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494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63494A CN103963494A CN201410029378.4A CN201410029378A CN103963494A CN 103963494 A CN103963494 A CN 103963494A CN 201410029378 A CN201410029378 A CN 201410029378A CN 103963494 A CN103963494 A CN 1039634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head
- pair
- band plate
- printer
- fram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Aesculin Natural products OC[C@@H]1[C@@H](O)[C@H](O)[C@@H](O)[C@H](O)[C@H]1Oc2cc3C=CC(=O)Oc3cc2O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8051 Chimer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其能够通过抑制了部件件数、组装工时增加的简单的结构,防止使用多种颜色打印一系列的信息时使意料外的颜色发生混色的情况,从而实现打印品质的提高。构成一种打印机(100),该打印机(100)中,一对侧框架(101)与带板(110)通过使在带板(110)上设置的凸部(501A、501B)与在一对侧框架(101)上设置的孔(502A、502B)嵌合而被连结,且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呈现出以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墨带来进行打印动作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使用墨带来进行打印动作的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通过切换对沿着宽度方向将多种颜色排列成带状而成的墨带(以下,适当称为“多色墨带”)进行保持的带盒的位置,来切换打印动作中使用的颜色,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多种颜色的墨液进行的打印动作。
具体而言,以往,存在如下技术:通过沿着带盒所保持的多色墨带上的颜色的排列方向来阶段性地调整以支点部为支点能够摆动的带盒相对于压印构件的倾斜角度,从而切换打印动作中使用的颜色(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另外,具体而言,以往,存在如下技术:对带盒所保持的墨带进行抽出并卷绕用的齿轮箱构成为随着带盒的摆动而进行摆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
另外,具体而言,以往,存在如下技术:在对带盒所保持的墨带进行抽出并卷绕用的带轴上设置挠曲部,该挠曲部随着带盒的位置的切换而挠曲,从而即使在因切换位置而带盒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墨带可靠地抽出并卷绕(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549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292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22710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技术存在使带盒倾斜的结构复杂这样的问题。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使挠曲部挠曲的状态下带轴与带盒连结,因此因带轴与带盒的摩擦而带轴与带盒的接触位置成为高温,从而有时会引起塑性变形。
另外,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技术还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通过在带轴的外周面设置狭缝来实现挠曲部,因此带轴(尤其是挠曲部)的强度差。因此,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现有的技术例如在墨带发生卡挂等而墨带的抽出及卷绕停止的带锁止发生时,带轴可能发生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机,能够通过抑制了部件件数、组装工时增加的简单的结构,防止使用多种颜色打印一系列的信息时使意料外的颜色发生混色的情况,从而实现打印品质的提高。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来实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打印头,其由对置配置的一对框架支承且进行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动作;压印构件,其由所述一对框架支承,且以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位于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方式与所述打印头对置配置;带盒,其具备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将沿着长度方向颜色相同且沿着宽度方向颜色不同的墨带保持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盒保持构件,其与所述一对框架分别连结,设置成以与所述一对框架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而能够摆动,且在将所述墨带定位于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压印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对所述带盒进行保持;带轴,其与所述带盒的所述卷绕机构连结,且通过绕着轴心进行旋转而将所述墨带抽出并卷绕;以及切换机构,其通过使所述盒保持构件摆动,来切换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带轴的连结状态、以及与所述打印头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所述墨带的颜色,其中,所述一对框架和所述盒保持构件通过在所述一对框架或所述盒保持构件中的任一方设置的孔或凹部内嵌合有在所述一对框架或所述盒保持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的凸部而被连结,所述一对框架中的一方的框架与所述盒保持构件的连结所涉及的孔或凹部呈现出以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压印构件的对置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打印机在上述的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轴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打印范围的中央靠所述一方的框架侧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起到如下这样的效果:能够通过抑制了部件件数、组装工时增加的简单的结构,防止使用多种颜色打印一系列的信息时使意料外的颜色发生混色的情况,从而实现打印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之一)。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之二)。
图3是表示图2中的C-C剖面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剖开后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从侧面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之一)。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从侧面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之一)。
