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50554B -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0554B
CN103950554B CN201410141702.1A CN201410141702A CN103950554B CN 103950554 B CN103950554 B CN 103950554B CN 201410141702 A CN201410141702 A CN 201410141702A CN 103950554 B CN103950554 B CN 103950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tank
filling
target
space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17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0554A (zh
Inventor
闫指江
饶大林
申麟
林木
王书廷
李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to CN2014101417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0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0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0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0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0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采用了先一次排气后再增压加注的技术,使得目标贮箱和加注贮箱不需要气路和液路同时连接,只用单一的液路进行连接,简化了对接机构;补给航天器不需要安装泵进行增压加注,不但避免了泵中电机旋转而产生的姿态干扰力矩,而且降低了加注时的增压压力,提升任务的可靠性;加注之前对目标航天器贮箱泄压至推进剂饱和蒸汽压以下的措施,确保了目标航天器贮箱填充率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该系统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性,补给航天器可以对多个目标或对一个目标进行多次在轨补给,为在轨加注服务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属于航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许多昂贵并有重大价值的有效载荷逐渐应用到空间平台中。而空间在轨系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空间环境的影响,在没有任何补给和维护的条件下,常常由于燃料有限而被迫终止使用,不得不重新制造和发射全新的系统加以取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一味通过提高运载发射能力增加推进剂携带量而延长在轨航天器寿命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未来航天发展要求,还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在轨加注服务是对空间在轨系统进行预定或应急的在轨燃料加注服务的空间活动,能够延长在轨系统使用寿命,扩展和提高系统性能。该服务进一步方便了航天任务的实施,降低在轨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整体性能,降低风险,增强航天任务灵活性,为进行长期频繁的空间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航天器在轨加注过程,就是携带补给推进剂的航天器(补给航天器)与需要进行推进剂补给的航天器(目标航天器)在空间中实现交会对接后,通过连通的管路将推进剂(通常是常规液体推进剂,如胼二甲肼)由补给航天器贮箱输送到目标航天器贮箱的过程。其中空间流体传输技术是在轨加注的关键技术,由于飞行器处于微重力环境,受到液体表面张力、飞行器姿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贮箱内部的推进剂和增压气体在没有推进剂管理的情况下处于气液混合的无序状态,而在轨加注服务要求在微重力环境下把无蒸汽的单相液体以特定的热力学状态从补给航天器贮箱输送到目标航天器贮箱中,这使得空间流体传输过程十分复杂。因此对于空间携带有推进剂的补给航天器,需要采取一种既简单又可靠的方式将单相液体推进剂传输到目标航天器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在推进剂加注服务过程中,如何将补给航天器中的推进剂稳定地传输到目标航天器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简单,方法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包括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和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其中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由目标对接接口、第四阀门M4、目标贮箱、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三阀门M3、排气阀、第二阀门M2、第一减压器、第一阀门M1和目标贮箱气源系统组成,目标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一阀门M1、第一减压器、第二阀门M2与目标贮箱的一端相连通,在目标贮箱与第二阀门M2之间分别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第三阀门M3,排气阀通过第三阀门M3与目标贮箱相连通,目标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阀门M4与目标对接接口相连通;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由补给对接接口、第五阀门M5、加注贮箱、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六阀门M6、安全阀、第七阀门M7、第二减压器、第八阀门M8和加注贮箱气源系统组成,加注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八阀门M8、第二减压器、第七阀门M7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在加注贮箱与第七阀门M7之间分别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P2和第六阀门M6,安全阀通过第六阀门M6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加注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阀门M5与加注对接接口相连通。
一种利用在轨加注系统的在轨加注方法,步骤如下
(1)将目标航天器中沉底发动机点火,完成目标贮箱中的推进剂沉底;
(2)然后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通过对接接口进行对接;
(3)打开第三阀门M3对目标贮箱进行排气,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内部压力达到推进剂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维持对目标贮箱排气30-40s后关闭第三阀门M3;
