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916530A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6530A
CN103916530A CN201310353773.3A CN201310353773A CN103916530A CN 103916530 A CN103916530 A CN 103916530A CN 201310353773 A CN201310353773 A CN 201310353773A CN 103916530 A CN103916530 A CN 103916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osture
mobile terminal
pattern
tou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37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铉大
林永圭
孙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16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6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其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输入;存储器,其被配置为存储区分值,所述区分值用于确定通过触摸笔输入了第一触摸姿势还是第二触摸姿势;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将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与区分值进行比较,当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处于区分值的预定的值或范围内时,接收第一触摸姿势作为来自触摸笔,并且基于接收为所述触摸笔的第一触摸姿势执行与触摸笔相对应的操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可以执行各种功能,诸如数据和语音通信、经由相机拍摄静止图像和视频、记录音频、经由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和输出音乐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视频。某些终端还支持玩游戏,而其它终端还被配置为多媒体播放器。最近,移动终端已被配置为接收广播信号和多播信号,以允许观看诸如视频和电视节目的内容。
通常,终端可以分为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另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分为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
近来,智能手机包括触摸屏,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手指、触摸笔(例如,触笔等)等通过在触摸屏上绘制希望的图案(例如,图、字符、数字等)来创建备忘录。在该情况中,触笔可以分类为有源型和无源型。
由于有源触笔可以与移动终端通信,所以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当前输入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摸姿势是属于有源触笔还是属于用户的手或手指。但是,因为无源触笔无法与移动终端通信,所以移动终端不可能确定当前输入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触摸姿势是属于无源触笔还是属于用户的手或手指。
具体地说,在用户正在使用无源触笔在触摸屏上绘制数字、字符、图等的图案的同时,如果触摸屏被用户的手指或手掌触摸,则移动终端无法区分是利用无源触笔的触摸还是利用用户的手指的触摸。因此,移动终端无法识别实际上由用户出于绘制的目的输入规定的触摸。这最终产生以下问题:用户基于在触摸屏上的无意的触摸而绘制了图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致力于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籍此可以将由无源触笔所进行的触摸和由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所进行的触摸彼此相区分。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籍此可以有区分地执行与由无源触笔进行的用户实际期望的触摸相对应的操作。
将在本文的公开以及附图中阐述本发明的附加的优点、目的和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基于本文的公开理解这些方面。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文中所具体实现并广泛描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输入;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区分值,所述区分值用于确定通过触摸笔输入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还是所述第二触摸姿势;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与所述区分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处于所述区分值的预定的值或范围内时,接收所述第一触摸姿势作为来自所述触摸笔,并且基于接收为所述触摸笔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执行与所述触摸笔相对应的操作。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输入;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存储区分值,所述区分值用于确定通过触摸笔输入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还是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器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与所述区分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处于所述区分值的预定的值或范围内时,经由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触摸姿势作为来自所述触摸笔;并且基于接收为所述触摸笔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经由所述控制器执行与所述触摸笔相对应的操作。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附图被并入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结合附图并考虑了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后,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立体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用于区分通过无源触笔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姿势输入以及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对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姿势输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和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识别地显示彼此相区分的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处理的图;
图6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A的流程图;
图7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B的流程图;
图8到图11是描述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B的图;
图12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的流程图;并且
图13和图14是描述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具体描述中,参考形成具体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附图作为例示而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它实施方式,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结构、电气以及程序上的变化。将尽可能地贯穿附图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这些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终端以及固定终端,诸如移动电话、用户设备、智能电话、数字电视(DTV)、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和导航仪。
为了便于描述,将参照在图1到图2B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00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终端。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框图。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除了图1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以外的实施方式、配置和设置。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的组件更多的或更少的组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允许在移动终端100与该移动终端100所处于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和定位模块115。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100可以被配置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广播接收模块111,以使得能够同时接收两个或更多个广播信道,或方便广播信道的切换。
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这样的服务器,即,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或者接收先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先前生成的广播相关信息并将先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先前生成的广播相关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00。
例如,广播信号可以实现为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和各种其它类型的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广播信号可以包括广播信号和TV广播信号的组合或者广播信号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组合。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广播信道信息、广播节目信息、广播服务提供商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广播相关信息提供给移动终端10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接收广播相关信息。
