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658A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43658A CN103943658A CN201410119112.9A CN201410119112A CN103943658A CN 103943658 A CN103943658 A CN 103943658A CN 201410119112 A CN201410119112 A CN 201410119112A CN 103943658 A CN103943658 A CN 1039436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luminescence unit
- emitting
- emitt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claims 47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7739 conversion c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YLYPIBBGWLKELC-UHFFFAOYSA-N 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4-(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C=C1C=CC1=CC(=C(C#N)C#N)C=C(C)O1 YLYPIBBGWLKEL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lass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HXWWMGJBPGRWRS-CMDGGOBGSA-N 4- -2-tert-butyl-6- -4h-pyran Chemical compound O1C(C(C)(C)C)=CC(=C(C#N)C#N)C=C1\C=C\C1=CC(C(CCN2CCC3(C)C)(C)C)=C2C3=C1 HXWWMGJBPGRWRS-CMDGGOBG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NJRONVKWRHYBF-VOTSOKGWSA-N 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julolidyl-9-enyl-4h-pyran Chemical compound O1C(C)=CC(=C(C#N)C#N)C=C1\C=C\C1=CC(CCCN2CCC3)=C2C3=C1 ZNJRONVKWRHYBF-VOTSOKG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OFUROIFQGPCGE-UHFFFAOYSA-N nile red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3=NC4=CC=C(N(CC)CC)C=C4OC3=CC(=O)C2=C1 VOFUROIFQGPCG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EMQMWWWCBYPOV-UHFFFAOYSA-N s-indac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C=CC2=CC2=CC=CC2=1 WEMQMWWWCBYPO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thionin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N)=CC2=[S+]C3=CC(N)=CC=C3N=C21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4—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提高OLED显示器的分辨率;OLED显示器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包括阳极、阴极和有机材料功能层,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且第一发光层延伸到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层且第二发光层延伸到第二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且第二发光单元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用于高分辨率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形成柔性结构、视角宽等优点;因此,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
其中,利用发光材料独立发光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实现OLED的全彩色显示的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精密的金属荫罩与像素对位技术,通过蒸镀方法制备红、绿、蓝发光层。
然而,受限于金属荫罩图形尺寸的精度,使得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OLED显示器的分辨率受制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OLED显示器的分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均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且所述第一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层,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
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互为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所述光色转换层用于将绿光或蓝光转换为红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绿色发光层;
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优选的,所述OLED显示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且位于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基于上述,可选的,所述OLED显示器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阳极电连接,且相对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阳极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
进一步可选的,在所述阳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阴极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可选的,在所述阴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阳极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设置在所述阴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可选的,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以及所述阴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器的制备方法,所述OLED显示器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
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一发光层;在形成有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二发光层;其中,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通过构图工艺形成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互为阳极和阴极。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绿色发光层;
所述形成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包括: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形成位于出光侧的所述光色转换层。
优选的,在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之后,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基于上述,可选的,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形成薄膜晶体管;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的情况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阳极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该OLED显示器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均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且所述第一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层,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
通过同时在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中形成第一发光层,同时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形成第二发光层,在第二发光单元中使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便可以控制第一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单元中的第一发光层或第二发光层、第三发光单元中的第二发光层进行发光;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光色转换层的位置,便可使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分别发蓝、绿、红中的其中一种颜色的光;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制备各发光单元中发光层时,由于金属荫罩图形尺寸精度的限制而导致OLED显示器分辨率不高的问题,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阻挡层的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阻挡层的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薄膜晶体管的底发光型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薄膜晶体管的顶发光型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薄膜晶体管的双面发光型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OLED显示器;10-衬底基板;20-第一发光单元;30-第二发光单元;40-第三发光单元;50-封装层;60-薄膜晶体管;201-阳极;202-阴极;203-第一发光层;204-第二发光层;205-光色转换层;206-电子传输层;207-空穴传输层;208-阻挡层;601-栅极;602-栅绝缘层;603-半导体有源层;604-源极;605-漏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01,如图1至图3所示,该OLED显示器01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均包括阳极201、阴极202和位于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包括第一发光层203,且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且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中,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和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
