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3648B -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83648B CN103783648B CN201410061092.4A CN201410061092A CN103783648B CN 103783648 B CN103783648 B CN 103783648B CN 201410061092 A CN201410061092 A CN 201410061092A CN 103783648 B CN103783648 B CN 1037836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 sampling
- beating
- evaluation
- 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打叶复烤工序包括原料工序、真空回潮工序、热风润叶工序以及叶片复烤工序;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打叶复烤原料及工序样品取样代表性不强难题,为准确、客观评价打叶复烤工序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提供技术手段,该方法具有真实、客观、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对于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过程工序评价等工作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打叶复烤作为卷烟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连接卷烟制造和烟叶生产的重要纽带,对原料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关口开始前移,卷烟工业企业已开始深度介入打叶复烤加工全过程,因此在打叶复烤企业围绕“原料上水平”开展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过程质量符合性评价、均质性评价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工作均需要进行取样,目前行业没有制定相关的取样标准。鉴于初烤烟叶不是均匀的物质,一般等级纯度控制在60%左右,是由多等级混合而成,而且打叶复烤加工过程是不断混合的过程,均匀度不断提高。通常采用的取样方法是在各个工序出口取5次样混合而成,且没有其他要求,应用该方法研究人员或评吸人员评价得出的结论忽左忽右,找不出变化规律,样品之间差异较大,造成其根本原因是该取样方法不够科学、严谨,取样样品的代表性不够,所以会造成评价结果失真,重复试验次数较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研究制定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的打叶复烤原料及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不仅有利于开展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过程质量符合性评价、均质性评价等工作,而且有利于提升打叶复烤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能够客观、准确反应样品信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所述打叶复烤工序包括原料工序、真空回潮工序、热风润叶工序以及叶片复烤工序;
所述原料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1.1烟叶采购前:同一等级、同一堆垛随机抽取不少于5包件,每包件随机抽取不少于20把或散烟200片,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2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1.2烟叶采购后:采用下述a或b或c三种方式取样,其中c方式适用于不经真空回潮处理;
----a)从不同堆垛中共抽取不少于20包件,抽取位置为堆垛的四角加中间,每包件中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等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b)从不同区域中共抽取不少于20个烟架,抽取位置为烟架的左中右位置,当烟架数量少于20个以实际数量进行抽取,每个烟架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等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c)根据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以铺叶解把台作为取样点,每次取样3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2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真空回潮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参照上述步骤1.2要求进行抽样,取好的片烟原料样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真空回潮前样品,另一份跟随正常投料进行真空回潮,待回潮结束后取出该样品;
所述热风润叶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热风润叶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8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1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叶片复烤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复烤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500g,然后再采用四分法取所需样品100g,置于样品袋中,连续取样不少于5次,全部混合后,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其它要求
打叶复烤原料样、真空回潮样、热风润叶样、叶片复烤样抽样的范围应一致,当打叶复烤加工投料总量超过3000担时,以3000担进行抽取,低于3000担时以实际投料量进行抽取。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打叶复烤原料及工序样品取样代表性不强难题,10名卷烟产品专业评吸人员对常规取样方法和本发明取样方法两种条件下打叶复烤不同工序样品进行感官数字化质量评价(百分制)对比,如图1、图2所示,为准确、客观评价打叶复烤工序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提供技术手段,该方法具有真实、客观、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对于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过程工序评价等工作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取样方法打叶复烤不同工序数字质量评价结果;图2是本发明方法打叶复烤不同工序数字质量评价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打叶复烤工序包括原料工序、真空回潮工序、热风润叶工序以及叶片复烤工序;所述原料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1.1烟叶采购前:同一等级、同一堆垛随机抽取不少于5包件,每包件随机抽取不少于20把或散烟200片,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2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1.2烟叶采购后:采用下述a或b或c三种方式取样,其中c方式适用于不经真空回潮处理;