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实现为各种形式。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具有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标准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或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标准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的形式。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诸如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S)、DVB-H、数字视频广播-广播和移动业务整合(DVB-CBMS)、开放移动联盟广播(OMA-BCAST)、称为仅媒体前向链路和综合业务地面数字广播(ISDB-T)的数据广播系统这样的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所发送的广播信号。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配置为从除了上述数字广播系统以外的提供广播信号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诸如存储器160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向诸如基站、外部终端或服务器这样的至少一个网络实体发送无线信号并且/或者从其接收无线信号。例如,根据文本/多媒体消息的收发,这样的无线信号可以包括视频、音频和数据。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是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因特网接入的模块。例如,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被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或安装在连接到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装置中。例如,由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实现的无线因特网技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LAN)、Wi-Fi、无线宽带(WibroTM)、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TM)或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而且,如在上面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从外部服务器接收或下载与移动终端100所处于的区域相关的数据。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是用于支持相对短距离的通信的模块。例如,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诸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或超宽带(UWB)这样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诸如BluetoothTM或ZigBeeTM这样的联网技术来进行通信。
定位模块115识别或另外获得移动终端100的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定位模块115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
A/V输入单元120可以用于输入音频或视频信号,并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例如,相机121可以具有数码变焦功能,并可以处理在视频呼叫模式或摄影模式中由相机121的图像传感器所获得的静态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
由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外部发送。可选地,根据使用的环境,可以将至少两个相机121设置到移动终端100。
麦克风122可以在移动终端工作在诸如电话呼叫模式、录制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这样的特定的模式时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处理为电音频数据。音频数据接着被转换为可以在呼叫模式中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形式。麦克风122可以应用各种噪声去除或噪声消除算法,以去除或降低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时所产生的噪声。
响应于诸如键盘、薄膜开关、触摸板、滚轮或拨动开关的相应的输入装置的用户操纵,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生成输入数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摸板可以被配置为静压型或电容型。
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移动终端100或移动终端100的组件的位置的变化、诸如显示器和键盘这样的移动终端100的组件的相对定位、用户是否触摸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的方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以及诸如打开或关闭状态这样的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感测单元140还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
根据移动终端的检测的状态,感测单元14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感测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现为滑盖式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移动终端100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此外,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电源190是否供电以及接口单元170是否连接至外部装置。
输出单元150可以生成视觉、听觉和/或触觉输出,并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告警单元153、触觉模块154和投影模块155。显示单元151可以被配置为显示由移动终端100处理的信息。
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用于发起、执行和终止呼叫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另外地或另选地显示与这些模式关联的图像、UI或GUI。
使用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柔性显示器和三维显示器的显示技术,可以实现显示单元151。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移动终端100可以被配置为包括一个以上的显示单元151。
例如,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多个显示单元151,多个显示单元151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单面上,并可以彼此间隔或集成在一个主体中。多个显示单元151还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不同侧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单元151中使用的显示器可以是透明类型或透光类型的,使得显示单元151实现为透明显示器。例如,透明显示器可以包括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TOLED)显示器。显示单元151的背面结构也可以是透光类型的。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单元151所占据的移动终端100的主体的透明区域看到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主体后面的对象。
当显示单元151和用于感测用户触摸的传感器(以下称为触摸传感器)被配置为分层结构以形成触摸屏时,除了作为输出设备,显示单元151还可以用作输入设备。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以是触摸膜、触摸片或触摸板的形式。
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施加到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在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处所产生的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以感测触摸导致的压力以及触摸的位置和区域。
当用户对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输入时,与触摸输入相对应的信号可以被发送到触摸控制器(未示出)。触摸控制器可以处理信号并接着将与处理的信号相对应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80。控制器180接着可以使用数据来检测显示单元151的被触摸的部分。
感测单元140的接近传感器141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内部区域中,并且被触摸屏所包围或位于触摸屏周围。利用电磁场或红外线,接近传感器141可以感测正在接近规定的检测表面的对象或者位于接近传感器141附近的对象,而无需任何物理接触。接近传感器141的寿命可以大幅超过接触式传感器的寿命,并因此可以在移动终端100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面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射频振荡型接近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性接近传感器和/或红外接近传感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摸屏可以包括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使得通过根据指示物的接近而变化的电场可以检测指示物的接近。因此,可以将触摸屏或触摸传感器划分为接近传感器141。
为了清楚,指示物接近触摸屏并且在不实际接触触摸屏的情况下被识别的动作在本文中将被称为“接近触摸”,而将指示物与触摸屏接触的动作称为“接触触摸”。指示物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的位置可以对应于指示物在触摸屏上相对于触摸屏垂直地定位的位置。
