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8701A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8701A CN103828701A CN201410055528.9A CN201410055528A CN103828701A CN 103828701 A CN103828701 A CN 103828701A CN 201410055528 A CN201410055528 A CN 201410055528A CN 103828701 A CN103828701 A CN 103828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lture
- growth
- box
- arabidopsis thaliana
- obser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培养箱体和观察箱体活动连接;所述培养箱体包括培养管托架、培养基托架和培养基盖板,所述培养管托架设于培养箱体的上部,将培养基箱体分为地上部生长区和根系生长区,培养管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管托槽,培养基托架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培养基盖板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其板面与灌注培养基时的培养管托槽底部相切;所述观察箱体包括通气孔、滤光层和遮光板,滤光层设于观察箱体的侧壁,遮光板覆盖于滤光层上,并与观察箱体活动连接,通气孔设于观察箱体上。本装置可以使拟南芥的地上部照光而根系生长在特定波长光下或完全黑暗环境中且无蔗糖添加,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背景技术
拟南芥已成为植物科学领域的模式植物之一,植物研究者不仅能从拟南芥上挖掘出有价值的基因资源,还能以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体系来研究其它植物的基因功能。尽管可以用蛭石或泥炭等人工介质来培养拟南芥植株,但是不能实时观测分析根系生长情况等,因此,一直以来植物研究者用琼脂生长板来培养拟南芥植物,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观察植物的生长,许多有价值的拟南芥突变体都是使用此方法筛选和鉴定出来的。然而,在这种拟南芥琼脂生长板的培养体系下(传统培养装置),植物的地上部与根系均照光,根系还生长在外源蔗糖添加的环境,这与植物自然的生长环境相异较大。众所周知,在自然的生长环境下,植物的地上部照光而根系生长于黑暗的环境中且无外源蔗糖添加。那么,使用传统培养装置研究拟南芥的生理与遗传机制会给植物研究者带来不可靠的研究结果。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实时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该装置能使拟南芥的地上部照光而根系生长于黑暗的环境中且无外源蔗糖添加,并保持了“传统装置”易于操作的特点。新装置给予植物较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避免研究过程中“不严谨结果”的产生,使植物研究者能得出“较本真的结论”。
技术方案: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实时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包括培养箱体、观察箱体和培养管,培养箱体和观察箱体活动连接;所述培养箱体包括培养管托架、培养基托架和培养基盖板,所述培养管托架设于培养箱体的上部,将培养箱体分为地上部生长区和根系生长区,培养管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管托槽,培养基托架设于根系生长区内,与培养箱体内壁贴合,培养基盖板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其板面与灌注培养基时的培养管托槽底部相切;所述观察箱体包括通气孔、滤光层和遮光板,滤光层设于观察箱体的侧壁,遮光板覆盖于滤光层上,并与观察箱体活动连接,通气孔设于观察箱体上。
所述培养基托架上设有用于将其从根系生长区内移出的受力装置。
所述培养基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所述观察箱体侧壁上设有供遮光板滑动的滑槽。
还包括增氧泵,所述通气孔与增氧泵连接。
培养管为上粗下细的倒圆台贯通结构,上沿管口设有防止培养管转动的固定装置,下沿管口与培养基盖板相切,所述固定装置为凸起结构。
所述培养管托槽设有与培养管固定装置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凹槽。
所述滤光层为绿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能仅仅让可见光的绿光进入,这是因为绿光对根系生长无影响,红光和蓝光对根系生长有影响,在绿光下观察根系,可以避免红光和蓝光对根系的影响,因此使根系观测更精确。
有益效果:与传统装置相比,本申请装置可以使拟南芥的地上部照光而根系生长在特定波长光(绿光)下或完全黑暗环境中且无蔗糖添加,较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图1)。本申请装置可与增氧泵联用,可以根据所培养的植物生长要求实时调节培养条件,培养箱盖板上设有的坐标系可以方便实验者观测根系的生长细节,准确定位每个培养箱盖板上的种苗,箱体由两种透光性能的材料组成,需要与箱体连接的设备均可以通过下层的不透光材料进行连接,避免了接口处漏光对植物根系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透光材料部分可以方便实验者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判断植物的长势,透光材料部分还附加有遮光板,遮光板有自己独立滑槽,当实验人员观察完毕后,可以还原根系生长所需的黑暗环境,尽可能的减少光对植物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比较了拟南芥在这两种培养装置下的生长与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的装置相比,本申请装置能自然真实地反映拟南芥的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表1);本申请装置能自然真实地反映根系对重力的响应(图3);本申请装置能自然真实地反映根尖生长素的极性分布(图4)。