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7414B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47414B CN103747414B CN201310744350.4A CN201310744350A CN103747414B CN 103747414 B CN103747414 B CN 103747414B CN 201310744350 A CN201310744350 A CN 201310744350A CN 103747414 B CN103747414 B CN 1037474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tate
- terminal
- movement
- new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36—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 H04M3/42144—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by service provi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通讯录作为一种信息记录的工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方便人们之间的通信。
但是,目前的通讯录都是用户手动录入的,当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发生变更时,也需要用户主动地去通知其他联系人,而其他联系人也需要手动地更新相应的联系方式。这样,造成了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能够解决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呈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呈现所述通信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时,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上的所述旧号码替换为所述新号码。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共享策略,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其中,所述共享策略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共享所述状态的策略。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变化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显示所述状态更新消息,以便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指令;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所述另一移动终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呈现单元,用于呈现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单元更新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呈现单元,用于呈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所述更新单元更新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时,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所述旧号码替换为所述新号码。
结合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共享策略,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其中,所述共享策略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共享所述状态的策略。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变化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包括:显示子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指令;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的指令;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的所述指令,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所述另一移动终端。
结合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模块架构的示意图的一例。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是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平板电脑、带有通讯功能的手表(watch)等,该移动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handset),或者也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者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的方法包括:
101,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102,该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该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中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例如,其中的终端类型可以是移动电话,或者平板电脑,或者watch。电池状态可包括电池电量的状态和/或电池当前状态,电池当前状态可以是充电中,或者可以是省电模式。操作系统可以是iOS,或者是安卓(Android),或者可以是winphone。网络状态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者也可以是2G,或3G,或4G,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套餐状态可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短信套餐状态、通话时间套餐状态和上网流量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可以是正常模式,或者也可以是飞行模式,或者也可以是振动模式,或者也可以是静音模式。当前所在地可以是当前所在的时区,或者也可以是当前所在的城市。当前所在地的天气可以包括天气状况,也可以包括温度。应注意,上述所列的状态仅是一些示意性的举例,也可以是其他的状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移动终端上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可以是在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下显示,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
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主动发送的。此时,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是周期性地检测其状态,当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其状态产生更新时,生成该状态更新消息。或者,第二移动终端可以是事件触发地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例如,当第二移动终端周期性地检测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发生变化时,或者第二移动终端被更换SIM卡这一事件触发时,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并且该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相应地,在步骤102中,第一移动终端根据该状态更新消息,将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替换为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可利用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进行匹配,匹配之后,将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替换为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第一移动终端通过旧号码匹配到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并将第一联系人的旧号码替换为新号码。这里的号码可以是电话号码。
这样,在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其号码发生变化时,可主动将其变更的号码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该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存储在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的第二联系人。相应地,第一移动终端可自动地根据状态更新消息更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这样,能够减少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进行呈现。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呈现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该第一联系人的姓名,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第一移动终端可呈现该第一联系人的姓名和该新号码。并且,第一移动终端也可以同时呈现该第一联系人的其他的状态的信息,
或者,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该通信方式。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也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该通信方式。
这里所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语音通话,或者可以是视频通话,或者可以是短信,或者可以是即时通信工具,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通信方式。或者也可以是以上所列的通信方式中的一项或多项。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若步骤102中,第一移动终端更新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中包含第二移动终端的网络状态为wifi,并且第一移动终端检测到该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状态也为wifi,那么第一移动终端也确定该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为即时通信工具。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终端可呈现该即时通信工具。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移动终端呈现通信方式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以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灰度来呈现的,也可以是以其他的形式来呈现的。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第一移动终端所呈现的与第一联系人的通信方式可为即时通信工具。可理解为,第一移动终端推荐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通过该即时通信工具与第一联系人进行联系。这里的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kype、FaceTime、QQ、微信、易信等。可选地,第一移动终端可呈现即时通信工具的颜色为黑色,以表示为推荐的通信方式。同时呈现诸如语音通话、短信等通信方式的颜色为灰色,以表示为不推荐的通信方式。
可选地,
