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004B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86004B CN103986004B CN201310538470.9A CN201310538470A CN103986004B CN 103986004 B CN103986004 B CN 103986004B CN 201310538470 A CN201310538470 A CN 201310538470A CN 103986004 B CN103986004 B CN 1039860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 mentioned
- movable end
- bottom plate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能够防止卡体插拔时触头的意料外的变形,并且能够防止由触头的错误接触引起的短路。该卡连接器(1)具备:外壳(4),其在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底板部(11)上形成有供卡体(2)插入的卡插入部(3);以及多个触点,其与在卡体(2)的一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a1~a6),在触点(6)上具备弹性接触片部(31),该弹性接触片部(31)的一端为支撑在上述底板部的支撑端部(36),另一端为能相对于底板部(11)移动的可动端部(34),在可动端部(34)上具备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覆盖体(35),绝缘覆盖体(35)介于可动端部(34)与卡体(2)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便携电话机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连接IC卡或闪存卡等卡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便携电话机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介质使用在一面侧具备多个信号传输端子的IC卡等卡,通过卡连接器电连接该卡与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印刷电路板。
作为外部存储介质所使用的卡,例如使用图10所示的结构的卡,通过将导电性金属薄板材料隔开为互相绝缘的状态,形成多个信号传输端子(垫片)a1~a6,并且,为信号传输端子之一的a1与导电性金属薄板材料的中央部分a7导通的状态。
用于这种卡的连接的卡连接器具备具有供收放IC卡等卡的卡适配器等插入的卡插入部的外壳、以及具有从卡插入部的底部突出的弹性接触片部的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的多个触点,通过将卡体插入卡插入部,形成在卡体所保持的卡的一面侧的信号传输端子(垫片)与对应的触点的弹性接触片部接触,从而电连接印刷电路板与卡。
触点以往普遍使用将朝向卡体插入方向的弹性接触片部的卡体插入方向跟前侧端部支撑在外壳底部,并使另一端接点侧从底部浮起的悬臂结构的触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使用这种悬臂结构的触点的场合,在卡体的插拔动作、尤其拔出未收放卡时的卡适配器或卡托盘时,卡或卡适配器等与从底部浮起的状态的弹性接触片部的前端部碰撞,触点的弹性接触片部向意料外的方向变形,有可能弯曲。
因此,近年来,为了防止触点的意料外的变形,还开发了下述卡连接器:使用在顶部形成接点部的具有ヘ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的触点,避免卡体插拔动作时的卡或卡适配器等与弹性接触片部的前端部碰撞,抑制弹性接触片部向意料外的方向变形,从而防止触点弯曲。
在这种卡连接器中,在模制壳体的底板部形成在底板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开口窗,在该开口窗的一方的端缘部固定ヘ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的一端,并且在开口窗的另一端部以能移动的状态插入弹性接触片部的另一端(可动端部)侧部分,防止可动端部与卡体接触。
另外,在该卡连接器中,为了还与卡连接器的小型、薄型化对应,实现弹性接触片部的弹性(弹簧系数)的提高,具备配置在底板部的可动端部下的被滑动部,在伴随卡体的插入,弹性接触片部被卡体按压而弹性变形时,可动端部与被滑动部滑动接触,从而将弹性接触片部的两端支撑在底板部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0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9794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那样现有的技术中,在可动端部的浮起方向的移动未被限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卡体插入时,弹性接触片部的可动端部过度地浮起,或者由于落下等而施加冲击,导致弹性接触片部变形,在该情况下,当使用图10所示那样的卡时,触点与不同于本来应该接触的信号传送端子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有可能由该错误接触而引起短路。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例那样,在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的底板部上一体地设置在可动端部上突出的肩部,在可动端部的浮起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情况下,伴随弹性接触片部的弹性变形,由金属板材构成的可动端部在被滑动部与肩部之间滑动,因此在滑动的可动端部的边缘部分,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被滑动部或肩部的内表面部被切削,该被切削的树脂材料有可能妨碍触点与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并且,通过可动端钩挂在该插入槽内底部或肩部的被切削的部分,在弹性接触片部的规定的动作上产生故障,由此有可能产生弹性接触片部的意料外的变形或接触不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能够防止卡体插拔时的触点意料外的变形,从而防止由触点的错误接触引起的短路。