同时,该装置在使用完毕后,清理更加方便,培养基托架无间隙贴合于培养箱体内壁,培养基可灌注在托架内,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基托架将使用过的培养基整体清除。此外,通过培养基盖板与培养管托槽底部相切,以及培养管为上粗下细的贯通结构,保证了拟南芥根系生长到培养基界面时,能与培养基更自然的贴合,也解决了每次实验时灌注培养基的使用量问题,通过培养基盖板上的一个通孔注入培养基,另一个通孔排气,保证了顺利灌胶,且完全排除气泡保证培养基表面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养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培养箱体1、观察箱体2、培养管托架3、培养管托槽4、培养基托架5、培养基盖板6、通孔7、通气孔8、滤光层9、遮光板10、滑槽11、固定装置12;
图3为两种装置下拟南芥根系对重力的响应图。备注:TPG,传统培养装置;IPG,本申请装置;Ws,拟南芥野生型;agr1-2,向重性部分丢失的拟南芥突变体;
图4为两种装置下拟南芥根尖生长素的分布图。备注:TPG,传统培养装置;IPG,本申请装置;生长素的分布用其绿色荧光报告蛋白DR5:GFP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实施例1: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包括培养箱体1、观察箱体2和培养管,培养箱体1和观察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培养箱体1包括培养管托架3、培养基托架5和培养基盖板6,所述培养管托架3设于培养箱体的上部,将培养箱体分为地上部生长区和根系生长区,培养管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管托槽4,培养基托架5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培养基盖板6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其板面与灌注培养基时的培养管托槽4底部相切;所述观察箱体2包括通气孔8、滤光层9和遮光板10,滤光层9设于观察箱体2的侧壁,遮光板10覆盖于滤光层上,并与观察箱体活动连接,通气孔8设于观察箱体2上。所述培养基托架5上设有用于将其从根系生长区内移出的受力装置。所述培养基盖板上设有一对通孔7,向其中一个通孔内注入培养基时,另一个通孔用于排气。所述观察箱体2侧壁上设有供遮光板10滑动的滑槽11。还包括增氧泵,所述通气孔8与增氧泵连接。培养管为上粗下细的贯通结构,上沿管口设有防止培养管转动的固定装置12,下沿管口与培养基盖板相切。培养管托槽4设有与培养管固定装置配合的限位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凸起结构。所述限位装置为凹槽。所述滤光层9为绿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能仅仅让可见光的绿光进入,这是因为绿光对根系生长无影响,红光和蓝光对根系生长有影响,在绿光下观察根系,可以避免红光和蓝光对根系的影响,因此使根系观测更精确。
传统的拟南芥装置缺点是根系见光且系统密闭,这样使空气中的CO2进不去,拟南芥不能进行以CO2为底料的光合作用,所以板上添加了1%wt-3%wt的蔗糖,以补充植物对碳水化合物所需,不符合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根系见光且生长于蔗糖添加的环境,地上部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新装置。新装置培养箱体1尺寸是(12.5×3.5×12.5cm,L×W×H),培养箱体1的培养管托槽内用于放置培养管,此培养管可装溶解的琼脂胶,待琼脂胶凝固和冷却后可将拟南芥种子播于培养管上,拟南芥种子可在装有琼脂胶的培养管上生长,其根系能通过琼脂胶穿过培养管,培养箱体1内也装了些琼脂胶,待其凝固后,与培养管底部水平相切,那么从培养管伸出的拟南芥根正好也能贴着培养箱体1中凝固后的琼脂胶生长;如图1所示,培养箱体1和观察箱体2一样大小,两者可合成一个整体,观察箱体侧面的通气孔可与增氧泵联用,观察箱体上设有坐标系和带有独立滑槽的遮光板,增氧泵可不断向培养箱中充氧,这样可以使拟南芥根系生长环境氧气充足以维持生长所需,当需要监测拟南芥根系生长时,拉开遮光板就可以直接观察拟南芥的根系生长情况并根据坐标系上的刻度读出根系的长度,遮光板之后的绿色滤光片能仅仅让绿光进入,绿光不会影响根系生长,那么我们可在观察根系的同时,避免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光对根系的影响,让我们的观测更准确。因此,通过这样的设计,新装置可使拟南芥根系生长于黑暗环境(观测时处于绿光环境)而无蔗糖添加,另外地上部生长于开放的空气中,可以空气中的CO2为底料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新装置可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实时观测拟南芥生长中的应用,具体方法为:将加热融解的含有0.6%琼脂(w/v,g/mL)的MS培养基灌入培养管和培养箱体1,通过培养基盖板6保证装置内的培养基凝固后与培养管托槽底部相切,待冷却后将培养管放入培养箱体1的培养管托槽内,然后将观察箱体2与培养箱体1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将拟南芥种子播于培养管表面;出苗后,具有绿叶的拟南芥地上部生长于开放的空气中(可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小管伸出的拟南芥的根系正好也能贴着培养箱体1中凝固后的琼脂胶生长(生长与黑暗的环境中且无蔗糖添加),在观测期间滤光层可以在完全自然光照射下仅仅让绿光进入,不干扰根系的生长发育,方便实验者观察,同时,也可以使用遮光板保证其拟南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生长,需要观察时,拉开遮光板,监测拟南芥根系长度,以判断拟南芥的生长情况,并开通增氧泵调控培养箱中的氧气含量。试验完成后,可以通过培养基托架将使用过的培养基整体清除,方便后续清理使用。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的装置进行如下试验
