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8394A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78394A CN103778394A CN201210404812.3A CN201210404812A CN103778394A CN 103778394 A CN103778394 A CN 103778394A CN 201210404812 A CN201210404812 A CN 201210404812A CN 103778394 A CN103778394 A CN 1037783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 garbage
- determining
- radio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上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物联网使用范围和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传感器以及电子标签等传感识别设备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这一概念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可以实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说,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目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争相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方向。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的比例,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可以深入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目前物联网在食品溯源、物品溯源等消费品的跟踪、溯源等领域已经有了很多应用和发展。人们的焦点都集中在消费品的质量上,特别是食品安全,很少关注消费品在消费后的应用处理。相应的在食品或者生活用品等领域物联网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物联网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上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优选地,上述射频识别器设置于垃圾桶上,上述物体是位于上述垃圾桶中的物体。
优选地,上述设置于垃圾桶上的射频识别器还用于识别使用上述物体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并上报上述用户的识别信息。
优选地,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包括:根据上述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上述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上述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根据上述相关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优选地,上述相关信息是由小区内的射频感应点识别上报后存储在上述数据库中的。
优选地,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是否需要对上述物体进行回收再利用;确定回收上述物体所需产生的费用;或者将上述识别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用于后续进行集中分析。
优选地,上述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上述识别信息包括:在上述射频识别器感应到上述物体的情况下,上述射频识别器识别上述物体上携带的射频标签,将上述射频标签上指示的信息作为上述物体的识别信息;将获取的上述识别信息上报给上层处理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上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优选地,上述射频识别器设置于垃圾桶上,上述物体是位于上述垃圾桶中的物体。
优选地,上述确定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上述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上述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上述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上述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相关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射频识别器获取相应物体的识别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上报以确定最终对该物体的处理方式。例如,上述物体可以用户吃完零食的零食袋等将要作为垃圾进行处理的物体,这样便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对垃圾的处理或者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物联网使用范围和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识别信息确定物体处理策略的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射频识别器识别所述识别信息的一种优选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单元的一种优选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监控管理系统的一种优选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城市感应点检查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箱上的垃圾感应检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的信息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上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
步骤S104: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由射频识别器获取相应物体的识别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上报以确定最终对该物体的处理方式。例如,上述物体可以用户吃完零食的零食袋等将要作为垃圾进行处理的物体,这样便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对垃圾的处理或者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物联网使用范围和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对垃圾的处理,上述的射频识别器可以设置于垃圾桶上,上述的物体也就是位于所述垃圾桶中的物体。例如,当位于垃圾桶中的识别器识别出丢到垃圾桶中的物体时,就可以将该识别信息上传到上层处理单元(例如,垃圾处理系统等),由上层处理单元确定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例如是否回收该垃圾,或者对该垃圾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更加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处理。
