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8375A - 用于fdd scell ack/nack传输的pdsch指配指示 - Google Patents
用于fdd scell ack/nack传输的pdsch指配指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8375A CN103858375A CN201180074081.4A CN201180074081A CN103858375A CN 103858375 A CN103858375 A CN 103858375A CN 201180074081 A CN201180074081 A CN 201180074081A CN 103858375 A CN103858375 A CN 1038583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pdsch subframe
- indication
- multiplexing window
- pds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4
- 101000744882 Homo sapiens Zinc finger protein 185 Protein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102100040032 Zinc finger protein 185 Human gen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微微网络节点向UE发送SCell上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子帧的分配。该分配具有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数量。微微网络节点在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每个子帧上向UE发送数据。UE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微微共址的宏网络节点的PCell。UE根据控制信令确定被分配的PDSCH子帧的数量;以及检查针对它所接收的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以检测是否遗漏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信令是每个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两个比特,作为指配指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性地涉及具有诸如以载波聚合布置与用户设备通信的两个或更多小区的无线电网络中的信令,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与无线电资源调度和确认/否定确认有关的控制信令。
背景技术
本章节旨在向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提供背景和上下文。本文中的描述可以包括能够被继续进行的概念,但不必然是已经先前地被构想、实施或者描述的概念。因此,除非在本文中以其他方式指明,否则这一章节中所描述的内容不是针对本申请中的描述和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并且不通过被包括在本章节中而被承认为现有技术。
可能在说明书和/或附图中找到的以下缩写被定义为如下: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ACK 确认
BLER 误块率或比率
CA 载波聚合
CSI 信道状态信息
DCI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L 下行链路(网络向UE)
DTX 非连续传输
eNB EUTRAN节点B
EUTRAN 演进型UTRAN (也被称为LTE或者LTE-A)
LTE/-A 长期演进/长期演进-高级
MME 移动管理实体
NACK 否定确认
Node B 基站
PAI PDSCH指配指示
PCell 主小区/主分量载波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RB 物理资源块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F 射频
SCell 辅小区/辅分量载波
SPS 半持续调度
TPC 传输功率控制
UCI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UE向网络)
UTRAN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
LTE系统用以借助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延时以及降低的成本来提供显著增强的服务。在LTE和其他蜂窝无线电系统中,基站(在LTE中被叫做eNodeB或eNB)在PDCCH上用信号发送被分配给移动终端(UE)的PDSCH和PUSCH上的时频资源(物理资源块)。这个调度技术允许高级多天线技术,如用于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的预编码传输和多输入/多输出操作。
LTE是异构网络(有时候被叫做HetNet),其中存在与传统基站分开的接入节点,这些接入节点以不同的功率电平来操作。例如,可以存在私人操作的节点(有时候被叫做微微节点或者毫微微节点),常规(宏)eNB能够向这些节点卸载流量;可以存在远程无线电头端或直放站用以填充覆盖洞;并且可以存在中继节点,这些中继节点与控制它们的eNB类似地来操作,但是使用由父eNB所指配给中继节点的eNB的无线电资源的子集。
LTE-A(在3GPP版本11中被期望)实施使用载波聚合的异构网络,其中跨越不同频带的两个或更多分量载波被聚合到同一系统中。通过示例,可以存在五个分量载波,这些分量载波一起覆盖100MHz的整个系统带宽,并且给定的UE具有这些分量载波中的两个分量载波对于它本身是活动的。每个UE总是具有一个PCell并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SCell,其可以在许可频谱中或者在非许可频谱中,非许可频谱诸如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带。任何给定的SCell可以具有(例如,与3GPP版本8后向兼容的)数据和控制信道的完整集合或者可以仅运载数据信道(被叫做扩展载波)。
如在图1所示出的,在LTE-A异构网络中,同一个UE可以与PCell上的宏eNB并且与它的SCell上的微微eNB通信。对于这样的载波聚合的站点间实施方式,多个分量载波在下行链路中从多个站点被传输,并且在上行链路中多个分量载波被传输给多个站点。站点间CA能够提供动态多层流量导向或卸载,增强两个/多个小区或传输点的重叠覆盖区域中的数据速率,并且降低切换开销。当UE被配置具有两个分量载波时,这样的宏-微微用法被期望成为最典型的场景。
在站点间CA的情况下,UE需要传输与PCell相关并且与SCell相关的UCI,例如,用以报告每个小区的周期性CSI、反馈与PCell的PDSCH上所调度的资源以及SCell的PDSCH上所调度的资源有关的ACK/NACK,并且发送调度请求。如果UE在上行链路中同时传输两个载波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被称为双载波UCI传输),因为UE的功率限制并且还由于从UE到宏eNB的大的路径损耗,可能导致所传输的UCI的高BLER。这使得难以满足针对ACK到NACK传输的所保证的1%的目标BLER以及针对NACK到ACK传输的所保证的0.1%的目标BLER。
