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6604A - 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46604A CN103946604A CN201180074913.2A CN201180074913A CN103946604A CN 103946604 A CN103946604 A CN 103946604A CN 201180074913 A CN201180074913 A CN 201180074913A CN 103946604 A CN103946604 A CN 1039466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gear
- shaft
- pinion
- pinion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03—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said electric motor being also used as a drive for auxiliaries, e.g. for driving transmission pumps or fuel pumps during engine sto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F16H61/0031—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using auxiliary pumps, e.g. pump driven by a different power source than the eng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4—Locking or disabling mechanisms
- F16H63/3416—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 F16H63/3458—Parking lock mechanisms or brakes in the transmission with electric actuating means, e.g. shift by wi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0/00—Purpose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 B60Y2300/60—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e.g. problems related to electric motors or generators
- B60Y2300/63—Starter motor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15/067—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共用电动机而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在发动机(10)的起动时,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向啮合位置移动,通过起动马达(26)使发动机(10)起动。而且,在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向非啮合位置移动时,通过起动马达(26)将手动轴(30a)从旋转容许位置和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因此,使发动机(10)的起动与将手动轴(30a)从旋转容许位置和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发动机起动装置(22)和驻车机构(30)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尤其是涉及通过共用该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电动机与配设于发动机室内的驻车机构的电动机及液压泵的电动机中的至少1个来减少该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中,例如有如下的结构,具备:(a)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驱动板;(b)具有用于与该驱动板选择性地啮合的小齿轮的电动机;(c)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小齿轮向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
另外,在配设有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发动机室内,配设有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驻车机构和液压泵,该驻车机构具有手动轴,该手动轴被选择性地切换为容许变速器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容许位置和使该输出轴为非旋转的驻车位置,该液压泵喷出由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另外,在所述驻车机构具备使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的驻车机构用电动机。而且,在所述液压泵具备使该液压泵驱动的液压泵用电动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中,该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电动机在发动机的起动时以外不使用,由于该电动机与其他装置的电动机例如驻车机构用电动机或液压泵用电动机不共用,因此存在车辆重量增加或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增加而使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窄的问题。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用电动机来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解决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a)一种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驱动板;具有用于与该驱动板选择性地啮合的小齿轮的电动机;及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小齿轮向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b)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包括驻车机构,该驻车机构具有手动轴,该手动轴被选择性地切换为容许变速器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容许位置和使该输出轴为非旋转的驻车位置,(c)在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非啮合位置移动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手动轴连接而将该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通过所述电动机使所述发动机起动。而且,在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非啮合位置移动时,通过所述电动机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由此,使所述发动机的起动与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所述驻车机构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
在此,优选的是,(a)所述小齿轮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部件而在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b)在所述电动机具备对所述输出部件进行驱动的转子轴,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而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且该转子轴经由减速器而与所述手动轴连接。由此,使所述发动机的起动与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所述驻车机构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