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用于使所述OLED显示器01的每个发光单元发光;基于此,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除包括发光层外,还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206和空穴传输层207;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层的效率,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阴极202与所述电子传输层206之间的电子注入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201与所述空穴传输层207之间的空穴注入层。
当向所述OLED显示器01的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同时施加工作电压时,所述阳极201中的空穴和所述阴极202中的电子均注入到所述发光层中;所述空穴和所述电子在所述发光层中相遇,二者复合在一起形成电子-空穴对、并释放出能量;该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出,经过所述发光层中的不同发光分子而显示为不同颜色的光,并从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的两侧均匀的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所述OLED显示器01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均对应一组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第三发光单元40;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第三发光单元40分别对应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中的一种,其具体对应关系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此,由于第二发光单元30包括层叠的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而基于本发明的结构,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势必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需控制只让其中一个发光层发光,即只让第一发光层203发光或只让第二发光层204发光,这样才能避免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两个发光层同时发光而使得发出的颜色不纯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当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发光时,其与第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发相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一发光单元20或第二发光单元30中设置位于第一发光层203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以将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区分;当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发光时,其与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发相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三发光单元40中设置位于第二发光层204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以将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区。
第二,由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均包括第一发光层203,因此,在用蒸镀法制备有机材料的所述第一发光层203时,可以同时在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位置处形成该第一发光层203,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两个相邻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的范围作为蒸镀第一发光层203的最小精度。
同理,由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均包括第二发光层204,因此,可以将相邻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的范围作为蒸镀第二发光层204的最小精度。
其中,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是相互层叠的。
示例的,在利用目前精密的金属荫罩蒸镀制备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时,假设其最小精度的宽度为d,则可以先在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中制备宽度为d的第一发光层203,即:第一发光单元20中包括宽度为d/2的第一发光层203,第二发光单元30中包括宽度为d/2的第一发光层203;然后在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中制备宽度为d的第二发光层204,即:第二发光单元30中包括宽度为d/2的第二发光层204,第三发光单元40中包括宽度为d/2的第二发光层204,其中,使第二发光单元30中宽度为d/2的第一发光层203和宽度为d/2的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
这样,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0的阳极201中的空穴和所述阴极202中的电子均注入到所述第一发光层203,便可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发相应颜色的光例如蓝光;通过控制第二发光单元30的阳极201中的空穴和所述阴极202中的电子均注入到例如第二发光层204(或者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发光层203),便可以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发相应颜色的光例如绿光;通过控制第三发光单元40的阳极201中的空穴和所述阴极202中的电子均注入到第二发光层204,并在出光一侧通过设置在第三发光单元40的光色转换层205转换为相应颜色的光例如红光。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需保证光色转换层205的宽度为d/2,由上述描述可知,金属荫罩的最小宽度为d,因而在制备得到宽度为d/2的光色转化层205不能采用蒸镀法制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构图工艺中的光刻技术分辨率可以达到金属荫罩分辨率的2倍,即:通过光刻技术能制备得到宽度为d/2的光色转化层205,因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光刻技术制备所述光色转化层205。
第三,不对所述光色转换层205的材料进行限定,根据需要转换的颜色而定。例如需要将绿光转换为红光、蓝光转换为红光时,选择相应具有该功能的材料即可。
第四,由于有机材料功能层材料的特殊性,本发明实施例中,OLED显示器01还应包括用于封装有机材料的封装层50;其中,所述封装层50可以是薄膜封装也可以是基板封装,在此不做限定。
第五,根据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面发光型OLED显示器01和双面发光型OLED显示器01。即:当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中其中一个电极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时,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单面发光型;当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时,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双面发光型。
对于单面发光型OLED显示器01,根据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顶发光型和底发光型。具体的,当所述阳极201靠近所述衬底基板10设置,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底10设置,且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不透明导电材料时,由于光从阳极201、再经衬底基底10一侧出射,因此,可以称为底发光型;当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不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时,由于光从阴极202、再经与衬底基底10相对设置的封装层50出射,因此,可以称为顶发光型。当然,也可以将上述两种阳极201和阴极202的相对位置进行替换,在此再赘述。
对于双面发光型OLED显示器01,当所述阳极201靠近所述衬底基底10设置,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底10设置,或当所述阳极201远离所述衬底基底10设置,所述阴极202靠近所述衬底基底10设置,且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时,由于光一方面从阳极201、再经衬底基底10一侧出射,另一方面从阴极202、再经与衬底基底10相对设置的封装层50出射,因此可以称为双面发光型。