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由第二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状态请求消息触发再生成的。具体地,在步骤101之前,第一移动终端可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第二移动终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接收指令,根据指令生成状态请求消息。其中,该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移动终端显示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或者更新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该指令可以是由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预设的指令。例如,该指令可以是周期性更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的命令,该周期可以是用户预设的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上的。
或者,该指令也可以是用户点击该第一移动终端上的特定按钮。例如,该指令可以是用户点击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或者也可以是用户点击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的“更新”键,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指令,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该指令可以是用户点击该第一联系人,或者该指令可以是用户点击与该第一联系人相关的“更新”按钮。
对于状态请求消息的不同情况,下面将给出详细的流程说明。
情况1
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根据共享策略生成的,共享策略是第二移动终端用于与其他移动终端共享其状态信息的策略,该共享策略可以是由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预配置的。具体地,状态更新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所有的状态的更新信息,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部分的状态的更新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状态请求消息之后,首先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例如,第二移动终端可从第二移动终端的电源模块获取其电池状态,从GPS定位模块获取其当前所在地,从处理器模块获取其当前工作模式,从存储器模块中的应用(Application,APP)中获取其当前所在地的天气,等等。
进一步地,第二移动终端可根据共享策略,将所获取的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具体地,若第二移动终端的共享策略指示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所有状态均可共享,则该状态更新消息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所获取的全部状态的更新信息。
若第二移动终端的共享策略指示该第二移动终端的部分状态可直接共享,其他的状态需用户确认再共享,则该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可直接共享的状态的更新信息,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等待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对需确认的状态的共享确认之后,该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可直接共享的状态的更新信息,以及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经用户确认之后的状态的更新信息。
可选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进行呈现。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呈现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标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或者,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该通信方式。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也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该通信方式。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中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该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用于唯一地标识该第二移动终端。这里的标识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或者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硬件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软件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标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状态请求消息中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
情况2
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至少一个状态。或者,状态请求消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状态、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若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状态包含号码,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若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状态不包含号码,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这里所说的号码可以是电话号码。
具体地,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状态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来确定的,第一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指令来确定状态请求消息中所包括的是哪一个状态或者哪几个状态。这里,用户的指令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通过键盘的输入,或者在触摸屏的特定位置的输入,或者也可以是语音的输入,或者其他类型的指令,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该状态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状态可以是由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选择的,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在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点击与该第一联系人相关的“更新”按钮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弹出新的会话界面,以便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选择该状态请求消息中所携带的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根据该状态请求消息和共享策略生成的。共享策略是第二移动终端用于与其他移动终端共享其状态信息的策略,该共享策略可以是由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预配置的。具体地,状态更新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所有的状态的更新信息,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部分的状态的更新信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若状态请求消息中包括的状态为终端类型和操作系统,相应地,状态更新消息中可包括终端类型为移动电话和操作系统为iOS。再例如,若状态请求消息中包括电池状态和套餐状态,第二移动终端可根据其共享策略决定状态更新消息中只包括电池状态为正在充电中。
可选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进行呈现。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呈现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标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或者,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该通信方式。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也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该通信方式。
情况3
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至少一个状态和该至少一个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或者,状态请求消息中可包括至少一个状态、该至少一个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若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状态包含号码,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若状态请求消息中的至少一个状态不包含号码,该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一移动终端的号码,该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这里的号码可以是电话号码。
相应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该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该至少一个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的变化。这里该至少一个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的变化可以包括该每一个状态的更新信息,或者包括该每一个状态没有更新的指示信息。
这里的状态更新消息是第二移动终端根据该状态请求消息和共享策略生成,可参见上述情况1和情况2中的相应描述,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至少一个状态,以及与该至少一个状态对应的该至少一个状态的至少一个上一次更新时间。相应地,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在至少一个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该至少一个状态的更新的信息;或者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在至少一个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该至少一个状态没有更新的指示信息。
若状态更新消息包括在至少一个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该至少一个状态的更新的信息,在步骤102中,第一移动终端可根据该至少一个状态的更新的信息,更新该至少一个状态的状态信息,并将该至少一个状态对应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替换为当前时间。
若状态更新消息包括在至少一个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该至少一个状态没有更新的指示信息,在步骤102中,第一移动终端可将该至少一个状态对应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替换为当前时间。
