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872727A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2727A
CN103872727A CN201410062459.4A CN201410062459A CN103872727A CN 103872727 A CN103872727 A CN 103872727A CN 201410062459 A CN201410062459 A CN 201410062459A CN 103872727 A CN103872727 A CN 103872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lithium
voltage
current
powe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24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2727B (zh
Inventor
高峰柱
吴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24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2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2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2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2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属于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该电池额定容量的1/3的电流对其充放电2~3次,充满电后搁置1~2h;测量该电池以及测试设备的端电压;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将该电池放电到放电终止电压,采用1C的电流充电12min,分别采用0.5C*n电流放电,将放电时间为12S,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的电流确定为最大放电电流;采用1/3C电流对该电池充放电2~3次,充满电后搁置1~2h;采用1C的电流对该电池充电至充电上限电压,采用1C的电流放电18min,分别采用0.5C*m电流充电,将充电时间为12S,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的电流确定为最大充电电流。本发明通过准确计算最大使用电流,避免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其自身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领域。但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使用中发现,现有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制作材料的选择、制作工艺、包装方式等不同,其单体承受电流的能力也千差万别。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采用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通过BMC(BatteryMonitoring Circuit,电池监测回路)和BCU(Battery Control Unit,电池组控制单元)及时反馈电池的SOC(State Of Charge,剩余容量)值来计算和监控该电池的真实状况。在不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性能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可以为BMS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现有技术采用瞬态脉冲法,在0.1~1S内对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5C~20C的电流进行充放电来确定其最大放电和充电电流。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采用5C~20C的大电流进行充放电时,会使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氧化物发生不可逆的反应,改变正极的结构,也会使负极的粘附能力发生改变,导致确定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不准确,从而给电池管理系统带来监控难度,导致电池容易出现过充电或过放电现象,大大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严重影响EV/HEV(Electric Vehicle/Hybrid 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的推广。此外,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确定的不准确也会导致其充放电的电流选择不合理,如果充电电流选择太小,则充电时间长,发热量大,在造成浪费的同时整车使用不便;如果充电电流选择过大,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BMS及整车硬件要求高,投入较大,且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成倍增加。如果放电电流选择太小,在实际设计时需要的电池数量多,增加成本和整车重量,也增加了BMC和BCU的控制要求;如果放电电流选择较大,使用时导线、控制硬件容易发热和产生电磁干扰,同样在增加成本投入时,增加了控制难度和出现安全风险的可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确定不准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测量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到放电终止电压,搁置3~5min,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n电流放电,将放电时间为12S,测得的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1,所述放电设置电压为放电终止电压值减去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所述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n∈[1,40]且为正整数,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为采用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中的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1/3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至充电上限电压,搁置3~5min,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放电18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m电流充电,将充电时间为12S,测得的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1,所述充电设置电压为充电上限电压加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所述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m∈[1,40]且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当放电时间为12S,放电电压为所述放电设置电压时的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1≥25℃、所述正极极柱温度大于50℃、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50℃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所述最大放电电流确定为Idis-max,且Idis-max=Idis-max1-0.1C*a,其中,a为1、2、3。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当充电时间为12S,充电电压为所述充电设置电压时的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2≥20℃、所述正极极柱的温度大于45℃、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45℃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所述最大充电电流确定为Icharge-max,且Icharge-max=Icharge-max1-0.1C*b,其中,b为1、2、3。
优选地,所述中间位置为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壳体高度的1/2的加上所述正极极柱高度的1/2的位置。
可选地,在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观察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30min内的变化是否为0。
