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5258B - 显示面板与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与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85258B CN103885258B CN201410052521.1A CN201410052521A CN103885258B CN 103885258 B CN103885258 B CN 103885258B CN 201410052521 A CN201410052521 A CN 201410052521A CN 103885258 B CN103885258 B CN 1038852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ixel electrode
- filter layer
- substrate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其间的显示介质层。显示面板还包含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多条数据线、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介电层以及共通电极。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位于数据线之间。共通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且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一对第二电极分支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对应位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两侧,第一电极分支之间、第二电极分支之间与第三电极分支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与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与第三间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平面薄型的显示装置,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为目前主流的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包含背光源、液晶层、偏振片以及滤光层。利用液晶层调节背光的偏振方向,再藉由偏振片滤去与其偏振方向不同的背光,因而得以调整各像素的灰阶与亮度,这时再藉由滤光层滤去背光中不必要的光波频谱,因而得以制造出需要的色光。然而,以上结构在显示过程中滤去背光的许多成分,因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将会比背光来得弱上许多。若能提升高解析度(Pixel Per Inch;PPI)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将能提升高解析度液晶显示器的整体表现。
另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通常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黄色荧光粉搭配,因而在混光后得以发出白光。这类型的背光模块需要提供额外的面板,具有特殊的电极设计搭配高效率(例如颜色偏黄)的背光模块来达到最佳光学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解析度显示面板,用以提升其显示亮度,并且达到较佳的光学匹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第三主动元件、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介电层、共通电极、第二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扫描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数据线平行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与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数据线。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位于数据线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与第三主动元件。介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且覆盖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以及数据线。共通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共通电极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一对第二电极分支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对应地位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两侧,且分别部分位于数据线上方,第一电极分支之间、第二电极分支之间与第三电极分支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与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三间距。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分支与第三电极分支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方向分别与数据线至少部份重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数据线上方的相邻的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分支与第三电极分支两两相连。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共通电极具有连接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分支与第三电极分支的多个连接面,且数据线具有相对应的多个中心线,连接面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方向与中心线重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数据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分支与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宽度、第二电极宽度与第三电极宽度。第一电极宽度小于第二电极宽度,且第一电极宽度小于第三电极宽度。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宽度小于第二电极宽度与第三电极宽度至少约1μm。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分别对应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设置,其中通过第一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较通过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短。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滤光层为蓝色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为绿色滤光层,第三滤光层为红色滤光层。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含遮光层,位于第一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层在介电层上的正投影方向与数据线重叠。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层的厚度较第一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的厚度厚。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共通电极分支。共通电极分支设置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上方。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介质层包括液晶层。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器包含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第三主动元件、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介电层、共通电极、第二基板、显示介质层。扫描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多条数据线平行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与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扫描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数据线。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位于数据线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第一主动元件、第二主动元件与第三主动元件。