考虑到垃圾的处理还可能涉及到相应的垃圾的生产过程或者该垃圾原本的用途,以及产生该垃圾的用户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可以设定识别感应点以获取该物品的其它相关信息,优选地,可以在获取其它相关信息后采用一个专门的存储器进行存储,从而使得当上层处理单元需要这些相关信息后可以及时从这个数据库中获取。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所述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优选地,上述设置于垃圾桶上的射频识别器还可以用于识别使用上述物体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并上报上述用户的识别信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射频识别器识别产生该垃圾的用户的识别信息仅是为了更好地确认该垃圾的相关信息,同样也有利于对每个用户产生的垃圾进行综合分析,这仅是一种可选的方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优选地,上述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小区内的射频感应点识别上报,例如,当用户出现在小区内,并被检测到后,可以检测该用户身上所携带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物品,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需要的时候获取,或者也可以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上层处理单元。
因为在数据库或者在当前系统中已经存储了物体的相关信息,因此在确定对该物体的处理策略时,就可以结合这些相关信息确定最终的处理策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2:根据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步骤S204: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对物体的处理策略。
在上述各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所述识别信息的方式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在射频识别器感应到物体的情况下,射频识别器识别物体上携带的射频标签,将射频标签上指示的信息作为物体的识别信息;
步骤S304:将获取的识别信息上报给上层处理单元。
在上述各个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识别信息确定对上述物体的处理策略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
1)确定是否需要对上述物体进行回收再利用;
2)确定回收上述物体所需产生的费用;或者
3)将上述识别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用于后续进行集中分析。
即,可以根据获取的物体的识别信息后,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该物体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对垃圾的产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例如,当确定某个小区的垃圾产生量较大时,可以确定后续是否需要更多的处理资源等等。优选地,还可以通过这些物体的识别信息确定垃圾产生者所应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等等。上述几种垃圾处理方式仅是几种示意性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获取的识别信息还可以有更多的用途,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接收单元402和确定单元4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接收单元402,用于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
确定单元404,与第一接收单元402耦合,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上述确定单元包括:获取模块502,用于根据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模块504,与获取模块502耦合,用于根据相关信息确定对物体的处理策略。
优选地,上述的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物体进行回收再利用。上述的射频识别器设置于垃圾桶上,上述的物体是位于垃圾桶中的物体。即,对于上述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对垃圾的处理上,以提高物联网的使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发明人发现目前生活垃圾(简称“垃圾”)污染治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同样也在不断地提高。然而,摆在人们面前的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的污染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其中,生活垃圾的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然而,如何有效监控、处理生活垃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如何有效便捷的实现垃圾的有效管理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以垃圾处理中上述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将垃圾在消费前的生产数据进行联网,构成从生产、消费到垃圾处理等一套综合的处理系统。核心思想就是结合当前物联网技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环境和垃圾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垃圾管理方法与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垃圾的检测、跟踪、处理。使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ion,简称为RFID)作为垃圾产生者和垃圾的跟踪标识,将感知检测到的信息分享到垃圾处理厂,以便针对垃圾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同时也可以融合垃圾产生前的产品信息库对生活垃圾做增值分析,以及通过对垃圾产生者的跟踪,方便垃圾处理费用的计算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物联网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物联网的资源。下面将对给基于物联网的垃圾处理方法和系统进行具体描述。
该基于物联网的垃圾管理方法与系统主要涉及:居民(垃圾产生者)的RFID标识、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垃圾感应点、感应客户端、具有RFID感知和通信能力的垃圾箱、以及垃圾监控管理平台等。其中,
1)居民(垃圾产生者)的RFID标识,主要是为了标识垃圾生产者,以便通过该标签识别出该居民(垃圾产生者)以及其所产生的垃圾。优选地,在城市居民小区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的垃圾感应点对居民(垃圾产生者)及其携带的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进行跟踪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消费品在消耗后将成为城市或者居民小区内的垃圾。
2)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是被跟踪识别的对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RFID成本的下降,RFID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消费品的标识,以便于消费品,特别是食品的溯源。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在上述的垃圾感应点处可以被识别,在其消费后将成为垃圾,在垃圾产生者处理垃圾时可以在具有RFID感知和通信能力的垃圾箱处被识别,以便该垃圾可以被及时回收处理。
3)垃圾感应点,是一种RFID感知设备,用于读取消费品的RFID标识,来获取消费品的信息;再者,该垃圾感应点也用来识别携带消费品的居民(垃圾产生者)RFID标识,以便分析居民将产生的潜在的垃圾情况。
4)感应客户端,是配合上述垃圾感应点对被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装置。感应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将感知到的信息上传到垃圾监控管理平台,供垃圾监控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感应客户端可也以通过网络向从垃圾监控管理平台获取信息,此时,感应客户端用于完成上述获取模块502的作用。例如,获取居民的垃圾产生数据,以便进行垃圾管理费用的收取等等。