下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指向使得网络和UE能够满足上述(或者其他)BLER目标的控制信令,特别是在单载波UCI传输场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用于在LTE无线电系统中实施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无线电环境和相关的逻辑信道的框图。图1:典型的站点间CA的图示(宏-微微情况)。
图2图示了在PCell和在SCell的每个上的DL子帧到UL子帧的映射,该映射图示了UE在时域中如何在两个UL载波之间切换以传输针对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的ACK/NACK。
图3图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三个不同示例,其中存在与SCell的PDSCH上每个所分配的子帧相对应的PDSCH指配指示,UE使用这些PDSCH指配指示来检测是否存在任何被遗漏的PDSCH子帧以便于适当地生成ACK/NACK比特。
图4-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别从UE的视角和从(多个)无线网络的视角的方法、以及由装置所采取的动作、以及执行所体现的计算机程序的结果。
图6是示出了适合于实施本文所详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电子设备/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该装置至少:根据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来确定在复用窗口内的、为UE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以及检查在该复用窗口内针对所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以检测是否遗漏该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在这种情况中,在SCell上从微微eNB接收控制信令和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并且该UE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方法,包括:根据所 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确定在复用窗口内的、为UE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以及检查针对在该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以检测是否遗漏该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同样在这种情况中,在SCell上从微微eNB接收控制信令和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并且该UE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存储指令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该指令的程序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引起包括如下的动作: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来确定在复用窗口内的、为UE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以及检查针对在该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以检测是否遗漏该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同样在这种情况中,在SCell上从微微eNB接收控制信令和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并且该UE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在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方法,包括:从微微eNB向用户设备发送辅小区上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分配,其中该分配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下行链路PDSCH子帧的数量;以及在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上从该微微eNB向该UE发送。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设备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在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该装置至少:向用户设备发送辅小区上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分配,其中该分配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以及在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上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设备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装置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在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方面中,存在一种存储指令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该指令的程序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引起包括如下的动作:从微微eNB向用户设备发送辅小区上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分配,其中该分配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数量;以及在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每个下行链路子帧上从该微微eNB向该UE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设备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具体实施方式
因为在宏eNB与微微eNB之间存在准备好的X2接口,看上去能够简单地通过使得UE将它所有的ACK/NACK传输给站点之一,来进行双载波UCI传输以满足在上文背景技术章节中所详述的BLER目标。但是那么对于另一个站点相关的UCI需要经由该X2接口被转发给那个站点。在实践中,这种X2转发可能导致大约上至20ms的延迟,意味着不能够采用快速无线电资源管理。各种UCI需要在PCell上和在SCell上被分离地用信号发送,UE能够通过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在两个分量载波之间切换以发送每个小区的UCI来完成这一点。
