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2446A - 滑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滑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2446A CN103732446A CN201280039038.9A CN201280039038A CN103732446A CN 103732446 A CN103732446 A CN 103732446A CN 201280039038 A CN201280039038 A CN 201280039038A CN 103732446 A CN103732446 A CN 1037324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mentioned
- width
- slide
- dip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73—Longitudinal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60N2/793—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for use as storag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Toy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可滑动地组装维持一定宽度的基体和覆盖该基体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的滑动主体,在基体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上形成滑动引导面,在滑动主体的宽度方向两侧内面上,与滑动引导面相对向地形成滑动倾斜面。使加力机构介于该滑动引导面与滑动倾斜面之间,基于该加力结构的作用力,对滑动引导面与滑动倾斜面在相互离开的方向上进行加力。由此,将加力结构的作用力分离为基体的宽度方向(横方向)上的分力及与基体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上下方向)的分力,使该各分力在滑动引导面与滑动倾斜面之间进行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开发一种滑动结构,作为滑动结构,将维持一定宽度的第一部件、至少将该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包覆的第二部件组装成可相对滑动,使加力机构介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
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作为位于控制箱上扶手的滑动结构,通过安装在车体侧(箱主体侧)的一对侧面导轨(第二部件)可滑动地支撑滑块(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横方向)两侧部分,并且使加力单元分别介于各侧面导轨与滑块的宽度方向各侧部之间。由此,能够抑制滑块在宽度方向上的晃动,能够得到稳定的使用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5-254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滑动结构中,能够抑制位于滑动滑块(第一部件)在宽度方向上的间隙晃动,可是,关于相对滑块在与滑动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的间隙晃动并未考虑,不能控制抑制位于其该方向上的晃动。因此,如果抑制滑块在与滑动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的晃动,则需要新的其专用加力机构,需要增加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不增加部件的数量地抑制第一部件在宽度方向及在与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的晃动的滑动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
一种滑动结构,其可相对移动地组装维持一定幅度的第一部件和至少覆盖该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的第二部件,加力机构介于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
在上述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上,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分滑动的部分中,设置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加力机构介于上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另一方的部件中、与上述一方的部件的倾斜面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之间,在该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离开的方向上加力。
在本发明的滑动结构中,倾斜面的角度设定为相对于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大致为45°,能够将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均匀地分配为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分力和与该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的分力,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部件在宽度方向以及与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的晃动。
在本发明的滑动结构当中,当加力机构可装卸地设在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时,能适当替换为作用力不同的加力单元,能够容易地进行作用力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滑动结构当中,当加力机构具备可位移地支撑在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的按压片、向对象部件对按压片加力的弹簧时,通过使用按压片和弹簧而产生作用力,能够具体地抑制第一部件在宽度方向上以及与第一部件的板面方向相对向的方向上的滑动。
在本发明的滑动结构当中,当加力机构是一体地设在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的弯曲片时,能够使管理部件的数量减少,减轻管理负担。
