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9900A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69900A CN103969900A CN201310704228.4A CN201310704228A CN103969900A CN 103969900 A CN103969900 A CN 103969900A CN 201310704228 A CN201310704228 A CN 201310704228A CN 103969900 A CN103969900 A CN 103969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thin film
- film transistor
- data line
- liquid cry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43—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65—Improved aperture ratio, e.g. by size reduction of the pixel circuit, e.g. for improving the pixel density or the maximum displayabl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69—Details of the physics of pixel operation
- G09G2300/0478—Details of the physics of pixel operation related to liquid crystal pixels
- G09G2300/0495—Use of transitions between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phases in liquid crystals, by voltage controlled deform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as opposed to merely chang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olecules as in, e.g. twisted-nematic [TN], vertical-aligned [VA], cholesteric, in-plane, or bi-refringent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05—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several lines in flat panels
- G09G2310/021—Double addressing, i.e.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e.g. lines 2 and 3; 4 and 5, at a time in a first field, followed by scanning two or more lines in another combination, e.g. lines 1 and 2; 3 and 4, in a second fie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延伸的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从而限定多个像素的数据线;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在每个像素区域中的液晶电容器,液晶电容器的电极与薄膜晶体管连接,其中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b+1)条栅极线,其中a和b都是正整数。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3年1月25日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3-0008571的权益,为了所有目的,在此通过援引的方式将该专利申请并入本文,如同在这里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栅极共用结构和更小功耗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装置的LCD装置通过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项异性和偏振特性来驱动。LCD装置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电脑的监视器和电视。
由于液晶分子的长薄形状,所以液晶分子具有确定的取向方向。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可通过应用穿过液晶分子的电场来控制。随着电场的强度或方向的变化,液晶分子的取向也发生变化。
LCD装置包括两块分别具有产生电场的电极的基板以及在两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分子的取向由电极之间的电场改变,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光透射率来显示图像。
LCD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滤色器基板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可包括像素电极和TFT,滤色器基板可包括滤色器层和公共电极。LCD装置由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驱动,从而实现透射率和开口率的优良特性。然而,由于LCD装置使用垂直电场,所以LCD装置的视角较差。
可使用面内切换(IPS)模式LCD装置解决上述局限。现有技术的IPS模式LCD装置包括滤色器基板、面对滤色器基板的阵列基板以及夹在二者之间的液晶层。用于驱动液晶层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均形成在阵列基板上,从而在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产生水平电场。由于液晶分子由水平电场驱动,所以IPS模式LCD装置的视角得到改善。然而,IPS模式LCD装置在开口率和透射率方面存在缺陷。
为了克服IPS模式LCD装置的上述缺陷,引入了边缘场切换(FFS)模式LCD装置。在下文中,将对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中的像素的电路图。
参照图1和图2,在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中,多条数据线DL1至DL10以及多条栅极线GL1至GL4形成为彼此交叉。多个像素R11至R43、G11至G43以及B11至B43由多条数据线DL1至DL10和多条栅极线GL1至GL4限定。
多个像素R11至R43、G11至G43以及B11至B43中的每个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TFT)Tr、存储电容器Cst以及液晶电容器CLC。液晶电容器CLC包括像素电极(未示出)和公共电极Vcom。像素电极与TFT电连接。
多个像素R11至R43、G11至G43以及B11至B43排列成条带状。
例如,沿垂直方向排列的像素包括相同的滤色器,例如红色滤色器,并且不同的滤色器,例如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沿水平方向交替地排列在像素中。
在这种像素结构中,在垂直相邻的两个像素的一个像素中的TFT与垂直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的栅极线电连接。因此,在像素R11至R43、G11至G43以及B11至B43中的每个像素中都需要用于TFT的面积。由此,像素的开口率和透射率因用于TFT的区域而被减小了。
也就是说,尽管开发了FFS模式LCD装置以克服IPS模式LCD装置的诸如开口率和透射率的上述缺陷,然而在开口率和透射率方面仍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大体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LC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列出,并且这些优点和特征的一部分根据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悉。