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2854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32854A CN103832854A CN201310606924.1A CN201310606924A CN103832854A CN 103832854 A CN103832854 A CN 103832854A CN 201310606924 A CN201310606924 A CN 201310606924A CN 103832854 A CN103832854 A CN 1038328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rodmeter
- unit
- detecting sensor
- transfer pri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52—Stationary guides or smooth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3/00—Use of control, check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devices comprising an element for sensing a variabl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5—Do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65H2511/112—Length of a loop, e.g. a free loop or a loop of dancer roll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60—Details of intermediate means between the sensing means and the element to be sensed
- B65H2553/61—Mechanical means, e.g. contact ar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80—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 B65H2553/81—Arangement of the sensing means on a movable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28—Mechanical detector or swit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片材输送设备。该片材输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由设备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输送片材所经的输送路径的开/闭门、被构造成当由输送路径中的片材推压时旋转的传感器杆、可旋转地保持传感器杆且由开/闭门可移动地支撑的保持器、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通过与保持器接触而执行保持器的定位的定位部和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产生与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的片材检测传感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采用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该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单元处通过利用静电力被转印到片材上。然后,转印到片材上的图像在定影单元处通过加热被定影到片材,从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在成像设备中,设置片材检测单元以检测成像设备内部的片材输送定时和输送姿势。例如,为了稳定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输送,在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之间布置用于检测片材的环圈量的环圈检测单元(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072253)。环圈检测单元由被构造成当被片材推压时旋转的环圈检测杆和被构造成产生与环圈检测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的环圈检测传感器(光电断路器)组成。基于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的信号,在定影单元处执行速度控制,使得片材的姿势可被稳定。与片材直接接触的环圈传感器杆被布置成保持与片材的非图像表面接触。这是由于如果环圈传感器与图像表面侧接触,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将被环圈传感器杆干扰。
片材检测单元的另一示例,设置在定影单元下游侧的定影后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杆也被布置成与片材的非图像表面接触。为了防止调色剂图像被检测杆干扰的目的而进行这种布置。
在上下文中,存在装备有能够相对于设有检测传感器的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的门的设备,传感器杆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门上(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8-70522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248964)。对于该构造,检测准确度取决于当门被关闭时门的位置(其相对于设备主体的相对位置)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注于一种能够以高精确度执行检测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开/闭门,所述开/闭门由所述设备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输送片材所经的输送路径;传感器杆,所述传感器杆被构造成当被所述输送路径中的片材推压时旋转;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传感器杆且由所述开/闭门可移动地支撑;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通过与所述保持器接触而实现对所述保持器的定位;和片材检测传感器,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产生与所述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
参考附图,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开/闭门被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的环圈检测单元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圈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圈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圈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的说明图。