本发明的滑动结构当在控制箱的箱主体与在该箱主体的上侧构成扶手的盖体之间使用时,对进行滑动的扶手来说是优选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中至少一方的部件的倾斜面,能够将加力机构的作用力分配为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分力和与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的分力,将该各分力在第一、第二部件间进行作用。因此,即使不重新设计抑制与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晃动的加力机构(即使不增加部件数量),也能够通过上述两分力,不仅第一部件宽度方向上,即使在与第一部件的板面相对向的方向上,也能够抑制晃动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箱的盖体的滑动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控制箱中,盖体在非突出状态时的状态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控制箱中,盖体在突出状态时的状态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基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基体可滑动地嵌合在滑动主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X8-X8线剖视图。
图9是说明按压片、螺旋弹簧相对于基体的凹部的安装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滑动主体的俯视图。
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配合片的升降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合片与各定位凹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加力结构(弯曲片)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X14-X14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图3中,符号1是在前后方向上(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的控制箱,控制箱1具备箱主体2、配置于箱主体2上的盖体(盖)3。
上述箱主体2如图1~图3所示,被固定在汽车内的台面上,该箱主体2配置在变速杆4的后侧。在该箱主体2内形成收纳部5,在该收纳部5中形成朝向外部上方敞开的开口6,能通过该开口6相对于收纳部5内进行小物件等的取出或放入。
在该箱主体2中,为了在其上部构成上壁部,配置了基体7(第一部件)。基体7与上述收纳部5的开口6对应地形成为长尺寸的板体,在其后部(图2,图3中、右侧)设置支持部7a,在其前部(图2,图3中、左侧)安装操作杆9。支持部7a可转动地支撑在箱主体2的后部,基体7通过其支持部7a的转动,能够开闭(起立倒下动作)收纳部5的开口6。这种情况下,省略图示的弹簧介于支持部7a与箱主体2之间,在打开方向上对基体7加力。操作杆9可转动地支撑在基体7的前部下面。操作杆9配置有用于使其卡定在箱主体2上所形成的卡定孔10中的卡定爪部11、用于乘客进行开闭操作的杆部12,卡定爪部11卡定在卡定孔10时,基体7维持为将收纳部5的开口6堵塞的状态,在使杆部12以向上侧抬起的方式转动,使卡定爪部11从箱主体2的卡定孔10退出时,基体7通过省略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后方立起,收纳部5的开口6被打开。
该基体7如图2~图5所示,采用具有内部空间的扁平的构造,在其上面部13,在其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从其前部至前后方向中央部分附近之间确保平坦面14。在该基体7的平坦面14上,第一定位凹部15与第二定位凹部16以在前后方向上离开的状态形成。第一定位凹部15位于比第二定位凹部16更靠后方侧,第二定位凹部16位于比基体7的前部稍靠后方侧。在该第一、第二定位凹部15、16内的底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部配置海绵部件50。
另外,在基体7的平坦面14上,如图2~图5所示,在比其前部稍靠后方侧,形成悬臂片部51。该悬臂片部51通过在基体7上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狭缝17、连接该一对狭缝17的前端侧的狭缝18,形成为俯视图コ字状,该悬臂片部51将一对狭缝17的后端侧作为基准,能够在基体7的厚度方向上弯曲。该悬臂片部51的先端部(前端部)上表面形成为,与其相比,相对于后方侧部分,在下方侧稍微具有台阶地凹下,基于该悬臂片部51的前端部形状,构成上述第二定位凹部16.
在该基体7上,如图4、图5、图7、图9所示,在其宽度方向两侧部,作为滑动结构之一的滑动结构部的构成部分,分别形成滑动引导面(倾斜面)60。该各滑动引导面60从基体7前端向其长度方向后方延长,该各滑动引导面60为以随着朝向朝向基体7的宽度方向外方,接近该基体7的下面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滑动引导面60相对于基体7的平坦面14(水平面)设定为大致45°。
在该各滑动引导面60上,如图4、图5、图7、图9所示,分别形成凹部61。凹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滑动引导面60上,在基体7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上留有间隔地形成两处,就该各凹部61而言,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基体7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稍稍长出。该各凹部61的底部(内底面)61a在滑动引导面60的垂直方向上以一定深度向内方侧凹入,其底部60a的倾斜度设定为与滑动引导面60相同的倾斜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大致为45°)。
在该各凹部61内,如图7、图8、图9所示,分别收纳加力结构(加力机构)62。各加力结构62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引导孔63、一对卡定孔64、树脂制按压片65和螺旋弹簧66。引导孔63在凹部底部61a中位于基体7前后方向中央部分而形成,一对卡定孔64在相同的凹部底部61a中位于基体7前后方向两侧而形成。
按压片65一体地具有板状(带板状)的抵接板部67、一对卡定脚部68和引导轴部69。抵接板部67与凹部61对应地形成为带板状,该抵接板部67在使其长度方向朝向基体7的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覆盖凹部61的开口。
