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2443B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42443B CN103742443B CN201410039372.5A CN201410039372A CN103742443B CN 103742443 B CN103742443 B CN 103742443B CN 201410039372 A CN201410039372 A CN 201410039372A CN 103742443 B CN103742443 B CN 1037424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impeller
- groove
- fuel pump
- feed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包括进油板、出油板和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上设有三个不同直径的环形叶轮槽,分别为用于向燃油泵供油的第一叶轮槽和第二叶轮槽,以及用于向引射泵供油的第三叶轮槽;所述进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进油槽;所述出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出油槽。本发明燃油泵叶轮组件的叶轮本体具有三个环形叶轮槽,并且在进油板和出油板具有三条对应的C形油槽,能够同时为燃油泵和引射泵供油,供油油路简单,而且供油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油泵,尤其是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背景技术
燃油泵安装在汽车油箱内,用于将油箱中的油泵到内燃机中。燃油泵一般包括电机和叶轮组件,叶轮组件包括进油板、出油板和叶轮,进油板上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油箱连通,出油板上设有出油口;燃油泵工作时,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将燃油从进油口抽到叶轮组件内,经过叶轮的加压,然后最后从出油板的出油口进入燃油泵腔体内,进而将燃油输送到内燃机。一般的燃油泵的叶轮只有一个环形叶轮槽,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101846017A的一种燃油泵,依靠叶轮槽中的叶片、进油盘上的进油槽和出油盘上的出油槽形成供油油路,该种燃油泵功能单一,仅仅能够实现供油燃油泵的目的。为了解决燃油泵供油不稳定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带有两个叶轮槽的叶轮,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714528的一种双轨燃油泵,涡轮上设置有两圈同心的内油轨和外油轨,内、外油轨中均设置有多个叶片;泵室上与内、外油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内流道和外流道;泵盖与泵室连接,其上设置有主油路进油口和副油路进油口,副油路进油口与内油轨相对应,主油路进油口与外油轨相对应,用以提高泵油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完整的燃油泵供油系统来说,不仅包括燃油泵,而且还包括引射泵,现有的引射泵动力源来于燃油泵,在燃油泵出油管路中分一支管路使燃油回引到引射泵作为引射泵的动力源,从而使得燃油泵的泵油管路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能够同时为燃油泵和引射泵供油,供油油路简单,而且供油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包括进油板、出油板和位于所述进油板与出油板之间的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上设有三个不同直径的环形叶轮槽,分别为用于向燃油泵供油的第一叶轮槽和第二叶轮槽,以及用于向引射泵供油的第三叶轮槽,所述第二叶轮槽位于第一叶轮槽与第三叶轮槽之间,所述叶轮槽内设有若干呈圆形均匀排布的叶片;所述进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进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对应的第一进油槽、与第二叶轮槽对应的第二进油槽和与第三叶轮槽对应的第三进油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进油槽的一端与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引射泵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出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对应的第一出油槽、与第二叶轮槽对应的第二出油槽和与第三叶轮槽对应的第三出油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出油槽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燃油泵内腔连通。本发明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叶轮盘组件分为燃油泵供油油路和引射泵供油油路,第一叶轮槽和第二叶轮槽配合,共同为燃油泵供油。作为燃油泵供油油路时,燃油泵的电机带动叶轮本体旋转,叶轮本体旋转后在叶轮盘组件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油箱内的燃油从进油板的进油口进入到第一进油槽和第二进油槽,第一叶轮槽和第二叶轮槽内的叶片对燃油加压,最后使燃油进入到出油板并从出油板的第二出油口进入燃油泵的内腔,进而将燃油泵到内燃机;本发明采用双排叶片进行泵油,泵油量更大,防止燃油泵工作时不稳定性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燃油泵的泵油稳定性。作为引射泵供油油路时,燃油泵的电机动叶轮本体旋转,叶轮本体旋转后在叶轮盘组件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油箱内的燃油从进油板的进油口进入到第三进油槽,燃油在第三进油槽内收到加压,最后从第三进油槽另一端的第一出油口射出,射出的燃油具有较大的压力,能够形成强力的喷射,从而能够作为引射泵的动力源。本发明燃油泵叶轮组件能够同时为燃油泵和引射泵供油,供油油路简单,而且供油稳定。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进油槽的宽度,第一出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出油槽的宽度。较大的第一进油槽作为主要供油油路,较小的第二进油槽作为辅助供油油路,两者相互配合,提供稳定的供油。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进油槽和第一出油槽的宽度为4~6mm,所述第二进油槽和第二出油槽的宽度为3~5mm。
作为改进,所述叶轮槽包括设于叶轮本体一侧面上的第一环形凹腔和设于叶轮本体另一侧面上的第二环形凹腔,所述第一环形凹腔与第二环形凹腔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叶片包括设于第一环形凹腔内的第一片体和设于第二环形凹腔内的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朝叶轮本体旋转方向倾斜,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凹腔和第二环形凹腔的侧面呈弧形。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1,所述第二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2,所述第三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3,W3>W1>W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燃油泵叶轮组件的叶轮本体具有三个环形叶轮槽,并且在进油板和出油板具有三条对应的C形油槽,能够同时为燃油泵和引射泵供油,供油油路简单,而且供油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分解视图。
图2为进油板底面视图。
图3为进油板俯视图。
图4为出油板仰视图。
