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2163A -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22163A CN103922163A CN201410006028.6A CN201410006028A CN103922163A CN 103922163 A CN103922163 A CN 103922163A CN 201410006028 A CN201410006028 A CN 201410006028A CN 103922163 A CN103922163 A CN 1039221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guide member
- holding part
- straight line
- transfer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6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7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tor rollers in the feeding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6—Elements, e.g. scrapers, fingers, needles, brushes, acting on separated article or on edge of the pi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one or more rollers or balls and stationary pressing, supporting or guiding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1—Pivoting suppor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30—Supports; Subassemblies; Mountings thereof
- B65H2402/32—Sliding support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3—Details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 B65H2404/134—Axle
- B65H2404/1341—Elastic mounting, i.e. subject to bias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这里公开了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它们能够对于打印机等的高速而一张张地可靠分离和进给片材,而没有延迟和不损坏片材。片材进给部分有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倾斜成将片材的前端导向分离夹持部分,这样,引导前端偏压向进给辊,且离进给辊预定距离。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撞击倾斜引导表面的片材摞的厚度小于在传送辊和引导前端之间的预定距离时并不从传送辊后退,且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该厚度大于该预定距离时从传送辊后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更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片材进给部分的片材进给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片材进给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片材进给部分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片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具有片材进给装置,该片材进给装置构造成将记录片材储存在片材盒中,并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所储存的片材。这种片材进给装置具有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将片材的前端引导到用于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片材的分离器,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在片材摞冲撞时运动(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18865)。
下文中,将参考图18、19A和19B介绍现有技术的片材进给装置的构造。图18、19A和19B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片材进给装置的剖视解释图。图18示出了在执行进给操作之前的状态。图19A示出了当单个片材S进给到分离器时的状态。图19B示出了当多个片材S作为摞进给到分离器时的状态。
参考图18和19,片材进给部分具有拾取辊130和分离辊对134。分离辊对134包括进给辊131和布置成面对进给辊131的延迟辊132。延迟辊132以预定接触力朝向进给辊131被弹簧(未示出)加压。
进给辊131构造成利用进给离合器(未示出)来控制旋转和停止。当进给离合器接通时,沿片材进给方向(图18中的箭头方向“a”)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进给辊轴131a而传递给进给辊131。与片材进给方向相反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由延迟辊轴支撑的扭矩限制器(未示出)而传递给延迟辊132。
设置夹持部引导部件62以便在进给操作过程中防止片材S被捕获在片材盒133和分离辊对134之间而产生卡塞。夹持部引导部件62通过将旋转轴62b设置为旋转中心从拉伸弹簧64接收用于接近进给辊131(沿图18中的箭头方向“b”)的力。
如图18中所示,夹持部引导部件62由止动器63定位成相对于装载在片材支撑板141上的片材S的进给方向(箭头方向“P”)成预定角度θ(其中,0<θ<90°),该片材支撑板141由旋转臂143向上推动。当动力传递给拾取辊130和分离辊对134,使得拾取辊130抵靠在片材顶表面上,且单个片材S被进给时,片材S由夹持部引导部件62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N,如图19A中所示。
当进给单个片材时,几乎不从该片材S向夹持部引导部件62的引导表面施加负载。因此,夹持部引导部件62抵靠在止动器63上而并不旋转,如图19A中所示。
不过,由拾取辊130进给的片材S的数目并不限制为一个。多个片材S可以作为摞而从片材盒133进给。在这种情况下,较大负载从片材S的摞施加在夹持部引导部件62上。因此,如图19B中所示,夹持部引导部件62以旋转轴62b作为支撑点而旋转,从而从进给辊131后退(箭头方向“d”)。应当注意,当进给具有较高硬度的片材(例如厚片材)时,即使当单个片材S从拾取辊130进给时,较大负载也施加给夹持部引导部件62。
当夹持部引导部件62沿箭头方向d旋转时,在夹持部引导部件62与片材摞之间的角度θ增加。因此,片材S摞松开,并被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N。应当注意,在分离夹持部分N中分离的片材被进给到传送辊对136,并传送给成像部分。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在夹持部引导部件62与片材S之间的角度θ根据是进给单个片材还是进给片材摞而变化。另外,当进给具有较高硬度的片材S(例如厚片材)时,即使当进给单个片材S时,在夹持部引导部件62与片材摞之间的角度θ也变化。这样,当角度θ根据片材数目或片材硬度而变化时,夹持部引导部件62对于片材S的传送阻力也变化。
例如,在具有较高硬度的厚片材或具有粗糙切割表面的片材S的情况下,当夹持部引导部件62的传送阻力增加时,片材前端可能被捕获在夹持部引导部件62中,而不能向下游侧前进,从而产生延迟。近年来,在打印机中具有高速趋势。因此,当在高速打印机的片材进给装置中片材S的传送延迟时,可能由于传送延迟(片材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到达预定位置)而产生卡塞。