经由接近传感器141,可以检测诸如接近触摸距离、接近触摸持续时间、接近触摸位置或接近触摸移动状态这样的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与检测到的接近触摸动作和检测到的接近触摸模式相对应的信息可以显示在触摸屏上。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呼叫接收模式、呼叫发起模式、录制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中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或输出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模块152也可以提供与由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例如,接收到呼叫或接收到消息)相关的音频信号。例如,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或其它音频输出装置。
使用振动以及音频或视频信号,告警单元153可以输出信号以指示诸如接收到呼叫的事件、接收到消息的事件和接收到触摸输入的事件这样的移动终端100的事件的发生。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输出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因此,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被视为告警单元153的一部分。
触觉模块154可以生成用户可以物理地感觉的各种触觉效果。例如,由触觉模块154生成的触觉效果可以包括振动。可以控制由触觉模块154生成的振动的强度和/或模式。例如,不同的振动可以被组合,并且可以被提供或顺序地提供。
触觉模块154还可以生成除振动以外的各种触觉效果。这样的触觉效果包括:由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垂直移动的针脚排列所导致的效果、由通过喷孔或吸孔的空气喷力或空气吸力所导致的效果、由在用户的皮肤上掠过所导致的效果、由接触电极所导致的效果、由静电力所导致的效果以及由使用吸热或放热装置的冷热温度的应用所导致的效果。
例如,触觉模块154可以使用户能够通过用户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感觉来感觉触觉效果以及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可选地,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触觉模块154。
投影模块155是用于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图像投影功能的元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投影模块155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控制器180的控制信号在外部屏幕或墙壁上显示与由显示单元151显示的图像相同的或部分不同的图像。
例如,投影模块155可以包括:诸如激光器这样的光源(未示出),生成用于图像的外部投影的足够的光;图像产生装置(未示出),经由光源生成的光来产生待投影的图像;以及透镜(未示出),根据预定的焦距放大待投影的图像。投影模块155还可以包括调节装置(未示出),其用于通过机械地移动透镜或整个投影模块155来调节图像的投影方向。
根据所使用的显示器的类型,投影模块155可以划分为阴极射线管(CRT)模块、液晶显示器(LCD)模块或数字光处理(DLP)模块。例如,通过使光源所生成的光能够在数字微镜器件(DMD)芯片上进行反射来操作DLP模块,并且DLP模块可以有利地减小投影模块155的尺寸。
投影模块155最好可以设置在沿移动终端100的侧面、前面或后面的纵长方向上。但是,应该理解,投影模块155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任何部分上。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处理、控制和存储需要。例如,这样的类型的数据可以包括针对由移动终端100操作的应用的程序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音频、静止图像和/或动态影像。
每种类型数据的最近使用历史或累积性使用频率(例如,电话簿、消息或多媒体各自的使用频率)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60中。而且,当在触摸屏上执行触摸输入时所输出的振动和/或声音的各种模式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60中。
可以使用诸如闪存、硬盘式存储器、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器、卡式存储器(诸如安全数字(SD)卡或极限数字(xD)卡)、随机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或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数据存储装置这样的任何类型的或适当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存储装置的组合来实现存储器16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60可以是经由因特网可以由移动终端100访问的存储装置。
接口单元170可以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外部装置。接口单元170可以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数据或电力,并将数据或电力传送到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组件。另外,接口单元170可以将移动终端100的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例如,接口单元17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和/或耳机端口。
识别模块是存储有用于对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权限进行认证的各种信息的芯片。例如,识别模块可以是用户识别模块(UIM)、订户识别模块(SIM)或通用订户识别模块(USIM)。包括该识别模块的设备(以下称为“识别设备”)也可以被制造为智能卡的形式。因而,识别设备可以经由接口单元170的相应端口与移动终端100连接。
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托架连接时,接口单元170成为将来自托架的电力提供给移动终端100的通路或者作为将用户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从托架转送给移动终端100的通路。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的每一个或电力可以用作使移动终端100能够识别它正确地安装在该托架中的信号。
控制器18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和/或视频呼叫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执行图案识别处理,以根据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图画输入来识别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可以是内部电源、外部电源或它们的组合。电源单元190可以向移动终端100中的其它组件提供电力。
可以利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针对硬件实现,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实现: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为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者它们的选择性的组合。这些实施方式也可以由控制器180来实现。
例如,可以在使用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的软件中实现本文所描述的过程或功能。可以由根据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所编写的软件应用或程序实现软件代码。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正面立体图。在图2A中,移动终端100示出为具有直板式终端主体。但是,移动终端100不限于直板式终端主体,并可以具有各种其它主体类型。这样的主体类型的示例包括滑盖式主体、折叠式主体、旋盖式主体、旋转式主体或它们的组合。尽管本文的公开主要是针对直板式移动终端100,但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
如图2A所示,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外表的移动终端100的壳体(另外称为“外壳”、“壳”、或“盖”)可以包括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各种电子组件安装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的空间中。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壳体可以附加地布置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例如,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可以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入成型来制成或可以使用诸如不锈钢(STS)或钛(Ti)的金属制成。
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相机121、用户输入模块130a和130b、麦克风122或接口单元170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0上,并具体地位于前壳体101上。
如图2A所示,例如,显示单元151可以被配置为占据前壳体101的前表面156的大部分。也如图2A所示,音频输出单元152和相机121可以设置于靠近显示单元151的一端,并且用户输入模块130a和麦克风122可以位于显示单元151的另一端附近。进一步如图2A所示,用户输入模块130b和接口单元170可以分别设置在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的侧面(诸如侧面158和159)上。
前面参照图1所描述的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并可以包括如图2A所示的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输入模块130a和130b。用户输入模块130a和130b各自可以被称为“操纵单元”,并可以被配置为采用触觉操纵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响应以方便用户的操作。
用户输入模块130a和130b可以被配置为输入相对于彼此不同的命令。例如,用户输入模块130a可以被配置为允许用户对移动终端100输入诸如“开始”、“结束”和“滚动”的命令。用户输入模块130b可以允许用户输入用于调整音频输出单元152的音量的命令或用于切换到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的命令。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背面立体图。如图2B所示,相机121-1可以附加地位于后壳体102的后表面161上。相机121-1具有与图2A中所示的相机121的观看方向大致相反的观看方向。相对于彼此,相机121和121-1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分辨率或不同的像素数。
例如,与相机121-1相比,相机121可以以较低的分辨率进行操作以拍摄用户的图像,以允许立即将图像实时地传送至另一用户来进行视频呼叫,而相机121-1可以利用比相机121相对更高的分辨率进行操作,以利用高的图片质量拍摄一般对象的图像,这可以不要求立即实时地发送,并且可以存储图像以稍后观看或使用。例如,相机121和121-1可以被配置为在移动终端100上旋转或弹出。