用于解决上述那样现有的问题的方案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其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底板部,并在该底板部上形成有供卡体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多个触点,其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突出,与在上述卡体的一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并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在上述触点上具备弹性接触片部,该弹性接触片部的一端为支撑在上述底板部的支撑端部,另一端为能相对于上述底板部移动的可动端部,而且,在上述支撑端部与可动端部之间形成与上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的接点部,该接点部配置成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浮起,在上述可动端部具备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覆盖体,该绝缘覆盖体介于上述可动端部与卡体之间。
方案二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一的结构外,上述绝缘覆盖体在卡插拔方向端部的一方或双方具备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卡引导部。
方案三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一或二的结构外,在上述底板部形成有朝向卡体插拔方向的开口窗,上述支撑端部支撑在上述开口窗的一端侧缘部,而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可动端侧端部插入上述开口窗的另一端侧。
方案四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一、二或三的结构外,上述底板部具备被滑动接触部件,该被滑动接触部件为金属制,一体地具有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侧露出,而且配置在上述可动端部下的被滑动接触面部,在将上述卡体插入卡插入部,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被上述卡体按压而发生了弹性变形时,上述可动端部与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滑动接触,使得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两端支撑在上述底板部上。
方案五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四的结构外,在上述可动端部一体地具备有导电性金属材料露出的滑动部、以及呈从该滑动部的侧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固定核部,将绝缘覆盖体固定在该固定部上,而且,将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配置在上述滑动部下。
方案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一~四或五的结构外,上述绝缘覆盖体通过成形连结部而与上述底板部一体成形,而且,通过除去成形连结部而从上述底板部分离。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如上所述,通过具备:外壳,其具有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底板部,并在该底板部上形成供卡体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多个触头,其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突出,与在上述卡体的一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并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在上述触点具备弹性接触片部,该弹性接触片部将一端作为支撑在上述底板部的支撑端部,将另一端作为能相对于上述底板部移动的可动端部,而且,在上述支撑端部与可动端部之间形成与上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的接点部,该接点部配置成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浮起,在上述可动端部具备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覆盖体,该绝缘覆盖体介于上述可动端部与卡体之间,能够避免卡体插拔时弹性接触片的边缘部与卡体接触,从而防止触点的弯曲。另外,万一在卡体插入时弹性接触片部的可动端部过度地浮起,或者由于落下等施加冲击,而成为弹性接触片部弹性变形,可动端部从底板部的内底面浮起的状态,由于绝缘覆盖体介于可动端部与卡体之间,因此能够防止触点的错误接触、即与不同于本来应该接触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由该错误接触引起的短路。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绝缘覆盖体在卡插拔方向端部的一方或双方具备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卡引导部,能够适当地引导卡体,能防止在卡体插拔时由卡体与触点的端缘部接触引起的触点的弯曲。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底板部形成朝向卡体插拔方向的开口窗,将上述支撑端部支撑在上述开口窗的一端侧缘部,并且将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可动端侧端部插入上述开口窗的另一端侧,能够实现卡连接器的薄型化,并且能够避免可动端部边缘与卡体接触,从而防止触点弯曲。