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6624B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56624B CN103856624B CN201210524467.7A CN201210524467A CN103856624B CN 103856624 B CN103856624 B CN 103856624B CN 201210524467 A CN201210524467 A CN 201210524467A CN 103856624 B CN103856624 B CN 1038566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user
- voiceprint
- call
- vo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接通所述呼叫;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一种第一移动终端包括:采集模块、比较模块和识别模块。本发明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的通话过程通常是:主叫呼叫被叫,被叫接听后,主叫和被叫双方进行通话。但是,很多场景下,移动终端的机主可能不在移动终端旁边,会有非机主的人接听通话,从而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匹配,则接通所述呼叫;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接通所述呼叫,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语音。
其中,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断开所述呼叫;或者,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所述第一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其中,接通所述呼叫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其中,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采集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则接通所述呼叫;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
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
接通所述呼叫之后,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语音。
其中,所述识别模块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断开所述呼叫;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所述第一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其中,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识别模块接通所述呼叫之后,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所述比较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其中,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武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其中,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预先保存的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呼叫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涉及基于声纹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所述声纹(英文:Voiceprint)是指可以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声纹不仅具有特定性,而且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成年以后,人的声音可保持长期相对稳定不变。实验证明,无论讲话者是故意模仿他人声音和语气,还是耳语轻声讲话,即使模仿得惟妙惟肖,其声纹却始终相同。
参见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包括:
101: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102:第一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103;如果不匹配,执行步骤104。
103:第一移动终端接通该呼叫,流程结束。
104:第一移动终端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通常是指拥有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声纹,如手机的机主的声纹,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拥有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指定的其它用户的声纹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第一用户是指接听第一移动终端上的呼叫的用户,该用户可能是第一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也可能不是机主本人。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的机主不在第一移动终端旁边时,如果这时第一移动终端收到一个呼叫,则可能会有其他人帮忙接听该呼叫。
结合上述方法,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相应地,接通呼叫,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将获取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该语音。
结合上述方法,第二种实施方式下,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断开该呼叫;或者,
第一移动终端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该提示语音,其中,该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不是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结合上述方法,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接通呼叫之后,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将采集到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
其中,优选地,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第一用户提示第二用户不是与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呼叫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参见图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包括:
201: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其中,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
1)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后,启动声音采集,并且开始计时,采集的时间为指定时长;
2)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后,启动声音采集,采集到第一用户的语音后开始计时,采集的时间为指定时长;
3)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后,启动声音采集,采集到第一用户的语音后开始计时,且只针对有语音的时间进行计时,累计计时的时间为指定时长。
所述指定时长可以预先设置,具体长短本发明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1秒、2秒或5秒等等。
202:第一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203;如果不匹配,执行步骤204。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通常是指拥有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声纹,如手机的机主的声纹,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拥有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指定的其它用户的声纹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通常,拥有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或者所述指定的其它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内的录音软件来预先录制一些语音,如对着第一移动终端的麦克说:“您好”,“喂”,“是我”等等,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录制的所述语音来采集得到第一标准声纹,并将该第一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中。
由于声纹样本可以唯一标识一个用户的声音,因此,本发明中通过对声纹样本进行比较来确定用户的身份,从而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接听呼叫的第一用户是否为与第一移动终端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203:第一移动终端接通呼叫,第一移动终端将获取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该语音,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指定时长通常都比较短,如1秒、2秒或5秒等等,因此,在接通该呼叫之后再发送第一用户的语音不会影响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收听的效果,甚至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感觉不到语音的时延。
204:第一移动终端断开呼叫,或者,第一移动终端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该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不是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流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个人信息,防止隐私泄露,在第一移动终端确定接听呼叫的第一用户不是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之后,可以直接断开该呼叫,从而保证了呼叫的安全性。当然,也可以给第二移动终端提示,如“当前不是第一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接听电话”,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机主本人不在”,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呼叫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参见图3,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包括:
301: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302:第一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304;如果不匹配,执行步骤303。
303:第一移动终端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呼叫进行处理,流程结束。
其中,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断开该呼叫,或者,第一移动终端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不是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304:第一移动终端接通该呼叫,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其中,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可以通过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第二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具体过程与采集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的过程相同,此处不赘述。
305: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本地预先保存或者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其中,所述第二标准声纹是第一移动终端预先采集并保存的,采集和保存的过程可以具体如下:
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的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可以为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指定的内容且经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同意的内容。通常,该指定的内容为适于采集声纹样本的内容,优选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以提高音量、尽量保证语音清楚,从而可以提高后续对通过第二移动终端发起呼叫的用户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且将该第二标准声纹与第二移动终端的其它信息如用户姓名、号码、地址、邮箱等等关联起来,不仅便于声纹比较,而且还增强了通讯录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呼叫判断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如果是,则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
306:第一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307: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第一移动终端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流程结束。
本步骤中,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可以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提示发起当前呼叫的第二用户不是与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相应地,第一用户在听到该提示后,可以决定是挂断通话还是继续接听。
优选地,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先根据当前的通话方式选择匹配的提示方式,然后再向第一用户进行提示。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如果确定当前为免提通话时,则选择文字显示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确定当前为耳机通话时,则选择文字显示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确定当前为听筒通话时,则选择语音播放方式进行插入播放提示,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呼叫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识别出该第二用户的身份,进一步提高了通话的安全性。
参见图4,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包括:
401: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其中,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可以通过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第二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402: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其中,所述第二标准声纹是第一移动终端预先采集并保存的,采集和保存的过程可以具体如下:
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的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可以为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指定的内容且经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同意的内容。通常,该指定的内容为适于采集声纹样本的内容,优选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以提高音量、尽量保证语音清楚,从而可以提高后续对通过第二移动终端发起呼叫的用户进行验证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且将该第二标准声纹与第二移动终端的其它信息如用户姓名、号码、地址、邮箱等等关联起来,不仅便于声纹比较,而且还增强了通讯录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可以具体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呼叫判断第二移动终端是否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如果是,则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
403:第一移动终端将采集到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404: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第一移动终端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流程结束。
本步骤中,第一移动终端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可以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提示发起当前呼叫的第二用户不是与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相应地,第一用户在听到该提示后,可以决定是挂断通话还是继续接听。
优选地,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先根据当前的通话方式选择匹配的提示方式,然后再向第一用户进行提示。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如果确定当前为免提通话时,则选择文字显示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确定当前为耳机通话时,则选择文字显示方式进行提示,如果确定当前为听筒通话时,则选择语音播放方式进行插入播放提示,等等,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识别出该第二用户的身份,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参见图5,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501,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比较模块502,用于将采集模块501采集到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503,用于如果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则接通呼叫;如果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种实施方式下,采集模块501用于:
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相应地,识别模块503用于:
接通呼叫之后,将获取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该语音。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种实施方式下,识别模块503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断开呼叫;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第二移动终端,使得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不是与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三种实施方式下,采集模块501还用于:在识别模块接通该呼叫之后,采集发起该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获取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比较模块502还用于:将采集模块501采集到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503还用于: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第四种实施方式下,采集模块501还用于:
在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种或第四种实施方式,第五种实施方式下,识别模块503还用于:
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提示第二用户不是与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详细过程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当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采集接听该呼叫的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对呼叫进行相应的处理,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识别出该第二用户的身份,进一步提高了通话的安全性。
参见图6,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601,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比较模块603,用于将采集模块601采集到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604,用于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该呼叫进行处理。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种实施方式下,采集模块601还用于:
在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获取来自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语音采集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结合上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下,识别模块604还用于:
如果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第一用户提示第二用户不是与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详细过程见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第一移动终端,当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通过采集发起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与对应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识别出该第二用户的身份,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呼叫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识别,提高了移动终端通话的安全性,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识别身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匹配,则接通所述呼叫,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语音;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断开所述呼叫;或者,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所述第一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通所述呼叫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
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如果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6.一种识别身份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时,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预先保存的第一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识别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则接通所述呼叫,并在接通所述呼叫之后,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语音,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
