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4126A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74126A CN103874126A CN201210548068.4A CN201210548068A CN103874126A CN 103874126 A CN103874126 A CN 103874126A CN 201210548068 A CN201210548068 A CN 201210548068A CN 103874126 A CN103874126 A CN 103874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 uplink interference
- interference parameter
- thresholding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6010033799 Paralysi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RBFEDMQRDRUDG-UHFFFAOYSA-N silicon hexaboride Chemical compound B12B3[Si]45B3B2B4B51 ZRBFEDMQRDRUD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在延迟时间之后,重新执行所述获取当前的系统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上行干扰水平,对上行接入进行控制,在上行干扰水平较大时,放弃本次接入,从而降低了大规模接入时,发生上行拥塞的概率,避免上行瘫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为世界上主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方案,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种类,自从第三代移动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于1999年底发布第一套包含全系列的WCDMA规范以来,WCDMA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商用。
UMTS系统包含一个核心网(称为CN,Core Network)和多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adio Network Subsystem,RNS),如图1所示,RNS构成了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每个RNS拥有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和多个基站(NodeB),每个RNC负责给它所控制的各个NodeB分配无线资源,由NodeB将这些无线资源提供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资源是以小区为基础来进行配置的,一个小区就是一个NodeB提供的无线资源所覆盖的区域,UE通过使用所在小区的无线资源来与RNC建立收发数据的无线信道,例如RRC链接建立流程。
UE通过在服务小区上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Control Physical Channel)上收到的系统信息(SI、System Information),RNC通过系统信息块SIB5和SIB6上的ASC(Access Service Class,接入服务类)等控制每个小区下不同接入服务类UE的接入,控制不同类UE的接入,防止出现接入拥塞。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快速提升,智能手机的“永远在线”将导致手机定时的心跳数据发生,从而不断的接入系统;另一方面,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对机)产品发展迅速,未来会有爆炸性发展,这些低优先级用户将在普通用户空闲时间段,例如夜间进行分批接入,特殊场景如掉电下大规模接入,这样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中接入系统,从而导致上行接入拥塞发生的概率极大上升;由于W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上行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即如果大量UE同时接入系统,将导致接入网由于不满足最低解调门限,无法正常解调UE的场景,导致上行拥塞,严重时,将导致UL瘫痪。
为了解决M2M低优先级用户的接入问题,3GPP在R11版本引入EAB(Extended Access Barring,扩展接入控制),增加AC(Access Class,接入类)对低优先级进行单独控制:可以分别按照CS/PS分域对AC0~9控制,且可进一步按照是否在运营商定制的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是否在EPLMN(Equivalent PLMN,等效PLMN)下分开控制。
但是R11版本引入的EAB无法解决未来普通用户的接入拥塞,以及特殊场景(如掉电下大规模接入)下M2M低优先级用户的接入拥塞,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和M2M大规模商用前夕,亟需解决UE之间互相争抢UL接入资源从而导致上行接入严重拥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以解决因大规模接入导致上行拥塞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判断该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该接入门限;若该上行干扰参数小于该接入门限,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则在延迟时间之后,重新执行获取当前的系统信息的步骤,以及判断该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该接入门限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获取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根据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该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该延迟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系统信息还包括该延迟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门限为该接入网根据用户设备的产品类型、接入服务类或业务类型,预设的默认值,或者为该接入网根据该上行干扰参数设定的动态变化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频分双工制式,该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70),或者,对于时分双工制式,该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52),单位为dBm。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包括:获取上行干扰参数;设置接入门限;将该上行干扰参数和该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该UE根据该上行干扰参数和该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预设延迟时间;发送该延迟时间给该UE,以便在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在等待该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该UE,以便在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根据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该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根据该UE的产品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该产品类型包括:普通用户手机、M2M产品。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根据该UE的接入服务类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根据该UE的业务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该业务类型包括:电路交换(CS)类业务和分组交换(PS)类业务。