介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且覆盖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三像素电极以及数据线。共通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共通电极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一对第二电极分支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对应地位于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两侧,且分别部分位于数据线上方。第一电极分支之间、第二电极分支之间与第三电极分支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第二间距与第三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三间距。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背光模块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外侧,使第一基板设置于显示介质层与背光模块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背光模块用以发射背光光线,背光光线的光线频谱使在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皆处于启动状态时,显示器可发射出白光。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显示器还包括第一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第一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分别对应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设置,其中通过第一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较通过第二滤光层与第三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短。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滤光层为蓝色滤光层,第二滤光层为绿色滤光层,第三滤光层为红色滤光层。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背光模块还包含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黄色荧光层。黄色荧光层用以搭配蓝色发光二极管,黄色荧光层的厚度使得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线在通过黄色荧光层后成为一偏黄色的白光,并且在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三像素电极皆处于启动状态时偏黄色的白光在通过显示面板后将成为一调整白光。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解析度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极分支之间的间距,使蓝光穿透度大于红光与绿光。如此一来,即便背光模块藉由调整荧光粉的比例,例如使用黄色荧光粉,来增强其亮度时,背光模块所发出的偏黄的背光会与蓝光混光而得到所欲的白光,并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2绘示依照图1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器的剖面图;
图4绘示传统背光模块的背光光线频谱;
图5绘示图1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白光白点与比较例的白光白点在色坐标中的位置。
其中,附图标记:
110:扫描线
120:数据线
121:中心线
131:第一像素电极
132:第二像素电极
133:第三像素电极
140:介电层
150:共通电极
151:第一电极分支
152:第二电极分支
153:第三电极分支
154:连接面
155:共通电极分支
161:第一主动元件
162:第一主动元件
163:第一主动元件
171:第一滤光层
172:第二滤光层
173:第三滤光层
180:遮光层
200:显示面板
210:第一基板
220:显示介质层
230:第二基板
300:背光模块
310:蓝色发光二极管
320:黄色荧光层
400:显示器
500: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
600:黄色荧光层的发光频谱
700:色域
800:实施例的白光白点
900:比较例的白光白点
A-A:剖面线
D1: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
D3:第三间距
L:侧漏光线
WB:第一电极宽度
WG:第二电极宽度
WR:第三电极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与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00的剖面图,图2绘示依照图1的显示面板200的局部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200包含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30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30之间的显示介质层220。显示面板200还包含有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上的多条扫描线110、多条数据线120、第一主动元件161、第二主动元件162、第三主动元件163、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第三像素电极133、介电层140以及共通电极150。扫描线110相互平行地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上。数据线120相互平行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上并与扫描线110相交。
第一主动元件161、第二主动元件162与第三主动元件163电性连接扫描线110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数据线120。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分别位于数据线120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第一主动元件161、第二主动元件162与第三主动元件163。
介电层14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上,并且覆盖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第三像素电极133以及数据线120。共通电极150设置于介电层140上,共通电极150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151、一对第二电极分支152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153,分别对应地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两侧,且分别部分位于数据线120上方,第一电极分支151之间、第二电极分支152之间与第三电极分支153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间距D1、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且第一间距D1大于第三间距D3。第二基板230与第一基板210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22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30之间。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200还包括第一滤光层171、第二滤光层172与第三滤光层173,分别对应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设置。由于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所以通过显示介质层220并射出第一滤光层171的背光光线亮度,将会因为较不被电极分支阻挡,而大于通过显示介质层220并射出第二滤光层172或第三滤光层173的背光光线亮度。
显示介质层220例如是液晶层,包含但不限于液晶层,其他例如是电润湿(Electro-wetting)材料层、电泳(Electrophoretic)材料层等亦可。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显示介质层22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显示介质层22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器400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400包含前述的显示面板200以及背光模块300。背光模块300设置于第一基板210的外侧,使第一基板210设置于显示介质层22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
