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7156A -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7156A CN103807156A CN201210467113.3A CN201210467113A CN103807156A CN 103807156 A CN103807156 A CN 103807156A CN 201210467113 A CN201210467113 A CN 201210467113A CN 103807156 A CN103807156 A CN 1038071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flow
- water
- pressure
-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w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泵站采用可变速驱动装置,在其总进水和总回水管路上均装有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系统根据其温度差自动来粗调泵站输出流量;进一步地,系统还根据总管回水温度与其回水所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之偏差来更精确地调控泵站输出流量,使总管回水温度始终处于其最高允许温度下运行,使输出流量达到最小化,且在减小系统输出流量的同时,其输出压力也随之减小;这种以最小输出流量和压力为特征的循环水调节运行系统,具有简单、低成本优点,其综合节能率可达6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现行工业循环水系统,其主要功能是给生产工艺介质和设备降温冷却,绝大多数供水系统都采用了恒压、恒流量运行模式,虽有少数系统采用恒压变流量供水模式,但这两种供水模式都存在高压大流量的高能耗现象。
实际运行中的循环水系统,其冷却塔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冷却塔的效能严重受季节天气、环境温度等条件变化的影响,夏季换热效果差、冬季效果最好,其冷却效果在这两季节相差可达数倍。因此,需要冷却同样的生产工艺发热量,由于夏季循环水进出管温差小,所需流量大,而在冬季,由于其温差大,故其需要的流量最小。而系统设计条件是按照全部负载最大发热量在最炎热天气下的最大流量和最大压力来满足其工作需求,因此,在95%以上的时间里,其供水流量和供水压力都将严重过剩。这种不能随冷却塔冷却效果来调节流量的循环水系统是造成其高能耗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时,这种以满足流量和压力的双重参数为运行条件,系统是按照全部负载最大发热量来设计其供水流量和压力,而系统实际运行时的发热量可能远低于理论最大发热量;而且其供水系统的设计单位为考虑供水运行的可靠性,往往再对理论最大需求流量和压力放大一定的安全系数,这更造成了系统的高能耗,这是现行循环水高能耗的另一要因。
对于大多数运行的工业循环水系统,以上两种原因造成系统能源浪费率高达60%以上,有些系统甚至高达75%以上。
针对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让系统稳定运行在最佳节能状态下的循环水节能运行模式,通过测量其负载换热器前总管进水温度和负载换热器后总管回水温度,并求得温差ΔT的大小,以此来调节泵站输出水量,使回水管温度始终稳定在最高许可温度下运行,使输出流量达到最小,在减小输出流量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系统各管路、换热器及阀门等设备运行的液阻,达到泵降压运行目的。这样,便实现了降流量、降压力的“双降”节能运行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随冷却塔冷却效果来调节泵站输出流量和压力的节能运行循环水系统,通过调节工作泵的输出流量,使回水总管温度始终处于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同时满足各换热器回水温度也始终处于各自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在减小输出流量的同时,也自然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液阻,因此,达到降流量、降压力的“双降”节能运行目的。
本发明是在现行循环水系统上进行节能设计改造,为了使泵站输出流量可调,泵站由少数大功率工作泵改为多台小功率工作泵组成,可由开机数量来粗调其输出流量,同时,泵站中至少装有一台可调速电机驱动运行的工作泵,以满足精确调控输出流量目的。为测量负载换热器总进水管和总回水管温度,分别在其管路上各自安装温度传感器,以总回水管与总进水管温差ΔT为粗调依据,根据公式对工作泵输出流量进行调控,其中,Q0、ΔT0为已知参数,ΔT=T2-T1为总进、出水管实测温差;并使总回水温度T2始终处于最高允许温度T0状态下工作,且ΔT1=T0-T2为控制偏差量来形成反馈调节量,该反馈量通过控制器控制泵站各工作泵输出流量,这样,便形成了闭环流量精确控制,使输出流量达到最小化;粗调流量可通过控制工作泵运行的数量或通过工作泵运行的速度来实施,精调流量主要是通过工作泵运行速度的精确控制的方法来实施。
在输出流量和压力减小的同时,为保证各负载换热器回路同比例减小流量,则各负载换热器回路进水管道上的阀门开口度都必须得到最优化配置,使各负载流量都能适应压力在大范围内的等比例变化。
