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732103B -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 Google Patents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2103B
CN103732103B CN201380001568.9A CN201380001568A CN103732103B CN 103732103 B CN103732103 B CN 103732103B CN 201380001568 A CN201380001568 A CN 201380001568A CN 103732103 B CN103732103 B CN 103732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adhesive tape
faced adhesive
faced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2103A (zh
Inventor
小林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RLD WIDE PARTNE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WIDE PARTN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WIDE PARTNERS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WIDE PARTNE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2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2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4/00Other cosmetic or toiletry articles, e.g. for hairdressers' rooms
    • A45D44/22Face shaping devices, e.g. chin straps; Wrinkle removers, e.g. stretching the sk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4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41Polyolefin, e.g.rubber
    • C09J7/243Ethylene or propylen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2013/00361Plasters
    • A61F2013/00365Plasters use
    • A61F2013/0037Plasters use for cosme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粘合力优异且效果的持续性高、强力地支持双眼皮形成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和粘合面保护基材,所述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具有多个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且该多个双面粘合带隔着剥离基材而被层叠,所述粘合面保护基材设置在分别存在于双面粘合带层叠体的两面的粘合剂层上。

Description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较强的粘合力、且通过较深地勒入眼皮来支持双眼皮的形成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的人工双眼皮的形成方法有以下方法:将糊状液体涂布于眼皮,使眼皮的皮肤彼此粘合并干燥,由此制作出人工褶,形成双眼皮。但是,使用糊状液体的方法存在以下等问题:眼皮的皮肤发炎、或者由于在眼附近进行微细的操作,因此需要可熟练地形成漂亮的双眼皮。
为此,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双眼皮形成用胶带或线,其在利用能够拉伸且在其拉伸后也具有弹性的伸缩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细胶带状构件上涂布有粘合成分。根据该发明,能够在不使皮肤产生表面凹凸不平(つれ)的情况下漂亮且简单地形成双眼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771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发明所提供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粘合力并不充分,有时难以将内双层的眼皮或很厚的眼皮形成为明显的双眼皮。此外,该胶带的粘合力会因汗或皮脂而变弱、或者因反复眨眼而偏离粘合部位,由此最终可能会从眼皮剥落,难以发挥充分的双眼皮形成效果。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粘合力优异且效果的持续性高、强力地支持双眼皮形成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发现上述的问题在于使用时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形状,并完成了本发明。具体而言,本发明人查明低粘合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在使用时粘合面未被全方位地设置;第二方面,在使用时截面形状为方形;第三方面,层叠方式采用粘合层/基材/粘合层的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如下所述。
本发明为一种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和粘合面保护基材,