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述底板部具备一体地具有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侧露出,并且配置在上述可动端部下的被滑动接触面部的金属制的被滑动接触部件,在将上述卡体插入卡插入部,上述弹性接触片部被上述卡体按压而弹性变形时,上述可动端部与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滑动接触,将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两端支撑在上述底板部上,即使伴随卡连接器的小型化,不得不使构成触点的导电性金属材料的板厚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弹性接触片部的弹性(弹簧常数)的提高,并且由于由金属材料形成触点与被滑动接触面部互相滑动接触的部分,因此能防止由伴随滑动的切削尘埃的产生或由切削引起的动作不良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可动端部一体地具备导电性金属材料露出的滑动部、以及从该滑动部的侧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固定核部,将绝缘覆盖体固定在该固定部上,而且,将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配置在上述滑动部下,即使在可动端部上具备绝缘覆盖体,也能够只使金属部分与被滑动接触面部滑动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绝缘覆盖体通过成形连结部而与上述底板部一体成形,并且,通过除去成形连结部而从上述底板部分离,由此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减少,从而实现制造费用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卡体(卡托盘)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卸下了图1中的外壳的屏蔽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下侧观察图1中的外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中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7(a)、(b)是表示固定了绝缘覆盖体的状态的跟前侧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8(a)~(c)是用于说明绝缘覆盖体的形成方法的概略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跟前侧触点部分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a)是表示未插入卡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插入卡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卡的一个例子的仰视图。
图中:
A—卡,a1~a6—信号传输端子(焊盘(パッド)),1—卡连接器,2—卡体,3—卡插入部,4—外壳,5—触点,6—触点,7—卡收放部,8—卡托盘,9—拉出操作部,10—抵接部,11—底板部,12—外壳主体,13—屏蔽罩,14—侧壁部,15—里侧开口窗,16—跟前侧开口窗,17—被滑动接触部件,20—基部,21—弹性接触片部31,22—基板连接端子部,23—台阶部,30—固定片部,31—弹性接触片部,32—连结片部,33—基板连接端子片部,34—可动端部,35—绝缘覆盖体,36—支撑端部,37—接点部,38—支撑端部侧倾斜片,39—可动侧倾斜片,40—台阶部,41—滑动部,42—固定核部,43—固定孔,44—被滑动接触面部,45—卡引导部,46—成形连结部,47—埋设部,48—切断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另外,符号1是卡连接器。另外,对与上述现有例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图中符号A是IC卡等卡。
卡连接器1具备具有供卡体2插入的卡插入部3的外壳4、以及被支撑在外壳4上且从卡插入部3的内底部突出的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触点5、5…、6、6…,通过在被插入到卡插入部3的卡体2的一面侧的信号传输端子a1~a6与对应的各触点接触,从而通过卡连接器1电连接卡A与连接基板。
如图3所示,卡体2具备具有在卡插拔方向跟前侧端面开口的卡收放部7的卡托盘8,通过从上述开口插入卡A,将卡A在使信号传输端子a1~a6在一面侧露出的状态下收放在卡托盘8中。
另外,在卡托盘上,在跟前侧端部具备拉出操作部9,通过捏住该拉出操作部9等并将卡托盘8从外壳4拉出,能够将保持在卡托盘8上的卡A从卡插入部3拔出。
卡A例如是图10所示那样的IC卡,形成为与卡全宽相比,卡全长更长的矩形状,在矩形状的一方的角部形成斜向切割而成的形状的定位部Aa。
该定位部Aa与形成在卡托盘8的卡收放部7里侧的抵接部10抵接,由此,相对于卡托盘8被定位,并且,通过抵接部10将作用在卡托盘8上的拉出方向的力传递到卡A上。
在该卡A的一面通过将导电性金属薄板材料隔开为互相绝缘的状态,形成多个信号传输端子(垫片)a1~a6,为信号传输端子a1~a6之一的a1与导电性金属薄板材料的中央部分a7导通的状态。
外壳4通过组合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11的外壳主体12、覆盖其上面部、背面部及侧面部的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的屏蔽罩13,形成为其卡插入方向跟前侧端开口的空心形状。
外壳主体12如图4~图6所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平板状的底板部11、和从底板部11的两侧缘立起的侧壁部14、14,形成上面侧凹下的形状的卡插入部3,其上面部由屏蔽罩13覆盖。
在底板部11上,在卡体插入方向里侧互相平行配置地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在底板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矩形状的里侧开口窗15、15…,并且,在卡插入方向跟前侧部上互相平行配置地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在底板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跟前侧开口窗16、16…。
另外,在底板部11上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利用嵌入成形一体地组装形成为图6所示那样配置的里侧的触点5、5…、跟前侧的触点6、6…以及被滑动接触部件17、17…,各里侧的触点5、5…与底板部11里侧的各开口窗15、15…的位置一致地互相平行地排列,各跟前侧的触点6、6…与底板部11跟前侧的各开口窗16、16…的位置一致地互相平行地排列。
