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6687B - 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颜色变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颜色变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6687B CN103856687B CN201310631849.4A CN201310631849A CN103856687B CN 103856687 B CN103856687 B CN 103856687B CN 201310631849 A CN201310631849 A CN 201310631849A CN 103856687 B CN103856687 B CN 1038566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or
- printing
- classification
- red
- colo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WPPDXAHGCGPUPK-UHFFFAOYSA-N red 2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C(C1=CC=CC=C11)=C(C=2C=3C4=CC=C5C6=CC=C7C8=C(C=9C=CC=CC=9)C9=CC=CC=C9C(C=9C=CC=CC=9)=C8C8=CC=C(C6=C87)C(C=35)=CC=2)C4=C1C1=CC=CC=C1 WPPDXAHGCGPUP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82412 Hom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688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3768 Solanum lycopers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及颜色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颜色空间变换部,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由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所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颜色分类部,将该变换色以该变换色的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为基准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以及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根据设定了上述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上述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将该一个印刷色与上述印刷命令建立对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印刷动作中实现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颜色变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印刷装置等的印刷动作中,为了在节约墨粉或油墨的同时进行广告单(advertisement leaflets)等的大量印刷,进行指定了印刷色的颜色指定印刷。例如,是指定了“红”和“黑”2种颜色的双色印刷。
以往,例如日本专利第405241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公知有如下技术:将来自应用程序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主颜色或副颜色的印刷色变换为打印机所设定的第一或第二油墨颜色,将包含变换后的印刷色信息的印刷命令向打印机发送,从而实现双色印刷。
该情况下,主颜色或副颜色与第一或第二油墨颜色之间的色彩对应信息由用户等预先设定。并且,在发行印刷命令时,检测是指定了主颜色还是指定了副颜色,根据预先设定的色彩对应信息将该检测出的颜色变换为第一或第二油墨颜色。
这里,用户在应用软件上用多个颜色制作成为印刷对象的文本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image data)等或它们的组合数据(以下称作“印刷对象数据”),根据该印刷对象数据进行例如指定了印刷色(例如指定了“红”和“黑”2种颜色)的颜色指定印刷。这里,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多个指定色是所谓的全彩色,或者,该多个指定色的颜色数至少在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印刷色的颜色数以上。
该情况下,以往,从与印刷对象数据对应的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颜色信息检测主颜色(例如“红”)的颜色信息,将该主颜色的颜色信息变换为打印机的例如第一油墨颜色(例如“红”油墨颜色)的颜色信息。此外,当检测出印刷命令所指定的主颜色以外的颜色信息时,将该颜色信息变换为打印机的例如第二油墨颜色(例如“黑”油墨颜色)的颜色信息。
然而,以往,只能实现使印刷对象数据中的特定的颜色对应于例如双色印刷色中的某一个这样的单纯的指定。因此,用户为了进行所希望的双色印刷,需要从制作印刷对象数据的阶段开始进行强烈意识到双色印刷的颜色指定。
结果,以往,存在以下问题点:对于例如预先制作的多颜色小册子(multicolor pamphlets)的印刷对象数据,用户难以进行所希望的颜色指定印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作为印刷命令而指定了多个颜色的印刷对象数据实现用户所希望的颜色指定印刷。
本发明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颜色空间变换部,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由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所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颜色分类部,以该变换色的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为基准将该变换色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以及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根据设定了上述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上述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将该一个印刷色与上述印刷命令建立对应。
本发明的颜色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颜色空间变换步骤,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由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所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颜色分类步骤,以该变换色的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相为基准将该变换色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以及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步骤,根据设定了上述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上述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将该一个印刷色与上述印刷命令建立对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作为印刷命令而指定了多个颜色的印刷对象数据实现用户所希望的颜色指定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变换装置的框图。
图2是HSL颜色空间的说明图。
图3A和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分类的说明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硬件构成图。
图5是表示颜色分类用的阈值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印刷色设定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色彩设定画面的构成例的图。
图8是表示色彩设定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
图9是表示分类色印刷色变换表的数据构成例的图(情况A)。
图10是表示分类色印刷色变换表的数据构成例的图(情况B)。
图11是表示分类色印刷色变换表的数据构成例的图(情况C)。
图12是表示分类色印刷色变换表的数据构成例的图(情况D)。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变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颜色分类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对象数据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红以外变换为‘黑’”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黑以外变换为‘红’”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文本及图形设为“黑以外变换为‘红’”、对图像“全部变换为‘黑’”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文本设为“全部变换为‘红’”、对图像、图形“全部变换为‘黑’”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文本、图形、图像全部设为“红以外变换为‘黑’”、进而对图像设为“黑:原浓度保持”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文本、图形、图像全部设为“黑以外变换为‘红’”、进而对图像设为“红:原浓度保持”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色调(halftone)的处理的说明图(其1)。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色调的处理的说明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参照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变换装置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主机100通过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线缆或LAN(Local Area Network)连接(线缆或无线),与执行印刷的打印机装置110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变换装置作为例如在主机100上执行的打印机驱动器101的一部分功能而被安装。