另外,优选的是,(a)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在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设有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二小齿轮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齿轮啮合,(b)所述促动器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第二小齿轮向不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在所述驻车机构的切换时使该第二小齿轮向与该输入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由此,所述发动机的起动与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所述驻车机构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而且,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第二小齿轮向不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使所述小齿轮向不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因此,在因某些故障而使所述手动轴不能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第二小齿轮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通过能够使所述手动轴转动的杆,能够以手动方式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因此,在所述手动轴不能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时,能够进行车辆移动、车辆停车,能够增加故障时的应对自由度。
另外,优选的是,(a)包括喷出由所述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b)该液压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部件或转子轴连接且由该输出部件或转子轴驱动而旋转。由此,使所述发动机的起动与将所述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所述驻车机构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而且,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所述驻车机构、所述液压泵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由此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进一步减少。
另外,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第二发明的主要内容在于,(a)一种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驱动板;具有输出部件的电动机,该输出部件在一轴端部设有用于与该驱动板选择性地啮合的小齿轮;及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小齿轮向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b)包括喷出由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c)该液压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且由该电动机驱动而旋转。
根据第二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b)包括喷出由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c)该液压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且由该电动机驱动而旋转。因此,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通过所述电动机使所述发动机起动。而且,所述液压泵与基于所述促动器装置的所述小齿轮的移动无关地通过所述电动机而驱动该液压泵的输入轴旋转。由此,所述液压泵与基于所述促动器装置的所述小齿轮的移动无关地,即使驱动也没有障碍,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因此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和所述液压泵以同一所述电动机为驱动源,由此共用所述电动机而使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车辆的发动机及将该发动机的动力向一对驱动轮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将图1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放大的放大图。
图3是说明设于图2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上的驻车机构的图。
图4是说明向对图2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的促动器装置和起动马达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输入的输入信号及从该电子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信号的图。
图5是说明判定图2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是否有发动机起动要求并通过该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而使发动机起动的发动机起动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判定驾驶员是否操作了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并使手动轴驱动而将自动变速器的档位切换成与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位置相同的档位的档位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图,是对应于图2的图。
图8是说明在发动机工作的状态下虽然驾驶员操作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但因某些故障而未切换自动变速器的档位时的促动器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图,是对应于图2的图。
图10是说明在车辆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之后使发动机再起动的节能行驶系统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图,是对应于图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容易理解而对图进行适当简化或变形,各部的尺寸比及形状等未必准确地描绘。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发动机10及将该发动机10的动力向未图示的一对驱动轮传递的动力传递装置12的概略图。由内燃机构成的作为行驶用的动力源的发动机10的输出从该发动机10的曲轴14向变矩器16、自动变速器18、差动齿轮装置、一对驱动轮传递。
在动力传递装置12上,如图1所示,设有用于使发动机10起动即用于使该发动机10的旋转上升至发动机10进行自主旋转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如图2所示,该发动机起动装置22具备:将具有外周齿24a而呈圆环状的起动齿轮24固定于外周的驱动板20;具有用于与驱动板20的起动齿轮24的外周齿24a选择性地啮合的第一小齿轮26a的起动马达(电动机)26;及在发动机10的起动时向使第一小齿轮26a与固定于驱动板20的外周面的起动齿轮24的外周齿24a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例如磁铁(电磁铁)式的促动器装置28。