所述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具有多个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且该多个双面粘合带隔着剥离基材而被层叠,
所述粘合面保护基材设置在分别存在于双面粘合带层叠体的两面的粘合剂层上。
在此,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可以用于如下用途:在使用时将粘合面保护基材进行拉伸,由此撕裂剥离基材和粘合面保护基材而构建仅由双面粘合带构成的部位,接着,将该部位进行拧曲,由此形成螺旋结构体,再将该螺旋结构体应用于眼皮。
进而,本发明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剥离基材和/或粘合面保护片可以被实施槽加工、切口加工和/或切取线加工。
在此,对本说明书和本权利要求书的用语的含义进行说明。“一种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其具有多个双面粘合带……”,是指具有X-(Y-X)n(在此,X为双面粘合带,Y为剥离基材,n为1以上的整数)的结构的层叠体,优选n=1~3、更优选n=1。“双眼皮形成用”,不仅包括使单眼皮成为双眼皮的用途,而且还包括使内双层成为双眼皮的用途、或者使双眼皮成为更明显的双眼皮的用途。关于“截断”,不仅包括将连接的物体切断的情况,还包括将接合或邻接的物体彼此各自分离的情况。关于“易分离加工”,只要是在对某个构件施加相同的拉伸力时,为与未施加易分离加工的情况相比,该某个构件更易分离的加工,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槽加工、切口加工、切取线加工、切断加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挥出能够提供粘合力优异且效果的持续性高、强力地支持双眼皮形成的螺旋结构体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双面粘合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螺旋结构体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螺旋结构体的形成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涉及对眼皮粘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螺旋结构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涉及对眼皮粘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螺旋结构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涉及对眼皮粘贴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螺旋结构体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测定方法1的简略图(照片)。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由粘合面保护片的表面加工所带来的效果的示意图(照片)。
图10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制造方法即平压式冲裁的示意图。
图11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的基材有关的DSC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2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的基材有关的DSC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3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的基材有关的DSC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4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成分有关的NMR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5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成分有关的GPC分析的分析结果。
图16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成分有关的NMR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7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成分有关的NMR分析的测定结果。
图18为实施例1的双面粘合带的变形-负载曲线。
图19为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方式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接着,依次进行各构成部的说明等。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该方式。
整体构成
首先,参照图1及2对本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本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具有:在其两面应用了粘合成分(粘合成分层、粘合剂层)的两片双面粘合带100(110和120);为了防止在形成螺旋结构体(后面将对其进行叙述)之前两片双面粘合带100(110和120)彼此接合,而在双面粘合带110和120之间插入的剥离基材200(通过在这两片双面粘合带110和120间夹入剥离基材200,形成双面粘合带层叠体300);以及,保护双面粘合带110和120的粘合成分免受外部的污染等(使用前)并且作为把持部位(使用时)的两片粘合面保护片400(410和420)。以下,对各构成部进行详细叙述。