里侧的触点5、5…具备矩形框状的基部20、从基部20的内缘向斜上切割立起的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21、以及从基部20的一方的外侧缘向里侧延伸的基板连接端子部22,基部20的一端通过嵌入成形埋设在开口窗15的内周缘部,并且基部20的另一端配置在形成于开口窗15的内周缘部的台阶部23上,形成在弹性接触片部21的前端的接点部21a配置为通过开口窗15从底板部11突出而从卡插入部3的内底部浮起的状态。
另外,在将卡体2插入卡插入部3中,弹性接触片部21从卡体2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各里侧的触点5与弹性接触片部21的向下的弹性变形连动,基部20也能够以该台阶部23侧端部为自由端进行弹性变形。
并且,通过该基部20与弹性接触片部21连动地进行弹性变形,触点5显现良好的弹性变形特性,得到相对于卡体2稳定的接触状态。
另外,各触点5、5…的基板连接端子部22从底板部11的里侧端缘向外突出,并能够焊接在形成于连接基板上的图案上。
另一方面,跟前侧的触点6、6…如图7所示,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折弯加工而形成,一体地具备通过嵌入成形埋设在底板部11的固定片部30、侧视ヘ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31、连结固定片部30与弹性接触片部31的连结片部32、以及从固定片部30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形状的基板连接端子片部33。
另外,各跟前侧的触点6、6…在弹性接触片部31的可动端部34上具备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覆盖体35,绝缘覆盖体35介于可动端部34与卡体2之间。
固定片部30形成为朝向卡插拔方向的细长板状,在该卡插拔方向里侧一体地形成基板连接端子片部33,在跟前侧一体地形成连结片部32。
基板连接端子片部33从底板部11的里侧端缘向外突出,与里侧的触点5的基板连接端子片部22互相平行地并排配置,能够通过软钎焊连接在形成于连接基板上的连接图案上。
弹性接触片部31形成为将一端作为支撑在底板部11上的支撑端部36,将另一端作为能相对于底板部11移动的可动端部34的侧视ヘ形状,在支撑端部36与可动端部34之间以成为在组装在底板部11上时从卡插入部3的内底部浮起的配置的方式形成与卡体2的信号传输端子a1~a6接触的接点部37。
即,弹性接触片部31具备从支撑端部36向卡体插入方向上侧倾斜的形状的支撑端部侧倾斜片38、将支撑端部侧倾斜片38的前端侧弯曲为圆弧状的形状的接点部37、以及从接点部37的另一端侧向卡体2插入方向下侧倾斜的形状的可动侧倾斜片39,以支撑端部侧倾斜片38、接点部37及可动侧倾斜片39构成以接点部37为顶部的ヘ形状,并且在可动侧倾斜片39的前端部形成可动端部34。
支撑端部36形成为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细长平板状,通过利用嵌入成形将跟前侧的触点6、6…组装在底板部11上,从而配置在形成于跟前侧开口窗16、16…的跟前侧缘部的台阶部40上,并支撑在该台阶部40上。
另外,支撑端部36形成为一端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该延伸的部分的端部通过连结片部32与固定片部30连结,且从支撑端部36折回,弹性接触片部31与固定片部30互相朝向卡插拔方向平行地配置。
另外,连结片部32形成为在跟前侧开口窗16内露出,并且以固定片部30侧端部为固定端,以支撑端部30侧端部为自由端的悬臂支撑结构,能够与弹性接触片部31连动地进行弹性变形。
并且,通过该连结片部32与弹性接触片部31连动地进行弹性变形,触点6显现良好的弹性变形特性,能得到相对于卡体2稳定的接触状态。
可动端部34一体地具备一体地形成在可动侧倾斜片39的前端侧的滑动部41、和从滑动部41的侧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固定核部42,在固定核部42的上面部固定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覆盖体35。另外,图中符号43是固定孔,通过树脂进入该固定孔43,将绝缘覆盖体35结实地固定在固定核部42上。
另外,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滑动部41为露出的状态,伴随弹性接触片部31的弹性变形,与被滑动接触面部44上表面滑动接触。
绝缘覆盖体35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矩形状,在卡插拔方向端部形成以朝向前端侧向下的方式倾斜的卡引导部45。
另外,绝缘覆盖体35形成为在与跟前侧开口窗16的内侧缘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的形状,不会妨碍可动端部34的移动。
另外,绝缘覆盖体35以在可动端部34的上表面侧具有一定的厚度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核部42上,该绝缘覆盖体35介于中间,跟前侧的触点6、6…的可动端部34不会直接与卡体2接触。
另外,该绝缘覆盖体35形成为在嵌入成形时与底板部11一体成形,并且固定在可动端部34上,并且,通过从底板部11离开,能相对于底板部11移动。
具体地说,在如图8(a)所示的配置中,在树脂成形模具内设置各触点5、5、…6、6…、被滑动接触部件17、17…以及构成外壳4的侧壁部14、14的侧壁部件,在该状态下,进行嵌入成形而形成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11,并且在底板部11上组装各触点5、5…、6、6…、被滑动接触部件17、17…以及构成外壳4的侧壁部14、14的侧壁部件。
另外,跟前侧的触点6、6…的可动端部34的滑动部41预先在被滑动接触部件17、17…的被滑动接触面部44上重合地配置。
在该嵌入成形时,绝缘覆盖体35通过成形连结部46而与底板部11一体成形,并且与固定核部42一体化地固定在可动端部34上。
另外,绝缘覆盖体35除了成形连结部46的部分,形成为在其外周面与跟前侧开口窗16、16…的内缘之间产生间隙。
并且,如图8(b)~(c)所示,通过利用切断除去成形连结部46,绝缘覆盖体35离开底板部11,可动端部34能相对于底板部11移动。
被滑动接触部件17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裁、折弯加工而形成,一体地具备平板状的被滑动接触面部44、和通过嵌入成形埋设在底板部11的埋设部47,被滑动接触面部44配置在跟前侧开口窗16、16…的角部内底部,通过跟前侧开口窗16、16…在卡插入部3的内底侧露出,并且,配置在弹性接触片部31的可动端部34、即滑动部41下。