在现有技术中,当片材S的摞或具有较高硬度的片材被进给时,夹持部引导部件62后撤,片材前端在延迟辊132的周面上的抵靠点改变。
特别是,响应于当前打印机的小型化趋势,延迟辊的直径将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当片材前端在延迟辊上的抵靠点变化时,在片材前端与延迟辊的周面之间的抵靠角度(在片材前端在延迟辊上的抵靠点处的切线与片材之间的锐角)突然增加。延迟辊的周面具有较高摩擦系数。因此,如果片材前端以较大抵靠角度撞击延迟辊,则片材前端可能明显受损,或者由于片材前端不能进入分离夹持部分N而可能产生卡塞。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它们能够将片材一张张地可靠地分离和向下游侧进给,且对片材没有延迟或损坏,从而响应高速、小型化和对打印机的各种介质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它包括:传送辊;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一张张地分离所接收的片材;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的引导件前端在远离传送辊预定距离的位置中接收朝向传送辊的力,以便倾斜从而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撞击倾斜引导表面的片材摞的厚度小于在所述传送辊和引导件前端之间的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不相对于传送辊后退,以及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所述厚度大于该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相对于传送辊后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它包括:传送辊;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传送辊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它包括:传送辊;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分离部件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响应打印机的高速、小型化和对于多种介质的适用性,能够在无延迟和不损坏片材的情况下将片材一张张地可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示意前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示意前视剖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附连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7A和7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对比实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对比实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透视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透视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图1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进给部件的剖面图;以及
图19A和19B是示出现有技术的进给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至10介绍成像装置例如激光束打印机(下文中称为“打印机”)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片材进给装置而安装于成像装置上的片材进给部分。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有片材进给部分的整个成像装置的前视图。
如图4中所示,成像装置1例如打印机具有主体1a。主体1a具有作为片材进给装置的片材进给部分13,该片材进给部分13使得片材S一张张地分离并进给至下面所述的成像部分。
在装置主体1a中,处理盒7可拆卸和可附连地布置在片材进给部分13上面,该处理盒7在内部设有公知的用于成像的处理单元。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7a嵌入处理盒7的内部。在感光鼓7a中,通过照射根据图像信息的、来自激光曝光装置8的激光而写出图像。
转印辊9按压在感光鼓7a上。当从片材进给部分13进给的片材S经过在感光鼓7a和转印辊9之间的转印部分时,感光鼓7a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S上。应当注意,处理盒7、激光曝光装置8和转印辊9构成成像部分,用于在从片材进给部分13进给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
定影装置10布置在转印部分的下游侧。定影装置10向进行了图像转印的片材S施加热和压力,以便使得转印至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然后,进行了图像定影的片材S在图像表面朝下的同时通过排出辊对11传送和排出至设置于装置的上表面中的排出托盘12。参考图4,还布置了传送辊对6、充电单元7b、显影装置7c和清洁器7d。
下面将参考图1至3更详细地介绍作为片材进给装置的片材进给部分13。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13的示意前视图,图2是示出片材进给部分13的示意前视剖面图,而图3是示出片材进给部分13的透视图。
片材进给部分13包括:片材盒2,该片材盒2能够装载和储存片材摞Sa,并构造成能够可拆卸地附连在装置主体1a上;拾取辊3,该拾取辊3用作进给部件;以及分离辊对20。分离辊对20包括用作进给部件的进给辊4和用作分离部件的延迟辊5,该延迟辊5布置成面对进给辊4。延迟辊5一直通过弹簧(未示出)以预定接触力压在进给辊4上。
片材盒2具有盒框架F和在该盒框架中的片材支撑板22。片材支撑板22装载片材摞Sa,它布置成使得上游侧用作旋转支撑点,下游侧能够升高和降低。另外,片材支撑板22的上游侧升高,以使得所装载的片材摞Sa的最上侧片材S抵靠在拾取辊3上,且该最上侧片材S通过旋转拾取辊3而被进给。
分离辊对20包括进给辊4和布置成面对进给辊4的延迟辊5。电磁离合器29安装在支撑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图3中)的端部部分中,且电磁离合器29从马达(未示出)接收旋转。另外,电磁离合器29控制进给辊4的旋转和中断。当电磁离合器29接通时,进给辊4以进给辊轴4a作为旋转中心沿进给片材S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
延迟辊轴5a安装在保持器39中,该保持器39可竖直滑动或可枢轴转动地被支撑,且延迟辊5由延迟辊轴5a支撑。另外,扭矩限制器(未示出)设置于延迟辊5和延迟辊轴5a之间。当保持器39接收由压缩弹簧25向上施加的力时,延迟辊5以预定接触压力压在进给辊4上。
拾取辊3由保持器40支撑,该保持器40由进给辊轴4a可旋转地支撑,该进给辊轴4a作为支撑进给辊4的支撑点。另外,拾取辊3构造成经由介于拾取辊3和进给辊4之间的惰齿轮38而从进给辊4接收旋转,如图2中所示。而且,当电磁离合器29在预定进给定时接通时,拾取辊3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便进给片材。由拾取辊3进给的片材S在由进给辊4和延迟辊5压靠形成的分离夹持部分N中一张张地分离,并进给到下游侧。
夹持部引导部件26布置在拾取辊3和分离辊对20之间,该夹持部引导部件26用于将片材S平滑引导至分离辊对20的分离夹持部分N。夹持部引导部件26接收指向止动器(限制部件)28的力,该止动器28将位于拾取辊3和分离夹持部分N之间的引导件前端26c限制成靠近进给辊4预定距离h(图6)(离开进给辊4预定距离)。夹持部引导部件26具有倾斜引导表面26a,该倾斜引导表面26a具有近似平面形形状,并朝着分离夹持部分N倾斜,以便将片材S的前端导向分离夹持部分N。止动器28提供于片材盒2的框架F上。