<双面粘合带>
{双面粘合带/整体构成}
图2表示能够应用在本方式中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个方式。双面粘合带110具有:作为芯材的基材112、分别应用于该基材112的顶面和底面的粘合成分111a和111b。以下,对于作为双面粘合带110的构成要素的基材111和粘合剂112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双面粘合带120的构成也大致相同。
(双面粘合带/构成要素/基材)
·材质、物性
基材112的材质优选为聚乙烯。在此,作为聚乙烯,可以是高密度聚乙烯(密度范围:930~970kg/m3左右)、中密度聚乙烯(密度范围:930~970kg/m3左右)、低密度聚乙烯(密度范围:910~930kg/m3左右)中的任意一种。在使用其中的高密度聚乙烯及中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舒适感中会出现砂磨感,与此相对,在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的情况下出现非常优异的贴服感。因此,在这些聚乙烯中,最优选低密度聚乙烯。在此,对于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及直链状(线状)低密度聚乙烯而言,可以按照周知方法来获得,例如通过在50~250℃、常压~20MPa下使其聚合来获得。此外,对于低密度聚乙烯而言,可以按照周知方法来获得,例如通过在150~350℃、100~350MPa下使其聚合来获得。此外,在对基材进行DSC分析时,升温时的熔解峰顶温度优选为90~150℃、更优选为95~145℃、特别优选为100~140℃。此外,降温时的结晶化峰顶温度(主峰顶温度)优选为80~140℃、更优选为85~135℃、特别优选为90~130℃。进而,再升温时的熔解峰顶温度优选为90~150℃、更优选为95~145℃、特别优选为100~140℃。另外,这些峰顶温度按照后述的<测定方法1>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1>
将约2~3mg的基材置于铝制容器,将其卷曲后,对其进行DSC分析。测定条件为:装置:TA Instrument Q-2000、测定速度:10℃/min、温度程序:-30℃→180℃→-30℃→180℃、气氛:氮气(50ml/min)。
·结构
基材的厚度对上述三方面的性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双面粘合带的基材的厚度优选为0.05~0.1mm、更优选为0.05~0.09mm、特别优选为0.07~0.08mm。
(双面粘合带/构成要素/粘合成分)
·材质、物性
粘合成分111a和111b优选具备下述三方面的性质。第一方面为,假定使用时(第一阶段)的、被基材施加拉伸力时所要求的性质。具体而言,需要在基材被拉伸时具有追随地伸长的粘弹性。第二方面为,假定使用时(第二阶段)的、拧成螺旋状而形成螺旋结构体时所要求的性质。第三方面为,假定使用时(第三阶段)的、对眼皮的附着适合性和对油脂、汗和泪的耐附着降低性(持续性)。作为具有这样的性质的粘合成分111a和111b的材质,在基材为聚乙烯的情况下,优选以丙烯酸系粘合剂作为主成分、且含有增粘剂作为其它成分的粘合成分。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优选以(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作为构成单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即丙烯酸系粘合剂。在此,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的主成分即(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的mol比{(甲基)丙烯酸异辛基:(甲基)丙烯酸}优选为85:15~99:1、更优选为92.5:7.5~99:1、进一步优选为95:5~99:1。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构成单体中的聚合物的构成比可以按照后述的<测定方法2>和<测定方法3>进行分析。此外,粘合成分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50~90重量%、更优选为55~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75重量%。在此,粘合成分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与含有增粘剂在内的其它成分的重量比可以按照后述的<测定方法2>和<测定方法4>进行分析。即,由<测定方法2>的甲醇提取量和加热甲醇可溶组分的GPC色谱图对粘合成分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含有增粘剂在内的其它成分的含量比进行分析。作为粘合成分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添加含有松香酯系树脂的增粘剂,也可以添加具有对位取代苯骨架的成分。另外,作为粘合成分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外的成分中的松香酯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6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100重量%。此外,180度方向剥离力优选为7.5~27N/25mm、更优选为9.0~22N/25mm、进一步优选为10.5~17N/cm。在此,该数值为在如下条件下的测定值:对不锈钢板(SUS304BA)加衬厚度25μm的PET膜,压接2kg辊、1次往返,室温养护20分钟,拉伸速度300mm/分钟(10次平均)。
<测定方法2>
在热板上载置注入有甲醇30ml和粘合成分(粘合剂层)0.102g的烧杯,使热板的设定温度为50℃,加热30分钟,进行加热甲醇提取。之后,将甲醇分离成不溶组分和可溶组分,将其分别进行称量(5次平均)。
<测定方法3>
