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0808A - 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30808A CN103930808A CN201380003319.3A CN201380003319A CN103930808A CN 103930808 A CN103930808 A CN 103930808A CN 201380003319 A CN201380003319 A CN 201380003319A CN 103930808 A CN103930808 A CN 1039308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polarizing film
- light polarizing
- mold
- spread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2—Polari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1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ast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13—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made by moulding between two mould parts which are not in direct contact with one another, e.g. comprising a seal between or on the 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3—Optical lamin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8—Moulds for lenses
- B29D11/00528—Consisting of two mould halves joined by an annular gask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1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15/006—Glues or adhesives, e.g. hot melts or thermofusible adhes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包含:进行使偏光膜变形成曲面状的曲面加工;进行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的加热处理;利用加热处理后的偏光膜、以具有间隔而插入该偏光膜的方式对向配置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堵塞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间隔的密封部件,组装在内部具有配置有偏光膜的模腔的成形模;向上述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通过使上述固化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以及将得到的偏光透镜进行脱模。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2012年8月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72255号的优先权,其所有记载特别作为公开在此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在透镜内部插入偏光膜而成形的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遮断由水面等反射的规定的偏光方向的光的偏光塑料透镜(例如,参照下述文献,这些所有记载特别作为公开在此被引用)。
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6595号公报或英国同族文件US2009/091825A1
文献2:(日本)特表2007-523768号公报或英国同族文件US2007/098999A1及美国专利第7767304号
文献1、2所记载的偏光透镜是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通过向偏光膜周围注入固化组合物后进行加热、固化而制造(以下,均称为注塑聚合法或铸造法。
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作的偏光透镜中,有时由于透镜变形而产生散光(astigmatism)。这是由于制造工序中的加热,埋设于透镜内部的偏光膜变形,受到该变形的影响,透镜表面形状发生变化。通过产生散光的眼镜透镜观察物体的眼镜佩戴者感到散光引起的佩戴感不佳(像的模糊等)。因此,为了提供具有良好的佩戴感的眼镜透镜,应防止或减少散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手段,通过抑制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的变形,用于得到散光少的偏光透镜。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包含如下的工序:进行使偏光膜变形成曲面状的曲面加工;进行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的加热处理;利用加热处理后的偏光膜、以具有间隔而插入该偏光膜的方式对向配置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堵塞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间隔的密封部件,组装在内部具有配置有偏光膜的模腔的成形模;向所述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通过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以及将得到的偏光透镜进行脱模。
上述文献1、2中公开有,为了得到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在成形模内部配置偏光膜之前,对偏光膜进行曲面加工。文献1中还记载有,加热偏光膜而进行曲面加工,但文献2中记载有,使偏光膜以规定温度进行干燥。但是,这些文献中未记载应加热曲面加工后的偏光膜。
与之相对,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将曲面加工后的偏光膜配置于成形模内部之前,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认为通过这样加热,曲面加工的偏光膜在配置于成形模内部之前预先变形(收缩),在之后的工序中,不会引起使透镜表面形状变形那样的收缩或收缩程度较小。本发明人等推测到这是由于,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可以提供像差较少的偏光透镜。此外,本发明中,上模具是指,具有用于形成眼镜透镜的物体侧一面的成形面的模具,通常,成形面是为了形成凸面的凹面。另一方面,下模具是指,具有用于形成眼镜透镜的眼球侧一面的成形面的模具,通常,成形面是为了形成凹面的凸面。另外,透镜的“物体侧一面”是指,构成透镜的面中,在将透镜作为眼镜佩戴的情况下成为可见的对象侧的面。透镜的“眼球侧一面”是指,构成透镜的面中,在将透镜作为眼镜佩戴的情况下成为佩戴者的眼球侧的面。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包含使曲面加工前的偏光膜湿润的工序。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中,使曲面加工前的偏光膜在加热下湿润,接着,在冷却后进行曲面加工。
一方式中,所述冷却通过在室温下放置湿润的偏光膜而进行。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在上述成形模的组装中,以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与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方式配置偏光膜。
如上所述,使用组装的成形模得到的偏光透镜包含:具有物体侧一面的第一透镜基材、具有眼球侧一面的第二透镜基材、位于第一透镜基材和第二透镜基材之间且与物体侧一面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偏光膜。
这种结构的偏光透镜作为半加工透镜是有用的。以下,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眼镜透镜通常大致区分为成品透镜和半加工透镜。成品透镜是指,透镜物体侧的折射面(通常,凸面)及眼球侧的折射面(通常,凹面)均满足处方透镜度数的作为镜面的光学面的透镜即不需要进行光学面的曲面加工的透镜。此外,成品透镜中包含对照眼镜框进行了球型加工的透镜和球型加工前的透镜。
另一方面,半加工透镜(以下,均称为半成品透镜)是通常具有一面为凸面另一面为凹面的弯月形状,但不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透镜,具有只将透镜凸面进行了镜面加工的光学面,凹面为未加工面。透镜制造商侧为了能够与透镜处方度数对应而将凹面侧进行表面加工(包含磨削加工、切削加工、研磨加工。)制作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透镜,设计残留通过加工除去的加工余量的透镜厚度。本发明中,将以上说明的成品透镜及半成品透镜定义为眼镜透镜(眼镜透镜)。即,眼镜透镜中包含光学上使处方度数充足的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透镜即成品透镜和以成为光学上使处方度数充足的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透镜的方式加工的半成品透镜。
在上述的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为半成品透镜的情况下,为了不露出或除去偏光膜,用于加工的加工余量的最大值根据偏光膜和凹面(眼球侧的折射面和应表面加工的面)的距离制定,偏光膜距凹面越近,加工余量越小,因此,在表面加工后得到的透镜变厚。一般而言,不具备偏光膜的通常的成品透镜的厚度在最薄的部位为1.1mm左右,如果假定根据距物体侧一面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7mm以下的偏光透镜(半成品透镜),进行表面加工直到加工界限,则通过对凹面进行表面加工,可以提供最薄的部位的厚度为1.1mm左右的眼镜透镜。另外,另一方面,如果将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设为0.3mm以上,则在制造时容易形成眼球侧一面。
如以上,包含:具有物体侧一面的第一透镜基材、具有眼球侧一面的第二透镜基材、位于第一透镜基材和第二透镜基材之间且与物体侧一面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作为用于得到在透镜内部包含偏光膜的偏光透镜(成品透镜)的半成品透镜是有用的。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在所述成形模的组装中,将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的周缘部和偏光膜的周缘部利用粘接剂在两点以上进行粘接。