可选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进行呈现。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呈现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或者也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标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应注意,上述所列的情况1、情况2和情况3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其他实施例,仍然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移动终端呈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的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状态信息呈现在第一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可以通过语音的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并且,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可根据该呈现的状态信息作进一步的操作。
其中,这里所说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对应的用户的姓名。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该第一联系人的姓名。
同时,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信息进行呈现。这样,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
或者,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该通信方式。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也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该通信方式。
这里所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语音通话,或者可以是视频通话,或者可以是短信,或者可以是即时通信工具,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通信方式。或者也可以是以上所列的通信方式中的一项或多项。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移动终端呈现通信方式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以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灰度来呈现的,也可以是以其他的形式来呈现的。
例如,当第一移动终端中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为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时,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中包含第二移动终端的网络状态为2G并且套餐状态的通话剩余时间较多,第一移动终端可呈现与第一联系人的通信方式为语音通话,即第一移动终端推荐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通过语音通话与第一联系人进行联系。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中包含第二移动终端的网络状态为wifi,且第一移动终端的网络状态也为wifi,第一移动终端可呈现与第一联系人的通信方式为即时通信工具,即第一移动终端推荐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与第一联系人进行联系。这里的即时通信工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kype、FaceTime、QQ、微信、易信等。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以是短消息格式,或者也可以是数据报文的格式,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格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以是短消息格式,或者也可以是数据报文的格式,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格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应注意,本发明对第一移动终端存储第二移动终端的形式不作限定。作为一个实施例,表1给出了第一移动终端所存储的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的一种形式。
表1
如表1所示,第一移动终端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为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姓名:张三。并且,该第一移动终端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号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和当前所在地,以及与这些状态所一一对应的上一次更新时间。
应注意,表1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存储通讯录的一例,也可以其他的形式进行存储,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方法包括:
201,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202,该第二移动终端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例如,其中的终端类型可以是移动电话,或者平板电脑,或者watch。电池状态可包括电池电量的状态和/或电池当前状态,电池当前状态可以是充电中,或者可以是省电模式。操作系统可以是iOS,或者是安卓(Android),或者可以是winphone。网络状态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者也可以是2G,或3G,或4G,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套餐状态可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短信套餐状态、通话时间套餐状态和上网流量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可以是正常模式,或者也可以是飞行模式,或者也可以是振动模式,或者也可以是静音模式。当前所在地可以是当前所在的时区,或者也可以是当前所在的城市。当前所在地的天气可以包括天气状况,也可以包括温度。应注意,上述所列的状态仅是一些示意性的举例,也可以是其他的状态,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移动终端上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可以是在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下显示,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
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周期性地生成的,或者也可以是由事件触发生成的。
例如,第二移动终端上可设置定时器(timer),该定时器的时间周期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与配置的。在定时器设置的时间周期后,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其状态,并根据检测到的状态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包括该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的状态的变化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当第二移动终端周期性地检测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号码与上一次检测到的号码不一致时,或者第二移动终端被更换SIM卡这一事件触发时,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并且该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或者,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周期性地或者事件触发地检测后,根据共享策略生成的。该共享策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共享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策略。该共享策略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预设置的。
例如,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以设置第二移动终端的所有的状态都是开放的。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也可以设置一部分状态是开放的,另外一部分状态是半开放的,剩余的其他状态是不开放的。
这里,开放的状态是指该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半开放的状态是指该半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需要经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确认之后才能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不开放的状态是指该不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不被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例如,当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套餐状态为不开放的状态时,即使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套餐状态有更新,在步骤2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中也不携带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套餐状态。
例如,当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半开放的状态时,在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有更新时,可以弹出新的会话界面,以便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进行选择,是否可将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的更新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202中,第二移动终端可将步骤2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这里,第一移动终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中存储的通讯录中的第二联系人的移动终端。另外,第二移动终端可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多个移动终端,该多个移动终端是与第二移动终端中存储的通讯录中的多个联系人所一一对应的。
或者,在步骤202中,第二移动终端首先显示步骤2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以便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指令。第二移动终端可根据该指令,将该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例如,当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变化时,状态更新消息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此时,第二移动终端可显示该状态更新消息,以便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确认的指令。或者,第二移动终端可显示该状态更新消息和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以便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确认的指令。这里,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确认的指令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点击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上的“确认”按钮。