如图2所示,在起动马达26具备:将该起动马达26的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26b;及与该转子轴26b同心地设置且经由减速器26c而以能够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与转子轴26b连接的输出部件26d。第一小齿轮26a设成能够相对于起动马达26的输出部件26d在其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经由单向离合器26e而与输出部件26d连接。另外,单向离合器26e与输出部件26d连接成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在该输出部件26d的旋转轴心方向上移动。
图3是说明具有手动轴30a的驻车机构30的图,该手动轴30a被选择性地切换为容许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轴的旋转的旋转容许位置和使该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轴为非旋转的驻车位置。
如图3所示,在驻车机构30具备:设成能够向与在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轴上固定的驻车齿轮30b啮合的啮合位置转动而选择性地将驻车齿轮30b锁止的驻车锁止爪30c;向与该驻车锁止爪30b的前端部卡合的锥形形状的锥形部件30d插通而在一端部支撑锥形部件30d的驻车杆30e;设于该驻车杆30e而对锥形部件30d向其小径方向施力的弹簧30f;由手动轴30a支承为能够旋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驻车杆30e的另一端部连接而通过限制机构至少定位于驻车位置的锁止板30g;固定设于该锁止板30g而被支承为能够绕一轴旋转的手动轴30a;与该手动轴30a连接而检测其旋转角度的回转式编码器30h;对锁止板30g的转动施加限制而向各换档位置即P位置、R位置、N位置、D位置固定的板簧状的弹簧30i及设于该弹簧30i前端部的卡合部30j。而且,如图3所示,在锁止板30g固定有将该锁止板30g与自动变速器18的手动阀32连接的连接部件30k。手动阀32以能够在阀体32a内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参照图3的移动方向A4),自动变速器18根据该移动位置而切换与档位对应的液压回路。
如图2所示,驻车机构30具备:具有将手动轴30a的一端部固定的蜗轮34a和与该蜗轮34a啮合的蜗齿轮34b的减速器34;及与固定设于该减速器34的蜗齿轮34b的输入齿轮34c啮合的第二小齿轮36。在第二小齿轮36具备从该第二小齿轮36向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侧突出的轴部36a,该第二小齿轮36的轴部36a相对于在转子轴26b的第二小齿轮36侧的端部形成的嵌合孔26f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进行该转子轴26b的旋转轴心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嵌入。
因此,在驻车机构30中,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与减速器34的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当起动马达26驱动转子轴26b旋转时,该转子轴26b的驱动力经由第二小齿轮36及减速器34而向手动轴30a传递。由此,手动轴30a能够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进行驱动,并且锁止板30g转动而使手动阀32沿移动方向A4移动。
另外,当手动轴30a从图3所示的驻车齿轮30b由驻车锁止爪30c锁止的驻车位置向箭头A1方向转动时,将设于驻车杆30e的前端部的锥形部件30d向箭头A2方向按压,使驻车锁止爪30c向箭头A3方向下降而切换成容许自动变速器18的输出轴的旋转的旋转容许位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驻车位置是指P位置,所述旋转容许位置是指R位置、N位置及D位置即非P位置。
如图2所示,在促动器装置28设有一个切换部件38,该切换部件38配设于该促动器装置28内且该切换部件38的两端部从该促动器装置28的两端突出。而且,具备第一杆40和第二杆42,该第一杆40的一端部插入于在该切换部件38的第一小齿轮26a侧的端部形成的插入孔38a内且另一端部与单向离合器26e连接,该第二杆42的一端部插入于在该切换部件38的第二小齿轮36侧的端部形成的插入孔38b内且另一端部与第二小齿轮36的轴部36a连接。
因此,当促动器装置28的切换部件38向接近驱动板20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杆40及第二杆42,切换成第一小齿轮26a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并切换成第二小齿轮36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即,第一小齿轮26a及第二小齿轮36切换成图2所示的实线的位置。而且,当促动器装置28的切换部件38向从驱动板20离开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杆40及第二杆42,切换成第一小齿轮26a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并切换成第二小齿轮36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即,第一小齿轮26a及第二小齿轮36被切换成图2所示的单点划线的位置。
图4是说明向为了控制发动机起动装置22中的起动马达26及促动器装置28而设置的电子控制装置44输入的输入信号及从该电子控制装置44输出的输出信号的图。该电子控制装置44构成为包括具备CPU、ROM、RAM及输入输出接口等的所谓微型计算机,CPU利用RAM的暂时存储功能并按照预先存储于ROM的程序进行信号处理,由此执行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的旋转控制、促动器装置28的切换部件38的切换控制等各种控制。
如图4所示,表示动力开关46的ON/OFF的信号、来自档位传感器48的表示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的操作位置的操作位置信号、来自回转式编码器30h的表示手动轴30a的转动量的信号、来自制动器开关50的表示制动踏板有无踏下的制动操作信号、来自发动机转速传感器52的表示发动机10的转速的信号、来自车速传感器54的表示车速的车速信号、来自加速器开度传感器56的表示加速踏板的操作量即加速器开度的加速器开度信号等分别向电子控制装置40供给。另一方面,从电子控制装置44分别输出用于驱动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旋转的驱动信号、用于使促动器装置28的切换部件38的切换位置移动的驱动信号等。
图5是说明判定是否具有发动机起动要求并通过发动机起动装置22使发动机10起动的发动机起动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以下,将步骤省略)SA1中,基于有无起动器驱动要求信号来判定发动机起动装置22的起动马达26是否存在驱动要求。起动马达26的驱动条件例如是以怠速停止模式使发动机10停止时,车辆停车时即车速为零,档位为D档,存在制动踏板的踏下且加速踏板操作为OFF。在SA1中,在具有上述起动器驱动要求信号之前反复进行SA1。并且,当SA1为肯定时在SA2中,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移动到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而使第一小齿轮26a与起动齿轮24啮合,并使第二小齿轮36移动到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而使第二小齿轮36与输入齿轮34c的啮合分离。
接下来,在SA3中,通过起动马达26驱动转子轴26b旋转并经由第一小齿轮26a来使发动机10的曲轴14旋转。并且,使起动马达26驱动至发动机10以自力旋转的预定的发动机转速,当超过该发动机转速时,使起动马达26停止,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移动到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并使第二小齿轮36移动到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结束本例程。
