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9162B -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29162B CN103929162B CN201410184165.9A CN201410184165A CN103929162B CN 103929162 B CN103929162 B CN 103929162B CN 201410184165 A CN201410184165 A CN 201410184165A CN 103929162 B CN103929162 B CN 1039291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output end
- driving circuit
- grid
- semiconductor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端、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输入端接收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在输出端提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用于驱动半导体开关器件,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箝位端,并且,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一恒定值,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二恒定值。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将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源电压保持为恒定的电压差,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保护半导体开关器件不会由于高的栅源电压而击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开关电路,具体地涉及用于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驱动电路、包含栅极驱动电路的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驱动电动机的功率开关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器件,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在功率开关电路中,与供电端相连的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有时候需要承受超过600V的高电压。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LDMOS晶体管)包括在相同的区域注入两次以及高温推进过程形成的源区和漏区。在LDMOS晶体管中,源区和漏区在栅极下方横向扩散,形成一个具有浓度梯度的沟道。此外,LDMOS晶体管的源区形成在与LDMOS晶体管的导电类型相反掺杂类型的阱区中,漏区形成在与器件的导电类型相反掺杂类型的高阻的漂移区中。由于漂移区的存在,LDMOS的漏极可以承受高电压。LDMOS晶体管具有大驱动电流、低导通电阻和高击穿电压的优点,广泛地用作功率开关电路的半导体开关器件,特别是用作承受高电压的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
尽管LDMOS的漏极可以承受高电压,但LDMOS晶体管的源极结构仍然与常规的MOSFET一样。LDMOS晶体管很容易由于高的栅源电压VGS而击穿。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栅极驱动电路为LDMOS晶体管之类的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提供合适的栅极驱动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工作中可以保护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驱动电路、包含该栅极驱动电路的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端、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输入端接收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在输出端提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用于驱动半导体开关器件,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箝位端,并且,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一恒定值,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二恒定值。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所述第一恒定值大于第二恒定值,并且所述第二恒定值大致等于0。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
优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地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和第一电流源;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二电流源、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阻;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三电流源、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以及连接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三电阻,其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阻的中间节点,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断开,以及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断开,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导通。
优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二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至第三晶体管的栅极。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导通,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断开,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导通,由于第二晶体管断开,第四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0,使得第四晶体管断开,第三电流源产生恒定电流,流经第三电阻,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产生恒定的电压差;以及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断开,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导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断开,由于第二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导通,输出端和箝位端短接。
优选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地之间的第四电阻、第五晶体管和第四电流源;以及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其中,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和第一电阻的中间节点,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四电阻和第五晶体管的中间节点。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导通,在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导通,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断开,相应地,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断开,第三电流源产生恒定电流,流经第三电阻,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产生恒定的电压差;以及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断开,在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断开,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导通,相应地,第二晶体管导通,由于第二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导通,输出端和箝位端短接。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第一至第三电流源中的每一个由辅助晶体管构成。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第一和第四晶体管为第一导电类型的MOSFET,第二和第三晶体管为第二导电类型的MOSFET。