第六,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附图均示意性的绘示出与发明点有关的图案层,对于与发明点无关的图案层不进行绘示或仅绘示出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01,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均包括阳极201、阴极202和位于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包括第一发光层203,且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包括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且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中,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和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
通过同时在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中形成第一发光层203,同时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中形成第二发光层204,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使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便可以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或第二发光层204、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进行发光;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光色转换层205的位置,便可使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分别发蓝、绿、红中的其中一种颜色的光;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制备各发光单元中发光层时,由于金属荫罩图形尺寸精度的限制而导致OLED显示器分辨率不高的问题,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器01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考虑到绿光和蓝光的能量高于红光的能量,将高能量的绿光或蓝光转换为低能量的红光更为容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和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互为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所述光色转换层205用于将绿光或蓝光转换为红光。
这里,由于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的载流子传输特性和/或二者之间的能级关系来使阳极201的空穴或阴极202的电子不能到达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其中一个发光层例如第一发光层203,从而使该一个发光层不发光。
例如:若不让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发光,则可以控制第一发光层203的载流子特性有利于空穴传输,这样从阳极201注入的空穴不会或极少在第一发光层203停留而流入第二发光层204,在第二发光层204中空穴与电子结合而发光,在第一发光层203中由于空穴与电子没有结合,因此不会发光。
此外,也可以通过能级的设计实现上述效果,具体的,可以控制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的HOMO(最高已占轨道)能级相同或十分接近,这样从阳极201注入的空穴不会或极少在第一发光层203停留而流入第二发光层204,并控制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的LUMO(最低未占轨道)能级相差很大,使得从阴极202注入的电子基本停留第二发光层204中,这样空穴和电子仅在能在第二发光层204内结合而发光。
当然也可以通过上述两种的搭配来实现第二发光单元30中一个发光层发光,另一个发光层不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阳极201和阴极202同时工作,且阳极201的空穴和阴极202的电子均能注入发光层的情况下,各颜色发光层才能正常的发光,否者即使这里将第一发光层203称为例如蓝色发光层,如果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空穴和电子在该蓝色发光层中没有结合,那么该蓝色发光层也是不会发光的。
进一步的,考虑到目前现有用于制备OLED显示器的发光材料中,通常情况下,绿光材料的效率远高于蓝光材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只有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为绿色发光层;在此情况下,所述光色转换层205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中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光色转换层205的材料可以为4-二氰基亚甲基-2-甲基-6-(p-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4H-吡喃(DCM-1)、DCM-2、DCJTB之类的花青染料、4,4-二氟-1,3,5,7-四苯基-4-硼杂-3a,4a-二氮杂-s-引达省(s-indacene)、路玛近(Lumogen)红和尼罗红等。
优选的,如图4和5所示,所述OLED显示器0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中,且位于第一发光层203和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之间的阻挡层208;所述阻挡层208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例如:如图4所示,当阳极201靠近衬底基板10、阴极202远离衬底基板10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可以控制所述阻挡层208阻挡注入到第二发光层204的电子再注入第一发光层203,从而使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由于没有电子的注入而不发光;而对于注入到阻挡层208的空穴,可以通过所述阻挡层208到达第二发光层204,从而使空穴和电子在第二发光单元30的第二发光层204中相遇而发光。
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均通过第二发光层204发光,而根据显示原理,需要该两个发光单元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三发光单元40(图4中以第三发光单元40为例)的第二发光层204的出光侧,设置光色转换层205。其中,由于第二发光层204、以及位于第二发光层204两侧的电子传输层206、空穴传输层207等有机材料的特殊性,所述光色转换层205优选设置在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同理,如图5所示,当阳极201靠近衬底基板10、阴极202远离衬底基板10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可以控制所述阻挡层208阻挡注入到第一发光层203的空穴再注入第二发光层204,从而使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由于没有空穴的注入而不发光;而对于注入到阻挡层208的电子,可以通过所述阻挡层208到达第一发光层203,从而使空穴和电子在第二发光单元30的第一发光层203中相遇而发光。
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均通过第一发光层203发光,而根据显示原理,需要该两个发光单元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一发光单元20(图5中以第一发光单元20为例)的第一发光层203的出光侧,设置光色转换层205。其中,由于第一发光层203、以及位于第一发光层203两侧的电子传输层206、空穴传输层207等有机材料的特殊性,所述光色转换层205设置在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基于上述的描述,如图6所示,所述OLED显示器01还包括薄膜晶体管60;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60包括栅极601、栅绝缘层602、半导体有源层603、源极604和漏极605;所述薄膜晶体管60的漏极605与所述阳极201电连接,且相对所述薄膜晶体管60,所述阳极201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60设置。在此基础上,所述OLED显示器01还包括与所述栅极601电连接的栅线、栅线引线(图中未标识出),与所述源极604电连接的数据线、数据线引线(图中未标识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60是一种具有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单元,其可以是顶栅型,也可以是底栅型,在此不作限定。
除了图6所示结构,薄膜晶体管还可以设置在封装基板上,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单元的阳极或阴极电连接。
进一步可选的,参考图6所示,在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底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设置在所述阳极201和所述衬底基板10之间。
或者,可选的,如图7所示,在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顶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设置在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
或者,可选的,如图8所示,在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双面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分别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60和所述阳极201之间、以及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阳极201是不连续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相邻阳极201之间设置像素隔离层,一方面进行发光单元的隔离,另一方面将阳极201所在的层填平,以方便后续各功能层的制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的制备方法,参考图1至3所示,所述OLED显示器01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基于该结构,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201,也可以是阴极202;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一发光层203;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发光层203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二发光层204;其中,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所述第一发光层203和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并通过合理控制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的载流子传输特性和/或二者之间的能级关系,只让第二发光单元30中第一发光层203或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发光;
