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5122B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5122B CN103825122B CN201210467185.8A CN201210467185A CN103825122B CN 103825122 B CN103825122 B CN 103825122B CN 201210467185 A CN201210467185 A CN 201210467185A CN 103825122 B CN103825122 B CN 103825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ng terminal
- contact portion
- sheet contact
- insulating body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6—Pin or blade 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on one side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8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08—Contact having two contact surfaces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n opposite sides of insulative bod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四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的长方体状,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直立状基板、片状接触部及多个尾部。基板平行直立于安装段中,片状接触部伸入收容腔中,而尾部则伸出绝缘本体的底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而第三导电端子与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这两个接触平面分别贴靠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两侧,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电气结构,能够提高电源连接器的电气连接性能。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形成有一端子组装空间,四个导电端子采用组装的方式结合至绝缘本体上,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及电子系统的内部对电源的供应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电源能持续供应,电源连接器必须有可靠的机械连接构造。在实际使用中,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相较于传输信号的连接器更会出现比较频繁的插拔需求,因此在机械性能(例如插拔次数及产品寿命)方面,就会对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要求愈加苛刻。
目前,业界使用的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大都呈片状结构,而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端子则呈弯曲的弹性指状结构,通过弹性指状插座端子与片状导电端子的相互接触,实现电力传输的目的。但是,单纯地采用整片式的导电端子与弹性指状插座端子进行电气连接,其适用性并不广泛。例如,导电端子的尾端必需与电路板上的电源接点一一对应,因此整片式的导电端子并无法满足各种电源接点的阵列排布,而必须更改为多片式。但若将整片式导电端子做成多片式,例如三片式或四片式,则会出现诸多技术问题,例如导电端子在与插座端子对接时极易出现虚接的状况。
此外,业界目前使用的电源连接器的片状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容易出现散热效果不良的问题。
因此,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源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源连接器,以合理优化其结构,努力提高其电气连接性能,并有效改善其散热性能,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能够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改善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的长方体状,该绝缘本体包括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段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段,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段的底面;在该绝缘本体的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形成有一插口,该插口向内延伸形成一收容腔,在该收容腔的中间凸设有一直立状的舌板。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直立状基板、一自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以及多个自该基板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尾部,其中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这些导电端子的所述基板均平行直立于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中,所述片状接触部均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中,而所述尾部均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直线排列而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一侧;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排成一直线而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内形成有一贯穿该安装段的底面与后表面的端子组装空间,以及多个连通该端子组装空间与该收容腔的端子收容通道,每一导电端子的基板均平行固定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结构对称,而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三导电端子结构对称。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三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每一导电端子的基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凸包。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的底面上并靠近于该对接段的位置形成有一定位柱。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相邻的端子收容通道之间均形成有竖直状的隔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源连接器通过将四个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分成两组形成两个竖直的接触平面,并分别贴靠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两侧,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电气结构,能够提高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电气连接性能。此外,由于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形成有一端子组装空间,四个导电端子采用组装的方式结合至绝缘本体上,从而有效提高电源连接器的散热性能。另外,本发明导电端子的基板能够同时利用塑胶固定及凸包辅助固定的方式,从而确保电源连接器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1所示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之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源连接器1绝缘本体10
对接段11前表面110
安装段12底面120
后表面122插口13
收容腔14舌板15
端子组装空间16端子收容通道17
隔板18定位柱19
第一导电端子20基板21、31、41、51
第一侧边210、310、410、510
第二侧边212、312、412、512
接触部22、32、42、52
尾部23、33、43、53
凸包24、34、44、54
第二导电端子30第三导电端子40
第四导电端子50插座连接器2
电路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的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其中图1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为沿图1所示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10、第一导电端子20、第二导电端子30、第三导电端子40及第四导电端子50。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绝缘本体10大致呈直立的长方体状,包括有位于前方的对接段11及位于后方的安装段12,该对接段11的前表面110垂直于该安装段12的底面120,当电源连接器1安装于电路板3上时,安装段12的底面120位于电路板3上,而对接段11及其前表面110则凸伸出该电路板3的边缘,用来与插座连接器2相对接,如图9。
如图1及图6所示,在绝缘本体10的对接段11的前表面110形成有一插口13,插口13向内延伸形成一收容腔14,收容腔14的中间位置凸设有一直立状的舌板15。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在绝缘本体10的安装段12内形成有一连通该安装段12的底面120与后表面122的端子组装空间16,以及多个贯穿该端子组装空间16与收容腔14的端子收容通道17。端子组装空间16可以方便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组装,同时还有利于导电端子散热。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收容通道17的数量与导电端子20、30、40、50的数量相同,也是四个。在本实施例中,在端子收容通道17之间形成有竖直状的隔板18,但考虑到散热,隔板18并未完全贯穿端子组装空间16,而只是向下延伸一小段距离。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导电端子20、第二导电端子30、第三导电端子40及第四导电端子50大致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以平行排列的方式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中(如图4),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四导电端子50相互对称,而第二导电端子30与第三导电端子40相互对称。在组装时,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形成第一组,而第三导电端子40与第四导电端子50形成第二组。详细结构容下文描述。