对<测定方法2>的加热甲醇不溶组分进行13CNMR测定。测定条件为:装置:Bruker Biospin AVANCEIII-600with Cryo Probe、观测频率:150MHz、回转角(flip angle):45°、测定溶剂:CDCl3(添加数滴吡啶―d5)、化学位移基准:测定溶剂(CDCl3;77.05ppm)。将详细的测定条件记载于表1。另外,在NMR测定中,对粘合成分整体进行分析也能够进行某种程度的成分分析,但通过对该加热甲醇不溶组分的分析,能够得到更详细的信息。
【表1】
<测定方法4>
对<测定方法2>中的加热甲醇可溶组分进行使用了GPC色谱图的分析。调整加热甲醇可溶组分使其成为1.0g/l的THF溶液,静置过夜。用0.45μm膜滤器对该溶液进行过滤,并进行GPC测定。测定条件为:装置:TOSOH HLC-8120GPC、柱:TSKgel Super HZM-H/HZ4000/HZ3000/HZ2000、柱尺寸:6.0mmI.D.×150mm、洗脱液:THF、流量:0.6ml/min、检测器:RI、柱温:40℃、注入量:20μl。将详细的测定条件示于表2。
【表2】
·结构
粘合成分(粘合成分层)的厚度对上述的三方面的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粘合成分的厚度优选为0.01~0.04mm、更优选为0.01~0.03mm、特别优选为0.01~0.025mm。
{双面粘合带/结构}
(双面粘合带/整体的厚度)
双面粘合带的厚度与基材及粘合成分一起对上述三方面的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双面粘合带的厚度优选为0.09~0.20mm、更优选为0.10~0.18mm、特别优选为0.11~0.16mm。
(双面粘合带/基材与粘合成分层的厚度比)
基材/粘合成分层的厚度比(基材厚度:粘合成分层的总厚度)优选为1.5:1~3:1、更优选为1.75:1~2.5:1、特别优选为1.85:1~2.25:1。
(双面粘合带/宽度)
双面粘合带的宽度也会对上述三方面的性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宽度过宽时,螺旋结构体难以形成为线状,在宽度过窄时,无法充分确保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粘合面。因此,双面粘合带的宽度优选为1.1~1.4mm、更优选为1.1~1.35mm、特别优选为1.1~1.3mm。
(双面粘合带/长度)
对于双面粘合带的长度而言,若过长,则难以将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粘贴于眼皮,若过短,则通过在眼皮上粘贴双眼皮形成用胶带而形成的双眼皮的横向宽度变得不充分。因此,双面粘合带的长度优选为25~30mm、更优选为26~29.5mm、特别优选为27~29mm。
(双面粘合带/厚度、宽度、长度比)
螺旋结构体仅由双面粘合带构成,因此螺旋结构体的形状随双面粘合带的厚度、宽度、长度的比大幅地变化。在螺旋结构体的形状不具有适合配置于眼皮的形状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充分的双眼皮形成能力。因此,作为双面粘合带的厚度与宽度的比(厚度:宽度),优选为1:8~1:12,更优选为1:8~1:11.5,特别优选为1:8~1:11。此外,作为双面粘合带的宽度与长度的比(宽度:长度),优选为1:20~1:30,更优选为1:20~1:27,特别优选为1:20~1:25。
{双面粘合带/物性}
就双面粘合带的整体而言的塑性变形后的胶带尺寸变化特性(解除负载60秒后),在变形量为100%的情况下,优选为110~150%、更优选为115~145%、进一步优选为120~140%;在变形量为150%的情况下,优选为150~240%、更优选为160~210%、进一步优选为170~190%。在此,该数值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测定。另外,该值为10次的平均值。
<测定方法5>
首先,将双面粘合带样品切割为25mm宽×200mm。此时使胶带的长度方向成为测试样品的长度方向。而且,在样品的中心以50mm的间隔划出标线(参照图8)。以100mm的间隔固定于定速拉伸试验机。接着,以300mm/分钟的速度赋予100%、150%的变形后,解除负载,以自由的状态放置60秒。然后,在拉伸前、刚拉伸后、解除负载60秒后的三个时刻,用金属标尺测定标线间的间隔,并进行记录。
此外,就双面粘合带的整体而言,其比例极限优选为5~25N/25mm、更优选为7.5~20N/25mm、进一步优选为10~15N/25mm。在此,该数值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测定。另外,该数值为10次的平均值。
<测定方法6>
首先,切割成宽25mm×长150mm的样品,沿长度方向以100mm的间隔固定于定速拉伸试验机。之后,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拉伸,记录此时的变形和负载。然后,由该变形-负载曲线,将负载与应变成比例关系的最大负载作为比例极限。
<剥离基材>
{剥离基材/结构}
(剥离基材/结构/位置)
在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的阶段,剥离基材以使双面粘合带110和120的粘合面彼此不接合的方式存在于该胶带之间。
(剥离基材/结构/加工)
如图1所示,优选对剥离基材200实施易分离加工(本例中为切断加工)以便在拉伸胶带时容易地进行截断。进而,优选对剥离基材200的表面(与双面粘合带接触的面)实施不易干扰双面粘合带的粘合面的表面加工。作为对该剥离基材表面实施的表面加工,可以为研磨加工、切削加工、表面涂布等,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镜面加工。剥离基材的表面有时实施有褶精加工(微细的凹凸加工)、或者成为存在原本的微细凹凸等的粗糙面。在使用此类剥离基材形成双面粘合带层叠体时,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会进入该凹凸部等中,从而使剥离基材与双面粘合带密合。因此,在使胶带拉伸时,剥离基材以卷入双面粘合带的方式被截断。结果,对双面粘合带施加负荷、双面粘合带断裂,或者由于双面粘合带形成粘合成分的团块等、粘合成分的不均匀而导致粘合力和透明度降低。对此,通过对剥离基材表面进行加工以使其平滑,在使胶带拉伸时能够在不对双面粘合带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使其伸长,因此能够防止双面粘合带的断裂。进而,使双面粘合片的粘合成分保持在均匀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粘合力和透明度高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进而,可以在剥离基材的表面配置用于在制造过程等中保护硅酮橡胶的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对于阻止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与剥离基材的密合性可适当地发挥作用。