具体地说,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前端具有倾斜引导表面26a,用于在片材摞放松成楔形形状(通过使得前端以斜度偏离)的同时将片材摞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N。夹持部引导部件26在旋转轴26b用作旋转支撑点的同时被可旋转地支撑。轴26b提供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上。夹持部引导部件26从作为偏压部件的一对压缩弹簧27(参考图3)接收力,使得倾斜引导表面26a的引导件前端26c接近进给辊4(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该对压缩弹簧27沿与片材进给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布置。
夹持部引导部件26抵靠在用作限制部件的止动器28上,使得倾斜引导表面26a相对于进给片材S的方向(下文中称为片材进给方向P)具有预定角度θ(30°<θ<70°)。当夹持部引导部件26抵靠在止动器28上时,旋转受到限制,从而防止夹持部引导部件26进一步接近进给辊4。
当装载在片材盒2上的片材摞Sa的装载量变化时,预定角度θ变化。该预定角度θ设置成使得与片材S的刚性强度、切割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的高摩擦系数等无关地,即使当多种类型的片材S被进给时片材S的前端也不会被捕获。
应当注意,旋转轴26b和压缩弹簧27构成支撑部件。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26,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26在厚度t(图6)小于预定长度h时不从进给辊4后退,且夹持部引导部件26在厚度t(图6)大于预定长度h时从进给辊4后退。前述厚度t是指从拾取辊3撞击倾斜引导表面26a的片材S的厚度。预定距离h是指在进给辊4和引导件前端26c之间的距离(图6)。
当进给片材时电磁离合器29在预定进给定时接通,使得从驱动源(未示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进给辊4。因此,进给辊4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由拾取辊3进给的多个片材S能够装载在片材盒2上。片材盒2具有片材储存部分,该片材储存部分具有限制壁表面30,用于沿进给方向管控所装载片材的前端。限制壁表面30布置在相对于夹持部引导部件26靠近片材盒2内(片材储存部分内)的片材的一侧。在限制壁表面30和夹持部引导部件26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类似地用于下面所述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4至10介绍片材进给部分13的一系列进给操作。
具体地说,片材摞Sa装载在片材盒2上,且片材盒2安装在装置主体1a中,片材支撑板22升高,片材摞Sa的最上侧片材S运动至预定高度。拾取辊3接收从压缩弹簧23向片材盒2侧施加的力,使得最上侧片材S以预定压力抵靠在拾取辊3上。
当进给信号从装置主体1a发送时,驱动源(未示出)被驱动,以使得电磁离合器29在预定进给定时接通。因此,进给辊4和拾取辊3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片材摞Sa的最上侧片材S开始朝着夹持部引导部件26运动。
这里,将参考图5至7介绍当片材摞Sa的单个片材S由拾取辊3进给时的情况和当多个片材S被进给时的情况。图5至7是详细示出片材进给部分的解释图。
如图5中所示,当片材S一张张地进给时,片材的前端沿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倾斜引导表面26a进给到分离夹持部分N。当片材S具有较高硬度(例如厚片材)时,由拾取辊3引起的、片材S的前端对倾斜引导表面26a的撞击力较高。因此,夹持部引导部件26接收沿箭头方向Q的按压力,并被施加了以旋转轴26b为支撑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不过,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受到止动器28的限制。
因此,即使当进给多种片材时,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姿态并不变化,且片材S总是由夹持部引导部件26恒定地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N。另外,当单个片材S进给到分离夹持部分N时,与延迟辊5连接的扭矩限制器(未示出)通过进给辊4、片材S和延迟辊5之间的摩擦力而空转。因此,延迟辊5与沿片材进给方向(参考图1)进给的片材S共同旋转(从动旋转),以便将片材S进给到下游侧。另外,当多个片材S作为摞而由拾取辊3进给时,可能采取两种情况,如下面所述。
作为第一情况,如图6中所示,一摞片材S通过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倾斜引导表面26a而松弛成楔形形状,且片材摞Sa的几个上部片材越过倾斜引导表面26a传送至分离夹持部分N。具体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假设“h”表示在倾斜引导表面26a和进给辊4之间的最近距离(预定距离),超过倾斜引导表面26a的片材S的厚度t设置为“t<h”。
在这种情况下,当片材摞Sa撞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26接收沿箭头方向Q的力,并被施加以旋转轴26b作为支撑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不过,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位置受到止动器28的限制。另外,当超过倾斜引导表面26a的几个片材到达分离夹持部分N时,能够在延迟辊5不旋转的情况下使得一摞片材S一张张地分离,原因是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比扭矩限制器(未示出)的负载弱。
因此,只有多个被进给片材S中的、与进给辊4接触的最上侧片材S向下游侧传送,剩余的片材S由保持静止的延迟辊5来阻止,并停留在分离夹持部分N中。
作为第二情况,如图7A中所示,一摞片材S超过倾斜引导表面26a且没有通过倾斜引导表面26a而松弛。具体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摞片材S的厚度t以及在倾斜引导表面26a和进给辊4之间的最近距离h之间的关系设置成“t≥h”。
在这种情况下,一摞片材S夹持在倾斜引导表面26a的顶部(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然后,夹持力的反作用力沿箭头方向R在夹持部引导部件26中产生。另外,如图7B中所示,夹持部引导部件26通过沿箭头方向R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旋转轴26b旋转,从而抵抗压缩弹簧(偏压部件)27的压力而从进给辊4后退(逆时针方向)。当夹持部引导部件26这样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由夹持部引导部件26和进给辊4施加给一摞片材S的夹持力只由压缩弹簧27的弹簧压力来产生。
因此,施加在一摞片材S上的夹持力减小。另外,当一摞片材S原样地到达分离夹持部分N时,在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比扭矩限制器的负载弱。因此能够在并不使得延迟辊5旋转的情况下松弛该摞片材S。因此,只有片材摞的最上侧片材传送至下游侧。
为了当一摞片材S在没有松弛成楔形的情况下夹在进给辊4和倾斜引导表面26a顶部的引导件前端26c(图6)之间时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26以这种方式旋转(退回),构造条件限定如下。
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旋转轴26b定位成如图8中所示,该图8是片材进给部分的详细解释图。下面将详细说明。应当注意,为了方便说明目的,在图8中故意省略了止动器28。