图7A、7B、7C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感器杆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后输送检测单元的说明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开/闭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11A和11B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12A、12B和12C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传感器杆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比较例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4是根据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传感器杆的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成像设备包括被构造成读取文档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101A和被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单元100A。
打印机单元100A装备有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Bk)的成像单元。感光鼓11的表面由充电辊12均匀充电。在充电之后,通过基于传送的图像信息或由图像读取单元101A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图像信号而被驱动的激光扫描器13,在每个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使得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通过初次转印辊17对调色剂图像赋予预定压力和静电负载偏压,不同颜色的成像单元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相继转印到构成图像承载构件的中间转印带61上。留在感光鼓11上的少量残余调色剂被感光鼓清洁单元15移除且收集。
另一方面,片材P被从供给盒20一张一张地供给,且输送到对准辊对23。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对准辊对23将每个片材P在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61的转印驱动辊62和作为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35之间输送。
通过在由转印驱动辊62和二次转印辊35形成的夹持部(转印部)处对片材P施加预定压力和静电负载偏压,中间转印带61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少量残余调色剂被清洁单元70移除和收集。
已通过转印单元62、35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经过输送路径36a,且被输送到定影装置40。在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之间,设置输送引导件36以形成输送路径36a。在输送片材的同时,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40对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且加压,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上。已经过定影装置40的片材经由定影后输送路径37a被排出辊对41排出到排出盘50上。在定影装置40和排出辊对41之间,布置输送引导件37以形成定影后输送路径37a。
<开/闭门>
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开/闭门92,其中图1示出开/闭门92关闭的状态,图2示出开/闭门92打开的状态。
在包括被构造成输送片材的片材输送设备的打印机单元100A的设备主体1的右手侧,可移动地设置开/闭门92以便能够打开输送路径36a和定影后输送路径37a。为了实现重量减少,开/闭门92由树脂形成。开/闭门92包括通过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00A的下部上的铰接轴92a而由设备主体1可旋转地支撑的门主体93,以及由门主体93可移动地保持的可移动单元94。在门主体93的上部,设置用于将开/闭门92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门锁定部92b。
压缩弹簧95被设置在可移动单元94和门主体93之间。可移动单元94由门主体93保持在浮动状态以能够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可移动。对准辊对23中的一个辊和二次转印辊35可旋转地保持可移动单元94。可移动单元94装备有输送引导件36。
可移动单元94装备有定位突起96。定位突起96与设置在设备主体1中的定位孔部97(见图2)接合。定位突起96和定位孔部97被设置在片材输送区域外侧且在可移动单元94的水平方向的两侧上。此外,可移动单元94设有被构造成与设备主体1的抵接部99抵接的抵接部98。抵接部99和抵接部98被设置在片材输送区域外侧且在可移动单元94的水平方向的两侧上。
当在成像期间片材P被卡住时,使用者打开包括输送路径36a和定影后输送路径37a的片材输送路径以便从成像设备移除片材P。为了打开输送路径36a和定影后输送路径37a,使用者首先松开门锁定部92b的锁定。如图2所示,当开/闭门92绕铰接轴92a旋转以打开开/闭门92a时,输送路径36a和定影后输送路径37a被打开。输送路径36a设有下文中详细描述的环圈检测单元。当开/闭门92关闭时,定位突起96与设备主体1的定位孔部97接合,可移动单元94的抵接部98和设备主体1的抵接部99彼此抵接,从而可移动单元94相对于设备主体1定位。换言之,在开/闭门92关闭的过程中,定位突起96与设备主体1的定位孔部97接合,抵接部98与设备主体1的抵接部99抵接,从而可移动单元94抵抗压缩弹簧的推压力相对于门主体93移动以被设置在相对于设备主体1的适当位置。定位突起96的远端侧部被形成为锥形部,在开/闭门92被关闭的过程中,孔部97的边缘与锥形部接触,从而可移动单元94在竖直方向和纵向方向上定位。
<环圈检测单元>
图3A和图3B至图6是用于示出用于检测在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之间的片材环圈的环圈检测单元的说明图。
图3A是成像设备的正面剖视图,图3B是当从后侧看时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4是当从右前侧斜看时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5A和5B是示出环圈检测传感器的布置的图。图5A是透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6是示出环圈检测传感器的安装的说明图。
图7A、7B和7C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构造的说明图。图7A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停止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是示出当执行环圈控制时传感器杆的位置的剖视图。图7C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停止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3A所示,打印机单元100A装备有用于检测在输送路径36a中在二次转印辊35和定影装置40之间的片材环圈的环圈检测单元110。
环圈检测单元110装备有被构造成与片材P接触的传感器杆111,且作为片材检测传感器的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构造成产生与传感器杆111的位置对应的信号。
如作为从后侧看设备主体1的透视图的图3B所示,传感器杆111装备有水平延伸的旋转轴111c。此外,传感器杆111具有在旋转轴111c的一端处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与被输送的片材接触的片材接触部111a。此外,传感器杆111装备有在旋转轴111c的另一端处径向突出且面对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遮光部111b。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装备有被构造成发出光的光发射部和被构造成接收由光发射部发出的光的光接收部,该发光射部和光接收部构成光电断路器,该光电断路器被构造成产生与光接收量对应的信号。传感器杆111的遮光部111b遮蔽光电断路器的光发射部和光接收部之间的光路。