图6是说明响应驾驶员进行的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的操作而通过起动马达26驱动驻车机构30的手动轴30a将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切换成与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位置相同的档位的档位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在SB1中,基于有无SBW驱动要求信号来判定是否存在驻车机构30的手动轴30a的驱动要求。手动轴30a的驱动条件是例如在不是发动机起动中时,驾驶员操作换档杆而切换了的换档杆的操作位置与驻车机构30的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不同这一情况。在SB1中,在具有SBW驱动要求信号之前反复进行SB1。并且,当SB1为肯定时,在SB2中,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一小齿轮26a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并且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二小齿轮36与输入齿轮34c啮合。
接下来,在SB3中,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经由第二小齿轮36来驱动手动轴30a,使手动轴30a转动至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与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的操作位置相同。并且,在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与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的操作位置相同时,使起动马达26停止,结束本例程。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起动马达26在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向非啮合位置移动时,与驻车机构30的手动轴30a连接而将该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而且,在发动机10的起动时,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移动到所述啮合位置,通过起动马达26使发动机10起动。由此,使发动机10的起动与将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发动机起动装置22和驻车机构30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第一小齿轮26a设成能够相对于起动马达26的输出部件26d在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通过促动器装置28从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在起动马达26具备对输出部件26d进行驱动的转子轴26b,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第一小齿轮26a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且该转子轴26b经由减速器34而与手动轴30a连接。由此,使发动机10的起动与将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从而发动机起动装置22和驻车机构30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
实施例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实施例相互之间共通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58与前述的实施例1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相比,在促动器装置60与实施例1的促动器装置28不同这一点上不同,除此以外大致同样地构成。
如图7所示,促动器装置60包括:第一切换装置62,将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及第二切换装置64,将第二小齿轮36向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
如图7所示,第一切换装置62具备:第一切换部件66,从该第一切换装置62的起动齿轮24侧的端部突出;及与实施例1同样的第一杆40,其一端部插入于在该第一切换部件66形成的插入孔66a内且另一端部与单向离合器26e连接。而且,第二切换装置64具备:第二切换部件68,从该第二切换装置64的输入齿轮34c侧的端部突出;与实施例1同样的第二杆42,其一端部插入于在该第二切换部件68形成的插入孔68a内且另一端部与第二小齿轮36的轴部36a连接。
因此,在通过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切换部件66向接近起动齿轮24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杆40,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一小齿轮26a被切换成图7所示的实线的位置。而且,当通过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切换部件66向从起动齿轮24分离的方向时,通过第一杆40,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一小齿轮26a被切换成图7所示的单点划线的位置。
另外,当通过第二切换装置64使第二切换部件68向接近输入齿轮34c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二杆42,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二小齿轮36被切换成图7所示的单点划线的位置。而且,当通过第二切换装置64使第二切换部件68向从输入齿轮34c分离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二杆42,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二小齿轮36被切换成图7所示的实线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2中,执行与前述的图5、图6所示的控制相同的控制。然而,在具有第一小齿轮26a与起动齿轮24未啮合且第二小齿轮36与输入齿轮34c未啮合的状态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图8是与之关联的控制。
图8是说明在发动机10工作的状态下虽然驾驶员操作换档操作装置的换档杆但是因某些故障而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的切换困难时的促动器装置60的工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SC1中,判定档位切换是否困难。该档位切换困难的判定条件是例如因某些故障而使手动轴30f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变得困难,驾驶员操作换档杆而切换了的换档杆的操作位置与自动变速器18的档位不同的状态持续预定时间。在SC1中,在档位切换变得困难之前反复进行SC1。并且,当SC1为肯定时,在SC2中,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一小齿轮26a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同时,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二切换装置64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二小齿轮36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结束本例程。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58,除了得到与前述的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之外,能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即,通过促动器装置60,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固定设于驱动板20的外周面的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因此,在因某些故障而不能进行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的情况下,通过促动器装置60,使第二小齿轮36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使第一小齿轮26a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通过能够使手动轴30a转动的杆,能够手动地将该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因此,在不能进行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的切换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车辆移动、车辆停车,能够增加故障时的应对自由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70与实施例2的发动机起动装置58相比,在起动马达26驱动喷出由自动变速器18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72这一点上不同,除此以外大致同样地构成。
