:
用于从演进节点B,eNodeB,接收多播组的多播标识符,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在所述多播组的多个用户设备UE之间共享的装置;
用于从所述eNodeB接收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使用所述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提取用于分配单播数据信道资源的控制信道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多播标识符包括具有共同小区标识符(CID)的多播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MC-RNTI,并且其中接收通过所述多播标识符所编码的单播控制信道信息包括接收通过所述MC-RNTI所掩蔽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其中使用所述多播标识符从所接收单播控制信道信息来提取控制信道信息包括使用所述MC-RNTI来盲检测所述PDCCH以获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资源分配。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接收由所述PDCCH所配置的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接收到重传分组中的重传数据时,将所传送分组的PDSCH中的数据与先前接收的分组相结合的装置。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的信息元素(IE)多播配置、在所述多播组中的多个UE之间共享所述多播标识符。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所述多播标识符之前,建立所述eNodeB与所述多播组中的每个UE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装置。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接收所述多播标识符的装置还包括:
用于接收用于确认字符ACK反馈资源指示或否定确认字符NACK反馈资源指示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资源指配的装置,其中n是用于频分双工(FDD)ACK/NACK反馈或时分双工(TDD)ACK/NACK反馈的PUCCH格式x的在天线端口p上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HARQ-ACK)传输的子帧号,以及其中所述UE的PUCCH资源指配与所述多播组中的其它UE的PUCCH资源指配不同。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在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PDSCH)中的数据的传输之后,传送ACK或NACK反馈的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当所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失败时,传送NACK反馈的装置。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UE配置成连接到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PAN)和无线广域网(WWAN)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UE包括天线、触敏显示屏幕、扬声器、话筒、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内部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或其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US2011/065996 WO2013095355A1 (en) | 2011-12-20 | 2011-12-20 | Multicast service using unicast subfr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8559A CN103988559A (zh) | 2014-08-13 |
CN103988559B true CN103988559B (zh) | 2018-02-23 |
Family
ID=48669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570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8559B (zh) | 2011-12-20 | 2011-12-20 | 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55493A1 (zh) |
EP (1) | EP2795977A4 (zh) |
CN (1) | CN103988559B (zh) |
WO (1) | WO20130953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26293B2 (en) | 2011-10-20 | 2015-12-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450773B2 (en) * | 2011-12-22 | 2016-09-20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Multicast resource optimization |
KR102000093B1 (ko) * | 2012-01-27 | 2019-07-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5851583B2 (ja) * | 2012-02-29 | 2016-02-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
US9674855B2 (en) * | 2012-03-29 | 2017-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RQ timing determination under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in LTE |
US8811258B2 (en) | 2012-04-13 | 2014-08-19 | Intel Corporation | Enhanced local communications in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
WO2014000221A1 (en) * | 2012-06-28 | 2014-01-03 | Nokia Corporation | Flexible harq ack/nack transmission |
US9544099B2 (en) * | 2012-07-02 | 2017-01-10 | Intel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CN103843382B (zh) | 2012-09-24 | 2018-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广播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10120864B (zh) * | 2012-09-28 | 2023-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公共搜索区的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WO2014047927A1 (zh) * | 2012-09-29 | 2014-04-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
WO2014065600A1 (en) * | 2012-10-24 | 2014-05-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RE49578E1 (en) * | 2012-10-24 | 2023-07-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624075B2 (en) * | 2013-03-16 | 2020-04-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delayed ACKs/NACKs in LTE cellular systems |
WO2015000113A1 (zh) * | 2013-07-01 | 2015-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载波状态指示方法及设备 |
KR101675496B1 (ko) * | 2013-07-19 | 2016-11-22 | 중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수신 확인 정보를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US9479961B2 (en) * | 2013-09-09 | 2016-10-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multicast traffic collision reduction |
WO2015037958A1 (ko) * | 2013-09-13 | 2015-03-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랜에서 멀티캐스트 프레임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5142225A (ja) * | 2014-01-28 | 2015-08-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装置 |
US10673743B2 (en) | 2014-01-30 | 2020-06-02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Sending a data flow |
WO2015127601A1 (zh) | 2014-02-26 | 2015-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播发送装置、多播接收装置和多播传输确定方法 |
KR102189748B1 (ko) * | 2014-03-29 | 2020-12-14 | 주식회사 쏠리드 | 자동 아이디 할당이 가능한 일 대 다중 통신 시스템 |
US9553650B2 (en) * | 2014-04-18 | 2017-01-24 | Aruba Networks, Inc. | MU-MIMO implementation with configurable antenna system |
CN110932833B (zh) * | 2014-11-07 | 2022-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6121859A1 (ja) * | 2015-01-28 | 2016-08-0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WO2016119209A1 (en) * | 2015-01-30 | 2016-08-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feedback for point-to-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
US10129855B1 (en) * | 2015-05-07 | 2018-11-13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s of multicast content to wireless devices |
EP3352498B1 (en) * | 2015-09-16 | 2021-06-02 | LG Electronics Inc. | Bearer setting method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352193B1 (ko) * | 2015-12-02 | 2022-0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20162B2 (en) | 2015-12-08 | 2020-10-2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user-initiated LTE broadcast |
US20210136728A1 (en) * | 2016-02-04 | 2021-05-06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
CN108886761B (zh) * | 2016-03-31 | 2023-04-28 |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 |