5)具有RFID感知和通信能力的垃圾箱,与上述的垃圾感应点功能类似,主要用于感知垃圾以及垃圾产生者,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将信息实时上传到垃圾监控管理平台。
6)垃圾监控管理平台,是本垃圾监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受各种关于垃圾产生者(居民(垃圾产生者)的RFID标识)和垃圾(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的产生信息,也可以用于进一步融合消费品资料库,对消费品的垃圾产生情况作深入分析。垃圾监控管理平台还会向垃圾处理厂及时上报城市的垃圾产生信息,以便垃圾处理厂或者环卫部门及时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回收。优选的,垃圾监控管理平台也可以根据需要汇总各种数据,如居民的垃圾管理费、垃圾产生趋势等等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有效地将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到城市垃圾的监控、处理,以及综合管理上,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垃圾监控管理系统,具有很高的便利性,有效降低了环保建设的投入对产生垃圾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跟踪以及分析,使得在环保领域进行更为合理的资源投入,有效节约了资源;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更加便利地完成垃圾的跟踪分类、垃圾产生量以及产生趋势的计算分析、垃圾产生者环保费用的计算等。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垃圾管理方法与系统的应用场景的一种优选示意图。由图6可知,在该示意图中,对于垃圾产生者、消费品、以及垃圾等都设置有RFID标识。通过小区中的感应点、以及垃圾箱上的感应点对RFID标识进行识别,以提取垃圾产生者的数据和垃圾的数据。优选地,该系统中的感应客户端和感应终端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网络将收集到的信息即时汇总到垃圾监控管理系统,在垃圾监控管理系统中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决定对垃圾的回收、分类、以及处理策略,也可以实现对垃圾产生管理费用的结算。优选地,垃圾监控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融合消费品资料库,对消费品的垃圾产生情况作深入分析。
图7示出的是携带RFID标识的居民在城市或小区内活动时,会被附近的感应点准确识别,感应点在识别到居民的同时,还会识别分析其所携带的具有RFID标识的消费品。并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感应客户端和信网络发送给垃圾监控管理系统,从而完成潜在垃圾数据和垃圾产生者的分析,进而支撑上层决策。
图8示出的是携带RFID标识的居民在城市或小区内处理带有RFID标识的垃圾时,会被垃圾箱上的感应点准确识别到,感应点在识别到居民的同时,还会识别分析其所携带的具有RFID标识的垃圾。将识别收集到的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往垃圾监控管理系统(用于完成上述接收单元和确定单元的功能),从而完成对垃圾的产生数据和垃圾产生者的分析,进而可以支撑上层决策,并及时获知垃圾的产生量、垃圾种类、垃圾产生地点以及垃圾产生者等,以便及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有效完成有效资源的回收和遏制垃圾的再次污染。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射频识别器获取相应物体的识别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上报以确定最终对该物体的处理方式。例如,上述物体可以用户吃完零食的零食袋等将要作为垃圾进行处理的物体,这样便可以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实现对垃圾的处理或者是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导致物联网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物联网使用范围和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
根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器设置于垃圾桶上,所述物体是位于所述垃圾桶中的物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垃圾桶上的射频识别器还用于识别使用所述物体的用户的识别信息,并上报所述用户的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所述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信息是由小区内的射频感应点识别上报后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物体进行回收再利用;
确定回收所述物体所需产生的费用;或者
将所述识别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用于后续进行集中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所述识别信息包括:
在所述射频识别器感应到所述物体的情况下,所述射频识别器识别所述物体上携带的射频标签,将所述射频标签上指示的信息作为所述物体的识别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识别信息上报给上层处理单元。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物体的识别信息,其中,所述识别信息是由射频识别器识别上报的;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别器设置于垃圾桶上,所述物体是位于所述垃圾桶中的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从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物体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追踪信息和/或使用所述物体的用户的用户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关信息确定对所述物体的处理策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04812.3A CN103778394A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04812.3A CN103778394A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8394A true CN103778394A (zh) | 2014-05-07 |
Family
ID=5057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04812.3A Pending CN103778394A (zh) | 2012-10-22 | 2012-10-22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78394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118435A1 (en) * | 2004-06-04 | 2005-12-15 | Envac Centralsug Ab | Means and method for waste collection |
US20060069588A1 (en) * | 2004-09-28 | 2006-03-30 | Swisscom Mobile Ag | Method for recycling products |
CN101291267A (zh) * | 2008-03-05 | 2008-10-22 |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 无线传感网火灾态势监控系统实现方法 |
US20090321511A1 (en) * | 2006-04-04 | 2009-12-31 | Rutherford Peter Bruce Browne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ycling and re-use of manufactured items |