优选地,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测试环境的温度为24.5~25.5℃。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所述测试环境的温度中搁置4~5h。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金属、塑料硬壳、铝塑复合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与Idis-max1、所述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与Icharge-max1均为整数,且满足小数部分≥0.8时进位,小数部分<0.8时舍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测试导线,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测试设备的正负极相连接,所述测试导线的电阻小于等于10m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SOC状态下,对其进行充电和放电,在不损坏电池电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确定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时间为12S,且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分别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和充电上限电压时的电流,准确计算出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放电电流和最大充电电流,方便、快捷,数据处理简单,易掌握,有效的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有利于其推广。此外,准确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可以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际的需要的充放电电流提供有力的参考,进而解决其充放电电流选择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确定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最大使用电流的过程中的温度传感器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确定方法,参见图1,方法包括:
步骤101:采用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步骤102:测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
步骤103: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将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到放电终止电压,搁置3~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n电流放电,将放电时间为12S,测得的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1,放电设置电压为放电终止电压值减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n∈[1,40]且为正整数,标称容量大小1C为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中的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
步骤104: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1/3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步骤105: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至充电上限电压,搁置3~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待测电池放电18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m电流充电,将充电时间为12S,测得的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1,充电设置电压为充电上限电压加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m∈[1,40]且为正整数。
其中,最大使用电流包括最大放电电流和最大充电电流,放电终止电压和充电上限电压均由电池生产厂家提供,通常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2.5V~2.7V,充电上限电压为3.7V~4.2V。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SOC状态下,对其进行充电和放电,在不损坏电池电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确定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时间为12S,且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分别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和充电上限电压时的电流,准确计算出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放电电流和最大充电电流,方便、快捷,数据处理简单,易掌握,有效的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有利于其推广。此外,准确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可以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际的需要的充放电电流提供有力的参考,进而解决其充放电电流选择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确定方法,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利用测试导线,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测试设备的正负极相连,并确保牢固。
其中,测试设备为高精度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锂离子电池测试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测试设备的电流分辨率0.0001A,电压分辨率为0.0001V,数据记录分辨率为0.001S,且测试设备的最大量程电流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际放电容量的15~20倍。
具体实现时,还需要测试导线的电阻小于等于10mΩ,即需要测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与测量导线的接触内阻以及负极与测量导线的接触内阻,保证前述两者均在可控范围内,以减小误差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内阻的具体控制范围还可能因测试设备、电池极耳等的不同而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扭力扳手,使锂离子动力电池与测试设备的连接达到扭力值来保证连接的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金属、塑料硬壳、铝塑复合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一种。
步骤202: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测试环境的温度中搁置4~5h。
优选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测试环境的温度为24.5~25.5℃。开启环境温度控制电源,并调节环境的温度,当监测到温度为25℃时,将锂离子动力电池搁置其中4~5h,在室温下搁置足够长的时间,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内部和外部环境温度达到基本一致,且稳定。
步骤203: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先进行2~3次的充放电测试,以保证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可以完成稳定的充放电。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将锂离子动力电池搁置1~2h,以保证待测的电池充电后的电流、电压等已经达到稳定状态。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观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压30min内的变化是否为0。该步骤在步骤203之后进行。当观察到30min内的电压变化时,可以继续延长观察时间,通常30min已经足够长,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稳定,即电压不再变化;当观察到电压不再变化时,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通过观察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压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保证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步骤204:测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
具体地,可以采用万用表(例如,五位半数万用表)测量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和测试设备的端电压。
实现时,在步骤204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计算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以方便后续步骤使用。ΔV实质是测试导线的电压损耗。