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S类业务还包括:会话类业务、流类业务、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用于获取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接入控制器,用于判断该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该接入门限;接入模块,用于当该上行干扰参数小于该接入门限时,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机获取的该系统信息还包括:延迟时间;当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接收机还用于在等待该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机还用于,获取接入网广播的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并选择该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当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则在等待该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该接入网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设置接入门限;基站,用于将该上行干扰参数和该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该UE根据该上行干扰参数和该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无线网络控制器还用于预设延迟时间;该基站还用于发送该延迟时间给该UE,以便在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在等待该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还用于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该UE,以便在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根据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该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用户设备(UE);该接入网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设置接入门限,并将该上行干扰参数和该接入门限通过系统信息发送给该UE;该UE获取该上行干扰参数及该接入门限,并判断该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该接入门限;当该上行干扰参数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向该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还预设延迟时间,并发送该延迟时间给该UE;当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在等待该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以进行上行接入控制。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还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该UE;该UE获取接入网广播的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该坚持比例因子和该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该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当该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该接入门限时,该UE在等待该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根据上行干扰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当上行干扰水平较大时,延迟接入,减少了因同时大规模接入导致的上行拥塞问题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UMTS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现有的一种上行接入流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接入网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这里对现有的用户设备UE接入服务小区基站的一种典型流程作简要介绍,应当知道,此处的流程只是为了便于更好的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基于现有的接入流程,增加本发明所提供的接入控制思想的上行接入方法,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用户设备UE有两种基本的运行模式: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上电开始,UE就停留在空闲模式下,通过非接入层标识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临时识别码(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或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Packet Temperate Mobile Subs cription Identity,P-TMSIP-TMSI)等标志来区分;当UE完成RRC链接建立时,UE才从空闲模式转移到连接模式的CELL_FACH或CELL_DCH状态下,当RRC链接释放时,UE从连接模式转移到空闲模式。
其中,UE从空闲模式转换到连接模式时,UE接入UTRAN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S201:UE首先与UTRAN侧基站之间建立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rimary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P-CCPCH),读取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UTRAN在系统信息块SIB5、SIB6、SIB7中包含了关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的系统信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3GPP在R5及以后版本,系统信息通常由主信息块MIB、调度块(Scheduling Block,SB)和系统信息块(SYSTEM_INFORMATION_BLOCK,SIB)构成,SIB按发送静态参数或动态参数进行分类、分组,以一定的格式循环发送,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类型:SIB1、SIB2、SIB3、SIB5、SIB5bis、SIB7、等等,各个系统信息块通过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携带系统参数,例如:1、SIB1:包括NAS系统信息,UE在空闲态和连接态下所使用的定时器和常数信息;2、SIB2:包括用户注册区(UTRAN RegistrationArea,URA)标识ID信息;3、SIB3:包括小区选择和重选的参数,具体包括Cell identity、Cell selection and re-selection info和Cell Access Restriction三个IE,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S202:如果UTRAN侧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AC)允许UE接入,则转入步骤S203,否则,结束接入流程;
S203:UE通过PRACH向基站上行(Uplink,UL)发送Preamble,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网络通信中,Preamble是在两个或更多系统之间同步传输时序的一个信号,Preamble定义了一个特定序列的传输脉冲,其被通信系统理解为“UE正打算传输数据”;
S204:UE根据捕获指示信道(Acquisition Indicator Channel,AICH)上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ACK),如果AICH上收到ACK信息,则转向步骤S205,如果没有收到ACK信息,则转向步骤S206,根据3GPP 25.321 11.2.2,如果发送Preamble时,接入网没有响应,则在AICH上没有正确解码到信息,则固定等待,如果是NACK,则需要随机等待;
S205:UE向UTRAN发起RRC链接建立流程,进行上行接入,以使UE通过使用所在小区的无线资源来与UTRAN建立收发数据的无线信道;
S206:UE判断当前接收ACK信息的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次数,若没有超过最大允许次数时,则在等待延迟时间Backoff后,重复前述步骤S204,其中,根据3GPP定义,Backoff是发生冲突时的强制性重传的延迟时间。
未来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快速提升、以及M2M大规模商用,UE上行接入的拥塞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解决不好,将导致恶性循环,UE之间互相争抢UL接入资源从而导致大量UE无法接入、及发起业务的场景,严重时,将导致UL瘫痪。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UE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支持UMTS的Pad和PDA等移动通信终端、M2M设备等,其中,M2M是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移动互联通信等,M2M可以让机器、设备、应用处理过程与后台信息系统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获取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具体可以通过该UE所在小区的基站,获取UTRAN广播的当前的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UL interference)参数及接入门限,应当知道,UTRAN在广播系统信息时,具体可以通过系统信息块SIB7、SIB5或SIB5bis等来携带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根据现有的3GPP协议的规定,在SIB7、SIB5或SIB5bis增加了携带上行干扰参数的信息元素,以用于计算开环功率,考虑到协议演进,还可以通过其他现有的系统信息块,或者通过定义新的SIB来携带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其中,上行干扰参数反映了UE所在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的水平,应当理解,上行干扰即UE向UTRAN侧发送信息或信令时受到干扰,发生大规模接入时,各个UE相互之间会造成较大的上行干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可以携带在同一个SIB中,例如在SIB7中新增两个IE,分别携带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也可以由不同的SIB分别携带,当然,由于本发明的接入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周期性的读取SIB来获取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如果由不同的SIB分别携带,UE需要周期性读取多个SIB,对整个系统而言,会使系统效率下降。