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发光层204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201的情况下,第二电极为阴极202,在所述第一电极为阴极202的情况下,第二电极为阳极201;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通过构图工艺形成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除形成发光层外,还可以形成位于发光层两侧的电子传输层206和空穴传输层207;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层的效率,还可以形成位于阴极202与所述电子传输层206之间的电子注入层,以及位于阳极201与所述空穴传输层207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其中,每个发光单元包括的这些有机材料层构成有机材料功能层。
第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第三发光单元40分别对应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中的一种,其具体对应关系在此不做限定。
基于此,由于第二发光单元30包括层叠的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而基于本发明的结构,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势必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需控制只让其中一个发光层发光,即只让第一发光层203发光或只让第二发光层204发光,这样才能避免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两个发光层同时发光而使得发出的颜色不纯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当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发光时,其与第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发相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一发光单元20或第二发光单元30中形成位于第一发光层203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以将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区分;当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发光时,其与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发相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三发光单元40中设置位于第二发光层204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205,以将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进行颜色区。
第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构图工艺包括成膜、涂胶、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步骤。蒸镀工艺是指通过蒸镀方法直接在特定区域形成特定形状的图案,并不需要涂胶、曝光、显影、刻蚀、剥离等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器的制备方法,通过同时在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发光层203,同时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发光层204,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使第一发光层203和第二发光层204完全重叠,便可以控制第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或第二发光层204、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进行发光;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光色转换层205的位置,便可使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分别发蓝、绿、红中的其中一种颜色的光;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避免制备各发光单元中发光层时,由于金属荫罩尺寸精度的限制而导致OLED显示器分辨率不高的问题,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器01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考虑到绿光材料的效率远高于蓝光材料,优选的,参考图1至3所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204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为绿色发光层,即:第一发光单元2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为蓝色发光层,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第二发光层为绿色发光层,且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不发光;在此情况下,所述光色转换层205形成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中的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优选的,参考图4和图5所示,在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203之后,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204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阻挡层208;所述阻挡层208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这样,通过形成所述阻挡层208便可以控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只让其中一个发光层发光。
例如:参考图4所示,当阳极201靠近衬底基板10、阴极202远离衬底基板10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可以控制所述阻挡层208阻挡注入到第二发光层204的电子再注入第一发光层203,从而使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一发光层203由于没有电子的注入而不发光;而对于注入到阻挡层208的空穴,可以通过所述阻挡层208到达第二发光层204,从而使空穴和电子在第二发光单元30的第二发光层204中相遇而发光。
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均通过第二发光层204发光,而根据显示原理,需要该两个发光单元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三发光单元40(图4中以第三发光单元40为例)的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形成光色转换层205。
同理,参考图5所示,当阳极201靠近衬底基板10、阴极202远离衬底基板10时,在第二发光单元30中,可以控制所述阻挡层208阻挡注入到第一发光层203的空穴再注入第二发光层204,从而使第二发光单元30中的第二发光层204由于没有空穴的注入而不发光;而对于注入到阻挡层208的电子,可以通过所述阻挡层208到达第一发光层203,从而使空穴和电子在第二发光单元30的第一发光层203中相遇而发光。
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发光单元20和第二发光单元30均通过第一发光层203发光,而根据显示原理,需要该两个发光单元发不同颜色的光,因此,需在第二发光单元30或第一发光单元20(图5中以第一发光单元20为例)的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设置光色转换层205。
基于上述描述,参考图6至8所示,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形成薄膜晶体管60;在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的情况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阳极201电连接。
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60包括栅极601、栅绝缘层602、半导体有源层603、源极604和漏极605、与所述栅极601电连接的栅线、栅线引线(图中未标识出),与所述源极604电连接的数据线、数据线引线(图中未标识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薄膜晶体管60可以是顶栅型,也可以是底栅型,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可选的,参考图6所示,在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底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形成在所述阳极201和所述衬底基板10之间。
或者,可选的,如图7所示,在所述阴极202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阳极201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顶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形成在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