图7是表示带轴与旋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以往的打印机中将带板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带轴及旋钮的周边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将带板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带轴及旋钮的周边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即带板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打印机的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0 打印机
101 侧框架
102 压印构件
103 打印头
106 墨带
107 带盒
108 旋钮
110 带板
303 带轴
304 凹部
501 凸部
502 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中,表示设置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下的从斜上方观察到的该打印机的状态。在图2中,表示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状态。
在图1及图2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对置配置的作为一对框架的一对侧框架101(101A、101B)。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形成有输送作为打印机100的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的介质输送路径(省略图示)。一对侧框架101以使介质输送路径位于之间而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打印机100中,作为打印机100的记录对象的记录介质可以使用例如卷缠成辊卷状的状态的长条纸。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设有将介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向规定方向输送的作为输送机构的辊对(省略图示)。
辊对使介质输送路径位于之间而对置配置。构成辊对的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经由齿轮列而与省略图示的送纸电动机连结,该齿轮列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一方的侧框架上。送纸电动机例如可以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
构成辊对的一对辊中的另一方的辊能够通过以与一方的辊抵接的方式由省略图示的施力机构施力的从动辊来实现。由此,能够在构成辊对的一对辊之间夹持记录介质。并且,通过在构成辊对的一对辊之间夹持了记录介质的状态下驱动送纸电动机来使一方的辊旋转,从而能够在介质输送路径中输送记录介质。
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设有由压印构件102、打印头103等构成的打印部。打印头103可以使用例如进行击打方式的记录处理的打印头(击打式打印头)。
这种情况下,打印头103具备捆束的多个针(金属丝)。打印头103中的多个针(金属丝)的前端排列成矩阵状。多个针(金属丝)能够分别独立地向压印构件102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通过多个针(金属丝)的前端所排列的部分来实现打印头103的记录位置。
打印头103搭载于滑架104。滑架104设置成相对于滑架轴201而沿着该滑架轴201的轴心方向能够往复移动,该滑架轴201以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为轴心方向而延伸出。滑架轴201由一对侧框架101支承。
一对侧框架101在滑架轴201的附近对与该滑架轴201平行地延伸出的驱动轴202进行支承。驱动轴202与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设置的齿轮列105连结,伴随驱动滑架驱动电动机(参照图3中的符号301)引起的齿轮列10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在驱动轴202的外周面设有呈螺旋形状的螺旋槽202a。在螺旋槽202a上卡合省略图示的突起,该突起由搭载打印头103的滑架104所具备。滑架104由滑架轴201和驱动轴202支承为使打印头103始终与压印构件102正对。
螺旋槽202a上的突起的卡合位置伴随滑架轴201的旋转而沿着滑架轴201的轴心方向移动。由此,滑架104沿着滑架轴201的轴心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从而搭载于该滑架104的打印头103能够沿着滑架轴201的轴心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压印构件102以在打印头103的整个移动范围内使输送路径位于其与打印头103之间的方式与打印头103对置(正对)设置。压印构件102以使在输送路径中输送的记录介质位于其与打印头103之间的方式与打印头103对置,且在打印动作的执行时,从打印面(与打印头103正对的面)的背面(与压印构件102正对的面)侧,对由打印头103所具备的针(金属丝)按压的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在打印机100中的打印动作的执行时,使墨带106夹在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之间。墨带106在打印头103的移动区域的整个区域内被定位在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之间。
由此,打印头103无论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如何,都隔着墨带106而与压印构件102对置。在打印动作的执行时,记录介质在墨带106与压印构件102之间被输送。墨带106呈长条状,以沿着长度方向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的状态保持于带盒107。
墨带106沿着长度方向颜色相同,且沿着宽度方向(对应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而颜色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后,对能够进行第一颜色即黑色和第二颜色即红色这两种颜色的打印的墨带10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墨带106中,第一颜色即黑色的带和第二颜色即红色的带以各自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对齐的状态相邻配置。
墨带106不局限于能够进行两种颜色的打印的墨带。也可以使用将沿着长度方向颜色相同且沿着宽度方向为三种颜色以上的颜色设置成带状而成的墨带106。另外,墨带106不局限于具备多种不同的色彩的墨带。也可以使用将色彩相同且明亮度或色度不同的颜色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成多个带状而成的墨带106。
墨带106由带盒107以一部分收容在带盒107内且另一部分定位在带盒107的外部的方式保持。带盒107以使墨带106中的定位于带盒107的外部的部分定位在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之间的方式保持墨带106。
具体而言,带盒107具备一对臂部107a。一对臂部107a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带盒107的两端。一对臂部107a在前端彼此之间将墨带106以张挂的状态保持,由此将墨带106的一部分定位在带盒107的外部。由此,带盒107形成空间部,该空间部由在带盒107中收容墨带106的盒主体107b和在一对臂部107a之间张挂的墨带106形成。