以下,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在通过注塑聚合法制造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时,在上述文献1、2所记载的方法,使用垫片作为堵塞成形模的模腔的部件,并利用设于垫片的载置部对偏光膜进行定位保持。但是,所述方法中,不管偏光膜的厚度或形状差(曲面精度)如何,由垫片的设计及制造精度决定偏光膜的保持位置。其结果,成形后的偏光膜的位置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依据考虑该偏差的厚度成形透镜,且有时成为比通常的眼镜透镜(不具备偏光膜的眼镜透镜)厚的透镜。与之相对,根据利用所述粘接剂粘接上模具和偏光膜的方法,根据粘接剂涂布量(粘接剂柱的高度)可以随意地设定上模具内面和偏光膜的距离即在注塑聚合后得到的透镜的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由此,可以解决使用垫片的方法中产生的上述课题。
一方式中,所述密封部件为具有粘合剂层的胶带。
在使用胶带作为堵塞成形模的模腔的部件的情况下,难以如所述垫片那样设置偏光膜设置部,因此,在通过注塑聚合法制造偏光透镜时,通常使用垫片。与之相对,根据利用所述粘接剂粘接上模具和偏光膜的方法,不使用具有对偏光膜进行定位保持的载置部的垫片,就可以在成形模的模腔内部对偏光膜进行定位保持。因此,在通过注塑聚合法制造偏光膜时,可以使用简单且廉价的部件即胶带。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中,在凸面模上配置偏光膜的状态下进行按压,而将凸面形状转印到偏光膜上,由此,进行所述曲面加工。
一方式中,不从凸面模上除去所述按压后的偏光膜,而在该凸面模上进行所述加热处理。
一方式中,所述加热温度为120℃以上且不足150℃。
一方式中,所述制造方法还包含如下的工序,在脱模的偏光透镜上涂布热固化组合物,然后进行加热,由此,形成固化覆盖膜。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一种偏光透镜,其中,包含:具有物体侧一面的第一透镜基材、具有眼球侧一面的第二透镜基材、位于第一透镜基材和第二透镜基材之间且与物体侧一面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偏光膜,物体侧一面的几何学中心位置的最大曲率半径Rmax和最小曲率半径Rmin之差(Rmax-Rmin)不足4mm。
以下,进一步说明所述偏光透镜。
所述偏光透镜优选为半成品透镜,关于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如上述那样。这样,将偏光膜配置于距物体侧一面较近的位置的偏光透镜中,由于偏光膜的变形,物体侧一面易于变形的倾向较强,这种变形成为上述散光的原因。与之相对,根据本发明,如之前记载,能够防止偏光膜的变形引起物体侧一面的表面形状变化。作为没有变形的指标,可以使用所述物体侧一面的几何学中心位置的最大曲率半径Rmax和最小曲率半径Rmin之差(Rmax-Rmin),如果该值不足4mm,则可以说是眼镜佩戴者感觉不到散光引起的佩戴不良(或感觉较少)的眼镜透镜。本发明一方式的偏光透镜可以作为具有这种良好的佩戴感的眼镜透镜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涉及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利用偏光膜、以具有间隔而插入该偏光膜的方式对向配置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堵塞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间隔的密封部件,组装在内部具有配置有偏光膜的模腔的成形模;在此,所述偏光膜的最大径与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的最大径相同或比最大径小,且将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的周缘部和偏光膜的周缘部利用粘接剂两点以上进行粘接;向所述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通过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以及将得到的偏光透镜进行脱模。
通过如所述组装成形模,当向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以下,均记载为“透镜单体”,但不仅是单体,可以包含低聚物、预聚物等各种固化性成分。)时,在模腔内,透镜单体转入到偏光膜的两侧,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透镜单体向模腔内的注入。
一方式中,所述粘接剂固化成柱状且具备规定高度,并支承偏光膜。
一方式中,所述密封部件是具有粘合剂层的胶带。
以上说明的各方式的一方式中,固化组合物为硫代氨基甲酸脂系或硫代环氧系树脂。
另一方式中,所述粘接剂配置于将透镜放入眼镜框时被除去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透镜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即物体侧一面的变形较少的偏光透镜。这样提供的偏光透镜作为半成品透镜是有用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A)、(B)是用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偏光膜的剖面图;
图4(A)、(B)、(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偏光膜的曲面加工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模具16和下模具18和偏光膜的关系的图;
图6是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模具16上配设粘接剂的图,(a)是平面图,(b)是A-A’的剖面图;
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上模具16上形成粘接剂的方法的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粘接剂喷出装置;
图9是说明组装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成形铸模的图;
图10是说明向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模具成形铸模注入单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一种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的工序:进行使偏光膜变形成曲面状的曲面加工;进行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的加热处理;利用加热处理后的偏光膜、以具有间隔而插入该偏光膜的方式对向配置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堵塞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间隔的密封部件,组装在内部具有配置有偏光膜的模腔的成形模;向上述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通过使上述固化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以及将得到的偏光透镜进行脱模。
以下,对上述制造方法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剖面图。
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100是具有弯月形状的塑料透镜,由第一透镜元件部110、第二透镜元件部120、在该两透镜元件部之间进行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14构成。第一透镜元件部110相对于偏光膜14设于透镜100a的物体侧(凸面侧),第二透镜元件部120设于透镜100的眼球侧(凹面侧)。另外,第一透镜元件部110及第二透镜元件部120均具有弯月形状,第一透镜元件部110中,凸面侧成为透镜100的凸面部,凹面侧成为与偏光膜14抵接的面。同样,第二透镜元件部120中,凹面侧为透镜100的凹面部,凹面侧成为与偏光膜14抵接的面。
作为埋设于偏光透镜100内部的偏光膜14,可以使用如下偏光膜,例如,将市场上销售的碘系偏光膜通过冲压成形而曲面加工成规定曲率,并对应透镜形状将外形切割成圆形。对曲面加工的详情进行后述。
如图1(B)、图1(C)所示,透镜100a、100b的透镜凸面侧111和偏光膜14的距离的最小值如上述,优选以成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方式设计。
图1(B)所示的透镜100a是基线为2D(屈光度)、偏光膜14的曲率为3D且处方度数为负度数的单焦点透镜。在负度数的透镜的情况下,随着从中心朝向外周的方向,透镜厚度变厚,在正度数的透镜的情况下,相反。
图1(B)的透镜100a中,透镜凸面侧111中心的顶点T为与偏光膜14的距离W1最小的点,顶点T和偏光膜14的距离成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
在球面设计的情况下,顶点T为几何学中心,也是光学中心。
图1(C)所示的透镜100b是基线为10D、偏光膜14的曲率为8D且处方度数为正度数的单焦点透镜。
偏光膜14和透镜顶点的距离W1最小的区域即外周部和偏光膜14的距离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
在图1所示那样的、由两片透镜基材夹持偏光膜的类型的偏光透镜中,第一透镜元件部110的透镜凸面侧111的折射面的设计优选为旋转对称面,特别优选为球面。这是由于,容易进行模具制造或偏光膜的曲面创建。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果使用折射率为1.60以上的高折射透镜单体且将偏光膜和透镜凸面线的差设定为2D以内,则可以将透镜凸面和偏光膜的距离即间隙H的最小值设定成0.3mm以上且0.7mm以下,作为其结果,能够得到最小透镜厚度为1.1mm的偏光透镜。
上述制造方法使用注塑聚合法(铸造法)制造偏光透镜。铸造法是如下成形法,即,在由上模具、下模具和调整上下模具间的距离并确定透镜厚度的密封部件形成的模腔内,聚合固化透镜单体后,进行脱模取出透镜。
上下模具也称为母模,作为它们的材料,可以使用:玻璃、陶瓷、金属、树脂等。通常,可以使用进行化学强化的玻璃。
上模具中,通常,配置于模腔侧的内面(成形面)为凹面,通过转印该凹面的面形状,形成由聚合固化而得到的透镜的凸面的折射面。在上模具为玻璃模具的情况下,上模具的成形面通常成为进行粗磨、精磨、研磨等镜面加工的面。
另一方面,下模具中,通常,成形面为凸面,通过转印该凸面的面形状,形成由聚合固化而得到的透镜的凹面的折射面。下模具中,通常也实施与上述上模具一样的加工。
作为密封部件,可以使用垫片、在单面上具有粘接剂层的胶带(以下,称为“粘合带”)。在使用垫片的情况下,通常利用由弹簧等弹性体构成的紧固部件夹持固定上下模具。但是,根据垫片形状不同,固定方法各异,因此,不限定于此。另一方面,在粘合带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紧固部件。因此,紧固部件的使用可以任意选择。
作为粘合带的基材,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丙烯等聚烯烃系、聚苯乙烯、ABS等聚苯乙烯系、聚酰亚胺、乙酸乙酯、纸、布、金属等。其中,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丙烯。另外,粘合带也可以为带状,也可以为丝带状,只要可以将其卷绕于模具周围即可。粘合带的厚度通常优选为不足200μm。另一方面,粘合带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在装配成形模时,只要是不引起压曲的程度的厚度即可。
作为粘合带的粘合剂,可以使用硅系、丙烯酸系、天然橡胶系等。从对固化组合物的溶出、耐热性等性能的观点来看,作为粘合成分,优选为含有硅橡胶成分及硅树脂成分的硅系粘合剂。另外,在上下模具上卷绕粘合带而形成模腔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用具备以下的测定机构和驱动机构的模具铸模装配装置,可以高精度地进行成形模的组装。