(4)依次打开第五阀门M5和第四阀门M4,利用加注贮箱对目标贮箱进行加注;
(5)打开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利用加注贮箱气源系统对目标贮箱进行增压;
(6)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达到工作压力时,关闭第四阀门M4、第五阀门M5、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脱开,完成加注。
所述加注贮箱对目标贮箱加注的速度为10L/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了先一次排气后再增压加注的技术,使得目标贮箱和加注贮箱不需要气路和液路同时连接,只用单一的液路进行连接,简化了对接机构;补给航天器不需要安装泵进行增压加注,不但避免了泵中电机旋转而产生的姿态干扰力矩,而且降低了加注时的增压压力,提升任务的可靠性;加注之前对目标航天器贮箱泄压至推进剂饱和蒸汽压以下的措施,确保了目标航天器贮箱填充率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该系统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性,补给航天器可以对多个目标或对一个目标进行多次在轨补给,为在轨加注服务的进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空间在轨加注服务技术的研究基础,目前已有的常规推进剂在轨补给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加注方式、二是模块更换方式、三是模块新增方式。其中直接加注方式的工程实施性更好,已被俄罗斯和美国的航天任务采用。这种在轨加注方式需要目标航天器和补给航天器具备相应的在轨补给接口和管路系统,不会对航天器总体布局方案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系统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补给航天器可以对多个目标或对一个目标进行多次在轨补给。
在微重力环境下,贮箱内部的推进剂和增压气体处于气液混合的状态,需要将贮箱内部的大量增压气体排出而保留液态的推进剂,本发明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在轨加注的系统方案,该方案首先进行目标航天器推进剂沉底,然后通过对接接口管路使目标航天器与补给航天器组成一个组合体,之后对目标航天器进行排气,将目标贮箱压力降到液体推进剂的饱和蒸气压以下,后采用直接加注的方式进行加注并由补给航天器对其进行增压加注,当达到目标航天器贮箱的工作压力时,停止加注并撤出对接接口管路,从而实现补给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的推进剂加注服务。
本发明的系统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和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其中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由目标对接接口、第四阀门M4、目标贮箱、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三阀门M3、排气阀、第二阀门M2、第一减压器、第一阀门M1和目标贮箱气源系统组成,目标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一阀门M1、第一减压器、第二阀门M2与目标贮箱的一端相连通,在目标贮箱与第二阀门M2之间分别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第三阀门M3,排气阀通过第三阀门M3与目标贮箱相连通,目标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阀门M4与目标对接接口相连通;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由补给对接接口、第五阀门M5、加注贮箱、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六阀门M6、安全阀、第七阀门M7、第二减压器、第八阀门M8和加注贮箱气源系统组成,加注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八阀门M8、第二减压器、、第七阀门M7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在加注贮箱与第七阀门M7之间分别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P2和第六阀门M6,安全阀通过第六阀门M6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加注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阀门M5与加注对接接口相连通。
一种利用在轨加注系统的在轨加注方法,步骤如下
(1)启动目标航天器中沉底发动机点火,完成目标贮箱中的推进剂沉底;
(2)然后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通过对接接口进行对接;
(3)打开第三阀门M3对目标贮箱进行排气,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内部压力达到推进剂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维持对目标贮箱排气30-40s后关闭第三阀门M3;
(4)依次打开第五阀门M5和第四阀门M4,利用加注贮箱对目标贮箱进行加注;
(5)打开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利用加注贮箱气源系统对目标贮箱进行增压;
(6)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达到工作压力时,关闭第四阀门M4、第五阀门M5、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脱开,完成加注。
通过对接装置使补给航天器和目标航天器组成一个组合体,同时目标加注接口与补给加注接口对接形成完整的加注系统。对接后,对目标航天器的贮箱进行排气,由于受到空间低温和真空环境的影响(环境温度4K,出口压力极低),贮箱若直接排气,则贮箱内部气体温度会大幅度降低,根据对贮箱内部增压气体进行绝热膨胀的仿真研究结果,贮箱内增压气体的温度将下降到约60K,可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T1进行监控,大量的增压气体将不能排出,而在加注过程中剩余的增压气体压力和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贮箱推进剂填充率较低。因此本发明创新地采取将贮箱泄压到液态推进剂的饱和蒸汽压以下的措施,使部分液体推进剂汽化,不但可以使推进剂蒸汽和低温的增压气体进行热交换,提高贮箱内部气体温度,而且产生的推进剂蒸汽会将增压气体进一步排出,保证贮箱内部残余的增压气体进一步减少。
然后对目标贮箱进行加注,通过压力调节和限流装置保持加注流量维持在10L/min左右。当目标贮箱内部压力达到贮箱的工作压力时,加注过程停止。加注过程中,由于目标贮箱的压力逐渐升高,之前汽化的推进剂蒸汽逐渐液化,最终达到目标贮箱具有较高的填充率。通过在轨加注地面演示试验的测量,这种加注方式可以使目标贮箱推进剂的填充率达到95%以上。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Claims (2)

1.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