打印头103、压印构件102及带盒107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且与用纸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及图2中的箭头B方向)而以压印构件102、打印头103、带盒107的顺序配置。在设置了打印机100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该打印机100时(参照图2),压印构件102和带盒107在打印头103、压印构件102及带盒107的排列方向(箭头B方向)上,以使打印头103位于之间的方式彼此设置在打印头103上的相反的位置。
墨带106在带盒107内以与该带盒107内的空间的大小对应的宽度,且以折叠成外折和内折交替连续的褶皱状(折叠状)的状态收容。在带盒107内设有将收容在带盒107内的墨带106保持为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的机构(以下称为“卷绕机构”)。卷绕机构可以通过例如设置成能够以墨带106的宽度方向为轴心方向进行旋转的齿轮(省略图示)等实现。
带盒107具备与卷绕机构所具备的齿轮连动而进行转动的旋钮108。旋钮108设置成能够以墨带106的宽度方向为轴心方向而进行旋转,且在操作员等用手指抓握并进行旋转等而施加使该旋钮108转动的外力的情况下,该旋钮108也进行转动。由此,操作员能够通过手动抽出并卷绕墨带106。
在带盒107上,在与设有旋钮108的面相同的面上设有装拆用的把手部109。装拆用的把手部109形成弯曲的形状,使得通过操作员的手指容易把持。装拆用的把手部109例如可以与带盒107一体形成。在带盒107中,装拆用的把手部109不局限于图示的形状。另外,在带盒107上也可以不设置装拆用的把手部109。
旋钮108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及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带盒107。旋钮108贯通至带盒107中的与设有装拆用的把手部109的面相反侧的面。在旋钮108上,在面对带盒107中的与设有装拆用的把手部109的面相反侧的面的位置上,设有从该相反侧的面向带盒107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参照图3中的符号304)。
带盒107设置成相对于与一对侧框架101连结的作为盒保持构件的带板110能够装拆。由此,带盒107设置成相对于由一对侧框架101及固定在该一对侧框架101上的构件构成的打印机主体能够装拆。带盒107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使打印头103定位在由盒主体107b和墨带106形成的空间部内,该墨带106张挂在一对臂部107a之间。
图3是表示图2中的C-C剖面的说明图。在图3中,带盒107通过载置在带板110上而由该带板110保持。将在带板110的宽度方向(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端设置的凸部(参照图5及图6中的符号501)插入到在一对侧框架101上分别设置的孔(参照图5及图6中的符号502)中,并使突起与孔卡合,由此使带板110与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连结。
带板110所具备的突起以通过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平行的平面剖开该突起时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形的方式形成大致圆筒形状,且该突起向分别朝着一对侧框架101的方向突出。带板110以将与一对侧框架101连结的各连结位置作为支点而绕着通过各连结位置的轴心进行转动的方式,设置成相对于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能够摆动。
带板110通过进行摆动,来切换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之间的墨带106的位置、以及墨带106相对于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箭头D方向)的角度。带板11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该第一位置是使第一颜色即黑色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位置,该第二位置是使第二颜色即红色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位置。
带板110选择性地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带板110在打印头103移动到打印区域中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纸面左端)时定位于第一位置,在打印头103移动到打印区域中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的纸面右端)时定位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盒107在定位于第一位置时成为水平的状态,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成为以带盒107的臂部107a侧比盒主体107b高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在打印机100中,通过使带板110转动,能够切换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墨带106的颜色。
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且在带板110的下方(与带盒107相反的一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切换凸轮机构。切换凸轮机构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设有齿轮列105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图2中的纸面右侧)的附近。
切换凸轮机构具备与对驱动轴202进行驱动的滑架驱动电动机301的旋转连动而旋转的凸轮。凸轮向与滑架驱动电动机301的旋转方向连动的方向进行旋转,且与该滑架驱动电动机301的正反旋转始终连动而进行正反旋转。切换凸轮机构构成为,在打印头103从预先设定的可移动区域(头可移动区域)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或者从另一端到一端)的期间,对凸轮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切换凸轮机构根据打印头103的位置来切换带板110的位置。具体而言,切换凸轮在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打印头103移动到图2中的纸面右端时,将定位于第二位置的带板110的位置切换为第一位置。通过切换凸轮机构将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带板110固定,由此能够抑制带板110在第一位置进行支承的带盒107的晃动。
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且在带板110的下方(与带盒107相反的一侧)设有省略图示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与设有齿轮列105的侧框架不同的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图2中的纸面左侧的侧框架101)的附近。
复位机构具备在一对侧框架101之间且在另一方的侧框架的附近设置的保持片、对该保持片向从另一方的侧框架背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在带板110上设置的卡合台阶部、对带板110向第一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等。
复位机构根据打印头103的位置来切换带板110的位置。具体而言,复位机构在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打印头103移动到图2中的纸面左端时,将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带板110的位置切换为第二位置,且在切换后的位置处,对带板110施力,以使该带板110停止移动。通过复位机构对定位于第二位置的带板110进行固定,由此能够抑制带板110在第二位置进行支承的带盒107的晃动。