另一方面,在第二移动终端显示该状态更新消息之后,若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只是将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暂时更换,或者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不愿意将其新号码通知第一移动终端,此时,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可输入拒绝的指令。这样,该第二移动终端根据该拒绝的指令,不发送该状态更新消息至第一移动终端。这里,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拒绝的指令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点击第二移动终端的UI上的“取消”按钮。
可选地,
步骤1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状态请求消息生成的。
具体地,在步骤201之前,第二移动终端可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其中,状态请求消息的形式和内容可参见图1的实施例中的情况1、情况2和情况3,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相应地,在步骤101中,第二移动终端可根据该状态请求消息和共享策略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共享策略包括第二移动终端共享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策略。该共享策略可以是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预设置的。
例如,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可以设置第二移动终端的所有的状态都是开放的。或者,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也可以设置一部分状态是开放的,另外一部分状态是半开放的,剩余的其他状态是不开放的。
这里,开放的状态是指该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半开放的状态是指该半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需要经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确认之后才能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或者,半开放的状态是指该半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需要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来确定是否可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不开放的状态是指该不开放的状态的更新的信息不被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例如,当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套餐状态为不开放的状态时,即使该状态请求消息汇总包括套餐状态,在步骤201中的状态更新消息中也不携带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套餐状态。
例如,若状态请求消息中包括当前工作模式,当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半开放的状态时,在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有更新时,可以弹出新的会话界面,以便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进行选择,是否可将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的更新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或者,若状态请求消息中包括当前工作模式,当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为半开放的状态时,在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有更新时,第二移动终端首先确认第一移动终端是存储在该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录中的第二联系人的移动终端,则第二移动终端将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工作模式的更新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其状态的更新的方式不作限定。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模块架构的示意图的一例。图3所示的第二移动终端300包括通讯模块301、定位模块302、I/O接口模块303、电源模块304、传感器模块305、存储模块306和处理器模块307。并且第二移动终端300的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总线310相连。
其中,I/O接口模块303可以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终端300触摸屏或语音或键盘上的输入,通过处理器模块307解析出命令后,通过调用存储模块306中的响应应用程序,完成对用户的操作指令的执行,并将操作结果通过屏幕或语音方式呈献给用户。
电源模块304为第二移动终端300提供显示、计算等所需的电能,并可以使第二移动终端300通过电源模块304获取电池的电量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总线接口被其他的模块调用查询。
传感器模块305可以采集不同的应用所需要的多种数据,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可协助定位模块302进一步提高精度。
存储模块306存储运行在第二移动终端300上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信息,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inphone等;应用软件比如用于社交通信的微信、用于日程安排的助手应用、用于定位的地图,等等。
处理器模块307用于解析、处理、运算第二移动终端300上的所有数据。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可从电源模块304获取其电池状态,从定位模块302获取其当前所在地,从处理器模块307获取其当前工作模式,从存储器模块306中的应用(Application,APP)中获取其当前所在地的天气,等等。
并且,在步骤202中,第二移动终端300可通过通讯模块301的无线蜂窝通讯方式或者WLAN通讯方式,将状态更新信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以是短消息格式,或者也可以是数据报文的格式,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格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以是短消息格式,或者也可以是数据报文的格式,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格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方法包括:
403,第一移动终端401根据该第一移动终端401的用户的指令生成状态请求消息。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401的用户点击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401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的“更新”键,并且,在随之弹出的新的会话界面上,第一移动终端401的用户选择,需更新的状态为电池状态和当前所在地。
相应地,第一移动终端401生成状态请求消息,并且该状态请求消息中包括电池状态和当前所在地。
404,第一移动终端401将状态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402。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401可通过无线蜂窝网络,将状态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二移动终端402。
405,第二移动终端402检测状态的更新。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402解析状态请求消息中的状态为电池状态和当前所在地。进一步,第二移动终端402通过电源模块获取电池状态为正在充电中,通过定位模块获取当前所在地为北京。
406,第二移动终端402根据共享策略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具体地,若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用户预配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电池状态为开放的状态,预配置该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所在地为半开放状态。
第二移动终端402可等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用户确认是否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当前所在地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401,或者,第二移动终端402可检测第一移动终端401是否为第二移动终端402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
当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用户确认,或者,第二移动终端402检测到第一移动终端401为第二移动终端402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时,第二移动终端402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包括:电池状态为正在充电中和当前所在地为北京。
407,第二移动终端402将步骤406中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401。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402可通过无线蜂窝网络,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401。
408,第一移动终端401更新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401中的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状态信息。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401将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电池状态更新为正在充电中,将所存储的第二移动终端402的当前所在地更新为北京。
409,第一移动终端401确定第一移动终端401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402的通信方式并呈现该通信方式。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401可根据第二移动终端402的电池状态为正在充电中,确定通信方式为短信或者即时通信工具。进一步地,第一移动终端401可呈现该通信方式。
例如,第一移动终端401可以黑色显示短信和即时通信工具,以灰色显示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即,第一移动终端401以黑色表示推荐的通信方式,以灰色表示不推荐的通信方式。这样,第一移动终端401的用户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401所呈现的通信方式与第二移动终端402进行通信。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通过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状态请求消息,可直接从第二移动终端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并进一步根据该状态信息呈现第一移动终端所支持的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
503,第二移动终端502检测到号码的更新。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502检测本机号码,当检测到当前的号码与上一次检测的号码不一致时,即该第二移动终端502检测到号码的更新。