----a)从不同堆垛中共抽取不少于20包件,抽取位置为堆垛的四角加中间,每包件中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等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b)从不同区域中共抽取不少于20个烟架,抽取位置为烟架的左中右位置,当烟架数量少于20个以实际数量进行抽取,每个烟架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等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c)根据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以铺叶解把台作为取样点,每次取样3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2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真空回潮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参照上述步骤1.2要求进行抽样,取好的片烟原料样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真空回潮前样品,另一份跟随正常投料进行真空回潮,待回潮结束后取出该样品;
所述热风润叶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热风润叶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8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1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叶片复烤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复烤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500g,然后再采用四分法取所需样品100g,置于样品袋中,连续取样不少于5次,全部混合后,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以实例说明:若3000担已采购的某单等级原烟,分别采用堆垛(2个垛)或烟架(2个区域)两种方式存放,打叶复烤加工能力12000kg/h。
A.1原料样
a堆垛方式:共抽取20个包件(每垛10个包件),每包30片,共600片,混合后形成原料总样,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形成初始样本。
b烟架方式:共抽取20个烟架(每区域10个烟架),每烟架30片,共600片,混合后形成原料总样,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形成初始样本。
c(不经真空回潮):每隔38分钟(3000×50kg/12000kg/20次×60分钟)取样1次,每次约30片,连续取20次原料单样,共600片,混合后形成原料总样,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形成初始样本。
A.2真空回潮样
参照A.1要求进行抽样,取好的原料样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真空回潮前样品,另一份跟随正常投料进行真空回潮,待回潮结束后取出该样品,形成真空回潮后初始样本。A.3热风润叶样
每隔76分钟(3000×50kg/12000kg/10次×60分钟)取样1次,每次80片,连续取10次热风润叶单样,共800片,混合后形成热风润叶总样,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形成初始样本。
A.4叶片复烤样
每隔152分钟(3000×50kg/12000kg/5次×60分钟)取样1次,每次500g,四分法缩至100g,连续取5次叶片复烤单样,共500g,混合后形成初始样本。
Claims (1)
1.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所述打叶复烤工序包括原料工序、真空回潮工序、热风润叶工序以及叶片复烤工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1.1烟叶采购前:同一等级、同一堆垛随机抽取不少于5包件,每包件随机抽取不少于20把或散烟200片,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2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1.2烟叶采购后:采用下述a或b或c三种方式取样,其中c方式适用于不经真空回潮处理;
----a)从不同堆垛中共抽取不少于20包件,抽取位置为堆垛的四角加中间,每包件中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b)从不同区域中共抽取不少于20个烟架,抽取位置为烟架的左中右位置,当烟架数量少于20个以实际数量进行抽取,每个烟架抽取30片,全部混合后,作为外观质量检验样本;经外观检验剔除霉变、明显烤制不当烟片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c)根据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以铺叶解把台作为取样点,每次取样3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2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真空回潮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参照上述步骤1.2要求进行抽样,取好的片烟原料样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真空回潮前样品,另一份跟随正常投料进行真空回潮,待回潮结束后取出该样品;
所述热风润叶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热风润叶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80片,连续取样不少于10次,全部混合后,从中随机抽取烟叶100片,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所述叶片复烤工序的过程样品取样方法步骤为:
选取某一取样批次,根据该抽样批次所在的生产加工时间,按照等时间间隔计算该工序每次取样的间隔时间,待设备运行稳定后开始取样;在复烤机进料端、出料端落料口作为取样点,为保证获得烟片截流面上所有部位的烟片,使用取样托盘取样500g,然后再采用四分法取所需样品100g,置于样品袋中,连续取样不少于5次,全部混合后,作为后续评价的初始样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1092.4A CN103783648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1092.4A CN103783648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83648A CN103783648A (zh) | 2014-05-14 |
CN103783648B true CN103783648B (zh) | 2015-08-19 |
Family