夹持部引导部件26由支撑部件(包括旋转轴26b和压缩弹簧27)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支撑部件中的旋转轴26b的位置。旋转轴26b的轴中心SC(旋转中心)布置在介于第一直线A和第二直线B之间的区域C(由阴影区域示出)中。第一直线A是在从拾取辊3进给的片材S的前端抵靠于倾斜引导表面26a上的抵靠部分中与拾取辊3相反且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26a地延伸的线。第二直线B是连接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和最接近进给辊4的引导件前端26c地延伸的线。另外,存在这样的条件: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处于其中的区域C包括第一直线A(处在第一直线上)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B(并不处在第二直线上)。
夹持部引导部件26定位成这样,当夹持部引导部件26旋转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26并不从片材盒2的下游侧的限制壁表面30(图3)朝着装载在片材盒2上的片材摞Sa(图8中的左侧)突出。如果夹持部引导部件26从片材盒2的限制壁表面30朝着片材摞Sa突出,则它阻碍片材支撑板22中的片材S的升高和降低(参考图2)。在这种情况下,它可能损坏片材S并且阻碍片材S以预定压力抵靠在拾取辊3上。
在这方面,下面将参考图9A、9B、10A和10B介绍当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旋转轴26b的轴中心SC的位置布置在图8的区域C中时的情况以及当它并不布置在区域C中时的情况。图9A、9B、10A和10B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的片材进给部分,其中,旋转轴26b的轴中心SC的位置并不布置在区域C中。
在图9中,将介绍被构成使得可旋转地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31的旋转轴31b定位在上述第一直线A上面的片材进给部分。旋转轴31b设置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上。
具体地说,当一摞片材S撞击夹持部引导部件31的倾斜引导表面31a时,夹持部引导部件31沿与倾斜引导表面31a垂直的方向从该摞片材S接收力Q,如图9A中所示。然后,如图9B中所示,夹持部引导部件31以旋转轴31b为支撑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通过借助于转矩而抵抗压缩弹簧27的偏压力从进给辊4后退。然后,在夹持部引导部件31的倾斜引导表面31a和最上侧片材S之间的预定角度θ增大(与图8的结构相比),且倾斜引导表面31a对片材S的传送阻力增加。
在这种构造中,当进给具有较高硬度的厚片材或者具有粗糙切割表面的片材时,片材的前端可能被捕获在倾斜引导表面31a中,从而传送定时延迟,或者当片材不能向下游侧进一步前进时可能产生卡塞。另外,因为延迟辊5从夹持部引导部件31进一步突出,因此在片材前端撞击延迟辊5的位置中曲率增大,且片材前端在延迟辊5上的抵靠角度增加。因此,具有较低硬度的薄片材可能在片材的前端中受损,或者当片材不能朝下游侧进一步前进时可能产生卡塞。
下面将参考图10介绍具有这种构造的片材进给部分,其中,可旋转地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32的旋转轴32b定位在第二直线(参考图8)的左侧。旋转轴32b设置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上。
具体地说,当一摞片材S撞击夹持部引导部件32的倾斜引导表面32a时,夹持部引导部件32沿与倾斜引导表面32a垂直的方向从一摞片材S接收力Q,如图10A中所示。因此,当夹持部引导部件32被施加用于以旋转轴32b为支撑点(位于片材摞Sa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时,它由于止动器33的限制而不能旋转。止动器33设置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夹持部引导部件3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在相对于第二直线B与图9的止动器28相反的一侧受到限制。止动器33设置于片材盒2的框架F上。
参考图10B,如果一摞片材S原样地超过倾斜引导表面32a并且该摞片材S的厚度t和在倾斜引导表面32a最接近进给辊4处的预定距离h具有关系“t≥h”,则夹持片材摞的力施加在倾斜引导表面32a的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
因为夹持力的反作用力沿箭头方向R施加在夹持部引导部件32上,因此夹持部引导部件32被施加用于以旋转轴32b作为支撑点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从而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不过,夹持部引导部件32由于止动器33的限制而不能旋转。另外,当在倾斜引导表面32a的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的夹持力施加在片材S上时,各摞片材S通过进给辊4的旋转而传送给分离夹持部分N。
当各摞片材在被夹持状态下这样传送时,较大压力竖直地施加在片材摞上,在片材之间的摩擦力与扭矩限制器的负载相比增加。因此,延迟辊5随着片材S运动而共同旋转(从动地旋转)。因此,一摞片材S在没有松弛的情况下原样地传送到下游侧,因此片材重叠地传送。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13中,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旋转轴26b设置于区域C(图8)中。因此,能够在预定定时无损坏和可靠地分离和进给片材盒2中的片材摞Sa的每张片材。
尽管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示例介绍了具有拾取辊3、进给辊4和延迟辊5的片材进给部分13,但是使用以下进给方法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具体地说,单个进给辊可以用作拾取辊和进给辊,或者可以使用延迟进给方法,其中,驱动力被传递使得延迟辊沿与片材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另外,片材可以使用非旋转部件(例如分离垫)代替延迟辊作为分离部件来进行分离。而且,使用没有用于储存片材摞的片材盒或用于装载片材摞的升降式片材支撑板的片材进给装置也能够获得相同效果。这也可以类似地用于后面介绍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当多种类型的片材撞击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倾斜引导表面26a时,不管是单个片材还是一摞片材,都能够在并不使夹持部引导部件26运动的情况下将片材S稳定地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N。
当一摞片材原样地前进以及夹持在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顶部(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时,夹持部引导部件26后撤。因此,能够防止在一摞片材S被夹持在夹持部引导部件26的前端和进给辊4之间的同时进行传送而引起的重叠传送。
最后,响应成像装置1(例如打印机)的高速、小型化和对多种介质的适用性,能够使得片材一张张可靠地分离并进给到下游侧的成像部分7、8和9,且没有延迟和对片材的损坏。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1至13介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1和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一部分的前视图,而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透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根据第二实施例,将示例性地介绍片材进给部分13(图12),该片材进给部分13作为安装在成像装置上的片材进给装置。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13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进给部分13相同的部件,它们的说明将不再重复。