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和概括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延伸的栅极线;与所述栅极线交叉从而限定多个像素的数据线;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在每个像素区域中的液晶电容器,所述液晶电容器的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其中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b+1)条栅极线,其中a和b都是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条栅极线至第四条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条栅极线至所述第四条栅极线交叉从而限定在3×6矩阵中排列的18个像素的第一条数据线至第七条数据线;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对应于各个像素的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以及在每个像素区域中的液晶电容器,所述液晶电容器的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其中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b+1)条栅极线,在第(2d-1)像素行中的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条数据线,并且在第(2d)像素行中的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1)条数据线,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之一在两相邻像素列中排列成Z字形,并且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交替地排列在每个像素行中,a、b、c和d都是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栅极线;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数据线和第四条数据线,并且将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第二条数据线以及第五条数据线至第七条数据线;将第二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栅极线;以及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数据线和第五条数据线,并且将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第三条数据线、第四条数据线、第六条数据线和第七条数据线。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例示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对要求保护的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在内以给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在本说明书中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FFS模式LCD装置中的像素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中的像素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的像素排列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的像素排列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解了这些实施方式的一些例子。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中的像素的电路图。
参照图3,在本发明的LCD装置中,第一条至第三条栅极线GL1、GL2和GL3以及第一条至第三条数据线DL1、DL2和DL3形成在基板(未示出)上。栅极线GL1至GL3以及数据线DL1至DL3彼此交叉从而限定第一至第四像素P1、P2、P3和P4。第一像素P1至第四像素P4排列成2×2矩阵形。
第一像素P1至第四像素P4中的每个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TFT)Tr、存储电容器Cst以及液晶电容器CLC。液晶电容器CLC包括像素电极(未示出)和公共电极Vcom。像素电极与TFT电连接。
此外,LCD装置包括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即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对应于各个像素。
在该情形中,沿数据线DL1至DL3的方向的两相邻像素共用栅极线GL1至GL3中的一条栅极线。在图3中,第二像素P2和第四像素P4共用第二条栅极线GL2。也就是说,LCD装置具有栅极共用结构。
此外,沿栅极线GL1至GL3的方向的两相邻像素共用数据线DL1至DL3中的一条数据线。在图3中,第一像素P1和第二像素P2共用第二条数据线DL2。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的像素排列的示意性平面图。
参照图4,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第一条数据线DL1至第十条数据线DL10以及第一条栅极线GL1至第五条栅极线GL5形成在基板(未示出)上。第一条数据线DL1至第十条数据线DL10以及第一条栅极线GL1至第五条栅极线GL5彼此交叉从而限定36个像素。然而,栅极线、数据线和像素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此外,LCD装置包括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即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对应于各个像素,从而限定红色像素R11至R13、R21至R23以及R31至R33,绿色像素G11至G13、G21至G23以及G31至G33,以及蓝色像素B11至B13、B21至B23以及B31至B33。
在沿栅极线方向的像素行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交替地排列。在沿数据线方向的像素列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一种像素连续排列。换言之,像素排列成条带状。
在LCD装置中,相邻像素共用栅极线,并且相邻像素共用数据线。因此,与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相比减小了用于TFT的面积,从而增大了像素的开口率和透射率。
更详细地,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TFT Tr与第(2a)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TFT Tr与第(2a+1)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2b+1)条栅极线(a和b都是正整数)。在图4中,绿色像素G11(即第二像素列中的第一个像素)的TFT Tr与绿色像素G21(即第二像素列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二条栅极线GL2。此外,蓝色像素B21(即第三像素列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与蓝色像素B31(即第三像素列中的第三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三条栅极线GL3。
另一方面,在第(2d-1)像素行中的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r与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r共用第(2c)条数据线,并且,在第(2d)像素行中的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1)条数据线(c和d都是正整数)。在图4中,红色像素R11(即第一像素行中的第一个像素)的TFT Tr与绿色像素G11(即第一像素行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二条数据线DL2。此外,绿色像素G21(即第二像素行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与蓝色像素B21(即第二像素列中的第三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三条数据线DL3。
例如,在第一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红色像素R11的TFT Tr与第一条栅极线GL1和第二条数据线DL2电连接,并且在第一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红色像素R21的TFT Tr与第三条栅极线GL3和第一条数据线DL1电连接。在第二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绿色像素G11的TFT Tr与第二条栅极线GL2和第二条数据线DL2电连接,并且在第二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绿色像素G21的TFT Tr与第二条栅极线GL2和第三条数据线DL3电连接。在第三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蓝色像素B11的TFT Tr与第一条栅极线GL1和第四条数据线DL4电连接,并且在第三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蓝色像素B21的TFT Tr与第三条栅极线GL3和第三条数据线DL3电连接。
当通过上述LCD装置显示全白图像(全彩色图像)时,功耗大体上与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相等。
然而,当显示一种颜色,例如红色时,上述LCD装置的功耗增大。
例如,在具有图1中的像素排列的现有技术的LCD装置中,通过栅极线GL1至GL4中的每条栅极线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四条数据线DL4和第七条数据线DL7,从而显示红色图像。
然而,在具有图3中像素排列的LCD装置中,应当被施加高辉度数据信号的数据线的数量随着栅极线而改变。
