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5726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15726A CN103915726A CN201310006989.2A CN201310006989A CN103915726A CN 103915726 A CN103915726 A CN 103915726A CN 201310006989 A CN201310006989 A CN 201310006989A CN 103915726 A CN103915726 A CN 1039157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terminal
- edge
- insulating body
- electric connector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47 compens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的片状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信号端子对,绝缘本体包括一安装缘、一对接缘、设置在安装缘与对接缘之间的若干框口,其中至少一个框口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加强肋,信号端子对包括从安装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部,从对接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以及在安装缘及对接缘之间沿框口延伸用于连接安装部与对接部的连接部,每一信号端子对的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缘以及相反设置的外侧缘,信号端子的内侧缘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部分地从框口中露出绝缘本体外,信号端子对的外侧缘上对应加强肋设有用于调整阻抗的凹口,该电连接器之信号端子具有较稳定的特性阻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通讯领域内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频信号的传输对信号端子阻抗的要求非常高,诸如信号端子的宽度,端子周边的介质材料,甚至传输高频差分信号的相邻端子之间的距离均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如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09年9月8日公告的第7,585,186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直角型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框体,堆叠安装于该绝缘框体的若干片状端子模组以及设置在各端子模组之间的屏蔽片。端子模组内的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通过弯折后两端相互垂直,为了使信号端子的阻抗达到要求,在每一对信号端子中位于外侧的端子上均设计了补偿区域以调整信号端子的阻抗。虽然相邻端子之间已经大部分平行,然而,由于每一对信号端子都经过至少两次折弯以满足直角界面的需求,每一次折弯都导致了相邻端子横截面上距离的突变,这样的突变非常不利于信号端子阻抗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信号端子结构,使得具有该信号端子的电连接器拥有更良好的高频传输性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的片状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信号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安装缘、一对接缘、设置在安装缘与对接缘之间的若干框口,其中至少一个框口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加强肋,信号端子对包括从安装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部,从对接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以及在安装缘及对接缘之间沿框口延伸用于连接安装部与对接部的连接部,所述每一信号端子对的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缘以及相反设置的外侧缘,所述信号端子的内侧缘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部分地从框口中露出绝缘本体外,信号端子对的外侧缘上对应加强肋设有用于调整阻抗的凹口。
所述对接缘垂直于安装缘,信号端子对的连接部自水平方向延伸至竖直方向,连接部包括大致成弧形的过渡区域,该弧状区域使信号端子对圆滑过渡以达到前述内侧缘之间的相互平行。
所述过渡区域约为四分之一圆形,同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对的过渡区域具有大致重合的圆心。
端子模组内的每一对信号端子的对接部之间没有设置接地端子。
所述端子模组内的每一对信号端子的安装部之间设有接地引脚。
所述相邻端子模组之间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从绝缘本体的一侧与接地引脚电性导通。
所述屏蔽片对应每一对信号端子设有对接片,所述对接片与对应信号端子对的对接部大致横向对齐。
外侧缘在加强肋两端的分别设有凹口,所述凹口被成型于绝缘本体内。
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框体,所述绝缘框体设有若干收容端子模组的槽道,所述端子模组通过槽道堆叠安装到绝缘框体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利用改良端子的结构特征获得更稳定的特性阻抗,更适于高频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端子模组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信号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0,该电连接器1000被作为直角型连接器用于安装至一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为方便描述及理解,本实施例中假设该外部电路板被水平设置,显然,完成组装之后的电连接器1000并不限于水平使用这一概念。本发明电连接器1000包括由若干片状的端子模组3与间隔设置在各端子模组3之间的屏蔽片2横向堆叠安装而成的端子模组组合100,以及安装在端子模组组合100前端的绝缘框体300。绝缘框体300朝后设有若干收容各端子模组3的槽道302,所述槽道302成对且相向地设于绝缘框体300的上下两侧以收容端子模组3,槽道302上设有固持孔3020,固持孔3020用以防止端子模组3从绝缘框体300中退出。
如图3-6所示,端子模组3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对23、包覆信号端子对23的绝缘本体31、安装于绝缘本体31前端的盖体33以及被一体成型在绝缘本体31下方并部分延伸出绝缘本体31的接地引脚214。绝缘本体31的包括位于其下方的一安装缘314,一位于前方的对接缘315及设置在安装缘314与对接缘315之间的若干大致成圆弧形的框口316,所述对接缘315垂直于安装缘314。其中至少一个框口316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加强肋317,加强肋317起到支撑框口316的作用以防止框口316变形。
