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吊顶装饰型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顶用的构件,特别涉及二级吊顶装饰型材。
背景技术
所谓二级吊顶,是指在同一室内空间内至少设置二个不同高度的吊顶平面,使吊顶层呈现出而二个不同的高低落差从而使室内吊顶的构造呈现立体感。在不同高低落差的相邻吊顶层级之间具有一个过渡部位,传统的制造方式是采用人工方式借用木板、石膏板或硅钙板在装修现场拼接制造,但这样的装修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该部位极其容易开裂,也不容易在该部位增加一些装饰材料以美化吊顶层。
针对这种传统的方案,本申请人于2012年12月26日提出了申请号为201220725308.9,名称为“二级吊顶结构件”的专利,该专利披露了呈型材状的基体,如图1所示,包括由壁体(11、12、13)所组成的呈型材状的基体1,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1形成的外露立面上设置有弧状的插槽10,所述插槽10中插接有弧状的装饰板2。所述装饰板2的表面上设置有装饰性图案。所述顶壁13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插接边15,在与所述第一插接边15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上部吊顶龙骨6,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通过拉杆等构件固定在楼板上或房顶上;所述第一插接边15的内侧面位置设置有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这样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的侧边41与所述第一插接边15的顶端部顶靠在一起并同时插入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的夹口中,从而利用所述上部吊顶龙骨6将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和所述第一插接边15同时予以夹紧和定位;在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2的外侧(也是所述基体1的非外露立面上)设置有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边16,这样所述第二插接边16位于所述基体1的低点位置。在与所述第二插接边16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下部吊顶龙骨5,所述第二插接边16的外侧面位置设置有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这样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的侧边31与所述第二插接边16的顶端部顶靠在一起并同时插入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的夹口中,从而利用所述第二插接边16支撑起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所述下部吊顶龙骨5再夹紧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层级的吊顶块4,并且所述第二层级的吊顶块3位于所述插槽10之上但能够遮盖所述基体1外侧的侧壁体12。这样由于所述基体1呈型材状,为此就可以将所述基体1设置在具有高低落差的两个层级的吊顶块(3、4)之间从而形成所述两个层级的吊顶之间的过渡部件。该专利还同时披露如图2所示的结构,与图1所示结构不同的是,所述基体1的侧壁体11形成的外露立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插槽(210、220),两个所述插槽(210、220)中分别插接有装饰板(21、22)。
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发现,由于其所述第一插接边15、所述第二插接边16与所述基体1一体化成型,而所述第一插接边15在所述侧壁13的上部往上延伸从而能够遮盖所述二级吊顶层的过渡部位,为此包括所述第一插接边15在内的整个所述基体1的外形尺寸非常大,从而在锯切所述基体1时,也需要非常大旋转直径的锯片及切割机。特别是,由于所述基体1的外形为异形,很难保证存在一个水平的基准面,在锯切所述基体1时必须使用垫块将所述基体1垫平,为此给锯切工作带来不便。其次,由于所述基体1体型庞大从而其单位重量也比较大,从而在安装定位所述基体1时显得非常沉重。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不仅在于提供一种预先制造成型的能够用于不同吊顶层级之间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从而减少装修的工程量,防止该过渡部位容易开裂的问题,而且也旨在便于锯切加工所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特别是它所包含的基体部分,同时也能便于安装这些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其次,当所述基体包含有倾斜的装饰面时,也能准确定位所基体的切割基准面。
根据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包括呈型材状的基体,还包括从所述基体上分别延伸出的能够结合到底层吊顶层的底层定位部和能够结合到顶层吊顶层的顶层定位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能够形成外露装饰面的定位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顶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基体安装定位后,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至少具有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最高定位点,每个所述最高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的一个凸出筋条上。
其中,所述底层吊顶层,是指位于较低层级的吊顶层,而所述顶层吊顶层,是相对于所述底层吊顶层而言高一级的吊顶层。所述底层定位部,是指能够与所述底层吊顶层本身或定位所述底层吊顶层的龙骨形成结合从而能够在所述底层吊顶层位置定位所述基体的构件,所述底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一体化挤压成型。所述顶层定位部,是指能够与所述顶层吊顶层本身或定位所述顶层吊顶层的龙骨形成结合从而能够在所述顶层吊顶层位置定位所述基体的构件,所述顶层定位部本身也是挤压成型的型材。
其中,所述基体主要是安装在二级吊顶层之间的过渡部位起装饰作用的构件,为此,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能够形成外露装饰面的定位立面。所述定位立面首先是指所述基体的一个侧面部位,其次是指该侧面部位本身设置为外露的装饰面或者能够借助于该侧面部位安装其它外露的装饰板体。为此所述定位立面也就是所述基体安装到吊顶层的过渡部位上后,朝向站在地面上的人的视线范围的一个侧面部位。另外,由于所述定位立面能够形成外露装饰面,为此在所述外露装饰面的内侧能够形成安装装饰灯的灯槽,也即让所述基体具有灯槽。
其中,所述顶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能够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可以是采用插接结构,扣接结构、钩接或螺丝定位结构等。
其中,在此必须要说明的是,所述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最高定位点,是指所述基体安装定位到所述过渡部位上或所述顶层定位部上后,观察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所处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即如果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部,则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如果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侧部,则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位于同一垂直面。如果将所述基体随便放置在地面上,所述两个最高定位点虽然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但不一定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或垂直高度。其中,在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所述处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最高定位点,具体设置数量只与所述基体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可以灵活地作出安排。所述最高定位点,是指在有2个以上凸出点的情况下,相对于其它凸出点的最高点。