该情况下,打印机驱动器101中的颜色变换功能,处理来自在主机100上执行的例如文字处理(word processor)软件或表计算软件等应用部108的印刷命令,将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印刷色。这里,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多个指定色是所谓的全彩色,或者,该多个指定色的颜色数至少在后述的分类色的颜色数以上或在颜色指定印刷中使用的印刷色的颜色数以上。
并且,打印机驱动器101中的未特别图示的印刷命令实行功能,对变换为印刷色后的印刷命令进行解释,将与各印刷命令对应的印刷图像数据在图像存储部109内的与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印刷色对应的图像存储器中展开。在印刷色是例如红色和黑色这2种颜色的情况下,印刷图像数据分别在K(blacK:黑)站(station)用的图像存储器和C(Cyan:青)站用的图像存储器中展开。
打印机驱动器101将在图像存储部109内的各图像存储器中展开的印刷图像数据传输到打印机装置110。打印机装置110具备与主机100侧的图像存储部109同样的图像存储部111。在主机100侧的图像存储部109内的例如K站和C站用的各图像存储器内展开后的各印刷图像数据被传输到打印机装置110侧的图像存储部111内的K站和C站用的各图像存储器。打印机装置110侧的图像存储部110内的各站的图像存储器对应于由印刷实行部112执行印刷的各墨粉颜色。在执行双色印刷的情况下,印刷实行部112中,例如对应于K站而设置黑色的印刷色的墨粉,对应于C站而设置红色的印刷色的墨粉。由此,在印刷实行部112中,传输到图像存储部111内的K站用的图像存储器中的印刷图像数据用黑色的印刷色来印刷,传输到C站用的图像存储器中的印刷图像数据用红色的印刷色来印刷。
作为打印机驱动器101内的功能来实现的颜色变换装置具有以下结构。
颜色空间变换部102从应用部108将印刷命令输入,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用明亮度、饱和度及色调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该颜色空间例如是由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或明亮度(Lightness/Luminance或Intensity)这三个成分构成的HSL(也称作“HLS”)颜色空间。
颜色分类部103将该变换色以颜色的明亮度、饱和度及色调为基准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该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明亮度不比规定的明亮度阈值大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黑色的分类色。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明亮度比上述规定的明亮度阈值大且该变换色的饱和度不比规定的饱和度阈值大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灰色的分类色。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明亮度比上述规定的明亮度阈值大且变换色的饱和度也比上述规定的饱和度阈值大的情况下,根据该变换色的色调将变换色分类为黑色及灰色以外的多个分类色(例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这里,如上述那样,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多个指定色是所谓的全彩色,或者,该多个指定色的颜色数至少在分类色的颜色数以上或在颜色指定印刷中使用的印刷色的颜色数以上。此外,分类色的颜色数至少在颜色指定印刷中使用的印刷色的颜色数以上。
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根据设定了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分类后的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与输入的印刷命令对应起来将该决定的印刷色输出。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还具备中间色调控制部105,该中间色调控制部105,在按每个印刷色预先设定了对该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根据与该印刷色建立了对应的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分类色所对应的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计算该印刷色的印刷浓度,对该印刷色设定所计算出的印刷浓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还具备原浓度保持控制部106,该原浓度保持控制部106,在按每个印刷色预先设定了对该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并且在进一步进行了保持与该印刷色建立了对应的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分类色的原浓度的设定的情况下,对计算出的印刷浓度乘以对应于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分类色而预先确定的系数,对印刷色设定该相乘的结果所得的印刷浓度。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还具备以下那样的设定部107。该设定部107首先例如作为设定由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使用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设定部而发挥功能。此外,设定部107例如作为按每个印刷色设定是否对该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中间色调设定部而发挥功能。进而,例如在按每个印刷色预先设定了对该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设定部107进而作为设定是否保持与该印刷色对应的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分类色的原浓度的原浓度保持设定部而发挥功能。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颜色空间变换部102、颜色分类部103、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中间色调控制部105、原浓度保持控制部106以及设定部107的各功能部也可以构成为:不是在主机100内,而是作为对从主机100输入的印刷命令、或通过将连接于打印机装置110的未特别图示的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印刷对象数据进行印刷处理从而生成的印刷命令进行处理的功能,在打印机装置110上动作。
图2是在颜色空间变换部102中变换的HSL颜色空间的说明图。例如HSL颜色空间中明亮度L、饱和度S与色调H之间的关系具有图2所示那样的双圆锥形状。
明亮度L在人对颜色的感知中与颜色的明明亮度对应。若明亮度L大,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更明亮的颜色。相反,若明亮度L小,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更暗的颜色,若明亮度L非常小,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黑色相近的颜色。明亮度L例如在L=0时成为黑色,在L=1时成为白色。
饱和度S在人对颜色的感知中与颜色的鲜艳度对应。若饱和度S大,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更鲜艳的颜色。相反,若饱和度S小,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更暗淡的颜色,若饱和度S非常小,则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灰色相近的颜色。
从图2的双圆锥形状可理解到,根据明亮度L,饱和度S可取的范围确定。图2的例子中,当明亮度L=0.5时饱和度S能够取最大的饱和度值,随着由此成为L=0或L=1,可取的饱和度的大小变小。
色调H在人对颜色的感知中与颜色的种类对应。色调H能够规定为例如从0°到360°的值。并且,在H=0°或360°附近,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红色相近的颜色。在H=60°附近,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黄色相近的颜色。在H=120°附近,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绿色相近的颜色。在H=240°附近,人将该颜色感觉为与蓝色相近的颜色。
图1的颜色空间变换部102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例如RGB颜色空间上的指定色变换为HSL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分类部103利用图2的颜色空间的关系,将HSL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以例如图2那样定义的明亮度L、饱和度S及色调H为基准按如下那样分类。
图3A和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颜色分类的说明图。
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图2所定义的明亮度L如图3A所示那样处于与规定的黑色判定阈值(明亮度阈值)Bla相比不大的范围301(0≤L≤Bla)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黑色”的分类色。黑色判定阈值Bla的值例如是0.01左右。
由此,若根据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色的明亮度L非常小,则能够与人的感觉同样地将该颜色分类为“黑色”。
接着,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明亮度与黑色判定阈值Bla相比较大、且该变换色的图2所定义的饱和度S如图3B所示那样处于与规定的灰色判定阈值(饱和度阈值)Gry相比不大的范围302(0≤S≤Gry)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灰色”的分类色。灰色判定阈值Gry的值是例如0.01左右。
由此,若根据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色的饱和度S非常小,则能够与人的感觉同样地将该颜色分类为“灰色”。