如果负载换热器具有所需流量不能随系统压力作等比例变化需求,则需要改进,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稳压或稳流量的在线增压改进供水方案:通过在该局部负载换热器回路上串联主动增压装置来达到增压或稳流量目的,即通过串联在需要稳压的负载换热器进水管路上的一台主动增压泵,增压泵由可变速控制电机来驱动,由该回路需求的流量、压力或温度参数来决定其电机运行速度,以达到其稳压和稳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作为优化改进,可通过在全部或部分重要换热器被冷却介质的回流(或该负载换热器回水)管路上增设温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各负载换热器工作情况和辅助控制泵站的流量输出,使泵站满足最小输出流量和压力的同时,必须动态满足所有负载换热器的流量和压力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其需求,则发出报警信息,提示通过人工干预,使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其具体调节方法是:既可以通过人工输入附加控制指令来调节工作泵的输出流量,又可以通过调节某报警负载换热器进水阀门状态来达到流量重新满足负载需求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节能型循环水系统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在局部回路上串联了增压改进装置的节能循环水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对在负载换热器上增加了监控改进的节能循环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循环水系统基本组成结构及功能简介
如图1所示,本循环水系统基本构成部分主要由循环泵站1、负载换热器2、冷却塔3、传感器4、控制器5、进水总管路6、回水总管路7、蓄水池8和阀门9等系统功能设备组成。这些功能设备共同组成一个节能型循环水运行系统。该图给出了一个由m台工作泵和n台换热器及一个冷却塔构成的结构示意图。
循环泵站1,其工作泵入口接蓄水池8,工作泵出口接进水总管路6,负载换热器2进水管接进水总管路6的出口,负载换热器2回水管路接总回水管路7的入口,总回水管路7的出口接冷却塔3的入口,冷却塔3的出口接蓄水池8;传感器4分别接在被测总管路上,其总进水管路上温度传感器T1可接在冷却塔3出口至总进水管路6这一段管路的任何一点位置上,但一般优先接在靠近负载换热器2前的总管路6的某一处位置上;其总回水管路上温度传感器T2可接在负载换热器后总回水管路至冷却塔3前的任意总管路位置上,一般优先接在靠近负载换热器2一端总管路上;负载换热器上的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接在各自负载被测管路上。
泵站1提供循环水运行的动力,负载换热器2用于工作介质或发热设备的冷却,循环水经过负载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后自身温度升高,其后,经上冷却塔3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循环水被冷却后重新回到循环水池8。这样,循环水经过两次热交换,最终将负载热量散发到大气环境中。
工作泵站1由m台电机—工作泵组成,分别命名为B1、B2、…、Bm,m≥1,其中,至少有一台工作泵由可控调速电机来驱动,可调速电机便于选用现有各种成熟变速控制方式,一般地,建议优先选用变频调速控制电机。
负载换热器2由n台高效换热器组成,分别明名为L1、L2、…Ln,n≥1;每台换热器进水管道前安装一个进水控制阀门,分别明名为F1、F2、…Fn。对换热器的要求是:在满足换热能力前提下,力求低负载压降特性,即低液阻性。
冷却塔3是每个循环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将来自负载换热器后的回水热量通过热交换散发到大气中,对其基本要求是换热效果良好,达到系统设计基本要求,有良好的换热功能。
传感器4主要由各负载换热器前总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T1和负载换热器后总回水管道上的传感器T2组成;作为改进性节能循环水泵站,不但包括泵出口总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还包括其总回水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或温度报警开关),也包括各负载换热器回水管路及负载被冷却介质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其功能是时时检测循环水系统总进水管路和总回水管路上的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
控制器5是每个循环水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单元,它负责整个循环水系统各运行参数的运算,及设备起动、停止或运行速度的控制和报警等功能,是整个系统的调控中心,由系统软、硬件组成,特别是根据进水、回水管温度对泵站流量进行自动调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人工干预调控。
进水总管路6、回水总管路7、蓄水池8和阀门9等系统为循环水正常运行的辅助功能设备,和传统循环水系统一样,对其基本要求是运行可靠、功能良好、低液阻性。
2、各换热器进水阀门的最优调节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水节能运行控制方法,这种节能运行系统由电机—泵组成变流量调节装置,由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降流量降压运行的节能型运行系统。在该系统正式作变流量和变压运行之前,还必须匹配各负载换热器进水阀门F1、F2、……Fn的开口度到最优工作状态,使各阀门开口度根据各负载换热能力的需求成合适的比例关系ξ1:ξ2:……:ξn,且当系统流量或压力发生变化时,使各阀门的进水量的变化始终保持该阀门开口度的比例关系不变,即流量或压力的变化不影响各阀门进水流量的比例变化关系。在各阀门开口度保持比例关系ξ1:ξ2:…:ξn的条件下,必须满足各负载换热器都工作在其各自所允许的最高上限温度范围内,下面说明其具体调节方法。
本发明根据负载设备在其最大负荷发热条件下,在最炎热天气条件下进行各负载换热器进水阀门调节;设各负载换热器L1、L2、…、Ln各自所允许的最高回水温度分别为T高1、T高2、…、T高n;从理论上讲,总回水管温度是各负载换热器回水的平均温度,即q1、q2、…、qn为各负载换热器工作在其回水最高允许温度下的夏季最大需求流量,而实际上,T高为实际测量值得来更为方便,即该状态下实际总回水管的实测平均温度值。