获取接听所述呼叫的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并根据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采集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
接通所述呼叫之后,将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时长内的语音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语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断开所述呼叫;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不匹配,则获得并发送预先录制的提示语音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能播放所述提示语音,其中,所述提示语音用于提示当前接听所述呼叫的所述第一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一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识别模块接通所述呼叫之后,采集发起所述呼叫的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并获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预先保存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标准声纹;
所述比较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获取到的所述第二标准声纹进行比较;
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按照预设的第二方式对所述呼叫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之前,获取来自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语音;
根据获取的所述语音采集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并将采集的对应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声纹样本作为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保存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或者传输至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服务器保存。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二用户的声纹样本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不匹配,则以语音播放方式或者界面上文字显示方式,向所述第一用户提示所述第二用户不是与所述第二标准声纹匹配的用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24467.7A CN10385662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24467.7A CN10385662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6624A CN103856624A (zh) | 2014-06-11 |
CN103856624B true CN103856624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0863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24467.7A Active CN103856624B (zh) | 2012-12-07 | 2012-12-07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566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5573A (zh) * | 2014-08-18 | 2014-11-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320529A (zh) * | 2014-11-10 | 2015-01-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接收处理方法及语音通信设备 |
CN104599667B (zh) * | 2015-01-16 | 2019-03-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4660809B (zh) * | 2015-02-05 | 2017-09-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私密联系人来电的接听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04660810A (zh) * | 2015-02-06 | 2015-05-27 | 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 | 一种电话接听控制方法 |
CN105827785A (zh) * | 2015-08-28 | 2016-08-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被叫终端及主叫终端 |
CN105704602A (zh) * | 2016-01-29 | 2016-06-22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配置方法、装置及耳机 |
CN107666583B (zh) * | 2017-09-07 | 2020-09-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通话处理方法及终端 |
CN107566658A (zh) * | 2017-10-13 | 2018-01-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话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CN107919131A (zh) * | 2017-12-11 | 2018-04-17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麦克风设备控制用户终端的方法及系统 |
CN108156603B (zh) * | 2017-12-29 | 2021-03-19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专网呼叫中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及系统 |
CN108347512B (zh) * | 2018-01-22 | 2020-08-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2992158A (zh) * | 2019-12-16 | 2021-06-18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身份鉴权方法及设备 |
CN111416911A (zh) * | 2019-12-31 | 2020-07-1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外呼系统呼叫平台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8313A (zh) * | 2003-01-14 | 2004-08-04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在行动电话上以声音开锁之方法及具语音声纹辨识锁之行动电话 |
CN1746971A (zh) * | 2004-09-09 | 2006-03-15 | 上海优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语音钥匙 |
CN1852560A (zh) * | 2005-07-22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
CN101030846A (zh) * | 2006-03-02 | 2007-09-05 | 积体数位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声纹密码锁远程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CN201307938Y (zh) * | 2008-09-02 | 2009-09-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2780819A (zh) * | 2012-07-27 | 2012-11-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语音识别联系人的方法 |
-
2012
- 2012-12-07 CN CN201210524467.7A patent/CN1038566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18313A (zh) * | 2003-01-14 | 2004-08-04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在行动电话上以声音开锁之方法及具语音声纹辨识锁之行动电话 |
CN1746971A (zh) * | 2004-09-09 | 2006-03-15 | 上海优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语音钥匙 |
CN1852560A (zh) * | 2005-07-22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和呼叫控制方法与系统 |
CN101030846A (zh) * | 2006-03-02 | 2007-09-05 | 积体数位股份有限公司 | 可携式声纹密码锁远程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CN201307938Y (zh) * | 2008-09-02 | 2009-09-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2780819A (zh) * | 2012-07-27 | 2012-11-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语音识别联系人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56624A (zh) | 2014-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56624B (zh) | 识别身份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7895578B (zh) | 语音交互方法和装置 | |
US9769296B2 (en) | Techniques for voice controlling bluetooth headset | |
CN107995360B (zh) | 通话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2497481B (zh) | 语音拨号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515025B1 (en) | Conference call voice-to-name matching | |
CN109672786A (zh) | 一种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 |
CN105210355B (zh) | 用于在电话呼叫的接收者判断不适合说话时应答电话呼叫的设备和相关方法 | |
CN101917506A (zh) | 一种在终端中实现来电语音提示的方法、终端 | |
CN103391359A (zh) | 移动终端声音识别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4159229A (zh) | 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811559A (zh) | 降噪方法、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978320A (zh) | 一种通话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3841272A (zh) | 一种发送语音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851423B (zh) | 一种声音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0545504A (zh) | 个人听力装置、外部声音处理装置及相关计算机程序产品 | |
US9237236B2 (en) | Method using mobile-phone client side to provide voice option and text prompt and corresponding mobile-phone client side | |
CN108924330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8616667B (zh) | 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14072701A (ja) | 通信端末 | |
CN103929532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5430176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铃音提示方法和装置 | |
JP2005348240A (ja) | 電話装置 | |
US20160219153A1 (en) | Method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Voicemails | |
CN106385509B (zh) | 一种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