参考图11,夹持部引导部件34由旋转轴34b可旋转地支撑,该旋转轴34b设置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上。夹持部引导部件34包括旋转轴34b和近似平面形的倾斜引导表面34a。夹持部引导部件34从单个压缩弹簧35接收朝向止动器(限制部件)36的力,并布置成使得倾斜引导表面34a与由拾取辊3进给的片材S具有预定角度θ。止动器36设置于片材盒2的框架F上。
参考图12,夹持部引导部件34布置在片材进给部分13的片材进给方向P的下游侧。夹持部引导部件34具有倾斜引导表面34a,该倾斜引导表面34a设置于沿与片材进给方向P垂直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较长长度部件34c中。另外,夹持部引导部件34具有近似直角三角形的旋转部件34d,该旋转部件34d由在装置主体侧的旋转轴34b可旋转地支撑,同时它由所述较长长度部件34c的两端部分固定。
弹簧抵靠部件37在面对旋转部件34d的下端后部部分的位置中固定在片材盒2的侧壁2a中(为了示例说明目的,在图12中故意省略近侧侧壁)。压缩弹簧35压缩地安装在弹簧抵靠部件37和旋转部件34d的下端后部部分之间(该构造类似地用于图12的近侧侧壁)。因此,左侧和右侧旋转部件34d接收用于以旋转轴34b作为支撑点沿图1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并且当它抵靠在止动器36上时停止;同时它们将较长长度部件34c(倾斜引导表面34a)支撑在它们之间。
应当注意,旋转轴34b和压缩弹簧35构成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构造成这样:当厚度t(图13A)小于预定距离h时,夹持部引导部件34不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而当厚度t(图13A)大于预定距离h时,夹持部引导部件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厚度t是指从拾取辊3撞击倾斜引导表面34a的片材S的厚度。预定距离h是指在进给辊4和引导件前端34e之间的距离。
夹持部引导部件34由支撑部件(包括旋转轴34b和压缩弹簧35)可旋转地支撑。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件中的旋转轴34b的位置。旋转轴34b的轴中心SC1(旋转中心)提供于区域D中,该区域D介于第一直线A和第二直线B之间。第一直线A是在从拾取辊3进给的片材S的前端抵靠于倾斜引导表面34a上的抵靠部分中与拾取辊3相反、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34a地延伸的线。第二直线B是连接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和最接近进给辊4的引导件前端34e地延伸的线。另外,存在这样的条件: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处于其中的区域D包括第一直线A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B。
当一摞片材S撞击夹持部引导部件34的倾斜引导表面34a时,夹持部引导部件34被施加用于以旋转轴34b作为支撑点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不过,夹持部引导部件34的下端前部部分受到止动器36的限制,并被阻止进一步旋转。
如图13A中所示,如果一摞片材S原样地超过倾斜引导表面34a,且厚度t和在倾斜引导表面34a和进给辊4之间的最近距离h具有关系“t≥h”时,在倾斜引导表面34a的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产生片材摞的夹持力。
因为夹持力的反作用力沿箭头方向R产生,因此夹持部引导部件34以旋转轴34b作为支撑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便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离开),如图13b中所示。当夹持部引导部件34离开进给辊4时,施加在夹持部引导部件34和进给辊之间的一摞片材S上的夹持力只由压缩弹簧35的弹簧压力来产生。因此,施加在一摞片材S上的夹持力减小。
因为在片材摞的片材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小,因此延迟辊5由于扭矩限制器的负载而并不旋转,且即使当一摞片材S原样地到达分离夹持部分N时也能够松弛片材摞。因此只有片材摞的单个最上侧片材传送至下游侧。
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13中(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34的旋转轴34b设置于图11的区域D中,如上所述),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具体地说,能够在预定定时(无延迟)无损坏地将装载在片材盒2上的片材摞S的各片材分离和进给到下游侧。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4至16介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三实施例中将示例介绍片材进给部分13,该片材进给部分13作为安装在成像装置1上的片材进给装置。在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且它们的说明将不再重复。图14和1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而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部分的透视图。
夹持部引导部件41包括近似平面形的倾斜引导表面41a和滑槽41b。夹持部引导部件41被支撑成沿提供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中的一对引导销43以一定倾斜度竖直滑动。应当注意,在图中的下部引导销43用作限制部件。
夹持部引导部件41从用作偏压部件的压缩弹簧42来接收力以便接近进给辊4,并随着下部引导销43抵靠在滑槽41b上而被定位。夹持部引导部件41定位成使得倾斜引导表面41a与由拾取辊3进给的片材S具有预定角度θ。应当注意,滑槽41b、压缩弹簧42和引导销43构成支撑部件。
根据第三实施例,夹持部引导部件41由支撑部件(包括滑槽41b、压缩弹簧42和引导销43)可滑动地支撑。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支撑部件的位置。滑动方向(滑槽41b的方向)与虚拟圆弧的近似直线匹配,该虚拟圆弧的旋转中心44存在于区域E中的无限远位处,该区域E介于在抵靠位置中的第一直线A和第二直线B之间,进给的片材的前端在该抵靠位置处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41a上。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直线A是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41a延伸的直线,第二直线B是连接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和引导件前端41e地延伸的直线。另外,存在这样的条件,存在于无限远处的旋转中心44所处的区域E包括第一直线A,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B。
当一摞片材S撞击夹持部引导部件41的倾斜引导表面41a时,夹持部引导部件41被施加用于沿滑槽41b向右上侧运动的力。不过,该运动被限制,因为夹持部引导部件41总是抵靠下部引导销43。
如图16A中所示,当一摞片材S超过夹持部引导部件41的倾斜引导表面41a,且该摞片材S的厚度t和在倾斜引导表面41a和进给辊4之间的最近距离h具有关系“t≥h”时,在倾斜引导表面41a的顶点和进给辊4之间产生一摞片材S的夹持力。
然后,夹持力的反作用力指向箭头方向R,且夹持部引导部件41沿滑槽41b竖直运动,以便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如图16b中所示。当夹持部引导部件41相对于进给辊4后退时,对在夹持部引导部件41和进给辊4中的一摞片材S的夹持力只由压缩弹簧42(参考图15)的弹簧压力来产生。因此,对一摞片材S的夹持力减小。
另外,在片材摞的片材之间的摩擦力也减小。因此,即使当一摞片材S原样地到达分离夹持部分N时,延迟辊5由于扭矩限制器的负载而不会旋转。因此,片材摞松弛。另外,只有片材摞的最上侧片材进给到下游侧。