在打印机100中,通过切换凸轮机构和复位机构,根据打印头103的位置来切换带板110的位置,将该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从而能够使该带板110摆动。另外,在打印机100中,通过切换凸轮机构和复位机构能够将摆动后的带板110固定于各位置(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切换凸轮机构和复位机构来实现切换机构。
在打印机主体上设有带轴303,该带轴303从打印机主体侧朝向带盒107侧突出,并经由在带板110上设置的孔302而将带板110贯通。带轴303设置在比打印头103的移动范围即打印头103进行打印的打印范围的中央靠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的位置。带轴303的前端部分成为以越靠前端侧越细的方式倾斜的锥形形状。
带轴303与滑架驱动电动机301连结,通过被传递该滑架驱动电动机301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带轴303仅向一方向旋转,具体而言,仅向抽出并卷绕墨带106的方向旋转。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带轴303和滑架驱动电动机301经由单向离合器连结,由此能够使该带轴303仅向一方向旋转。
在带轴303的前端设有齿轮齿。在上述的旋钮108所具备的凹部304的内周面设有在带盒107保持于带板110的状态下与齿轮齿啮合的齿轮齿。由此,在带盒107保持于带板110的状态下,伴随带轴303的旋转而使带盒107内的卷绕机构进行动作,从而能够通过来自打印机主体侧的驱动力将墨带106抽出并卷绕。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剖开后的剖面的说明图。在图4中,表示在图3所示的打印机100中定位于第一位置的带板110被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在图3中,在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凹部304和带轴303以使旋钮108的轴心方向与带轴303的轴心方向成为平行的方式嵌合。
另外,这种情况下,凹部304和带轴303以使旋钮108的轴心和带轴303的轴心一致的方式嵌合。在图4中,在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凹部304与带轴303的嵌合状态发生变化,旋钮108的轴心方向与带轴303的轴心变成不平行。
图5及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从侧面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在图5及图6中,均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从一对侧框架101中的设有齿轮列105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沿着图2中的纸面右侧至左侧的方向)观察到的状态。在图5中表示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在图6中表示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在图5及图6中,符号501A表示在带板110的宽度方向(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端设置的凸部中的与一方的侧框架101A连结的凸部。另外,在图5及图6中,符号502A表示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
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呈现出以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图3中的箭头D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一对侧框架101中的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B(省略图示)呈现出与在带盒107上设置的凸部501B(省略图示)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圆形。凸部501(501A、501B)及孔502(502A、502B)设置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一对侧框架101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502B中的设置在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的孔(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孔)502A的长度能够根据例如墨带106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带板110的摆动幅度即带板110的倾斜角度等进行适当设定。具体而言,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孔502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例如形成为与该孔502A嵌合的凸部501A的直径的2倍左右。
孔502A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接近带轴303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孔502A不局限于设定在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孔也可以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中的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上。
在打印机100中,也可以取代一对侧框架101与带板110的连结涉及的将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贯通的孔502A、502B,而形成为未将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贯通的形状的凹部(省略图示)。
这样,在取代凸部501A、501B和孔502A、502B而通过凸部501A、501B和凹部来实现侧框架101与带板110的连结时,将开口缘的形状形成为以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箭头B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的凹部设置在接近带轴303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
在打印机100中,通过省略图示的送纸电动机驱动输送辊旋转,由此来输送记录介质,并且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301来驱动驱动轴202旋转,由此来使滑架104即打印头103进行往复移动,并使打印头103所具备的多个针(金属丝)选择性地向压印构件102侧突出,从而执行打印动作。另外,在打印机100中,在打印动作的执行时,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301驱动带轴303旋转,由此将带盒107保持的墨带106抽出并卷绕。
图7是表示带轴303与旋钮108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在图7中,表示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带轴303与旋钮108的位置关系。在图7中,在带板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旋钮108的轴心与带轴303的轴心一致。由此,带轴303旋转所产生的驱动力向旋钮108可靠地传递,从而能够将墨带106高精度地抽出并卷绕。