其中,每个所述最高定位点设置在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的一个凸出筋条上,是指在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对应一个所述最高定位点设置一个所述凸出筋条,所述最高定位点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凸出筋条上,例如,当在所述基体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所述最高定位点时,相应地在所述基体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所述凸出筋条,两个所述最高定位点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凸出筋条上。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二级吊顶层之间的过渡部位的高度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为此将所述顶层定位部与所述基体之间分开制造,为此大大缩小整个所述基体的整体回旋尺寸,从而可以使用较小的锯切设备锯切加工所述基体,便利于安装人员在安装现场锯切加工作业。其次,可以先将所述顶层定位部安装到顶层吊顶层上,再后将所述基体挂接或扣接到所述顶层定位部上,从而便利于安装或拆卸、更换所述基体。
另外由于所述基体安装定位后,所述基体的上部或侧部至少具有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最高定位点,在锯切所述基体时,可以利用所述处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最高定位点作为支撑定位点,能够将所述基体水平地搁置在锯切平台上,从而在锯切45°切角时,让锯切出的45°切角组合成90°转角时刚好吻合。特别是在所述定位立面本身设置为倾斜的或呈弧形的外露装饰面时,至少在对倾斜的或呈弧形的外露装饰面予以锯切45°切角时不用另外使用垫块。使用这些垫块常常出现加工不便,更重要的是加工不准确的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定位立面本身设置为倾斜的外露装饰面,所述倾斜的外露装饰面上具有透光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外露的装饰插板,所述定位立面上设置有能够接纳外露的装饰插板的插槽,所述外露的装饰插板插接在所述插槽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外露的装饰扣板,所述定位立面上设置有水平的扣槽,所述外露的装饰扣板扣装在所述扣槽上。所述扣槽与所述插槽不同的是,所述外露的装饰插板是插入到所述插槽中,而所述外露的装饰扣板是借助于过盈配合的原理扣接到所述扣槽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号为201220725308.9的现有技术所披露的二级吊顶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申请号为201220725308.9的现有技术所披露的二级吊顶结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的第一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与吊顶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所述基体的第二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的所述基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呈型材状的基体1,还包括从所述基体1的底部向上延伸出的能够结合到底层吊顶层71的底层定位部14。所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还包括能够结合到顶层吊顶层72上的顶层定位部2。
所述顶层定位部2呈板状型材,包括上部壁体,所述上部壁体上设置有上部连接槽21;还包括下部壁体,所述下部壁体上设置有一对定位钩(221、222),所述一对定位钩(221、222)扣接到所述基体1上设置的所述一对扣边(12、13)上,从而实现所述顶层定位部2与所述基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这样不仅大大缩小的所述基体1本身的回旋尺寸,而且也便于安装、拆卸和更换所述基体1。当然作为等同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层定位部2与所述基体1之间还可以采用钩接、插接或螺丝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如图4所示,首先将所述顶层吊顶层72直接插接到所述顶层定位部2的上部壁体上设置的上部连接槽21中从而与所述顶层吊顶层72形成结合;当然为了固定所述顶层定位部2,在所述顶层定位部2的上部还设置有定位槽23,在所述定位槽23上结合有吊钩8,所述吊钩8通过螺丝机构81连接到所述定位槽23上,而所述吊钩8直接定位到楼面板上。接着,将所述基体1通过所述一对扣边(12、13)扣接到所述下部壁体上设置的一对定位钩(221、222)上,再将所述底层吊顶层71的扣边与所述底层定位部14共同插接到底层龙骨6的插口中,从而定位所述基体1并且与所述底层吊顶层71形成结合。这样不仅完成了所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的初步组装,而且让所述二级吊顶装饰型材包覆着位于其右侧的二级吊顶的过渡部位。
所述基体1包括处于其上部的两个顶部最高定位点(11、12),当所述基体1安装到所述吊顶层上的过渡部位上后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顶部最高定位点(11、12)处于与地面平行的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安装前在锯切所述基体1时,能够借助于所述两个顶部最高定位点(11、12)将所述基体1水平地定位在锯切工作台上,垂直地或以45°角锯切所述基体1而不会出现偏差。所述基体1上还设置有倒钩13,所述倒钩13与所述顶部最高定位点12共同构成一对扣边。
作为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如图5所示,还可以将所述顶部最高定位点12与所述倒钩13、底层定位部14在所述基体1的侧部设置在同一高度,从而让它们位于与地面垂直的同一垂直面上。所述顶部最高定位点12与所述倒钩13、底层定位部14是所述侧部的三个侧部最高定位点。
如图3所示,所述基体1还包括设置在其下部左侧的能够形成外露装饰面的定位立面10,所述定位立面10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凸台(16、17),两个所述定位立面10组合也形成灯槽,而所述定位凸台(16、17)组合形成灯槽的插槽,外露的装饰插板3插接在所述定位凸台(16、17)之间的插槽中形成倾斜的外露装饰面并遮盖在两个所述定位立面10所形成灯槽的外面。其次,所述装饰插板3本身还可以是能够透光的板体,所述装饰插板3的内侧灯槽中设置有装饰灯9。另外,在所述基体1的上部槽中还安装有顶灯5从而形成暗藏的射顶灯。
在所述基体1的下面还具有水平的定位立面100及设置有装饰扣板4,在所述水平的定位立面100上设置水平的扣槽15,所述外露的装饰扣板4扣接到所述扣槽15上形成水平的外露装饰面。
如图6所示,是所述基体1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与图3和图4所示结构不同的是,在所述基体1的下部左侧设置有倾斜的定位立面18,并且所述定位立面18本身形成倾斜的外露装饰面。在所述定位立面18的内侧设置有装饰灯9,并且在所述定位立面18的壁体上还设置有透光孔181,从而能够透出装饰和所述装饰灯9照明的灯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