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0513A -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10513A CN103810513A CN201410050482.1A CN201410050482A CN103810513A CN 103810513 A CN103810513 A CN 103810513A CN 201410050482 A CN201410050482 A CN 201410050482A CN 103810513 A CN103810513 A CN 1038105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user
- rfid tag
- instruction
- rf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内存储的指令及相关操作数据对用户RFID标签进行数据操作,与传统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相比,无需多次连接上位机进行指令及其操作数据的编辑,降低了数据操作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物联网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为所有人员和物品安装RFID标签,利用RFID标签写入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关于人员和物品的各种信息。
传统的RFID标签写入设备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是根据后台信息平台的指令或收集到的操作人员的命令,对RFID标签进行操作。对于需要写入相同信息的大量RFID标签来说,这种方法需要将RFID标签写入设备多次与上位机相连,获取操作指令,效率很低,而且容易人为出错。第二种方式是根据RFID标签写入设备内部存储器预存的指令集合和操作数据,对RFID标签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将相同内容写入大量RFID标签时效率很高,但是一旦需要写入的内容发生变化,就必须将RFID标签写入设备重新与上位机相连,修改RFID标签写入设备内部存储器预存的指令集合和操作数据,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来降低用户RFID标签数据操作的复杂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包括:
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
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的,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包括:
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对所述解码获得的数据进行解密,以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指令包括:添加指令、删除指令、覆盖指令或修改指令。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包括:
当所述指令为添加指令时,将所述添加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
当所述指令为删除指令时,在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删除与所述删除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
当所述指令为覆盖指令时,使用与所述覆盖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覆盖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当所述指令为修改指令时,用与所述修改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替换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包括:射频收发机和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射频收发机用于接收感应范围内RFID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以及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RFID协议模块和数据解密编译模块,
所述RFID协议模块用于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并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数据解密编译模块用于对所述解码获得数据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所述RFID协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RFID标签位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外表面,用于存储指令以及每条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户交互模块,所述用户交互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交互模块为扬声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完成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或者,
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和/或用户RFID标签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通过根据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内存储的指令及相关操作数据对用户RFID标签进行数据操作,与传统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相比,无需多次连接上位机进行指令及其操作数据的编辑,降低了数据操作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中从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的具体步骤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一个优选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现有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如读卡器、阅读器等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流程据具体如下:
步骤101、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与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之间的通讯应至少兼容以下国际标准之一,即ISO14443系列、ISO15693系列、ISO18000-3或ISO18000-6系列国际标准。所述管理RFID标签和所述用户RFID标签满足同样的空中接口协议和防冲突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接通电源后,在其感应范围内检测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所述管理RFID标签一般位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外表面,可以附加文字、图形等说明所述管理RFID标签的功能,以方便管理者使用。所述管理RFID标签用于存储指令及相关的操作数据,所述用户RFID标签通常贴在物体上,如商品、车辆等,用于存储物体的相关信息,比如商品的名称、价格等信息。
步骤102、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本步骤中,当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在所述感应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管理RFID标签和所述用户RFID标签同时存在时,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管理RFID标签发卡设备方便地生成多个管理RFID标签,所述多个管理RFID标签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管理RFID标签用于存储指令及相关的操作数据,不同的指令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步骤103、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一个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及相应的操作数据对多个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同的操作。由于不同管理RFID标签中存储的指令及相关操作数据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换管理RFID标签来对多个用户RFID标签或同一个用户RFID标签进行不同的操作。而现有的设备在对用户RFID标签进行不同操作时,需要重新连接上位机,编辑存储器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通过根据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内存储的指令及相关操作数据对用户RFID标签进行数据操作,与传统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相比,无需多次连接上位机进行指令及其操作数据的编辑,降低了数据操作的复杂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具体可包括图2所示的步骤:
步骤201、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步骤202、对所述解码获得的数据进行解密,以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步骤中,为了保证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数据的安全性,数据通常采用私钥加密,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后,还需对所述解码后的数据可以采用内置的公钥进行解密,来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到的指令为:添加指令、删除指令、覆盖指令和修改指令中的任意一种。
当所述指令为添加指令时,将所述添加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如给空白用户RFID标签写入一条信息、给一个含有信息的用户RFID标签中添加一条信息等。
当所述指令为删除指令时,在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删除与所述删除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如删除用户RFID标签中的某条信息。
当所述指令为覆盖指令时,使用与所述覆盖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覆盖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当所述指令为修改指令时,用与所述修改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替换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根据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对多个用户RFID标签进行数据操作,操作完成后,还可以读取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检查,以确保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具体可包括:射频收发机31和数据处理模块32。其中,所述射频收发机31用于接收感应范围内RFID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2用于根据所述射频收发机31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以及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2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还应该包括电池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用于为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各个模块供电,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并检测所述电池的电量,当电量不足时发出报警信号。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2完成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或者,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和/或用户RFID标签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以节约电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管理RFID标签位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外表面,用于存储指令以及每条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2,优选的,还可包括:RFID协议模块321和数据解密编译模块322。其中,所述RFID协议模块321用于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并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所述数据解密编译模块322用于对所述解码获得数据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所述RFID协议模块321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还可包括:用户交互模块33。所述用户交互模块33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2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感应范围内检测到RFID标签或未检测到RFID标签、对用户RFID标签操作成功或操作失败等。所述用户交互模块33可以为扬声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显示器可以用来显示图像或文字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模块,可达到与所述方法相似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一个优选实例图,如图4所示,所述管理RFID标签42位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的外表面,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还设有微动开关43,通过所述微动开关43连接内部的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控制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在关闭和开启状态之间的切换,或者休眠与唤醒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用户RFID标签44可移动。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的工作过程如下:
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通常情况下处于关闭或待机状态,当所述微动开关43开启,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开启或被唤醒进入工作状态,所述设备41内部的射频收发机通过天线或线圈从空间接收管理RFID标签42或用户RFID标签44向外发送的射频信号(对于无源RFID标签,所述射频收发机还负责给标签芯片无线供电)。接收的射频信号经过解调整流进入RFID协议模块,RFID协议模块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完成解码、时序控制等工作后,将获得的数据发送到数据解密和编译模块。数据通过解密和编译生成指令集合和操作数据,与设备的固件操作系统配合,控制所述RFID协议模块对查询到的用户RFID标签44进行操作。RFID协议模块通过射频收发机与用户RFID标签进行读写等双向通讯,完成指令集合所要求的操作。根据操作的成功或失败,用户交互模块发出的声、光或图像文字提示提示。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的机械结构和外观时要注意所述管理RFID标签42和所述用户RFID标签44都要尽量让线圈磁力线穿过(或与天线极化方向一致),且彼此不要相互重叠,所述管理RFID标签42在天线区域的边上与天线垂直,正好让磁力线在空中绕圈后穿过。通常所述管理RFID标签放在显眼的位置以通过印刷的说明文字表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完成的功能,用户手持所述用户RFID标签44在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41的侧面按下所述微动开关43也很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
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包括:
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对所述解码获得的数据进行解密,以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包括:添加指令、删除指令、覆盖指令或修改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包括:
当所述指令为添加指令时,将所述添加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添加到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
当所述指令为删除指令时,在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删除与所述删除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
当所述指令为覆盖指令时,使用与所述覆盖指令相应的操作数据覆盖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当所述指令为修改指令时,用与所述修改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替换所述用户RFID标签中指定的数据。