优选地,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和P型中的一种,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和P型中的另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功率开关电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以及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箝位端与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源极相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中,在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与地之间,提供负载驱动电压。
优选地,所述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如上所述的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以及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箝位端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源极相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中,在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之间,提供负载驱动电压。
优选地,在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为相同导电类型的MOSFET。
优选地,在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为LDMOS晶体管。
优选地,在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中,第二电源电压为第一电源电压的2倍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驱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驱动方法,包括:在输入端接收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以及在输出端提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其中,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一恒定值,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将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二恒定值。
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恒定值大于第二恒定值,并且所述第二恒定值大致等于0。
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栅极驱动电路,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整个控制周期中,可以保持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始终为恒定电压差或0,从而将LDMOS晶体管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该恒定电压差或0,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在工作中,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确保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正常开关切换,同时保护半导体开关器件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功率开关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功率开关电路的波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以及
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中采用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实例;以及
图5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中采用的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二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功率开关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在现有技术的配置中,功率开关电路可以包括两个布置成半H桥的LDMOS晶体管,或者四个布置成全H桥的LDMOS晶体管,用于驱动负载。
在图1所示的功率开关电路中,示出了按照全H桥配置的四个LDMOS晶体管M1-M4。第一组两个LDMOS晶体管M1和M3串联在电源VCC和地GND之间,第二组两个LDMOS晶体管M2和M4串联在电源VCC和地GND之间,形成对称的桥臂。在第一组两个LDMOS晶体管M1和M3的中间节点与第二组两个LDMOS晶体管M2和M4的中间节点之间,连接负载。连接在电源VCC和中间节点之间的两个LDMOS晶体管M1和M2分别作为高侧开关,连接在中间节点和地GND之间的两个LDMOS晶体管M3和M4分别作为低侧开关。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电荷泵U0,用于产生电源VCC的2倍的电压,即2*VCC。栅极驱动电路U1-U4分别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端和接地端。栅极驱动电路U1-U4的输出端分别与LDMOS晶体管M1-M4的栅极相连,以控制其导通或断开。栅极驱动电路U1和U2的电源端与电荷泵U0相连,以获得2*VCC的电源电压,栅极驱动电路U3和U4的电源端直接连接至电源VCC。
图2为图1所示的功率开关电路的波形图。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入端A1与栅极驱动电路U4的输入端B2接收相同的第一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在第一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出端H1提供例如2*VCC的第一栅极驱动输出信号,栅极驱动电路U4的输出端L2提供VCC的第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在第一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出端H1和栅极驱动电路U4的输出端L2的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均为第二电平,例如GND。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栅极驱动电路U2的输入端A2与栅极驱动电路U3的输入端B1接收相同的第二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在第二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栅极驱动电路U2的输出端H2提供例如2*VCC的第二栅极驱动输出信号,栅极驱动电路U3的输出端L1提供VCC的第三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在第二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栅极驱动电路U2的输出端H2和栅极驱动电路U3的输出端L1的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均为第二电平,例如GND。
第一组LDMOS晶体管中的LDMOS晶体管M1(即第一高侧开关)的栅极与第二组LDMOS晶体管中的LDMOS晶体管M4(即第二低侧开关)的栅极接收相同的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因而同时导通或断开。类似地,第二组LDMOS晶体管中的LDMOS晶体管M2(即第二高侧开关)的栅极与第一组LDMOS晶体管中的LDMOS晶体管M3(即第一低侧开关)的栅极接收相同的栅极驱动输出信号,因而同时导通或断开。该功率开关电路存在着两种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中,LDMOS晶体管M1和M4导通,而LDMOS晶体管M2和M3断开,在第二工作状态中,LDMOS晶体管M1和M4断开,而LDMOS晶体管M2和M3导通,从而交替向负载提供电流。用作高侧开关的LDMOS晶体管M1、M2分别具有与VCC相连的漏极和与负载相连的源极,在其导通状态,电流从电源VCC流向负载,其源极电压上拉为VCC。用作低侧开关的LDMOS晶体管M3、M4分别具有与负载相连的漏极和与地GND相连的源极,其源极电压始终保持为GND。
以第一工作状态为例,在LDMOS晶体管M1导通的时候,其栅极电压为2*VCC。如果电动机正常启动,则其源极电压上拉为VCC,栅源电压VGS=2*VCC-VCC。然而,如果电动机未能及时启动,LDMOS晶体管M1的源极电压有可能是很低。LDMOS晶体管M1的VGS有可能远大于VCC,甚至达到2*VCC。结果,LDMOS晶体管M1很容易由于高的栅源电压VGS而击穿。类似地,在第二工作状态中,LDMOS晶体管M2同样很容易由于高的栅源电压VGS而击穿。
此外,与图1所示的全桥配置类似,在半H桥配置中,两个LDMOS晶体管串联在电源VCC和地GND之间。在两个LDMOS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与地GND之间,连接负载。在工作中,两个LDMOS晶体管交替导通,从而向负载提供电流。用于高侧开关的LDMOS晶体管也可能由于高的栅源电压VGS而击穿。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在图3中示出了按照全H桥配置的四个LDMOS晶体管M1-M4。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电荷泵U0,用于产生电源VCC的2倍的电压,即2*VCC。四个栅极驱动电路U1-U4分别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端和接地端。四个栅极驱动电路U1-U4的输出端分别与四个LDMOS晶体管M1-M4的栅极相连,以控制其导通或断开。高侧栅极驱动电路U1和U2的电源端与电荷泵U0相连,以获得2*VCC的电源电压,低侧栅极驱动电路U3和U4的电源端直接连接至电源VCC。