504,第二移动终端502生成状态更新消息。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502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替换为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
505,第二移动终端502将步骤504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501。
具体地,第二移动终端502可通过无线蜂窝网络,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501。该第一移动终端501为存储在第二移动终端502的通讯录中的第二联系人,该第二移动终端502可利用第一移动终端501的号码,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501。
506,第一移动终端501将第二移动终端502的号码更新。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501收到状态更新消息之后,根据状态更新消息中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匹配到存储在第一移动终端501中的通讯录中的第一联系人,再将该第一联系人的号码替换为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
507,第一移动终端501呈现第二移动终端502的状态信息。
具体地,第一移动终端501可将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进行呈现。这里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可以是第一联系人的姓名。
或者,第一移动终端501可以短消息的形式显示,以向第一移动终端501的用户呈现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号码更新时,主动将号码更新的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能够使第一移动终端及时更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联系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应注意,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多得到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6所示的移动终端600包括:接收单元601和更新单元602。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该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更新单元60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移动终端600中的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600还包括发送单元603。发送单元603用于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另一移动终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603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600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603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603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该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600还可包括呈现单元。呈现单元用于呈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该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600还可包括确定单元和呈现单元。确定单元可用于根据更新单元602更新的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移动终端600支持的与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呈现单元可用于呈现确定单元确定的该通信方式。可选地,确定单元可根据移动终端600的状态信息和更新单元602更新的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移动终端600支持的与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当状态包括号码时,接收单元601接收的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另一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旧号码。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将存储在移动终端600上的旧号码替换为新号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603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601接收的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700包括:生成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
生成单元701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移动终端700的状态的变化。发送单元702用于将生成单元7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700还包括接收单元703。接收单元703可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移动终端700的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700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生成单元7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可用于指示在该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生成单元701可具体用于:根据共享策略,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其中,该共享策略包括移动终端700共享状态的策略。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状态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当移动终端700检测到移动终端700的号码变化时,状态可包括号码,生成单元7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700的新号码和移动终端700的旧号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单元702可包括显示子单元、获取子单元和发送子单元。显示子单元可用于显示生成单元7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以便移动终端700的用户输入指令。获取子单元可用于获取移动终端700的用户输入的指令。发送子单元可用于根据获取子单元所获取的指令,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单元7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生成单元7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接收电路803和发送电路804。
接收电路803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该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处理器801用于根据接收电路803接收到的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移动终端800中的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移动终端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5。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现。处理器8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发送电路804可用于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另一移动终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电路804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800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电路804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电路804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该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1还可用于呈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该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801还可用于根据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移动终端800支持的与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进一步呈现确定单元确定的该通信方式。可选地,处理器801可根据移动终端800的状态信息和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移动终端800支持的与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进一步呈现确定单元确定的该通信方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当状态包括号码时,接收电路803接收的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另一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旧号码。处理器801具体用于将存储在移动终端800上的旧号码替换为新号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发送电路804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803接收的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移动终端800能够实现图1至图2、图4至图5的实施例中由第一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接收电路903和发送电路904。