S302: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若小于,转步骤S303,否则,转步骤S304;
S303: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具体可以为UMTS系统中的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以及未来其他可能的组网方式中的接入网,后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仅以UTARAN为例对本发明的接入控制进行说明,不能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若UE当前所在小区的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UE向UTRAN侧的RNC发起上行接入,通过使用UE所在小区的无线资源,来与UTRAN侧的RNC建立收发数据的无线信道;
S304: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在等待延迟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S301和S302。
具体地,当UE判断出当前的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接入门限时,UE放弃本次接入的机会,在等待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以便对下一时刻的上行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大规模接入时,各个UE相互之间会造成较大的上行干扰,本实施例中,UE通过接入控制,在UE所在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水平较大时,UE进行退避,可以使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减小,直至小于接入门限时,再发起上行接入,从而避免因同时大规模接入造成上行拥塞。
智能手机的“永远在线”导致定时的心跳数据发生,并不断的接入系统,以及M2M产品中低优先级用户在普通用户空闲时间段分批接入时,因掉电等特殊场景引发的大规模接入,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中接入系统等,都会使上行接入拥塞的概率极大地上升;此外,在WCDMA等自干扰系统中,上行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如果大量UE同时接入系统,将导致基站侧不满足最低解调门限,无法正常解调UE,严重时,将导致UL瘫痪;本实施例中,UE根据上行干扰水平,对上行接入进行控制,可以使UE在上行干扰水平较大时,放弃本次接入,从而避免带来上行接入拥塞,降低拥塞发生的概率,避免上行瘫痪。
本实施例中,应当知道,步骤S303中,UE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的流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3:UE通过PRACH向基站上行发送前导码(Preamble);
S204:UE根据在AICH上是否接收到基站发送的ACK信息,如果在AICH上收到ACK信息,则转向步骤S205,如果没有收到ACK信息,则转向步骤S206;
S205:UE向UTRAN发起RRC链接建立流程,进行上行接入,以使UE通过使用所在小区的无线资源,来与UTRAN建立收发数据的无线信道;
S206:UE判断当前接收ACK信息的次数是否达到最大允许次数,若没有超过最大允许次数时,则在等待退避时间Backoff后,重复前述步骤S204;
上述仅为UE接入服务小区时发起上行接入的典型流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UMTS等现有的协议已经规定了,UE从空闲态发起上行接入时的信令、信道建立及接入流程等,例如:在3GPP TS 25.321协议中,就规定了UE发起随机接入时的流程,本发明的接入流程可以参考该随机接入流程,因此,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行干扰水平进行接入控制的思想,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基于其他的上行接入流程,通过等同替换、改进等获得的实施例,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接入门限可以是接入网根据UE的产品类型、接入服务类或业务类型预设的默认值(Default),具体实施时,接入门限可以是接入网根据UE的产品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产品类型可以包括:普通用户手机、M2M产品,接入网通过设置不同的接入门限,单独对普通用户手机或者对M2M产品进行接入控制;
或者,接入门限还可以是接入网根据UE当前用户的接入服务类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具体实施时,接入网RNC可以和ASC结合起来对UE进行接入控制;
或者,接入门限还可以是接入网根据UE的业务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类业务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类业务等,PS类业务根据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还可以分为会话类、流类、交互类、背景类等业务,由于PS类业务的优先级相对较低,可以单独控制接入。
或者,还可以是接入网根据上行干扰参数设定的动态变化值。进一步地,接入门限是否动态变化取决于接入网的实现,例如:1、接入网根据小区的覆盖情况,例如是山区、农村,还是商业区,设定不同的接入门限;2、接入网动态监视上行干扰水平,根据上行干扰水平,动态的调整接入门限;3、接入网预设多个门限,然后根据上行干扰水平,从预设的多个门限中,选择一个与上行干扰水平匹配的门限作为接入门限。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制式,其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70),而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制式,其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52),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04之前,还包括:
获取接入网广播的坚持比例因子(Persistence scaling factors)和动态坚持级别(Dynamic persistence level);
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所述延迟时间;
具体地,UE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得到延迟时间,根据3GPP 25.3318.5.12,在SIB5的参数中,对每个接入服务类(Access Service Class,ASC)有一个坚持比例因子,记为Si,取值范围(0.9~0.1),坚持值记为Pi,在SIB7的参数中有一个动态坚持级别参数,记为N,N为整数且1≤N≤8,任一级别下的坚持值计算公式如下:P(N)=2(N-1),UE在每次接入时隙上要随机产生一个(0~1)的概率值,如果概率值小于通过上面两个参数计算得到的坚持值,则接入,否则等待下次接入,然后再根据下表计算随机概率取值的上限,并将该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
ASC i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Pi | 1 | P(N) | s2P(N) | s3P(N) | s4P(N) | s5P(N) | s6P(N) | s7P(N) |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接入网广播的系统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延迟时间,即延迟时间是接入网通过系统信息发送的一个预设值,具体实施时,可以在SI中增加的由UTRAN侧控制的动态值,例如:SIB7或SIB5或SIB5bis上增加一个IE:延迟时间,UE可以在读取SIB7或SIB5或SIB5bis上的上行干扰参数时,同步读取延迟时间。
进一步地,下一时刻的延迟时间可以本次延迟时间的基础上累加,UE因为当前上行干扰不小于接入门限,放弃本次接入后,等待延迟时间后,在下一时刻仍然可能存在大量UE同时向上行接入,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仍然大于接入门限,为了避免大量用户在同一个时间段同时接入导致NW拥塞,在本次的延迟时间基础上累加一个随机时间作为下一时刻的延迟时间,两个随机时间时间相加后,下一时刻UE同时接入的概率将会下降。
本实施例中,UE根据上行干扰参数,进行接入控制,当上行干扰水平较大时,延迟接入,减少了因同时大规模接入导致的上行拥塞问题发生的概率。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获取当前的上行干扰参数(UL interference)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现有3GPP协议已经规定了如何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例如:在WCDMA的系统信息中,SIB7中的主要参数就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具体实施时,接入网可以根据Node B天线口的接收总带宽功率(receivedtotal wideband power,RTWP)计算得到上行干扰参数,其中,RTWP反映了一个小区中的总噪声,常用来度量基站的干扰水平,反映射频模块天线接收口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具体实施时,接入网可以确定一个RTWP底噪(即无业务时的RTWP),然后设定上行负载的一个门限值,例如50%,则RTWP上行3dB,RNC/NodeB通过实时测量(如1s)RTWP,得到上行容量是否受限,从而获知上行是否拥塞,如果上行拥塞,对于有业务的UE,则调整其速率,或者直接把低优先级的用户踢出去,对于无业务的UE,可以控制其接入,此时,UL interference=RTWP+SIR_TARGET_RACH-10logSF,为NODE B接收机所需接收信号功率,这里仅为获取上行干扰参数的简单说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S402:设置接入门限;