背光模块300用以发射背光光线,背光光线的光线频谱使在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皆处于启动状态时,显示器400可发射出白光。具体而言,背光模块300可包含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310以及黄色荧光层320。黄色荧光层320用以搭配蓝色发光二极管310。黄色荧光层320的厚度使得蓝色发光二极管310发射出的光线在通过黄色荧光层320后成为一偏黄色的白光,并且在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皆处于启动状态时偏黄色的白光在通过显示面板200后将成为一调整白光。
由于显示面板200射出第一滤光层171的背光光线亮度大于射出第二滤光层172或第三滤光层173的背光光线亮度,所以若是背光模块300发射的背光光线不是纯白光,而是偏向某一色调,比如背光模块300为应用蓝色发光二极管配合黄色荧光粉时,其发出的光线可能会偏向黄光,此时背光模块300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显示面板200可以进行针对背光模块300的情况进行调整,使通过显示面板200的光线具有较佳的白点,减少白光偏黄的情况,符合使用的需求。
具体而言,通过第一滤光层171的光线的波长可较通过第二滤光层172与第三滤光层173的光线的波长短。更明确地说,第一滤光层171可为蓝色滤光层,第二滤光层172可为绿色滤光层,第三滤光层173可为红色滤光层。于是,若背光光线偏向黄色,因为显示面板200对于蓝光的穿透度大于红光与绿光的穿透度,当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皆处于启动状态,背光光线通过显示面板200并射出显示器400时,背光光线将被调整回具有较佳白点的白光。
当背光光线的色调偏向其他颜色时,显示面板200亦可调整成对于红光、绿光或某一色调光线的穿透度大于其他色调的光线。因此,在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皆处于启动状态时,显示器400可以发射出白光。反过来说,背光模块300亦可以进行针对显示面板200的情况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4,其绘示传统背光模块的背光光线频谱。传统背光模块包含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黄色荧光层,因此可以制造出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500与黄色荧光层的发光频谱600。调整黄色荧光层的厚度或在黄色荧光层中的荧光粉份量,将可以调整黄色荧光层的发光频谱600的整体强度。一般会调整黄色荧光层的厚度或黄色荧光层中的荧光粉份量,使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500与黄色荧光层的发光频谱600叠加后可产生白光。于是,背光模块可发射出白色的背光光线。
若是增加背光模块300中黄色荧光层320的厚度或黄色荧光层320的荧光粉份量,将可以在不增加蓝色发光二极管310耗电功率的前提下,增加黄色荧光层的发光频谱600的整体强度,因而增加背光模块300发射的背光光线的整体强度。然而,因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谱500的整体强度并没有改变,所以背光光线的色调将会偏向黄色。此时,若搭配前述的显示面板200,使蓝光的穿透度提升,于是当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皆处于启动状态,背光光线通过显示面板200并射出显示器400时,背光光线将被调整回具有较佳白点的白光。因此,在不增加背光模块300耗电功率的前提下,显示器400的显示亮度得到了提升,而且具有较佳的色坐标,以及较佳的显示品质。
如图1所绘示,第一电极分支151、第二电极分支152与第三电极分支153可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方向分别与数据线120至少部份重叠。具体而言,数据线120上方的相邻的第一电极分支151、第二电极分支152与第三电极分支153两两相连。更具体地说,共通电极150具有连接第一电极分支151、第二电极分支152与第三电极分支153的多个连接面154,且数据线120具有相对应的多个中心线121,连接面154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方向与中心线121重叠。
具体而言,数据线120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数据线12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数据线120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分支151、第二电极分支152与第三电极分支153分别具有第一电极宽度WB、第二电极宽度WG与第三电极宽度WR。第一电极宽度WB小于第二电极宽度WG,且第一电极宽度WB小于第三电极宽度WR。更具体地说,第一电极宽度WB小于第二电极宽度WG与第三电极宽度WR至少约1μm。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200还包含遮光层180,位于第一滤光层171、第二滤光层172与第三滤光层173之间。更具体地说,遮光层180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方向与数据线120重叠。遮光层180的厚度较第一滤光层171、第二滤光层172与第三滤光层173的厚度厚。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200还包括多条共通电极分支155。共通电极分支155设置于第一像素电极131、第二像素电极132与第三像素电极133上方。
请参照图5,其绘示图1的显示面板200的另一剖面示意图。由于显示面板200可能会有侧漏光线L,遮光层180的厚度大于色阻的厚度,将能有效避免侧漏光线L对于不同像素间的干扰,维持显示颜色在大视角的饱和度。
请参照6图,其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白光白点与比较例的白光白点在色坐标中的位置。若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第一间距D1大于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并搭配一射出白色背光光线的背光模块,则显示面板200射出的白光的白点在CIE1931色坐标中将会是实施例的白光白点800。若是使用一般的显示面板,第一间距D1等于第二间距D2与第三间距D3,并搭配相同射出白色背光光线的背光模块,则此显示面板射出的白光的白点在CIE1931色坐标中将会是比较例的白光白点900,位于色域700之中,并呈现为白色。相较于比较例的白光白点900,实施例的白光白点800在色坐标中的位置偏向蓝色,由此可知显示面板200的蓝光穿透度确有提升。
以下列出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背光模块300以及显示器400相较于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效能比较:
蓝光穿透度 | 背光模块亮度 | 显示器亮度 | |
增幅 | 10% | 4% | 5.8% |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00的亮度在增加黄色荧光层320的厚度或荧光粉份量后得到了提升,而由于第一间距D1相较于传统装置较大,所以显示面板200的蓝光穿透度也得到了提升。在这两个因素的加成下,显示器400的亮度因而得到了提升。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解析度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极分支之间的间距,使蓝光穿透度提升。如此一来,可搭配高效率的背光模块,达到较佳的光学匹配。即便背光模块藉由调整荧光粉的比例,例如使用黄色荧光粉,来增强其亮度时,背光模块所发出的偏黄的白光,仍然可以藉由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调整色坐标的白点,并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与维持大视角的色饱和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扫描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条数据线,平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一第一主动元件、一第二主动元件与一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该扫描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所述数据线;
一第一像素电极、一第二像素电极与一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数据线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主动元件、该第二主动元件与该第三主动元件;
一介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且覆盖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三像素电极,以及所述数据线;