在打印头103移动到图2中的纸面右端的情况下,带板110通过切换凸轮机构的动作,以与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切换位置而定位于第一位置。另外,在打印头103移动到图2中的纸面左端的情况下,带板110通过复位机构的动作,以与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切换位置而定位于第二位置。
如以往的打印机那样,在一对侧框架101上设置的孔都呈现出与在带板110上设置的突起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圆形的情况下,带盒107与一对侧框架101的连结位置被固定,带板110以固定的位置为支点而进行摆动。因此,带板110在相对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保持平行的状态下进行摆动。
图8是表示在以往的打印机中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带轴303及旋钮108的周边的说明图。在图8中,如以往的打印机那样,若带板110以固定的位置为支点进行摆动,则在带盒107定位于第二位置时,在带盒107与带轴303的连结位置处,旋钮108的轴心(参照图8中的符号801)与带轴303的轴心(参照图8中的符号802)发生偏离。
在此状态下,带盒107以与侧框架101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进行摆动,由此在带盒107与带轴303的连结位置处,尽管旋钮108的轴心的中心从带轴303的轴心的延长线上退避,但是带轴303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在带盒107与带轴303之间彼此产生一方要拉拽另一方的力(要矫正偏离的力)。
通过该要矫正偏离的力,带盒107对带轴303作用有将该带轴303向后方(从压印构件102分离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力。另外,通过该要矫正偏离的力,带轴303对带盒107作用有将该带盒107向前方(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力。由于带盒107在安置于打印机主体的状态下与带板110成为一体,因此要矫正偏离的力经由带盒107而对带板110作用有将该带板110向前方(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力。
移动量越大,要矫正偏离的力引起的上述的作用力作用得越大。即,上述的作用力在带盒107上,从远离与侧框架101连结的连结位置且接近压印构件102的一侧比接近该连结位置且远离压印构件102的一侧作用得大。并且,通过这样的要矫正旋钮108的轴心与带轴303的轴心的偏离的力,对带板110作用有使该带板110向图8中的箭头803方向旋转的力。
这样,在以往的打印机中,通过对带板110作用的要使该带板110向图8中的箭头803方向旋转的力(要矫正偏离的力),可能会使要位于第二位置的带板110从该第二位置偏离。并且,在带板110从第二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可能使不是本来的颜色的颜色与打印头103的记录位置正对,从而可能无法得到所期望的颜色的打印结果。
当要位于第二位置的带板110从该第二位置偏离时,具体而言,例如,尽管本来是打印红色的文字的情况,但可能产生墨带106中的黑色的部分与打印头103的记录位置正对的状况。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在红色的文字中混有一部分黑色的所谓混色。
另外,在以往的打印机中,要矫正偏离的力作为将墨带106向后方(从压印构件102背离的方向)拉拽的外力而对该墨带106发挥作用。当因该张力而在墨带106上作用有不必要的张力时,作用有不必要的张力的状态的墨带106与未作用有张力的状态的墨带106相比,可能产生变形,或者可能无法准确地抽出或卷绕。并且,因此可能在打印结果中产生混色。另外,在以往的打印机中,要矫正偏离的力作用在支承墨带106的臂部107a上,可能会使臂部107a变形。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如上述那样,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B呈现出以与设置在带板110上的凸部501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开口的圆形。因此,在带板110的位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或者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带板110相对于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摆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如上述那样,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呈长孔形状。因此,在带板110的位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或者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与孔502A嵌合的凸部501A在该呈长孔形状的孔502A内滑动。
具体而言,通过上述的要矫正偏离的力,经由带盒107而对定位于第二状态的带板110作用有将该带板110向前方(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力。因此,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带板110被要矫正偏离的力施力,由此在呈长孔形状的孔502A内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滑动。
这样,带板110在该带板110的位置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相对于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在固定的位置进行摆动,并且与呈长孔形状的孔502嵌合的凸部501在该呈长孔形状的孔502内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滑动。由此,带板110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时,以将其与另一方的侧框架连结的连结位置作为支点而使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移动的方式旋转。
由此,带板110以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比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侧更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式相对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倾斜,使带板110所保持的带盒107的旋钮108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移动。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将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带轴303及旋钮108的周边的说明图。另外,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即带板110定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打印机100的从图1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9及图10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如上述那样,在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设置的孔502呈长孔形状,在使带板110摆动时,在该带板110上设置的一方的凸部501在该呈长孔形状的孔502内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滑动。