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包括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和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其中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由目标对接接口、第四阀门M4、目标贮箱、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三阀门M3、排气阀、第二阀门M2、第一减压器、第一阀门M1和目标贮箱气源系统组成,目标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一阀门M1、第一减压器、第二阀门M2与目标贮箱的一端相连通,在目标贮箱与第二阀门M2之间分别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和第三阀门M3,排气阀通过第三阀门M3与目标贮箱相连通,目标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四阀门M4与目标对接接口相连通;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由补给对接接口、第五阀门M5、加注贮箱、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六阀门M6、安全阀、第七阀门M7、第二减压器、第八阀门M8和加注贮箱气源系统组成,加注贮箱气源系统依次通过第八阀门M8、第二减压器、第七阀门M7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在加注贮箱与第七阀门M7之间分别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P2和第六阀门M6,安全阀通过第六阀门M6与加注贮箱相连通,加注贮箱的另一端通过第五阀门M5与加注对接接口相连通;
利用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进行加注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目标航天器中沉底发动机点火,完成目标贮箱中的推进剂沉底;
(2)然后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通过对接接口进行对接;
(3)打开第三阀门M3对目标贮箱进行排气,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内部压力达到推进剂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维持对目标贮箱排气30-40s后关闭第三阀门M3;
(4)依次打开第五阀门M5和第四阀门M4,利用加注贮箱对目标贮箱进行加注;
(5)打开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利用加注贮箱气源系统对目标贮箱进行增压;
(6)通过第一测压传感器P1测量目标贮箱内部的压力,当目标贮箱达到工作压力时,关闭第四阀门M4、第五阀门M5、第七阀门M7和第八阀门M8,将目标航天器加注系统与补给航天器加注系统脱开,完成加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注贮箱对目标贮箱加注的速度为10L/min。
CN201410141702.1A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3950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1702.1A CN10395055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1702.1A CN10395055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0554A CN103950554A (zh) 2014-07-30
CN103950554B true CN103950554B (zh) 2016-05-04

Family

ID=51327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1702.1A Active CN103950554B (zh) 2014-04-10 2014-04-10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0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5487B (zh) * 2015-07-03 2018-02-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间在轨加注对接接口装置
CN105065898B (zh) * 2015-07-24 2017-05-10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贯通式卫星推进系统在轨加注系统
CN106439494B (zh) * 2016-09-13 2018-08-2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双模式卫星推进系统的非对称气路模块
CN106762224B (zh) * 2016-11-21 2018-01-05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大容量半管理式表面张力贮箱并联平衡加注方法
RU2022100790A (ru) * 2017-07-21 2022-02-11 Нортроп Грамман Системз Корпорейшн Обслужива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узлы,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CN107867411B (zh) * 2017-09-20 2021-02-09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一种全自动在轨补加装置
CN108826018B (zh) * 2018-07-19 2024-03-26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基于液化气的微小型增压系统及增压方法
CN109110161B (zh) * 2018-08-07 2020-07-14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用于航天器在轨推进剂补加的飞行程序设计方法
CN109606741B (zh) * 2018-12-28 2020-08-07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航天器表面张力贮箱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
CN111396742B (zh) * 2020-03-13 2021-10-29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用于加注增压的枢纽连接设备
CN112149224B (zh) * 2020-09-12 2022-05-3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飞行器推进剂消耗量计算方法、设备、飞行器及存储介质
CN112357124B (zh) * 2020-10-27 2022-09-0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微小卫星无排放变压力在轨加注系统