在图2通过示例示出了这样的时分切换,其在各个子帧中承载“X”以指示没有UCI传输能够被携带在该子帧中。相比双载波UCI传输,这被称为单载波UCI传输。对于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中的单载波UCI传输,因为通过在时域中在两个分量载波之间切换来传输PCell和SCell的ACK/NACK比特,所以在一个分量载波上的一些UL子帧可能不被用来传输它的UCI。
图2给出了这种示例。在PCell中,如果UE正在子帧2和3中接收PDSCH,则根据当前LTE版本8、9和10,UE通常将分别在由虚线映射的上行链路子帧6和7中反馈对应的ACK/NACK。然而,对于单载波UCI传输,上行链路子帧6和7不能被占用来传输PCell 的UCI,因此子帧2和3中的PDSCH的对应ACK/NACK可以一起在上行链路子帧8中被传输,该上行链路子帧8在图2由实线所映射。类似地对于SCell,用以在UL子帧4和5中发送UCI的来自PDSCH子帧0和1的由虚线所示出的常规映射在这个单载波UCI场景中不能被使用,并且因此这些ACK/NACK将替代地在由实线所映射的UL子帧6中被发送。
图2示出了在每个小区中,UL子帧的数量小于它们从中映射的DL子帧的数量,因此每个小区的一个UL子帧可以携带与相同小区的多个DL子帧对应的ACK/NACK比特。将映射到单个UL子帧的许多DL子帧布置为连续DL子帧是方便的。在具有这种多对一映射的LTE的时域划分中,存在被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两个比特的下行链路分配指示,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于任何给定的DL指配指示是特定的。在LTE的频域划分中,不存在这样的字段,因为在DL和UL之间仅存在一对一映射。但是在频域划分中,如果UE在PDCCH上从未正确地读取到它具有在PDSCH子帧之一上的分配,则这个多对一映射阻止了eNB辨识UE是否完全遗漏了那个被分配的DL子帧。因此,当基于单载波的站点间载波聚合被引入用于UE根据LTE中的频域划分来操作时,需要存在一种方式来把在一个UL子帧中被发送的多个ACK/NACK比特映射至它对应的多个DL子帧,使得UE和eNB能够知道UE是否已经遗漏了DL子帧中的任何一个。这与发送针对如下的PDSCH的NACK是不同的,UE知道该PDSCH被分配给它但是没有正确地接收;在这种情况下,UE遗漏了它甚至曾被分配了那个PDSCH但是eNB没有途径来知道缺少UE的ACK/NACK,UE在这种情况下将不发送该ACK/NACK。下文所详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使得eNB能够检测这些所分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任何一个是否被遗漏,这影响了UE将发送UL的ACK/NACK比特的总数量。
当前LTE仅支持共址载波聚合(参见例如3GPP TS36.213v10.2.0),其中用于给定UE的PCell和所有SCell被配置用于同一 eNB。因此例如参考图2,如果UE在子帧n中接收下行链路PDSCH,则UE应该在子帧n+4中传输对应的ACK/NACK。这是一对一映射,并且因此如果eNB在所映射的UL子帧中既没有得到ACK也没有得到NACK,则eNB知道是否存在遗漏的DL子帧。在常规的LTE中,对于使用站点间载波聚合的频域划分,对于eNB不存在途径来知道是否存在遗漏的DL子帧,因为站点间聚合载波使用多个DL子帧到一个UL子帧的映射。
如参考图2所描述的,在这个场景中,来自同一UE的ACK/NACK比特不能被同时在两个分量载波上运载。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分配给如下UE的所有DL子帧被分组到本文中被称为复用窗口(参见图3)中,对于该UE这些DL子帧它们各自的ACK和NACK将在单个UL子帧中被发送。为了向UE通知在任何给定的复用窗口中哪些子帧被分配给该UE,eNB以指配指示的形式来发送下行链路控制指示,该指配指示在下文的示例中是针对被分配给该UE的每个DL子帧的两个比特。在一个实施例中,SCell上的PDSCH由微微eNB在SCell本身上所发送的分配所授权,并且微微eNB还在也在该SCell上被发送的PDCCH中向该UE发送这个/这些指配指示。如下文将详述的,UE能够根据所接收的指配指示来检测它是否已经遗漏了在被分配给它的PDSCH上的DL子帧之一。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TPC比特重新使用针对给定复用窗口的用于指配指示的比特,TPC比特在LTE的常规实施方式中被用来用信号发送UE要针对它在PUCCH上的传输而做出的功率控制调整。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用以检测是否存在遗漏的下行链路PDSCH子帧的这种对TPC比特的重新使用,专门用于针对SCell的DCI格式1/1A/1B/1D/2/2A/2C中的任何一种。这是可能的,因为至少在上述频域划分场景中不存在PUCCH在SCell上被运载(参见例如3GPP TS36.213版本-10v10.2.0),并且因此上文所指出的重新使用对用于LTE系统的频域划分实施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将没有影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PDSCH指配指示(在图3中被叫做每个所 分配的DL子帧的PAI)映射到上文所提及的复用窗口内的累计数量的(多个)PDSCH,并且PAI随着子帧的改变而更新。在这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PDSCH子帧的PAI值从0到比复用窗口的大小少一(窗口大小-1)而编号,并且复用窗口仅跨越PDSCH的连续子帧。UE然后能够检查被包含在对应于PDSCH子帧的PDCCH中的所有所接收的PAI是处于连续顺序;如果它们不是,则UE将知道哪个下行链路子帧被遗漏。
下面的表格给出了如何能够解释给定PAI的两个比特的四种可能的不同值的含义的一个特定的非限制性的示例,该给定的PAI被包含在用于频域划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尽管这些示例使用大小为四的复用窗口以及针对每个DL子帧PAI的两个比特,但是这些不限制本文所详述的本发明。下面的表格针对给定的两比特PAI值使用重叠的子帧数量,以支持复用窗口中上至九个DL子帧(因为eNB知道它发送多少个PDSCH子帧)。
上述表格中的布置被假设用于图3,图3针对给定的复用窗口仅使用四个DL PDSCH子帧。在图3的顶行处,UE接收根据上述表格被表达为三个PAI比特值(0,0)、(1,0)和(1,1)的指配指示。将这些映射到在图3的顶行处被示出为SCell中的复用窗口350中的DL子帧,示出了存在与子帧300、302和303的对应关系。这些PAI值0、2和3(从上述表格得到)不是连续的并且因此UE知道一个DL子帧分配被遗漏,并且根据PAI到DL子帧的映射,它知道它被分配的 PDSCH子帧中的哪个PDSCH子帧被遗漏,子帧301。这个遗漏的分配将在同一复用窗口350中,并且还将映射到UE的非连续传输(DTX)时段,该DTX时段告诉它何时在PUSCH上发送ACK/NACK。因为在这个窗口中存在四个DL子帧被调度,UE将生成四个ACK/NACK比特用于在从这个复用窗口350被映射的PUSCH的单个DL子帧上作为单个码字或者在空间绑定之后,用信号发送UL。假设三个ACK和一个NACK,eNB不知道子帧301是否被UE所遗漏或者简单地被不正确地解码,但是这不重要,因为eNB(图1环境中的微微eNB12)将简单地重传NACK的DL子帧301。
在图3的中间行处的示例发现UE接收被实施为PAI比特值(0,0)、(0,1)和(1,0)的指配指示,其产生值0、1和2。在复用窗口360中最后的DL子帧是子帧313,其对应于PAI值=2。因为PAI值是连续的,所以UE知道在这个复用窗口360中,为它仅调度了三个子帧310、311和313;子帧312在这个复用窗口360中简单地没有由eNB分配给这个UE。UE然后在单个码字的情况下或者在空间绑定之后生成三个ACK/NACK比特,并且在从这个复用窗口360映射的单个UL子帧(SCell上的PUSCH)中在SCell的PUSCH上发送它们。
