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61552B -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1552B
CN103961552B CN201410233555.0A CN201410233555A CN103961552B CN 103961552 B CN103961552 B CN 103961552B CN 201410233555 A CN201410233555 A CN 201410233555A CN 103961552 B CN103961552 B CN 103961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external
decubital ulcer
example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35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1552A (zh
Inventor
满清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335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15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1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1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15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中药原料配比为:熟大黄15g、枯矾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龙15g、白芨15g、鸡血藤15g、煅龙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芦荟30g、艾叶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黄芪15g,配以常规用量的麻油、凤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以上诸草药除凤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调和成膏状,放入带孔的铝盒,上锅蒸30分钟,冷却后加入粉状凤凰衣5g,调和后待用。使用时加入肝素2500u调和均匀后外用。使用本发明治疗褥疮患者91例,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0%,无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的一种疾病。多见于截瘫、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及深度昏迷等长期卧床患者。褥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住院病人的发生率为5.1%~32.1%。临床上常出现创面迁延不愈、扩大加深、感染加重、植皮或皮瓣与受区难以愈合,甚至皮瓣渐进性坏死等情况,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其特征是:其中药原料配比为:熟大黄15g、枯矾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龙15g、白芨15g、鸡血藤15g、煅龙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芦荟30g、艾叶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黄芪15g,配以常规用量的麻油、凤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诸草药除凤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调和成膏状,放入带孔的铝盒,上锅蒸30分钟,冷却后加入粉状凤凰衣5g,调和后待用。使用时加入肝素2500u调和均匀后外用。
使用本发明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治疗褥疮患者91例,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0%,无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出现。与未使用中药膏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中药膏能明显促进褥疮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油膏剂是粉剂和固体油类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的外用制剂,深入作用较强,可保护皮肤,防止外界物理、化学因素对皮肤的刺激,可以润泽皮肤,保护创面和阻碍皮肤水分的蒸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配比:
熟大黄15g、枯矾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龙15g、白芨15g、鸡血藤15g、煅龙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芦荟30g、艾叶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黄芪15g,配以常规用量的麻油、凤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制备工艺:
以上诸草药除凤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调和成膏状,放入带孔的铝盒,上锅蒸30分钟,冷却后加入粉状凤凰衣5g,调和后待用。使用时加入肝素2500u调和均匀后外用。
使用方法:常规清创后,用外用中药膏外敷患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药理分析:
熟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枯矾为不规则的结晶体,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
煅石膏为白色的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质软,易碎,无臭,味淡。味甘、性辛、涩,寒。归肺、胃经。主治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血竭,《本草蒙筌》:“味辛咸,性气平,有小毒。”入心、肝、脾经。内服活血散瘀,定痛,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三七粉,《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入肝、胃、大肠经。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
蜂房味甘性平,归胃经,入阳明经,肝、肺二经。有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疮疡肿毒。本品能攻坚破积,为外科常用之品。本品质轻且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
象皮,《本草新编》:“味甘,气平,无毒。”入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生肌,敛疮。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紫草味苦,性寒,主治活血,清热,解毒,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现代研究证明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生长以及治疗烧伤。局部应用可促进创伤愈合。
地龙味辛、温。主要作用是祛风活络、定惊、散结,治中风瘫痪,历节风痛,风痰惊痫,瘰疬,恶疮等。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具有活血舒筋,腰膝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的功效,常与黄芪、丹参等配伍。
煅龙骨味甘涩性,平,有止血涩肠,生肌敛疮之功效。
丁香,《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入胃、脾、肾经。主治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
青黛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温病热盛,疮肿,丹毒。《开宝本草》记载:主解诸药毒,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芦荟含酚类、芦荟素、有机酸等成分,对某些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作用。具有防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刺激细胞生长和止血作用。
艾叶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脾、肝、肾经。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
丹皮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痈肿疮毒,跌扑伤痛。《本经》:"主寒热,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松花粉包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核酸、单糖、多糖等营养物质。性温,味甘,具有益气养血、祛风益气,收湿,止血等功效。治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对疮疡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麻油,中医学认为: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
凤凰衣,中医把鸡蛋壳的内膜称为“凤凰衣”。本品为高度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是由致密的与表面平行的纤维组织组成,贴敷褥疮表面,因其薄而柔软,占位性强,抗原性弱,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生物性敷料,为创面提供一层新的保持膜和屏障,使创面暂时封闭,减少水分蒸发及污染和感染的机会。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氨基葡聚糖,有抗凝、抗感染、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有利于组织修复及再上皮化。能缓解疼痛、抗凝、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恢复局部血供,提高机体免疫力。局部应用肝素是治疗褥疮的一种有效手段。
药效学统计分析:
本发明外用中药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82例褥疮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91例,对照组91例。治疗组常规清创后,用本发明外用中药膏外敷患处,对照组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0%,无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65.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发明外用中药膏(自拟名:褥疮愈)能明显促进褥疮创面愈合,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通过182例褥疮病人临床治疗,91例患者局部治疗中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外用中药膏治疗,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促进了褥疮的愈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182例褥疮患者。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后,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按性别182例患者,以1:1的比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分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按年龄、病程、褥疮面积,182例患者以1:1的比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详细情况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初始创面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3按原发病,182例患者1:1的比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详细情况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原发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4按褥疮的发病部位,182例患者以1:1的比例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详细情况见下表4:
表4
两组患者在发病部位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各种压伤引起的皮肤褥疮,经常规治疗1个月以上创面未愈合者。褥疮的分期:Ⅰ期:受压部位发红;Ⅱ期:受压部位发红、肿胀、硬结,有时可见水泡形成,深至真皮层的溃烂;Ⅲ期:皮肤坏死,露出脂肪组织;Ⅳ期:脂肪组织坏死,露出肌肉组织;Ⅴ期:肌肉组织坏死,露出骨膜,产生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伤口的评估应通过观察伤口创面表现和创面细菌培养判断是否是感染伤口伤口分期:a干性坏死期:创面表现为黄白相间的坏死组织或黑痂;b炎性反应期:创面有大量炎性渗出液;c肉芽生长期:创面呈鲜红色;d上皮形成期:创面呈粉红色,伤口变浅;②中医诊断标准: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褥疮。褥疮大小不等,呈灰白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水秽臭难闻。病久褥疮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1.3观察指标:①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程度=(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②并发症发生率:局部皮肤过敏、憋喘等过敏症状。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常规外科清创后,疮面以本发明外用中药膏均匀涂布,再覆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对照组,常规外科清创后,再覆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护理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临床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明显缩小,≥75%,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创面缩小,<75%或≥25%,临床症状改善;无效:创面缩小,<25%,甚至扩大,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4.治疗结果
4.1褥疮愈合率统计表:
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9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2褥疮愈合时间统计表:
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3并发症:治疗组未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瘙痒等过敏症状,亦未发现胸闷、憋喘等变态反应等症状等并发症。
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forWindows中文版对观察结果进行χ2检验.褥疮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χ2=6.160,P<0.05)。
6.讨论
《医学源流》认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疡科纲要》指出:“疮疡为病,发见于外,外治药尤为重要。凡轻浅之证,专恃外治,固可收全功;而危险大疡,尤必赖外治得宜,交互为用,此疡医之学。”褥疮多发生在骶尾部、髋部及转子部。位置表浅,局部用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更能发挥作用,故局部用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去腐生肌法能促进褥疮坏死组织脱落及肉芽组织生长。
本发明应用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治疗褥疮患者91例,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50%,无局部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出现。与未使用中药膏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中药膏能明显促进褥疮的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油膏剂是粉剂和固体油类混合制成的一种均匀、细腻、半固体的外用制剂,深入作用较强,可保护皮肤,防止外界物理、化学因素对皮肤的刺激,可以润泽皮肤,保护创面和阻碍皮肤水分的蒸发。
中医认为“褥疮是伤也是疮,伤则气滞血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气滞则温积,温积则腐脓血……”通过如上方法将中药加味制成各种制剂,以活血化瘀、生肌止痛而治伤;以清热凉血、祛腐生肌而治疮;固本生肌等原则治疗褥疮,在临床上有显著的疗效。本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外用中药膏有明显抗炎消肿、去腐生肌、促进褥疮创面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其特征是:其中药原料配比为:熟大黄15g、枯矾30g、煅石膏30g、血竭10g,三七粉6g、蜂房30g、象皮15g、紫草20g、地龙15g、白芨15g、鸡血藤15g、煅龙骨20g、丁香20g、麝香2g、桂枝15g、青黛20g、芦荟30g、艾叶10g、茯苓15g、丹皮15g、松花粉10g、黄芪15g,配以常规用量的麻油、凤凰衣5g、注射用肝素2500u。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上诸草药除凤凰衣外,研磨成粉,加入麻油调和成膏状,放入带孔的铝盒,上锅蒸30分钟,冷却后加入粉状凤凰衣5g,调和后待用;使用时加入肝素2500u调和均匀后外用。
CN201410233555.0A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1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3555.0A CN103961552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3555.0A CN103961552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552A CN103961552A (zh) 2014-08-06
CN103961552B true CN103961552B (zh) 2016-04-06

Family

ID=5123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35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1552B (zh) 2014-05-29 2014-05-29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1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5728B (zh) * 2014-11-14 2017-10-31 上海市浦东医院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456940A (zh) * 2015-12-30 2016-04-06 项阳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
CN106421396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冯祥柱 一种生肌生肤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75622A (zh) * 2017-08-18 2017-11-24 黄斌 一种褥疮生肌膏
CN112516256A (zh) * 2020-12-04 2021-03-19 于海峰 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1544B (zh) * 2014-01-16 2015-10-07 周红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敷膏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1552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8781B (zh) 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膜剂
CN102755528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中药
CN103961552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839941A (zh) 一种消骨镇痛的中成药
CN103230493B (zh) 一种治疗创口不愈的中药组合物
CN101143171B (zh) 一种中药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041177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
CN103893557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
CN102824449B (zh) 一种治疗褥疮、创口感染、糖尿病皮肤病的外用酊剂
CN100434109C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30516B (zh)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
CN104689132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6370576A (zh) 一种伤口修复中药生肌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0847C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水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68003C (zh) 治疗痈、疖的药物
CN102824421B (zh) 一种治疗惊惕型闭合性骨折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CN106728069B (zh)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03893471A (zh) 一种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3768230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熏洗剂
CN110025689A (zh) 一种缓解术后疼痛与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CN1283282C (zh) 一种治疗阑尾炎的中药
CN103961690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5617214A (zh) 一种治疗疥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7050237A (zh) 一种外敷治疗褥疮的膏药
CN104173877A (zh) 伤口快速愈合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