(剥离基材/结构/厚度)
由于剥离基材残留于把持部(即不残留于螺旋结构体),因此剥离基材的厚度对螺旋结构体的特性等不产生影响。但是,对剥离基材内部的截断容易性、螺旋结构体的形成容易性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剥离基材的厚度而言,在剥离基材的表面配置上述保护膜的情况下,也包括该膜的厚度,优选为0.2~0.5mm、更优选为0.2~0.45mm、特别优选为0.2~0.4mm。另外,在剥离基材的表面配置保护膜的情况下,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0.01~0.1mm、更优选为0.025~0.85mm、特别优选为0.04~0.07mm。
(剥离基材/结构/宽度)
关于剥离基材的宽度,期望的方式是与双面粘合带的宽度相配合地、得当地隔开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的状态的双面粘合带110和120。
(剥离基材/结构/长度)
关于剥离基材的长度,期望的方式是与双面粘合带的形状相配合地、得当地隔开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的状态的双面粘合带110和120。
{剥离基材/材质、物性}
剥离基材期望为不干扰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的材质。此外,在易分离加工为切断加工以外的情况(在拉伸双眼皮形成用胶带之前,处于剥离基材物理性结合的状态的情况)下,剥离基材优选具有容易截断的性质。因此,作为剥离基材的材质,在使用以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底且含有松香酯树脂的粘合剂层的情况下,优选为硬度40°以上的硅酮橡胶、更优选为硬度50°以上的硅酮橡胶、特别优选为硬度60°以上的硅酮橡胶。在此,该硬度是利用基于JIS K6253的硬度计测得的值。另外,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为硬度80°。另外,在剥离基材的表面配置保护膜的情况下,作为保护膜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热塑性树脂、更优选为聚酯、特别优选为PET膜。
<粘合面保护片>
{粘合面保护片/结构}
(粘合面保护片/结构/加工)
粘合面保护片400保护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并且在形成螺旋结构体时还作为把持部位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在形成螺旋结构体时使粘合面保护片无阻碍地进行截断、成为保持部位,可以对粘合面保护片400设置槽加工、切口加工、切取线加工和切断加工等易分离加工。在此,可以对粘合面保护片400的外侧面(不与双面粘合带接触的面)进行凹凸加工等防滑加工。进而,优选对粘合面保护片400的内侧面(与双面粘合带接触的面)与剥离基材200同样地实施表面加工以使其不易干扰双面粘合带110和120的粘合面。作为对该粘合面保护片的内侧面实施的表面加工,可以为研磨加工、切削加工、表面涂布等,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镜面加工。在粘合面保护片的内侧面成为具有凹凸的粗糙面的情况下,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会进入该凹凸部等中,从而与双面粘合带的密合性增大。因此,在拉伸胶带时,对双面粘合带施加负荷、双面粘合带断裂,或者双面粘合带形成粘合成分的团块。结果,由粘合成分的不均匀而导致胶带的透明度和粘合力降低{参照图9(2)、由黑色圆圈包围的白色点表示粘合成分的团块}。与此相对,通过对粘合面保护片的内侧表面进行加工以使其平滑,在使胶带拉伸时能够在不对双面粘合带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使其伸长。因此能够在防止双面粘合带的断裂的同时,实现粘合力和透明度高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参照图9(1)}。进而,可以在粘合面保护片的表面配置用于在制造过程等中保护硅酮橡胶的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对于阻止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与粘合面保护片的密合性可适当地发挥作用。
(粘合面保护片/结构/厚度)
粘合面保护片在保护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的同时作为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把持部位发挥作用,因此,期望具有可尽可能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等、并且容易把持且容易使用的厚度。因此,对于粘合面保护片的厚度而言,在粘合面保护片的表面配置上述保护膜的情况下,也包括该膜的厚度,优选为0.2~0.5mm、更优选为0.2~0.45mm、特别优选为0.2~0.4mm。另外,在粘合面保护片的表面配置保护膜的情况下,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0.01~0.1mm、更优选为0.025~0.085mm、特别优选为0.04~0.07mm。
(粘合面保护片/结构/宽度)
作为粘合面保护片的宽度,期望的方式是与双面粘合带的宽度相配合地、得当地覆盖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的状态的双面粘合带110和120。
