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806143B - 双向传动粗纱机 - Google Patents

双向传动粗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6143B
CN103806143B CN201410050872.9A CN201410050872A CN103806143B CN 103806143 B CN103806143 B CN 103806143B CN 201410050872 A CN201410050872 A CN 201410050872A CN 103806143 B CN103806143 B CN 103806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frames
vehicle body
headstock
power
bidirectiona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08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6143A (zh
Inventor
崔桂华
李建霞
刘伟
王成吉
任义利
周春娟
徐先晓
郭加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 ltd
Qingdao Huanqi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uanqi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uanqi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uanqi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08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6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06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6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6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传动粗纱机,其双向传动粗纱机,包括车头、车身、动力输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分左、右两段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头的两侧,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布置在所述车头的内部,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为从所述车头向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车身传动。上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入部分采用一个动力源和一套动力控制系统。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优选为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本发明在现有粗纱机的基础上进行较小幅度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粗纱机锭数的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粗纱机单机产量和生产效率;而且,其设备制造成本增加幅度小、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方便,设备故障率低、纺纱质量好。

Description

双向传动粗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纱机,尤其涉及一种双向传动粗纱机,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粗纱机的动力传动都是从车头开始进行单边传动,即所谓的左右手车。现有技术的这种结构的粗纱机直接制约了其单机产量的提升,主要因为:若需增加锭数,则必须加长车身,而车身的加长,将导致整个设备传动部分所受的扭矩较大,进而造成各锭位运转同步性差,且控制十分困难。而且,这种粗纱机锭数的增加由于受到车身长度增加的制约,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目前220mm锭距的粗纱机最长只能达到156锭;锭距194mm的车最长也只有192锭。
近年来,随着细纱机长车的普及应用,如何开发出锭数多、车身长、单机生产效率高、适于与细纱机长车匹配使用的粗纱机长车已经成为纺机制造厂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具有现实紧迫的积极意义。
中国专利申请CN103469378A公开了一种粗纱机传动装置,其升降传动轴横向贯穿粗纱机的车头和车尾机架,由安装于相邻两墙板之间的传动轴驱动装置驱动正反向转动,伸出墙体一侧的升降传动轴上装有齿轮,与之相啮合的龙筋托脚齿条的底端安装有龙筋,龙筋底部与龙筋杠杆的一端相连,龙筋杠杆的另一端为支点且龙筋杠杆上吊装有使龙筋杠杆平衡的平衡机构;该粗纱机传动装置能够提供重量大且不变的平衡力作用于杠杆,产生稳定的平衡力矩,一方面可分担在龙筋升降的过程中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另一方面保证升降过程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不会因为龙筋上锭数的增加,造成龙筋的抖动,因此粗纱机龙筋升降传动轴扭转刚性好,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小,粗纱的成形卷装好。
上述技术方案仅仅解决了在龙筋上锭数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分担在龙筋升降的过程中升降传动轴上承受的扭矩,以保持升降传动轴上承受较小扭矩的技术问题。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粗纱机其锭数增加仍然有限,且由于其工作过程中运动轨迹相对复杂,一方面带来控制系统复杂、控制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其设备结构复杂,设备故障风险指数增加,带来设备制造和维护维修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动结构简单、合理、纺纱锭数可大幅增多,且各锭位之间运转同步性好的双向传动粗纱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以提升粗纱机的单机产能,进而提升粗纱机单机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在加长车身、增加锭数的同时,有效控制动力传动扭矩的增加幅度,甚至是一定程度上降低动力传动扭矩,从而有效保证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提高或者保持现有粗纱机纺纱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向传动粗纱机,包括车头、车身、动力输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分左、右两段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头的两侧,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布置在所述车头的内部,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为从所述车头向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车身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粗纱机的传动机构集中放置在设备中间车头内部,传动单元采用一个动力源,粗纱机整车采用一套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传动系统从中间向两边传动,执行纺纱功能的车身部分分别位于车头的左右两侧。其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在现有技术粗纱机的基础上,在保持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不变的前提下,将粗纱机车身加长至原车身长度的一倍以内。即,在实现车身长度加长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车身较长所致个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大、控制困难等问题的出现。
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粗纱机的基础上进行较小幅度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粗纱机锭数的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粗纱机单机产量和生产效率;