一共通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该共通电极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一对第二电极分支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对应地位于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两侧,且分别部分位于所述数据线上方,该对第一电极分支之间、该对第二电极分支之间与该对第三电极分支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间距、一第二间距与一第三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三间距;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及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所述数据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三电极分支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方向分别与所述数据线至少部份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上方的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三电极分支两两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共通电极具有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三电极分支的多个连接面,且所述数据线具有相对应的多个中心线,所述连接面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方向与所述中心线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分支、该第二电极分支与该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具有一第一电极宽度、一第二电极宽度与一第三电极宽度,其中该第一电极宽度小于该第二电极宽度,且该第一电极宽度小于该第三电极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宽度小于该第二电极宽度与该第三电极宽度至少约1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滤光层、一第二滤光层与一第三滤光层,分别对应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设置,其中通过该第一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较通过该第二滤光层与该第三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滤光层为一蓝色滤光层,该第二滤光层为一绿色滤光层,该第三滤光层为一红色滤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遮光层,位于该第一滤光层、该第二滤光层与该第三滤光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在该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方向与所述数据线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的厚度较该第一滤光层、该第二滤光层与该第三滤光层的厚度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共通电极分支,设置于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介质层包括一液晶层。
14.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扫描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条数据线,平行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一第一主动元件、一第二主动元件与一第三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该扫描线,以及分别电性连接对应的所述数据线;
一第一像素电极、一第二像素电极与一第三像素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数据线之间,且分别电性连接该第一主动元件、该第二主动元件与该第三主动元件;
一介电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且覆盖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三像素电极,以及所述数据线;
一共通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该共通电极具有一对第一电极分支、一对第二电极分支与一对第三电极分支,分别对应地位于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两侧,且分别部分位于所述数据线上方,该对第一电极分支之间、该对第二电极分支之间与该对第三电极分支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间距、一第二间距与一第三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三间距;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以及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外侧,使该第一基板设置于该显示介质层与该背光模块之间;
所述数据线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用以发射一背光光线,该背光光线的光线频谱使在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皆处于启动状态时,该显示器可发射出白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滤光层、一第二滤光层与一第三滤光层,分别对应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设置,其中通过该第一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较通过该第二滤光层与该第三滤光层的光线的波长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滤光层为一蓝色滤光层,该第二滤光层为一绿色滤光层,该第三滤光层为一红色滤光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
至少一蓝色发光二极管;以及
一黄色荧光层,用以搭配该蓝色发光二极管,该黄色荧光层的厚度使得该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光线在通过该黄色荧光层后成为一偏黄色的白光,并且在该第一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三像素电极皆处于启动状态时该偏黄色的白光在通过该显示面板后将成为一调整白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00519 | 2014-01-07 | ||
TW103100519A TWI541577B (zh) | 2014-01-07 | 2014-01-07 | 顯示面板與顯示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85258A CN103885258A (zh) | 2014-06-25 |
CN103885258B true CN103885258B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095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52521.1A Active CN103885258B (zh) | 2014-01-07 | 2014-02-14 | 显示面板与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00410B2 (zh) |
CN (1) | CN103885258B (zh) |
TW (1) | TWI5415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8583B (zh) * | 2018-10-05 | 2019-12-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CN109656076B (zh) * | 2019-01-22 | 2022-05-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泳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电泳显示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50830A (ja) * | 2001-05-25 | 2002-12-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8032897A (ja) * | 2006-07-27 | 2008-02-14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907800A (zh) * | 2009-06-02 | 2010-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
CN102402079A (zh) * | 2010-09-15 | 2012-04-04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655161A (zh) * | 2011-05-03 | 2012-09-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323986A (zh) * | 2012-03-21 | 2013-09-25 | 株式会社东芝 | 液晶光学装置和图像显示设备 |
US8767137B2 (en) * | 2010-01-29 | 2014-07-01 | Japan Display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red, green and blue subpixels having different aperture ratio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4332B2 (ja) | 1998-06-23 | 2009-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798761B1 (ko) | 1999-09-07 | 2008-01-2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 액정표시장치 |