诸如闪光灯123和反光镜124这样的附加的相机相关组件可以位于相机121-1附近。当利用相机121-1拍摄对象的图像时,闪光灯123照亮对象。当用户希望使用相机121-1来拍摄他自己的图像时,反光镜124通过允许用户看见他自己来允许自拍。
后壳体102的后表面161还可以包括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1。第二音频输出模块152-1可以与图2A中示出的音频输出模块152共同支持立体声功能,并可以用于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免提电话模式时在电话呼叫期间进行通信。
除了用于电话呼叫的天线以外,广播信号接收天线116可以另外附接到移动终端100的主体的侧面。广播信号接收天线116可以形成图1中示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的一部分,并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主体中,使得广播信号接收天线可以拉出和收回到移动终端100的主体中。
图2B示出了为移动终端100提供电力的电源单元190。例如,电源单元190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0内或可拆卸地接合到移动终端100。
如图2B所示,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板135可以位于后壳体102的后表面161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摸板135和显示单元151可以是半透明的,使得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信息可以输出在显示单元151的两面上,并可以通过触摸板135观看。可以由触摸板135控制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信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除了在图2A中例示的显示单元151以外的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位于后壳体102的后表面161上,并与触摸板135组合以形成后壳体102上的触摸屏。
通过与前壳体101的显示单元151互连来激活触摸板135。触摸板135可以位于显示单元151后面的与显示单元151平行的位置。触摸板135可以具有与显示单元151相同的或更小的尺寸。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图3到图14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当对触摸屏通过触摸笔输入第一触摸姿势以及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输入第二触摸姿势时执行第一触摸姿势的操作的方法、用于根据第一触摸姿势显示图案并且通过根据第二触摸姿势的编辑方案来编辑图案的处理、以及用于激活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特定的主功能以及属于特定的主功能的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子功能的处理。
在下面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触摸笔包括无源触笔,由无源触笔输入的触摸姿势被称为第一触摸姿势,并且由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输入的触摸姿势被称为第二触摸姿势。首先,下面参照图3详细地描述用于将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区分的处理。
图3是用于区分通过无源触笔对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姿势输入以及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对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姿势输入的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移动终端100的控制器180检测经由触摸屏151向触摸屏151输入了通过无源触笔的第一触摸姿势还是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的第二触摸姿势(S110)。
接着,在移动终端100中可执行的功能的一个活动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51上。例如,如果用户经由无源触笔或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输入触摸姿势图案以对屏幕进行书写作为备忘录、数字、字符、符号、图等,则执行与输入的触摸姿势图案相对应的操作。另选地,包括输入的触摸姿势图案的画面可以被拍摄并接着在存储器160中保存为备忘录。
例如,功能的活动画面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种:活动画板画面、备忘录书写画面、文件的活动画面、菜单画面、应用的活动画面、窗口小部件的活动画面、广播播放画面、SNS/SMS/MMS(社会网络服务/短消息服务/多媒体消息服务)的书写/显示画面、电子邮件书写/显示画面、地图画面、网络浏览器画面、相机画面等。
同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可以同时输入到触摸屏151上。另选地,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可以以随机的顺序连续地输入至触摸屏151。具体地说,如果用户在使他的手掌置于触摸屏151的屏幕上的同时以无源触笔触摸屏幕,则输入第二触摸姿势并且接着输入第一触摸姿势。
而且,在用户使用无源触笔在屏幕上绘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时,如果用户的手掌或手指触摸了屏幕,则输入第一触摸姿势并且接着输入第二触摸姿势。
如在上面的描述中提到的,如果输入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S120),则控制器180使用保存的或配置的区分值来区分所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每一个或者可以仅区分第一触摸姿势(S130)。在该情况中,区分值是被配置为区分由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值。在下面的描述中,对区分值进行说明。
首先,区分值可以是输入到存储器160的通过无源触笔进行触摸姿势的至少一个属性值。例如,移动终端100的制造商对经由在公开市场中使用的众多无源触笔输入的触摸姿势的属性值的各个平均值进行计算,并接着可以将计算出的各属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区分值保存在存储器160中。
在另一情况中,控制器180计算先前经由无源触笔输入到触摸屏151的触摸姿势的各属性值的平均值,并接着可以将计算出的各属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区分值保存在存储器160中。
具体地说,在用户经由无源触笔已经将触摸姿势图案至少一次输入到触摸屏151上之后,如果用户输入用于将输入的触摸姿势图案设置为区分值的命令,则控制器180可以控制将输入的触摸姿势图案的各属性值的平均值作为区分值保存在存储器160中。
同时,属性值可以包括由经由无源触笔输入的触摸姿势所生成的静电强度的平均范围值。在该情况中,控制器180识别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一触摸姿势的静电强度以及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二触摸姿势的静电强度,将具有属于平均范围值的静电强度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并且还将具有不属于平均范围值的静电强度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例如,手掌、手指等)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
在另一示例中,属性值可以包括经由无源触笔输入的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的平均范围值。在该情况中,控制器180识别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一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以及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二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将具有属于平均范围值的触摸面积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并且还将具有不属于平均范围值的触摸面积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例如,手掌、手指等)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
在另一示例中,属性值可以包括第一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之间的差值。在该情况中,由于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一般小于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所以控制器180可以将具有较小触摸面积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并且还可以将具有更大的触摸面积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例如,手掌、手指等)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
在又一示例中,属性值可以包括第一触摸姿势的触摸姿势图案变化量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触摸姿势图案变化量之间的差值。在该情况中,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变化量大体上对应于用户的绘制动作并且大于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变化量。因此,控制器180识别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变化量以及输入到触摸屏151的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变化量,并且将具有更大的图案变化量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并且还将具有更小的图案变化量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例如,手掌、手指等)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
在又一示例中,属性值可以包括第一触摸姿势的每次移动的距离和第二触摸姿势的每次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在该情况中,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每次移动的距离大致对应于用户的绘制动作并且大于第二触摸姿势的每次移动的距离。因此,控制器180将具有更大的每次移动的距离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无源触笔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并且还将具有更小的每次移动的距离的触摸姿势确定为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例如,手掌、手指等)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