植物生长分析
植物于取样后立即测量,干重、总根长、侧根长、主根向重性的弯曲角度和基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激光共聚焦测定方法见我们发表的文章(Xu and Shi,Plant and Soil,2007,301:17-28;Xu et al.,New Phytologist,2013,197:139-50)。
统计分析
用SPSS13.0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进行统计分析(P<0.05)。
结果与讨论
根系的生长与响应
我们研究了在传统装置(根系见光及生长于蔗糖添加环境,地上部处于密闭的装置中不能进行以CO2为底料的光合作用)与新装置(根系生长于黑暗和蔗糖不添加的环境,地上部处于开放的环境中能进行以CO2为底料的光合作用)培养系统下拟南芥的生长与响应。首先,与传统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植株相比,新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主根较长、侧根短、地上部与根系干重均有所减少(表1)。第二,与传统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主根的向重性相比,新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主根对重力的响应没有那么强烈。第三,与传统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根尖生长素的分布情况比较,新装置培养下的拟南芥根尖生长素展示了极性分布。因此,上述结果显示新装置能给予植物较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避免研究过程中“不严谨结果”的产生,使植物研究者能得出“较本真的结论”。
表1两种装置下野生型拟南芥(Ws)的生长情况
Claims (10)
1.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体(1)、观察箱体(2)和培养管,培养箱体(1)和观察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培养箱体(1)包括培养管托架(3)、培养基托架(5)和培养基盖板(6),所述培养管托架(3)设于培养箱体的上部,将培养箱体分为地上部生长区和根系生长区,培养管托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管托槽(4),培养基托架(5)设于根系生长区内,与培养箱体内壁贴合,培养基盖板(6)设于根系生长区内,其板面与灌注培养基时的培养管托槽(4)底部相切;所述观察箱体(2)包括通气孔(8)、滤光层(9)和遮光板(10),滤光层(9)设于观察箱体(2)的侧壁,遮光板(10)覆盖于滤光层上,并与观察箱体活动连接,通气孔(8)设于观察箱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托架(5)上设有用于将其从根系生长区内移出的受力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箱体(2)侧壁上设有供遮光板(10)滑动的滑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泵,所述通气孔(8)与增氧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为上粗下细的倒圆台贯通结构,上沿管口设有防止培养管转动的固定装置(12),下沿管口与培养基盖板相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托槽(4)设有与培养管固定装置配合的限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9)为绿色滤光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5528.9A CN103828701B (zh) | 2014-02-18 | 2014-02-18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5528.9A CN103828701B (zh) | 2014-02-18 | 2014-02-18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8701A true CN103828701A (zh) | 2014-06-04 |
CN103828701B CN103828701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079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5552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8701B (zh) | 2014-02-18 | 2014-02-18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2870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3646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调控空间培养植物转基因开花的热激表达装置 |
CN109691385A (zh) * | 2018-07-26 | 2019-04-30 | 福建农林大学 | 用于培养与检测拟南芥根向水性的装置及方法 |
CN116762701A (zh) * | 2023-07-31 | 2023-09-19 | 扬州大学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检测植物根向水性的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68427Y (zh) * | 2004-12-29 | 2006-04-05 | 刘岩 | 分体式花盆 |