或者,可选的,如图8所示,在所述阳极201和所述阴极202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的情况下,即,所述OLED显示器01为双面发光型,所述光色转化层205分别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60和所述阳极201之间、以及所述阴极202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0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阳极201是不连续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相邻阳极201之间形成像素隔离层,一方面进行发光单元的隔离,另一方面将阳极201所在的层填平,以方便后续各功能层的制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OLED显示器,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均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功能层,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包括发光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且所述第一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层,且所述第二发光层延伸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只有一个发光层发光;
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还包括设置在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互为绿色发光层和蓝色发光层;
所述光色转换层用于将绿光或蓝光转换为红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绿色发光层;
所述光色转换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所述有机材料功能层的出光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中,且位于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OLED显示器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阳极电连接,且相对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阳极靠近所述薄膜晶体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阳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阴极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阴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且所述阳极的材料为不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设置在所述阴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的材料均为透明材料的情况下,所述光色转化层分别设置在所述阳极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以及所述阴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9.一种OLED显示器的制备方法,所述OLED显示器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并呈周期性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一电极;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一发光层;
在形成有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第二发光层;其中,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完全重叠;
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基板上,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构图工艺形成第二电极;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具有相同发光层且均发光的其中一个发光单元中,通过构图工艺形成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互为阳极和阴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层发光,且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绿色发光层;
所述形成位于出光侧的光色转换层,包括: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形成位于出光侧的所述光色转换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之后,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位置处通过蒸镀工艺形成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用于在第二发光单元中,阻挡注入到其中一个发光层的电子或空穴注入另一个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形成薄膜晶体管;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二电极为阴极的情况下,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阳极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9112.9A CN103943658B (zh) | 2014-03-27 | 2014-03-27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EP14863077.5A EP3128556A4 (en) | 2014-03-27 | 2014-08-26 | Oled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PCT/CN2014/085172 WO2015143831A1 (zh) | 2014-03-27 | 2014-08-26 | 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US14/648,091 US9666647B2 (en) | 2014-03-27 | 2014-08-26 | OL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19112.9A CN103943658B (zh) | 2014-03-27 | 2014-03-27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43658A true CN103943658A (zh) | 2014-07-23 |
CN103943658B CN103943658B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119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19112.9A Active CN103943658B (zh) | 2014-03-27 | 2014-03-27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6647B2 (zh) |
EP (1) | EP3128556A4 (zh) |
CN (1) | CN103943658B (zh) |
WO (1) | WO2015143831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7231A (zh) * | 2015-02-06 | 2015-05-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4659037A (zh) * | 2015-02-12 | 2015-05-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WO2015143831A1 (zh) * | 2014-03-27 | 2015-10-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37860A (zh) * | 2014-12-08 | 2016-07-06 | 微动公司 | 变送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6252383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WO2017041316A1 (zh) * | 2015-09-07 | 2017-03-1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9845404A (zh) * | 2016-10-13 | 2019-06-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14068663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TWI762142B (zh) * | 2021-01-05 | 2022-04-21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單色有機發光二極體血氧脈搏偵測裝置 |
US20220181391A1 (en) * | 2020-12-08 | 2022-06-09 | Lg Display Co., Ltd.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76432B (zh) * | 2017-02-24 | 2019-11-2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oled显示器 |
CN106910836A (zh) * | 2017-02-24 | 2017-06-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件及oled显示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11785A1 (en) * | 1998-11-18 | 2002-01-31 | Ching W. Tang | A full col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having an integrated shadow mask |
CN102593150A (zh) * | 2011-12-05 | 2012-07-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CN103050630A (zh) * | 2011-12-05 | 2013-04-1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画素结构 |
CN103187433A (zh) * | 2013-02-05 | 2013-07-0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CN203746914U (zh) * | 2014-03-27 | 2014-07-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2075B1 (en) | 1998-11-20 | 2001-06-0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lanar multilayer ceramic structures with near surface channels |
CN1649455A (zh) | 2004-01-19 | 2005-08-03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近紫外光色转换的全彩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结构 |