接着,图4和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可识别地显示彼此相区分的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方法的图。根据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示例,画板画面210显示为在触摸屏151上可显示的画面。
当然,除画板画面210以外,在触摸屏151上可显示的画面可以包括诸如备忘录书写画面、文件的活动画面、菜单画面、应用的活动画面、窗口小部件的活动画面、广播播放画面、SNS/SMS/MMS(社会网络服务/短消息服务/多媒体消息服务)的书写/显示画面、电子邮件书写/显示画面、地图画面、网络浏览器画面、相机画面等这样的在移动终端100中可执行的画面。
参照图4的(a),如果通过图3中示出的处理将通过无源触笔310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和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彼此区分,则控制器180通过仅使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闪烁来控制将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以及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1显示在画板画面210上。因此,控制器180可以不同地显示由用户使用无源触笔310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参照图4的(b),控制器控制在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所输入到的画板画面210的一部分(或区域)上显示特定的颜色,由此使由用户使用无源触笔310所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能够按照被正确识别的方式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
参照图4的(c),如果区分了第一触摸姿势,则控制器180控制显示对画板画面210的除了输入有第二触摸姿势图案321的部分(或区域)以外的其余部分是可用于通过无源触笔310进行输入的区域进行指示的信息。例如,控制器180控制在画板画面210的除了输入有第二触摸姿势图案321的部分(区域)以外的其余部分上显示特定的颜色,由此指示特定颜色的显示区域是可用于通过无源触笔310进行输入的区域。
参照图4的(d),如果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区分,则控制器180控制对与由无源触笔310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图案311进行指示的指示窗口410显示在画板画面210上所显示的第一触摸姿势图案311周围。此外,指示窗口410可以包括弹出窗口、文字气球等的至少一种。
而且,如果区分出第一触摸姿势,则控制器180控制光标或指示物显示在画板画面210内的用无源触笔310所触摸的点处,由此使用户能够从画板画面210识别利用无源触笔310触摸的点。
同时,参照图5的(a),如果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被彼此区分,则控制器180控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1显示在画板画面210上。
参照图5的(b)和图5的(c),每当预定的时间到期时,控制器180控制第二触摸姿势图案321逐渐从画板画面210消失。具体地说,在图4或图5中示出的第二触摸姿势图案321是用户在使用无源触笔310输入第一触摸姿势图案311时由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无意生成的不必要的图案。因此,第一触摸姿势图案311被突出以被用户容易地识别,或者使第二触摸姿势图案321逐渐地消失。
因而,通过参照图3到图5所提到的处理,基于区分值来将输入到触摸屏151上的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区分。然后,参照图6到图14,控制器180可以执行仅第一触摸姿势的操作(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A),可以显示通过第一触摸姿势输入的图案并根据第二触摸姿势通过编辑方案来编辑该图案(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B),或者可以执行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特定的主功能以及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属于主功能的子功能(例如,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
接着,图6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A的流程图。参照图6,如果通过图3中示出的处理基于区分值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忽略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S140A)并执行与由无源触笔310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操作(S150A)。
具体地说,图6示出了用户想要进行的触摸输入是通过无源触笔310进行的情况。如果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被彼此区分,则控制器180不执行与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相对应的操作,而仅执行与通过无源触笔310输入的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操作。
根据参照图6进行的描述,如果用户在触摸屏151上利用无源触笔310来书写并触及他们的手掌,则控制器180仅识别通过无源触笔310输入的触摸姿势。因而,在包括多个功能图标的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51上时,如果第一触摸姿势包括与特定的一个功能图标的选择相对应的触摸,则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指定给由第一触摸姿势选择的特定的图标的功能。
在该情况中,将与画面相关的功能指定给功能图标。另外,画面可以包括画板画面、备忘录书写画面、主画面、待机画面、菜单画面、广播画面、视频/音乐播放画面、应用/窗口小部件活动画面、消息书写/显示画面、电子邮件/书写/显示画面、地图画面、网络浏览器画面、相机画面等。
而且,如果第一触摸姿势使图案具有特定的形状(例如,数字、字符、符号、图等),则控制器180控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显示在屏幕上。如果预置的功能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则控制器180执行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功能。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备忘录书写模式中时,如果将与用户利用无源触笔310所书写的备忘录内容相对应的图案的第一触摸姿势输入到屏幕,则控制器180控制输入的触摸姿势的图案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如果用户输入用于保存第一触摸姿势图案的命令,则控制器180可以保存与用户书写的备忘录内容相对应的第一触摸姿势图案或包括第一触摸姿势图案的画面的图像。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图7到图11详细地描述在图3中所示出的操作B。具体地说,图7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B的流程图,并且图8到图11是描述在图3和图7中示出的操作B的图。
参照图7到图11,如果通过图3中示出的处理,基于区分值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在触摸屏151的屏幕上绘制和显示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S140B)。
随后,控制器180通过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编辑方案来编辑第一触摸姿势的绘制图案(S150B)。具体地说,在图7到图11中,使用不是由无源触笔310而是由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输入的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用户可以编辑由无源触笔310绘制的图案。
在该情况中,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编辑方案可以包括与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绘制相关的所有编辑方案。例如,编辑方案可以包括尺寸调整、颜色变化、粗细变化、切割、复制、删除、移动、旋转等。
更详细地,图8示出了针对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尺寸调整编辑功能。参照图8的(a),如果通过在图3中示出的处理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并显示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是具有第一图案322的触摸和拖拽,参照图8的(a),则控制器180如图8的(b)所示地放大图案311的尺寸。在放大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时,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第一图案322如图8的(b)所示地变化为第二图案323(例如,具有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触摸和拖拽),则控制器180如图8的(c)所示地将放大的图案311的尺寸缩小。
具体地说,当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时,如果通过用户的手(例如,图8中的手指)320在顶部方向上拖拽来输入图案322,则控制器180与顶部方向的拖拽的范围成比例地放大图案311。另一方面,如果通过由用户的手(例如,图8中的手指)320在底部方向上拖拽来输入图案323,则控制器180与底部方向的拖拽的范围成比例地缩小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在另一示例中,图9示出了将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粗细调整编辑功能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参照图9的(a),如果通过在图3中示出的处理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并显示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参照图9的(a),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是图案322,则控制器180如图9的(b)所示地增加图案311的粗细。如图9的(b)和9的(c)所示,在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粗细被扩大时,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2变化为图案323,则控制器180响应于图案323来减小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粗细。