片材接触部111a抵靠由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夹持的片材以使传感器杆111旋转。传感器杆111的遮光部111b操作环圈检测传感器,从而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输出与片材中形成的环圈尺寸对应的信号。
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信号经由作为信号传送构件的线束113被输出到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板100(见图3B)。控制板100控制用于驱动构成片材输送单元的定影装置40的定影马达M,以改变定影装置40的片材输送速度。
即,通过控制板100基于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执行定影马达M的旋转控制,从而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之间的片材输送姿势稳定。更具体地,当从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输出表示片材环圈量大于预定量的信号时,控制板100使定影马达M以预定高速度旋转以减少环圈量。当从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输出表示片材环圈量小于预定量的信号时,控制板100使定影马达M以预定低速度旋转以增加环圈量。以这种方式,基于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信号,控制板100控制与定影装置40的定影驱动辊42的片材输送相关的操作,使得片材环圈量成为预定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传感器杆111的片材接触部111a被布置成与片材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如这里所称的非图像表面意思是指在已从中间转印带61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的相反侧的片材表面。即,传感器杆111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打开输送路径36a的开/闭门92的可移动单元(保持器)94上(见图2)。传感器杆111为了以下原因而被保持与片材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即,如果传感器杆111的片材接触部111a与片材P的图像表面接触,那么传感器杆111将与还未经过定影的调色剂图像接触,导致图像缺陷。产生与传感器杆111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的环圈检测传感器112不被安装在开/闭门92上,而是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见图2)。与传感器杆111相同,输送引导件36也被布置成与片材的非图像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当开/闭门92被关闭时,定位突起96与作为定位部的定位孔部97接合,抵接部98与作为定位部的抵接部99抵接,从而可移动单元94被设置在相对于设备主体1的适当位置。即,可移动单元94被设置在相对于设备主体1的适当位置,而不受到设备主体1和门主体93之间的铰接轴92a处的游隙或门主体93的偏转的影响。传感器杆111被相对于设备主体1设置在适当位置的可移动单元94可旋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设备主体1和传感器杆111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获得高准确度水平。因而,能够以高准确度检测片材环圈。
用于驱动定影装置40的定影马达M被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此外,设备主体1设有用于控制定影马达M的驱动的控制板100和用于连接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控制板100的线束113(见图3B)。
如图4所示,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的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固定到设备主体1的主体框架130。主体框架130由金属形成以增强设备主体1的强度。
传感器杆111的遮光部111b被布置成当在图4和图5中在X方向上看时(在从沿Y方向的方向看时)与输送路径36a和输送引导件36重叠。在图4、图5A和图5B中的YZ平面看时,如图5B所示,传感器杆111的遮光部111b被设置在片材P的非片材通过区域E中(输送区域外侧)。
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且通过线束113连接到控制板100。如图5A和图5B所示,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控制板100二者都布置在设备主体1的相对于片材通过区域的后表面侧上。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控制板100和线束113都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因而,能够容易实现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控制板100之间的电连接。换言之,能够将线束113与可被打开和关闭的开/闭门92独立地安装在设备主体1上,从而能够在线束113的安装方面获得满意的作业性。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布置在片材通过区域外侧且在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上与控制板同一侧。因而,线束113的长度可以相对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安装在由金属形成的主体框架130上。由于该构造,当使用者使其手指靠近环圈检测传感器112以处理卡塞时,来自使用者的带电手指的电流朝由金属形成的主体框架130流动。因而,不用担心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由于使用者的带电手指而损坏。
<安装环圈检测传感器>
图6是示出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相对于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的安装关系的说明图。
支撑转印驱动辊62的转印单元6通过转印定位部69支撑在主体框架130上。定影装置40设有用于夹持输送片材P的定影驱动辊42。定影装置40通过定影定位部49支撑在主体框架130上。
在转印单元62、35和定影装置40的定影夹持部之间形成的片材环圈的两端通过确定转印单元的位置的转印驱动辊62的位置和通过确定定影夹持部位置的定影驱动辊42的位置确定。为了在转印夹持部和定影夹持部之间形成稳定的片材环圈,希望的是将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布置成分别经由少量部件离开转印驱动辊62和定影驱动辊42。这是因为响应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信号控制定影驱动辊42的旋转。因而,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转印驱动辊62之间以及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定影驱动辊42之间的部件数量较少时,部件精度变化的影响变小。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转印驱动辊62之间存在的部件是主体框架130、转印单元6和转印驱动辊62。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12和定影驱动辊42之间存在的部件是主体框架130和定影驱动辊42(定影装置40)。因而,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布置成分别经由少量部件离开转印驱动辊62和定影驱动辊42,使得环圈形成稳定。