并且,颜色分类部103,例如,在变换色的明亮度L与黑色判定阈值Bla相比较大、且变换色的饱和度S也与灰色判定阈值Gry相比较大的情况下,根据该变换色的图2所定义的色调H,将变换色分类为“黑色”及“灰色”以外的多个分类色(例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具体而言,颜色分类部103,在变换色的色调H如图3B所示那样处于与规定的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相比不小、与规定的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相比较小的范围304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黄色”。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的值是例如52.5°左右,若以明亮度L=0.5的情况的RGB值而言是RGB:255-223-0左右。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是例如67.5°左右,若以明亮度L=0.5的情况的RGB值而言是RGB:223-255-0左右。
此外,颜色分类部103,在变换色的色调H若图3B所示那样处于与规定的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相比不小、与规定的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相比较小的范围305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绿色”。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的值是例如180°左右,若以明亮度L=0.5的情况的RGB值而言是RGB:0-255-255左右。
此外,颜色分类部103,在变换色的色调H若图3B所示那样处于与规定的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相比不小、与规定的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相比较小的范围306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蓝色”。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的值是例如300°左右,若以明亮度L=0.5的情况的RGB值而言是RGB:255-0-255左右。
并且,颜色分类部103,在变换色的色调H如图3B所示那样处于上述以外的范围、即处于从规定的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到0°的范围和从0°到规定的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的范围303的情况下,将该变换色分类为“红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具备“红色2”“红色3”作为分类色,以便能够将通常的红色分类为“红色”,并将比通常深的红色分类为“黑红”。颜色分类部103,在如上述那样进行了向红色的分类之后,若变换色的明亮度L与规定的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相比不小,则将最终的分类色设为“红色”。此外,颜色分类部103,在如上述那样进行了向红色的分类之后,若变换色的明亮度L与规定的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相比较小且与规定的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相比不小,则将最终的分类色设为比“红色”深的“红色2”。进而,颜色分类部103,在如上述那样进行了向红色的分类之后,若变换色的明亮度L与规定的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相比较小,则将最终的分类色设为比“红色2”更深的“红色3”。在不使用“红色2”“红色3”的各分类色时,将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及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都设为0即可。
由此,根据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在变换色的明亮度L与黑色判定阈值Bla相比较大、且饱和度S与灰色判定阈值Gry相比较大的范围中,能够将该颜色分类为与人的感觉同样的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本实施方式中,将如上述那样例如在HSL颜色空间上与人的感知相对应地被分类为多个的分类色、与打印机装置110的印刷实行部112可印刷的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颜色对应关系信息来设定。
该颜色对应关系信息能够通过例如图1的设定部107由用户在主机100的显示画面上进行设定。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以人的感知基准来指定分类色,因此能够直觉地指定使印刷对象数据中的黑色、灰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这样的人的感知上的哪个颜色与红色或黑色这样的哪个印刷色相对应。
根据如用户所希望的那样指定了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图1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能够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各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并与输入的印刷命令建立对应地将该决定的印刷色输出。结果,对于用多个颜色制作的例如小册子等的印刷对象数据,能够执行如用户所希望的颜色指定印刷。
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例如通过在设定部107中按每个印刷色设定是否使用中间色调,从而在进行了该设定的情况下,图1的中间色调控制部105能够根据与变换为该印刷色的由颜色分类部103分类后的分类色相对应的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计算该印刷色的印刷浓度并对该印刷色进行设定。
例如,用户在颜色指定印刷中,对于例如红色(或黑色)的印刷色,有时希望以自然的灰度的中间色调进行印刷。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人将中间色调取为颜色的明明亮度,按照与该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印刷命令中的原指定色的例如图2所定义的HSL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的明亮度L,控制该印刷色的印刷浓度。由此,能够实现用户所希望的中间色调的颜色指定印刷。
另外,在被建立印刷色对应的分类色是黑色或灰色的情况下,作为中间色调被控制的明亮度L的范围是明亮度L的整个范围(0≤L≤1)。相对于此,在分类色是黑色及灰色以外的红、黄、绿、蓝等颜色的情况下,将作为中间色调被控制的明亮度L的范围设为这些颜色成为最高饱和度的从L=0.5到白(L=1)的范围(0.5≤L≤1)。这里,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控制印刷浓度的明亮度L的范围根据分类色而可变,能够按每个印刷色实现自然的灰度。
本实施方式中,进而,例如在设定部107中,设定了对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设定将与该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分类色的原浓度保持,从而在进行了该设定的情况下,对作为中间色调而被计算出的印刷色的印刷浓度乘以对应于与该印刷色建立了对应的分类色而预先确定的系数,能够将印刷浓度修正。
用户有时希望使印刷色的印刷浓度忠实对应于与该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分类色的原明亮度L。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原浓度保持的设定,能够以用户所希望的中间色调进行印刷。
如用以上的图1到图3B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对印刷命令指定了多个指定色的印刷对象数据,能够实现用户所希望的颜色指定印刷。
图4是实现上述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由主机100及打印机装置110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硬件构成图。
主机100具备CPU 401、ROM 402、RAM 403、输入装置404、输出装置405、USB或LAN接口(以下称作“USB/LAN I/F”)406、外部存储装置407、以及插入可搬运记录介质409的可搬运记录介质驱动装置408,它们通过总线进行连接。
图4所示的主机100的构成是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主机100的一例,这样的主机100不限于该构成。
CPU 401进行该主机100整体的控制。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03是在程序执行、数据更新等时将ROM(只读存储器)402或外部存储装置407(或可搬运记录介质409)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暂时保存的存储器。
CPU 401将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或应用部108的程序从ROM 402或外部存储装置407(或可搬运记录介质409)读出到RAM 403并执行,从而进行主机100整体的控制。
RAM 403中,确保了用于存储向打印机装置110传输的印刷图像数据的、图1的图像存储部109内的各图像存储器区域。
输入装置404是在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应用部108的执行时用于由用户对主机100进行各种输入的装置,输出装置405是进行例如上述输入时的确认、执行数据等的显示的显示器装置。
外部存储装置407是例如硬盘存储装置或固态硬盘存储装置,存储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及应用部108的程序数据及各种数据。
可搬运记录介质驱动装置408收纳光盘、SDRAM、压缩闪存(compactflash)(注册商标)等可搬运记录介质409,具有外部存储装置407的辅助的作用。此外,进行打印机驱动器101、应用部108的各种程序的安装等。
USB/LAN I/F406是用来将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LAN(局域网)或WiFi无线的通信线路进行连接的装置。主机100和打印机装置110也利用该USB/LAN I/F406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通过由CPU 401执行搭载有由图13及图14的流程图、图8到图12的数据结构等实现的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的功能的程序来实现。该程序例如可以在外部存储装置407或可搬运记录介质409中记录并分发,或者也可以通过USB/LAN I/F406从LAN或因特网等网络取得。
打印机装置110具有如下结构:具备CPU411、ROM412、RAM413、USB/LAN I/F414、打印机引擎接口(以下称作“打印机引擎I/F”)415、打印控制LSI416以及打印机引擎417,它们通过总线进行连接。
图4所示的打印机装置110的结构是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的打印机装置110的一例,这样的打印机装置110不限于该结构。