步骤205: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将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到放电终止电压,搁置3~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n电流放电,将放电时间为12S,测得的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1,放电设置电压为放电终止电压值减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n∈[1,40]且为正整数。
标称容量大小1C为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中的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由于电池厂家提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称容量往往小于其实际的容量值,还有测试环境和设备的不同,锂离子动力电池1C的值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测试结果更准确,所以在本发明中重新定义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标称容量大小1C。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使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量为20%,而不是处于完全放电的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再次充电时的电池极化现象。这里的充电时间为多次试验后得到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测量当放电时间为12S,且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正极极柱与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1≥25℃、正极极柱温度大于50℃、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50℃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最大放电电流确定为Idis-max,且Idis-max=Idis-max1-0.1C*a,其中,a为1、2、3。也就是说,步骤205还需要满足正极极柱与中间位置的温度差值ΔT1≤25℃,且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都不大于50℃。
相应地,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上安装至少2只温度传感器,1只固定在电池中间位置,以采集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心表面的温度数据,另1只固定在正极极柱处采集正极的温度数据。
其中,中间位置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壳体高度的1/2的加上正极极柱高度的1/2的位置。参见图2a,41a和41b分别为正负极极柱、43为测试导线、44和45为两只温度传感器、46为壳体,B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壳体高度的1/2,C正极极柱高度的1/2,A为中间位置。
步骤206: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1/3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使其内部充分平衡、材料结构恢复,消除极化造成的SEI(Solid Electrolyte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不平整,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同样地,在步骤206之后也可以采用观察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压30min内的变化是否为0,来确定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否达到稳定状态。
步骤207: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至充电上限电压,搁置3~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18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m电流充电,将充电时间为12S,测得的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1,充电设置电压为充电上限电压加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m∈[1,40]且为正整数。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放电18min,使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量为70%,以防止大电流充电时电池极化过大引起的内部副反应过多,这里的放电时间也为多次试验后得到的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测量当充电时间为12S,且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时的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正极极柱与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2≥20℃、正极极柱的温度大于45℃、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45℃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最大充电电流为Icharge-max,且Icharge-max=Icharge-max1-0.1C*b,其中,b为1、2、3。也就是说,步骤207还应该满足正极极柱与中间位置的温度差值ΔT2≤20℃,且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都不大于45℃。
实现时,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与Idis-max1、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与Icharge-max1均为整数,且满足小数部分≥0.8时进位,小数部分<0.8时舍去。
在步骤205和207中,搁置3~5min,优选的为5min。为了保证测试的结果的准确性,每次搁置的时间都应当相同,例如,均为5min。需要说明的是,搁置的时间还会受到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精确度等条件的影响,故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待测的电池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搁置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的过程中,一般严格要求当放电时间为12S,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必须分别正好等于放电设置电压和充电设置电压。但是因测试环境等的影响,此时的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也可以分别在放电设置电压和充电设置电压的上下浮动。容易理解地,该浮动越小越好,通常接近率应该为99.999%。
下面以钢壳磷酸铁锂材料的45A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和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放确定过程为例对步骤201~206进行说明。其中,电池厂家提供的充电上限电压为3.7V,放电终止电压为2.5V。
将该锂离子动力电池固定在测试设备的正负极导线上,确保牢固后,测试电池正、负极极柱与测量导线的接触内阻,正极与测量导线为3mΩ,负极与测量导线为0.8mΩ。同时将1只温度传感器位固定在中间位置(参见图2a,该电池的壳体高度为180mm,正极极柱高度为20mm,则中间位置为高度方向的(180+20/2)/2=95mm处),另1只固定在正极极柱处。
开启环境温度控制电源,使该锂离子动力电池在25±0.5℃环境下搁置4~5h。然后,开启测试设备电源,用厂家提供的电池额定容量45Ah的1/3大小的电流做3圈稳定充放电测试,充满电后搁置1~2h,当观察到该电池的电压在30min内的变化为0时,用万用表测量该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并计算前述两者的差值ΔV,得到ΔV=0.003V。同时测量得到标称容量大小1C=45.5237Ah。
采用1C电流将该电池放电到2.5V,搁置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搁置5min,分别采用0.5C*n(其中n=1、2、3、…、16)的电流放电,此时的放电设置电压为2.497V。测试数据见表1:
表1最大放电电流测试数据
序号 电流 时间 对应电压 正极温度 中间温度 ΔT
1 22.7618A 12S 3.0135V 25.07℃ 25.53℃ 0.46℃
2 45.5237A 12S 3.0110V 25.97℃ 26.74℃ 0.77℃
3 68.2855A 12S 3.0091V 28.08℃ 29.94℃ 1.86℃
……
14 341.4277A 12S 2.5333V 32.41℃ 38.97℃ 6.56℃
15 364.1896A 12S 2.4971V 33.25℃ 41.72℃ 8.47℃