<传感器杆111的构造>
图7A、图7B和图7C是详细示出传感器杆111的构造的说明图。图7A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停止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B是示出当执行环圈控制时传感器111的位置的剖视图,其中传感器杆已被输送的片材推压以从图7A的位置顺时针旋转。图7C是示出传感器杆111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处于待机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7C所示,在输送引导件36的与传感器杆111的片材接触部111a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狭缝36b。传感器杆111的片材接触部111a经由狭缝36b突出到输送路径36a中。在输送引导件36的与传感器杆111的遮光部111b对应的位置形成狭缝36c。遮光部111b通过狭缝36c延伸至它与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相对的位置。
在图7A中,与片材接触部111a接触的第一限制部300和与遮光部111b接触的第二限制部302限制传感器杆111,该传感器杆111力图通过其自重在方向C上旋转(见图7C)。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限制部300是形成在输送引导件36中的狭缝36b的边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旋转限制部302是形成在输送引导件36中的狭缝36c的边缘。
片材接触部111a和遮光部111b从传感器杆111的旋转轴111c朝设备主体1侧突出。不仅片材接触部111a而且遮光部111b作为用于使传感器杆111在与它被片材推压时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方向C)上旋转的重量。换言之,传感器杆111由于其自重获得在片材接触部111a与片材P接触的方向上、即在片材接触部111a围绕旋转轴111c竖直落下的方向(由箭头C指示)上的动量。
<与比较例的比较>
图13A和图13B至图15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成像设备的视图,其中环圈检测传感器被设置在开/闭门92上。
图13A示出根据比较例的处于开/闭门关闭状态的成像设备,图13B示出根据比较例的处于开/闭门打开状态的成像设备。图14是示出在比较例的构造中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的线束的布置的说明图。在图13A和图13B至图15中,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且不重复其描述。
如图14所示,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92被附接到开/闭门92的比较例中,来自环圈检测传感器192的线束113c围绕开/闭门92的铰接轴92a行进,且连接到设备主体1C内部的控制板100。因而,安装线束113c的作业性相当不令人满意。此外,为了保证用于线束的布置空间,设备尺寸增加。此外,开/闭门92围绕铰接轴92a的操作力由于线束的弹性力而增加。
与该比较例的构造相比,如图5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到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线束113被连接到控制板100,而不围绕开/闭门92的铰接轴92a行进。因而,当安装线束时的作业性与比较例相比更满意。此外,能够解决比较例的构造中涉及的问题,即,由于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线束113的路线而增加设备的尺寸和操作力的重量增加。
为了减少当打开/关闭开/闭门92时所需的操作力,开/闭门92由重量轻的树脂形成。在比较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安装在由树脂形成的开/闭门92上。因而,在比较例中,需要提供专用金属部件以用于防止环圈检测传感器192由于在打开开/闭门92时从使用者的带电手指对环圈检测传感器192放电而损坏。因此,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92周围设置由金属形成的专用抗静电部件。而且,还需要提供允许放电电流经由抗静电部件接地的构造。
相反,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环圈检测传感器112被安装在构成设备主体1的金属主体框架130上。因而,来自使用者带电的手指的电流流动到金属主体框架130。因而,不需要提供如结合比较例描述的专用抗静电部件。
此外,在比较例的构造中,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92和转印驱动辊62之间存在的部件是开/闭门92、铰接轴92a、主体框架130、转印单元6和转印驱动辊62,这意味着相当大的部件数量。在环圈检测传感器192和定影驱动辊42之间存在的部件是开/闭门92、铰接轴92a、主体框架130和定影驱动辊42(定影装置40),这意味着相当大的部件数量。因而,形成在片材中的环圈量不稳定。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转印驱动辊62和环圈检测传感器112之间存在的部件的数量以及在定影驱动辊42和环圈检测传感器112之间存在的部件的数量都比比较例中的小。因而,形成的环圈比比较例中的更稳定。
图15是示出根据比较例的环圈检测杆191的构造的说明图。
在该比较例中,环圈检测杆191由旋转轴191c、被构造成与片材P接触的片材接触部191a和将由环圈检测传感器192检测的遮光部191b组成。环圈检测杆191设有用于产生在箭头C的方向上的旋转动量的专用弹簧190。
然而,如上参考图7A和图7B所描述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仅片材接触部111a而且朝设备主体1突出的遮光部111b作为由于其自重而产生在箭头C方向上动量的重量。因而,不需要设置用于推压环圈检测杆191的专用弹簧190。
此外,在比较例的构造中,为了将环圈检测杆191保持在预定待机位置,旋转只通过与片材接触部191a的接触而受限制。在比较例的构造中,当环圈检测杆191的旋转轴191c的直径被减少以实现重量减少时,担心以下问题。即,环圈检测杆191长时间设置在片材接触部191a保持与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然后,由于遮光部191b的重量和布置在附近的定影装置40的热量的协同作用,旋转轴191c由于蠕变而发生扭曲。因而,不能在正确位置检测到片材P的环圈,从而担心图像缺陷。
如以上参考图7A、图7B和图7C所描述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仅设置被构造成与片材接触部111a接触的第一旋转限制部300,而且设置被构造成限制遮光部111b的重量的第二旋转限制部302。因而,旋转轴111c不会由于遮光部111b的重量而发生扭曲,从而也能够减少传感器杆111的旋转轴111c的尺寸以实现重量减少。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设置环圈检测单元,而是设置被构造成检测定影后的片材的片材检测单元。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通用的部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将省略其描述。
图8A和图8B至图12A、图12B、图12C是示出被构造成检测定影装置40的下游侧的片材的片材检测单元的说明图。图8A是成像设备的正面剖视图,图8B是从后侧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图9A是示出开/闭门关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示出开/闭门92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从右前侧斜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示出其在主体侧的一部分。图11A是从左后侧斜看成像设备的透视图,示出成像设备的片材检测单元的位置关系。图11B是从片材输送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看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侧视图。图12是详细示出传感器杆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12A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停止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B是示出传感器杆在正检测片材时的位置的剖视图。图12C是示出传感器杆的旋转被限制且传感器杆停止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8A所示,在定影装置40和排出辊对41之间的定影后输送路径37a装备有用于检测片材的片材检测单元120。