该装置的构成为,具有:保持各成形模的非成形面的保持装置、测量各成形模成形面的中心部相对于预定的基准位置的高度的测定装置、将各成形模的中心并入同一轴的输送装置、测量成形模外周部的成形面间隔的测定装置、比较由上述测定装置测量的值和从测量的位置到上下模具的成形面的中心间隔成为规定间隔的各模具的输送量的合计的判定装置、以上下模具的成形面的中心间隔成为规定间隔的方式移动各模具的输送装置、将粘合带卷绕于上下模具外周面而形成模腔的粘合带卷绕装置。
另外,关于使用粘合带的成形模的组装,可以采用眼镜用塑料透镜的注塑聚合法中使用的各种组装方法。关于这些方法,可以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1-330806号公报,其所有全记载特别作为公开在此被引用。
如以上所记载,使用垫片的注塑聚合法中,利用设于垫片的载置部进行偏光膜的定位保持。与之相对,将上模具的内面和偏光膜利用粘接剂粘接两点以上的方法可以随意地设定得到的透镜的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另外,根据该方法,作为密封部件,可以使用胶带,同时可以得到在透镜内部的希望位置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
上述粘接剂进行的方法中,不使偏光膜表面和上模具的内面接触,而保持规定间隔(以下,称为“间隙”。),同时保持偏光膜。粘接剂优选柱状(圆柱,立方体等)或块状地、优选柱状地载置于上模具内面的周缘部上或偏光膜表面的周缘部上。不将粘接剂带状地载置于上模具的周缘部整周或偏光膜表面的周缘部整周。这是由于,若这样载置粘接剂,则在成形模内不能固化组合物注入到上模具和偏光膜之间。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光透镜的制造工序的概要的流程图,包含:曲面加工偏光膜的工序、在上下玻璃模具装入偏光膜而组装成形模(成形铸模)的工序、向该铸模模腔内注入透镜单体的工序、对填充于铸模的透镜单体进行加热、聚合的工序、将由上述聚合工序进行固化、成形的透镜从铸模脱模的工序。另外,在制造半成品透镜的情况下,与处方一起对脱模后的透镜凹面(眼球侧一面)进行表面加工(磨削(粗磨,打磨)、切削、研磨的至少一项处理)。
然后,在制作眼镜前,任意进行表面处理(涂层等)。另外,这样得到的眼镜透镜还适当附加折缘、入框组装成希望的框形状的工序等。
(偏光膜)
图3是偏光膜14的剖面图。
偏光膜14只要体现偏光功能就没有特别限定,但如图3(A)或图3(B)所示,优选具备由聚乙烯醇(PVA)构成的树脂层的单层(图3(A))或多层(图3(B))薄膜。由于PVA的透明性、耐热性、与作为染色剂的碘或二色性染料的亲和性、延伸时的取向性均优异,因此,优选作为薄膜材料。
多层的偏光膜14可以通过如下得到,将PVA中含浸碘的物质薄膜状地成形,形成沿一轴方向延伸的树脂层后,如该树脂层的单面或图3(B)所示,在两面上层叠三乙酰纤维素(TAC)作为保护层。
偏光膜14的厚度只要可以进行薄膜的曲面加工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果是通常市场上销售的薄膜,则优选为10μm~500μm左右。是由于,如果厚度为10μm以上,则刚性较强,且操作容易,如果为500μm以下,则薄膜的曲面加工容易。
(偏光膜的曲面加工)
偏光膜优选与上模具的成形面(通常,凹面)形状对应地进行曲面加工。
偏光膜的曲面加工只要是可以将薄膜形状制成希望的曲面形状的方法,就可以采用任意方法。作为优选的方法,列举冲压成形法。例如,通过在凸面模上配置偏光膜的状态下进行按压,可以将凸面形状转印到偏光膜上,制成曲面形状的偏光膜。例如,在具备温度调整装置(加热器,冷却介质等)和加压装置且具有凸模和凹模成为一对的成形模(母模)的冲压成形装置中夹持平面片材的偏光膜并进行按压,而将偏光膜曲面加工成成形模面的形状。偏光膜为通常较薄的树脂制的平面片材。作为凸模、凹模,优选使用成形面为球面的模。这是由于,成形面为球面且不是复杂的形状,因此,不需要特别的冲压装置,通过使用通常的冲压成形装置,就可以容易地雕刻。
图4(A)是表示凸模部的曲面加工台的图,符号10是平面状的薄膜部件,符号60是曲面加工台。曲面加工台60由具有耐热性的陶瓷制的加工基台部60a和球面为玻璃模的母模部61(61a、61b)构成。图中,表示有两个母模部61,但作为左右眼的眼镜透镜用而构成的模中,也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
母模部61的弯曲面的曲率根据制造的透镜100(参照图1)的凸面侧折射面的基线而设定。例如,基线越大,也可以使母模部61的弯曲面的曲率越大。即使弯曲面的曲率形成与透镜100的基线相同的曲率,在半加工透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可进行凹面磨削/研磨的范围内成为与塑料透镜100的基线不同。另外,在处方透镜具有渐进透镜或非球面透镜等球面以外的面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弯曲面设为与成品透镜的面形状一致的面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将基线大小划分成数个阶段,对各阶段设定不同的曲率的弯曲面。即,通常,眼镜透镜的一个设计项目中,从正度数(远视用)到负度数(近视用)设定制作度数范围,因此,为了对应该度数范围,基线至少为5种类以上。这是由于要与这种透镜项目的订货对应。
在该凸模的母模部上载置将单轴延伸的PVA制薄膜切割成长方形形状的平板状的薄膜部件10,利用具有未图示的凹模的母模部的冲压装置,以例如室温(20~25℃左右)进行冲压,由此,将弯曲面12(12a、12b)形状转印到偏光膜上,进行偏光膜14(14a、14b)的曲面加工(参照图4(B)、(C))。
在进行以上说明的曲面加工前,优选使偏光膜湿润。由此,提高向母模部的形状转印性。湿润处理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即,在例如恒湿高温装置中将偏光膜放置规定时间,将水制成雾状对偏光膜进行喷雾等,但只要可以提高含水率,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湿润通常在50~90℃左右的加热环境中进行。
湿润的偏光膜为将吸收的大量水在保持于薄膜的状态下进行曲面加工,优选进行冷却。例如,通过将从恒湿高温装置取出的偏光膜直接以室温(20~25℃左右)放置,可以冷却偏光膜。
而且,本发明一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曲面加工后的偏光膜中,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此外,本发明中,加热温度是指进行加热处理的环境的温度。如上述,通过在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配置在成形模内之前进行加热,能够防止偏光膜的变形,其结果,能够防止偏光透镜的表面、特别是物体侧表面变形。在此,通过将加热温度设为105℃以上,能够良好地防止变形,且通过设为不足150℃,能够防止在偏光膜上产生变色或应变。加热温度优选为120℃以上,且优选为130℃以下。上述的加热处理可以在大气中进行。
作为加热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但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在加热成上述温度的热风循环烘箱中载置偏光膜并吹热风的方式。作为加热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加热到偏光膜充分收缩即可。
偏光膜也可以从进行了曲面加工的模取下并实施加热处理,也可以在配置于模上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处理。优选的一方式中,如图4所示,如果对薄膜部件10进行曲面加工,则在不使玻璃模60和薄膜部件10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即,将进行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薄膜部件10)利用玻璃模60的曲面61保持加热。单轴延伸的偏光膜根据方向不同,收缩的程度各异,因此,有时弯曲面12的形状从设定的形状进行变化。与之相对,如果利用玻璃模60的曲面61保持,则可以使薄膜部件10沿着玻璃模60的曲面61的形状进行收缩,因此,与不使用玻璃模60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相比,可以更高精度地成形弯曲面12的曲率或形状。另外,曲面加工中使用的模也可以在其它凸面模上配置偏光膜并进行加热处理。即,将曲面加工的薄膜部件10从玻璃模60分离并重新载置于额外准备的加热用的玻璃模60上。为了确保加工效率及精度,优选加热使用曲面加工中使用的玻璃模60。
接着,如图4(C)所示,为了将薄膜部件保持于上模具16上,与上述模具形状对应地残留各个曲面部61a周围的薄膜部件10,同时沿着图的虚线K切割薄膜部件。切割的偏光膜具备凸缘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详情进行后述。)所示,上模具16在透镜凸缘上具有平面形状的凸缘16a。该凸缘部以易于将偏光膜保持于上模具上的方式形成,但是,凸缘部不是必须的,即使没有凸缘部,也可以保持偏光膜。
接着,对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14保持于上模具16上而形成上模具结构体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比较上模具16、偏光膜和下模具18的形状的说明的图。
图5所示的方式中,偏光膜14直径(内径)比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的内径小约2mm。由此,在后述的单体注入工序中,在向上模具16和下模具18间的模腔注入透镜单体的情况下,可以向偏光膜14的两侧转入单体,并能够顺畅地进行单体向模腔的注入。但是,向模腔的注入方法多种多样,因此,偏光膜的内径也可以未必比模具内径小。在形成模腔的情况下,只要不妨碍利用密封部件密封侧面时即可。
图6是表示形成由用于在上模具16上保持偏光膜的粘接剂构成的保持部件20的状态的图,图6(a)是平面图,图6(b)是A-A’线的剖面图。
图6(a)中,在上模具16内面的凸缘部16a上,以90°间隔在4个部位配设有用于保持偏光膜的保持部件20a、20b、20c、20d。保持部件为粘接剂,以形成一定高度的方式将粘接剂形成柱状(粘接剂柱)。该保持部件20a、20b、20c、20d用于粘接支承偏光膜,在将偏光膜载置于这些保持部件上时,为了不使偏光膜与上模具16的内面接触,控制粘接剂柱的高度及位置,以维持规定间隙(间隔)同时可以保持偏光膜。另外,图中,符号300表示入框组装偏光透镜的眼镜框的球型形状,以在将保持部件20入框组装加工后进行切割。
接着,对在上模具16上形成粘接剂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在上模具16上涂布粘接剂的方法的图,图8是表示涂布粘接剂的喷出装置22的图。以下,基于图7及图6说明涂布粘接剂的喷出装置22的概略。
喷出装置22具备:内置有未图示的电动机装置的主体24、从主体24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26、配设于旋转轴26上端的转台28。在转台28的上面放置有与上模具16的外面部16b的凸缘附近抵接且支承上模具16的具有挠性的环状固定衬垫30(图中,表示侧面)。使用环状的固定衬垫30的原因是由于,不使上模具16的固定装置与应成为外面部16b的光透过面接触。
在从主体24向上方伸出的杆32上经由滑块34安装有注射器36。注射器36通过未图示的主体24内的分配装置的气压控制,可以从前端的针38喷出规定喷出量的粘性的粘接剂P。
作为粘接剂P,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紫外线固化组合物)。如众所周知,紫外线固化组合物具有与紫外线光能反应而从液体化学性地变化成固体的特性。作为紫外线固化组合物,可以使用包含预聚物、单体等紫外线固化性成分和光聚合引发剂,且包含任意公知的添加剂的组合物。作为紫外线固化组合物,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根据透镜单体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组合物。从缺乏与塑料透镜的制造中使用的各种单体的反应性的观点来看,作为优选的物质,可以示例紫外线固化性环氧树脂。