一对卡定脚部68从抵接板部67的长度方向两侧垂下,并进入凹部61中,该一对卡定脚部68的爪部68a可装卸地卡定在凹部底部61a的一对卡定孔64中。由此,限制按压片65从凹部61内脱离的同时,在不会由于卡定孔64(周边部)与卡定脚步68的爪部68a的卡定关系(抵接关系)而受到限制的范围(卡定脚部68能够在卡定孔64中滑动的范围)内,按压片65可在凹部61内外相对于滑动引导面60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位移移动。另外,按压片65基于树脂制,所以各卡定脚部68可弯曲,基于此,如果将超出规定的拔出力施加在按压片65上,则各卡定脚部68的爪部68a从卡定孔64的周边部脱落,从而能够拔出按压片65。
引导轴部69在抵接板部67的背面被设置在该抵接板部67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该引导轴部69在远离抵接板部67的背面的方向上延伸。该引导轴部69可滑动地插通上述引导孔63,通过该引导轴部69与引导孔63的引导作用,按压片65(抵接板部67)在凹部61内外顺畅地进行位移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轴部69,采用具有头部69a的销69。因此,该销69的弯曲面状的头部69a以在抵接板部67表面突出的状态来确定位置。
螺旋弹簧66以引导轴部69插入其内部的状态配设在抵接板部67与凹部底部61a之间。该螺旋弹簧66对抵接板部67施加从凹部底部61a离开的方向的作用力,利用该螺旋弹簧66的作用力,在外力未作用在抵接板部67上时,卡定脚部68的爪部68a为卡定在卡定孔64周边部的状态,此时,该抵接板部67的表面与头部69a同时位于比滑动引导面60稍靠外侧。
除此以外,在基体7上,如图4、图5所示,设有连接在盖体3且用于向前方对该盖体3加力的弹簧部件20、用于对盖体3的滑动施加阻力的小齿轮21(旋转减震器)。而且,在图4中表示后述的配合片29进入作为定位凹部之一的第一定位凹部15内的状态。
上述盖体3如图2、图3所示,可相对于上述基体7滑动地被保持。盖体3具备构成滑动结构的另一滑动结构部分的构成部分的滑动主体(第二部件)22、覆盖体23,滑动主体22其上面由覆盖体23覆盖。
滑动主体22与基体7对应地形成为长尺寸的大致板体,在该滑动主体22的宽度方向两侧分部设置垂下壁部24。在其各垂下壁部24的内表面,以在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分别设置导向部25,该各导向部25如图6、图7所示,构成以随着接近滑动主体22的宽度方向外侧而接近该滑动主体22下面的方式倾斜的滑动倾斜面(倾斜面)70、与该滑动倾斜面70的下部连续且向滑动主体22宽度方向上内部突出的滑动支持面7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起立内面72介于滑动倾斜面70与滑动支持面71之间。这种滑动主体22在基体7上,以在其内部将基体7包围的方式配置,由此,各滑动倾斜面70与各滑动引导面60相对向地配置,在各滑动倾斜面70上支撑基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下面。由此,滑动主体22基于基体7的滑动引导面60、滑动倾斜面70等的引导作用,相对于基体主体7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滑动结构)。
在该情况下,如图7、图8所示,各滑动倾斜面70抵接于抵接板部67表面的头部69a,使抵接板部67克服螺旋弹簧66进入凹部61的内侧。因此,螺旋弹簧66的反作用力作为作用力垂直地作用在滑动倾斜面70上,该作用力作为朝上的分力和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分力作用在滑动倾斜面70上。其结果,滑动主体22在停止时就不言而喻,即使在滑动时,也能够在上下方向及其宽度方向上抑制晃动。
图7中,符号52是与配置在基体7上的上述小齿轮21啮合的齿条。
在该滑动主体22上,如图2、图3、图10、图11所示,形成引导凹部26。该引导凹部26通过使滑动主体22向下方侧鼓出而形成,该引导凹部26从滑动主体22的前端延伸至后方,直至滑动主体22的延长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在该引导凹部26的底部,在其后端侧以在其宽度方向上延长的方式形成长孔27(参考图11),以在前后方向上跨过长孔27的方式配置引导箱28,在该引导箱28内配置配合片29。如图11、图12所示,配合片29具备配合片主体部30、兼做该配合片主体部30两侧壁部并向上突出的一对导向板部31、与上述导向板部31同样地从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中央部向上突出且在其外周安装螺旋弹簧66的弹簧安装销部33、从配合片主体部30的各导向板部31向侧方突出的一对升降用导向轴部34。引导箱28在其下部具有开口,该引导箱28内通过其下部开口面向长孔27(引导箱28的下部开口也使用符号27)。另外,引导箱28其两侧壁部28a位于长孔27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在各侧壁部28a上,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切口35,该各切口35的下端侧的切口端在位于引导凹部26底部的长孔27处开口。由此,配合片29从滑动主体22的下面侧通过长孔27收纳在引导箱28内,该配合片29的各升降用导向轴部34通过长孔27后,从引导箱28的切口35向外侧突出。另外,在引导箱28的上壁部28b上分别形成一对导向板部31、弹簧安装销部33能够贯穿的贯穿孔36、37,通过一对导向板部31、弹簧安装销部33贯穿该各贯穿孔36、37并进行位移移动,配合片29可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移移动,由此,得到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引导凹部26底部下面(滑动主体22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从该突出状态退出到引导箱28内的状态。
另外,在引导凹部26内,如图2、图3、图10、图11所示,长度长的移动体38被可滑动地收纳。该移动体38延伸于整个引导箱28与滑动主体22前部之间范围,在其后端部形成升降机构39,在其前端部安装有作为配合片操作机构的操作按钮40。升降机构39具有在夹持引导箱28的侧壁部28a的状态下横穿上述长孔29的一对脚部41,在该各脚部41上,分别形成引导面42。该两个引导面42以随着向移动体38的前端部侧而变高的方式倾斜,该两个引导面42具有接受配合片的一对升降用导向轴部34,并且基于该倾斜的引导面42的前后动作,使一对升降用导向轴部34升降的功能。这种情况下,弹簧安装销部33的螺旋弹簧32介于配合片主体部30和引导箱28的上壁部28b之间,通过该螺旋弹簧32的作用力,配合片29能够在被各引导面42推压的方向上对各升降用导向轴部34加力。另外,在该移动体38上,如图10所示,在延伸方向内侧,宽度宽的狭缝43以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该宽度宽狭缝43面向引导凹部26底部。在该引导凹部26底部上,在狭缝43内,竖立设有弹簧支架44和限制器45,另一方面,在移动体38上,在弹簧支架44与限制器45之间设置区划壁46。在该区划壁46上,弹簧安装销47向弹簧支架44突出,并且,在该弹簧安装销47上安装螺旋弹簧48,通过该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移动体38在其区划壁46与限制器45抵接的方向上被加力。由此,在区划壁46抵接于限制器45时,移动体38位于最前方位置,此时,为上述一对升降用导向轴部34所处(抵接)的上述一对引导面42的高度为最低的状态,为位于配合片29中的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滑动主体22的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按下操作按钮40时,移动体38向后方移动,一对引导面42也会后退,通过该各引导面42,升降用导向轴部34被向上抬起,由此,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上述突出的状态退出到引导箱28(引导凹部26)内。