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类似,在如上所述滑槽41b提供于夹持部引导部件41中的第三实施例中,能够在预定定时无损坏地将片材盒2中的片材摞Sa的各片材可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17介绍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四实施例中,将示例介绍片材进给部分13,该片材进给部分13作为安装在成像装置1上的片材进给装置。在第四实施例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三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且它们的说明将不再重复。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图17是示出与摇摆型不同的片材进给部分的前视图。
参考图17,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夹持部引导部件41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对滑槽41c和41d。引导销43提供于片材盒2的盒框架F上。在夹持部引导部件41中,插入相应滑槽41c和41d并在其中滑动的引导销43以一定倾斜度地竖直滑动。在其运动轨迹中,虚拟旋转中心47用作支撑点(旋转中心)。应当注意,滑槽41c和41d、压缩弹簧42和引导销43构成支撑部件。另外,引导销43构成限制部件。
虚拟旋转中心47是在直线46c和直线46d之间的相交点,该直线46c经过滑槽41c的中心,并垂直于滑动方向,该直线46d经过滑槽41d的中心,并垂直于滑动方向。因为虚拟旋转中心47位于与图8中所述的阴影区域E类似的区域F中,因此能够获得与图14的滑动类型类似的效果。
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在第四实施例中,夹持部引导部件41由支撑部件(包括滑槽41c和41d、压缩弹簧42和引导销43)可滑动地支撑。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支撑部件的位置。滑动方向(滑槽41c和41d的方向)与虚拟圆弧的近似直线的方向匹配,该虚拟圆弧的旋转中心47存在于区域F中的无限远位处,该区域F介于在抵靠位置中的第一直线A和第二直线B之间,进给的片材的前端在该抵靠位置处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41a上。
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直线A是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41a延伸的直线,第二直线B是连接进给辊4的进给辊轴4a和引导件前端41e地延伸的直线。另外,存在这样的条件:在其中存在于无限远处的旋转中心47的区域F包括第一直线A,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B。
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在滑槽41c和41d提供于夹持部引导部件41中的第四实施例中,能够在预定定时无损坏地将装载在片材盒2上的片材摞Sa的各片材可靠地分离和进给。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变化形式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03899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1月11日,该文献整体被本文参引。
Claims (22)
1.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包括: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一张张地分离所接收的片材;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的引导件前端在远离传送辊预定距离的位置中接收朝向传送辊的力,以便倾斜从而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以及
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撞击倾斜引导表面的片材摞的厚度小于在所述传送辊和引导件前端之间的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不相对于传送辊后退,以及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所述厚度大于所述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相对于传送辊后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支撑部件具有旋转轴,该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及
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传送辊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支撑部件具有旋转轴,该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及
旋转轴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传送辊的旋转中心所处的区域包括第一直线,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由支撑部件可滑动地支撑;以及
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与虚拟圆弧的近似直线的方向匹配,该虚拟圆弧的远侧旋转中心位于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的无限远位处,该第一直线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其中旋转中心位于无限远处的区域包括第一直线,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片材储存部分,该片材储存部分能够装载多个被进给的片材,并具有限制壁表面,该限制壁表面沿进给方向限制所装载的片材的前端;
其中,限制壁表面布置成相对于夹持部引导部件更接近片材储存部分中的片材。
8.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包括: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
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
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传送辊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布置在分离夹持部分的下面。
10.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包括: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
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
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分离部件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布置在分离夹持部分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传送辊的旋转中心所处的区域包括第一直线,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
13.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片材进给装置,该片材进给装置具有: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一张张地分离所接收的片材;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的引导件前端在远离传送辊预定距离的位置中接收朝向传送辊的力,以便倾斜从而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以及