TW548481B (en) | 1999-12-27 | 2003-08-21 | Sharp Kk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2003295207A (ja) * | 2002-03-29 | 2003-10-15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横電界方式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
KR20040038355A (ko) * | 2002-10-31 | 2004-05-08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개구율이 향상된 횡전계모드 액정표시소자 |
JP4364536B2 (ja) | 2003-03-28 | 2009-11-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156476B2 (ja) * | 2003-09-04 | 2008-09-24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997965B1 (ko) | 2003-09-25 | 2010-1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101098891B1 (ko) * | 2004-09-30 | 2011-12-2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0930171B1 (ko) * | 2006-12-05 | 2009-12-0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백색 발광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색 광원 모듈 |
KR100862454B1 (ko) | 2007-02-27 | 2008-10-0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Led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제조방법 |
TW200837474A (en) | 2007-03-06 | 2008-09-16 | Arima Display Corp | Method for designing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of adopting the method |
JP5246782B2 (ja) | 2008-03-06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1749757B1 (ko) * | 2010-11-03 | 2017-07-0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고 투과 수평 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TWI406017B (zh) | 2010-11-26 | 2013-08-2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面板及其彩色濾光片基板 |
KR20120065715A (ko) * | 2010-12-13 | 2012-06-21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US8659734B2 (en) * | 2011-01-03 | 2014-02-25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TWI464505B (zh) * | 2012-03-28 | 2014-12-1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面板與畫素結構 |
-
2014
- 2014-01-07 TW TW103100519A patent/TWI541577B/zh active
- 2014-02-14 CN CN201410052521.1A patent/CN10388525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23 US US14/285,846 patent/US940041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50830A (ja) * | 2001-05-25 | 2002-12-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8032897A (ja) * | 2006-07-27 | 2008-02-14 |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907800A (zh) * | 2009-06-02 | 2010-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
US8767137B2 (en) * | 2010-01-29 | 2014-07-01 | Japan Display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red, green and blue subpixels having different aperture ratios |
CN102402079A (zh) * | 2010-09-15 | 2012-04-04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2655161A (zh) * | 2011-05-03 | 2012-09-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03323986A (zh) * | 2012-03-21 | 2013-09-25 | 株式会社东芝 | 液晶光学装置和图像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41577B (zh) | 2016-07-11 |
TW201527850A (zh) | 2015-07-16 |
US9400410B2 (en) | 2016-07-26 |
US20150192831A1 (en) | 2015-07-09 |
CN103885258A (zh) | 201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4103B (zh) | 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512341B (zh) | 顯示裝置 | |
US9825064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TWI626479B (zh) | 彩色濾光片及使用該彩色濾光片之顯示面板 | |
US805440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WO2016058326A1 (zh) | 像素结构、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3794632A (zh) | 显示面板 | |
CN102436092A (zh) | 具有彩色滤光阵列的像素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
TW201706973A (zh) | 顯示裝置 | |
WO2016056485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5878580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9726930B2 (en) | Backlight module with two sets of LED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backlight module | |
WO2009028370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ラーフィルタ | |
US9939681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5294667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10071403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2346330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3885258B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器 | |
WO2014141879A1 (ja)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20120275045A1 (en) | Blue photoresist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40009696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 |
US2012006927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2012017024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US20090316078A1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
US920118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color filter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