在图3的底行处的最后的示例中,UE接收被实施为三个PAI的比特对(0,0)、(0,1)和(1,0)的指配指示,与上述第二行示例相同。类似那个示例,这些指配指示产生连续的PAI值0、1、2。但是不像第二行,在第三行中,UE确实接收的最高的PAI值没有映射到复用窗口370中的最后的DL子帧323,并且因此UE不确定是否为它调度了最后的子帧323。UE具有与子帧320、321和322对应的连续PAI值,因此它肯定地知道这些DL子帧被分配给它,但是不知道剩余的最后的子帧323是否是被遗漏的子帧或者不被分配给该UE。
为了避免这个示例中的(微微)eNB与UE之间的任何误解,在一个实施例中,UE能够将复用窗口370的最后的子帧323映射到DTX,并且在单个码字的情况下或者在空间绑定之后生成四个 ACK/NACK。假设UE针对子帧320、321和323中的每个子帧发送ACK并且仅针对它不确定是被遗漏或者不被调度的最后的子帧323发送NACK,如果(微微)eNB确实没有将那个最后的子帧323分配给该UE,则它将忽略那个NACK,否则如果(微微)eNB确实分配它并且UE遗漏了那个分配,则将重传那个最后的子帧323。尽管仅存在1%的概率发生图3的底行处的示例,但是为了足够可靠的(低BLER)无线系统,它仍然需要被解决。
下文使用来自图1的节点标志符来总结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一般步骤:
a)宏eNB14使用RRC信令来通知UE10它何时被配置在站点间的载波聚合中。
b)微微eNB12在SCell上传输PDSCH,并且根据从0到(窗口大小-1)编号的复用窗口内的当前PDSCH子帧数量,将TPC比特重新使用作为被包含在对应的PDCCH中的PAI。如在上文所指出的示例中,这个PDCCH将仅调度SCell并且将由微微eNB12在SCell上传输。
c)UE10接收这个PDCCH,并且尝试检测它是否包含DL授权消息。如果是,则UE10应该读取PAI值并且尝试接收在SCell上的对应的PDSCH。
d)UE10然后整理所有在当前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PAI值,并且检测对应于PAI的任何子帧是否被遗漏,并且将被遗漏的DL子帧映射到DTX。
e)UE10根据预定的ACK/NACK码本大小来生成复用窗口内的ACK/NACK比特,并且在SCell的PUSCH上将它们传输给微微eNB12。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下列技术特征。它们建立了从PAI到位于一个复用窗口内的PDSCH子帧的映射,由此使得UE能够容易地检测一个PDSCH子帧是否被遗漏。相比常规LTE,重新使用TPC比特的上文所详述的特定实施 例不增加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大小,但是仍然对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没有影响。
图4-5是针对特定实施例分别图示了由UE和由(微微)eNB所采取的这些动作的流程图。首先从UE的视角考虑图4。在框402处,UE10根据控制信令确定为UE分配的在复用窗口内的PDSCH子帧的数量。然后,在框404处,UE检查针对UE已经在该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以便于检测它是否遗漏被分配给它的在该复用窗口内的任何下行链路子帧。框404还记录了该控制信令和下行链路子帧在SCell上从微微网络节点被接收,并且用户设备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该微微网络节点共址的宏网络节点的PCell。
图4的其他部分详述了对框402和404的修改或者针对框402和404的实施细节;这些其他的功能框可以个别地或者以任何组合被实施,以用于指定任何特定的实施例。框406简单地陈述了框402的控制信令由UE在PDCCH上接收。
框408详述了针对图3所详述的特定实施例。框408指定了框402的控制信令包括多个指配指示;并且在框404处的检查被实施为将每个分离的指配指示映射到该复用窗口中的对应的PDSCH子帧。并且框408添加了涉及发送ACK和NACK的附加步骤;UE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在SCell上向微微eNB发送:a)针对在该复用窗口内被接收并且被正确地解码的PDSCH子帧中的每个PDSCH子帧的ACK;以及b)针对UE检测为已经被遗漏或者UE接收了但是没有适当地解码的在该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NACK。尽管在图4内未明确,但是在针对图3的示例中,在框410处所记录的分离的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并且该单个上行链路子帧在PUSCH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重新使用被包含在针对PUCCH功率控制的DCI中的TPC比特来获取这两个比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两个比特是DCI中新添加的比特。
转向图5,存在图示了根据上文所详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 方法以及由微微eNB所采取的动作的流程图。在框502处,微微eNB在SCell上向UE发送DL子帧的分配,其中该分配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该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数量。在框504处,在所分配的PDSCH子帧中的每个PDSCH子帧上从微微eNB向UE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UE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微微eNB共址的宏eNB的PCell。
框506总结了上文关于图3所描述的示例。指示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数量的控制信令包括多个指配指示(例如,PAI),该多个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映射到位于该复用窗口内的对应的所分配的PDSCH子帧。在这些示例中,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
框508总结了其中DL子帧的分配和控制信令在SCell上的PDCCH上被发送的上述示例。
如在图4-5被详述并且在上文进一步详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在有形地被具体化的软件、硬件、应用逻辑、或者软件、硬件和应用逻辑的组合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逻辑、软件或者指令集被维持在各种常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任何一种上。可以经由硬件元件、经由在处理器上执行的有形地被具体化的软件、或者经由两者的组合来执行由图4-5所表示的方法。计算机可读指令的程序可以被具体化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上,诸如例如,下文关于图6所详述的MEM的任何一个。