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撞击倾斜引导表面的片材摞的厚度小于在所述传送辊和引导件前端之间的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不相对于传送辊后退,以及该支撑部件支撑夹持部引导部件,以便当所述厚度大于该预定距离时夹持部引导部件相对于传送辊后退;以及
成像部分,在该成像部分中图像形成于从片材进给装置进给的片材上。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片材进给装置,该片材进给装置具有: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到分离夹持部分;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
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
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传送辊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以及
成像部分,在该成像部分中图像形成于从片材进给装置进给的片材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布置在分离夹持部分上方。
16.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片材进给装置,该片材进给装置具有:
传送辊;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压靠在传送辊上,以便形成分离夹持部分,该分离夹持部分将所接收的片材一张张地分离和进给至下游侧;
夹持部引导部件,该夹持部引导部件能够旋转,并具有倾斜引导表面,该倾斜引导表面朝向分离夹持部分倾斜,以便将片材的前端引导至分离夹持部分;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施加力,使得夹持部引导部件的引导件前端指向传送辊;以及
限制部分,该限制部分抵抗偏压部件的偏压力执行限制,使得引导件前端以预定距离接近传送辊;
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该第一直线与分离部件相反并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部分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部分,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布置在分离夹持部分之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传送辊的旋转中心所处的区域包括第一直线,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由支撑部件可滑动地支撑;以及
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滑动方向与虚拟圆弧的近似直线的方向匹配,该虚拟圆弧的无限远处的旋转中心位于介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之间的区域,该第一直线垂直于倾斜引导表面地延伸,该第二直线在抵靠位置中连接传送辊的旋转中心和引导件前端,在所述抵靠位置,被进给的片材的前端抵靠在倾斜引导表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无限远处的旋转中心所处的区域包括第一直线,并且不包括第二直线。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片材储存部分,该片材储存部分能够储存多个被进给的片材,并具有限制壁表面,该限制壁表面沿进给方向限制所进给的片材的前端;
其中,限制壁表面布置成相对于夹持部引导部件更接近片材储存部分中的片材。
22.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夹持部引导部件的旋转中心布置在分离夹持部分的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3899 | 2013-01-11 | ||
JP2013003899A JP6157123B2 (ja) | 2013-01-11 | 2013-01-11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2163A true CN103922163A (zh) | 2014-07-16 |
CN103922163B CN103922163B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1140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06028.6A Active CN103922163B (zh) | 2013-01-11 | 2014-01-07 |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242820B2 (zh) |
JP (1) | JP6157123B2 (zh) |
CN (1) | CN10392216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9623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薄片类介质分离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CN110467019A (zh) * | 2018-12-11 | 2019-11-19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事务机的馈送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40253A (ja) * | 2014-01-30 | 2015-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7470B2 (ja) * | 2014-03-28 | 2018-03-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US9758324B2 (en) * | 2014-12-04 | 2017-09-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529249B2 (ja) * | 2014-12-04 | 2019-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856099B2 (en) * | 2015-05-15 | 2018-01-02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feeder |
JP6686544B2 (ja) * | 2015-05-15 | 2020-04-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917091B1 (ko) * | 2017-03-31 | 2018-11-12 | 효성티앤에스 주식회사 | 지폐 번들용 입금기의 지폐 분리장치 및 지폐 분리방법 |
US10124974B1 (en) * | 2017-05-11 | 2018-11-13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Paper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aper feeding method |
JP2020186068A (ja) * | 2019-05-10 | 2020-1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8865A (ja) * | 2001-10-19 | 2003-04-23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6256780A (ja) * | 2005-03-17 | 2006-09-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シートの重なり送り防止機構 |
JP2007168931A (ja) * | 2005-12-19 | 2007-07-05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紙葉類繰出装置 |