CPU411进行该打印机装置110整体的控制。RAM413是在印刷控制程序的实行、数据更新等时将在ROM412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暂时保存的存储器。
CPU411将未特别图示的用于印刷控制的程序从ROM412读出到RAM413中并执行,从而进行打印机装置110整体的控制。
在RAM413中确保有用于将从主机100向打印机装置110传输的印刷图像数据存储的、图1的图像存储部111内的各图像存储器区域。
USB/LAN I/F414是与主机100内的USB/LAN I/F406同样的用来将通信线路连接的装置。
从主机100的RAM 403内的图像存储器区域(与图1的图像存储部109对应)经由USB/LAN I/F406发送的印刷图像数据,在打印机装置110中,按照CPU411的控制,经由USB/LAN I/F414被写入到RAM413内的图像存储器区域(与图1的图像存储部111对应)。然后,打印控制LSI416将被写入到RAM413内的图像存储器区域中的印刷图像数据经由打印机引擎I/F415向打印机引擎417传输。
打印机引擎417具备印刷机构,利用与各图像存储器区域对应的各墨粉,将如上述那样从RAM413内的各图像存储器区域传输的各印刷图像数据重叠进行印刷处理。
图5是表示用于颜色分类的阈值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
按在图3A和图3B中说明的黑色判定阈值Bla、灰色判定阈值Gry、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以及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1的在图5中所示的各阈值数据的每个,将图5所示的各设定值存储在图4的外部存储装置407或RAM 403中。图4的CPU 401能够指定各阈值数据的名称,并将对应的设定值读出。
另外,图5的“阈值的含义”这一项目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而记载的。
图5的每个阈值数据的设定值可以在系统构建时作为固定值而预先存储在图4的ROM 402或外部存储装置407中,也可以作为设定文件而能够由用户任意地变更。通过能够由用户进行变更,能够将在图3A和图3B中说明的分类色的分类基准自由变更以符合用户的要求。
图6是表示用来设定印刷色的印刷色设定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为分类色的对应建立目标的印刷色数据Col,能够指定Col=0~7的8颜色。并且,按各印刷色的每个,设定C、M、Y、K的四个站位置(墨粉位置)的墨粉量浓度值(半分比值)。换言之,图4的打印机引擎417构成为:能够安装与C、M、Y、K的四个站位置对应的四个墨粉。在执行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双色印刷的情况下,在打印机引擎417中,例如,在与K站对应的墨粉位置安装与“黑色”的印刷色对应的墨粉,在与C站对应的墨粉位置安装与“红色”的印刷色对应的墨粉,在与M及Y站对应的墨粉位置不安装墨粉。它们的组合当然不限于此。
在图6的例子中,印刷色数据Col=0例如与“黑色”的印刷色对应,K站的墨粉量浓度值被设定为100%,其他的C、M、Y各站的墨粉量浓度值被设定为0%。印刷色数据Col=1例如与“红色”的印刷色对应,C站的墨粉量浓度值被设定为100%,其他的M、Y、K各站的墨粉量浓度值被设定为0%。关于其他的印刷色数据Col=2~7,全部的站的墨粉量浓度值被设定为0%,设为未使用。
按图6所示的各印刷色数据Col(0~7)的每个、以及各站(C、M、Y、K)的每个的墨粉量浓度值被存储在图4的外部存储装置407或RAM 403中。图4的CPU 401能够指定各印刷色数据Col(0~7),将对应的各站(C、M、Y、K)的每个的墨粉量浓度值读出。
另外,图6的“名称”这一项目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而记载的。
图7是表示作为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中的设定部107的功能而实现的色彩设定画面的构成例的图。图4的CPU 401通过执行未特别图示的色彩设定画面控制程序,能够在图4的输出装置405的显示器上显示例如图7所示的色彩设定画面,用户在该画面中能够一边操作输入装置404的键盘或鼠标一边进行色彩设定。
用户在图7所示的色彩设定画面中,对于用图1的应用部108制作的印刷对象数据的文本数据、图形数据以及图像数据的各个,首先,能够将以下四个对应建立的种类(变换种类)中的各一个进行选择设定。
全部变换为“黑”
全部变换为“红”
黑以外变换为“红”
红以外变换为“黑”
在图7中,在左端附加了“●”标记的变换种类是被用户选择了的,附加了“○”标记的变换种类没有被选择。
在图7的例子中,示出了:对于“文本”及“图形”,选择了“红以外变换为‘黑’”这一变换种类,对于“图像”,选择了全部变换为“黑”这一变换种类。
接着,用户在色彩设定画面中,作为颜色详情,对于“黑色”及“红色”的各个,能够进行
使用中间色调
原浓度保持
的选择设定。图7中,附加了“■”标记的颜色详情是被用户选择了的,附加了“□”标记的颜色详情没有被选择。
在图7的例子中,对于“文本”及“图形”,“黑色”及“红色”都设定了“使用中间色调”,对于“图像”,仅“黑色”设定了“使用中间色调”,对于“红色”,设定了不使用中间色调。此外,对于“文本”,“黑色”及“红色”都设定了不进行“原浓度保持”,对于“图形”,仅“红色”设定了进行“原浓度保持”,对于“图像”,仅“黑色”设定了进行“原浓度保持”。
另外,在没有设定“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对画面显示进行控制以使得无法设定“原浓度保持”。即,是否进行原浓度保持,仅在进行了使用中间色调的设定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设定。
通过图7的色彩设定画面的例子,在从图1的应用部108对某个印刷对象数据发行了各印刷命令的情况下,若该印刷命令是指示文本数据的印刷的印刷命令,则用户进行了如下那样的指定。首先,进行颜色指定,以使得作为印刷命令中的原指定色,在指定了红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成为“红色”的印刷色,在指定了除此以外的系列的颜色的情况下成为“黑色”的印刷色。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黑色”及“红色”的印刷色都成为中间色调的自然的灰度。
此外,在印刷命令是指示图形数据的印刷的印刷命令的情况下,用户进行了如下那样的指定。首先,进行颜色指定,以使得作为印刷命令中的原指定色,在指定了红色系的颜色的情况下成为“红色”的印刷色,在指定了除此以外的系列的颜色的情况下成为“黑色”的印刷色。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黑色”及“红色”的印刷色都成为中间色调的自然的灰度。进而,对于“红色”的印刷色,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原浓度保持。
并且,在印刷命令是指示图像数据的印刷的印刷命令的情况下,用户进行了如下那样的指定。首先,进行颜色指定,以使得作为印刷命令中的原指定色,无论指定了哪个颜色,都全部成为“黑色”的印刷色。并且,对于“黑色”的印刷色,进行控制以使得成为中间色调的自然的灰度,并且将原浓度保持。
图8是表示利用图7的色彩设定画面、由用户设定的色彩设定数据的数据构成例的图。该色彩设定数据构成在图1中说明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的一部分。
对应于图7中例示的色彩设定,对于“文本”、“图形”、“图像”分别存储如下的数据。首先,作为对应建立的种类(变换种类),设定
全部变换为“黑”
全部变换为“红”
黑以外变换为“红”
红以外变换为“黑”
中的某个。接着,按“黑色”及“红色”的每个印刷色,设定是否“使用中间色调”(“ON”或“OFF”)、和是否进行“原浓度保持”(“ON”或“OFF”)。
该色彩设定数据被存储在图4的外部存储装置407或RAM 403中。图4的CPU 401,通过指定“文本”、“图形”、“图像”的不同和“黑色”或“红色”的印刷色的不同,能够将变换种类的设定、“黑色”或“红色”的每个的是否“使用中间色调”和是否进行“原浓度保持”的设定读出。
图9到图12是表示图1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数据构成例的图。该表数据构成在图1中说明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的一部分。
图9、图10、图11以及图12分别是在图8的色彩设定数据中、不论“文本”、“图形”、“图像”、变换种类是设定了“红以外变换为‘黑’”的情况A、设定了“黑以外变换为‘红’”的情况B、设定了“全部变换为‘黑’”的情况C以及设定了“全部变换为‘红’”的情况D的各个情况下所参照的数据集组。
在图9到图12的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中,作为与输入的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相对应的在图3A和图3B中说明的分类色数据Cnv,当分别指定了0(“黑色”)、1(“灰色”)、2(“红色”)、3(“绿色”)、4(“蓝色”)、5(“黄色”)、6(“红色2”)、7(“红色3”)时,设定了如下那样的数据。首先,设定了表示将所指定的分类色与哪个印刷色(参照图6)建立对应的印刷色数据Col。此外,是否对所指定的分类色进行中间色调控制处理被作为项目Gra的值“YES”(进行)或“NO”(不进行)来设定。进而,是否对所指定的分类色进行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被作为项目Dns的值“YES”(进行)或“NO”(不进行)来设定。
并且,按图9到图12的各情况的每个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在图8的色彩设定数据中,不论“文本”“图形”“图像”,按对于“黑色”的印刷色是否进行了“使用中间色调”设定(ON或OFF)及是否进行了“原浓度保持”的设定(ON或OFF)、以及对于“红色”的印刷色是否进行了“使用中间色调”设定(ON或OFF)及是否进行了“原浓度保持”的设定(ON或OFF)这四个设定值的每个组合模式,设定数据集。
图9的情况A中,设定A0、A1、A2、A3及A4五个数据集。数据集A1、A2、A3及A4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情况A的最初的数据集A0变更后的值。
图10的情况B中,设定B0、B1、B2、B3及B4五个数据集。数据集B0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图9的情况A的数据集A0变更后的值。此外,数据集B1、B2、B3及B4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情况B的最初的数据集B0变更后的值。
图11的情况C中,设定C0、C1及C2三个数据集。数据集C0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图9的情况A的数据集A0变更后的值。此外,数据集C1及C2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情况C的最初的数据集C0变更后的值。
图12的情况D中,设定D0、D3及D4三个数据集。数据集D0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图9的情况A的数据集A0变更后的值。此外,数据集D3及D4中,设定了深的背景的项目表示是相对于情况D的最初的数据集D0变更后的值。
对图9的情况A进一步详细说明。情况A是“红以外变换为‘黑’”的情况。
情况A中,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被分类为“红色”的分类色(分类色数据Cnv=2)的情况下,无论数据集如何,设定该分类色与“红色”的印刷色(印刷色数据Col=1,参照图6的说明)建立对应。