通过上述的要矫正偏离的力,使设置在带板110上的一方的凸部501在呈长孔形状的孔502内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滑动,因此带板110以将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侧的连结位置作为支点而使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旋转的方式进行位移。由此,通过带板1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切换,从而带板110中的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的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而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移动图10中的符号1001所示的尺寸量。由此,使带盒107的旋钮108向接近压印构件102的方向移动。
在打印机100中,这样使旋钮108的轴心(参照图9中的符号901)与带轴303的轴心(参照图9中的符号902)一致(大体一致),能够抑制凹部304与带轴303的干涉。由此,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抑制凹部304与带轴303的干涉,从而能够抑制在打印结果中产生混色的情况。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由对置配置的一对作为框架的侧框架101支承,且进行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动作的打印头103;由一对侧框架101支承,且以使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位于之间的方式与打印头103对置配置的压印构件102。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带盒107,其具备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将沿着长度方向颜色相同且沿着宽度方向颜色不同的墨带106保持为沿着长度方向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作为盒保持构件的带板110,其与一对侧框架101分别连结,设置成以与一对侧框架101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而能够摆动,且在将墨带106定位于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之间的状态下对带盒107进行保持;带轴303,其与构成带盒107的卷绕机构的一部分的旋钮108连结,通过绕着轴心旋转而将墨带106抽出并卷绕;以及切换机构,其使带板110摆动,由此对构成卷绕机构的一部分的旋钮108与带轴303的连结状态、以及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墨带106的颜色进行切换。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一对侧框架110和带板110通过使设置在带板110上的凸部501A、501B与设置在一对侧框架101上的孔502A、502B嵌合而被连结,且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形成以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使带板110摆动时,在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内,使与该孔502A嵌合的凸部501A滑动,由此能够在使卷绕机构与带轴303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卷绕机构与带轴30可靠地连结。由此,在带板110即带盒107被定位的各位置,能够使各自所期望的颜色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仅将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形成以打印头103与压印构件102的对置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在使卷绕机构与带轴303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将卷绕机构与带轴303可靠地连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仅将一方的侧框架101A与带板110的连结所涉及的孔502A形成为长孔形状,能够在使带板110相对于另一方的侧框架101B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切换带板110的位置。由此,仅通过以与一对侧框架101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而使带板110摆动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切换带板110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通过抑制了部件件数和组装工时增加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在带板110被定位的各位置处使各自所期望的颜色与打印头103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且能够防止使用多种颜色打印一系列的信息时使意料外的颜色发生混色的情况,从而能够实现打印机100的打印品质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的特征在于,带轴303设置在比打印头103进行打印的打印范围的中央靠一方的侧框架101A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由于接近卷绕机构与带轴303连结的连结位置的孔502A形成为长孔形状,因此与远离连结位置的孔502B形成为长孔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为长孔形状的孔502A(或凹部)的大小。由此,能够抑制由于将在一方的侧框架101A上设置的孔502A形成为比与该孔502A嵌合的突起大的长孔形状而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相对于一方的侧框架101A发生晃动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发生晃动引起的打印品质的降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打印机在使用墨带进行打印动作的打印机中有用,尤其适合于使用能够切换多种颜色的墨带进行打印动作的打印机。
Claims (2)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头,其由对置配置的一对框架支承且进行对记录介质的打印动作;
压印构件,其由所述一对框架支承,且以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位于其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方式与所述打印头对置配置;
带盒,其具备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将沿着长度方向颜色相同且沿着宽度方向颜色不同的墨带保持为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抽出自如且卷绕自如;
盒保持构件,其与所述一对框架分别连结,设置成以与所述一对框架连结的连结位置为支点能够摆动,且在将所述墨带定位于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压印构件之间的状态下对所述带盒进行保持;
带轴,其与所述带盒的所述卷绕机构连结,且通过绕着轴心进行旋转而将所述墨带抽出并卷绕;以及
切换机构,其通过使所述盒保持构件摆动,来切换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带轴的连结状态、以及与所述打印头进行记录的记录位置正对的所述墨带的颜色,
所述一对框架和所述盒保持构件通过在所述一对框架或所述盒保持构件中的任一方设置的孔或凹部内嵌合有在所述一对框架或所述盒保持构件中的另一方设置的凸部而被连结,