JP2009091143A (ja) * | 2007-10-12 | 2009-04-30 | Kyocera Mita Corp | シート分離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107789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馈纸装置 |
CN102344045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25044A (ja) * | 1987-03-09 | 1988-09-20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自動給紙装置 |
US7922171B2 (en) | 2007-01-31 | 2011-04-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2013
- 2013-01-11 JP JP2013003899A patent/JP61571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02 US US14/146,071 patent/US92428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1-07 CN CN201410006028.6A patent/CN103922163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4 US US14/959,193 patent/US97649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8865A (ja) * | 2001-10-19 | 2003-04-23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6256780A (ja) * | 2005-03-17 | 2006-09-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シートの重なり送り防止機構 |
JP2007168931A (ja) * | 2005-12-19 | 2007-07-05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紙葉類繰出装置 |
JP2009091143A (ja) * | 2007-10-12 | 2009-04-30 | Kyocera Mita Corp | シート分離搬送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107789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馈纸装置 |
CN102344045A (zh) * | 2010-07-30 | 2012-02-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99623A (zh) * | 2016-05-19 | 2017-11-28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薄片类介质分离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CN107399623B (zh) * | 2016-05-19 | 2019-11-12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薄片类介质分离机构及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CN110467019A (zh) * | 2018-12-11 | 2019-11-19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事务机的馈送机构 |
CN110467019B (zh) * | 2018-12-11 | 2024-03-22 |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事务机的馈送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57123B2 (ja) | 2017-07-05 |
US9242820B2 (en) | 2016-01-26 |
CN103922163B (zh) | 2017-05-03 |
JP2014133648A (ja) | 2014-07-24 |
US9764914B2 (en) | 2017-09-19 |
US20160083207A1 (en) | 2016-03-24 |
US20140197593A1 (en) | 2014-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22163A (zh) | 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
US7976001B2 (en) | Sheet stack cutter and finisher having the same | |
US964337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lding a stack of sheets | |
JP4709688B2 (ja) |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製本装置 | |
CN102134012A (zh) | 片材进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 |
JP2008036805A (ja) | シート裁断装置、製本装置および製本システム | |
JP5897497B2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CN102079454A (zh) | 进给装置和具有所述进给装置的成像设备 | |
JP6118106B2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TW470709B (en) | Feeding device | |
US8496244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 |
JP5107674B2 (ja) | シート束断裁装置および製本装置 | |
JP5130020B2 (ja) | シート束断裁装置および製本装置 | |
CN102514970A (zh) | 薄片处理装置以及薄片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 | |
US7955040B2 (en) | Cutting device,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 |
JP6037558B2 (ja) | シート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038586B2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5995717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101543B2 (ja) | シート整合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集積装置、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9249107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
JP5995647B2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5751411B2 (ja) | 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 |
JP2016088733A (ja) | 用紙揃え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01547B2 (ja) | シート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収納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14080250A (ja) |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