CN109156022B (zh) | 2016-06-22 | 2022-08-09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全双工调度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US10511941B2 (en) * | 2016-08-11 | 2019-12-17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receiving multicast data and apparatus thereof |
US10349228B2 (en) * | 2016-08-16 | 2019-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based on asynchronous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N108023717B (zh) * | 2016-11-04 | 2021-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参考信号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
US10595326B2 (en) * | 2016-12-12 | 2020-03-17 | Mediatek Inc. | Methods of efficien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US10028210B1 (en) * | 2017-03-23 | 2018-07-1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for group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
CN109121202A (zh) * | 2017-06-26 | 2019-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19025831A1 (en) | 2017-07-31 | 2019-02-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LECTION OF CELLS BY SERVICE GROUP |
FR3075549B1 (fr) * | 2017-12-19 | 2019-12-27 | Sagemcom Broadband Sas |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trame par un point d'acces d'un reseau local sans-fil |
WO2019159515A1 (ja) * | 2018-02-13 | 2019-08-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1140697B2 (en) * | 2018-04-11 | 2021-10-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for sidelink feedback transmissions |
EP3794889B1 (en) * | 2018-05-16 | 2023-07-05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Downlink multicast for efficient front-haul utilization in a c-ran |
CN112640346B (zh) * | 2018-08-09 | 2024-07-2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5g ev2x的侧链路上的广播、多播和单播 |
EP4510750A2 (en) * | 2018-09-27 | 2025-02-1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Sidelink feedback |
US20220123904A1 (en) * | 2018-09-28 | 2022-04-21 | Mediatek Inc. | Shared nack resource for groupcast and multicast in new radio v2x communications |
US11601228B2 (en) * | 2018-09-28 | 2023-03-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RQ feedback for multicast/unicast |
CN110972100B (zh) * | 2018-09-28 | 2022-08-12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CN111210012B (zh) * | 2018-11-21 | 2022-12-09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
CN111209245B (zh) * | 2018-11-21 | 2021-11-16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装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1209243B (zh) * | 2018-11-21 | 2022-12-02 | 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装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640492B (zh) * | 2018-10-30 | 2022-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多播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US12057944B2 (en) * | 2018-11-08 | 2024-08-06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JP7452437B2 (ja) | 2019-01-10 | 2024-03-19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WO2020222042A1 (en) * | 2019-05-02 | 2020-11-05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Unicast session over a direct communication link |
CN111918344B (zh) * | 2019-05-09 | 2024-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4128379A (zh) * | 2019-05-17 | 2022-03-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0255416A1 (ja) * | 2019-06-21 | 2020-12-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2177744B2 (en) * | 2019-07-08 | 2024-1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owledgement of downlink multicast/broadcast |
CN112312572B (zh) * | 2019-07-30 | 2021-10-2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信道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CN112312575A (zh) * | 2019-07-31 | 2021-0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2351492B (zh) | 2019-08-06 | 2024-11-12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资源指示方法、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US11510109B2 (en) * | 2019-08-09 | 2022-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odes |
CN113678500B (zh) * | 2019-09-23 | 2024-03-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
US11553457B2 (en) * | 2019-10-18 | 2023-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rdination between multicast/broadcast communication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
CN115190437B (zh) * | 2019-12-10 | 2024-10-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实施反馈辅助多播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WO2021138880A1 (en) | 2020-01-10 | 2021-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xed mode 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 |
WO2021142739A1 (zh) * | 2020-01-16 | 2021-07-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EP4094457B1 (en) * | 2020-01-22 | 2024-09-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ssistant information for a quick switch between broadcast and unicas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792877B2 (en) * | 2020-02-21 | 202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on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of known data for trai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CN115428481B (zh) * | 2020-04-10 | 2024-07-02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用于单播、广播和多播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
CN116232549A (zh) * | 2020-04-23 | 2023-06-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harq-ack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13573256B (zh) * | 2020-04-28 | 2022-08-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反馈、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EP4150799A4 (en) * | 2020-05-14 | 2024-01-03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feedback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s |
CN113726484B (zh) * | 2020-05-26 | 2023-04-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反馈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US11476982B2 (en) * | 2020-05-27 | 2022-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xing multicast and unicast feedback |
US20210376967A1 (en) * | 2020-06-02 | 2021-12-0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5715478A (zh) * | 2020-06-19 | 2023-02-24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针对多播或广播服务进行反馈传输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EP4173414A4 (en) * | 2020-06-30 | 2024-06-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