与图1所示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功率开关电路不同,用于高侧开关的两个栅极驱动电路U1和U2分别包括附加的箝位端S1和S2。栅极驱动电路U1的箝位端S1与LDMOS晶体管M1的源极相连接。在LDMOS晶体管M1导通期间,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的电压始终为恒定值,从而将LDMOS晶体管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该恒定值,而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类似地,栅极驱动电路U2的箝位端S2与LDMOS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接。在LDMOS晶体管M2导通期间,栅极驱动电路U2的输出端H2和箝位端S2之间的电压差始终为恒定值,从而将LDMOS晶体管M2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该恒定值,而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
此外,与图3所示的全桥配置类似,在半H桥配置中,两个LDMOS晶体管串联在电源VCC和地GND之间。在两个LDMOS晶体管的中间节点与地GND之间,连接负载。在工作中,两个LDMOS晶体管交替导通,从而向负载提供电流。高侧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源端和接地端,以及附加的箝位端。该栅极驱动电路的箝位端与用于高侧开关的LDMOS晶体管的源极相连接。
图4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中采用的栅极驱动电路U1的的第一实例。栅极驱动电路U1包括输入端A1、输出端H1、电源端2*VCC和接地端GND,以及附加的箝位端S1。
第一电阻R1、第一晶体管M11和第一电流源Id1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地GND之间。第一晶体管M11的栅极与输入端A1相连接。第二电流源Id2、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二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箝位端S1之间。第一反相器N1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阻R1和第一晶体管M11的中间节点,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M12的栅极。第三电流源Id3、第三晶体管M13和第四晶体管M14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箝位端S1之间。第四晶体管M14的栅极连接至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二电阻R2的中间节点。第二反相器N2的输入端连接在第一反相器N1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三晶体管M13的栅极。第三晶体管M13和第四晶体管M14的中间节点连接至输出端H1。第三电阻连接在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
第一反相器N1和第二反相器N2的第一电平输出为2*VCC,第二电平输出为VCC。在第一反相器N1和第二反相器N2的控制下,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三晶体管M13交替导通和断开。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1和第四晶体管M14为N型MOSFET,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三晶体管M13为P型MOSFET。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晶体管M11-M14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N型MOSFET或P型MOSFET。此外,上述的第一至第三电流源Id1-Id3分别可以由辅助晶体管构成。
在工作中,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入端A1接收如图2所示的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例如PWM信号。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1导通。第一电流源Id1产生恒定电流,从电源端2*VCC经由第一电阻R1流至地GND。在第一反相器N1的输入端产生第二电平。第一反相器N1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M12断开。第二反相器N2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M13导通。同时,由于第二晶体管M12断开,第四晶体管M14的栅源电压差为0,使得第四晶体管M14断开。结果,第三电流源Id3产生恒定电流,从电源端2*VCC经由第三电阻R3流至地GND。在第三电阻R3两端将产生恒定的电压差。这样,高侧LDMOS 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恒定的电压差,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1截止。在第一反相器N1的输入端产生第一电平。第一反相器N1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M12导通。第二反相器N2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M13断开。同时,由于第二晶体管M12导通,第二恒流源Id2产生的恒定电流经由第二电阻R2流至地GND。在第四晶体管M14的栅极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M14导通。结果,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短接。这样,高侧LDMOS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0,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
由此可见,在PWM信号的整个周期中,高侧LDMOS M1的栅源电压VGS均可以保持为恒定的电压差,或者为0,而不会受到负载的电压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第三电流源和第三电阻的数值,还可以控制高侧LDMOS M1导通时的栅源电压VGS的数值。
图5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开关电路中采用的栅极驱动电路U1的的第二实例。栅极驱动电路U1包括输入端A1、输出端H1、电源端2*VCC和接地端GND,以及附加的箝位端S1。
第一电阻R1、第一晶体管M11和第一电流源Id1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地GND之间。第一晶体管M11的栅极与输入端A1相连接。第二电流源Id2、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二电阻R2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箝位端S1之间。第三电流源Id3、第三晶体管M13和第四晶体管M14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箝位端S1之间。第三晶体管M13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1和第一电阻R1的中间节点。第四晶体管M14的栅极连接至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二电阻R2的中间节点。第三晶体管M13和第四晶体管M14的中间节点连接至输出端H1。第三电阻连接在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第四电阻R4、第五晶体管M15和第四电流源Id4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2*VCC和地GND之间。第一反相器N1的输入端与输入端A1相连接,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五晶体管M15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12的栅极连接至第五晶体管M15和第四电阻R4的中间节点。
在第一反相器N1和第五晶体管M15的控制下,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三晶体管M13交替导通和断开。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1、第四晶体管M14和第五晶体管M15为N型MOSFET,第二晶体管M12和第三晶体管M13为P型MOSFET。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晶体管M11-M14中的每一个均可以为N型MOSFET或P型MOSFET。此外,上述的第一至第四电流源Id1-Id4分别可以由辅助晶体管构成。
在工作中,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入端A1接收如图2所示的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例如PWM信号。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1导通。第一电流源Id1产生恒定电流,从电源端2*VCC经由第一电阻R1流至地GND。在第三晶体管M13的栅极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M13导通。第一反相器N1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M15断开。相应地,第二晶体管M12和第四晶体管M14均断开。结果,第三电流源Id3产生恒定电流,从电源端2*VCC经由第三电阻R3流至地GND。在第三电阻R3两端将产生恒定的电压差。这样,高侧LDMOS 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恒定的电压差,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M11断开。在第三晶体管M13的栅极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M13断开。第一反相器N1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M15导通。相应地,第二晶体管M12导通。由于第二晶体管M12导通,第二恒流源Id2产生的恒定电流经由第二电阻R2流至地GND。在第四晶体管M14的栅极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M14导通。结果,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短接。这样,高侧LDMOS 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0,而不会由于负载的影响而变化。