现在对图6做出参考,以用于图示适合于在实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或装置的简化框图。在图6中,无线网络被适配用于经由第一网络接入节点(通过示例在图6处被标示为宏eNB14)以及还经由第二网络接入节点(通过示例针对LTE或LTE-A网络的情况而被标示),通过无线链路15A、15B与装置的通信,该装置诸如在上文被称为UE10的移动通信设备。在这些eNB12、14之间进一步存在X2接口。无线网络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元件16,其可以是具有诸如在LTE系统中已知的服务网关S-GW功 能的移动管理实体MME,并且其提供与另外的网络的连接,另外的网络诸如电话网络和/或数据通信网络(例如,因特网)。
UE10包括控制器,诸如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DP)10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的程序(PROG)10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0B,以及至少一个适当的射频(RF)发射器10D和接收器10E,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0F与eNB12、14的双向无线通信。UE10具有在10G处所示出的功能,用以在所接收的PAI与SCell上的PDSCH的DL子帧之间映射,以便于如上文通过示例所详述的那样确定是否存在被分配给该UE的遗漏的DL子帧。
微微eNB12还包括控制器,诸如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DP)12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的程序(PROG)12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2B,以及至少一个适当的RF发射器12D和接收器12E,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2F与UE10的通信。微微eNB12具有在框12G处的功能,该功能类似于在框10G处的UE的功能,以用于在PAI与给定帧中被分配给UE的PDSCH的子帧之间的映射。微微eNB12需要这一点以用于在SCell上的DL子帧由微微eNB自己在SCell上发送的PDCCH分配的情况。
宏eNB14还包括控制器,诸如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DP)14A,有形地存储计算机指令的程序(PROG)14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4B,以及至少一个适当的RF发射器14D和接收器14E,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4F与UE10的通信。宏eNB14具有在框14G处的功能,该功能类似于在框10G处的UE的功能,以用于在PAI与给定帧中被分配给UE的PDSCH的子帧之间映射。宏eNB14另外地经由数据/控制路径18B(被示出为X1接口)耦合至MME/S-GW16。
MME/S-GW16还包括控制器,诸如计算机或数据处理器(DP)16A,以及存储计算机指令的程序(PROG)16C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MEM)16B。MME/S-GW16可以连接到另外的网络,诸如因特网。
本文中的技术可以被考虑为单独地实施为被具体化在位于UE10内或者eNB12、14之一或两者内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分别如PROG10C、12C或14C),或者实施为被具体化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及各种硬件(包括存储器位置、数据处理器、缓冲器、接口等)的组合,或者完全实施在硬件中(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另外,发射器和接收器10D/E、12D/E和14D/E还可以使用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接口来实施,例如,它们可以使用个体的发射器、接收器、收发器或者这种组件的组合来实施。
一般而言,UE10的各种实施例能够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式计算机、诸如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数字摄像机的图像采集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重放装置、准许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浏览的因特网装置、以及并入这种功能的组合的便携式单元或终端。
计算机可读MEM10B、12B和14B可以具有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施,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设备、闪存、磁性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除存储器。DP10A、12A和14A可以具有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被阐述,但是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包括来自所描述的实施例和/或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其他组合,并且不仅仅是在权利要求中明确阐述的组合。
在本文中还要注意,尽管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但是这些描述不应当在限制性意义上来看待。更确切地,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装置至少:
根据控制信令确定在复用窗口内的、为用户设备所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子帧的数量;以及
检查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来检测是否遗漏所述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
其中在辅小区SCell上从微微网络节点接收所述控制信令和对应的PDSCH子帧,并且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所述微微网络节点共址的宏网络节点的主小区PCel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被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包括多个指配指示;
检查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所述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包括将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映射至所述复用窗口中的对应的PDSCH子帧;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装置进一步在所述SCell上、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
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被接收并且被正确地解码的所述PDSCH子帧中的每个PDSCH子帧的确认;以及