具体地说,当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时,如果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在顶部方向上拖拽来输入图案322,则控制器180与顶部方向的拖拽的范围成比例地增大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粗细。另一方面,如果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在底部方向上拖拽来输入图案323,则控制器180与底部方向的拖拽的范围成比例地减小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粗细。
在又一示例中,图10示出了将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颜色变化功能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参照图10的(a),如果通过在图3中示出的处理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并显示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参照图10的(a),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是图案322,则如图10的(a)和图10的(b)所示,控制器180响应于第一图案322将图案311的颜色改变为第一颜色。在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颜色改变为第一颜色时,如图10的(b)和10的(c)所示,如果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2改变为图案323,则控制器响应于图案323而将图案311的颜色改变为第二颜色。
具体地说,当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时,如果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在顶部方向上逐渐拖拽第二触摸姿势,则控制器180将图案311的颜色逐渐改变为其它颜色。另一方面,如果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在底部方向上逐渐拖拽第二触摸姿势,控制器180与顶部方向的拖拽的颜色变化相反地将图案311的颜色逐渐改变为其它颜色。
在另一示例中,图11示出了将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编辑菜单列表提供功能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参照图11的(a),如果通过在图3中示出的处理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绘制并显示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
参照图11的(b),控制器180显示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2的列表420,列表420包括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至少一个编辑菜单。例如,参照图11的(b),列表包括第一编辑菜单421和第二编辑菜单422,第一编辑菜单421用于改变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尺寸,第二编辑菜单422用于改变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颜色。
当然,除了改变尺寸和改变颜色以外,列表420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编辑功能的菜单,诸如改变粗细、切割、复制、去除、移动、旋转等。
如果选择了第一编辑菜单421,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显示输入窗口,提供输入窗口以输入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可改变的尺寸。控制器180接着可以将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1的尺寸改变为经由输入窗口输入的尺寸。
如果选择了第二编辑菜单422,则控制器180在画板画面210上显示调色板,调色板包含多种颜色以选择图案311的可变颜色,并接着可以将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颜色改变为从调色板所选择的颜色。
接着,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图12到图14详细地说明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具体地说,图12是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的流程图,并且图13和图14是描述在图3中示出的操作C的图。
参照图12到图14,如果将通过无源触笔310输入的被指定了特定的主功能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以及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320输入的被指定了属于主功能的子功能的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输入到触摸屏151的屏幕上,则控制器180基于区分值将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彼此区分,执行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主功能(S140C),并且还执行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属于主功能的子功能(S150C)。
在该情况中,用户可以设置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主功能以及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子功能。
具体地说,如果控制器180显示用于设置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主功能和针对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子功能的设置窗口,则用户可以经由设置窗口设置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针对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期望的主功能和针对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期望的子功能。
在该情况中,主功能可以包括提供给移动终端100的功能之一。另外,子功能可以包括主功能内可用的功能之一。
例如,图13示出了指定给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的主功能包括“音乐播放器”,并且还示出了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的子功能是“第二音乐文件播放”。
具体地说,参照图13的(a),如果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2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4被输入到触摸屏的特定的画面220,则控制器180基于区分值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参照图13的(b),作为指定给区分出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2的主功能,控制器180执行音乐播放器。
另外,作为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4的子功能,控制器180经由音乐播放器播放可播放的多个音乐文件中的第二音乐文件。
另一方面,参照图14的(a),如果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3和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5被输入到触摸屏的特定的画面220,则控制器180基于区分值将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彼此相区分。参照图14的(b),作为指定给区分出的第一触摸姿势的图案313的主功能,控制器180执行图像观看器。
另外,作为指定给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325的子功能,控制器180经由图像观看器播放可播放的多个图像文件中的第二图像文件。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下面的优点。首先,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中,当在无源触笔使用模式中将通过无源触笔进行的触摸和通过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进行的触摸输入到触摸屏时,两种触摸被彼此相区分,并且有区别地执行与通过无源触笔的触摸相对应的用户期望的操作。因此,本发明提供了在使用无源触笔的过程中防止执行由于用户的手(例如,手指、手掌等)导致的用户无意的操作的效果。
第二,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中,当用户使用无源触笔按照将手掌放在触摸屏上的方式绘制图案、就仿佛通过将手掌放在笔记本上用笔绘制图案时,本发明提供了为了操作仅识别利用无源触笔进行的触摸的效果。
从本发明可获得的效果可以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其它未提到的效果可以根据下面的描述被本发明所属于的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内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为其他形式。
另外,上述方法可在程序记录介质中实现为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系统可读的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例如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等,并且还包括载波类型的实现(例如,经由互联网的传输)。此外,计算机可以包括终端的控制器180。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
本申请要求2013年1月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00969号的在先提交日期的权益和优先权,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被配置为接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输入;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一区分值,所述区分值用于确定通过触摸笔输入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还是所述第二触摸姿势;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与所述区分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处于所述区分值的预定的值或范围内时,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接收为来自所述触摸笔,并且