也就是说,当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栅极线GL2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两条数据线,即第四条数据线DL4和第五条数据线DL5,从而驱动两个红色像素R12和R22。在该情形中,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其它数据线,即第一条数据线DL1至第三条数据线DL3以及第六条数据线DL6至第十条数据线DL10。另一方面,当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栅极线GL3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四条数据线,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二条数据线DL2、第七条数据线DL7和第八条数据线DL8,从而驱动四个红色像素R21、R23、R31和R33。在该情形中,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其它数据线,即第三条数据线DL3至第六条数据线DL6以及第九条数据线DL9和第十条数据线DL10。
如上所述,当选择第二条栅极线GL2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两条数据线,而当选择第三条栅极线GL3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四条数据线。也就是说,在图3中的LCD装置中,被施加高辉度数据信号的数据线的数量随着栅极线而改变。
因此,增大了放大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器(未示出)的功耗。
因此,图3中的LCD装置通过共用栅极线和数据线,其开口率和透射率与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相比得到了提高。然而,应当被施加高辉度数据信号的数据线的数量随着所选择的栅极线而改变,在功耗方面存在缺陷。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的像素排列的示意性平面图。上述问题可在具有图5中的像素排列的LCD装置中得到克服。
参照图5,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LCD装置中,第一条数据线DL1至第十条数据线DL10以及第一条栅极线GL1至第五条栅极线GL5形成在基板(未示出)上。第一条数据线DL1至第十条数据线DL10与第一条栅极线GL1至第五条栅极线GL5彼此交叉从而限定36个像素。然而,栅极线、数据线和像素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此外,LCD装置包括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即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对应于各个像素,从而限定红色像素R11至R13、R21至R23以及R31至R33,绿色像素G11至G13、G21至G23以及G31至G33,以及蓝色像素B11至B13、B21至B23以及B31至B33。
在沿栅极线方向的像素行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交替地排列。在沿数据线方向的像素列中,两个不同的像素交替地排列。例如,在第一像素列中,红色像素R11布置在第一像素行中,红色像素R31布置在第三像素行中,蓝色像素B21布置在第二像素行中,蓝色像素B41布置在第四像素行中。也就是说,红色像素R11和R31与蓝色像素B21和B41交替地排列。在第二像素列中,绿色像素G11和G31与红色像素R21和R41交替地排列。在第三像素列中,蓝色像素B11和B31与绿色像素G21和G41交替地排列。
换言之,在两相邻像素列中,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一种像素排列成Z字形,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中的其它两种像素交替地排列成又一Z字形。
在LCD装置中,相邻像素共用栅极线,并且相邻像素共用数据线。因此,与现有技术的LCD装置相比减小了用于TFT的面积,从而增大了像素的开口率和透射率。
更详细地,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TFT Tr与第(2a)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TFT Tr与第(2a+1)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2b+1)条栅极线(a和b都是正整数)。在图5中,绿色像素G11(即第二像素列中的第一个像素)的TFT Tr与红色像素R21(即第二像素列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二条栅极线GL2。此外,绿色像素G21(即第三像素列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与蓝色像素B31(即第三像素列中的第三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三条栅极线GL3。
另一方面,在第(2d-1)像素行中的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r与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Tr共用第(2c)条数据线,并且在第(2d)像素行中的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1)条数据线(c和d都是正整数)。在图5中,红色像素R11(即第一像素行中的第一个像素)的TFT Tr与绿色像素G11(即第一像素行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二条数据线DL2。此外,红色像素R21(即第二像素行中的第二个像素)的TFT Tr与绿色像素G21(即第二像素行中的第三个像素)的TFT Tr共用第三条数据线DL3。
例如,在第一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红色像素R11的TFT Tr与第一条栅极线GL1和第二条数据线DL2电连接,并且在第二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红色像素R21的TFT Tr与第二条栅极线GL2和第三条数据线DL3电连接。在第二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绿色像素G11的TFT Tr与第二条栅极线GL2和第二条数据线DL2电连接,并且在第三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绿色像素G21的TFT Tr与第三条栅极线GL3和第三条数据线DL3电连接。在第三像素列和第一像素行中的蓝色像素B11的TFT Tr与第一条栅极线GL1和第四条数据线DL4电连接,并且在第一像素列和第二像素行中的蓝色像素B21的TFT Tr与第三条栅极线GL3和第一条数据线DL1电连接。
在包括上述像素排列的LCD装置中,被施加高辉度数据信号的数据线的数量是恒定的,从而不会引起功耗的增大。
例如,当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栅极线GL2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三条数据线,即第三条数据线DL3、第四条数据线DL4和第九条数据线DL9,从而驱动三个红色像素R21、R12和R23。在该情形中,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其它数据线,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二条数据线DL2、第五条数据线DL5至第八条数据线DL8、以及第十条数据线DL10。另一方面,当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栅极线GL3时,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三条数据线,即第二条数据线DL2、第五条数据线DL5和第八条数据线DL8,从而驱动三个红色像素R31、R22和R33。在该情形中,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其它数据线,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三条数据线DL3、第四条数据线DL4、第六条数据线DL6、第七条数据线DL7、第九条数据线DL9以及第十条数据线DL10。
下面对包括图5的像素组PG中的像素排列的LCD装置的示例性驱动方法进行解释。
将四条栅极线GL1至GL4与七条数据线DL1至DL7形成为限定3×6矩阵中的18个像素。3×6矩阵中的18个像素形成像素组PG。
在像素组PG中,当将栅极信号施加至像素组PG中的第二条栅极线GL2时,应当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数据线DL3和第四条数据线DL4,从而驱动两个红色像素R21和R12。在该情形中,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二条数据线DL2、第五条数据线DL5至第七条数据线DL7。此外,当将栅极信号施加至像素组PG中的第三条栅极线GL3时,应当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数据线DL2和第五条数据线DL5,从而驱动两个红色像素R31和R22。在该情形中,将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DL1、第三条数据线DL3、第四条数据线DL4、第六条数据线DL6和第七条数据线DL7。