针对所述复用窗口内的被检测为已经遗漏或者没有被正确地解码的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否定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分离的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并且所述单个上行链路子帧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重新使用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功率控制的、被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传输功率控制TPC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新添加的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用户设备。
8.一种方法,包括:
根据控制信令确定在复用窗口内的、为用户设备所分配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子帧的数量;以及
检查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来检测是否遗漏所述复用窗口内的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
其中在辅小区SCell上从微微网络节点接收所述控制信令和所述PDSCH子帧,并且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所述微微网络节点共址的宏网络节点的主小区PCel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被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包括多个指配指示;
检查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所接收的所述PDSCH子帧的所确定的数量包括将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映射至所述复用窗口中的对应的PDSCH子帧;并且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SCell上、在单个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
针对在所述复用窗口内被接收并且被正确地解码的所述PDSCH子帧中的每个PDSCH子帧的确认;以及
针对所述复用窗口内的被检测为已经遗漏或者没有被正确地解码的任何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否定确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分离的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并且所述单个上行链路子帧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重新使用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功率控制的、被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传输功率控制TPC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新添加的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由所述用户设备执行。
15.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得所述装置至少:
在辅小区SCell上向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子帧的分配,其中所述分配进一步包括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指示位于复用窗口内的所分配的PDSCH子帧的数量;以及
在所分配的PDSCH子帧中的每个PDSCH子帧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进一步被配置用于具有不与所述装置共址的宏网络节点的主小区PCell。
1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微微eNB。
17.根据权利要求15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包括多个指配指示,所述多个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映射至位于所述复用窗口内的对应的所分配的PDSCH子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分离的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通过重新使用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功率控制的、被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传输功率控制TPC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分离的所述指配指示中的每个指配指示恰好是两个比特,通过下行链路控制指示DCI中的新添加的比特来获取所述两个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
PDSCH子帧的所述分配和所述控制信令在所述SCell上、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被发送;并且
所述数据在SCell上、在所述PDSCH上被发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1/078261 WO2013020292A1 (en) | 2011-08-11 | 2011-08-11 | Pdsch assignment indication for fdd scell ack/nack transmissio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8375A true CN103858375A (zh) | 2014-06-11 |
Family
ID=4766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4081.4A Pending CN103858375A (zh) | 2011-08-11 | 2011-08-11 | 用于fdd scell ack/nack传输的pdsch指配指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85576A1 (zh) |
EP (1) | EP2742628A4 (zh) |
JP (1) | JP2014525690A (zh) |
CN (1) | CN103858375A (zh) |