所述一对框架中的一方的框架与所述盒保持构件的连结所涉及的孔或凹部呈现出以所述打印头与所述压印构件的对置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轴设置在比所述打印头进行打印的打印范围的中央靠所述一方的框架侧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21598A JP6162416B2 (ja) | 2013-02-06 | 2013-02-06 | プリンタ |
JP2013-021598 | 2013-02-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63494A true CN103963494A (zh) | 2014-08-06 |
CN103963494B CN103963494B (zh) | 2018-02-06 |
Family
ID=5123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2937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3494B (zh) | 2013-02-06 | 2014-01-22 | 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62416B2 (zh) |
CN (1) | CN10396349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1005A (zh) * | 2015-02-06 | 2019-06-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打印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4974A (ja) * | 1984-08-27 | 1986-03-19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リボンシフト機構 |
JPS61181757U (zh) * | 1985-05-07 | 1986-11-13 | ||
JPH05229237A (ja) * | 1992-02-20 | 1993-09-07 | Brother Ind Ltd | プリンタのリボン送り装置 |
CN1263824A (zh) * | 1999-02-19 | 2000-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及信息记录媒体 |
CN1652943A (zh) * | 2002-05-09 | 2005-08-10 |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1224678A (zh) * | 2007-01-17 | 2008-07-23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及打印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33090A (ja) * | 1983-01-20 | 1984-07-31 | Ricoh Co Ltd | 印字装置のリボンシフト機構 |
JPH0442145Y2 (zh) * | 1985-10-28 | 1992-10-05 | ||
JPH0547659Y2 (zh) * | 1986-09-03 | 1993-12-15 | ||
JP2003095215A (ja) * | 2001-09-19 | 2003-04-03 | Gunze Ltd | シート材の集束装置及び刷本集束体 |
-
2013
- 2013-02-06 JP JP2013021598A patent/JP616241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1-22 CN CN201410029378.4A patent/CN1039634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4974A (ja) * | 1984-08-27 | 1986-03-19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リボンシフト機構 |
JPS61181757U (zh) * | 1985-05-07 | 1986-11-13 | ||
JPH05229237A (ja) * | 1992-02-20 | 1993-09-07 | Brother Ind Ltd | プリンタのリボン送り装置 |
CN1263824A (zh) * | 1999-02-19 | 2000-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其控制方法及信息记录媒体 |
CN1652943A (zh) * | 2002-05-09 | 2005-08-10 |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101224678A (zh) * | 2007-01-17 | 2008-07-23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及打印控制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1005A (zh) * | 2015-02-06 | 2019-06-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打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62416B2 (ja) | 2017-07-12 |
JP2014151494A (ja) | 2014-08-25 |
CN103963494B (zh) | 2018-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69924542T2 (de) | Farbbandkassette | |
JP5136503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5440018B2 (ja)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
GB2412351A (en) | A tape printer having separate tape and ink ribbon cassettes | |
US20140292976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12126141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4984088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従動ローラの成形用型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CN103963494A (zh) | 打印机 | |
JP5287433B2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JP4538707B2 (ja) | 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10234694A5 (zh) | ||
JP5815065B2 (ja) | プリンタ | |
US20090074499A1 (en) | Printer | |
JP6753932B2 (ja) | プリンタ | |
JP2011235579A (ja) | カバー開閉機構 | |
JP5212631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2086568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CN100361882C (zh) | 用纸托盘 | |
JP2012035637A5 (zh) | ||
JP2010194921A (ja) | 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 |
JP5495470B2 (ja) | プリンタ | |
JPH0890868A (ja) | 転写式プリンタ | |
JP3195726B2 (ja) | 熱転写プリンタ | |
JP4154846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20199729A (ja) | 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