接着,对喷出装置22进行的粘接剂20的涂布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
在对上模具16进行定位后,在上模具16上涂布粘接剂。如图7及图8所示,在转台28的固定衬垫30上载置上模具16,并适当调整注射器36的位置,且将针38配置于与上模具16的内面部16a的凸缘对向的位置。而且,驱动喷出装置22。即,旋转转台28,使上模具16沿周方向旋转,并将针38的下方到达预先定位的上模具16的涂布位置,结果,驱动分配装置,从针38的前端向内面部16a的凸缘喷出粘接剂。粘接剂的设置部位(粘接位置)为上模具内面或偏光膜表面的周缘部,通常设为将透镜入框组装到眼镜框进行加工时被切割的区域。因此,在成形为透镜的情况下,优选为靠近透镜周缘部的外周端部的程度,更优选为5mm以内。另外,为了水平地支承偏光膜,支承点(粘接剂的设置部位)的数量,在对向的位置按照规定间隔设为两点以上,优选设为4点以上。支承点越多,越可以稳定地保持偏光膜,但越少,透镜单体越可以顺利地从粘接剂间流入模腔内。另外,为了水平地支承偏光膜,各设置部位的粘接剂设为同量并设为相同高度。
粘接剂的高度通过控制粘接材料的喷出量,在粘接位置形成大致相同的高度。为了水平地保持偏光膜,优选各部位的粘接剂的高度相同。另外,粘接剂20的高度以预先设定的偏光膜14和上模具16的间隔为基准进行调整。在此,例如,也可以施加考虑了粘接剂的收缩量和制造模具及偏光膜的制造误差、粘接面的宽度等主要原因的调整。例如,也可以使粘接剂的高度设定得比间隙稍微高,并以稍微磨耗粘接剂柱的方式使偏光膜抵接粘接。
图9及图10是说明组装成形模的图。
如图9(A)所示,使上模具16接近偏光膜14的凸面部,并接近到成为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保持部件20的高度以下的距离),且使保持部件20水平地载置于偏光膜14上进行接触。
而且,然后,从紫外线照射装置40对保持部件20照射紫外线,使保持部件20固化。由此,将偏光膜14和上模具16粘接,而形成在上模具16上保持有偏光膜14的上模具结构体16c。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上模具16和偏光膜的间隙精度,实施以下的方法。
首先,测量使用的上模具16的内面侧(凹面侧)的中心高度和使用的实施曲面加工的偏光膜14的中心高度。
偏光膜14的高度测定中,由于偏光膜14为软质的,因此,使用非接触类型的传感器(例如,KEYENCE社制CCD透过型数字激光传感器IG系列),测定从偏光膜14的下面侧的水平基准位置到球面顶点的高度。
上模具16的高度测定中,由于测定压等形状变形的影响消除,因此,使用接触式的测定探针(例如,Mitutoyo制Digimatic Indicator543系列)从与偏光膜相同的基准位置测定球面的上模具16的顶点的高度。
接着,基于上述测定的上模具16和偏光膜14的中心高度,使上模具16从上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预先设定的上模具16的凹面侧16a和偏光膜14的间隔(间隙),而与作为保持部件20的粘接剂柱接触粘接并支承于偏光膜14上。
而且,驱动紫外线照射装置40,从照射灯44前端对粘接剂20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20固化。
此外,紫外线固化组合物的固化处理通常利用短时间(数秒~数十秒)的紫外线照射完成,因此,能够抑制对制造周期的影响。作为一例,例如,以500mW照射15秒的紫外线。此外,在判断为紫外线照射量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转台28适当旋转,在形成的保持部件20上继续进行紫外线照射装置40进行的紫外线的照射。
另外,根据透镜单体的种类不同,后述的加热、固化等引起的单体的收缩或膨胀为可以忽视的程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设定上述间隙H的值中考虑单体的收缩或膨胀。另一方面,根据透镜单体不同,还有后述的加热、固化等引起的单体的收缩或膨胀的单体,在使用这种透镜单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单体的收缩或膨胀设定间隙H的值。
通过以上,组装在上模具16上保持有偏光膜的上模具结构体16c。
此外,也可以在将偏光膜14配置于上模具16上之后进行加热,但优选在配置于上模具16上之前进行加热。在配置于上模具16上之后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有时由保持部件20固定的偏光膜14的形状由于收缩而发生变化。因此,应考虑偏光膜14的形状变化进行偏光膜14的成形(曲面加工或切割)。
接着,对成形模48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以下,将介设装配有偏光膜14的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和粘合带46的状态称为成形模48。
上模具16结构体和下模具18的使用胶带的成形模组装如上述,例如,可以参照特开2001-330806号公报。
当对使用粘合带的成形模的组装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时,如图9(A)所示,使上模具16接近偏光膜14的凸面(与上模具16面对面的面)。或使保持于固定台51的偏光膜14接近保持于固定衬垫52的上模具16。
接着,接近直到使上模具16的内面部16a和偏光膜14成为规定的距离(粘接剂20的高度以下的距离),而使保持部件20与偏光膜14接触。此外,符号18a为下模具18的内面部。
然后,驱动紫外线照射装置40,从照射灯44前端对保持部件20照射紫外线,而使粘接剂20固化。由此,将偏光膜14和上模具16粘接,偏光膜14向上模具16的配置完成。
接着,以上模具16和下模具18的距离形成规定模腔的方式,使下模具18与偏光膜14的凹面侧对向地配置。模腔的形成中,考虑透镜单体的聚合收缩等材质特性,作为结果,基于透镜设计进行设定,以使规定的透镜厚度充足。
而且,如图9(B)所示,在将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保持规定距离的状态下,在上模具16型及下模具18的侧面的整周上比1周稍微多地卷绕单面上具有粘接剂层的粘合带46。此时,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放置于固定衬垫52上。固定衬垫52利用从未图示的电动机装置突出的旋转轴54进行旋转驱动。
粘合带46的材质中,优选不与透镜单体反应而在透镜上产生模糊或阻碍聚合的材质。从使用的容易程度或经济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塑料的粘合带。例如,作为粘合带的基材,准备聚丙烯制的基材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基材,作为粘合剂,准备丙烯酸系、天然橡胶系、硅系的粘合剂。此外,也可以在粘合带46上设置用于注入单体的注入孔(未图示)。
接着,如图10所示,向装配的模具成形铸模48中注入调和的透镜单体。对透镜单体进行后述。以在模腔50内不残留气泡的方式,使用注入器从注入孔向由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和粘合带46形成的模腔50内填充单体。向上模具16和偏光膜14之间及下模具18和偏光膜14之间注入单体。也可以分别向上模具16和偏光膜14之间(模腔50a)及下模具18和偏光膜14之间(模腔50b)注入单体,但如上述,通过使用比上模及下模的模具16、18的内径小的偏光膜14,可以从一模具的侧向另一模具侧缠绕单体。
作为透镜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塑料透镜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单体。例如,可以使用分子中具有苯环、萘环、酯键、碳酸酯键、氨酯键的单体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硫、卤元素的化合物,特别是也可以使用具有核卤素取代芳香环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具有核卤素取代芳香环的化合物。通过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上述官能基的单体,可以制造透镜单体。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甘醇双碳酸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衣康二苄酸、富马二苄酸、氯苯乙烯、核卤素取代苯乙烯、核卤素取代苯基(甲基)丙烯酸酯、核卤素取代苄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溴双酚A衍生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四溴双酚A衍生物的碳酸二烯丙酯、二邻氯苄基衣康酸酯、二邻氯苄基富马酸酯、二甘醇双(邻氯苄基)富马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核卤素取代苯酚衍生物的单羟基丙烯酸酯和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核卤素取代联苯衍生物的单羟基丙烯酸酯和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多官能硫醇的反应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物等及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偏光透镜的折射率例如为1.50以上,折射率优选为1.60以上。另外,折射率例如为1.74以下。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本发明的折射率是指折射率nD。为了得到具有与内部不包含偏光膜的通常的眼镜透镜相同透镜厚度的眼镜用偏光透镜,这些材料中,优选为1.60硫代氨基甲酸脂系树脂及硫代环氧系树脂。为了得到美观且较薄的透镜厚度的透镜,优选由高折射率透镜材料构成的折射率为1.60以上的透明塑料制。在该情况下,优选进行下述那样的单体的混合。
(1)1.60硫代氨基甲酸脂(折射率为1.60的硫代氨基甲酸脂的单体)
作为塑料透镜原料,将50g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24g以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为主成分的多硫醇化合物、26g以4-巯甲基-3,6-二硫-1,8-辛二硫醇为主成分的多硫醇化合物混合并充分进行搅拌。
在此,添加2.5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商品名“SEESORB709”(SHIPRO化成工业制)、0.1g作为内部脱模剂的商品名“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社制)并进行混合后,充分进行搅拌,在完全分散或溶解的塑料透镜原料中,添加250ppm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液体组合物,然后,以5mmHg减压并搅拌,同时进行30分钟脱气。
(2)1.67硫代氨基甲酸脂(折射率为1.67的硫代氨基甲酸脂基材的单体)
作为塑料透镜原料,将50.6g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49.4g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混合并充分进行搅拌。此外,也可以使用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或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代替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