TWI281360B (en) * | 2005-08-31 | 2007-05-11 | Univision Technology Inc | Full col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JP5167723B2 (ja) * | 2007-08-21 | 2013-03-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 |
JP2010165510A (ja) * | 2009-01-14 | 2010-07-29 | Canon Inc | 有機el表示装置 |
US8147989B2 (en) * | 2009-02-27 | 2012-04-03 |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 OLED device with stabilized green light-emitting layer |
TWI532822B (zh) * | 2011-04-29 | 2016-05-11 |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磷光之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
KR101895616B1 (ko) * | 2012-02-14 | 2018-09-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3000639B (zh) * | 2012-12-12 | 2016-01-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3325952A (zh) | 2013-07-04 | 2013-09-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943658B (zh) * | 2014-03-27 | 2016-05-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3-27 CN CN201410119112.9A patent/CN10394365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8-26 EP EP14863077.5A patent/EP3128556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4-08-26 WO PCT/CN2014/085172 patent/WO201514383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26 US US14/648,091 patent/US966664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11785A1 (en) * | 1998-11-18 | 2002-01-31 | Ching W. Tang | A full col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having an integrated shadow mask |
CN102593150A (zh) * | 2011-12-05 | 2012-07-18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CN103050630A (zh) * | 2011-12-05 | 2013-04-1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画素结构 |
CN103187433A (zh) * | 2013-02-05 | 2013-07-03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CN203746914U (zh) * | 2014-03-27 | 2014-07-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器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66647B2 (en) | 2014-03-27 | 2017-05-30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OL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WO2015143831A1 (zh) * | 2014-03-27 | 2015-10-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37860B (zh) * | 2014-12-08 | 2018-05-25 | 微动公司 | 变送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5737860A (zh) * | 2014-12-08 | 2016-07-06 | 微动公司 | 变送器及其组装方法 |
WO2016123943A1 (zh) * | 2015-02-06 | 2016-08-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4617231A (zh) * | 2015-02-06 | 2015-05-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US9978976B2 (en) | 2015-02-06 | 2018-05-22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04617231B (zh) * | 2015-02-06 | 2017-07-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4659037A (zh) * | 2015-02-12 | 2015-05-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US9660000B2 (en) | 2015-02-12 | 2017-05-23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WO2017041316A1 (zh) * | 2015-09-07 | 2017-03-16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6252383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252383B (zh) * | 2016-09-30 | 2019-01-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US10665659B2 (en) | 2016-09-30 | 2020-05-26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ouble-side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9845404A (zh) * | 2016-10-13 | 2019-06-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845404B (zh) * | 2016-10-13 | 2020-11-20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US20220181391A1 (en) * | 2020-12-08 | 2022-06-09 | Lg Display Co., Ltd.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
TWI762142B (zh) * | 2021-01-05 | 2022-04-21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單色有機發光二極體血氧脈搏偵測裝置 |
CN114068663A (zh) * | 2021-11-16 | 2022-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43831A1 (zh) | 2015-10-01 |
CN103943658B (zh) | 2016-05-04 |
EP3128556A1 (en) | 2017-02-08 |
EP3128556A4 (en) | 2017-11-22 |
US9666647B2 (en) | 2017-05-30 |
US20160268347A1 (en) | 2016-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43658B (zh) |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 |
JP6685675B2 (ja) | 有機el素子、それを用いた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6218548B2 (ja) |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 |
US9263502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
CN103346271B (zh) | 一种掩膜板、oled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590953B (zh) | 具有高孔径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895616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9817695B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4103765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 |
KR102077142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 |
JP2014120478A (ja) | ピクセル構造、ピクセルユニット構造、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
KR20150018031A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
KR20150060509A (ko) |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 |
TWI706560B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 |
CN104009186A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958340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
KR20120042038A (ko) | 유기 발광 장치 | |
JP2010186582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CN10802917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 |
JP2012094513A (ja) |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 |
WO2020232911A1 (zh) |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
KR101135536B1 (ko) | 유기 발광 장치 | |
CN106920816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堆叠结构 | |
CN203746914U (zh) | 一种oled显示器 | |
JP6207263B2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