如图9所示,液压泵72是内接齿轮式的油泵,具备:圆环状的从动齿轮74,能够转动地配设于液压室内;及驱动齿轮76,具有与该从动齿轮74的内周齿啮合的外周齿而绕着从该从动齿轮74的旋转中心偏心的旋转中心能够旋转地设置,并驱动该从动齿轮74旋转。
如图9所示,在液压泵72具备:圆柱形状的输入轴78,固定设于驱动齿轮76上;及连接轴80,其一端部嵌入于在该输入轴78的驱动齿轮76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的嵌合孔78a内且另一端部固定于第二小齿轮36。如图9所示,输入轴78及连接轴80中,在连接轴80的一端部的外周形成的花键槽嵌入于在输入轴78的嵌合孔78a的内周部形成的花键齿,从而连接轴80设成不能与输入轴78相对旋转且能够在该输入轴78的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液压泵72的驱动齿轮76通过该液压泵72的输入轴78经由连接轴80而与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连接并由起动马达26驱动来从液压泵72喷出工作液。
图10是说明在车辆停车时使发动机10自动停止并使发动机10再起动的节能行驶系统(以下,称为节能行驶)的流程图。
首先,在SD1中,基于有无S&S用泵驱动要求信号,判定是否存在S&S用泵即液压泵72的驱动要求,即是否使节能行驶开始。该节能行驶的开始条件是例如车辆停车时即车速为零且档位为D档且存在制动踏板的踏下且没有加速踏板操作的状态。在SD1中在满足节能行驶的开始条件之前反复进行SD1。并且,当SD1为肯定时,在SD2中,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一小齿轮26a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并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二切换装置64使第二小齿轮36向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而使第二小齿轮36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
接下来,在SD3中,以从液压泵72向自动变速器18供给充分的量的工作液的方式通过起动马达26来驱动液压泵72。并且,在SD4中,判定是否存在发动机10的再起动的要求。发动机10的再起动条件例如是上述节能行驶的开始条件的任一个不成立的状态。通常,是驾驶员不进行制动踏板的踏下的状态即制动器开关50成为OFF的状态。在SD4中,在满足发动机10的再起动条件之前反复进行SD4。
并且,当SD4为肯定时,在SD5中,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使第一小齿轮26a旋转并向起动齿轮24跳入,从而使第一小齿轮26a与起动齿轮24啮合。并且,在SD6中,通过起动马达26使发动机10旋转至进行自主旋转的预定的发动机转速。并且,在发动机10的转速超过了所述预定发动机转速时,使起动马达26停止,通过促动器装置60的第一切换装置62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结束本例程。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70,使发动机10的起动与将手动轴30a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的档位的变更择一性地工作,由此发动机起动装置70和驻车机构30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车辆重量减少且发动机室内的容积变宽。而且,发动机起动装置70、驻车机构30、液压泵72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由此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进一步减少。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82与实施例3的发动机起动装置70相比,在不具备驻车机构30这一点、转子轴26b与连接轴80一体地连接这一点、促动器装置84与实施例3的促动器装置60不同这一点上不同,除此以外大致同样地构成。
如图11所示,促动器装置84将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和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这两个位置切换。并且,在促动器装置84具备:切换部件86,从该促动器装置84的起动齿轮24侧的端部突出;及与实施例1同样的第一杆40,其一端部插入于在该切换部件86形成的插入孔86a内且另一端部与单向离合器26e连接。
因此,当通过促动器装置84使切换部件86向接近起动齿轮24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杆40,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一小齿轮26a被切换成图11所示的实线的位置。而且,当通过促动器装置84使切换部件86向从起动齿轮24分离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第一杆40,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即,第一小齿轮26a被切换成图11所示的单点划线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82,包括喷出由自动变速器18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72,该液压泵72的输入轴78与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连接,该液压泵72由该起动马达26驱动而旋转。因此,在发动机10的起动时,通过促动器装置84使第一小齿轮26a向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通过起动马达26使发动机10起动。而且,液压泵72与基于促动器装置84的第一小齿轮26b的移动无关地通过起动马达26来驱动该液压泵72的输入轴78旋转。由此,液压泵72与基于促动器装置84的第一小齿轮26a的移动无关,即使驱动也没有障碍,在发动机10的起动时,通过促动器装置84使第一小齿轮26a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因此发动机起动装置82和液压泵72以同一起动马达26为驱动源,由此共用起动马达26而使发动机室内的电动机的个数减少。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在其他形态中也能适用。
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中,可以使转子轴26b与输出部件26d一体地连接,且使第一小齿轮26c一体地固定于输出部件26d,使第二小齿轮36一体地固定于转子轴26b,通过促动器装置28,使该转子轴26b与输出部件26d一体地连接而成的结构在其旋转轴心方向上移动,由此将第一小齿轮26a和第二小齿轮36向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非啮合位置切换。而且,使用将切换部件38向三个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28,通过该促动器装置28,使该转子轴26b与输出部件26d一体地连接而成的结构在其旋转轴心方向上移动,由此向第一小齿轮26a与起动齿轮24啮合的第一位置、第二小齿轮36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第二位置、第一小齿轮26a不与起动齿轮24啮合且第二小齿轮36不与输入齿轮34c啮合的第三位置切换,从而得到与实施例2的发动机起动装置58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22中,促动器装置28使用了使切换部件38向两个位置移动的磁铁式的促动器,但促动器装置28只要是使切换部件38向两个位置移动的结构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结构,例如可以使用缸式或马达式的促动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起动装置70、82中,液压泵72的输入轴78与起动马达26的转子轴26b连接,但是液压泵72的输入轴78也可以与起动马达26的输出部件26d连接。