在此,添加1.2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商品名“SEESORB701”(SHIPRO化成工业制)、0.1g作为内部脱模剂的商品名“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社制)进行混合后,充分进行搅拌,在完全分散或溶解的塑料透镜原料中添加100ppm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制成均匀液体,将该组合物以5mmHg减压并搅拌,同时进行30分钟脱气。
(3)1.74硫代环氧(折射率为1.74的硫代环氧基材的单体)
作为塑料透镜原料,将90.0g双(2,3-环硫丙基)二硫醚、10.0g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混合,并充分进行搅拌。此外,也可以使用90.0g双(2,3-环硫丙基)二硫醚、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或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代替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
在此,添加1.2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商品名“SEESORB701”(SHIPRO化成工业制)并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然后,作为催化剂,添加0.10g N,N-二甲基环己胺,并在室温下充分搅拌制成均匀液体,将该组合物以5mmHg减压并搅拌,同时进行30分钟脱气。
然后,将填充有透镜单体的成形模48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由此,可以使热固化性的透镜单体固化。在此,加热条件可以根据透镜单体的种类进行确定,按照优选为0~150℃,更优选为10~130℃,优选为5~50小时,更优选为10~25小时进行升温,进行聚合固化。例如,以30℃保持7小时,然后用10小时升温到30~120℃。
当加热处理结束时,单体固化且在成形模48内埋设有偏光膜14的透镜被成形。从加热炉取出成形模48,将粘合带46剥离,并使透镜从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脱模,能够得到图1所示的透镜100。
在得到的透镜为半加工透镜的情况下,然后,利用曲线生成器及研磨装置对透镜100的凹面121进行磨削/研磨加工,可以得到与处方度数一致的视力矫正用眼镜透镜。
上述加工后的眼镜透镜中,以耐碰撞、耐摩耗、抗反射、疏水处理等为目的,根据定购分别进一步进行底涂、硬涂、抗反射膜、疏水处理等表面处理。
硬涂层可以对塑料透镜赋予耐擦伤性。另外,一般而言,抗反射层相对于塑料透镜的密合性不佳,因此,硬涂层也可以起到介设于塑料透镜和抗反射层之间并使抗反射层的密合性良好而防止剥离的作用。
作为硬涂层的形成方法,一般为向塑料透镜表面涂布固化组合物并使涂膜固化的方法。固化处理根据固化组合物的种类而通过加热、光照射等进行。一方式中,在脱模后的偏光透镜上涂布热固化组合物,接着进行加热,由此,可以形成固化覆盖膜(硬涂层)。另外,在塑料透镜为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与热固化模相比,优选使用通过紫外线等电磁波或电子束等致电离辐射进行固化的固化组合物。作为这种固化组合物,例如,可以列举: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生成硅烷醇基的硅化合物、硅烷醇基和具有缩合反应的卤素原子或氨基等反应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为主成分的光固化性硅组合物;MITSUBISHIRAYON(株)制的UK-6074等丙烯酸系紫外线固化模单体组合物;使SiO2、TiO2等粒径1nm以上100nm以下的无机微粒子分散于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酸基或具有甲基丙烯酸基等聚合性基和甲氧基等加水分解性基的硅烷化合物或硅烷偶联剂中的无机微粒子含有热固化组合物等。
作为涂膜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旋转涂覆法、喷雾法、流量法、刮刀法等,通过以例如40~200℃的温度加热干燥数分钟~数小时,形成覆盖膜。另外,为了在形成涂膜前提高密合性,优选在透镜表面通过电晕放电或微波等高电压放电等进行表面处理。然后,通过热、紫外线、电子束等使形成的涂膜固化,而可以形成硬涂层。
抗反射层由无机覆盖膜、有机覆盖膜的单层或多层构成。作为无机覆盖膜的材质,可以列举:SiO2、SiO、ZrO2、TiO2、TiO、Ti2O3、Ti2O5、Al2O3、Ta2O5、CeO2、MgO、Y2O3、SnO2、MgF2、WO3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两种以上使用。在塑料透镜的情况下,优选可以以低温进行真空蒸镀的SiO2、ZrO2、TiO2、Ta2O5。另外,在设为多层膜构成的情况下,最表层优选设为SiO2。这样,如果在最表层为SiO2的抗反射层表面上形成本发明的防污膜,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得到的光学物品中的防污膜的持久性。
作为这种无机覆盖膜的多层膜的一例,例如,可以示例从透镜侧依次层叠合计光学膜厚为λ/4的ZrO2层和SiO2层、光学膜厚为λ/2的ZrO2层及光学膜厚为λ/4的SiO2层的4层构造。在此,λ为设计波长,通常使用520nm。
另外,作为无机覆盖膜的成膜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溅射法、CVD法、通过饱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而析出的方法等。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得到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即透镜表面的、优选物体侧一面的变形较少的偏光透镜。如之前所记载,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以物体侧一面的几何学中心位置的最大曲率半径Rmax和最小曲率半径Rmin值之差(Rmax-Rmin)不足4mm的方式抑制变形。其中,若物体侧一面和偏光透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7mm以下,则偏光膜比较接近物体侧一面,在受到偏光膜的变形影响而物体侧一面易于变形的透镜中,可以实现(Rmax-Rmin)不足4mm。例如,在作为一般使用的折射率为1.60~1.74的透镜(作为其一例,可以列举折射率为1.67的硫代氨基甲酸脂系的透镜等。)的情况下,物体侧一面的基线约为5.25D以下的透镜中,如果(Rmax-Rmin)不足4mm,则可以实现散光AS(0.17。此外,如众所周知,基线中,以屈光度(D)表示面折射力,曲率半径(R:单位mm)、屈光度(D)、折射率(n)的关系以D=1000(n-1)/R表示。另外,根据本发明一方式的制造方法,在不限于具有上述基线的透镜的各种形状的透镜中,若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7mm以下,则偏光膜比较接近物体侧一面,即使在受到偏光膜的变形影响而物体侧一面易于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变形。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所示的方式。
(实施例1)
1.偏光膜的湿润处理、曲面加工、之后的加热处理
将市场上销售的PVA制二色染料系的偏光膜14配置于恒湿高温装置内进行湿润处理,以曲面加工开始时的含水率成为约4%的方式进行湿润。将湿润的偏光膜在室温(20~25℃)下放置2分钟左右之后,通过基于图4说明的上述方法进行曲面加工。曲面加工也同样以室温进行。
接着,将进行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使用市场上销售的热风循环烘箱以120℃加热30分钟。加热不使用玻璃模60进行。加热后,通过基于图6~图8说明的上述方法,在上模内面周缘部的4个部位设置粘接剂柱,制作上模具结构体。然后,通过基于图9说明的上述方法,介设偏光膜14并利用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和粘合带46装配成形模48。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的表面形状设为球面,内径设为80mm,曲率半径设为130.4mm。
2.注塑聚合法进行的透镜的成形、脱模
作为塑料透镜原料,将50.6g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49.4g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代十一碳烷混合并充进行搅拌。
向其中添加1.2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商品名“SEESORB701”(SHIPRO化成工业制)、0.1g作为内部脱模剂的商品名“MR用内部脱模剂”(三井化学社制)进行混合后,充分进行搅拌,在完全分散或溶解的塑料透镜原料中添加100ppm作为催化剂的二丁基二氯化锡,以室温充分进行搅拌而制成均匀液体,将该组合物以5mmHg减压并进行搅拌,同时进行30分钟脱气,制作透镜单体。
将制作的透镜单体注入成形模48中。由于使用直径比上模具、下模具的内径小的偏光膜,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透镜单体的注入。
然后,将成形模配置于加热炉中,以30℃保持7小时,然后用10小时升温到30~120℃,而进行加热固化。
加热固化后,将成形模48从加热炉取出,剥离粘合带46,使透镜从上模具16及下模具18脱模,得到图1所示的透镜100(半精加工透镜)。得到的透镜的折射率nD为1.67。
3.眼球侧表面的磨削/研磨加工
利用曲线生成器及研磨装置对得到的透镜100的凹面121进行磨削/研磨加工,得到与处方度数一致的视力矫正用眼镜透镜。
4.表面处理
(硬涂成膜)
如下制备用于形成硬涂层的涂布液(涂层液)。
(1)涂布液的制备
将500g全氟己烷、350g的IPA分散氧化硅溶胶(固体含量浓度为30重量%催化剂化成工业(株)制Oscar1432)混合之后,将25g氟烷基硅烷(GE东芝硅(株)制,TSL8233)、220g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5g四乙氧基硅烷进行混合。在该混合液中搅拌并滴下90g的0.05N盐酸水溶液,在搅拌4小时后熟化一昼夜。在该液体中添加2.6g高氯酸镁、0.2g硅系表面活性剂(日本Unicar(株)制,商品名“FZ-2110”)及0.5g酚系抗氧化剂(川口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an Crystal”)并搅拌4小时,之后熟化一昼夜,制成涂布液。
(2)涂布及固化
利用这样得到的涂液,通过浸渍法向实施了碱处理的透镜进行涂布。升起速度设为26cm/min。涂布后以80℃风干20分钟,之后以130℃进行烧结120分钟。这样得到的固化覆盖膜的厚度约为2μm。
(抗反射膜)
按照从透镜基材朝向大气的顺序,通过真空蒸镀法在上述透镜上形成由SiO2、ZrO2、SiO2、ZrO2、SiO2的5层构成的抗反射多层膜。
蒸镀装置为电子束蒸镀装置,具备:真空容器、排气装置、气体供给装置。真空容器具备:载置形成(成膜)有硬涂层的透镜的透镜支承台、用于加热放置于透镜支承台的透镜的基材加热用加热器、产生热电子的灯丝。
该蒸镀装置中,利用电子枪对放置于蒸发源(坩埚)的蒸镀材料照射热电子使之蒸发,而对透镜蒸镀上述材料。
各层的光学膜厚以最初的SiO2层、接着的ZrO2和SiO2的等价膜层及接着的ZrO2层、最上层的SiO2层分别成为λ/4的方式形成。此外,设计波长λ设为520nm。
(透镜的光学性能的评价)
为了评价表面处理前且脱模后的透镜100(圆形的毛边状态)的透镜变形,通过以下项目进行光学性能的评价。另外,目视进行的检查由透镜检查业务3年以上的检查者实施。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1)形状变形