此外,关于“红色2”及“红色3”,用于将它们分类的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及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0(参照图5),不与“红色”相区别。因此,图9的情况A中,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被分类为“红色2”或“红色3”的分类色(分类色数据Cnv=6或7)的情况下,无论数据集如何,设定该分类色与“红色”的印刷色(印刷色数据Col=1)建立对应。
另一方面,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被分类为“红色”以外的分类色(分类色数据Cnv=0、1、3、4或5)的情况下,无论数据集如何,设定该分类色与“黑色”的印刷色(印刷色数据Col=0,参照图6的说明)建立对应。
此外,图8的色彩设定数据中,不论“文本”“图形”“图像”,在对于“黑色”的印刷色设为“使用中间色调”(ON)且不设定“原浓度保持”(OFF)、对于“红色”的印刷色设为“使用中间色调”(ON)且不设定“原浓度保持”(OFF)的情况下,在图9的情况A中,参照数据集A0。数据集A0中,由于设定“原浓度保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进行,因此各分类色数据Cnv的每个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中设定“NO”。此外,数据集A0中,由于“黑色”及“红色”都设定“使用中间色调”,因此各分类色数据Cnv的每个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中设定“YES”。但是,在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0(“黑色”)的情况下,对于“黑色”,明亮度L的范围是从0到黑色判定阈值Bla的非常狭小的范围,不表示进行中间色调控制处理。因此,与分类色数据Cnv=0对应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中设定“NO”。
接着,在图8的色彩设定数据中,不论“文本”“图形”“图像”,在对于“黑色”的印刷色设为“使用中间色调”(ON)且设定“原浓度保持”(ON)、对于“红色”的印刷色设为“使用中间色调”(ON)且不设定“原浓度保持”(OFF)的情况下,在图9的情况A中,参照数据集A1。该数据集A0与A1的差别在于,对于“黑色”的印刷色,“原浓度保持”是不设定(OFF)还是设定(ON)。数据集A1中,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对进行中间色调控制处理的“黑色”的印刷色执行。因而,对于与“黑色”的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分类色(分类色数据Cnv=1、3、4、5),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中设定“YES”。另外,对于“黑色”的分类色(分类色数据Cnv=0),由于如上述那样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设定为“NO”,因此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也设定为“NO”。
以下,同样地,能够按图9到图12的各情况以及各数据集的每个,将适当的从分类色向印刷色的对应建立的规则(变换规则)设定为图1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
图13是表示为了实现基于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中的颜色空间变换部102、颜色分类部103、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中间色调控制部105以及原浓度保持控制部106的功能的颜色变换处理,图4的主机100内的CPU 401执行的颜色变换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所示的颜色变换处理作为以下处理来实现,即:图4的CPU 401一边执行在ROM 402或外部存储装置407中存储的颜色变换处理的控制程序一边将RAM 403用作工作存储器。
首先,一边将从图1的应用部108发行的印刷命令一个一个地读入,一边输入由该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的颜色信息即RGB指定色信息(图13的步骤S1301)。
接着,对于在步骤S1301中输入的RGB指定色信息,将其颜色空间从RGB颜色空间变换为HSL颜色空间(图13的步骤S1302)。对于HSL颜色空间,利用图2进行了描述,具体而言,例如能够通过下述的变换式组进行变换。这里,R、G及B分别是在步骤S1301中输入的RGB指定色信息的R成分值、G成分值及B成分值。此外,max(R,G,B)是将R成分值、G成分值及B成分值中的最大值进行输出的函数。min(R,G,B)是将R成分值、G成分值及B成分值中的最小值进行输出的函数。
MAX=max(R,G,B)
MIN=min(R,G,B)
明亮度L=(MAX+MIN)/2
将明亮度L输出
MAX与MIN相等的情况下
将饱和度S=0输出
将色调H=0输出
MAX与MIN不相等的情况下
明亮度L≤的情况:饱和度S=(MAX-MIN)/(MAX+MIN)
明亮度L>0.5的情况:饱和度S=(MAX-MIN)/(2-MAX-MIN)
将饱和度S输出
Cr=(MAX-R)/(MAX-MIN)
Cg=(MAX-G)/(MAX-MIN)
Cb=(MAX-B)/(MAX-MIN)
若R成分值等于MAX,H=Cb-Cg
若G成分值等于MAX,H=2+Cr-Cb
若B成分值等于MAX,H=4+Cg-Cr
H=60×H
若H<0,H=H+360
将色调H输出
以上的步骤S1302的处理实现图1的颜色空间变换部102的功能。
接着,对于由通过步骤S1302的颜色空间变换处理而得到的明亮度L、饱和度S及色调H构成的变换后的颜色信息,执行颜色分类处理(图13的步骤S1303)。该处理利用图3A和图3B执行上述的分类处理,实现图1的颜色分类部103的功能。关于该处理的详细内容,利用图14的流程图进行后述。
接着,执行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处理(图13的步骤S1304)。
具体而言,首先,参照通过用户对图7所例示的色彩设定画面的操作而在图4的RAM 403或外部存储装置407中得到的图8所例示的色彩设定数据。
当前,若输入了文本的印刷命令,首先,取得图8的关于“文本”而设定的变更种类。
进而,读出关于“文本”而设定的、对于“黑色”的印刷色是否设定了“使用中间色调”及是否设定了“原浓度保持”、以及对于“红色”的印刷色是否设定了“使用中间色调”及是否设定了“原浓度保持”这四个设定值。
接着,在图4的RAM 403或外部存储装置407中保存的图9到图12所例示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中,指定与所取得的变更种类对应的情况的表,进而指定与所取得的四个设定值的模式对应的数据集。并且,读出该数据集上的、与在步骤S1303中得到的分类色所对应的分类色数据Cnv的值相对应的、印刷色数据Col、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以及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
与读出的印刷色数据Col对应的印刷色被作为与分类色数据Cnv建立对应的印刷色。
以上的步骤S1304的处理实现图1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104的功能。
接着,判定在步骤S1304中取得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是否是“YES”(图13的步骤S1305)。
若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是“NO”而步骤S1305的判定是NO(否),则不执行中间色调控制处理及原浓度保持处理,移至步骤S1312的处理。
若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是“YES”而步骤S1305的判定是YES(是),则执行以下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
首先,判定在步骤S1303中得到的分类色是否是“黑色”或“灰色”中的某一个(分类色数据Cnv=0或1)(图13的步骤S1306)。
若分类色是“黑色”或“灰色”中的某一个而步骤S1306的判定是YES,则将作为中间色调而被控制的明亮度L的范围设为整个范围(0.0≤L≤1.0),决定在步骤S1304中决定的印刷色的印刷浓度。具体而言,首先,在步骤S1302中算出的明亮度L中,0.0成为“黑色”,1.0成为“白色”,因此使它们反转,使0.0是“白色”,1.0是“黑色”。该反转后的数值(1-L)作为运算浓度值而被输出。
另一方面,若分类色不是“黑色”及“灰色”中的任一个而步骤S1306的判定是NO,则将作为中间色调而被控制的明亮度L的范围设为上侧范围(0.5≤L≤1.0),决定在步骤S1304中决定的印刷色的印刷浓度。例如,“红色”(RGB值:255-0-0)的变换为HSL颜色空间的明亮度L=0.5。在双色印刷中,希望将该“红色”用红墨粉100%进行印刷,因此,这里调整为以明亮度L=0.5而成为印刷浓度100%。明亮度L中,由于0.0成为“黑色”,1.0成为“白色”,因此明亮度L的值的1.0~0.5设为0.0(印刷浓度0%)~1.0(印刷浓度100%)。这样变换后的数值作为运算浓度值而被输出。
以上的步骤S1305到S1308的一系列处理实现图1的中间色调控制部105的功能。根据在该一系列处理中算出的运算浓度值,在后述的步骤S1311的处理中,通过控制印刷色的墨粉量浓度值,实现中间色调的印刷。
接着,判定在步骤S1304中取得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是否是“YES”(图13的步骤S1309)。
若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是“NO”而步骤S1309的判定是NO,则不执行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移至步骤S1311的处理。
若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是“YES”而步骤S1309的判定是YES,则执行以下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图13的步骤S1310)。
在“使用中间色调”设定是ON的情况下,分类色其颜色的浓度是100%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1305到S1308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进行印刷色的印刷浓度也成为100%的变换。在大部分情况中该变换是优选的,但有时根据印刷对象数据而产生不良。
例如,中间色调控制处理中,如上述那样进行控制使得“红色”(RGB值:255-0-0)成为红墨粉100%的印刷。但是,除了分类色是“红色”以外,在使用上述的“红色2”或“红色3”等深红色的情况下,变换后的印刷色的印刷浓度的差会消失。此外,在使用“红色”(RGB值:255-0-0)、“绿色”(RGB值:0-255-0)和“黄色”(RGB值:255-255-0)的情况下,由于各颜色向印刷浓度100%变换,所以得不到浓度差。因此,为了不产生这样的不良,在“原浓度保持”设定是ON的情况下,对在步骤S1307或S1308中算出的运算浓度值,按照分类色乘以预先确定的系数(图13的步骤S1310)。该情况的系数如以下那样被规定。
分类色是“黑色”的情况:1.00
分类色是“灰色“的情况:1.00
分类色是“红色”的情况:0.70
分类色是“绿色”的情况:0.41
分类色是“蓝色”的情况:0.89
分类色是“黄色”的情况:0.11