WO (1) | WO2013020292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8595A (zh) * | 2014-10-09 | 2016-05-1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载波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7852698A (zh) * | 2015-11-05 | 2018-03-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760013A (zh) * | 2018-01-12 | 2022-07-1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少移动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34138A2 (ko) | 2011-03-28 | 2012-10-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수신방법과, 사용자기기 및 기지국 |
WO2012147296A1 (ja) * | 2011-04-27 | 2012-11-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中継局、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CN104956749B (zh) * | 2013-01-29 | 2019-08-16 |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 基站、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KR20150143428A (ko) * | 2013-03-22 | 2015-12-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중 연결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US9813952B2 (en) | 2013-04-05 | 2017-11-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of user equipment hav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cell environment |
KR102049391B1 (ko) * | 2013-04-12 | 2020-01-08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이종 네트워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변경 방법 및 그 장치 |
BR112016021417B1 (pt) * | 2014-03-19 | 2023-11-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étodo para suportar comunicação por rádio entre dispositivos sem fio e uma estação base, estação base de uma rede sem fio, método realizado por um dispositivo sem fio, dispositivo sem fio,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
US9503918B2 (en) * | 2014-03-20 | 2016-11-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ENODEB and UE for dynamic cell on and off |
WO2015152553A1 (ko) * | 2014-03-30 | 2015-10-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185256A1 (en) * | 2014-06-05 | 2015-12-10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s |
KR102083178B1 (ko) * | 2015-05-27 | 2020-03-0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비면허 대역의 상호공존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11303419B2 (en) * | 2018-04-06 | 2022-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mi-static HARQ-ACK codebook with multiple PDSCH transmissions per slot |
KR102786308B1 (ko) * | 2019-01-03 | 2025-03-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전력 소모 감소를 위한 하향 제어 채널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9984A (zh) * | 2008-03-16 | 2010-03-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
CN101958775A (zh) * | 2010-09-30 | 2011-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
WO2011041623A1 (en) * | 2009-10-01 | 2011-04-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
US20110134774A1 (en) * | 2009-11-19 | 2011-06-0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2291940T4 (en) * | 2008-02-06 | 2018-08-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PROCEDURES AND DEVICES RELATING TO DOWNLINK ALLOCATIONS |
US9350581B2 (en) * | 2009-06-02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670396B2 (en) * | 2009-09-29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ransmit diversity |
WO2011043298A1 (ja) * | 2009-10-05 | 2011-04-14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干渉抑制方法 |
EP2360866A1 (en) * | 2010-02-12 | 2011-08-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ing resource assignments |
CN102098151B (zh) * | 2010-12-28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EP2733898B1 (en) * | 2011-07-14 | 2016-01-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2011
- 2011-08-11 WO PCT/CN2011/078261 patent/WO201302029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8-11 JP JP2014524244A patent/JP2014525690A/ja active Pending