如图9A和图9B所示,开/闭门92包括通过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00A的下部的铰接轴92a可旋转地支撑在设备主体1上的门主体93和由门主体93可移动地保持的杆保持单元71。在门主体93的上部,设置用于将开/闭门92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门锁定部92b。
压缩弹簧72被设置在杆保持单元71和门主体93之间。杆保持单元71由门主体93保持在浮动状态,在该浮动状态,杆保持单元能够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移动。作为保持器的杆保持单元71可旋转地保持片材检测单元120的杆121。当开/闭门92被关闭时,杆保持单元71与设备主体1的抵接部73a、73b接触以被设置在相对于设备主体1的适当位置。
片材检测单元120装备有作为被构造成与片材P接触的传感器杆的杆121、和作为被构造成产生与杆121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的片材检测传感器的定影后传感器122(光电断路器)。
如作为从后侧看设备主体1的透视图的图8B所示,杆121装备有水平延伸旋转轴121c。此外,杆121具有在旋转轴121c的一端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与被输送的片材接触的片材接触部121a。此外,杆121装备有在旋转轴121c的另一端径向突出且面对定影后传感器122的遮光部121b。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遮光部121b截断定影后传感器122(光电断路器)的光路。
片材和片材接触部121a在定影装置40和排出辊对41之间彼此接触,杆121通过被片材推压而旋转。杆121的遮光部121b操作定影后传感器122,从而定影后传感器122输出表示片材已被检测到的信号。
如图8B所示,设备主体1B设有用于连接定影后传感器122和控制板100的线束123。来自定影后传感器122的信号经由线束123输入到控制板100。
基于来自定影后传感器122的信号,控制板100对包括定影马达M的打印机单元100B的片材输送系统执行控制。例如,基于来自定影后传感器122的信号,控制板100检测到已在定影装置40处产生卡塞,且停止打印机单元100B中的片材输送。例如,基于定影后传感器122在片材从供给盒20供给之后预定时期内是否已检测到片材到达而确定是否已产生卡塞。
如图9A所示,杆121被布置成与片材P的非图像表面接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非图像表面意味着与已从中间转印带61转印有调色剂图像以由定影装置40定影的表面相反的片材表面。如图9B所示,杆121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打开定影后输送路径37a的开/闭门92上。被构造成产生与杆121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的定影后传感器122不被安装在开/闭门92上,而是安装在成像设备的设备主体1B上。
如图10所示,安装在设备主体1B上的定影后传感器122被固定到设备主体1B的金属主体框架130。
杆121的遮光部121b被布置成在图10、图11A和图11B中的X方向(如沿Y方向的方向看)上与定影后输送路径37a重叠。因而,当在图10、图11A和图11B的YZ平面中看时,杆121的遮光部121b被设置在片材P的非片材通过区域E中(见图11B)。
如上所述,杆121、控制板100和线束123都被安装在设备主体1B上。因而,能够与可被打开和关闭的开/闭门92独立地安装线束123,从而,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当安装线束123时能够获得满意的作业性。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后传感器122被安装在由金属形成的主体框架130上。因而,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环圈检测传感器112的情况下,由于主体框架130由金属形成,不担心定影后传感器122由于使用者的带电手指引起损坏。
<杆121的构造>
图12A、图12B和图12C是示出杆121的构造的说明图。图12A是示出杆121被限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B是示出当杆121被片材推压时其位置的剖视图,示出杆通过被输送的片材推压而从图12A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的状态。图12C是示出杆121的状态被限制的透视图。
如图12C所示,在输送引导件37的与杆121的片材接触部121a对应的位置形成狭缝37b。杆121的片材接触部121a经由狭缝37b突出到定影后输送路径37a。在输送引导件37的与杆121的遮光部121b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狭缝37c。遮光部121b经由狭缝37c延伸到它与定影后传感器122相对的位置。
在图12A中,与片材接触部121a接触的第一限制部300和与遮光部121b接触的第二限制部302限制传感器杆121,该传感器杆121力图由于其自重在箭头C方向上旋转(见图12C)。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限制部300是形成在输送引导件37中的狭缝37b的边缘。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旋转限制部302是形成在输送引导件37中的狭缝37c的边缘。
片材接触部121a和遮光部121b从杆121的旋转轴121c朝设备主体1B侧突出。杆121由于其自重获得在片材接触部121a与片材P接触的方向上、即片材接触部121a围绕旋转轴121c竖直落下的方向(由箭头C表示)上的动量。
此外,设置被构造成与遮光部121b接触的第二旋转限制部302以接收遮光部121b的重量。因而,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感器杆111的情况相同,不用担心旋转轴121c由于遮光部121b的重量而发生扭曲,从而能够减少杆121的旋转轴的尺寸,以实现重量减少。
虽然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类变形和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片材输送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开/闭门,所述开/闭门由所述设备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输送片材所经的输送路径;
传感器杆,所述传感器杆被构造成当被输送路径中的片材推压时旋转;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撑传感器杆且由所述开/闭门可移动地支撑;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通过与所述保持器接触而定位所述保持器;和
片材检测传感器,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产生与所述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是光电断路器,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具有在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与片材接触的接触部和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截断所述光电断路器的光路的遮光部,并且