利用曲率半径测定装置“FOCOVISON”(Automation&Robotics社制)测定透镜100的凸面几何学中心位置(=光学中心)的最大曲率半径(mm)(Rmax)和最小曲率半径(mm)(Rmin)。
将最大曲率半径(mm)和最小曲率半径(mm)的曲率差(Rmax-Rmin)设为透镜的变形(散光)指标,并如下进行评价。此外,透镜100的凸面为球面设计,凸面几何学中心是通过以平面观察透镜100的圆的中心的垂线和透镜凸面侧111的交点。
曲率差设为,0以上且不足3mm:○(合格),3mm以上且不足4mm:△(看到稍微变形但眼镜佩戴上,无障碍,4mm以上:×(实用上有障碍)
(2)偏光膜14的变色
通过目视确认有无透镜100中的偏光膜14的变色。
无变色:○
看到色相未变化的程度的变色:△
看到色相显著不同的变色:×
(3)偏光膜14的应变
通过目视(透镜检查业务3年以上的检查者)确认透镜100中的偏光膜14的应变(面形状的变形)。
完全看不到应变:○
在透镜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看到应变但眼镜佩戴上没问题:△
一看就看到应变:×
综合评价
透镜100的变形、偏光膜14的变色、偏光膜14的应变的任一项中,将没有×判定的产品设为○,将即使具有1个×判定的产品设为×。将所有的评价项目为○的产品设为◎。
(实施例2~5及比较例1~4)
除了按照表1所示的条件加热曲面加工的偏光膜14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地制作透镜100。此外,比较例1中,不加热使用偏光膜。
(实施例6、7及比较例5、6)
实施例1中,使用在PVA制二色染料系偏光膜的两面上具有TAC制保护膜的市场上销售的偏光膜(TPT),代替市场上销售的PVA制二色染料系偏光膜14,并按照表1的条件加热偏光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地制作透镜100。
(实施例8)
除了利用曲面加工中使用的曲面加工台60保持偏光膜14并进行加热以外,与实施例2一样地制作透镜100。
如表1所示,将进行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14以105℃加热的实施例4中,曲率半径差(Rmax-Rmin)为3.5mm。另外,在将偏光膜14以140℃加热的实施例5及7中,看到色相未变化的程度的变色,但任一实施例中得到的透镜作为偏光透镜在实用上也没有障碍,可以使用。
另外可知,通过以120℃~130℃加热,可以得到透镜的变形或偏光膜14的变色更少的、光学性能及外观更优异的透镜100。以TPT为偏光膜14使用的实施例6、7也是同样的结果,因此可知,不限于PVA薄膜的其它薄膜中,通过使用以同样的条件加热的偏光膜,也可以抑制透镜的形状变形。此外,PVA薄膜为廉价,因此,通过使用PVA薄膜,可以更廉价地提供透镜100。
与之相对,比较例1~3及比较例5中,曲率半径差(Rmax-Rmin)为4mm以上,在透镜上产生较大的形状变形。比较例1~3及比较例5中,加热温度均不足105℃,认为透镜基材用的可以聚合的组合物注入前的偏光膜的收缩不充分。由此,认为在加热固化时偏光膜收缩,且在透镜上产生变形。
另外,比较例4及比较例6中,由于以150℃加热偏光膜,因此,可以抑制透镜的变形,但偏光膜变质而产生变色。
未使用曲面加工台60的实施例1~7中,偏光膜14的形状中产生稍微的应变,与之相对,使用曲面加工台60的实施例8中,可以得到抑制应变的具有更优异的光学性能的透镜100。
因此,可知通过利用曲面加工台60保持加热偏光膜14,可以适当抑制偏光膜14的形状变形及应变,而得到外观更良好的透镜100。
从以上结果可以确认到,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提供成为散光原因的透镜表面形状的变形较少的偏光透镜。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偏光透镜的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且将偏光膜配置于距物体侧一面比较近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这种偏光透镜中,可以抑制物体侧一面的变形。
另外,由于利用曲面加工中使用的曲面加工台60保持加热进行了曲面加工的薄膜部件10,因此,可以抑制薄膜部件10的曲面部61a的形状从设定的形状变化。因此,可以制造外观更良好的透镜100。
另外,作为偏光膜14,使用一般的PVA的偏光膜。PVA薄膜廉价,因此,能够更廉价地提供像差较少的透镜100。
(与间隙相关的研究)
下述表2所示的样品1-1~1-12、样品2-1~2-5采用表2所示的制造条件,除此以外,是实施实施例1的工序1~3而得到的在透镜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以下,将该透镜均称为完成品透镜。
表2中,H是在成形模内的上模具内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以下,简称为间隙H。),W1是塑料透镜(半加工透镜)中的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以下,简称为距离W1。),W是在工序3后得到的透镜的厚度的最小值(以下,简称为厚度W。)。SF是半加工透镜的概略。另外,透镜的基线是物体侧一面的基线。在基线不足6D的情况下,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处于半加工透镜的中心部(顶点T的位置),若基线为6D以上,则间隙成为最小的位置处于半加工透镜的外周部,因此,关于各个样品,在该位置设定间隙H。制作的偏光透镜中,眼球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成为最小的位置是与设定间隙H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关于各样品,制作10个透镜。此外,在一部分样品中,根据透镜的基线变更偏光膜的曲率,但所有的样品中,也可以使用相同曲率的偏光膜。
表2中,样品1-5是使用TPT薄膜作为偏光膜的例子,样品1-6是使用PET薄膜作为偏光膜的例子。
另外,表2中,1.60硫代氨基甲酸脂表示透镜基材为折射率1.60的硫代氨基甲酸脂系透镜,1.67硫代氨基甲酸脂表示透镜基材为折射率1.67的硫代氨基甲酸脂系透镜,1.74硫代环氧表示透镜基材为折射率1.74的硫代环氧系透镜。
表2中,样品2-5在设于垫片的插入槽中插入偏光膜进行保持而代替利用粘接剂将偏光膜与上模具内面粘接,除此以外,是与样品1-1一样地得到的透镜。
样品1-1、1-2中,将间隙H设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结果可以得到距离W1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偏光透镜。而且,通过对透镜的眼球侧一面进行表面加工,可以得到不损伤偏光膜且厚度W均为1.1mm的完成品透镜。
在变更透镜基材的样品1-3、1-4、变更偏光膜的材料的样品1-5、1-6、变更透镜基线的样品1-7~1-12中,同样得到厚度W均为1.1mm的完成品透镜。在此,距离W1为0.3mm的塑料透镜(样品1-2及1-8)中,通过表面加工除去直到厚度W成为0.6mm~0.7mm左右,但若将厚度W设为不足1.1mm,则有时完成品透镜的强度不足,因此,在1.1mm时结束表面加工。
与之相对,样品2-1及2-3中,由于将间隙H设为0.2mm,因此,单体的注入工序中,在第一模具和偏光膜之间不能均匀地流入单体。
另外,样品2-2及2-4中,由于将间隙H设为0.8mm,因此,根据处方面的加工界限,完成品透镜的厚度W1成为1.2mm,比内部不包含偏光膜的通常的眼镜透镜厚。
样品2-5中,由于使用垫片制造塑料透镜,因此,偏光膜的曲面精度不均,且在制造的10个塑料透镜之间,在0.5mm~1.2mm的范围,在距离W1中产生偏差。其结果,可能损伤偏光膜,因此,不能表面加工直到厚度W成为0.3mm~0.4mm,若完成品透镜的厚度W为1.6mm,则比内部不包含偏光膜的通常的眼镜透镜厚。
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确认,优选使用胶带和粘接剂组装成形模,以使物体侧一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成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由此,可以得到在内部埋设有偏光膜的半加工透镜,即可以提供使眼球侧一面比表面加工更薄型的眼镜透镜的偏光透镜。
另外,样品1-1中,透镜的基线(凸面侧的折射面的基线)为4(D),偏光膜的曲率为3(D),偏光膜的曲率的一方浅至1(D)。另外,与透镜顶点对应的偏光膜的位置上的间隔设定成0.7mm,透镜成形后,对透镜凹面进行切削、研磨,在透镜的中心部的透镜厚度成为1.1mm。
样品1-7中,透镜的基线为2(D),偏光膜的曲率为3(D),偏光膜的曲率的一方深至1(D)。另外,与透镜顶点对应的偏光膜的位置上的间隔设定成0.7mm,透镜成形后,对透镜凹面进行切削、研磨,在透镜的中心部的透镜厚度成为1.1mm。
样品1-9中,透镜的基线为6(D),偏光膜的曲率为4(D),偏光膜的曲率的一方浅至2(D)。另外,与透镜顶点对应的偏光膜的位置上的间隔设定成0.7mm,透镜成形后,对透镜凹面进行切削、研磨,在透镜的周缘部的透镜厚度成为1.1mm。
样品1-10中,透镜的基线为8(D),偏光膜的曲率为6(D),偏光膜的曲率的一方浅至2(D)。
样品1-12中,透镜的基线为10(D),偏光膜的曲率为8(D),偏光膜的曲率的一方浅至2(D)。
关于其它样品,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通过使用折射率为1.60以上的高折射透镜基材,并将偏光膜和透镜凸面线的差设定成2D以内,可以容易地将上模具内面和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设定成0.3mm以上且0.7mm以下,通过对这样得到的半加工透镜的眼球侧一面进行表面加工,可以得到最小透镜厚度为1.1mm的透镜。
本发明在眼镜透镜的制造领域中是有用的。
Claims (12)
1.一种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的工序:
进行使偏光膜变形成曲面状的曲面加工;
进行将曲面加工的偏光膜以105℃以上且不足150℃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的加热处理;
利用加热处理后的偏光膜、以具有间隔而插入该偏光膜的方式对向配置的上模具及下模具、堵塞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间隔的密封部件,组装在内部具有配置有偏光膜的模腔的成形模;
向所述模腔注入固化组合物;
通过使所述固化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内部配置有偏光膜的偏光透镜;
以及将得到的偏光透镜进行脱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使曲面加工前的偏光膜湿润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使曲面加工前的偏光膜在加热下湿润,接着,在冷却后进行曲面加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冷却通过将湿润的偏光膜放置在室温下而进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的工序,在所述成形模的组装中,以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与偏光膜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方式配置偏光膜。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如下的工序,在所述成形模的组装中,将上模具的模腔侧内面的周缘部和偏光膜的周缘部利用粘接剂在两点以上进行粘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为具有粘合剂层的胶带。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凸面模上配置偏光膜的状态下进行按压,而将凸面形状转印到偏光膜上,由此,进行所述曲面加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不从凸面模上除去所述按压后的偏光膜,而在该凸面模上进行所述加热处理。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加热温度为120℃以上且不足150℃。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含如下的工序,在脱模的偏光透镜上涂布热固化组合物,然后进行加热,由此,形成固化覆盖膜。