另外,被滑动接触部件17通过切断片部48与里侧的触点5、5…一体地形成,通过在嵌入成形后由切断去除切断片部48,与里侧的触点5、5…绝缘。
这样构成的卡连接器1通过弹性接触片部31形成为ヘ形状,在卡体2插拔时,弹性接触片部31的两端部、尤其可动端部34的边缘部难以与卡体2接触,能够防止弹性接触片部31的意料外的变形。
另外,该卡连接器1在底板部11设置开口窗16,通过将弹性接触片部31的支撑端部36与可动端部34分别配置在开口窗16内,能够实现卡连接器1整体的薄型化。
另外,通过在可动端部34上具备绝缘覆盖体35,万一由于卡体2插入时弹性接触片部31的可动端部34过度地浮起,或由于落下等而施加冲击导致弹性接触片部31变形,从而使得可动端部34成为从底板部11的内底面浮起的状态,也如图9(b)所示,由于绝缘覆盖体35介于可动端部34与卡体2之间,因此能够防止触点的错误接触、即触点与不同于本来应该接触的信号传输端子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从而能够防止由该错误接触引起的短路。
另外,在该卡连接器1中,通过在绝缘覆盖体35上具备卡引导部45,在卡体2插拔时,卡体2被卡引导部45引导,能够防止由可动端部34边缘部与卡体2接触引起的意料外的变形。
另外,在该卡连接器1中,在弹性接触片部31的可动端部34一体地具备导电性金属材料露出的滑动部41、和从滑动部41的侧缘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形状的固定核部42,通过在固定核部42上固定有绝缘覆盖体,并且,被滑动接触面部44配置在滑动部41下,当将卡体2插入卡插入部3时,卡体2的边缘部与弹性接触片部31的支撑端部侧倾斜片38的上表面侧接触,当进一步推入卡体2时,弹性接触片部31弹性变形,可动端部34的滑动部41与被滑动接触面部44的表面接触,相对于由卡体2产生的向下的按压力,可动端部34的滑动部41在被滑动接触面部44上产生反作用力,并在被滑动接触面部44上滑动。
另一方面,支撑端部40通过连结片部32的在跟前侧开口窗16内露出的部分与弹性接触片部31的弹性变形连动地弹性变形,被形成在开口窗16的内缘部的台阶部40按压。
由此,弹性接触片部31将两端部支撑在底板部11上,接点部37能够以充分的压力与信号传输端子a1~a6弹性接触。
另外,此时,由于导电性金属材料露出的滑动部41相对于金属制的被滑动接触面部44滑动,因此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不会由于该滑动而被切削,并且,由于在被滑动接触面部44的表面不会产生由切削引起的台阶等,因此可动端部34能够在被滑动接触面部44上顺畅地滑动,弹性接触片部31能够稳定地进行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使绝缘覆盖体35在嵌入成形时与底板部11一体地形成,并且,通过从底板部11离开而形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绝缘覆盖体35相对于可动端部34的固定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可以在嵌入成形前预先固定在触点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利用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使绝缘覆盖体35形成为矩形状,并将绝缘覆盖体35固定在可动端部34的固定核部42上的例子进行说明,但绝缘覆盖体3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通过在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可动端部34的上表面部涂敷绝缘性涂料来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在卡体2上具备卡托盘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卡体2可以是卡自身,也可以换为卡托盘8而使用卡适配器。
Claims (4)
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其具有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构成的底板部,并在该底板部上形成有供卡体插入的卡插入部;以及多个触点,其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突出,与在上述卡体的一面侧露出的信号传输端子接触,并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
在上述底板部形成有朝向卡体插拔方向的开口窗,
在上述触点具备ヘ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该ヘ形状的弹性接触片部的一端为支撑在上述开口窗的一端侧缘部的支撑端部,另一端为以能相对于上述底板部移动的状态插入上述开口窗内的可动端部,而且,在上述支撑端部与可动端部之间形成与上述信号传输端子接触的接点部,该接点部配置成从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部浮起,
该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端部具备仅仅固定在上述可动端部的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覆盖体,该绝缘覆盖体介于上述可动端部与卡体之间,
上述底板部具备被滑动接触部件,该被滑动接触部件为金属制,一体地具有在上述卡插入部的内底侧露出,而且配置在上述可动端部下的被滑动接触面部,
在将上述卡体插入卡插入部,且上述弹性接触片部被上述卡体按压而发生了弹性变形时,上述可动端部与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滑动接触,使得上述弹性接触片部的两端支撑在上述底板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覆盖体在卡插拔方向端部的一方或双方具备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卡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端部一体地具备有导电性金属材料露出的滑动部以及呈从该滑动部的侧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固定核部,将绝缘覆盖体固定在该固定核部,而且,将上述被滑动接触面部配置在上述滑动部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绝缘覆盖体具备能从上述底板部分离的成形连结部,并通过成形连结部而与上述底板部一体成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3058 | 2013-02-08 | ||