ID=5066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1092.4A Active CN103783648B (zh) | 2014-02-21 | 2014-02-21 |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836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90749B (zh) * | 2017-03-31 | 2019-09-10 |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打叶复烤叶片结构检测精确取样的控制系统 |
CN108088698B (zh) * | 2017-11-03 | 2021-05-04 | 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固化阶段的极板取样分析方法 |
CN108354219A (zh) * | 2018-04-24 | 2018-08-03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通过烟叶外观质量判定烟叶醇化程度的方法 |
CN111562133B (zh) * | 2019-03-08 | 2023-09-22 | 浦项(张家港)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原料验收取样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18299C2 (ru) * | 2009-06-22 | 2011-05-10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абака, махорки и табачных издели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ГНУ ВНИИТТИ Россельхозакадемии)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держания пиролизата в табачном сырье |
CN202525064U (zh) * | 2011-07-28 | 2012-11-14 | 南京焦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叶烟梗检测分选装置 |
CN103197032A (zh) * | 2013-03-13 | 2013-07-10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打叶复烤成品片烟混合均匀性的评价方法 |
CN103393211A (zh) * | 2013-08-02 | 2013-11-20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可在线检测和控制打叶风分质量的打叶去梗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384450T1 (de) * | 2001-12-21 | 2008-02-15 | Galenica Ab | Tabak und/oder tabak in kombination mit tabakersatz zusammensetzung zur verwendung als schnupf in der mundhöhle |
-
2014
- 2014-02-21 CN CN201410061092.4A patent/CN1037836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418299C2 (ru) * | 2009-06-22 | 2011-05-10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абака, махорки и табачных изделий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ГНУ ВНИИТТИ Россельхозакадемии)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держания пиролизата в табачном сырье |
CN202525064U (zh) * | 2011-07-28 | 2012-11-14 | 南京焦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烟叶烟梗检测分选装置 |
CN103197032A (zh) * | 2013-03-13 | 2013-07-10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打叶复烤成品片烟混合均匀性的评价方法 |
CN103393211A (zh) * | 2013-08-02 | 2013-11-20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可在线检测和控制打叶风分质量的打叶去梗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打叶复烤工序评价过程样品抽样次数的研究;卢幼祥等;《安徽农业科学》;20131130(第33期);12973-1307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83648A (zh) | 2014-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3648B (zh) | 一种打叶复烤工序中的过程样品的取样方法 | |
CN101999752B (zh) | 一种烟叶分切打叶复烤方法 | |
CN103462201B (zh) | 一种烟片处理工艺 | |
CN104770844B (zh) | 一种提高梗丝掺配精度的方法 | |
CN105935147A (zh) | 一种烟碱均质化的装框备料方法 | |
CN102879535A (zh) | 提高卷烟质量稳定性所需烟丝长度的确定方法 | |
CN103704873B (zh) | 一种打叶复烤在线杂物控制工艺 | |
CN106954881B (zh) | 一种多级提取免浓缩的再造烟叶制备方法及其再造烟叶 | |
CN205506517U (zh) | 一种选矿试验中已烘干矿样的快速缩分制样设备 | |
WO2020153931A3 (en) | Methods for extracting constituents from plant material and apparatus and products thereof | |
CN106418658A (zh) | 一种基于烟丝尺寸规格进行配组的方法 | |
CN202725484U (zh) | 一种新型茶叶筛分装置 | |
CN102217778A (zh) | 一种通过卷烟加工提高烟叶原料使用价值的方法 | |
CN105921606B (zh) | 一种汽车金属配件冲压成形方法 | |
CN106235380A (zh) | 一种利用精细化分组技术制备烟丝的方法 | |
CN106615292A (zh) | 一种茶叶的制作工艺 | |
CN204482908U (zh) | 生产茶叶用揉捻设备 | |
CN104397207A (zh) | 气动压榨豆干装置 | |
CN103734896A (zh) | 一种再造烟叶原料预处理工艺 | |
CN102342341B (zh) | 一种标准定量拼配速溶乌龙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8263270U (zh) | 一种生产大胶体产品的模具 | |
CN104209264B (zh) | 茶叶抖筛机 | |
CN106364922A (zh) | 一种混匀矿端部料的短流程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205695409U (zh) | 一种眉茶的中段茶精制生产系统 | |
CN103734899A (zh) | 一种再造烟叶原料废弃烟叶预处理梗叶分离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