(粘合面保护片/结构/长度)
作为粘合面保护片的长度,期望的方式是与双面粘合带的形状相配合地、得当地覆盖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的状态的双面粘合带110和120。
{粘合面保护片/材质、物性}
粘合面保护片在保护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的同时作为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把持部位发挥作用,因此,期望为如下的材质:不干扰双面粘合带的粘合成分、可尽可能地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并且在用手指捏时不易滑动且容易把持。因此,作为粘合面保护片的材质,在使用以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底且含有松香酯树脂的粘合剂层的情况下,优选为硬度40°以上的硅酮橡胶、更优选为硬度50°以上的硅酮橡胶、特别优选为硬度60°以上的硅酮橡胶。在此,该硬度是利用基于JIS K6253的硬度计测得的值。另外,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为硬度80°。另外,在粘合面保护片的表面配置保护膜的情况下,作为表面保护膜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热塑性树脂、更优选为聚酯、特别优选为PET膜。
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优选的是:从双面粘合带、剥离基材和粘合面保护片的、片状体卷取成的卷筒状卷材中,拉出各自的片状体并进行重叠,形成片状层叠体,然后,通过冲裁(例如平压式三头冲裁)将该片状层叠体形成为所需大小(平压式三头冲裁的概念参照图10)。根据该制造方法,由于为连续地形成胶带的方法,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无粘合力不均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
使用方法(用途)
使用图3~7详细地叙述螺旋结构体550的形成方法和对眼皮的使用方法(粘贴方法)。如图3所示,摘除粘合面保护片,使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整体向左右拉伸。此时,剥离基材和粘合面保护片分离成把持部,形成仅由双面粘合带构成的部位即双面粘合带区域500、和把持部610及620。接着,如图4所示,在将把持部610沿长轴方向拉伸的同时像上弦那样进行拧曲。由此,双面粘合带110和120之间在进行接合的同时被拧曲,同时进行拉伸,从而形成螺旋状的螺旋结构体550。如图5所示,将该螺旋结构体550配置并固定于双眼皮形成部位后,如图6、7所示将每一侧的把持部610和620切除。
实施例
以下,使用图1、图2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条件
本实施例的基本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
首先,作为基材112,使用厚度3mil(约0.076mm)的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基材的物性,利用<测定方法1>的DSC分析得到升温时(图11)、降温时(图12)和再升温时(图13)的热过程。将升温时、降温时和再升温时的峰顶温度(主峰顶温度)特性归纳示于表3。此外,作为粘合成分111,使用以约97mol%的丙烯酸异辛酯和约3mol%的丙烯酸作为构成单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与其它成分(在以松香酯系树脂作为主成分的增粘剂中微量添加具有对位取代苯骨架的添加材料、其它成分而成的组合物)按照重量比(丙烯酸类聚合物:其它成分)为约63:37的量配合而成的粘合剂(粘合力:14.7N/25mm)(在基材112的两面进行涂布,单面的厚度为0.02mm)。在此,对本实施例的粘合成分构成要素的测定方法和分析结果进行叙述。首先,利用之前叙述的<测定方法2>的加热甲醇提取,将粘合成分分离成不溶组分和可溶组分。接着,对该不溶组分进行之前叙述的<测定方法3>的NMR光谱分析,由此能够对聚合物的构成单体组成比(丙烯酸异辛酯与丙烯酸的组成比)进行分析。具体而言,通过使用<测定方法3>的NMR光谱的177ppm(丙烯酸)和174ppm(丙烯酸异辛酯)的峰积分强度比,算出丙烯酸和丙烯酸异辛酯的组成比。将该实施例中的粘合成分的、<测定方法3>的NMR光谱分析结果示于图14。接着,利用之前叙述的<测定方法4>制作针对该可溶组分的GPC色谱图(参照图15)。具体而言,算出<测定方法2>的加热甲醇可溶组分的GPC色谱图的峰1(聚合物)和峰2(增粘剂+包含具有对位取代苯骨架的成分的其它成分)的峰面积比。进而,将对粘合成分的、<测定方法2>的称量结果和<测定方法4>的GPC色谱图的分析结果归纳得出的结果示于表4。根据以上情况,能够对本实施例的基材的热过程特性和粘合成分的含量比等进行分析。
另外,不仅对<测定方法2>的、通过对粘合成分进行加热甲醇提取而得到的不溶组分进行13CNMR分析和1HNMR分析,而且还对粘合成分直接进行13CNMR分析和1HNMR分析。将各自的测定结果示于图16和17。测定条件为:装置:Bruker Biospin AVANCEIII-600with Cryo Probe、观测频率:(13C;150MHz、1H;600MHz、回转角:45°、测定溶剂:CDCl3(在13C测定时添加数滴吡啶―d5)、化学位移基准:测定溶剂(CDCl313C;77.05ppm、1H;7.25ppm)。详细的测定条件示于各图中。
【表3】
Tic:外推结晶化开始温度
Tpc:结晶化峰顶温度
Tpm:熔解峰顶温度
Tem:外推熔解结束温度
*:下划线表示主峰
【表4】
粘合剂中的聚合物和(增粘剂量+其它成分量)的计算结果
在此,对于在两面具有粘合成分111的基材112(图2所示的双面粘合带110),根据上述的<测定方法5>,对塑性变形后的胶带尺寸变化特性进行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3。同样地,对于在两面具有粘合成分111的基材112,根据上述的<测定方法6>,测定比例极限。将其结果示于图18。根据图18可知,本实施例的双面粘合带的比例极限为约12N/25mm。