其中,所述遮光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输送区域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旋转限制部,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被构造成与所述接触部接触以便限制所述传感器杆的旋转,和
第二旋转限制部,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被构造成与所述遮光部接触以便限制所述传感器杆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杆由于其自重获得在一方向上的动量,该方向与所述传感器杆与被输送的片材接触而旋转的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输送旋转构件,所述第一输送旋转构件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杆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且被构造成输送片材;
第二输送旋转构件,所述第二输送旋转构件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杆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且被构造成输送片材;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片材被所述第一输送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旋转构件输送时基于来自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改变所述第一输送旋转构件或所述第二输送旋转构件的输送速度,使得在所述第一输送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旋转构件之间的片材环圈量成为预定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进一步包括: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杆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且被构造成在输送片材的同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杆的片材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且被构造成在输送片材的同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片材被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输送时基于来自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改变所述定影单元的输送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进一步包括: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被构造成将由转印单元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和
辊对,所述辊对被构造成在定影部的下游输送片材,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被布置在所述定影单元和所述辊对之间,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检测处于所述定影单元和所述辊对之间的片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安装在由金属制成的设备主体的主体框架上。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由设备主体保持且被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被构造成将由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输送路径,已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经由所述输送路径输送;
片材输送单元,所述片材输送单元被构造成将片材输送经过所述输送路径;
开/闭门,所述开/闭门由所述设备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所述输送路径;
传感器杆,所述传感器杆被构造成当被片材推压时旋转且与所述输送路径中的片材的一表面接触,该表面与片材的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相反;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可旋转地保持所述传感器杆,且由所述开/闭门可移动地支撑;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通过与所述保持器接触而执行对所述保持器的定位;和
片材检测传感器,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产生与所述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是光电断路器,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具有在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与片材接触的接触部和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截断所述光电断路器的光路的遮光部,并且
其中,所述遮光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输送区域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旋转限制部,所述第一旋转限制部被构造成与所述接触部接触以便限制所述传感器杆的旋转,和
第二旋转限制部,所述第二旋转限制部被构造成与所述遮光部接触以便限制所述传感器杆的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杆由于其自重获得在一方向上的动量,该方向与所述传感器杆在与被输送的片材接触的同时旋转的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片材输送单元包括被构造成将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被布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和
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输出与所述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所述传感器杆被构造成通过被由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保持的片材推压而旋转;并且
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来自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改变所述定影单元的输送速度,使得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的片材环圈量成为预定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输送设备,其中所述片材输送单元包括构造成将通过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单元和被构造成在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游输送片材的辊对,并且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被布置在所述定影单元和所述辊对之间,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定影单元和所述辊对之间的片材。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安装在所述设备主体的金属主体框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基于来自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所述片材输送单元的操作。