CN113950042B (zh) * | 2020-07-17 | 2024-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识别方法、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3950006B (zh) * | 2020-07-17 | 2024-01-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4070482B (zh) * | 2020-07-31 | 2023-04-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业务传输的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WO2022056764A1 (en) * | 2020-09-17 | 2022-03-24 |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 Multicast service configuration |
CN116420330B (zh) * | 2020-10-15 | 2025-0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播和广播服务调度 |
WO2022082599A1 (en) * | 2020-10-22 | 2022-04-28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s for feedback configuratio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
EP4211957A4 (en) * | 2020-10-22 | 2023-10-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cast traffic |
US20230389050A1 (en) * | 2020-10-23 | 2023-11-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ownlink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 configuration |
CN114448576A (zh) * | 2020-11-03 | 2022-05-06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WO2022133743A1 (zh) * | 2020-12-22 | 2022-06-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978448B (zh) * | 2021-02-19 | 2024-09-24 | 上海推络通信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118382B (zh) * | 2021-03-23 | 2024-06-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Harq-ack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US11792813B2 (en) * | 2021-04-01 | 2023-10-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transmiss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ed group common downlink signali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6360A1 (en) * | 2009-04-29 | 2010-11-04 | Wouter Garot | Anchoring means |
WO2011040595A1 (ja) * | 2009-10-02 | 2011-04-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CN102067636A (zh) * | 2008-04-22 | 2011-05-18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46256B2 (en) * | 2006-01-27 | 2013-01-0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multicast service provisioning |
KR20080018148A (ko) * | 2006-08-23 | 2008-02-2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패킷 기반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방송 및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데이터의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
US8331278B2 (en) * | 2008-03-28 | 2012-1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an assignment of unicast traffic channels to access terminals participating in a multicast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KR101192435B1 (ko) * | 2008-09-05 | 2012-10-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피드백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와 응답 신호 전송 방법 |
KR101592924B1 (ko) * | 2009-02-03 | 2016-02-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의 릴레이 노드들을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물리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PL2424132T3 (pl) * | 2009-04-23 | 2021-11-0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Urządzenie obsługujące usługę MBMS |
US20110013574A1 (en) * | 2009-07-16 | 2011-01-20 | Chia-Chun Hsu | Method of Handling Unicast Transmission on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Subfram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942192B2 (en) * | 2009-09-15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KR101829832B1 (ko) * | 2010-03-26 | 2018-02-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110235599A1 (en) * | 2010-03-29 | 2011-09-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11
- 2011-12-20 WO PCT/US2011/065996 patent/WO201309535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2-20 US US13/997,227 patent/US201403554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2-20 CN CN201180075700.1A patent/CN1039885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20 EP EP11877817.4A patent/EP279597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7636A (zh) * | 2008-04-22 | 2011-05-18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WO2010126360A1 (en) * | 2009-04-29 | 2010-11-04 | Wouter Garot | Anchoring means |
WO2011040595A1 (ja) * | 2009-10-02 | 2011-04-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355493A1 (en) | 2014-12-04 |
EP2795977A1 (en) | 2014-10-29 |
CN103988559A (zh) | 2014-08-13 |
EP2795977A4 (en) | 2015-10-07 |
WO2013095355A1 (en) | 2013-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88559B (zh) | 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 | |
CN103947142B (zh) | 使用单播子帧的多播服务 | |
JP7139403B2 (ja) | 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送信に関するueのフィードバック | |
US10952096B2 (e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
US11303392B2 (en) | Multi-HARQ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deblock group based transmissions | |
US10555304B2 (en) | Narrow-band broadcast/multi-cast design | |
WO2017035727A1 (en) | Broadcast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
US11736239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eedback control for multicast communications | |
KR10235487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2063192A1 (zh) | 组播/广播业务的半持续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20160173130A1 (en) | Early decode attempt of lower rate lte code blocks that are repeat combined multiple times | |
WO2016145927A1 (zh)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16176841A1 (en) | Fast transmission on repair packets with embms | |
KR20160138414A (ko) | 수신 보고를 위한 클라이언트 id 및 다중 애플리케이션 지원 | |
US10602508B2 (en) | LTE-direct communic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 |
US12143223B2 (en) | HARQ procedure for cooperative relay in sidelink networks | |
US2024016302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nack)-only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feedback multiplexing | |
CN117715217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23010449A1 (en)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nicast and/or mbs | |
CN116647934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8120322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5 Address after: No. 18, Wu Sha seashore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