图5为叶轮本体俯视图。
图6为叶片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包括进油板1、出油板3和叶轮本体2,所述进油板1和出油板3配合形成一个供油腔室,所述叶轮本体2设置在所述供油腔室内,燃油泵的电机输出轴穿过出油板3中心孔后与叶轮本体2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叶轮本体2上设有三个不同直径的环形叶轮槽,分别为用于向燃油泵供油的第一叶轮槽21和第二叶轮槽22,以及用于向引射泵供油的第三叶轮槽23,所述叶轮槽21、22、23内设有若干呈圆形均匀排布的叶片24,所述第二叶轮槽22位于第一叶轮槽21与第三叶轮槽23之间。所述叶轮槽包括设于叶轮本体2一侧面上的第一环形凹腔和设于叶轮本体2另一侧面上的第二环形凹腔,所述第一环形凹腔与第二环形凹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凹腔和第二环形凹腔的侧面呈弧形。如图6所示,所述叶片24包括设于第一环形凹腔内的第一片体241和设于第二环形凹腔内的第二片体242,第一片体241和第二片体242朝叶轮本体2旋转方向倾斜,第一片体241与第二片体242之间的夹角a为钝角,使叶片24形成人字形的结构。所述第一叶轮槽21的叶片宽度为W1,所述第二叶轮槽22的叶片宽度为W2,所述第三叶轮槽23的叶片宽度为W3,W3>W1>W2。
如图2、3所示,所述进油板1与叶轮本体2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进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21对应的第一进油槽13、与第二叶轮槽22对应的第二进油槽14和与第三叶轮槽23对应的第三进油槽15,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进油槽13、14、15的一端与进油口16连通,所述第三进油槽15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油口17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17与引射泵进油口16连通。如图4所示,所述出油板3与叶轮本体2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出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21对应的第一出油槽31、与第二叶轮槽22对应的第二出油槽32和与第三叶轮槽23对应的第三出油槽3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出油槽31、32、33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34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34与燃油泵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油槽13的宽度大于第二进油槽14的宽度,第一出油槽31的宽度大于第二出油槽32的宽度,较大的第一进油槽13作为主要供油油路,较小的第二进油槽14作为辅助供油油路,两者相互配合,提供稳定的供油;所述第一进油槽13和第一出油槽31的宽度为4~6mm,所述第二进油槽14和第二出油槽32的宽度为3~5mm。
本发明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叶轮盘组件分为燃油泵供油油路和引射泵供油油路,第一叶轮槽21和第二叶轮槽22配合,共同为燃油泵供油。作为燃油泵供油油路时,燃油泵的电机带动叶轮本体2旋转,叶轮本体2旋转后在叶轮盘组件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油箱内的燃油从进油板1的进油口16进入到第一进油槽13和第二进油槽14,第一叶轮槽21和第二叶轮槽22内的叶片24对燃油加压,最后使燃油进入到出油板3并从出油板3的第二出油口34进入燃油泵的内腔,进而将燃油泵到内燃机;本发明采用双排叶片进行泵油,泵油量更大,防止燃油泵工作时不稳定性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燃油泵的泵油稳定性。作为引射泵供油油路时,燃油泵的电机动叶轮本体2旋转,叶轮本体2旋转后在叶轮盘组件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油箱内的燃油从进油板1的进油口16进入到第三进油槽15,燃油在第三进油槽15内收到加压,最后从第三进油槽15另一端的第一出油口17射出;由于第三进油槽15较短,设计时间第三进油槽15宽度做得更宽,并且配合宽度较大的叶片,使从第三进油槽15射出的燃油具有较大的压力,能够形成强力的喷射,从而能够作为引射泵的动力源。本发明燃油泵叶轮组件能够同时为燃油泵和引射泵供油,供油油路简单,而且供油稳定。
Claims (6)
1.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包括进油板、出油板和位于所述进油板与出油板之间的叶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本体上设有三个不同直径的环形叶轮槽,分别为用于向燃油泵供油的第一叶轮槽和第二叶轮槽,以及用于向引射泵供油的第三叶轮槽,所述第二叶轮槽位于第一叶轮槽与第三叶轮槽之间,所述叶轮槽内设有若干呈圆形均匀排布的叶片;所述进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进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对应的第一进油槽、与第二叶轮槽对应的第二进油槽和与第三叶轮槽对应的第三进油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进油槽的一端与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三进油槽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与引射泵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板与叶轮本体相贴的一面设有三条C形出油槽,分别为与第一叶轮槽对应的第一出油槽、与第二叶轮槽对应的第二出油槽和与第三叶轮槽对应的第三出油槽,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出油槽的一端与第二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燃油泵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进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进油槽的宽度,第一出油槽的宽度大于第二出油槽的宽度,较大的第一进油槽作为主要供油油路,较小的第二进油槽作为辅助供油油路,两者相互配合,提供稳定的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槽和第一出油槽的宽度为4~6mm,所述第二进油槽和第二出油槽的宽度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槽包括设于叶轮本体一侧面上的第一环形凹腔和设于叶轮本体另一侧面上的第二环形凹腔,所述第一环形凹腔与第二环形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设于第一环形凹腔内的第一片体和设于第二环形凹腔内的第二片体,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朝叶轮本体旋转方向倾斜,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腔和第二环形凹腔的侧面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1,所述第二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2,所述第三叶轮槽的叶片宽度为W3,W3>W1>W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39372.5A CN103742443B (zh) | 2014-01-27 | 2014-01-27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39372.5A CN103742443B (zh) | 2014-01-27 | 2014-01-27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42443A CN103742443A (zh) | 2014-04-23 |