首先,根据各负载换热器的散热器需求,手动调节各负载阀门F1、F2、…、Fn开口大小,求得各负载换热器在其所允许最大回水工作温度下其最小流量的阀门开口度,该开口度为粗调值;接着,将调整好的各阀门开口度进行微量回调,使各负载换热器在其所允许的最高回水温度下都成比例地降低10%,即,各自阀门的通流能力各加大10%,这时得到一个新的阀门开口度;紧接着,降低泵站输出流量,直到约有20%的负载换热器出现其回水温度超过其自身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此时,精调出现温度超高的负载换热器进水阀门开口度,使出现温度超高的换热器回水温度都回落至各自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观察其它原未温度超差的负载换热器回水温度是否超高,如果超高,则继续调整,如果没有,则本次调整结束;最后,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系统运行压力,直到约有15%的负载换热器出现回水温度超高的情况,则重新调整出现温度超差的换热器进水阀门,让其回水温度尽量都回落至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如果不能全部满足,则直到至少约90%以上换热回路都能满足为止。一般地,系统总存在少数回路对压力或流量的变化特别敏感,则可通过后面将要介绍的少数特殊回路通过增压改进的方法来实施增压、稳流功能。至此,我们得到各负载换热器L1、L2、…、Ln阀门最终需要的初始开口度比例关系:ξ1:ξ2:…:ξn,并保持各阀门开口度相对固定不变,测量并记录在此条件下运行的系统各参数:系统运行的最大流量Q0,及最小总管温差ΔT0=T2-T1,最高回水温度T高=T0及最大运行压力P0,这些参数可作为系统的初始已知参数,并将其参数Q0、ΔT0、T0及P0都写进系统控制器5的参数控制表中,便于作为系统给定已知参数调用。注,Q0值可以通过流量传感器在线检测,也可以通过临时接入流量传感器的测量方式来测量。
3、循环水节能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法
3.1循环水变压运行原理
根据流体力学和换热器运行特征,当系统管路、阀门及换热器等系统机械结构参数未发生变化时,其循环水系统液阻R正比于Q2,即流量越小,则系统运行时的水压也可以越小。当我们根据△T的大小来控制调节循环水总流量Q时,在负载换热需求不变情况下,可根据公式Q0×△T0=Q×△T知其关系成立,即若当我们实测温差时,则当Q减少到原来的时,其换热总量并不改变,而液阻R则将减小到原来的可见减少流量的同时,循环水系统运行液阻R也将显著地降低,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其所需泵功可见泵运行时功率可以降低87.5%,在考虑实际泵功除需克服系统液阻外,还有一部分要转换成势能、动能或其它能量的方式,其实际泵功率P可以降低约65%左右。事实上,泵进水温度即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与环境温度有极大关系,冷却塔冬天的冷却效果是夏天冷却效果的2~5倍,可见根据循环水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来调节泵输出流量便可显著地降低泵运行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泵运行功率是参照夏季最大换热需求来制订的,系统在最冷的冬季,其运行的最低压力P1必须满足系统正常回水的要求,且还必须满足各负载换热器对系统和压力的特殊要求,比如防止结垢、换热器换热效率等特殊要求,系统所能正常运行的最低压力必须综合全盘考虑,不能全由负载液阻和冷却塔水头来决定;故,确定系统的最小工作流量Q1还必须满足系统最低安全压力的需求,否则需要适当提高其工作流量或压力。在此,我们规定在系统最低流量Q1下运行已经满足系统的最低安全运行压力P1;一般地,对于一个已知的循环水系统,其最低安全运行压力P1通过计算或实验并不难确定,在此不再详述。
3.2循环水节流运行控制方法
首先,控制系统根据公式来确定启动泵开机数量或工作泵(电机)的运转速度,并实施具体控制,其中,Q0和ΔT0为已知变量值,并令ΔT=T2-T1,T2为总回水管温度传感器实测值,T1为总进水管温度传感器实测值。这样得来的控制参数Q作为系统流量的开环控制指令,由此得到具体的开机数量和变速电机的初始运行速度,在一个合适的采用周期内,当前ΔT值与上一个采样周期内的ΔT值作比较,并对ΔT的变化量作一定的死区限定,比如,仅当ΔT的变换量超过1℃时,流量的调控才重新起作用,此处,由ΔT引起的控制仅为粗调控制。进一步地,本发明以由T2与T0形成的偏差ΔT1=T0-T2来组成流量闭环精确控制系统,达到精确控制输出流量目的,ΔT1的偏差敏感度可以设置的较小,比如0.1℃,这样,只要通过检查回水温度的较小变化,就能精确调控工作泵流量的输出。并且,在减小流量输出的时候,任何时候,系统运行的最小流量都不能低于系统最低安全流量Q1和最低运行的安全压力P1,否则,系统将自动提高其运行的流量和压力,直到满足该条件为止。
本发明,以总回水温度为控制目标,通过控制泵站输出流量,以使总回水温度T2始终处于最高允许工作温度T0状态下,以ΔT1为控制偏差量来形成反馈流量调节值,该反馈量通过控制器控制泵站各工作泵的输出流量,这样,便形成了闭环流量精确控制,使输出流量达到最小化。令,ΔT1=T0-T2,系统满足下列条件并作相应控制:
当ΔT1=0时,说明回水实际温度T2刚好等于最高允许温度T0,也说明总流量恰好满足系统换热需求,此时,系统保持泵站输出流量不变;
当ΔT1>0时,说明回水实际温度T2小于最高允许温度T0,也说明总流量过剩,此时,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工作泵输出流量,使总输出流量减小,直到ΔT1=T0-T2=0时为止;
当ΔT1<0时,说明回水实际温度T2大于最高允许温度T0,也说明总流量不足,此时,通过控制器自动调节工作泵输出流量,使总输出流量增大,直到ΔT1=T0-T2=0时为止。
实际调控过程中,由于系统传感器采集的电信号在很短时间里就能完成,而调整后的流量引起回水温度变化则有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在再次信号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延时时间才能真正反应出调整后的效果,即,采样周期值得注意。