CN101630398A (zh) * | 2008-12-18 | 2010-01-20 | 中航芯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Rtls实时定位系统 |
CN101719235A (zh) * | 2009-11-11 | 2010-06-02 | 上海欧菲司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产品包装物及附属射频标签回收系统 |
WO2011031825A2 (en) * | 2009-09-10 | 2011-03-17 | Rf Controls, Llc | Calibration and operational assur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fid object monitoring systems |
CN102416397A (zh) * | 2011-08-26 | 2012-04-18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CN102574161A (zh) * | 2009-09-14 | 2012-07-11 | 马里凯普有限公司 | 用于分类废物的方法和设备 |
-
2012
- 2012-10-22 CN CN201210404812.3A patent/CN1037783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118435A1 (en) * | 2004-06-04 | 2005-12-15 | Envac Centralsug Ab | Means and method for waste collection |
US20060069588A1 (en) * | 2004-09-28 | 2006-03-30 | Swisscom Mobile Ag | Method for recycling products |
US20090321511A1 (en) * | 2006-04-04 | 2009-12-31 | Rutherford Peter Bruce Browne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ycling and re-use of manufactured items |
CN101291267A (zh) * | 2008-03-05 | 2008-10-22 | 中科院嘉兴中心微系统所分中心 | 无线传感网火灾态势监控系统实现方法 |
CN101630398A (zh) * | 2008-12-18 | 2010-01-20 | 中航芯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Rtls实时定位系统 |
WO2011031825A2 (en) * | 2009-09-10 | 2011-03-17 | Rf Controls, Llc | Calibration and operational assur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fid object monitoring systems |
CN102574161A (zh) * | 2009-09-14 | 2012-07-11 | 马里凯普有限公司 | 用于分类废物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719235A (zh) * | 2009-11-11 | 2010-06-02 | 上海欧菲司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产品包装物及附属射频标签回收系统 |
CN102416397A (zh) * | 2011-08-26 | 2012-04-18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Ng et al. | A semantic similarity analy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 |
Jin et al. | Technology-driven roadmaps for identifying new product/market opportunities: Use of text mining an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 |
Li et al.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he smart home based on component technologies and Internet of Things | |
CN103268645B (zh) | 一种基于nfc移动终端的巡检系统及巡检方法 | |
Saad et al. | Blockchain-enabled VANET for smart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
Venkatesh et al. | An approach for smart city application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CN103810545A (zh) | 一种物联网智能图书馆方法与装置 | |
CN110222893A (zh) | 共享交通资源的投放地点推荐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 |
Jauhar et al. |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emerging research clusters in circular economy | |
Jiang et al. | A new form of deep learning in smart logistics with IoT environment | |
CN111047387B (zh) | 一种回收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708389B (zh) | 智慧环卫云平台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
CN111178469A (zh) | 垃圾分类溯源系统和方法 | |
CN113077202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及区块链的资产溯源系统 | |
Manik et al. | Smart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mart & Sustainable City of Indonesia’s New State Capital: A Literature Review | |
CN116307884A (zh) |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区块链融合的工业产品质量可信追溯方法 | |
Voskergian et al. | Smart e-waste management system utilizing Internet of Things and Deep Learning approaches | |
CN106155000A (zh) | 半导体机台的机台警报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ng et al. | Managing waste in the smart city of Singapore | |
CN103778394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9960231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产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679534A (zh) | 一种利用二维码互动原理收运生活垃圾的方法 | |
Bouillass et al. |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advance circular economy at territorial level: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
Mishra et al. | [Retracted] GRUBin: Time‐Series Forecasting‐Based Efficient Garbag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Smart Cities | |
Xu et al. | Applications of IoT to reverse supply chai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