基于接收为来自所述触摸笔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来执行与所述触摸笔相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同时地或以随机的顺序连续地输入到所述触摸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被接收作为来自所述触摸笔时,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触摸姿势作为来自用户的手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触摸笔包括无源触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区分值包括由所述触摸笔先前输入的触摸姿势的至少一个触摸属性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区分值包括由所述触摸笔先前输入的触摸姿势所生成的静电的强度的平均范围值,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具有属于在识别出的静电强度中的所述平均范围值的静电强度时,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确定为来自所述触摸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区分值包括由所述触摸笔先前输入的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的平均范围值,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具有属于在识别出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触摸面积中的平均范围值的触摸面积的尺寸时,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确定为来自所述触摸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图案变化量,并将在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识别出的触摸图案变化量中具有更大的变化量的触摸姿势确定为所述第一触摸姿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每次触摸移动距离,并将在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识别出的每次触摸移动距离中具有更大的移动距离的触摸姿势确定为所述第一触摸姿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忽略输入的所述第二触摸姿势,并且仅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被接收作为来自所述触摸笔时执行与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与从所述触摸笔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地在所述触摸屏上有区别地显示输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显示对所述触摸屏的除了与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相对应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是能够由所述触摸笔进行输入的区域进行指示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相对应的图案有区别地显示与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图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保持与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相对应的图案并且逐渐地去除与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相对应的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触摸屏上显示由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输入的图案并且编辑与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相对应的所显示的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移动来增大和减小由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输入的图案的尺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第二触摸姿势来显示用于对由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输入的图案进行编辑的编辑菜单,并且基于在所述编辑菜单中做出的选择来编辑由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输入的图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将特定的主功能的执行指定给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并且将取决于所述主功能的子功能的执行指定给所述第二触摸姿势,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执行指定给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所述主功能并接着执行指定给所述第二触摸姿势的所述子功能。
19.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接收第一触摸姿势和第二触摸姿势的输入;
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器存储一区分值,所述区分值用于确定通过触摸笔输入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还是所述第二触摸姿势;
经由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器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与所述区分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的属性处于所述区分值的预定的值或范围内时,经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第一触摸姿势接收为来自所述触摸笔;并且
基于接收为来自所述触摸笔的所述第一触摸姿势经由所述控制器执行与所述触摸笔相对应的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触摸姿势和所述第二触摸姿势同时地或以随机的顺序连续地输入到所述触摸屏。
CN201310353773.3A 2013-01-04 2013-08-14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9165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0969A KR101984592B1 (ko) 2013-01-04 2013-01-04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13-0000969 2013-0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6530A true CN103916530A (zh) 2014-07-09

Family

ID=48463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3773.3A Pending CN103916530A (zh) 2013-01-04 2013-08-14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75471B2 (zh)
EP (1) EP2752750B1 (zh)
KR (1) KR101984592B1 (zh)
CN (1) CN10391653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6373A (zh) * 2014-12-24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轨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16493A (zh) * 2014-09-18 2017-05-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内容样式化的方法和对内容样式化的触摸屏设备
CN112199030A (zh) * 2020-10-14 2021-01-0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图形绘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1521B2 (en) * 2012-06-08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oring trace information
KR101990039B1 (ko) * 2012-11-30 2019-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10943062B2 (en) * 2013-02-26 2021-03-09 Aniya's Productio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plementing business card application
JP6195361B2 (ja) * 2013-08-21 2017-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42184B2 (en) * 2013-12-23 2016-05-1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anaging multiple touch sources with palm rejection
WO2015159154A2 (en) * 2014-04-16 2015-10-22 Societe Bi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free-form drawing on a contact sensitive display
US9990059B2 (en) 2014-05-23 2018-06-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k modes
KR102272343B1 (ko) * 2014-10-13 2021-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펜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9799225B2 (en) * 2015-05-08 2017-10-24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a taxiing route
US9652125B2 (en) * 2015-06-18 2017-05-16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navigating media content
US9928029B2 (en) 2015-09-08 2018-03-27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providing audiovisual feedback
US9990113B2 (en) 2015-09-08 2018-06-05 Apple Inc. Devices, methods,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for moving a current focus using a touch-sensitive remote control
KR102386480B1 (ko) 2015-10-05 2022-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의 입력 식별 방법 및 장치