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双传动粗纱机,其在成熟的现有技术上仅仅进行小幅度、简单的设备结构改进,因而其设备制造成本增加幅度小、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方便,故障率低。
作为优选,上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入部分采用一个动力源和一套动力控制系统。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更有利于保证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从而有利于保证纺纱质量。
进一步优选,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粗纱机的车身部分的制造成本,同时也更便于设备管理。由于左段车身和右段车身均由可拆卸连接的若干个单元组成,因而,左右车身可根据需要任意加长或者缩短。通常,左右段车身以车头为对称中心,对称分布在车头的左右两侧,这样设备布置更美观、设备管理更方便。
进一步优选,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锭距为220mm时,锭数最多为312锭。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一方面,当采用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这种布置方式、以及进行较大功率电机和减速机更换,在其他各传动部件及其连接方式均不做其他改进、以及锭距不变的前提下,本发明的粗纱机的锭数最大可达到现有技术的两倍。即单机产能最大可提升一倍;
另一方面,在单机产能提升至一倍以内(不包括一倍)的情况下,粗纱机的传动距离及各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将相应减小将较现有技术的传动距离减小。这样,粗纱机各锭的同步性将得到提高,进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纺纱质量。
进一步优选,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锭距为194mm时,锭数最多为384锭
该优选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一方面,当采用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这种布置方式、在其他各传动部件及其连接方式不做其他改进以及锭距不变的前提下,本发明的粗纱机的锭数最大可达到现有技术的两倍。即,单机产能最大可提升一倍;
另一方面,在单机产能提升至一倍以内(不包括一倍)的情况下,粗纱机的传动距离及各锭位之间动力传动部分的扭矩将相应减小将较现有技术的传动距离减小。这样,粗纱机各锭的同步性将得到提高,进而可以获得更好的纺纱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向传动粗纱机,通过在现有粗纱机的基础上进行较小幅度的结构改进,即可实现粗纱机锭数的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粗纱机单机产量和生产效率;而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双传动粗纱机,其在成熟的现有技术上仅仅进行小幅度、简单的设备结构改进,因而其设备制造成本增加幅度小、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方便,故障率低;
其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好,可有效保证粗纱机的纺纱质量;且便于设备管理。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其在加长粗纱机车身长度、满足锭位数量增加的同时,有效控制动力传动距离的长度,或者说是有效控制并降低动力传动扭矩的增加,并有效保证各锭位运转的同步性。本发明的双向传动粗纱机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单机效率,并可有效降低其传动轴扭矩,提高各锭位传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进而可有效保证粗纱纺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向传动粗纱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向传动粗纱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向传动粗纱机的车头俯视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传动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双向传动粗纱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双向传动粗纱机机构,包括车头1、车身2、动力输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分左、右两段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头1的两侧,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布置在所述车头1的内部,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为从所述车头1向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车身2传动。
上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入部分采用一个动力源和一套动力控制系统;上述左段车身与右段车身优选为,对称分布在车头1的左右两侧。
为便于理解,现结合附图1-3,以自动落纱粗纱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双传动粗纱机的纺纱过程所需的四大运动组成部分及实现自动落纱所需的辅助运动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3所示,粗纱机的牵伸传动11、锭翼旋转运动12、龙筋升降运动13、卷绕运动14、下龙筋移出运动15、落纱架升降运动16、钢带回转运动17。上述粗纱机的各个传动单元主要通过轴之间进行动力传递,轴与轴之间可以采用连接套、涨紧套或联轴器等多种形式进行固定连接,因而可根据需要进行连接或者部分拆除。
上述牵伸运动11由电机111通过同步带112带动传动轴113带动罗拉114运转,达到棉纱牵伸的目的。
上述锭翼旋转运动12由电机121通过同步带122带动轴123运转,通过固定在轴123上的齿轮124驱动固定在锭翼125上的齿轮126,来带动锭翼进行旋转,达到加捻的目的。
上述龙筋升降传动13由电机131通过同步带132带动减速机133运转,从而将动力传至轴134,然后通过固定在轴134上的齿轮135带动升降齿条136运动,实现下龙筋137的上下运动。其中轴134是通过连接套或联轴器138连接为一长轴分布于车头的两侧,实现双向车的要求。
上述龙筋卷绕运动14由电机141通过同步带142带动万向轴143旋转,从而带动下龙筋传动轴144旋转,通过固定在传动轴144上的齿轮145驱动筒管齿轮146运转,从而使筒管147作高速旋转,达到纱线卷绕的目的。
上述下龙筋移出运动15通过移出电机151驱动轴152旋转,通过固定在轴152上的齿轮驱动固定在移出小车154上的齿条155,使移出小车154在落纱时,能够带动下龙筋板137整体移出,达到落纱的要求。
上述落纱架升降运动16由电机161带动轴162旋转,通过固定在轴162上的轮163的卷绕,通过吊带164实现落纱架165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落纱的要求。
上述的钢带回转运动17,采用独立的电机171带动,分布于车身的两侧。
不难看出,采用上述结构的双向传动粗纱机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粗纱机。例如,对于普通电脑粗纱机,通过控制系统将牵伸、加捻、卷绕、升降运动进行速度匹配,便可达到恒张力纺纱的要求;
对于自动落纱机,为了适应自动落纱的要求,只需相应增加龙筋移出、落纱架升降、钢带回转运动等装置即可实现;
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对于动力源,所配备的电机数量可以是单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或者多电机。
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上述左右两侧车身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双向传动粗纱机的左右两侧车身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性安装。
可以看出,再不做出其他方面的技术改进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双向传动粗纱机,其锭距为220mm时,锭数最多可以达到312锭;锭距为194mm时,锭数最多可以达到384锭。也就是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最多可将粗纱机的单机产能提升一倍,因而可大幅提升其生产效率。换个角度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保持现有粗纱机产能或者只是少量提升粗纱机产能的情况下,可有效缩短各锭的动力传动输送距离,因而可以使得各锭之间的转速的同步性得以提高,进而可提高粗纱机的纺纱质量。