【表5】
接着,用两片在基材112的两面应用了粘合成分(层)111的层叠体(双面粘合带110、120)夹持在对两面实施了镜面加工的硅酮橡胶(厚度:0.25mm、硬度:70°)的两面设置PET膜(厚度:0.05mm)而形成的剥离基材200(厚度:0.35mm),再在最外层的粘合成分(层)上粘贴粘合面保护片410和420(厚度:0.35mm),得到层叠体,所述粘合面保护片410和420是在对与粘合成分(层)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实施了镜面加工的硅酮橡胶(厚度:0.25mm、硬度:70°)的两面设置PET膜(厚度:0.05mm)而形成的。在此,双面粘合带110和120、粘合面保护片410和420、以及剥离基材200是从卷筒状的卷材拉拔出的片状体,因此该层叠体成为具有连续面的板状。然后,如图1所示,以在侧截面的大致中央处配置实施了易分离加工的部位方式,利用平压式三头冲裁机对该层叠体进行切断,得到本实施例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宽度:1.2mm、长度:28mm、厚度:1.28mm)。
(其它实施方式)
在此,在以X为双面粘合带、Y为剥离基材的情况下,对于以X-(Y-X)n所表现的双面粘合带层叠体300而言,并不限定于象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n=1时的双面粘合带层叠体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A。图19是该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在n=2时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即,本方式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B具有:在两面应用了粘合成分(粘合成分层)的三片双面粘合带100’(110’、120’和130’);为了防止在形成螺旋结构体之前三片双面粘合带100’(110’、120’和130’)彼此接合而在双面粘合带110’、120’和130’之间插入的剥离基材200’{210’和220’(通过在这三片双面粘合带110’、120’和130’之间夹入剥离基材200,形成双面粘合带层叠体300’};以及保护双面粘合带110’、120’和130’的粘合成分免受外部的污染等(使用前)并且作为把持部位(使用时)的、两片粘合面保护片400’(410’和420)’。
标号说明
A、B: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110、120:双面粘合带
111a、111b:粘合成分层
112:基材
200:剥离基材
300:双面粘合带层叠体
410、420:粘合面保护片
500:双面粘合带区域
550:螺旋结构体
610、620:把持部
110’、120’、130’:双面粘合带
210’、220’:剥离基材
300’:双面粘合带层叠体
410’、420’:粘合面保护片

Claims (3)

1.一种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其具有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和粘合面保护基材,所述粘合面保护基材设置在分别存在于双面粘合带层叠体的两面的粘合剂层上,所述双眼皮形成用胶带的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粘合带层叠体具有多个在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且该多个双面粘合带隔着剥离基材而被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眼皮形成用胶带,其用于如下用途:在使用时将双眼皮形成用胶带沿长轴方向拉伸,由此分别将剥离基材和粘合面保护基材截断而构建仅由双面粘合带构成的部位,接着,将该部位拧成螺旋状,由此形成螺旋结构体,再将该螺旋结构体粘贴到眼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眼皮用形成用胶带,其中,剥离基材和/或粘合面保护片已被实施易分离加工。
CN201380001568.9A 2012-08-01 2013-07-05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2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1516A JP5311694B1 (ja) 2012-08-01 2012-08-01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
JP2012-171516 2012-08-01
PCT/JP2013/068465 WO2014021052A1 (ja) 2012-08-01 2013-07-05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2103A CN103732103A (zh) 2014-04-16
CN103732103B true CN103732103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52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15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2103B (zh) 2012-08-01 2013-07-05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1694B1 (zh)
CN (1) CN103732103B (zh)
TW (1) TW201410179A (zh)
WO (1) WO2014021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4150B1 (ja) * 2015-08-20 2016-08-23 株式会社ビー・エヌ 二重瞼形成用粘着テープ及び付け睫毛用粘着テープ