5.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机和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射频收发机用于接收感应范围内RFID标签发出的射频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收发机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管理RFID标签和用户RFID标签;以及从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获取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RFID协议模块和数据解密编译模块,
所述RFID协议模块用于检测感应范围内的RFID标签,并对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数据进行解码;
所述数据解密编译模块用于对所述解码获得数据进行解密,获取所述管理RFID标签中的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
所述RFID协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令和相应的操作数据对所述用户RFID标签进行相应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RFID标签位于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的外表面,用于存储指令以及每条指令对应的操作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交互模块,所述用户交互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交互模块为扬声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完成所述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或者,
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未检测到所述感应范围内的管理RFID标签和/或用户RFID标签时,所述设备关闭或进入待机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0482.1A CN103810513A (zh) | 2014-02-13 | 2014-02-13 |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0482.1A CN103810513A (zh) | 2014-02-13 | 2014-02-13 |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10513A true CN103810513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0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50482.1A Pending CN103810513A (zh) | 2014-02-13 | 2014-02-13 |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1051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92537A (zh) * | 2018-05-21 | 2018-09-04 | 深圳市德鑫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声光提示的寻物系统及其寻物方法 |
CN109447218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成都芯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标签定时上报系统及WIFI标签发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2435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Rfidを利用した進入通知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CN101197001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读/写器装置、数据访问系统、以及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
CN101256618A (zh) * | 2006-12-07 | 2008-09-03 | 皮迅·特克勒吉克斯公司 | 基于rfid的监控系统和方法 |
US8325046B2 (en) * | 2008-09-30 | 2012-12-0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FID system, reader-writer, and RFID tag |
-
2014
- 2014-02-13 CN CN201410050482.1A patent/CN10381051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2435A (ja) * | 2005-10-28 | 2007-05-1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Rfidを利用した進入通知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CN101197001A (zh) * | 2006-12-06 | 2008-06-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读/写器装置、数据访问系统、以及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
CN101256618A (zh) * | 2006-12-07 | 2008-09-03 | 皮迅·特克勒吉克斯公司 | 基于rfid的监控系统和方法 |
US8325046B2 (en) * | 2008-09-30 | 2012-12-0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FID system, reader-writer, and RFID tag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92537A (zh) * | 2018-05-21 | 2018-09-04 | 深圳市德鑫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声光提示的寻物系统及其寻物方法 |
CN109447218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成都芯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Wifi标签定时上报系统及WIFI标签发射方法 |
CN109447218B (zh) * | 2018-10-18 | 2021-12-07 | 成都芯创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Wifi标签定时上报系统及WIFI标签发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40069851A1 (en)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 with removable media | |
CN103001671A (zh) | 在电池关闭模式下提供nfc安全应用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3729797A (zh) | 基于二维码及rfid技术的农产品信息防伪追溯系统 | |
CN101968854A (zh) | 畜牧溯源管理用的rfid方法和设备 | |
CN107689871A (zh) | 带身份核验的物联网移动终端及人证合一核验方法 | |
CN103577961A (zh) | 硬件设备管理系统及其信息的处理、查询方法 | |
CN106599975A (zh) | 一种即时感知开启状态的智能rfid电子标签 | |
US10333356B2 (en) | Electronic business car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844194A (zh) | 一种应用于互感器的超高频电子标签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
CN204946383U (zh) | 一种物联网技术实验箱 | |
CN103810513A (zh) | 一种用户rfid标签的数据操作方法及设备 | |
TWI553562B (zh) | Display device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1132577A (zh) | 在移动通信终端中提供固有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12003721A (ja) | 作業指示表示及び実績収集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 | |
CN207460244U (zh) | 一种物联网射频识别文件管理系统 | |
CN203870641U (zh) | 一种显示及写入设备 | |
CN206193817U (zh) | 基于rfid的保险箱监测系统 | |
CN104992195A (zh) | 基于双频电子标签定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 |
CN202887236U (zh) | 一种可远距离自动识别的vip卡片 | |
JP2005272136A (ja) |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 |
CN201156277Y (zh) | 一种纳税人身份自动识别装置 | |
JP4448278B2 (ja) | 個人識別装置 | |
JP2006195931A (ja) | Rfidリーダライタ内臓タブレット・ペン | |
JP2021012632A (ja) | 物品管理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
CN204229443U (zh) | 用于标记涉密移动存储设备的识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