信号端子对23包括从对接缘315延伸出绝缘本体31并插入到绝缘框体300内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的端子(未图示)对接的对接部231、从安装缘314延伸出绝缘本体31并可安装于前述外部电路板上的安装部232,以及在安装缘314及对接缘315之间沿框口316延伸用于连接安装部232与对接部231的连接部的连接部230,对接部231平行于外部电路板,安装部232垂直于外部电路板,连接部230自水平方向延伸至竖直方向,中间通过大致成弧状的过渡区域2300平滑延伸。优选地,过渡区域2300约为四分之一的圆形,同一绝缘本体31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对23的过渡区域2300具有大致重合的圆心;当然,该过渡区域2300并不限于圆弧形,还可以以椭圆形的一部分或者抛物线的一部分等其他圆滑弧线呈现。
所述连接部23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缘2301以及相反设置的外侧缘2302,前述弧状区域2300使信号端子对23的内侧缘2301之间得以保持相互平行,以保证相邻端子横截面上的间距保持相等,以使高频差分信号在信号端子对23上获得稳定的传输路径,所述外侧缘2302设置在绝缘本体31内以起固持作用,内侧缘2301部分从框口316中露出绝缘本体31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加强肋317横跨信号端子对23的同时使信号端子对23之间的介电材料局部改变,为减少该变化对信号端子对23特性阻抗的影响,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部230的外侧缘2302上设置凹口2303予以调整,所述凹口2303通常设置在加强肋317处,显然,没有经过加强肋317的连接部230无需在外侧缘2302上设置凹口2303。本实施例中,至少有一对信号端子对23的外侧缘2302上设有凹口2303,该凹口2303被成型于绝缘本体31内,根据实际需要,凹口2303的深度足够深时,可从框口316的边缘延伸进加强肋317中,优选地,信号端子对23的外侧缘2302于加强肋317的两端分别设有凹口2303。
所述接地引脚214是与信号端子对23一起从片状金属薄片上冲裁形成并间隔设置在相邻的信号端子对23的安装部232之间。接地引脚214在被成型到绝缘本体31内之前是与信号端子对23连在一起,在被成型到绝缘本体31之后,通过设在绝缘本体31上的裁切孔311被裁切分开。由于成型之后信号端子对23与接地引脚214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因此保证了端子模组3内各信号端子对23及接地引脚214位于同一平面内,有利于后续将端子模组3安装到外部电路板的安装孔上(未图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引脚214包括一主体部2141及自主体部2141向下延伸的两个接地插脚2142,所述主体部2141上设有贯通的连接孔2140用于连接前述屏蔽片2。所述两个接地插脚2141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信号端子对23的安装部232之间的距离相同,显然,根据需要也将接地引脚214设计成由一个接地插脚2142构成。本实施例中,端子模组3内每一信号端子对23的对接部231之间没有设置用于接地的导电端子。
屏蔽片2被安装到端子模组3的一侧,包括一平板状的基体20,所述基体20具有一前边缘22及一下边缘21,前边缘22向前延伸设有分别与各信号端子对23的对接部231对应的对接片221,所述对接片221与对应信号端子对23的对接部231大致横向对齐。基体20的下边缘21于靠前边缘22处向下延伸设有前接地引脚211,并于远离前边缘22处设有后接地引脚212。所述前接地引脚211位于基体20所在平面,因此前接地引脚211将随屏蔽片2组装到端子模组3的一侧。所述后接地引脚212通过弯折后沿端子模组3的厚度方向横向延伸至信号端子对23所在的平面再向下延伸而形成,因此,后接地引脚212随屏蔽片2组装到端子模组3之后会与信号端子对23的安装部232和接地引脚214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屏蔽片2在其下边缘21上朝相邻的端子模组3内横向延伸设有与成型在端子模组3内的接地引脚214对应的连接脚213,绝缘本体31上设有可容纳该连接脚213通过的通孔313。所述接地脚213穿过通孔313后与成型在绝缘本体31内的接地引脚214上的连接孔2140弹性干涉配合以达到电性导通的目的。如此,屏蔽片2将同时通过前接地引脚211,接地引脚214以及后接地引脚212三者一起连接到前述外部电路板上。
请再次参考图4及图5,为了将屏蔽片2固持于端子模组3上,所述屏蔽片2的基体20上设有若干定位孔204,端子模组3安装屏蔽片2的一侧于绝缘本体31上设有若干定位柱314,所述定位柱314与定位孔204干涉配合以便将屏蔽片2固定到端子模组3上。类似地,前述绝缘本体31前端的盖体33上设有定位销330,该定位销330与设置在绝缘本体31前端的锁固孔310配合可将盖体33安装在绝缘本体31上。盖体33上设有若干收容匣331,所述收容匣331用于将信号端子对23的对接部231成对的分开并隔离。显然,盖体33也可选择与绝缘本体31一体成型的方式与绝缘本体31固定为一体。
绝缘本体3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前述位于绝缘框体300上下两侧的槽道302配合,端子模组3通过槽道302堆叠安装到绝缘框体300内,其中绝缘本体31上还沿槽道302方向设有一弹性安装臂312,并于弹性臂前端设有一凸台3120。该弹性安装臂312在端子模组3被安装到绝缘框体300的过程中被槽道302压缩变形,当端子模组3被完全组装之后恢复变形,此时,凸台3120被完全收容在前述固持孔3020中,凸台3120收容于固持孔3020中可防止端子模组3从绝缘框体300上退出。
如图2及图4所示,绝缘框体300的前端设有信号端口301及接地端口303,所述信号端口301成对设置用于从后端收容信号端子对23的对接部231,并从前端收容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信号端子(未图示)。所述接地端口303与信号端口301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对齐,用于从后方收容屏蔽片2的对接片221,并从前方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未图示)。
由于屏蔽片2作为接地的媒介,对材料的要求可以不如对信号端子对23的要求高,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片2采用了与信号端子对23不同的金属,比如,使用硬度比信号端子对23稍低的金属片更利于将屏蔽片2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揭示的电连接器1000通过改良其信号端子对23的结构获得更稳定的特性阻抗,更适于高频信号的传输。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横向堆叠的片状端子模组,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信号端子对,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安装缘、一对接缘、设置在安装缘与对接缘之间的若干框口,其中至少一个框口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加强肋,信号端子对包括从安装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部,从对接缘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以及在安装缘及对接缘之间沿框口延伸用于连接安装部与对接部的连接部,所述每一信号端子对的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缘以及相反设置的外侧缘,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内侧缘之间相互平行并且部分地从框口中露出绝缘本体外,信号端子对的外侧缘上对应加强肋设有用于调整阻抗的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