EP3896135A4 (en) * 2018-12-12 2022-08-3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TRIP OR SHEET FOR ATTACHMENT TO SKI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563A (zh) * 2000-10-03 2002-04-24 野尻英行 形成双眼皮的带或丝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22592A (ja) * 2007-07-20 2009-02-05 Nichiban Co Ltd 二重まぶた形成用粘着シート及び二重まぶたの形成方法
JP2009285172A (ja) * 2008-05-29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マブタ貼付用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ル
CN103717110A (zh) * 2012-08-01 2014-04-09 小林正则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563A (zh) * 2000-10-03 2002-04-24 野尻英行 形成双眼皮的带或丝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22592A (ja) * 2007-07-20 2009-02-05 Nichiban Co Ltd 二重まぶた形成用粘着シート及び二重まぶたの形成方法
JP2009285172A (ja) * 2008-05-29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マブタ貼付用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ル
CN103717110A (zh) * 2012-08-01 2014-04-09 小林正则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1052A1 (ja) 2014-02-06
TW201410179A (zh) 2014-03-16
CN103732103A (zh) 2014-04-16
JP5311694B1 (ja) 2013-10-09
JP2014030502A (ja) 201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9781B1 (ko) 점착 제품, 전사 도구
JP5912772B2 (ja)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粘着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829672A (en) Carrier tapes having tear-initiated cover tap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ES2285490T3 (es) Forros adhesivos y desprendibles con estructuras piramidales.
CN101220246B (zh) 热胶粘片
JP6106232B2 (ja) 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用粘着シート
JP6407472B2 (ja) 接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3732103B (zh)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KR20070118696A (ko)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용 충격 흡수 시트, 그 제조 방법, 및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CN103717110B (zh) 双眼皮形成用胶带
JP2012511066A (ja) 金属部品をプラスチック、ガラス、および金属に貼り付けるための延伸熱可塑性物質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19320A (zh) 各向異性黏著性片
JP5696739B2 (ja) 感圧転写式粘着テープ及び転写具
JP5420785B1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
JP5600797B2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5600798B2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5600799B2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EP3182398A1 (en) Identification plate
WO2013130825A1 (en) Stretchable tape flag
JP2014030702A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
US20070254132A1 (en) Adhesive Sheet Having Resilience Properties
CN206196186U (zh) 一种用于防止全站仪箱子磨损的保护装置
CA2755309A1 (en) Adhesive film having resilient properties
DE102005061767A1 (de) Abdeckung zur Verminderung der Luftblasenbildung bei Applikation klebender Erzeugnisse
JP2015074688A (ja) 二重瞼形成用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8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8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