另外,上述情况只不过是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以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形态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
14:曲轴
18:自动变速器(变速器)
20:驱动板
22、58、70、82:发动机起动装置(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26:起动马达(电动机)
26b:转子轴
26d:输出部件
26a:第一小齿轮(小齿轮)
28、60、84:促动器装置
30:驻车机构
30a:手动轴
34:减速器
34c:输入齿轮
36:第二小齿轮(第二小齿轮)
72:液压泵
78:输入轴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驱动板;具有用于与该驱动板选择性地啮合的小齿轮的电动机;及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小齿轮向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括驻车机构,该驻车机构具有手动轴,该手动轴被选择性地切换为容许变速器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容许位置和使该输出轴为非旋转的驻车位置,
在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使所述小齿轮向非啮合位置移动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手动轴连接而将该手动轴从所述旋转容许位置和所述驻车位置中的一方向另一方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齿轮设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部件而在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并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从所述非啮合位置向所述啮合位置移动,
在所述电动机具备对所述输出部件进行驱动的转子轴,通过所述促动器装置而使所述小齿轮向所述非啮合位置移动,并且该转子轴经由减速器而与所述手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子轴的轴端部,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在旋转轴心方向上相对移动的方式设有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二小齿轮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齿轮啮合,
所述促动器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第二小齿轮向不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非啮合位置移动,在所述驻车机构的切换时使该第二小齿轮向与该输入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其中,
包括喷出由所述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
该液压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部件或转子轴连接且由该输出部件或转子轴驱动而旋转。
5.一种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具备: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驱动板;具有输出部件的电动机,该输出部件在一轴端部设有用于与该驱动板选择性地啮合的小齿轮;及在所述发动机的起动时使该小齿轮向与所述驱动板啮合的啮合位置移动的促动器装置,所述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包括喷出由变速器消耗的工作液的液压泵,
该液压泵的输入轴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且由该电动机驱动而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1/076586 WO2013073043A1 (ja) | 2011-11-17 | 2011-11-17 |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6604A true CN103946604A (zh) | 2014-07-23 |
CN103946604B CN103946604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8429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49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6604B (zh) | 2011-11-17 | 2011-11-17 | 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06443B2 (zh) |
JP (1) | JP5839043B2 (zh) |
CN (1) | CN103946604B (zh) |
BR (1) | BR112014011846B1 (zh) |
DE (1) | DE112011105859B4 (zh) |
WO (1) | WO201307304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7059A (zh) * | 2015-09-18 | 2018-05-11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式促动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4747B (zh) * | 2016-07-07 | 2017-05-10 | 重庆双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具备人力盘车功能的电动起动机 |
JP6804948B2 (ja) * | 2016-11-25 | 2020-12-2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JP2018202923A (ja) * | 2017-05-31 | 2018-12-27 |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 ロック装置 |
DE102019201664B4 (de) * | 2019-02-08 | 2021-07-29 | Magna Pt B.V. & Co. Kg | System zum Betätigen einer Parksperre |
JP7003168B2 (ja) * | 2020-03-13 | 2022-02-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駆動ユニット |
DE102020203462A1 (de) * | 2020-03-18 | 2021-09-23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Kraftfahrzeug mit Getriebeölpump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43191A (ja) * | 1990-06-11 | 1992-02-13 | Suzuki Motor Corp | 船外機のパワートリム・チルト装置 |
JP2002122236A (ja) * | 2000-10-11 | 2002-04-26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フト制御装置 |
JP2004169877A (ja) * | 2002-11-22 | 2004-06-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JP2007314146A (ja) * | 2006-05-29 | 2007-12-06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
CN101633309A (zh) * | 2009-09-01 | 2010-01-27 | 东南大学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