如图5所示,上述第一导电端子20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210与第二侧边212的直立状基板21、一自该基板21的第一侧边210的上半部分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22、以及多个自该基板21的第二侧边212向下延伸的尾部23,其中该基板21的第一侧边210垂直于第二侧边212。
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导电端子30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310与第二侧边312的直立状基板31、一自该基板31的第一侧边310的下半部分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32、以及多个自该基板31的第二侧边312向下延伸的尾部33,其中该基板31的第一侧边310垂直于第二侧边312。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0的片状接触部22是朝着第二导电端子30弯折再向前延伸,而第二导电端子30的片状接触部32是朝着第一导电端子20弯折再向前延伸。因此,第一导电端子20的片状接触部22与第二导电端子30的片状接触部32沿上下方向直线排列,亦即两接触部22、32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上述第三导电端子40与第二导电端子30结构对称,第三导电端子40亦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410与第二侧边412的直立状基板41、一自该基板41的第一侧边410的下半部分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42、以及多个自该基板41的第二侧边412向下延伸的尾部43,其中该基板41的第一侧边410垂直于第二侧边412。但是第三导电端子40与第二导电端子30的不同点仅在于:第三导电端子40的片状接触部42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导电端子30的片状接触部32的弯折方向相反。
如图5所示,上述第四导电端子50与第一导电端子20结构对称,第四导电端子50亦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510与第二侧边512的直立状基板51、一自该基板51的第一侧边510的上半部分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52、以及多个自该基板51的第二侧边512向下延伸的尾部23,其中该基板51的第一侧边510垂直于第二侧边512。第四导电端子50与第一导电端子20的不同点仅在于:第四导电端子50的片状接触部52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导电端子20的片状接触部22的弯折方向相反。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40的片状接触部42是朝着第四导电端子50弯折再向前延伸,而第四导电端子50的片状接触部52是朝着第三导电端子40弯折再向前延伸,从而使得第三导电端子40的片状接触部42与第四导电端子50的片状接触部52沿上下方向排成一直线而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如图4及图2所示。
如图2及图4所示,在组装时,第一至第四导电端子20、30、40、50的基板21、31、41、51均平行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安装段12,其片状接触部22、32、42、52均伸入绝缘本体10的对接段11的收容腔14内,而其尾部23、33、43、53均伸出安装段12的底面120。详细地,第一导电端子20与第二导电端子30的片状接触部22、32紧密地贴靠于舌板15的一侧,而第三导电端子40与第四导电端子50的片状接触部42、52则紧密地贴靠于舌板15的另一侧。
请参阅图5及图8所示,在上述导电端子20、30、40、50的基板21、31、41、51上各设置有多个凸包24、34、44、54,以提供辅助固定作用。例如,这些凸包24、34、44、54能够相互抵靠以保持相邻端子之间的间隔,防止第一至第四导电端子20、30、40、50在组装与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
此外,在绝缘本体10的安装段12的底面120并靠近对接段11的位置形成有一定位柱19(如图2及图4),用来固定该电源连接器1,防止电源连接器1在与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后倾,从而保证电源连接器1与电路板3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呈直角型,其平行安装于电路板3上。亦即,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的插接方向平行于电路板3。在对接时,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舌板15(如图1)插入插座连接器2中,位于舌板15两侧的导电端子会与插座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通过将四个导电端子20、30、40、50的接触部22、32、42、52分成两组形成两个竖直的接触平面,并分别贴靠于舌板15的两侧,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电气结构,能够提高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电气连接性能。此外,由于本发明电源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的安装段12形成有一端子组装空间16,而四个导电端子20、30、40、50采用组装的方式结合至绝缘本体10上,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源连接器1的散热性能。另外,本发明导电端子的基板21、31、41、51能够同时利用塑胶固定及凸包辅助固定的方式,从而能够确保电源连接器1的结构稳定性。
Claims (9)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第三导电端子及第四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的长方体状,该绝缘本体包括有一位于前方的对接段及一位于后方的安装段,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垂直于该安装段的底面;在该绝缘本体的该对接段的前表面形成有一插口,该插口向内延伸形成一收容腔,在该收容腔的中间凸设有一直立状的舌板;
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一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直立状基板、一自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弯折并向前延伸的片状接触部、以及多个自该基板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尾部,其中该基板的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这些导电端子的所述基板均平行直立于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中,所述片状接触部均伸入该绝缘本体的收容腔中,所述尾部均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底面;其中
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直线排列而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一侧;以及
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朝着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而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则朝着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再向前延伸,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沿上下方向排成一直线而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并且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均贴靠于该绝缘本体的舌板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内形成有一贯穿该安装段的底面与后表面的端子组装空间,以及多个连通该端子组装空间与该收容腔的端子收容通道,每一导电端子的基板均平行固定于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端子与该第四导电端子结构对称,而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三导电端子结构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二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一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三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自该第三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下半部分朝向该第四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与该第一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是从该第四导电端子的基板的第一侧边的上半部分朝向该第三导电端子弯折并向前延伸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导电端子的基板上还设置有多个凸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段的底面上并靠近于该对接段的位置形成有一定位柱。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端子收容通道之间均形成有竖直状的隔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67185.8A CN103825122B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电源连接器 |
TW102126367A TWI473354B (zh) | 2012-11-19 | 2013-07-23 | 電源連接器 |
US14/020,915 US8926375B2 (en) | 2012-11-19 | 2013-09-09 | Power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67185.8A CN103825122B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电源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5122A CN103825122A (zh) | 2014-05-28 |
CN103825122B true CN103825122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0728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67185.8A Active CN103825122B (zh) | 2012-11-19 | 2012-11-19 | 电源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26375B2 (zh) |
CN (1) | CN103825122B (zh) |