由此可见,在PWM信号的整个周期中,高侧LDMOS M1的栅源电压VGS均可以保持为恒定的电压差,或者为0,而不会受到负载的电压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第三电流源和第三电阻的数值,还可以控制高侧LDMOS M1导通时的栅源电压VGS的数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栅极驱动电路U1,在LDMOS晶体管M1的整个控制周期中,可以保持栅极驱动电路U1的输出端H1和箝位端S1之间的电压差始终为恒定电压差或0,从而将LDMOS晶体管M1的栅源电压VGS保持为该恒定电压差或0,而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端、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以及箝位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输入端接收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在输出端提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用于驱动半导体开关器件,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
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地之间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和第一电流源;
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二电流源、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阻;
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三电流源、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以及
连接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第三电阻,
其中,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二晶体管和第二电阻的中间节点,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导通,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断开,使得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一恒定值,以及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断开,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导通,使得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保持为第二恒定值,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确保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正常开关切换,同时保护半导体开关器件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恒定值大于第二恒定值,并且所述第二恒定值等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
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阻和第一晶体管的中间节点,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以及
第二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三晶体管的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导通,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断开,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导通,由于第二晶体管断开,第四晶体管的栅源电压差为0,使得第四晶体管断开,第三电流源产生恒定电流,流经第三电阻,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产生恒定的电压差;以及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断开,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二晶体管导通,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断开,由于第二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导通,输出端和箝位端短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
依次串联连接在电源端和地之间的第四电阻、第五晶体管和第四电流源;以及
第一反相器,其输入端连接至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其输出端连接至第五晶体管的栅极,
其中,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和第一电阻的中间节点,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四电阻和第五晶体管的中间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第一晶体管导通,在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导通,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二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断开,相应地,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断开,第三电流源产生恒定电流,流经第三电阻,在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产生恒定的电压差;以及
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第一晶体管断开,在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三晶体管断开,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产生第一电平,使得第五晶体管导通,相应地,第二晶体管导通,由于第二晶体管导通,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一电平,使得第四晶体管导通,输出端和箝位端短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至第三电流源中的每一个由辅助晶体管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和第四晶体管为第一导电类型的MOSFET,第二和第三晶体管为第二导电类型的MOSFE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其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和P型中的一种,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和P型中的另一种。
11.一种功率开关电路,包括:
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作为第一栅极驱动电路,
其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以及
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的箝位端与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源极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其中在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与地之间,提供负载驱动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还包括:
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电压和地之间的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栅极驱动电路作为第二栅极驱动电路,
其中,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
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电源端连接至第二电源电压,以及
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的箝位端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源极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其中在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与第二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二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的中间节点之间,提供负载驱动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其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为相同导电类型的MOSFET。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其中第一高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和第一低侧半导体开关器件分别为LDMOS晶体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开关电路,其中第二电源电压为第一电源电压的2倍数值。