- 2011-08-11 CN CN201180074081.4A patent/CN103858375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8-11 EP EP11870671.2A patent/EP274262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8-11 US US14/237,662 patent/US201401855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9984A (zh) * | 2008-03-16 | 2010-03-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
WO2011041623A1 (en) * | 2009-10-01 | 2011-04-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
US20110134774A1 (en) * | 2009-11-19 | 2011-06-0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CN101958775A (zh) * | 2010-09-30 | 2011-01-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AMSUNG: ""Discussion on channel selection for TDD"", 《3GPP TSG RAN WG1 #63BIS R1-110519》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8595A (zh) * | 2014-10-09 | 2016-05-11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载波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5578595B (zh) * | 2014-10-09 | 2018-12-14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载波聚合的载波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7852698A (zh) * | 2015-11-05 | 2018-03-2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760013A (zh) * | 2018-01-12 | 2022-07-1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少移动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CN114760013B (zh) * | 2018-01-12 | 2024-01-19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少移动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020292A1 (en) | 2013-02-14 |
JP2014525690A (ja) | 2014-09-29 |
EP2742628A4 (en) | 2015-05-20 |
US20140185576A1 (en) | 2014-07-03 |
EP2742628A1 (en) | 2014-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8375A (zh) | 用于fdd scell ack/nack传输的pdsch指配指示 | |
JP6579713B2 (ja) |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肯定応答タイミングの選択 | |
KR102258539B1 (ko) | 물리 다운링크 공유 채널에서의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 피기백 | |
US11057185B2 (en) | NR PUCCH coverage extension | |
CA2861503C (en) | Scheduling timing design for a tdd system | |
EP2995106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1030565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eriodic SRS in UE and device base station | |
EP2745593B1 (en) |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 |
KR101443317B1 (ko) | 컴포넌트 캐리어 구성 | |
JP5852253B2 (ja) | 下りリンクのリソース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
US12028167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feedback in groupcast communication | |
CN114391236B (zh) | 基于传输配置指示符(tci)状态的参考信号的时域捆绑 | |
CN112088515B (zh) | 针对重叠资源块集的速率匹配行为 | |
TW201342829A (zh) | 用於裝置中共存干擾減輕之實體層回授 | |
US20240080148A1 (en) | Csi measurement resour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US113945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 |
JP7401535B2 (ja) |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
EP3050238A1 (en) | Harq-ack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se for eimta | |
US20160211948A1 (en) | Bundling HARQ Feedback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1024378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transmiss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 |
US1011723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signals to a UE in an LTE system | |
CN117044144A (zh) | Harq-ack码本处理 | |
WO2016116165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
CN109451590B (zh) | 一种非授权频谱上的通信方法、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 | |
WO2020194264A1 (en) | Methods and nodes for downlink intra-ue pre-emp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