如上所述,当选择第二条栅极线GL2时以及选择第三条栅极线GL3时,均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两条数据线。也就是说,在图5中的LCD装置中,被施加高辉度数据信号的数据线的数量并不改变。
因此,放大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器(未示出)的功耗并未增大。
因此,所述LCD装置在开口率和透射率以及不增大功耗方面具有优点。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中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本发明的这种修改和变化,只要其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在基板上延伸的栅极线;
与所述栅极线交叉从而限定多个像素的数据线;
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以及
在每个像素区域中的液晶电容器,所述液晶电容器的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
其中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b+1)条栅极线,其中a和b都是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第(2d-1)像素行中的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条数据线,并且在第(2d)像素行中的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1)条数据线,
其中c和d都是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对应于各个像素的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其中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排列成条带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对应于各个像素的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其中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之一在两相邻像素列中排列成Z字形,并且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交替地排列在每个像素行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对应于各个像素的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其中在2×2矩阵型的像素排列中,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之一设置在对角线上的两个像素中,并且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中的其它两个设置在另外两个像素中。
6.一种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条栅极线至第四条栅极线;与所述第一条栅极线至所述第四条栅极线交叉从而限定在3×6矩阵中排列的18个像素的第一条数据线至第七条数据线;在每个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对应于各个像素的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以及在每个像素区域中的液晶电容器,所述液晶电容器的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其中在第(2b)像素列中的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a)条栅极线,并且在第(2b+1)像素列中的第(2a)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a+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b+1)条栅极线,在第(2d-1)像素行中的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条数据线,并且在第(2d)像素行中的第(2c)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与第(2c+1)个像素的薄膜晶体管共用第(2c+1)条数据线,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之一在两相邻像素列中排列成Z字形,并且所述第一滤色器至所述第三滤色器交替地排列在每个像素行中,a、b、c和d都是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一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栅极线;
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数据线和第四条数据线,并且将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第二条数据线以及第五条数据线至第七条数据线;
将第二栅极信号施加至第三条栅极线;以及
将高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二条数据线和第五条数据线,并且将低辉度数据信号施加至第一条数据线、第三条数据线、第四条数据线、第六条数据线和第七条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008571 | 2013-01-25 | ||
KR20130008571 | 2013-01-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69900A true CN103969900A (zh) | 2014-08-06 |
CN103969900B CN103969900B (zh) | 2017-07-21 |
Family
ID=51222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04228.4A Active CN103969900B (zh) | 2013-01-25 | 2013-12-19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72148B2 (zh) |
KR (1) | KR102093632B1 (zh) |
CN (1) | CN103969900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2888A (zh) * | 2014-08-07 | 2016-03-0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测试方法 |
WO2016041215A1 (zh) * | 2014-09-17 | 2016-03-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6876404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显示装置 |
CN107479266A (zh) * | 2016-06-07 | 2017-12-1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减少的缺陷的显示设备 |
CN107863071A (zh) * | 2016-09-22 | 2018-03-3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WO2018152903A1 (zh) * | 2017-02-24 | 2018-08-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WO2020135020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6735A (zh) * | 2013-06-28 | 2014-07-16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装置 |
KR102342685B1 (ko) | 2015-03-05 | 2021-12-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JP2016184098A (ja) * | 2015-03-26 | 2016-10-2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US9761171B2 (en) * | 2015-08-20 | 2017-09-12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Pixel array of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ode display,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dual pixel of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ode display |
KR102678548B1 (ko) * | 2018-06-19 | 2024-06-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3552752B (zh) * | 2021-07-13 | 2022-09-09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4184A (zh) * | 2004-07-05 | 2006-03-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Tft基板、具有其的显示装置及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CN1799080A (zh) * | 2003-06-06 | 2006-07-05 | 克雷沃耶提公司 | 非标准子像素排列的液晶显示器底板布局和编址 |