12.一种偏光透镜,其中,包含:
具有物体侧一面的第一透镜基材;
具有眼球侧一面的第二透镜基材;
位于第一透镜基材与第二透镜基材之间且与物体侧一面的距离的最小值为0.3mm以上且0.7mm以下的偏光膜,
物体侧一面的几何学中心位置的最大曲率半径Rmax和最小曲率半径Rmin之差(Rmax-Rmin)不足4m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72255 | 2012-08-02 | ||
JP2012-172255 | 2012-08-02 | ||
PCT/JP2013/071077 WO2014021466A1 (ja) | 2012-08-02 | 2013-08-02 | 偏光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30808A true CN103930808A (zh) | 2014-07-16 |
CN103930808B CN103930808B (zh) | 2018-05-29 |
Family
ID=5002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3319.3A Active CN103930808B (zh) | 2012-08-02 | 2013-08-02 | 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38938B2 (zh) |
EP (1) | EP2796907B1 (zh) |
JP (1) | JP6316184B2 (zh) |
CN (1) | CN103930808B (zh) |
MX (1) | MX362399B (zh) |
WO (1) | WO2014021466A1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0308A (zh) * | 2013-10-31 | 2015-07-08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
CN105388634A (zh) * | 2015-12-21 | 2016-03-09 | 瑞安市圣视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镜片 |
CN106094094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415374A (zh) * | 2014-08-07 | 2017-02-15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塑料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688205A (zh) * | 2017-03-31 | 2018-10-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透镜的制造方法 |
CN109922947A (zh) * | 2016-11-03 | 2019-06-21 | 英特格拉斯技术股份公司 | 制造具有嵌入箔的透镜的方法 |
CN110000977A (zh) * | 2019-04-18 | 2019-07-12 | 核心驱动科技(金华)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铁芯覆层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CN110382194A (zh) * | 2017-03-30 | 2019-10-25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光学装置 |
CN112204440A (zh) * | 2018-05-31 | 2021-01-08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偏光膜、偏光膜的成型方法以及偏光镜片的制造方法 |
US11000976B2 (en) | 2015-01-14 | 2021-05-11 |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cast body having a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cast body |
CN113383254A (zh) * | 2019-03-12 | 2021-09-10 | 温光株式会社 | 高折射偏光透镜的制备方法 |
WO2024139956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TWI866333B (zh) * | 2023-07-13 | 2024-12-11 | 占暉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具偏光膜之光學透鏡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709485B1 (de) * | 2014-04-11 | 2018-07-13 | Interglass Tech A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inse durch Giessen. |
JP5873584B1 (ja) * | 2015-03-12 | 2016-03-01 | 株式会社ホプニック研究所 |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ムの位置決め方法 |
EP3290969B1 (en) * | 2015-04-29 | 2021-06-23 | Triapex Co., Ltd. | Polarizing lens including a polarizing film |
KR101625484B1 (ko) * | 2015-05-18 | 2016-05-30 | 조정애 | 편광렌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편광렌즈 |
KR20180081043A (ko) | 2015-09-04 | 2018-07-13 | 탈믹 랩스 인크 | 안경 렌즈와 홀로그램 광학 소자를 통합시키는 시스템, 아티클 및 방법 |
JP2019056786A (ja) * | 2017-09-21 | 2019-04-11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WO2020203382A1 (ja) | 2019-03-29 | 2020-10-08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偏光付き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3871865A1 (en) * | 2019-04-11 | 2021-09-01 | Interglass Technology AG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ens with an embedded foil |
EP3992696A4 (en) * | 2019-06-28 | 2023-08-02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LENS, POLARIZING FILM AND POLARIZING LENS |
EP3992697A4 (en) * | 2019-06-28 | 2023-07-26 | Hoya Lens Thailand Ltd. | POLARIZING LENS |
JP7357051B2 (ja) | 2019-06-28 | 2023-10-05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レンズ |
WO2021021957A1 (en) * | 2019-07-30 | 2021-02-04 | Magic Leap, Inc. | Angularly segmented hot mirror for eye tracking |
US12097674B2 (en) | 2021-01-21 | 2024-09-24 | Tobii Ab | Relating to lenses |
JP7642403B2 (ja) * | 2021-03-08 | 2025-03-10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 眼鏡用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フレーム付き眼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眼鏡用偏光レンズの検査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3892A (zh) * | 2000-09-12 | 2002-04-10 |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 偏光光学复合体及偏光镜 |
JP2002267841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偏光レンズ用偏光フィルム |
CN101910892A (zh) * | 2008-02-07 | 2010-12-08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塑料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1033831A (ja) * | 2009-07-31 | 2011-02-17 | Hoya Corp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2011145513A (ja) * | 2010-01-15 | 2011-07-28 | Ito Kogaku Kogyo Kk | 偏光素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30806A (ja) | 2000-03-17 | 2001-11-30 | Topcon Corp | 眼鏡フレーム合成システム及び眼鏡フレーム販売方法 |
JP4614883B2 (ja) * | 2003-05-12 | 2011-01-19 | 株式会社ホプニック研究所 | 高屈折率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4795972B2 (ja) | 2004-01-30 | 2011-10-19 | エシロール アテルナジオナール カンパニー ジェネラーレ デ オプティック | 偏光製品および偏光製品を得る方法 |
US20060023160A1 (en) * | 2004-08-02 | 2006-02-02 | Cartier Jon P | Lens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JP2007052210A (ja) * | 2005-08-17 | 2007-03-01 | Nikon-Essilor Co Ltd | 偏光レンズ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4828932B2 (ja) * | 2005-12-22 | 2011-11-30 | 伊藤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偏光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成形型及び成形方法 |
JP5045148B2 (ja) | 2006-04-27 | 2012-10-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ラスチック偏光レンズ |