处理器901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该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移动终端900的状态的变化。发送电路904用于将处理器9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第二移动终端直接获取该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进而第一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地更新与第二移动终端有关的状态信息并动态调整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移动终端9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905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9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905。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1中,或者由处理器901实现。处理器9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闪存、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2,处理器901读取存储器9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903可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该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移动终端900的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9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900的标识和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9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9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还可包括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处理器9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可用于指示在该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状态的变化。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901可具体用于:根据共享策略,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其中,该共享策略包括移动终端900共享状态的策略。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状态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当移动终端900检测到移动终端900的号码变化时,状态可包括号码,处理器9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可包括移动终端900的新号码和移动终端900的旧号码。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901可用于显示状态更新消息,以便移动终端900的用户输入指令,获取移动终端900的用户输入的指令,并进一步根据该指令,将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电路903接收的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901生成的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可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移动终端900能够实现图1至图2、图4至图5的实施例中由第二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4)
1.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呈现所述通信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呈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包括号码时,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将存储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上的所述旧号码替换为所述新号码。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12.一种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所述通信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生成状态更新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共享策略,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其中,所述共享策略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共享所述状态的策略。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检测到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变化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包括: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显示所述状态更新消息,以便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指令;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指令,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移动终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2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更新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单元更新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呈现单元,用于呈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通信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状态请求消息至所述另一移动终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28.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呈现单元,用于呈现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用户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和所述更新单元更新的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31.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状态包括号码时,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所述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将存储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所述旧号码替换为所述新号码。
32.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33.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3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状态更新消息,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另一移动终端,以使得所述另一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另一移动终端支持的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方式并呈现所述通信方式。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另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请求消息,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的变化。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和所述另一移动终端的标识。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还包括所述状态的上一次更新时间,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上一次更新时间之后,所述状态的变化。
39.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共享策略,生成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其中,所述共享策略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共享所述状态的策略。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号码、终端类型、电池状态、操作系统、网络状态、套餐状态、当前工作模式、当前所在地和当前所在地的天气。
41.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号码变化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号码,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新号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旧号码。
42.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显示子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以便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指令;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的指令;
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子单元获取的所述指令,将所述状态更新消息发送至所述另一移动终端。
43.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状态请求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44.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状态更新消息的格式为短消息格式或者数据报文格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4350.4A CN103747414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PCT/CN2014/094756 WO2015101195A1 (zh) | 2013-12-30 | 2014-12-24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EP14876443.4A EP3082352B1 (en) | 2013-12-30 | 2014-12-24 | Status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
US15/196,247 US9894500B2 (en) | 2013-12-30 | 2016-06-29 | Status information update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4350.4A CN103747414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47414A CN103747414A (zh) | 2014-04-23 |
CN103747414B true CN103747414B (zh) | 2018-07-03 |
Family
ID=50504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44350.4A Active CN103747414B (zh) | 2013-12-30 | 2013-12-30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94500B2 (zh) |
EP (1) | EP3082352B1 (zh) |
CN (1) | CN103747414B (zh) |
WO (1) | WO201510119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7414B (zh) | 2013-12-30 | 2018-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3825950B (zh) * | 2014-02-28 | 2018-12-0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云平台同步联系人的方法及系统 |
CN104363639B (zh) * | 2014-11-17 | 2018-08-1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
CN105791369B (zh) * | 2014-12-26 | 2020-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状态同步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CN105992145A (zh) * | 2015-02-11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位置信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