JP2013023058A JP6061084B2 (ja) | 2013-02-08 | 2013-02-08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86004A CN103986004A (zh) | 2014-08-13 |
CN103986004B true CN103986004B (zh) | 2017-12-22 |
Family
ID=5127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847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6004B (zh) | 2013-02-08 | 2013-11-04 | 卡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061084B2 (zh) |
CN (1) | CN1039860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217619A1 (ja) * | 2019-04-26 | 2020-10-2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
WO2020240245A1 (ja) * | 2019-05-24 | 2020-12-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複合体用成形型 |
CN114552256B (zh) * | 2022-03-31 | 2025-01-21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插孔组件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0682A (zh) * | 2006-03-01 | 2007-09-05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0287506A (ja) * | 2009-06-12 | 2010-12-24 | Hosiden Corp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73396B2 (ja) * | 1996-11-07 | 1999-11-08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ード接触構造 |
-
2013
- 2013-02-08 JP JP2013023058A patent/JP60610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04 CN CN201310538470.9A patent/CN1039860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30682A (zh) * | 2006-03-01 | 2007-09-05 |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0287506A (ja) * | 2009-06-12 | 2010-12-24 | Hosiden Corp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54351A (ja) | 2014-08-25 |
JP6061084B2 (ja) | 2017-01-18 |
CN103986004A (zh) | 201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67949B (zh) | 卡连接器 | |
US8109794B2 (en) | Contact, and card adaptor and car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 |
CN103378478B (zh) | 卡连接器 | |
KR20120066589A (ko) | 검출 스위치 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커넥터 | |
CN103986004B (zh) | 卡连接器 | |
US20080188134A1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103368035B (zh) | 卡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 |
JP5457888B2 (ja) |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
CN201352650Y (zh) | 卡连接器 | |
CN205069922U (zh) | 卡连接器 | |
JP5928415B2 (ja) |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CN109390716B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JP6613129B2 (ja) | 金属端子 | |
CN104779460B (zh) | 卡连接器 | |
CN211126151U (zh) | 一种电路基板组件和柔性电路基板组件 | |
CN202268560U (zh) | 读卡器 | |
CN201789158U (zh) | 卡连接器 | |
TWI548152B (zh) | 電子卡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 |
CN201054429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104183950B (zh) | 卡连接器 | |
JP2008198559A (ja) | コネクタ | |
CN205081295U (zh) | 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421929Y (zh) | 卡连接器 | |
TWI506898B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
TWI405371B (zh) | 電子卡連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