Claims (5)

1.双向传动粗纱机,包括车头、车身、动力输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分左、右两段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头的两侧,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布置在所述车头的内部,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出方式为从所述车头向位于其左右两侧的车身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传动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机的动力输入部分采用一个动力源和一套动力控制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传动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左段与所述车身的右段对称分布在所述车头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向传动粗纱机,其特征在于,锭距为220mm时,锭数最多为312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向传动粗纱机,其特征在于,锭距为194mm时,锭数最多为384锭。
CN201410050872.9A 2014-02-14 2014-02-14 双向传动粗纱机 Active CN103806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0872.9A CN103806143B (zh) 2014-02-14 2014-02-14 双向传动粗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0872.9A CN103806143B (zh) 2014-02-14 2014-02-14 双向传动粗纱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143A CN103806143A (zh) 2014-05-21
CN103806143B true CN103806143B (zh) 2016-02-03

Family

ID=5070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0872.9A Active CN103806143B (zh) 2014-02-14 2014-02-14 双向传动粗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06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7571A (zh) * 2016-11-21 2017-05-31 江南大学 一种三粗纱双锭独立传动喂入纺纱装置
CN106637545A (zh) * 2017-01-12 2017-05-10 浙江三禾数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锭子结构对称分布的双车尾倍捻机
CN108411412A (zh) * 2018-05-28 2018-08-17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粗纱机
CN110775724A (zh) * 2019-12-02 2020-02-11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流纺整机落纱方法及布局排列机组
CN113122969A (zh) * 2020-01-11 2021-07-16 邱丽遐 一种粗纱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5404A1 (fr) * 1999-03-15 2000-09-21 Motonobu Hattori Systeme de moteur pour commander directement les broches de metier a filer
EP1479800A2 (en) * 2003-05-21 2004-11-2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control system for spinning machine
CN202139349U (zh) * 2011-06-14 2012-02-08 浙江永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头驱动的纺机
CN203754884U (zh) * 2014-02-14 2014-08-06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传动粗纱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55404A1 (fr) * 1999-03-15 2000-09-21 Motonobu Hattori Systeme de moteur pour commander directement les broches de metier a filer
CN1343270A (zh) * 1999-03-15 2002-04-03 服部元信 纺纱机械的锭子直接驱动电动机系统
EP1479800A2 (en) * 2003-05-21 2004-11-24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control system for spinning machine
CN202139349U (zh) * 2011-06-14 2012-02-08 浙江永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头驱动的纺机
CN203754884U (zh) * 2014-02-14 2014-08-06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传动粗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6143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6143B (zh) 双向传动粗纱机
CN101962831B (zh) 一种数字化并捻试验机
CN103388200B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CN101492844B (zh) 一种数字化粗纱试验机
CN202116743U (zh) 用于粗纱机车头传动部件上的张紧机构
CN203754884U (zh) 双向传动粗纱机
CN2552958Y (zh) 细纱机
CN204918921U (zh) 直连式假捻变形机
CN204898186U (zh) 一种单锭单控捻线机
CN208917377U (zh) 一种两锭粗纱试验机
CN207760472U (zh) 组合式粗纱机
CN212865120U (zh) 一种变频调速氨纶纱加捻装置
CN204803469U (zh) 数控细纱机的多电机牵伸罗拉传动装置
CN201501951U (zh) 用于高速精梳机的喂卷机构
CN202786602U (zh) 一种细纱机辅助捻度控制装置
CN208791845U (zh) 全电子牵伸长细纱机牵伸传动机构
CN205099824U (zh)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卷绕张力无级调速机构
CN203360673U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CN200961160Y (zh) 一种粗纱机动力传动机构
CN201144307Y (zh) 新型的亚麻粗纱机卷绕成型换向和升降龙筋传动机构
CN200961158Y (zh) 新型车头结构
CN200946173Y (zh) 新型粗纱机动力传动机构
CN201534896U (zh) 用于高速直流化纤倍捻机的卷取装置
CN205907414U (zh) 一种用于粗纱机的牵伸系统
CN210596382U (zh) 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新型双电机牵伸罗拉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ui Guihua

Inventor after: Li Jianxia

Inventor after: Liu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Chengji

Inventor after: Ren Yili

Inventor after: Zhou Chunjuan

Inventor after: Xu Xianxiao

Inventor after: Guo Jiayang

Inventor before: Cui Guihua

Inventor before: Wang Chengji

Inventor before: Li Jianxia

Inventor before: Ren Yili

Inventor before: Zhou Chunjuan

Inventor before: Xu Xianxiao

Inventor before: Guo Jiay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8

Address after: 266400 Huangdao, Shandong province Qian Qian Shan Road, No. 177

Patentee after: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ICORP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400 Qingdao, Shandong, Huangdao District, No. six Haibin Road, No. 789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CORP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400 No. 177, Qian Jia 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uanqiu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400 No. 177, Qian Jia 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CORP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4

Address after: 266400 No. 177, Qian Jia 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400 No. 177, Qian Jia Shan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CORP MACHINER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uanqiu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