此外,对于“红色2”“红色3”,按照用于与“红色”相区别的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及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参照图5),根据“黑色”的相乘系数(1.00)和“红色”的相乘系数来计算。
例如,以RGB值:255-192-192表示的红,明亮度L约是0.875。该情况下,通过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首先(1-0.875)作为运算浓度值而被算出。进而,通过步骤S1310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对该运算浓度值乘以“红色”的系数0.70,从而运算浓度值=0.17作为最终的运算浓度值而被输出。
以上的步骤S1309及S1310的处理实现图1的原浓度保持控制部106的功能。
接着,根据通过以上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及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而得到的运算浓度值,调整在步骤S1304中决定的印刷色的印刷浓度(图13的步骤S1311)。具体而言,从在图4的外部存储装置407或RAM 403中存储的图6所例示的印刷色设定数据,取得与在步骤S1304中决定的印刷色所对应的印刷色数据Col相对应的C、M、Y、K各站的每个的墨粉量浓度值。例如,在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的情况下,
对[C:100%,M:0%,Y:0%,K:0%]的各站的墨粉量浓度值乘以运算浓度值,从而设为例如,
[C:17%,M:0%,Y:0%,K:0%]。
该CMYK印刷色信息与当前的印刷命令相对应地被输出,图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执行向图像存储器区域的输出处理(图13的步骤S1312)。
最后,判定是否存在与下一印刷命令对应的RGB指定色信息(图13的步骤S1313)。
若存在下一RGB指定色信息而步骤S1313的判定是YES,则返回步骤S1301的处理,执行与下一RGB指定色信息对应的颜色变换处理。
若没有下一RGB指定色信息而步骤S1313的判定是NO,则本次的印刷处理中的颜色变换处理结束。
图14是表示图13的步骤S1303的颜色分类处理的流程图。这里,执行利用图3A和图3B在以上描述的颜色分类处理。
首先,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明亮度L是否如图3A所示那样在黑色判定阈值Bla以下(图14的步骤S1401)。
若0≤L≤Bla、步骤S1401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0(“黑色”)。黑色判定阈值Bla的值如上述那样,例如是0.01左右。
若L>Bla、步骤S1401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饱和度S是否如图3B所示那样在灰色判定阈值Gry以下(图14的步骤S1403)。
若0≤S≤Gry、步骤S1403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1(“灰色”)(图14的步骤S1404)。如上述那样,灰色判定阈值Gry的值例如是0.01左右。
若S>Gry、步骤S1403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色调H是否如图3B所示那样在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以上并且小于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图14的步骤S1405)。
若RY≤H<YG、步骤S1405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5(“黄色”)(图14的步骤S1406)。如上述那样,红色黄色边界阈值RY的值例如是52.5°左右,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例如是67.5°左右。
若H≥YG、步骤S1405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色调H是否如图3B所示那样在黄色绿色边界阈值YG以上且小于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图14的步骤S1407)。
若YG≤H<GB、步骤S1407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3(“绿色”)(图14的步骤S1408)。如上述那样,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的值例如是180°左右。
若H≥GB、步骤S1407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色调H是否如图3B所示那样在绿色蓝色边界阈值GB以上且小于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图14的步骤S1409)。
若GB≤H<BR、步骤S1409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4(“蓝色”)(图14的步骤S1410)。如上述那样,蓝色红色边界阈值BR的值例如是300°左右。
若H≥BR、步骤S1409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明亮度L是否在红色红色2边界阈值R1以上(图14的步骤S1411)。
若L≥R1、步骤S1411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2(“红色”)(图14的步骤S1412)。
若L<R1、步骤S1411的判定是NO,则判定在图13的步骤S1302中变换后的变换色的明亮度L是否在红色2红色3边界阈值R2以上(图14的步骤S1413)。
若R1>L≥R2、步骤S1413的判定是YES,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6(“红色2”)(图14的步骤S1414)。
若L<R2、步骤S1413的判定是NO,则变换色被分类为分类色数据Cnv=7(“红色3”)(图14的步骤S1415)。
图15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被颜色变换处理的印刷对象数据的例子的图。
1501是“红色”的文本数据,1502是“绿色”的图形数据,1503是多个颜色的图像数据。
另外,1501、1502、1503参照的部分的虚线框是在说明中为了便于参照而附加的,不构成图像数据。以下,在图16~图23中也同样。
图16是表示对图15的印刷对象数据例、对文本、图形、图像的全部的数据形式执行了“红以外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对于原来的“红色”的文本数据部分1601,通过参照图9的情况A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2,维持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
此外,对于原来的“绿色”的图形数据部分1602,通过参照图9的情况A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3,变换为印刷色数据Col=0(“黑色”)。
并且,对于图像数据内的红色的西红柿部分1603,通过参照图9的情况A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2,维持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
此外,对于图像数据内的红色以外的部分1604,通过参照图9的情况A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2以外的部分,变换为印刷色数据Col=0(“黑色”)。
图17是表示对于图15的印刷对象数据例、对文本、图形、图像的全部的数据形式执行了“黑以外变换为‘红’”的印刷处理的情况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对于原来不是“黑色”而是“红色”的文本数据部分1701,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2,维持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
此外,对于不是“黑色”而是“绿色”的图形数据部分1702,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3,与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建立对应。
并且,对于图像数据内的黑色的部分1703,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0,维持印刷色数据Col=0(“黑色”)。
此外,对于图像数据内的黑色以外的部分1704,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0以外的部分,与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建立对应。
图18是表示对于图15的印刷对象数据例、对文本及图形的数据形式执行了“黑以外变换为‘红’”的印刷处理、对图像的数据形式执行了“全部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对于不是“黑色”而是“红色”的文本数据部分1801,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2,维持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
此外,对于不是“黑色”而是“绿色”的图形数据部分1802,通过参照图10的情况B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分类色数据Cnv=3,与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建立对应。
并且,对于图像数据部分1803,通过参照图11的情况C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各分类色数据Cnv,与印刷色数据Col=0(“黑色”)建立对应。
图19是表示对于图15的印刷对象数据例、对文本数据执行了“全部变换为‘红’”的印刷处理、对图像、图形的各数据执行了“全部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对于文本数据部分1901,通过参照图12的情况D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各分类色数据Cnv,与印刷色数据Col=1(“红色”)建立对应。
此外,对于图形数据部分1902及图像数据部分1903,通过参照图11的情况C的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表的各分类色数据Cnv,与印刷色数据Col=0(“黑色”)建立对应。
图20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文本、图形、图像的全部执行了“红以外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并对图像设定了“黑:原浓度保持”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基本而言,与图16的情况相同,但指定图9的数据集A1,在图像内与黑的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分类色数据Cnv=2以外的各分类色数据Cnv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以及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的值取得“YES”,执行图13的步骤S1309→S1310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结果,在图像内与黑的印刷色建立对应的中间色调被变换为自然的灰度。
