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855451B -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5451B
CN103855451B CN201210514719.8A CN201210514719A CN103855451B CN 103855451 B CN103855451 B CN 103855451B CN 201210514719 A CN201210514719 A CN 201210514719A CN 103855451 B CN103855451 B CN 103855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upled structure
coat
aperture
microwav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47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5451A (zh
Inventor
D·D·科耐克
周晨光
P·勒卡姆
T·朱利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fersch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147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5451B/zh
Priority to PCT/IB2013/002900 priority patent/WO2014087228A1/en
Publication of CN103855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5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5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5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一导体,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该结构以具有电流绝缘性质的涂覆层代替传统的薄膜,其电流绝缘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因为涂覆层不会发生偏移等诸多情况;此外,由于传统的镀层技术的成熟,使得对涂覆层厚度以及位置的控制均较为精确,从而能够确保该耦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射频特性。

Description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系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在诸如基站的通信设备的天线的设计中,通常需要设计较大的具有良好的射频特性的接触面,这就对组成用于微波系统的耦合结构的导体及其组装方式提出了相应的射频要求。
现有技术中,一种做法便是将这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耦合结构的导体直接设计为金属导体并利用金属连接件(例如金属铆钉)来将两个导体相互连接。但是,在该种设计中,由于金属连接件不易拆卸,一旦拆卸就损坏了,这给该耦合结构的维修带来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金属表面的粗糙程度、渗入期间的杂物以及不均匀的压力分布均会影响该耦合结构的射频性能,进而直接导致该耦合结构的被动互调(Passive Inter Modulation,PIM)特性显著上升。
而另一种做法试图通过在两个构成该耦合结构的导体之间添加一层薄膜来消除之前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薄膜的位置难以固定,可能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其电流绝缘性能;此外,导体表面的毛刺等不平坦部分也可能导致该薄膜破裂,从而形成坏的接触点,导致被动互调的产生;再者,该种耦合结构的制造由于需要组装该薄膜,而该工序费时费力,造成了制造该耦合结构的生产率较为低下的结果。
综上所述,传统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较为耗时,制造效率低下,而且成本较高,此外,由传统的制造方法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射频特性也较差,不能满足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对背景技术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的理解,如果能够提供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射频特性良好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将是非常有益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包括: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一导体,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所述耦合结构以具有电流绝缘性质的涂覆层代替传统的薄膜,其电流绝缘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因为涂覆层不会发生偏移等诸多情况;此外,由于传统的镀层技术的成熟,使得对涂覆层厚度以及位置的控制均较为精确,从而能够确保该耦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射频特性。
其中,所述涂覆层的厚度在20um-200um之间,而其材料能够是环氧树脂、环氧聚酯混合物、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聚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等热固化树脂材料。优选地,所述涂覆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体表面全部喷涂有所述涂覆层。这样便于生产中的喷涂工序的进行,因为不用控制具体喷涂的面,而是将所述第一导体的全部表面均喷涂有所述涂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接触的部分上分别具有第一孔口和与所述第一孔口相对应的第二孔口,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以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耦合结构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由复合材料制成。如此,便能辅助所述涂覆层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形成电流绝缘;此外,由于该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连接件的拆卸不会对该连接件本身造成任何损坏,从而能够无损地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并能在需要维修时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待修复所产生的问题后再次组装起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基站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所述天线具有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耦合结构的所有优点。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a.在用于形成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第一导体和支撑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导体的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涂覆层,其中,所述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以及
b.将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耦接。
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射频特性良好,而且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也相对低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第一导体表面全部喷涂有所述涂覆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分别开有至少一个第一孔口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口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孔口,至少一个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口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由复合材料制成。如此,便能辅助所述涂覆层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形成电流绝缘;此外,由于该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连接件的拆卸不会对该连接件本身造成任何损坏,从而能够无损地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并能在需要维修时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待修复所产生的问题后再次组装起来。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用涂覆层代替了传统的薄膜隔离,制造所需的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均大幅减低,而且所制造出的耦合结构也更为可靠,具有更好的射频特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耦合结构的剖面图100;以及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200。
在图中,贯穿不同的示图,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模块)或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一个耦合结构的剖面图100。如图所示,该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包括:第一导体110以及第二导体120,该第二导体120被构造为支撑第一导体110,其中,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相互耦接,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相互接触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有涂覆层130,该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该耦合结构以具有电流绝缘性质的涂覆层代替传统的薄膜,其电流绝缘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因为涂覆层不会发生偏移等诸多情况;此外,由于传统的镀层技术的成熟,使得对涂覆层厚度以及位置的控制均较为精确,从而能够确保该耦合结构具有良好的射频特性。
其中,该涂覆层的厚度在20um-200um之间,而其材料能够是环氧树脂、环氧聚酯混合物、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聚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等热固化树脂材料。优选地,所述涂覆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此外,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体110表面全部喷涂有该涂覆层130。这样便于生产中的喷涂工序的进行,因为不用控制具体喷涂的面,而是将第一导体110的全部表面均喷涂有该种涂覆层,易于加工。
可选地,该耦合结构还包括连接件140,其中,在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接触的部分上分别具有第一孔口和与该第一孔口相对应的第二孔口,该连接件140连接件穿过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以耦接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该耦合结构的连接。
其中,该连接件能够由复合材料制成。如此,便能辅助涂覆层130在第一导体110和第二导体120之间形成电流绝缘;此外,由于该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连接件的拆卸不会对该连接件本身造成任何损坏,从而能够无损地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并能在需要维修时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待修复所产生的问题后再次组装起来。
利用如图1所示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同样能够制造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的射频部分,例如制造相应的天线等,该种天线具有上述的耦合结构的所有优点。
为了生产出该类的耦合结构,必然需要制造方法的支撑,图2示出了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10中,首先在用于形成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第一导体和支撑第一导体的第二导体的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涂覆层,其中,该涂覆层的作用是电流绝缘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以及
在步骤220中,将所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相互耦接。如此便能制造出依据本发明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
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射频特性良好,而且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也相对低廉。
也能够不仅仅在用于形成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第一导体和支撑第一导体的第二导体的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涂覆层,而是将第一导体表面全部喷涂有涂覆层,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便于加工。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连接,还能够包括以下步骤,即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上分别开有至少一个第一孔口和与至少一个第一孔口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孔口,至少一个连接件穿过第一孔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孔口来耦接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在此,该连接件能够由复合材料制成。如此,便能辅助改涂覆层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形成电流绝缘;此外,由于该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连接件的拆卸不会对该连接件本身造成任何损坏,从而能够无损地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并能在需要维修时拆卸所述耦合结构,待修复所产生的问题后再次组装起来。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用涂覆层代替了传统的薄膜隔离,制造所需的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均大幅减低,而且所制造出的耦合结构也更为可靠,具有更好的射频特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多个;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6)