US20100312424A1 (en) * | 2009-06-04 | 2010-12-09 | Denso Corporation | Shift range switching apparatus, parking lock apparatus and engagement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83526A (en) * | 1981-05-07 | 1982-11-11 | Nippon Denso Co Ltd | Device for starting and for driving auxiliary machinery |
JPS5971962A (ja) | 1982-10-18 | 1984-04-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ヒ−トポンプ式冷凍サイクル |
JPS5971962U (ja) * | 1982-11-06 | 1984-05-1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タ−タ |
JPS6081232U (ja) * | 1983-11-10 | 1985-06-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多機能スタ−タ |
JP2004044520A (ja) * | 2002-07-12 | 2004-02-12 | Honda Motor Co Ltd | クラッチ機構 |
JP2006083778A (ja) * | 2004-09-16 | 2006-03-30 | Toyota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
JP2007239785A (ja) * | 2006-03-06 | 2007-09-20 | Toyota Motor Corp | 潤滑油供給システム |
DE102008011898A1 (de) * | 2008-02-29 | 2009-09-03 | Daimler Ag | Schaltvorrichtung |
JP6062324B2 (ja) * | 2013-06-14 | 2017-01-1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およびエンジン始動制御方法 |
-
2011
- 2011-11-17 US US14/358,429 patent/US95064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7 CN CN201180074913.2A patent/CN1039466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7 JP JP2013544067A patent/JP58390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7 BR BR112014011846-9A patent/BR112014011846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11-17 WO PCT/JP2011/076586 patent/WO201307304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1-17 DE DE112011105859.4T patent/DE112011105859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43191A (ja) * | 1990-06-11 | 1992-02-13 | Suzuki Motor Corp | 船外機のパワートリム・チルト装置 |
JP2002122236A (ja) * | 2000-10-11 | 2002-04-26 | Toyota Motor Corp | シフト制御装置 |
JP2004169877A (ja) * | 2002-11-22 | 2004-06-17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式自動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
JP2007314146A (ja) * | 2006-05-29 | 2007-12-06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20100312424A1 (en) * | 2009-06-04 | 2010-12-09 | Denso Corporation | Shift range switching apparatus, parking lock apparatus and engagement switch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vehicle |
CN101633309A (zh) * | 2009-09-01 | 2010-01-27 | 东南大学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27059A (zh) * | 2015-09-18 | 2018-05-11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式促动器 |
CN108027059B (zh) * | 2015-09-18 | 2020-05-29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式促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1105859T5 (de) | 2014-08-28 |
DE112011105859B4 (de) | 2021-05-20 |
US20140323269A1 (en) | 2014-10-30 |
CN103946604B (zh) | 2016-03-16 |
US9506443B2 (en) | 2016-11-29 |
JPWO2013073043A1 (ja) | 2015-04-02 |
BR112014011846A2 (pt) | 2017-05-02 |
JP5839043B2 (ja) | 2016-01-06 |
BR112014011846B1 (pt) | 2020-11-24 |
WO2013073043A1 (ja) | 2013-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46604A (zh) | 车辆用发动机起动装置 | |
US8573339B2 (en) | Hybrid industrial vehicle | |
JP5612624B2 (ja) | レンジ切替装置 | |
JP2002332937A (ja) | 内燃機関の始動装置 | |
WO2010006556A1 (en) | Vehicle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1216532B (zh) | 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驱动装置 | |
JP2015189437A (ja) | パー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パーキング機構の診断方法 | |
JP2006503249A (ja) | クラッチのための作動装置 | |
US20140083218A1 (en) | Transmission | |
JP2012072854A (ja)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用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2008057435A5 (zh) | ||
JP5120332B2 (ja)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 |
JP2006213149A5 (zh) | ||
CN107035822A (zh) | 一种电动车的电控换挡机构 | |
KR101408465B1 (ko) | 전기 차량용 이단 변속기 | |
KR20140080267A (ko) | 전기자동차용 파킹 장치 | |
JP2017062020A (ja) | 車両用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の制御装置 | |
KR100878618B1 (ko) | 전기자동차의 감속기용 파킹장치 | |
CN210821792U (zh) | 动力驱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386725B (zh) | 车辆的驱动单元 | |
JP5218254B2 (ja) | パーキングロック装置 | |
JP2004044520A (ja) | クラッチ機構 | |
JP7609083B2 (ja) | 噛み合い式伝動機構の制御装置 | |
JPS6349523A (ja) | 動力取出装置付き変速機 | |
JP2012202534A (ja) |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