一般情况下,以上调节过程是由控制器自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控制参数表T0、ΔT0或Q0的值来达到人工干预调节目的。当系统负载发热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程序很方便地修改各实际控制参变量,以适应新的工况,其适应性较强。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经验,由系统自动检测其总回水温度和总进水温度,由泵控速度调节系统来自动调整电机-泵的输出流量,同时,随流量的降低也自然降低了输出压力,达到流量和压力自适应调节的“双降”节能型运行目的。
4、对节能型循环水泵站的局部回路改进
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节能型循环水运行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我们可能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一个大系统中,少数换热器负载回路对流量和压力参数稳定性要求较高,这种极少数负载换热器回路可能会影响整个循环水系统的降流量和降压运行,这时候我们可能因这样少量的回路而要求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的参数,如果不对这样的回路采取特殊的局部改进,则会造成整体的大浪费,因此,作为进一步改进手段,我们采用下面方法对个别特殊回路进行增压和稳流量改进。
如图2所示,在需要改进的负载换热器回路上,在该换热器进水管路上串联一个增压泵,该工作泵由变频调速电机驱动,并在泵出口管路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通过检测其泵出水管压力或流量来控制电机(工作泵)运行的速度,达到调节其出水流量或压力稳定目的。工作泵入口10接压力水管11(远离该负载换热器一端的压力水管),工作泵出口12接换热器入口进水管路13;且在串联增压泵回路的一侧并联一个单向安全回路,当增压回路出现故障时,单向回路对该换热器提供必要的安全供水,在正常情况下,单向回路不工作;这样既满足了流量控制又能保证足够的安全供水。单向安全回路的入口13与增压回路的入口管路11并联,同时,单向安全回路的出口14与增压回路的出口管路12并联。流量传感器(可根据需要选用)15串联在工作泵出口12后面,压力传感器16(可根据需要选用)并联在工作泵出口12后面。此设备功能提供一个小范围内的增压稳流装置,而不必提高整个循环水运行参数,也不必另建新系统,实施方便灵活,值得提倡。
5、对节能型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改进
在实际使用中,为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还可以对上述基本控制方式作进一步改进:首先,在泵站出口的总管路上增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或压力报警开关,在系统参数表中,设置系统能正常工作的最低安全流量Q1和安全运行压力P1,在正常情况下,泵站输出流量Q和P必须满足Q1≤Q≤Q0且P1≤P≤P0的双重条件,否则系统将发出“流量低”或“压力低”的报警信息,同时工作泵将自动启动有关工作泵或提高其运行速度。
其次,在每个换热器或部分重要换热器被冷却介质回路上(或回水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以达到在线时时监控目的,具体回路如图3所示。其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于回水管路17上,或设置于被冷却介质的回流管路18上,两者可二选一,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如图3所示,在部分或全部换热器被冷却介质的回流管路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来在线监测每个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是否都达到目标状态;在监控器控制程序中都给每个换热器分别预设一个目标控制温度T01、T02、…、T0n,该目标温度值为该负载换热器能正常工作的温度上限,其值由系统设计负载决定,为已知量;当实际温度高于其目标温度时,系统给出声、光或文字报警提示,此时由人工确认其工作状态或负载工作参数,通过人工干预调整负载工作阀门状态使该换热器局部流量加大,也可以通过人机接口对系统控制参数表进行修订,如前面提到的通过修改控制参数T0、ΔT0或Q0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来实施调节变量,使输出流量重新优化配置,直到消除报警信息为止;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整体掌控,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节能运行状态下工作。
6、节能效果检查
国内某不锈钢厂,其净循环水供应站由5台185KW的电机驱动离心泵供水,主要用户为3条酸洗生产线和5条冷轧带钢生产线的56台换热器,该5台工作泵采用恒流量供水模式,供水能力为3000m3/H,供水方式为为6kg/cm2的恒压集中给水。根据现场实际调查发现,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总回水管道和总进水管道水温差ΔT=T2-T1仅3℃,且回水管道温度仅36℃,离允许其最高温度39℃还有3℃温差,流量严重偏大;在冬季,其总回水温度更低,仅25℃,该系统存在流量和压力都严重偏高的高能耗情况。