1.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包括:
第一导体;以及
第二导体,其被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一导体,其中,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面中至少有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接触的部分上分别具有第一孔口和与所述第一孔口相对应的第二孔口,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孔口,以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
其中所述连接件由复合材料制成,并被布置以辅助所述涂覆层对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进行所述电流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表面全部喷涂有所述涂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4.一种应用于基站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
5.一种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a.在用于形成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的第一导体和支撑所述第一导体的第二导体的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上喷涂涂覆层,其中,所述涂覆层用于电流绝缘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以及
b.将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相互耦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上分别开有至少一个第一孔口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孔口相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孔口,至少一个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孔口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孔口耦接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
其中所述连接件由复合材料制成,并被布置以辅助所述涂覆层对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进行所述电流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第一导体表面全部喷涂有所述涂覆层。
CN201210514719.8A 2012-12-05 2012-12-05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855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4719.8A CN103855451B (zh) 2012-12-05 2012-12-05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CT/IB2013/002900 WO2014087228A1 (en) 2012-12-05 2013-11-29 Coupling structure of a surface-painted conductor for microwave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4719.8A CN103855451B (zh) 2012-12-05 2012-12-05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5451A CN103855451A (zh) 2014-06-11
CN103855451B true CN103855451B (zh) 2017-07-21

Family

ID=5029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4719.8A Active CN103855451B (zh) 2012-12-05 2012-12-05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5451B (zh)
WO (1) WO2014087228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2763C (zh) * 2002-06-19 2009-05-27 安德鲁公司 单片双折偶极子天线
CN101479888A (zh) * 2006-08-10 2009-07-08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特别用于移动无线电基站的天线装置
CN202282359U (zh) * 2011-10-26 2012-06-20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非金属易安装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6124B2 (en) * 2001-11-07 2004-11-09 Ems Technologies, Inc. Linearly-polarized dual-band base-station antenna
AU2002950037A0 (en) * 2002-07-08 2002-09-12 Bhp Steel Limited Utility pole cross-arm and associated pole-top hardware
DE10316787A1 (de) * 2003-04-11 2004-11-11 Kathrein-Werke Kg Reflekto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Mobilfunk-Anten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2763C (zh) * 2002-06-19 2009-05-27 安德鲁公司 单片双折偶极子天线
CN101479888A (zh) * 2006-08-10 2009-07-08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特别用于移动无线电基站的天线装置
CN202282359U (zh) * 2011-10-26 2012-06-20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非金属易安装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7228A1 (en) 2014-06-12
CN103855451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640B1 (en)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s for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prevention
WO2002080272A3 (en) Insulated bond wire assembly process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9769352A (zh) 一种80w功率放大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CN105868736A (zh) 感应芯片、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CN103855451B (zh) 用于微波系统的表面喷涂导体的耦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251544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354595B2 (en) Adhesive reinforced open hole interconnect
CN106329077A (zh) 基于双面板走线的nfc天线及电子设备
WO2017100752A3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plated antenna and/or tra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09232940U (zh) 一种新型全向天线
CN207134517U (zh) 一种usb3.1线端连接器
CN102695406B (zh) 电磁屏蔽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2014237343A (ja) ウィンドウ用配線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用ウィンドウ、ならびにウィンドウ用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CN205376731U (zh) 一种天线结构
US20170025775A1 (en) Connector adopting pcb and pcb edge plating
CN209709151U (zh) 一体式导电防松漏的紧固件结构
CN101945543B (zh) 一种厚铜导线断路修补方法及其修补结构
CN205750840U (zh) 一种电子标签结构
EP3288348A1 (en) Curved type rigid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antenna by using same
JP2021534704A (ja) ナノ構造物質を利用した伝送線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67038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器
CN205656636U (zh) 感应芯片、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20122093U (zh) 基于lds或pvd工艺的波导天线固定结构
CN105305070B (zh) 一种用于连接天线的pcb板、天线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204102173U (zh) 一种柔性可水洗军用特种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388 ningqiao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6

Patentee after: NOKIA SHANGHAI BEL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No. 388 Ningqiao Road, Jinqiao,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1

Address after: Connecticut, USA

Patentee after: Anfersch Technology Co.

Address before: No.388 ningqiao Road,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6

Patentee before: NOKIA SHANGHAI BEL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