上述配合片29以随着滑动主体22的滑动的其移动区域面向上述第一定位凹部15与上述第二定位凹部16的方式配置。由此,在操作按钮40的非操作时状态下,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位于面向第一定位凹部15内时,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一定位凹部15内,通过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与第一定位凹部15的内壁(前后壁)的配合关系,盖体3与基体7大致在整体上保持重叠的状态(图2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位于面向第二定位凹部16内的位置时,如图12所示,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二定位凹部16内,通过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与第二定位凹部16的内壁(前后壁)的配合关系,盖体3保持从基体7突出的状态。
因此,在这样的控制箱1中,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一定位凹部15内时,盖体3在相对于基体7以大致整体上重叠的状态下被定位,在配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突出于第二定位凹部16内时,以比基体7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状态被定位,这些各状态只要不通过按下操作按钮40,使配合片29从各定位凹部15(16)内退出地被保持,盖体3就保持高的定位保持状态。相对于此,关于盖体3的位置调整,通过按下操作按钮40,配合片29从进入状态的定位凹部(第一或第二定位凹部16)中退出,如果维持其状态地将滑动力施加给盖体3,则盖体3相对于基体7会顺畅地滑动。因此,使盖体3的配合片29移动到其它定位凹部(第二或第一定位凹部),能够简单地进行在此位置的定位。
另外,按压片65(加力结构62)介于滑动主体22的垂下壁部24的内面滑动倾斜面70与在基体7宽度方向两侧的滑动引导面60之间,按压片65(抵接板部67)克服螺旋弹簧66进入凹部内侧,所以螺旋弹簧66的反作用力作为作用力垂直地作用在滑动倾斜面70上,该作用力作为向上的分力与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分力进行作用。因此,就盖体3(滑动主体22)而言,不设置用于抑制在上下方向上的晃动的加力结构6以及用于抑制其宽度方向上的晃动的加力结构的两方,只利用加力结构62,定位时自不必说,即使在滑动时,也能够抑制上下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上的间隙。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倾斜面70以及滑动引导面60相对于水平面设定为45°左右,所以在滑动主体22上,作用力均匀地作用在上下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两侧外侧,能够可靠且有效地抑制盖体3的晃动。
而且,在对滑动倾斜面70施加作用力时,弯曲面上的头部69a与滑动倾斜面70抵接,与抵接板部67整体与滑动倾斜面70抵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滑动阻力。因此,能实现抑制滑动,能够抑制乘客的操作性下降的现象。
另外,如果作业者对按压片65施加拔出力,解除卡定脚部68的爪部与卡定孔64周边部的卡定关系,则能将按压片65从凹部61内取出。因此,能够简单地将螺旋弹簧66代替为弹性系数不同的弹簧,由此,能够简单地调整按压片65产生的作用力。
图13、图14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成要素,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表示作为加力结构62使用悬臂状的弯曲片73的内容。
即,在各滑动引导面60上分别一体地设有悬臂状弯曲片73,位于滑动主体2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导向部25可滑动地嵌合在基体7的两侧部时,弯曲片73与滑动主体22的滑动倾斜面70抵接并弯曲,产生反作用力。该作用力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作用在滑动主体22(滑动倾斜面70)上,能够抑制盖体3(滑动主体22)在上下方向以及其宽度方向晃动。
关于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本发明中,包含如下形态:
(1)将滑动引导面60或者滑动倾斜面70中的仅一方作为倾斜面;唯一的倾斜面
(2)将加力结构62设置在滑动主体22侧;
(3)取代头部69a,使构成按压片65的抵接板部67的表面弯曲,将该弯曲了的抵接板部67抵接在滑动倾斜面70上;
(4)将与本发明相关的滑动结构使用于控制箱以外的部件。
本发明的目的未限于已标明的内容,提供实质上优选或者作为优点表现的内容也暗含其中。
而且,在此引用2011年6月17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1-13490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而采纳。
Claims (6)