S403: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所述UE根据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可以通过扩展IE的方式,在系统信息中分别增加上行干扰参数的IE和接入门限的IE,例如,可以在SIB7、SIB5或SIB5bis中,增加上行干扰参数的IE和接入门限的IE,通常地,为了避免UE周期性获取多个SIB,影响系统效率,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可以由同一个SIB携带,但是并不限定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不同的SIB分别携带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接入网通过发送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给UE,使得UE在因掉电等特殊场景引发的大规模接入时,通过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减少了因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中接入系统等造成上行拥塞,系统崩溃等问题发生的概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S404:预设延迟时间;
S405:发送预设的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S406: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所述UE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关于如何根据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02中,具体地,接入网可以根据UE的产品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产品类型可以包括:普通用户手机、M2M产品,接入网通过设置不同的接入门限,单独对普通用户手机或者对M2M产品进行接入控制,例如:可以在SIB7、SIB5或SIB5bis中增加M2M上行干扰接入门限(M2M UL interference access threshold)参数,用于M2M产品的接入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02中,具体地,接入网还可以根据UE当前用户的接入服务类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具体实施时,接入网RNC可以和ASC结合起来进行控制,如在SIB7、SIB5或SIB5bis中增加ASC上行干扰接入门限(ASC x UL interference access threshold)参数,用于UE的接入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02中,具体实施时,接入网还可以根据UE的业务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CS)类业务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类业务等,PS类业务根据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还可以分为会话类、流类、交互类、背景类等业务,由于PS类业务的优先级相对较低,可以单独控制接入,例如:UTRAN侧在SIB7或SIB5或SIB5bis中为PS类业务增加新上行干扰接入门限(PS UL interference access threshold),用于用户发起PS类业务时的接入控制。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接收机501,用于获取当前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
UE在获取系统信息时,是接收UE所在小区的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并从中获取接入控制所需的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具体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一的描述;
接入控制器502,用于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
接入模块503,用于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上行接入的流程在前述的背景及实施例一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上行干扰水平,进行接入控制,在特殊场景下,如:掉电,能够减少因短时间内大量用户集中接入系统导致上行接入拥塞问题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机501获取的所述系统信息还包括:延迟时间,当所述接入模块503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大于或等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接收机501还用于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机501还用于,
获取接入网广播的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接收的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所述延迟时间;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则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601,用于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用于设置接入门限;
基站602,用于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所述UE根据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具体地,基站602(NodeB)通过广播系统信息的方式,将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携带在系统信息中,并发送给UE。
进一步地,无线网络控制器601(RNC)还用于预设延迟时间;基站602还用于发送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在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602还用于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701,用户设备(UE)702;
所述接入网701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设置接入门限,并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通过系统信息发送给所述UE702;
所述UE702获取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及所述接入门限,并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702向所述接入网701发起上行接入。
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网701还预设延迟时间,并发送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702,所述UE702获取所述延迟时间;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702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以进行上行接入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网701还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702;所述UE702获取接入网广播的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则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应当知道,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实施例三提供的用户设备及实施例四提供的接入网,具体特征可以相互参考,相应的,实施例一提供的UE侧的接入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二提供的接入网的接入控制方法,也可以供本实施的通信系统参考,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普通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
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
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则在延迟时间之后,重新执行所述获取当前的系统信息的步骤,以及所述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