CN201733690U (zh) * | 2010-07-15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 |
CN102106252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植物根系生长对比观察的展示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77977B1 (ko) * | 2006-05-07 | 2007-11-28 | 류승윤 | 뿌리 관찰용 개폐식 식물재배용기의 제조방법 |
CN101731135B (zh) * | 2008-11-26 | 2011-08-24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拟南芥直播水培装置及其应用 |
CN202819203U (zh) * | 2012-10-30 | 2013-03-27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一种专用于测量植物根长的培养板 |
CN203748376U (zh) * | 2014-02-18 | 2014-08-0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
2014
- 2014-02-18 CN CN201410055528.9A patent/CN1038287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68427Y (zh) * | 2004-12-29 | 2006-04-05 | 刘岩 | 分体式花盆 |
CN102106252A (zh) * | 2009-12-28 | 2011-06-29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植物根系生长对比观察的展示系统 |
CN201733690U (zh) * | 2010-07-15 | 2011-02-09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3646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调控空间培养植物转基因开花的热激表达装置 |
CN109691385A (zh) * | 2018-07-26 | 2019-04-30 | 福建农林大学 | 用于培养与检测拟南芥根向水性的装置及方法 |
CN116762701A (zh) * | 2023-07-31 | 2023-09-19 | 扬州大学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检测植物根向水性的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8701B (zh) | 2016-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ihan et al. | Encapsulation of cauliflower (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microshoots as artificial seeds and their conversion and growth in commercial substrates | |
CN209572543U (zh) | 一种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及近根际土壤分根装置 | |
CN105794724B (zh) | 一种方便观察和饲养稻飞虱的方法 | |
CN103828701B (zh)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
CN206061758U (zh) | 便于紫花苜蓿根系性状考察的水培装置 | |
CN109005964B (zh) | 一种用于研究植物根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无菌滤纸栽培方法 | |
CN200987313Y (zh) | 植物根系发育培养观测装置 | |
CN204811555U (zh) | 稻飞虱短期简易饲养装置 | |
CN209914672U (zh) | 用于培养与检测拟南芥根向水性的装置 | |
CN206402850U (zh) | 玉米幼苗培育装置 | |
CN203748376U (zh)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
CN208387514U (zh) | 一种用于植物根系二维原位动态观察和测定的植物栽培装置 | |
CN201733690U (zh) |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 | |
Wu et al. | Effects of light, macronutrients, and sucrose on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dangered fern Adiantum reniforme var. sinense (Adiantaceae) | |
CN203814326U (zh) | 一种水稻种植箱 | |
CN207653212U (zh) | 一种用于植物根系研究的水培装置 | |
CN205756178U (zh) | 一种高通量筛选化感水稻种质资源装置 | |
CN203735161U (zh) | 一种根系测量实验用栽培装置 | |
CN216219358U (zh) | 一种猕猴桃缺素症状的营养液栽培装置 | |
CN202310795U (zh) | 拟南芥及小粒种子作物培养器 | |
CN101904294A (zh) |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及其应用 | |
CN208029829U (zh) | 一种无土栽培培养杯 | |
CN103947534B (zh) | 水稻根系平面培养装置及方法 | |
CN208095359U (zh) | 一种用于植株表型观察的花盆 | |
CN209314533U (zh) | 一种观赏型马铃薯试管薯培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