1.一种滑动结构,其可相对滑动地组装维持一定宽度的第一部件和至少覆盖该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的第二部件,加力机构介于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该滑动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上,在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二部件滑动的部分中,设置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加力机构介于在上述第一部件、上述第二部件的另一方的部件中、与上述一方的部件的倾斜面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之间,在该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离开的方向上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面的角度设定为相对于上述第一部件的宽度方向大致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机构可装卸地设在上述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机构具备可位移移动地支撑在上述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的按压片和朝向对象部件对该按压片加力的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机构是一体地设在上述第一、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的弯曲片。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介于控制箱中的箱主体和在该箱主体上侧形成扶手的盖体之间而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34905 | 2011-06-17 | ||
JP2011134905A JP5698613B2 (ja) | 2011-06-17 | 2011-06-17 | スライド構造 |
PCT/JP2012/065418 WO2012173249A1 (ja) | 2011-06-17 | 2012-06-15 | スライド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2446A true CN103732446A (zh) | 2014-04-16 |
CN103732446B CN103732446B (zh) | 2016-10-12 |
Family
ID=4735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903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2446B (zh) | 2011-06-17 | 2012-06-15 | 滑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11844B2 (zh) |
JP (1) | JP5698613B2 (zh) |
CN (1) | CN103732446B (zh) |
WO (1) | WO201217324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6751A (zh) * | 2018-04-28 | 2018-09-21 | 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扶手盖翻转后滑落的中控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20782B2 (en) * | 2014-07-02 | 2018-03-20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Armrest lock |
JP2017193303A (ja) * | 2016-04-22 | 2017-10-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装置 |
CN105946729B (zh) * | 2016-06-12 | 2018-07-0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车用扶手箱结构和汽车 |
KR101905542B1 (ko) * | 2016-10-10 | 2018-10-10 |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 차량용 슬라이딩 암레스트 |
KR102322364B1 (ko) * | 2017-02-20 | 2021-11-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센터콘솔 암레스트 |
US10189414B1 (en) * | 2017-10-26 | 2019-01-2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
US10562423B2 (en) | 2017-11-22 | 2020-02-18 | Faurecia Interior Systems, Inc. | Slid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
CN112046369B (zh) * | 2020-07-31 | 2022-03-15 | 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滑动扶手及汽车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32250U (zh) * | 1987-08-23 | 1989-02-28 | ||
JPH0610038U (ja) * | 1992-07-14 | 1994-02-08 |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 自動車用物入れ |
JP2005254881A (ja) * | 2004-03-09 | 2005-09-22 | Nippon Plast Co Ltd | アームレスト |
CN101386282A (zh) * | 2007-09-10 | 2009-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中央扶手储物箱 |
CN201268245Y (zh) * | 2008-09-12 | 2009-07-08 |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收合式扶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5173A (en) * | 1997-12-09 | 2000-04-0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Console with multi-position cover |
JP4028646B2 (ja) * | 1998-11-30 | 2007-12-26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EP1401676B1 (en) * | 2001-06-19 | 2005-08-10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Adjustable armrest |
JP3764095B2 (ja) * | 2001-12-12 | 2006-04-0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 |