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所述延迟时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延迟时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门限为所述接入网根据用户设备的产品类型、接入服务类或业务类型,预设的默认值,或者为所述接入网根据所述上行干扰参数设定的动态变化值。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频分双工制式,所述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70),或者,对于时分双工制式,所述接入门限的取值范围为(-110,-52),单位为dBm。
7.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上行干扰参数;
设置接入门限;
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所述UE根据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设延迟时间;
发送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UE的产品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所述产品类型包括:普通用户手机、M2M产品。
11.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UE的接入服务类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
12.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接入门限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UE的业务类型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接入门限,其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电路交换(CS)类业务和分组交换(PS)类业务。
13.如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类业务还包括:会话类业务、流类业务、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
14.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机,用于获取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上行干扰参数及接入门限;
接入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
接入模块,用于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则向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获取的所述系统信息还包括:延迟时间;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接收机还用于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还用于,
获取接入网广播的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并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则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17.一种接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包括:
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设置接入门限;
基站,用于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发送给用户设备(UE),以便所述UE根据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还用于预设延迟时间;
所述基站还用于发送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入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以便在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延迟时间,并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之后,重新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进行接入控制。
2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网,用户设备(UE);
所述接入网获取上行干扰参数以及设置接入门限,并将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和所述接入门限通过系统信息发送给所述UE;
所述UE获取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及所述接入门限,并判断所述上行干扰参数是否小于所述接入门限;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向所述接入网发起上行接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还预设延迟时间,并发送所述延迟时间给所述UE;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以进行上行接入控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还发送坚持比例因子和动态坚持级别给所述UE;
所述UE获取接入网广播的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并根据所述坚持比例因子和所述动态坚持级别,计算得到的坚持值,选择所述坚持值的随机概率取值上限作为延迟时间;
当所述上行干扰参数不小于所述接入门限时,所述UE在等待所述延迟时间后,重新获取获取下一时刻的上行干扰参数和接入门限。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8068.4A CN103874126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
US14/103,549 US20140169240A1 (en) | 2012-12-17 | 2013-12-11 | Access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Access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8068.4A CN103874126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4126A true CN103874126A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91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48068.4A Pending CN103874126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69240A1 (zh) |
CN (1) | CN10387412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650A (zh) * | 2015-01-22 | 2017-08-29 | 英特尔Ip公司 | 拥塞控制信息的传输 |
WO2018171801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US10470222B2 (en) | 2017-03-24 | 2019-11-05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SI) request through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09946B (en) * | 2013-01-18 | 2015-04-22 | Broadcom Corp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mmunicating via a plurality of networks |
US10383036B2 (en) | 2015-11-06 | 2019-08-1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ccess control |
US10638403B2 (en) * | 2015-12-30 | 2020-04-28 | Telecom Italia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ell barring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
CN115428526A (zh) | 2020-04-08 | 2022-12-02 | 高高商务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控制在未经许可频谱中运行的空对地网络中的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
CN111506443B (zh) * | 2020-04-17 | 2023-05-26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2367682B (zh) * | 2020-10-30 | 2022-09-30 | 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及其驻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2497A (zh) * | 2000-11-07 | 2002-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负载平衡预处理的方法 |