针对该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应改造,将原泵站5台工作泵电机中的3台改为变频控制,同时,在其泵站总出水管道上和回水管道上各增加一个温度传感器,在泵站总出水管道上增设一个压力传感器,同时保留了原各管路上的流量传感器,并由回水温度控制其泵站输出流量,使回水温度始终稳定在38±0.5℃,对56个换热设备中5个对供水压力要求稳定性高的负载换热回路采用了串联小功率增压泵的办法,使其局部回路压力始终稳定在4.5kg/cm2以上,经过这样该进后,其它主回路压力可以降低到2.0kg/cm2仍能正常稳定运行;经过这样简单的改进后,实际运行综合节电率达到70%。
Claims (9)
1.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泵出水总管和系统回水总管路上均装有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在该泵站中,其驱动工作泵运行的电机部分或全部采用可变速驱动控制方式,工作泵运行数量和工作泵运行速度由参变量ΔT和ΔT1共同决定;
通过测量其总出水管T1和总回水管温度T2,并求得ΔT=T2-T1,以温差ΔT为基础,控制器依据公式运算,求出对泵站开机数量或工作泵运行速度的调节量并加以实施,从而达到对流量的基本调节,进一步地,通过检测总回水管温度与其所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T0之间所形成的偏差ΔT1=T0-T2为依据,对泵站流量加以自动调节,以形成闭环流量精确控制,使输出流量达到最小化,且使总回水管温度始终处于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
作为优选条件,为满足所有负载既节能又稳定、可靠运行,对部分重要回路进行稳压改进,同时还可以在部分或全部负载回路上安装传感器来进行监测,以便于对该负载工况条件进行时时监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泵站流量的调节是通过控制工作泵启动的数量,或者由控制工作泵驱动电机的运行速度的改变来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循环水泵站总出水管路上和总回水管路上都设有温度传感器,“总出水管路”是指经过冷却塔冷却后,经泵站出水口到各负载换热器将要分支前的这一段总管路,“总回水管路”是指各分支管路刚好汇集在一起到冷却塔之间的这一段总管路,如果有几条总管,则是在每条总管上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然后取其平均温度值作为系统的控制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ΔT由总出水管路和总回水管路的实测温度值T2、T1来得到,即ΔT=T2-T1,ΔT1由总回水管最高允许工作温度T0和实测温度值T2来决定,即ΔT1=T0-T2;且由温差ΔT形成开环流量粗调控制,并由ΔT1构成闭环流量精确控制,其中,ΔT1的反馈量不是直接流量参数,而是由温度传感器转化而来的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使总回水温度始终稳定在所允许的最高温度附近,其最高允许温度T0,是指在最炎热的天气下条件下,系统所有换热器工作在各自所允许的最高回水温度下的平均最高温度,该温度由系统实际求得,具有相对稳定性,可看作已知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作为优选条件,为进一步满足局部换热器回路对压力和流量的较高要求,使用了在该局部回路上串联主动增压装置,该增压装置包括一台变频调速电机及工作泵,并在该回路上串联一个压力或流量传感器,通过检测泵出口压力或流量来控制电机(工作泵)运行速度,达到调节其该负载换热器进水流量或压力稳定目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同样地,作为优选条件,为进一步增加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可以在全部或部分重要换热器回路中,在其被冷却介质的回流管路上设置一件温度传感器,用来在线监测每个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是否都达到目标状态;在监控器控制程序中都给每个换热器预设一个目标控制温度,当实际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系统给出声、光或文字报警提示,此时由人工确认其工作状态或负载工作参数,通过调整负载工作阀门状态或修改泵控制运行参数表中的T0、ΔT0或Q0中的任意一个参数来优化系统流量配置,直到消除报警信息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运行压力必须满足P1≤P≤P0的运行条件,该实际压力获得是通过安装在泵站出口总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检测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67113.3A CN103807156A (zh) | 2012-11-08 | 2012-11-08 |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67113.3A CN103807156A (zh) | 2012-11-08 | 2012-11-08 |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7156A true CN103807156A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04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67113.3A Pending CN103807156A (zh) | 2012-11-08 | 2012-11-08 |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07156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8776A (zh) * | 2014-06-18 | 2014-10-22 |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城市排污管网超标水质的自动调节系统和方法 |