16 386.9514A 9.75S 2.4968V 35.22℃ 44.92℃ 9.7℃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该45Ah磷酸铁锂钢壳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364A。
最大放电电流测试完成以后,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1/3的电流充放电循环3次,充满电后搁置1~2h,当观察该电池的电压在30min内的变化为0时,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该电池充电至3.7V,搁置5min,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电池放电18min,搁置5min,分别采用0.5C*m(其中,m=1、2、3、……、8)的电流充电,此时的充电设置电压为3.703V。测试数据见表2:
表2最大充电电流测试结果一
序号 电流 时间 对应电压 正极温度 中间温度 ΔT
1 22.7618A 12S 3.3933V 25.07℃ 25.01℃ -0.06℃
2 45.5237A 12S 3.4532V 26.38℃ 26.74℃ 0.36℃
3 68.2855A 12S 3.4811V 29.99℃ 29.94℃ -0.05℃
……
7 182.0948A 12S 3.6924V 39.75℃ 41.11℃ 1.36℃
8 203.5665A 12S 3.7036V 45.96℃ 47.73℃ 1.77℃
从表2可以看出在Icharge-max1=203.5665A时,电池中间温度大于45℃,则此时,Icharge-max=203.5665-0.1C*b,其中,b=1、2、3。测试数据见表3:
表3最大充电电流测试结果二
序号 电流 时间 对应电压 正极温度 中间温度 ΔT
1 199.0141A 12S 3.7003V 44.07℃ 45.01℃ 0.94℃
2 194.4618A 12S 3.6991V 43.33℃ 44.68℃ 1.35℃
3 189.9095A 12S 3.6972V 43.71℃ 44.44℃ 0.73℃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温度修正后的该45Ah磷酸铁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为194A。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SOC状态下,对其进行充电和放电,在不损坏电池电性能的前提下,通过确定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充放电时间为12S,且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分别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和充电上限电压时的电流,准确计算出电池所能承受的最大放电电流和最大充电电流,方便、快捷,数据处理简单,易掌握,有效的避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过充电和过放电现象,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有利于其推广。此外,准确的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可以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际的需要的充放电电流提供有力的参考,进而解决其充放电电流选择不合理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待测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测量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测试设备的端电压;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到放电终止电压,搁置3~5min,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充电12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n电流放电,将放电时间为12S,测得的放电电压为放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1,所述放电设置电压为放电终止电压值减去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所述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n∈[1,40]且为正整数,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为采用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额定容量的1/3大小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中的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
采用标称容量大小1C的1/3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循环2~3次,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
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对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至充电上限电压,搁置3~5min,采用所述标称容量大小1C的电流放电18min,搁置3~5min,分别采用0.5C*m电流充电,将充电时间为12S,测得的充电电压为充电设置电压时对应的电流确定为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1,所述充电设置电压为充电上限电压加上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与所述测试设备的端电压之差ΔV,其中,m∈[1,40]且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当放电时间为12S,放电电压为所述放电设置电压时的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极柱和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1≥25℃、所述正极极柱温度大于50℃、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50℃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所述最大放电电流确定为Idis-max,且Idis-max=Idis-max1-0.1C*a,其中,a为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当充电时间为12S,充电电压为所述充电设置电压时的所述正极极柱和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当满足所述正极极柱与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的差值ΔT2≥20℃、所述正极极柱的温度大于45℃、所述中间位置的温度大于45℃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时,所述最大充电电流确定为Icharge-max,且Icharge-max=Icharge-max1-0.1C*b,其中,b为1、2、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位置为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壳体高度的1/2的加上所述正极极柱高度的1/2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循环操作完成并充满电后再搁置1~2h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观察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端电压30min内的变化是否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测试环境的温度为24.5~25.5℃。
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所述测试环境的温度中搁置4~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为金属、塑料硬壳、铝塑复合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放电电流Idis-max与Idis-max1、所述最大充电电流Icharge-max与Icharge-max1均为整数,且满足小数部分≥0.8时进位,小数部分<0.8时舍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测试导线,将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测试设备的正负极相连接,所述测试导线的电阻小于等于10mΩ。
CN201410062459.4A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3872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2459.4A CN103872727B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2459.4A CN103872727B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727A true CN103872727A (zh) 2014-06-18
CN103872727B CN103872727B (zh) 2017-01-11

Family