TW (1) | TWI4733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25122B (zh) * | 2012-11-19 | 2016-02-03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US9401558B1 (en) * | 2015-01-30 | 2016-07-26 |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Ltd. | Power connector |
CN104966916A (zh) * | 2015-06-17 | 2015-10-07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
US9478900B1 (en) | 2015-07-16 | 2016-10-25 | Eaton Corporation | Power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elemen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
US9472892B1 (en) * | 2015-07-16 | 2016-10-18 | Eaton Corporation | Power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element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
CN105742877B (zh) * | 2016-04-18 | 2018-05-29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混合型插头连接器 |
TWM538266U (zh) | 2016-08-04 | 2017-03-11 | Molex Taiwan Ltd | 電源連接裝置總成及電源連接裝置 |
CN106785580A (zh) * | 2016-12-20 | 2017-05-31 | 江西江特电动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用大电流电气连接装置 |
CN112072353B (zh) * | 2017-09-15 | 2022-08-0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TWI834116B (zh) * | 2021-03-09 | 2024-03-01 | 陳松佑 | 導電端子組件與導電端子 |
CN113540856B (zh) * | 2020-04-20 | 2023-08-25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CN111900570A (zh) * | 2020-07-20 | 2020-11-06 |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型高速通讯连接器拼装组件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1950A (en) * | 1983-09-09 | 1986-05-27 | America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Circuit board-terminal-housing assembly |
EP0926772A2 (en) * | 1997-12-23 | 1999-06-30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CN201436722U (zh) * | 2009-07-17 | 2010-04-07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202275988U (zh) * | 2011-08-09 | 2012-06-13 | 格康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2384527U (zh) * | 2011-12-20 | 2012-08-15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端子 |
CN202917676U (zh) * | 2012-11-19 | 2013-05-01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11984A (en) * | 1994-02-08 | 1996-04-30 | Berg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471523B1 (en) * | 2000-02-23 | 2002-10-29 | Berg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
US6394818B1 (en) * | 2001-03-27 | 2002-05-2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Power connector |
US7001189B1 (en) * | 2004-11-04 | 2006-02-21 | Molex Incorporated | Board mounted power connector |
US7104812B1 (en) * | 2005-02-24 | 2006-09-12 | Molex Incorporated | Laminated electrical terminal |
US7762857B2 (en) * | 2007-10-01 | 2010-07-27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Power connectors with contact-retention features |
US8366458B2 (en) * | 2009-06-24 | 2013-02-05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system |
TWM373584U (en) * | 2009-07-17 | 2010-02-01 | Oupiin Enterpries Kunshan Co Ltd | Power connector |
US8057266B1 (en) * | 2010-10-27 | 2011-11-1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configured to transmit electrical power to separate components |
CN104779499A (zh) * | 2012-01-04 | 2015-07-15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3545627B (zh) * | 2012-07-17 | 2015-09-09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3825122B (zh) * | 2012-11-19 | 2016-02-03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
2012
- 2012-11-19 CN CN201210467185.8A patent/CN103825122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7-23 TW TW102126367A patent/TWI473354B/zh active
- 2013-09-09 US US14/020,915 patent/US892637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91950A (en) * | 1983-09-09 | 1986-05-27 | America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 Circuit board-terminal-housing assembly |
EP0926772A2 (en) * | 1997-12-23 | 1999-06-30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CN201436722U (zh) * | 2009-07-17 | 2010-04-07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202275988U (zh) * | 2011-08-09 | 2012-06-13 | 格康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CN202384527U (zh) * | 2011-12-20 | 2012-08-15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端子 |
CN202917676U (zh) * | 2012-11-19 | 2013-05-01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73354B (zh) | 2015-02-11 |
US20140141656A1 (en) | 2014-05-22 |
US8926375B2 (en) | 2015-01-06 |
TW201421811A (zh) | 2014-06-01 |
CN103825122A (zh) | 2014-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25122B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0273866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US8215994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having less resonance | |
CN201113076Y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10172871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97426Y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US2010003547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storage device | |
CN10231553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444086U (zh) | 连接器 | |
CN102957013A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US7467953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upler | |
CN20562191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CN104348040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59800U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390445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917676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04022390B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344527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
CN102684020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 |
CN103887641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 |
CN10599076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90060U (zh) |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 |
CN104037549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5921122U (zh) | 高速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及其插座端子 | |
CN20363178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