CN104313683A (zh) * | 2014-11-21 | 2015-01-28 | 刘瑜 | 一种泡生法蓝宝石长晶设备的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
CN104634023A (zh) * | 2014-12-08 | 2015-05-20 |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一种液体流量控制系统及变流量控制方法 |
CN105066768A (zh) * | 2015-09-09 | 2015-11-18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分设备预冷系统节能方法 |
CN105369847A (zh) * | 2014-08-19 | 2016-03-02 | 上海东方威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循环水系统的整体优化节能方法 |
CN105806013A (zh) * | 2016-05-19 | 2016-07-27 | 山东成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石化炼厂循环水场的节能方法 |
CN108507245A (zh) * | 2018-04-04 | 2018-09-07 | 重庆大学 | 一种嵌套闭环的全自动工业循环冷却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873041A (zh) * | 2018-08-29 | 2020-03-10 |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调节工作范围的控制功能部的压缩机或泵和工作方法 |
CN112797526A (zh) * | 2021-02-03 | 2021-05-14 | 蔚海建 | 不同供水温度选择不同温差最节能的工业循环水输送技术 |
CN114096861A (zh) * | 2019-05-17 | 2022-02-25 | Eles半导体设备股份公司 | 基于可伸展元件对受测电子装置进行热调节 |
CN114413456A (zh) * | 2022-01-14 | 2022-04-29 | 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群控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29588A (ja) * | 1996-02-26 | 1997-09-05 | Tokyo Gas Co Ltd | 冷却水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1272198A (ja) * | 2000-03-29 | 2001-10-05 | Kurita Water Ind Ltd | 開放循環冷却水系の運転方法 |
CN201133789Y (zh) * | 2007-11-29 | 2008-10-15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装置 |
CN101666319A (zh) * | 2009-09-29 | 2010-03-10 | 长沙翔鹅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方法 |
CN201569355U (zh) * | 2008-11-25 | 2010-09-01 | 蔡志强 | 工业循环水高效节能控制系统 |
CN102518946A (zh) * | 2012-01-09 | 2012-06-27 |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方法 |
-
2012
- 2012-11-08 CN CN201210467113.3A patent/CN1038071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29588A (ja) * | 1996-02-26 | 1997-09-05 | Tokyo Gas Co Ltd | 冷却水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
JP2001272198A (ja) * | 2000-03-29 | 2001-10-05 | Kurita Water Ind Ltd | 開放循環冷却水系の運転方法 |
CN201133789Y (zh) * | 2007-11-29 | 2008-10-15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装置 |
CN201569355U (zh) * | 2008-11-25 | 2010-09-01 | 蔡志强 | 工业循环水高效节能控制系统 |
CN101666319A (zh) * | 2009-09-29 | 2010-03-10 | 长沙翔鹅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方法 |
CN102518946A (zh) * | 2012-01-09 | 2012-06-27 |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通: "浅谈循环水系统的节能改造", 《科协论坛(下半月) 》 * |
汤永平: "自备热厂冷凝机组循环水系统设备的优化", 《中国氯碱》 *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08776A (zh) * | 2014-06-18 | 2014-10-22 | 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城市排污管网超标水质的自动调节系统和方法 |
CN105369847A (zh) * | 2014-08-19 | 2016-03-02 | 上海东方威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循环水系统的整体优化节能方法 |