CN101874222B (zh) * | 2007-10-25 | 2012-09-26 | 欧球眼镜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镜和偏光镜制法 |
US20130208239A1 (en) * | 2012-02-15 | 2013-08-15 | Peiqi Jiang |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olarized optical article and polarized optical article |
-
2013
- 2013-08-02 JP JP2014506648A patent/JP631618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02 WO PCT/JP2013/071077 patent/WO201402146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8-02 MX MX2014005364A patent/MX362399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8-02 US US14/355,944 patent/US963893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8-02 CN CN201380003319.3A patent/CN103930808B/zh active Active
- 2013-08-02 EP EP13825675.5A patent/EP279690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3892A (zh) * | 2000-09-12 | 2002-04-10 |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 偏光光学复合体及偏光镜 |
JP2002267841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偏光レンズ用偏光フィルム |
CN101910892A (zh) * | 2008-02-07 | 2010-12-08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塑料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1033831A (ja) * | 2009-07-31 | 2011-02-17 | Hoya Corp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2011145513A (ja) * | 2010-01-15 | 2011-07-28 | Ito Kogaku Kogyo Kk | 偏光素子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0308A (zh) * | 2013-10-31 | 2015-07-08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
CN106415374A (zh) * | 2014-08-07 | 2017-02-15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塑料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US11000976B2 (en) | 2015-01-14 | 2021-05-11 |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cast body having a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cast body |
CN105388634A (zh) * | 2015-12-21 | 2016-03-09 | 瑞安市圣视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镜片 |
CN106094094A (zh) * | 2016-08-24 | 2016-11-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06094094B (zh) * | 2016-08-24 | 2019-07-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US11813814B2 (en) | 2016-11-03 | 2023-11-14 | Interglass Technology Ag | Method of producing a lens with an embedded foil |
CN109922947A (zh) * | 2016-11-03 | 2019-06-21 | 英特格拉斯技术股份公司 | 制造具有嵌入箔的透镜的方法 |
US11529779B2 (en) | 2016-11-03 | 2022-12-20 | Interglass Technology Ag | Method of producing a lens with an embedded foil |
CN109922947B (zh) * | 2016-11-03 | 2022-11-25 | 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制造具有嵌入箔的透镜的方法 |
CN110382194B (zh) * | 2017-03-30 | 2022-06-17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光学装置 |
CN110382194A (zh) * | 2017-03-30 | 2019-10-25 | 迪睿合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光学装置 |
CN108688205A (zh) * | 2017-03-31 | 2018-10-2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透镜的制造方法 |
CN112204440A (zh) * | 2018-05-31 | 2021-01-08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偏光膜、偏光膜的成型方法以及偏光镜片的制造方法 |
CN113383254A (zh) * | 2019-03-12 | 2021-09-10 | 温光株式会社 | 高折射偏光透镜的制备方法 |
CN110000977A (zh) * | 2019-04-18 | 2019-07-12 | 核心驱动科技(金华)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铁芯覆层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CN110000977B (zh) * | 2019-04-18 | 2023-10-13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铁芯覆层的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WO2024139956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TWI866333B (zh) * | 2023-07-13 | 2024-12-11 | 占暉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具偏光膜之光學透鏡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2014005364A (es) | 2014-10-17 |
JP6316184B2 (ja) | 2018-04-25 |
JPWO2014021466A1 (ja) | 2016-07-21 |
US20140293217A1 (en) | 2014-10-02 |
US9638938B2 (en) | 2017-05-02 |
EP2796907A1 (en) | 2014-10-29 |
CN103930808B (zh) | 2018-05-29 |
WO2014021466A1 (ja) | 2014-02-06 |
MX362399B (es) | 2019-01-16 |
EP2796907A4 (en) | 2015-10-07 |
EP2796907B1 (en) | 2019-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30808A (zh) | 偏光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105997B (zh) | 眼镜用偏振塑料镜片及眼镜用偏振塑料镜片的制造方法 | |
CN112912789B (zh) | 包括封装的微镜片的光学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
EP2921274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stic lens | |
JP6203987B1 (ja) | 附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EP2921900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stic lens | |
EP3809170B1 (en) | Method for molding polarizing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lens | |
WO2010073625A1 (ja) | 樹脂レンズの製造方法、樹脂レンズ製造用モールド、及び樹脂レンズ内挿用フィルム | |
EP4194932A1 (en) | An ophthalmic len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ophthalmic lens | |
US20050243274A1 (en) | Method of forming polarized or photochromic lenses by fusing polycarbonate with other plastic materials | |
JP2014142440A (ja)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EP1621326B1 (en) | Method of forming polarized or photochromic lenses by fusing polycarbonate with other plastic materials | |
WO2024105274A1 (en) | Polarizing pva wafer for reducing optical distortion | |
AU2004203010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Polarized or Photochromic Lenses by Fusing Polycarbonate with other Plastic Materials | |
CN108472833A (zh) | 镜片成形模的制造方法、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及眼镜镜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Philippines province of Cavite Applicant after: Limited company of EHS lens Philippine Address before: Philippines province of Cavite Applicant before: HOYA LENS MFG PHILIPPINES INC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