图21是表示对文本、图形、图像的全部数据执行了“黑以外变换为‘红’”的印刷处理、进而对图像数据设定了“红:原浓度保持”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的图。
基本而言,与图17的情况同样,但指定图10的数据集B3,取得在图像内与红的印刷色建立对应的分类色数据Cnv=2的中间色调控制处理项目Gra以及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项目Dns的值“YES”,执行图13的步骤S1309→S1310的原浓度保持控制处理。结果,在图像内与红的印刷色建立对应的中间色调变换为自然的灰度。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色调的处理的说明图(其1)。该例中,示出了对图像数据执行“红以外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进而对图像设定了“黑:使用中间色调”以及“红: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
该情况下,如图22(a)所示,印刷对象数据中的“浅蓝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1和淡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2分别如图22(b)所示那样,与中间色调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3和中间色调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4建立对应。
另一方面,在将“黑:使用中间色调”设定解除了的情况下,如图22(c)所示那样,能够使中间色调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3变化为纯(solid)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5。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色调的处理的说明图(其2)。该例中,最初与图22的情况同样地,示出了对图像数据执行了“红以外变换为‘黑’”的印刷处理、进而对图像设定了“黑:使用中间色调”以及“红: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的颜色变换处理例。
该情况下,如图23(a)所示,印刷对象数据中的“浅蓝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1和淡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2分别如与图22(b)的情况同样的图23(b)所示那样,与中间色调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3和中间色调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4建立对应。
另一方面,在将“红:使用中间色调”设定解除了的情况下,如图23(c)所示那样,能够使中间色调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4变化为纯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301。
进而,在将“黑:使用中间色调”“红:使用中间色调”双方的设定解除了的情况下,如图23(d)所示那样,能够使中间色调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3和中间色调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4分别变化为纯的“黑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205和纯的“红色”的图像数据部分2301。
如以上示出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印刷命令,能够对指定了多个颜色的印刷对象数据实现用户所希望的多彩的颜色指定印刷。
Claims (8)
1.一种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颜色空间变换部,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由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所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
颜色分类部,以该变换色的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为基准将该变换色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以及
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部,根据设定了上述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上述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将该一个印刷色与上述印刷命令建立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上述颜色对应关系信息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设定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中间色调控制部,在预先设定了对上述一个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该中间色调控制部根据与上述分类色对应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计算该一个印刷色的第一印刷浓度,对该印刷色设定所计算出的该第一印刷浓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是否对上述一个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中间色调设定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原浓度保持控制部,在预先设定了对上述一个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在进一步设定了保持上述一个分类色的原浓度的情况下,该原浓度保持控制部,对计算出的上述第一印刷浓度乘以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对应地预先确定的系数,对该一个印刷色设定由该相乘的结果而得到的第二印刷浓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原浓度保持设定部,在预先设定了对上述一个印刷色使用中间色调的情况下,该原浓度保持设定部进一步设定是否保持上述一个分类色的原浓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不比规定的明亮度阈值大的情况下,上述颜色分类部将该变换色分类为黑色的分类色,
在上述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比该明亮度阈值大、并且该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饱和度不比规定的饱和度阈值大的情况下,上述颜色分类部将该变换色分类为灰色的分类色,
在上述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比该明亮度阈值大、并且该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饱和度比规定的饱和度阈值大的情况下,上述颜色分类部根据该变换色的上述颜色空间上的色调,将该变换色分类为上述多个分类色中的上述黑色及上述灰色以外的一个分类色。
8.一种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以下步骤:
颜色空间变换步骤,将印刷命令所指定的指定色变换为由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所表现的颜色空间上的变换色;
颜色分类步骤,以该变换色的明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为基准将该变换色分类为多个分类色中的一个分类色;以及
分类色印刷色对应建立步骤,根据设定了上述多个分类色与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颜色对应关系信息,从上述1种颜色以上的印刷色之中决定与上述一个分类色建立了对应的一个印刷色,将该一个印刷色与上述印刷命令建立对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3754 | 2012-11-30 | ||
JP2012263754A JP2014110521A (ja) | 2012-11-30 | 2012-11-30 | 色指定印刷のための色変換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6687A CN103856687A (zh) | 2014-06-11 |
CN103856687B true CN103856687B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082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3184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56687B (zh) | 2012-11-30 | 2013-11-29 | 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颜色变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76685B2 (zh) |
JP (1) | JP2014110521A (zh) |
CN (1) | CN1038566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434B (zh) * | 2013-11-15 | 2019-01-0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颜色转换表制作装置及方法 |
JP6642047B2 (ja) * | 2016-01-28 | 2020-02-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76401B2 (ja) * | 2017-08-02 | 2019-09-18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画像データ作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システム |