JP6742730B2 (ja) * 2016-01-05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469754B1 (ko) * 2018-02-13 2022-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1922006B2 (en) 2018-06-03 2024-03-05 Apple Inc. Media control for screensavers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662460B (zh) * 2018-07-18 2019-06-11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變更接觸物件之識別種類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93029A1 (en) * 2007-05-15 2008-11-19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Method for operat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software thereof
US20110185300A1 (en) * 2010-01-28 2011-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Brush, carbon-copy, and fill gestures
CN102253746A (zh) * 2011-06-23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US20120212421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dal touch inpu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129364T2 (de) * 1991-02-01 1998-10-22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orrichtung zur interaktiven Behandlung von Objekten
US6337698B1 (en) * 1998-11-20 2002-01-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n-based interface for a notepad computer
JP2001134382A (ja) * 1999-11-04 2001-05-18 Sony Corp 図形処理装置
US7058902B2 (en) * 2002-07-30 2006-06-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hanced on-object context menus
US7170496B2 (en) * 2003-01-24 2007-01-30 Bruce Peter Middleton Zero-front-footprint compact input system
US7743348B2 (en) * 2004-06-30 2010-06-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ing physical objects to adjust attributes of an interactive display application
US8587526B2 (en) * 2006-04-12 2013-11-19 N-Trig Ltd. Gesture recognition feedback for a dual mode digitizer
JP2008152362A (ja) * 2006-12-14 2008-07-03 Konami Digital Entertainment:Kk ゲームプログラム、ゲーム装置及びゲーム制御方法
US20100100849A1 (en) * 2008-10-22 2010-04-22 Dr Systems, Inc. User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JP4913873B2 (ja) * 2010-01-12 2012-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ペン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ペン
KR101180865B1 (ko) * 2011-05-25 2012-09-07 (주)나노티에스 터치펜 좌표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시스템
US8988386B2 (en) * 2012-01-27 2015-03-24 Sony Corporation Sensor managed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5137150B1 (ja) * 2012-02-23 2013-02-06 株式会社ワコム 手書き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手書き情報入力装置を備えた携帯電子機器
US20130285924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Pertain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ouch-Based Ac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93029A1 (en) * 2007-05-15 2008-11-19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Method for operat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software thereof
US20110185300A1 (en) * 2010-01-28 2011-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Brush, carbon-copy, and fill gestures
US20120212421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dal touch input
CN102253746A (zh) * 2011-06-23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6493A (zh) * 2014-09-18 2017-05-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内容样式化的方法和对内容样式化的触摸屏设备
CN106716493B (zh) * 2014-09-18 2021-05-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对内容样式化的方法和对内容样式化的触摸屏设备
US11460988B2 (en) 2014-09-18 2022-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tyling content and touch screen device for styling content
CN105786373A (zh) * 2014-12-24 2016-07-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轨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86373B (zh) * 2014-12-24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轨迹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99030A (zh) * 2020-10-14 2021-01-0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图形绘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2199030B (zh) * 2020-10-14 2022-03-2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图形绘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89126A (ko) 2014-07-14
KR101984592B1 (ko) 2019-05-31
US9075471B2 (en) 2015-07-07
EP2752750B1 (en) 2020-07-01
US20140191983A1 (en) 2014-07-10
EP2752750A2 (en) 2014-07-09
EP2752750A3 (en)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653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862723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assigning user-drawn input gestures to functions
CN101853122B (zh)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KR10187341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CN10339146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08532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데이터 표시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CN102291485B (zh) 移动终端和在该移动终端中生成组的方法
KR10127153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KR101538420B1 (ko) 식별모듈 전환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이동 단말기
KR101810468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303707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38872A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4615592A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该终端的方法
CN101996033A (zh) 移动终端及控制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KR10191769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379317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81349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79049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1729660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画面滚动方法
KR2013013745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5830351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2361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2015012784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CN102810046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30316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