缘垂直于安装缘,信号端子对的连接部自水平方向延伸至竖直方向,连接部包括大致成弧形的过渡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大致为四分之一圆形,同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对的过渡区域具有大致重合的圆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内的每一对信号端子的对接部之间没有设置接地端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内的每一对信号端子的安装部之间设有接地引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端子模组之间设有屏蔽片,所述屏蔽片从绝缘本体的一侧与接地引脚电性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对应每一对信号端子设有对接片,所述对接片与对应信号端子对的对接部大致横向对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缘在加强肋两端的分别设有凹口,所述凹口被成型于绝缘本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框体,所述绝缘框体设有若干收容端子模组的槽道,所述端子模组通过槽道堆叠安装到绝缘框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6989.2A CN103915726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06989.2A CN103915726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5726A true CN103915726A (zh) | 2014-07-09 |
Family
ID=51041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06989.2A Pending CN103915726A (zh) | 2013-01-09 | 2013-01-0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15726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6146A (zh) * | 2015-02-18 | 2016-08-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
CN105914503A (zh) * | 2016-06-13 | 2016-08-31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CN111082249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线材组件 |
CN113708157A (zh) * | 2020-05-22 | 2021-11-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
-
2013
- 2013-01-09 CN CN201310006989.2A patent/CN10391572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6146A (zh) * | 2015-02-18 | 2016-08-24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
CN105896146B (zh) * | 2015-02-18 | 2019-10-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连接板以及具有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
CN105914503A (zh) * | 2016-06-13 | 2016-08-31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
CN111082249A (zh) * | 2018-10-19 | 2020-04-28 | 贸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线材组件 |
CN113708157A (zh) * | 2020-05-22 | 2021-11-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
CN113708157B (zh) * | 2020-05-22 | 2024-02-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背板连接器及其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8230E1 (en) | High speed bypass cable assembly | |
US10333237B2 (en) | Mezzanine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brick | |
CN102176552B (zh) | 直角适配器 | |
TWM591270U (zh) | 高速連接器組件、插座連接器及接地板 | |
CN103682837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841981B (zh) |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其底盖 | |
CN105428860A (zh) |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 |
TW201524014A (zh) | 連接器 | |
CN11137091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370890A (zh) | 电连接器、转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3915726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34804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428493U (zh) |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模组 | |
TW202046580A (zh) | 電連接器、電連接器組件以及電連接器模組 | |
TWM582246U (zh) | 高速連接器組件、插座連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 |
CN102623825A (zh) | 音频连接器 | |
CN103972682A (zh) | 连接器系统 | |
EP343549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 |
CN100466392C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3515761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JP4121535B2 (ja) | 両側で接続できるバックプレーン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202712610U (zh) | 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与电路板接地结构 | |
CN212304092U (zh) |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高速连接系统 | |
CN112103724B (zh) | 高速背板连接器及高速连接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