US20080130588A1 (en) * | 2006-10-25 | 2008-06-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us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00265919A1 (en) * | 2007-12-29 | 2010-10-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ource Release Metho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Network System |
US20120281530A1 (en) * | 2010-11-08 | 2012-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15986C2 (sv) * | 1999-12-10 | 2001-11-0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US8600397B2 (en) * | 2006-09-22 | 2013-12-03 | Ntt Docomo,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
EP2087767B1 (en) * | 2006-12-01 | 2016-07-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
US20080170526A1 (en) * | 2007-01-12 | 2008-07-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standby battery life of a wireless device |
US8576733B2 (en) * | 2008-08-27 | 2013-1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of access terminal operation based 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
CN101720117B (zh) * | 2009-11-23 | 2013-1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
US8917619B2 (en) * | 2011-10-14 | 2014-12-23 | Pantech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2012
- 2012-12-17 CN CN201210548068.4A patent/CN103874126A/zh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2-11 US US14/103,549 patent/US201401692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52497A (zh) * | 2000-11-07 | 2002-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负载平衡预处理的方法 |
US20080130588A1 (en) * | 2006-10-25 | 2008-06-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us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00265919A1 (en) * | 2007-12-29 | 2010-10-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ource Release Metho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Network System |
US20120281530A1 (en) * | 2010-11-08 | 2012-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AMSUNG: "《3GPP TSG SA WG2 Meeting #77,TD S2-100xxx,MTC Signal Congestion Control》", 22 January 2010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13650A (zh) * | 2015-01-22 | 2017-08-29 | 英特尔Ip公司 | 拥塞控制信息的传输 |
CN107113650B (zh) * | 2015-01-22 | 2021-08-13 | 苹果公司 | 拥塞控制信息的传输 |
WO2018171801A1 (en) * | 2017-03-24 | 2018-09-27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US10470222B2 (en) | 2017-03-24 | 2019-11-05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SI) request through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US10708789B2 (en) | 2017-03-24 | 2020-07-07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US10716014B2 (en) | 2017-03-24 | 2020-07-14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TWI713345B (zh) * | 2017-03-24 | 2020-12-11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效運用物理隨機存取通道資源並透過物理隨機存取通道進行波束識別之裝置及方法 |
US11290894B2 (en) | 2017-03-24 | 2022-03-29 | Mediatek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and efficient PRACH resource utiliz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69240A1 (en) | 2014-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4126A (zh)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接入网及通信系统 | |
US11641616B2 (en) | Access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
CN102238752B (zh) | 一种mtc设备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mtc设备 | |
US1212726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
US2012016505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andom access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EP3494714A1 (en) | Power class based 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 selection | |
CN112702771A (zh) | 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 |
CN107409348B (zh) | 用于处理接入信息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 | |
CN103141147A (zh) | 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
US10412759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in unlicensed band | |
US9814020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RC messages in RRC-idle mode | |
US11218979B2 (en)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9034291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unlicensed band and device using same | |
CN113784405A (zh) |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05812092A (zh) | 重复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 |
CN111066346B (zh) | 接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4159254A (zh) | 一种网络拥塞处理方法和系统 | |
EP2943037A1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access to an access node,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US20220304074A1 (en) | Base Station Operation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User Equipment | |
CN116235573A (zh) | 用于寻呼载波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3019438A1 (zh) | 通信方法、终端、网络设备、介质、芯片、产品及程序 | |
WO2024065723A1 (en) | A method for signal processing | |
WO2023126542A1 (en) | Congestion reducing method performed by a user equipmen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