CN1825172A (zh) * | 2005-02-24 | 2006-08-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864198A (zh) * | 2002-08-30 | 2006-11-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US20110164076A1 (en) * | 2010-01-06 | 2011-07-07 | Sang Tae Lee | Cost-effective displa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08981A1 (en) * | 2003-08-29 | 2006-09-21 | Soo-Guy Rho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US7936407B2 (en) | 2005-02-24 | 2011-05-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2013
- 2013-12-19 CN CN201310704228.4A patent/CN103969900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30 US US14/143,138 patent/US94721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20 KR KR1020140006649A patent/KR102093632B1/ko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4198A (zh) * | 2002-08-30 | 2006-11-1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N1799080A (zh) * | 2003-06-06 | 2006-07-05 | 克雷沃耶提公司 | 非标准子像素排列的液晶显示器底板布局和编址 |
CN1744184A (zh) * | 2004-07-05 | 2006-03-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Tft基板、具有其的显示装置及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
CN1825172A (zh) * | 2005-02-24 | 2006-08-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US20110164076A1 (en) * | 2010-01-06 | 2011-07-07 | Sang Tae Lee | Cost-effective displa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72888A (zh) * | 2014-08-07 | 2016-03-0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测试方法 |
US9972232B2 (en) | 2014-08-07 | 2018-05-15 | L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pixels of the same |
CN105372888B (zh) * | 2014-08-07 | 2018-10-02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像素测试方法 |
WO2016041215A1 (zh) * | 2014-09-17 | 2016-03-2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阵列、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6876404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显示装置 |
CN106876404B (zh) * | 2015-12-10 | 2022-06-2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薄膜晶体管基底和显示装置 |
CN107479266A (zh) * | 2016-06-07 | 2017-12-1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减少的缺陷的显示设备 |
CN107479266B (zh) * | 2016-06-07 | 2022-01-14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减少的缺陷的显示设备 |
CN107863071A (zh) * | 2016-09-22 | 2018-03-30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US10541286B2 (en) | 2016-09-22 | 2020-01-21 | Lg Display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WO2018152903A1 (zh) * | 2017-02-24 | 2018-08-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WO2020135020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093632B1 (ko) | 2020-03-27 |
CN103969900B (zh) | 2017-07-21 |
US9472148B2 (en) | 2016-10-18 |
KR20140097005A (ko) | 2014-08-06 |
US20140210868A1 (en) | 2014-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9900B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9858870B2 (en) | Pixel unit, pixel arr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4808407B (zh) | Tft阵列基板 | |
CN103091917B (zh) | 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
CN100511407C (zh) |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 |
US20160231605A1 (en) | Rgbw tft lcd having reduced horizontal crosstalk | |
JP490903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80267377A1 (en) | Pixel driving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USRE45115E1 (en) |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JP4978786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6814505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4423096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JP6499267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9354474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1201513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KR20130071928A (ko) | 프린지 필드형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2835230B (zh)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5404057B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US20090015764A1 (en) |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JP4501979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59101B (zh) | 顯示面板 | |
TWI591408B (zh) | 透明液晶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 |
CN111458942B (zh) | 像素阵列 | |
US20150161939A1 (en) |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 |
US9250485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wherein a width of bar-shaped gaps in each of a plurality of pixel units increases gradual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