CN105049601A (zh) * | 2015-06-04 | 2015-11-1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获取联系人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120086A (zh) * | 2015-07-31 | 2015-12-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标记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06210284A (zh) * | 2016-06-29 | 2016-12-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
US10517021B2 (en) | 2016-06-30 | 2019-12-24 | Evolve Cellular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
CN108573697B (zh) * | 2017-03-10 | 2021-06-01 |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语言模型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702318B (zh) * | 2017-06-23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rcs通信方法及设备 |
US10916077B2 (en) * | 2018-08-13 | 2021-02-09 | Baidu Usa Llc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on autonomous driving vehicl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1004B2 (en) * | 2005-06-21 | 2013-03-19 | Lg Electronics Inc. | Termina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combination service using terminal capability version |
CN101213792A (zh) * | 2005-06-30 | 2008-07-02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网络中进行多模式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
JP4791493B2 (ja) * | 2005-07-12 | 2011-10-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
CN101064747A (zh) * | 2006-04-27 | 2007-10-31 |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 更新移动通信终端通讯录的方法及系统 |
JP4310360B2 (ja) * | 2007-11-19 | 2009-08-05 |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 スパークプラグ用絶縁体の曲がり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
WO2010013899A2 (ko) * | 2008-07-30 | 2010-02-04 |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 커뮤니케이션 그룹에 대한 통신 기능 제공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프리젠스 서버 |
US8170588B2 (en) * | 2008-11-13 | 2012-05-01 | Apple Inc. | Contact information updating via SMS |
US8429236B2 (en) * | 2009-04-08 | 2013-04-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Transmission of status updates responsive to status of recipient application |
WO2011021886A2 (en) * | 2009-08-21 | 2011-02-2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capable of notifying operation state change thereof through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the device |
US9442953B2 (en) * | 2010-04-16 | 2016-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versal address book |
CN101873557B (zh) * | 2010-06-25 | 2013-03-2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提示终端用户保存联系人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
CA2815569C (en) * | 2010-10-25 | 2016-03-0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pplications to communicate using a peer-to-peer (p2p) system |
TWI429308B (zh) * | 2011-02-14 | 2014-03-01 | Wistron Corp | 建立點對點傳輸的方法及行動通訊系統 |
US9008633B2 (en) | 2012-02-17 | 2015-04-14 | Apple Inc. | Methods to determine availability of user based on mobile phone status |
US9167415B2 (en) * | 2012-03-12 | 2015-10-2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loud-based 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US9443230B2 (en) * | 2012-04-30 | 2016-09-1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Point-to point data synchronization |
CN103095907B (zh) * | 2012-09-14 | 2015-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中通过短信改变联系人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37195A (zh) * | 2012-12-05 | 2013-04-10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设置视频通话参数、和发送能力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139761B (zh) | 2013-01-17 | 2017-11-14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实时展示的方法和移动通讯终端 |
CN103148673B (zh) * | 2013-01-27 | 2015-01-07 |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天然气等压液化装置 |
CN103747414B (zh) * | 2013-12-30 | 2018-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4735631B (zh) * | 2014-12-09 | 2019-05-10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
US11036919B2 (en) * | 2015-03-02 | 2021-06-15 | Citrix Systems, Inc. | Enabling file attachments in calendar events |
-
2013
- 2013-12-30 CN CN201310744350.4A patent/CN103747414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24 EP EP14876443.4A patent/EP308235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24 WO PCT/CN2014/094756 patent/WO201510119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06-29 US US15/196,247 patent/US989450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82352A1 (en) | 2016-10-19 |
WO2015101195A1 (zh) | 2015-07-09 |
EP3082352B1 (en) | 2019-02-20 |
CN103747414A (zh) | 2014-04-23 |
US9894500B2 (en) | 2018-02-13 |
EP3082352A4 (en) | 2016-12-14 |
US20160309309A1 (en) | 2016-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47414B (zh) | 更新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EP3016419B1 (en) | Method of changing profile using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mplementing same | |
CN110168483B (zh) | 不同屏显示不同的应用快捷菜单 | |
CN106465247B (zh) | 漫游入网方法及装置 | |
CN111316673B (zh) | 电子围栏更新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3885738A (zh) | 显示终端装置、信息显示系统以及信息显示控制方法 | |
CN107274101A (zh) | 排班方法、装置 | |
CN107566980B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7770746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109226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device | |
US20150271263A1 (en) | Collecting applic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 |
CN107682851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200546B (zh) |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8886732B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可穿戴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 |
CN115766851A (zh) | 设备注册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08235237B (zh) |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10979554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wearable device, server, and system | |
KR20180096130A (ko) | 전자장치의 통신 설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CN109474745B (zh) | 一种双卡拨号显示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3401989A (zh) | 显示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6792583B (zh) | 一种彩信发送的方法及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743303B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172612B (zh) | 一种移动终端中无线通信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
WO2019062381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339477B (zh) | 一种图片播放方法及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