18.一种用于驱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栅极驱动方法,包括:
在输入端接收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以及
在输出端提供栅极驱动输出信号,
其中,控制输出端和箝位端之间的电压差,使得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将所述电压差保持为第一恒定值,在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将所述电压差保持为第二恒定值,从而确保半导体开关器件的正常开关切换,同时保护半导体开关器件不会由于高电压而击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恒定值大于第二恒定值,并且所述第二恒定值等于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4165.9A CN103929162B (zh) | 2014-04-30 | 2014-04-30 |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4165.9A CN103929162B (zh) | 2014-04-30 | 2014-04-30 |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9162A CN103929162A (zh) | 2014-07-16 |
CN103929162B true CN103929162B (zh) | 2017-09-26 |
Family
ID=51147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4165.9A Active CN103929162B (zh) | 2014-04-30 | 2014-04-30 |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291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26561B (zh) * | 2016-02-01 | 2019-07-19 | 华润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及方法 |
US10461730B1 (en) * | 2018-09-07 | 2019-10-29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 Adaptive multi-level gate driver |
JP7151325B2 (ja) * | 2018-09-25 | 2022-10-12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ドライバ回路 |
CN109547009B (zh) * | 2018-11-19 | 2022-08-1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 高可靠性电平位移电路 |
CN110365324B (zh) * | 2019-07-22 | 2024-03-15 | 无锡安趋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管栅极驱动电路 |
CN118300580A (zh) | 2020-01-06 | 2024-07-05 | 达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设备和控制方法 |
US11101796B2 (en) | 2020-01-06 | 2021-08-24 | Diodes Incorporated | Gate drive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US11165422B2 (en) * | 2020-04-01 | 2021-11-02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Gate driver circuit with reduced power semiconductor conduction loss |
CN111682802A (zh) * | 2020-07-24 | 2020-09-18 |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h桥电机制动电路 |
CN114244339B (zh) * | 2022-01-04 | 2022-08-02 | 芯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和电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267A (zh) * | 2007-01-02 | 2008-07-30 | Ami半导体比利时有限公司 | 用于驱动直流电机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373964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桥式电路的驱动电路 |
CN103187955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意法半导体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共栅共源驱动电路 |
CN103401544A (zh) * | 2013-07-03 | 2013-11-2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用于充电管理芯片外部高压nmos管的驱动电路 |
CN203800914U (zh) * | 2014-04-30 | 2014-08-27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功率开关电路 |
-
2014
- 2014-04-30 CN CN201410184165.9A patent/CN1039291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267A (zh) * | 2007-01-02 | 2008-07-30 | Ami半导体比利时有限公司 | 用于驱动直流电机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373964A (zh) * | 2007-08-21 | 2009-02-25 |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桥式电路的驱动电路 |
CN103187955A (zh) * | 2011-12-31 | 2013-07-03 | 意法半导体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共栅共源驱动电路 |
CN103401544A (zh) * | 2013-07-03 | 2013-11-2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用于充电管理芯片外部高压nmos管的驱动电路 |
CN203800914U (zh) * | 2014-04-30 | 2014-08-27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功率开关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9162A (zh) | 2014-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29162B (zh) | 栅极驱动电路、功率开关电路以及栅极驱动方法 | |
CN203800914U (zh) |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功率开关电路 | |
KR102287060B1 (ko) | 하이 측 전력 트랜지스터들을 구동하기 위한 통합된 하이 측 게이트 구동기 구조 및 회로 | |
CN206135703U (zh) | 驱动电路、集成半导体电路和用于驱动电路的器件 | |
CN103280967B (zh) | 一种电荷泵及其使其负输出电压跟随正输出电压的方法 | |
CN103684412B (zh) | 电平移位装置 | |
CN105144584B (zh) | 电平移位电路 | |
US9007101B2 (en) | Driver circuit for driving power transistors | |
CN104137418B (zh) | 开关电路 | |
CN103326699B (zh) | 半导体器件 | |
CN206807279U (zh) | 一种桥式驱动电路 | |
CN103856205A (zh) | 电平转换电路、用于驱动高压器件的驱动电路以及相应的方法 | |
CN104303309A (zh) | 使用与串联连接的p型mos器件并联的串联连接的n型mos器件的双向开关 | |
CN101813757B (zh) | 磁检测电路 | |
CN105960758A (zh) | 具有自钳位晶体管的整流器电路 | |
CN107835003A (zh) | 半导体器件和功率控制器件 | |
CN207458948U (zh) | 用于提高高压启动电路静电释放能力的ldmos器件及相应电路 | |
CN106330174B (zh) | Cmos反相器及应用该cmos反相器的电子装置 | |
CN103190067A (zh) | 驱动电路及逆变器电路 | |
RU2012128929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напряжения питания в шинном узле шинной сети | |
CN104578025B (zh) | 用于高压集成电路的过压保护电路 | |
CN206946908U (zh) | 高侧栅极驱动器 | |
CN103208988B (zh) | 电平移位电路及进行正、负压电平移位的方法 | |
CN105929886A (zh) | 基准电压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5448909A (zh) | 自举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