JP4084119B2 (ja) * | 2002-07-29 | 2008-04-30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DE20214711U1 (de) * | 2002-09-23 | 2004-02-19 | Seeber Ag & Co. Kg | Auf einem Träger abgestützter Deckel |
US7731258B2 (en) * | 2005-06-14 | 2010-06-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enter floor console sliding armrest |
US20070262632A1 (en) * | 2006-01-18 | 2007-11-15 |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 Sliding Armrest |
JP4914304B2 (ja) * | 2007-07-30 | 2012-04-11 | ダイキョーニシカワ株式会社 |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DE102008018321B4 (de) * | 2008-04-11 | 2022-08-04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Mittelkonso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DE102010036000B4 (de) * | 2010-08-31 | 2014-11-27 |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 Mittelkonsole mit Linearführung |
-
2011
- 2011-06-17 JP JP2011134905A patent/JP569861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6-15 CN CN201280039038.9A patent/CN10373244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5 US US14/126,662 patent/US921184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5 WO PCT/JP2012/065418 patent/WO20121732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32250U (zh) * | 1987-08-23 | 1989-02-28 | ||
JPH0610038U (ja) * | 1992-07-14 | 1994-02-08 | 株式会社カンセイ | 自動車用物入れ |
JP2005254881A (ja) * | 2004-03-09 | 2005-09-22 | Nippon Plast Co Ltd | アームレスト |
CN101386282A (zh) * | 2007-09-10 | 2009-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中央扶手储物箱 |
CN201268245Y (zh) * | 2008-09-12 | 2009-07-08 |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收合式扶手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56751A (zh) * | 2018-04-28 | 2018-09-21 | 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止扶手盖翻转后滑落的中控箱 |
CN108556751B (zh) * | 2018-04-28 | 2024-02-06 | 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扶手盖翻转后滑落的中控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38975A1 (en) | 2014-05-22 |
JP5698613B2 (ja) | 2015-04-08 |
CN103732446B (zh) | 2016-10-12 |
US9211844B2 (en) | 2015-12-15 |
JP2013001261A (ja) | 2013-01-07 |
WO2012173249A1 (ja) | 2012-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2446A (zh) | 滑动结构 | |
EP2719574A1 (en) | Seat sliding device | |
US20150054299A1 (en) | Luggage board movement mechanism | |
JP5085900B2 (ja) | シートトラック装置 | |
CN109155116B (zh) | 显示器支架 | |
US11225178B2 (en) | Slim headrest device | |
CN101959717A (zh) | 车辆内装部件的组装结构 | |
CN101318525B (zh) | 行李间的地板面板的支撑装置 | |
JP2006151286A (ja) | 車両用容器保持装置 | |
CN107953804A (zh) | 座椅滑动装置 | |
CN105492250B (zh) | 杯架 | |
JP6672720B2 (ja)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
CN110325387A (zh) | 天窗装置的升降引导机构 | |
CN203372102U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02469878B (zh) | 收纳装置 | |
JP5355355B2 (ja)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 |
JP5131445B2 (ja) | 車両用のスライドコンソール | |
CN207523490U (zh) | 车辆用座椅装置 | |
IT201800006788A1 (it) | Struttura di sedia | |
CN202830401U (zh) | 复合针 | |
JP6780997B2 (ja) |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装置 | |
JP4626313B2 (ja) | ゲージ付パンチ | |
JP2022067510A (ja) |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 |
JP6683853B1 (ja) | 戸体 | |
EP3088253A1 (en) | Arm rest for a vehicle sea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