CN103742443B true CN103742443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0499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39372.5A Active CN103742443B (zh) | 2014-01-27 | 2014-01-27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42443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13907A1 (de) * | 2000-03-21 | 2001-09-27 | Mannesmann Vdo Ag | Förderpumpe |
US6533538B2 (en) * | 2000-12-07 | 2003-03-1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Impeller for fuel pump |
CN101225785A (zh) * | 2006-12-06 | 2008-07-23 | 株式会社电装 | 燃料泵及带有该燃料泵的燃料供给装置 |
DE102007054609A1 (de) * | 2007-11-15 | 2009-07-1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Kraftstoffpumpe |
CN101672296A (zh) * | 2009-09-22 | 2010-03-17 |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 一种电动燃油泵叶轮 |
CN201714528U (zh) * | 2010-07-22 | 2011-01-19 | 孙国庆 | 双轨燃油泵 |
US8206126B2 (en) * | 2006-05-01 | 2012-06-2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 Fuel pump with inner channel priming |
EP2484914A2 (en) * | 2011-02-04 | 2012-08-08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Impeller and fluid pump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37066B2 (en) * | 2002-06-18 | 2006-05-02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Turbine fuel pump impeller |
US7588017B2 (en) * | 2007-01-24 | 2009-09-15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 Low pressure jet by-pass system for fuel pump |
-
2014
- 2014-01-27 CN CN201410039372.5A patent/CN1037424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013907A1 (de) * | 2000-03-21 | 2001-09-27 | Mannesmann Vdo Ag | Förderpumpe |
US6533538B2 (en) * | 2000-12-07 | 2003-03-1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Impeller for fuel pump |
US8206126B2 (en) * | 2006-05-01 | 2012-06-2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Us, Inc. | Fuel pump with inner channel priming |
CN101225785A (zh) * | 2006-12-06 | 2008-07-23 | 株式会社电装 | 燃料泵及带有该燃料泵的燃料供给装置 |
DE102007054609A1 (de) * | 2007-11-15 | 2009-07-16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Kraftstoffpumpe |
CN101672296A (zh) * | 2009-09-22 | 2010-03-17 |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 一种电动燃油泵叶轮 |
CN201714528U (zh) * | 2010-07-22 | 2011-01-19 | 孙国庆 | 双轨燃油泵 |
EP2484914A2 (en) * | 2011-02-04 | 2012-08-08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Impeller and fluid pum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42443A (zh) | 201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6530B (zh) | 耐高压磁力泵 | |
CN202628418U (zh) | 一种带离心增压涡轮的轴向柱塞泵 | |
CN103089615A (zh) | 外泄式高压叶片泵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3742443B (zh)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
CN203717450U (zh) | 一种新型的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气结构 | |
CN103174506A (zh) | 一种涡轮增压器 | |
CN102878077A (zh) | 一种配油盘及使用该配油盘的摆线泵 | |
CN203756401U (zh) | 一种燃油泵叶轮组件 | |
CN202284648U (zh) | 发动机的滑油腔的密封结构 | |
CN201687719U (zh) | 卧式三吸多级离心泵 | |
CN203308526U (zh) | 一种改进的亚临界300mw汽轮机喷嘴组 | |
CN204061004U (zh) | 一种缸内喷射发动机电动燃油泵 | |
CN203783874U (zh) | 径向柱塞泵 | |
CN201884915U (zh) | 一种具有双出油口的机油泵 | |
CN204716549U (zh) | 耐高压磁力泵 | |
CN204299932U (zh) | 一种具有导流管的轴承组件 | |
CN203685673U (zh) | 高性能燃油泵泵芯 | |
CN20252045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直喷发动机的燃油泵泵芯 | |
CN202012430U (zh) | 共轨高压泵的分流式溢流阀 | |
CN202833139U (zh) | 一种定量叶片泵 | |
CN103711562B (zh) | 冷却泵和冷却系统 | |
CN103953752A (zh) | 轴端马达油压分配阀组 | |
CN204663966U (zh) | 弧形齿叶轮电喷燃油泵 | |
CN203879759U (zh) | 大流量高扬程多级屏蔽泵 | |
CN204113729U (zh) | 快艇汽油燃油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0800 Huadu District, Huad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overseas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idding new energy automotive part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Huadu District,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510800 Flower Town Hua Bri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Dragon Road No. 6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AMPIU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