US10606525B1 (en) * | 2019-02-14 | 2020-03-31 | Ricoh Company, Ltd. | Color transforms for print job processing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0150A2 (en) * | 1996-04-02 | 1997-10-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379584A (zh) * | 2001-01-05 | 2002-11-1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存储该处理方法的存储媒体 |
JP2007097171A (ja) * | 2005-09-26 | 2007-04-12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減色印刷方法 |
JP2008067068A (ja) * | 2006-09-07 | 2008-03-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CN101184147A (zh) * | 2006-11-14 | 2008-05-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颜色处理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及计算机数据信号 |
JP2009225451A (ja) * | 2008-03-18 | 2009-10-01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2790842A (zh) * | 2011-05-19 | 2012-1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颜色再现范围压缩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配置文件创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2004800A1 (en) * | 1990-08-29 | 1992-03-19 |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A method for creating multicolored halftone reproductions from continuous tone monochrome originals |
JPH11314408A (ja) * | 1998-02-24 | 1999-11-16 | Seiko Epson Corp |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及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4052415B2 (ja) | 1999-09-17 | 2008-02-27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検知装置 |
JP4164674B2 (ja) | 2003-12-03 | 2008-10-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減色処理装置及び減色処理方法 |
JP2005328276A (ja) | 2004-05-13 | 2005-11-24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07228115A (ja) * | 2006-02-22 | 2007-09-06 | Kyocera Mita Corp | 色分類装置、色分類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36045B2 (ja) * | 2006-04-06 | 2012-05-2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色判別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21254B2 (ja) | 2007-06-20 | 2012-04-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2010205016A (ja) * | 2009-03-04 | 2010-09-16 | Ricoh Co Ltd | 情報処理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
JP5948737B2 (ja) * | 2011-05-30 | 2016-07-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
2012
- 2012-11-30 JP JP2012263754A patent/JP2014110521A/ja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11-20 US US14/085,730 patent/US91766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1-29 CN CN201310631849.4A patent/CN1038566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0150A2 (en) * | 1996-04-02 | 1997-10-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379584A (zh) * | 2001-01-05 | 2002-11-1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其存储该处理方法的存储媒体 |
JP2007097171A (ja) * | 2005-09-26 | 2007-04-12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減色印刷方法 |
JP2008067068A (ja) * | 2006-09-07 | 2008-03-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CN101184147A (zh) * | 2006-11-14 | 2008-05-2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颜色处理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及计算机数据信号 |
JP2009225451A (ja) * | 2008-03-18 | 2009-10-01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2790842A (zh) * | 2011-05-19 | 2012-11-21 | 佳能株式会社 | 颜色再现范围压缩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配置文件创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76685B2 (en) | 2015-11-03 |
CN103856687A (zh) | 2014-06-11 |
JP2014110521A (ja) | 2014-06-12 |
US20140153009A1 (en) | 2014-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8152B (zh)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
EP0975149A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2035993B (zh) | 图像处理器、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3856687B (zh) | 用于颜色指定印刷的颜色变换装置、颜色变换方法 | |
US8655067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JP4592090B2 (ja) | 色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TW454424B (en) | Digital image reader with Rule-base color adjusting function | |
US998613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or gamut expansion in print | |
JP380524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US8982418B2 (en) | Printing system, a printing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performing color conversion on a print object | |
US8270029B2 (en)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using black-only on the neutral axis in color management profiles | |
US8115978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simulating a result output from a first output device based on input data represented in a color space that is dependent on the input device by a second output device | |
JP5335305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476603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70682B2 (ja) | 色変換装置、色変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319806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388046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制御方法 | |
US8643902B2 (en) | Bi-color-image-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relative brightness of two specified colors | |
EP2375720A1 (en) | Image processor | |
JP4574533B2 (ja) | 色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光源推定装置 | |
JP2013202927A (ja)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23942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データ変換方法 | |
JP200717412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US8351099B2 (en) | Hue specific monochromatic printing mechanism | |
US20060001926A1 (en) | Method for optimizing a digital document including special colo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