ID=5091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2459.4A Active CN103872727B (zh) 2014-02-24 2014-02-24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272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251A (zh) * 2014-11-18 2015-03-04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方法
CN108683202A (zh) * 2018-04-12 2018-10-1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08761169A (zh) * 2017-04-03 2018-11-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电化学的能量存储器系统的最大电流的方法
CN110888078A (zh) * 2019-11-14 2020-03-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监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充放电测试方法
CN111129617A (zh) * 2018-10-30 2020-05-0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0677A (ja) * 1990-07-21 1992-03-13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多段直列二次電池群の充放電特性試験方式
JP2007139536A (ja) * 2005-11-17 2007-06-07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の入出力可能電力推定装置
CN102323553A (zh) * 2011-05-31 2012-01-18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峰值功率的测试方法
CN101908775B (zh) * 2010-08-13 2012-09-05 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36035A (zh) * 2012-07-03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耐久性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0677A (ja) * 1990-07-21 1992-03-13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多段直列二次電池群の充放電特性試験方式
JP2007139536A (ja) * 2005-11-17 2007-06-07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の入出力可能電力推定装置
CN101908775B (zh) * 2010-08-13 2012-09-05 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323553A (zh) * 2011-05-31 2012-01-18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峰值功率的测试方法
CN102736035A (zh) * 2012-07-03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耐久性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251A (zh) * 2014-11-18 2015-03-04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方法
CN104391251B (zh) * 2014-11-18 2017-04-26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数据采集方法
CN108761169A (zh) * 2017-04-03 2018-11-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电化学的能量存储器系统的最大电流的方法
CN108761169B (zh) * 2017-04-03 2022-01-2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电化学的能量存储器系统的最大电流的方法
CN108683202A (zh) * 2018-04-12 2018-10-19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1129617A (zh) * 2018-10-30 2020-05-08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88078A (zh) * 2019-11-14 2020-03-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监测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充放电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2727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18344A1 (en) Device detecting abnormality of secondary battery, abnormal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0048322B2 (en) Method of measuring battery pack current and correcting offsets of a current sensor
US9952288B2 (en) Battery controller
CN102636756B (zh) 基于电压衰减的汽车电池soc估计
CN105738815B (zh) 一种在线检测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的方法
CN104051810B (zh) 一种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soc估算快速修正方法
Vezzini Lithium-ion battery management
CN104391252B (zh) 一种汽车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方法
EP314191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open circuit voltage
JP6347212B2 (ja) 制御装置、蓄電モジュール、電動車両、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90157896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ell from over-voltage using the same
CN104237800A (zh) 混合动力船舶用锂离子电池的检测方法
CN105353316B (zh) 动力电池充电时soc变化量及充电电量折算系数测量方法
CN103884991A (zh) 一种单体电池直流内阻的测试方法
CN102565716A (zh) 用于计算二次电池的残余容量的设备
US20140239914A1 (en) Battery controller
CN10448362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健康状态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111377A (zh) 二次电池不同荷电状态下直流内阻的测试方法
CN104977537A (zh) 电池soc的确定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
JP6364127B2 (ja) 蓄電池アレーの故障診断装置および故障診断方法
Tan et al. Joint estimation of ternary lithium-ion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and state of power based on dual polarization model
CN103872727B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使用电流的确定方法
WO2013132907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検査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制御方法
CN105738821B (zh) 准确计算不同温度下电池库仑效率的方法
Kilic et al. Design of master and slave modules o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5

Address after: 241000 Yijiang, Anhui Province, Jin Hua Road, No. 226, South Road, No.

Applicant after: New-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f Cherry

Address before: 241006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Changchun Road, No. 8, No.

Applicant before: Saic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41001 No. 226 Huajin South Road, Wuhu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No. 226 Hua Jin South Road, Yijiang District, Anhui, Wuhu

Patentee before: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