CN104313683A (zh) * | 2014-11-21 | 2015-01-28 | 刘瑜 | 一种泡生法蓝宝石长晶设备的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
CN104634023A (zh) * | 2014-12-08 | 2015-05-20 |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一种液体流量控制系统及变流量控制方法 |
CN105066768A (zh) * | 2015-09-09 | 2015-11-18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分设备预冷系统节能方法 |
CN105806013A (zh) * | 2016-05-19 | 2016-07-27 | 山东成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石化炼厂循环水场的节能方法 |
CN108507245A (zh) * | 2018-04-04 | 2018-09-07 | 重庆大学 | 一种嵌套闭环的全自动工业循环冷却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507245B (zh) * | 2018-04-04 | 2021-06-08 | 重庆大学 | 一种嵌套闭环的全自动工业循环冷却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0873041A (zh) * | 2018-08-29 | 2020-03-10 |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调节工作范围的控制功能部的压缩机或泵和工作方法 |
CN114096861A (zh) * | 2019-05-17 | 2022-02-25 | Eles半导体设备股份公司 | 基于可伸展元件对受测电子装置进行热调节 |
CN112797526A (zh) * | 2021-02-03 | 2021-05-14 | 蔚海建 | 不同供水温度选择不同温差最节能的工业循环水输送技术 |
CN114413456A (zh) * | 2022-01-14 | 2022-04-29 | 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群控方法和设备 |
CN114413456B (zh) * | 2022-01-14 | 2023-09-08 | 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冷冻水系统的群控方法和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07156A (zh) | 一种循环水节能控制运行系统 | |
CN105546759B (zh) | 一种集中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 |
CN202868819U (zh) | 智能集中供热系统 | |
CN101211169B (zh) | 最小输送能耗的热源供热调节方法 | |
CN111396301B (zh) | 一种海边电厂循环水泵双变频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5823706B (zh) | 一次泵自适应变压差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2269444A (zh) | 一种供热与供冷水循环的能量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 |
CN203215856U (zh) | 一种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4061818A (zh) | 一种循环水温控节能运行系统 | |
CN1186572C (zh) | 空调水系统变压差变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0793173A (zh) | 基于最不利空调末端动态变化的水泵变频控制方法 | |
CN106123111A (zh) | 一种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补水调节控制回路及方法 | |
CN112797526A (zh) | 不同供水温度选择不同温差最节能的工业循环水输送技术 | |
CN201292954Y (zh) | 水泵和/或风机高效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5543443A (zh) | 一种转炉煤气加压机防喘振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14307404U (zh) | 不同供水温度选择不同温差最节能的工业循环水控制系统 | |
CN106545968A (zh) | 一种中央空调开式二级冷冻水节能控制系统 | |
CN102913991B (zh) | 集中供热分布式变频二级泵系统节能控制方法 | |
CN201133789Y (zh) | 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装置 | |
CN103984999A (zh) | 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能量集成优化方法 | |
CN101726038A (zh) | 一种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 |
CN1959222A (zh) | 公用建筑集中供热节能控制系统 | |
CN115143646A (zh) | 一种智能热水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3586393U (zh) | 热平衡机组及其控制装置 | |
CN212296819U (zh) | 一种海边电厂循环水泵双变频节能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He Rongzhi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