1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被构造成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被构造成将由所述转印单元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
开/闭门,所述开/闭门由所述设备主体可移动地支撑以便能够打开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的输送路径;
传感器杆,所述传感器杆被构造成通过被片材推压而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旋转;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可旋转地保持所述传感器杆,且由所述开/闭门可移动地支撑;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通过与所述保持器接触而执行对所述保持器的定位;
片材检测传感器,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且被构造成产生与所述传感器杆的位置对应的信号;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来自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定影单元的输送速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
其中所述片材检测传感器是光电断路器,
其中所述传感器杆具有在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片材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的接触部和从所述旋转轴径向突出且被构造成截断所述光电断路器的光路的遮光部,并且
其中所述遮光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输送区域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57501 | 2012-11-26 | ||
JP2012-257501 | 2012-11-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32854A true CN103832854A (zh) | 2014-06-04 |
CN103832854B CN103832854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077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606924.1A Active CN103832854B (zh) | 2012-11-26 | 2013-11-26 | 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51913B2 (zh) |
JP (1) | JP5955304B2 (zh) |
CN (1) | CN10383285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0808A (zh) * | 2015-09-29 | 2017-07-14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45050A (zh) * | 2016-03-01 | 2017-09-08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10155796A (zh) * | 2014-12-30 | 2019-08-23 | 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媒体传送系统中金属物体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47137B2 (ja) * | 2014-03-31 | 2018-06-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JP6614772B2 (ja) | 2014-12-25 | 2019-12-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635773B2 (ja) * | 2015-12-04 | 2020-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046931B2 (en) * | 2016-06-10 | 2018-08-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JP6794183B2 (ja) * | 2016-08-30 | 2020-12-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フォトインタラプタユニット、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82872B2 (ja) * | 2016-09-21 | 2021-06-02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80118397A1 (en) * | 2016-10-28 | 2018-05-03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Wrapping machine printer arrangement and wrapping machine film cutter arrangement |
JP6410785B2 (ja) * | 2016-12-09 | 2018-10-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 |
JP6995590B2 (ja) * | 2017-11-30 | 2022-01-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604135B2 (ja) * | 2020-09-03 | 2024-12-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615833B2 (ja) * | 2021-03-30 | 2025-01-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合機、複合機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複合機の製造方法 |
JP2024062192A (ja) * | 2022-10-24 | 2024-05-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48964A (ja) * | 1989-03-23 | 1990-10-04 | Ricoh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CN1841237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70264033A1 (en) * | 2006-05-15 | 2007-11-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1293600A (zh) * | 2007-04-24 | 2008-10-29 | 佳能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1354565A (zh) * | 2007-07-27 | 2009-01-2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470369A (zh) * | 2007-12-25 | 2009-07-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US20120207486A1 (en) * | 2011-02-16 | 2012-08-1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veyance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17560A (ja) * | 2001-01-22 | 2002-08-02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36432A (ja) * | 2004-07-26 | 2006-02-09 | Oki Da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1960B2 (ja) | 2004-09-06 | 2009-11-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27141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1917B2 (ja) * | 2005-03-18 | 2011-05-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70522A (ja) | 2006-09-13 | 2008-03-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58076A (ja) | 2006-12-21 | 2008-07-1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シート搬送制御装置 |
JP5876716B2 (ja) | 2011-11-30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3
- 2013-11-22 US US14/088,152 patent/US96519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5 JP JP2013243080A patent/JP59553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26 CN CN201310606924.1A patent/CN1038328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48964A (ja) * | 1989-03-23 | 1990-10-04 | Ricoh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CN1841237A (zh) * | 2005-03-29 | 2006-10-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20070264033A1 (en) * | 2006-05-15 | 2007-11-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1293600A (zh) * | 2007-04-24 | 2008-10-29 | 佳能株式会社 |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
CN101354565A (zh) * | 2007-07-27 | 2009-01-2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470369A (zh) * | 2007-12-25 | 2009-07-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US20120207486A1 (en) * | 2011-02-16 | 2012-08-1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veyance unit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5796A (zh) * | 2014-12-30 | 2019-08-23 | 柯达阿拉里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媒体传送系统中金属物体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
CN106950808A (zh) * | 2015-09-29 | 2017-07-14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6950808B (zh) * | 2015-09-29 | 2020-01-07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7145050A (zh) * | 2016-03-01 | 2017-09-08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123117A (ja) | 2014-07-03 |
US9651913B2 (en) | 2017-05-16 |
JP5955304B2 (ja) | 2016-07-20 |
US20140147183A1 (en) | 2014-05-29 |
CN103832854B (zh) | 2017-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32854A (zh) | 成像设备 | |
US2012030824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necting method | |
US841717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8004420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10440213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715757B2 (en) | Pullou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1109363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92473B2 (en) |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561364C (zh) | 用于启闭部件的锁紧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561893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0355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5856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unit housing permitting mechanism | |
CN10382700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333751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8227445B (zh) | 片材支撑装置和成像装置 | |
US7567770B2 (en) | Transfer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mounting | |
US11840416B2 (en) | Sheet s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27202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70092321A1 (en) | Unit drawing mechanism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201810102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649385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sheet conveying portion | |
JP5879808B2 (ja) |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98514A (ja)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159484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298538A (ja)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