CN113002807A (zh) * 2021-02-07 2021-06-2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火箭推进剂自动加注的管道装置
CN113353295A (zh) * 2021-06-29 2021-09-07 杨德安 一种固体燃料太空舱
CN114229036B (zh) * 2021-11-22 2024-07-09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温推进剂在轨预冷和加注系统及加注方法
CN114459288B (zh) * 2022-02-25 2024-06-25 复旦大学 一种基于多火箭联合的高轨道航天器发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11970A1 (fr) * 1981-09-02 1983-03-04 Europ Agence Spatiale Dispositif de ravitaillement en orbite pour satellites geostationnaires
CN1173158A (zh) * 1995-01-19 1998-02-11 摩托罗拉公司 卫星燃料添加系统及其方法
EP2530018A1 (en) * 2006-11-28 2012-12-05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ueling spacecraft
CN102941929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板式贮箱流体传输性能验证的微重力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11970A1 (fr) * 1981-09-02 1983-03-04 Europ Agence Spatiale Dispositif de ravitaillement en orbite pour satellites geostationnaires
CN1173158A (zh) * 1995-01-19 1998-02-11 摩托罗拉公司 卫星燃料添加系统及其方法
EP2530018A1 (en) * 2006-11-28 2012-12-05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ueling spacecraft
CN102941929A (zh) * 2012-10-31 2013-02-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板式贮箱流体传输性能验证的微重力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推进剂在轨加注流体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地面试验研究;李勇等;《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10830;第37卷(第4期);第54-57页 *
空间站的在轨技术(二)-在轨补给;潘科炎,王旭东;《航天控制》;19890130;第16-2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0554A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0554B (zh) 一种航天器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及方法
JP5925472B2 (ja) 定常流の熱力学的ポンプ
CN105065898B (zh) 一种贯通式卫星推进系统在轨加注系统
JP6352305B2 (ja) 推進剤供給回路および冷却方法
RU2613078C2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извлечения, хранения и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атмосферного газа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качестве реактивного рабочего тела
JP6416905B2 (ja) 推進剤をロケットエンジン推進室に供給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160222918A1 (en) Device for self-pressurization of a tank
Chato Cryogenic fluid transfer for exploration
Le Bar et al. The advanced cryogenic evolved stage (ACES)-a low-cost, low-risk approach to space exploration launch
Kinefuchi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high power hydrogen electric propulsion for the space exploration
Mustafi et al. Subcooling cryogenic propellants for long duration space exploration
RU2309092C2 (ru) Орбитальный модуль-заправщик
Moran et al. Densified propellant technology-Fueling aerospace vehicles in the new era
Yang et al. Technology of Orbital Propellant Refueling
Lak et al. Non-toxic cryogenic storage for OMS/RCS Shuttle upgrade
Norquist External tank for the Space Shuttle main propulsion system
Bailey et al. System evaluation of a non-toxic upgrade for Shuttle OMS/RCS
Gilmore Scavenging STS propellants-A resource worth developing
Reaves et al. RLV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Trail from 1st to 2nd Generation
Wang et al. Technology of In-Orbit Propellant Refueling of China Space Station
Morehead et al. Cold helium gas pressurization for spacecraft cryogenic propulsion systems
CN117190801A (zh) 姿控动力系统和运载火箭
Robinson et al. Mostly-reusable LOX/H2 space transportation concept enabled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ies
Robinson et al. Next Generation Reusable 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Meyer Cryogenic Fluid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turity Assessment: Liquid Hydrogen Systems for NTP Liquid Methane/Liquid Oxygen for In Space Chemical Propulsion St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