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1378B -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31378B CN103731378B CN201210382384.9A CN201210382384A CN103731378B CN 103731378 B CN103731378 B CN 103731378B CN 201210382384 A CN201210382384 A CN 201210382384A CN 103731378 B CN103731378 B CN 10373137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frequency offset
- value
- determining
- frequency devi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对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根据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较好地提高了频偏估计的准确性,降低基站运算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多普勒效应会导致接收信号的频率偏移(简称频移或频偏),这种频率偏移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其中,多普勒频移的大小用下述公式表示为:其中fD是多普勒频移,fmax是最大多普勒频移,θ是接收机与发射机相对移动速度的方向与两者连线的夹角,v是接收机与发射机的相对移动速度,fc表示载波信号的中心频率,c表示光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即相对移动速度越大,信号的中心频率越高,最大多普勒频移也就越大。按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规定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要求基站和终端(UE,User Equipment)在2GHz左右频段上支持350km/h的相对移动速度,一般地,UE会锁定下行接收信号的中心频率,此时基站侧接收到UE的上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偏移可以高达1,340Hz。
现有技术中,针对WCDMA系统中每个终端发送的上行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偏移的估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针对每个终端,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PhysicalControl Channel)中传输的信号的符号值进行自相关操作,根据得到的自相关操作结果,由自相关值的相位得到一个频率偏移估计值,根据得到的频率偏移估计值进行频率偏移的补偿。但是在通信系统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均存在噪声干扰以及多径衰落现象,所以采用DPCCH符号值自相关的方法,得到的频率偏移准确度较低,从而限制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误块率(BLER)性能。
第二种方式:针对每个终端,通过预先设定的方式来实现频率偏移补偿。具体为:预先设定若干个频率偏移值,根据预先设定的若干个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偏移补偿后,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选取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频率偏移补偿值作为频率偏移估计值。然而,这种通过预设多个频率偏移值来实现频率偏移补偿的方式,人为主观影响比较大,计算量大,所得到的结果准确性也较低。
更重要的是,在同一辆汽车或同一列火车上多个终端同时与某个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接收到的该些终端信号的频率偏移近似相同。如果基站采用现有通信系统中的频率偏移的补偿方法,则为独立地消除接收到的各个终端对应的信号中频率偏移的方式,需要配置有对应个数的频率偏移估计与补偿装置,不仅增大了硬件成本,而且增加基站的运算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频率偏移的补偿方法,准确性较低,且基站的运算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地提高频率偏移进行补偿的准确性,降低基站的运算量。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包括:对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根据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装置,包括:预先频偏补偿单元,用于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频偏估计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根据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这样以终端分组为单位,对具有相同频率偏移估计值的终端分组进行频率偏移管理,而不需要针对每个终端分别频率偏移管理,能够较好地节省硬件成本,降低基站的运算量,并且,能够较好地提高频率偏移的补偿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接收机对上行接收信号进行频偏估计及补偿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频率偏移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对独立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确定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WCDMA系统中上行DPDCH/DPCCH无线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判断独立终端所归属的终端分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对已分组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频偏估计从用户保持/退出终端分组判断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基站处理高铁信道场景下单用户的仿真性能与AWGN下性能对比曲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频率偏移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率偏移管理时,准确性较低,基站运算量较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终端在预设时长内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然后根据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不需要针对每个终端分别频率偏移管理,能够较好地节省硬件成本,降低基站的运算量,并且,能够较好地提高频率偏移的补偿的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以WCDMA系统为例,来详细阐述频率偏移估计的管理方法。
如图1所示,在WCDMA系统中,接收机对上行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偏移管理以及进行频偏补偿的原理如下:接收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11、滤波处理之后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12、然后进行多径搜索13,确定本时长内的频偏估计值,并对确定出的频偏估计值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14。基于图1所示的原理框图,频率偏移管理以及频偏补偿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具体如下述:
步骤21,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由至少一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
步骤22,对接收到的由至少一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去除干扰信号的滤波处理。
其中,对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时,滤波器可以但不限于是平方根升余弦(RRC)滤波器。通过滤波器将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可以较好地去除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混入的干扰信号,例如噪声等。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2中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不仅限定在步骤21之后执行,在计算精度要求不高的通信系统中,可以省略该步骤。即图2所示方法流程,是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一种较佳的实施方案。
步骤23,对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
其中,接收机对滤波处理后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也可以简称为频偏补偿),频偏补偿可以是对每个终端分别进行,也可以是针对各个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分别进行的。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采用的频偏补偿的方法具体为:根据具备相同频率偏移值的终端分组的定时,将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分别乘以频率偏移补偿因子,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具体地,所述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可以是样点序列,则采用下述公式1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公式1
其中,是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样点序列,是接收的由终端发来的样点序列,是频率偏移补偿因子,0≤n≤Tp-1,0≤k≤NUEG-1,s=0,1,…, T是预设时长,Tp是接收到的样点序列的样点数,NUEG表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组别数量,Ts是当前时间段的编号,是当前时间段内终端分组的频率偏移预测值,该数值是前一时间段内计算得到的,Tsam是采样间隔,是当前时间段内本次频率偏移补偿的初始相位值。
下面举一实例来进一步详细阐述:
假设具有相同频率偏移的终端分组为UEGk(0≤k≤NUEG-1),则按照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k(0≤k≤NUEG-1)的定时,对于接收时间起点为tk+nT(n=0,1,…)的一段长度为T的样点序列依次乘以频偏补偿因子其中,0≤n≤Tp-1,Tp表示接收序列的样点数,NUEG表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数量,tk是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k的定时,Ts表示当前时间段T的编号为s,表示当前时间段内终端分组UEGk的频率偏移预测值,Tsam表示采样间隔,表示当前时间段内本次频偏补偿的初始相位值。即根据上述公式1,频偏补偿后的序列为:0≤n≤Tp-1,0≤k≤NUEG-1,s=0,1,…并且, 0≤k≤NUEG-1,s=1,2,…令:
步骤24,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每个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
步骤25,根据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其中,可以通过多径搜索的方式,根据该终端多径搜索阶段得到的多径信息,获得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步骤26,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分组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并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
其中,根据频率偏移值,可以将所有终端分为以下三种终端分组:
第一种:新加入终端,是指即将开始业务的终端,通常情况下,在新加入终端的终端分组中,频率偏移值规定为0Hz。
第二种:已分组终端,是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的终端分组的终端,其所在的终端分组称之为已分组终端分组。
其中,在已分组终端分组中,可以将终端分为两小类:
频偏估计主终端:已分组终端分组中,估计本终端分组频率偏移时所使用数据对应的终端;
频偏估计从终端:已分组终端分组中,除频偏估计主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
第三种:独立终端,是已经开始业务,但是一直未能加入任何已分组终端分组的终端或者已退出某个已分组终端分组的终端。
其中,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包括对将要开始业务的新加入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对独立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和对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的分组终端的已分组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下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新加入的终端,对新加入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将新加入终端归入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在确定出所述新加入终端下一预设时长内仍然归属于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时,则所述新加入终端的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为0Hz。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一:对于新加入的终端,默认该终端的频率偏移值为0Hz,将该新加入的终端归类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
步骤二:更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的终端的数量,以及为新加入的终端分配其在终端分组中的编号。
例如,假设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为UEG0,对于新加入的终端,默认其频率偏移值为0Hz,将该新加入的终端归入UEG0中,同时更新UEG0的信息:UEG0包含的终端个数N0增加1,新加入用户的用户编号为N0-1。
对独立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如图3所示,具体处理流程如下:
步骤31,根据得到的独立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计算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其中,具体如图4所示,确定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41,对接收到的在最强信号径上传输的上行无线帧进行解扰解扩,得到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步骤42,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通过修正的Rife算法,计算残留频率偏差。
其中,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与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将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的值。
具体地,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下述两种方式来确定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第一种方式:在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导频比特时,采用下述公式2获得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i)为DPCCH中编号为i的导频比特值,p(i)∈{0,1}。
第二种方式: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非导频比特,
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采用下述公式获得: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s(i)为DPCCH中已知的编号为i的比特值,ps(i)∈{0,1}。
步骤43,将得到的残留频率偏差与本预设时长内频率偏移补偿阶段使用的频率偏移预测值相加求和,得到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具体地,举一例来详细说明上述步骤41~步骤43的实施原理:
假设得到的最强信号径上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采用序列sC(i)(i=0,1,…,149)表示,利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进行频偏估计时,需要结合WCDMA通信系统中传输的上行无线帧的具体形式来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5所示,是WCDMA上行DPDCH/DPCCH无线帧结构图。WCDMA上行数据由一系列连续的无线帧构成,每个无线帧包含15个时隙,每个时隙都由DPDCH和DPCCH进行I/Q复用。在每个时隙中,DPCCH包含Pilot(导频)、TFCI(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FBI(反馈指示符)和TPC(传输功率控制)比特,一共10比特,每个比特的扩频因子为256。将序列sC(i)(i=0,1,…,149)去极性,得到序列x(i)=sC(i)c(i),i=0,1,…,149。
其中,序列c(i)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下述两种方法获得:
第一种方式:由当前终端的导频比特确定,具体为:
其中p(i)的值为0或1,根据3GPP TS25.211由每个时隙的导频比特个数决定;
第二种方式:c(i)的获得方式为:
其中,ps(i)的值为0或1,ps(i)的集合包含了p(i)的集合以及通过其它方式得到的非导频比特集合,其它方式包括解码TFCI后重新编码和/或符号硬判决。
取序列x(i)(i=0,1,…,149)中的NFFT(0<NFFT≤150)个连续数据,NFFT一般取为2的整数次幂,例如128,起始点可以为0~150-NffT中的任何一个,使用修正的Rife算法,估计当前终端的残留频率偏差从而得到当前时间段T内的频率偏移估计值
较佳地,可以将记录到当前终端的频率偏移估计值序列{fk(m),m=0,1,…,Na-1}中:
其中,Na为记录的频率偏移估计值个数。
步骤32,根据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如果是,执行步骤33,反之执行步骤34。
步骤33,如果是,将所述独立终端归入到与所述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中,并获得该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步骤34,反之,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下述两种方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第一种方式:采用下述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
第二种方式:采用下述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λm是获取频偏预测值时频偏估计值的加权因子,
其中,在上述步骤32中,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包括:
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绝对值,若得到的全部绝对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确定当前终端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当前终端不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以及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终端分组对应的相同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得到的所有绝对值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确定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
一种较佳地实现方式:如果该终端当前频率偏移估计值序列为{fk(m),m=0,1,…,Na-1},若该序列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都不超过预设的第一阈值fTHR0,则判定当前终端属于终端分组UEG0,否则不属于终端分组UEG0,其中终端分组UEG0是必然存在的相同频率偏移用户分组,且终端分组UEG0的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都固定为0Hz。
如果该终端当前的频率偏移估计值序列是{fk(m),m=0,1,…,Na-1},若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与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i频率偏移估计值序列{fi(m),m=0,1,…,Na-1}中所有对应元素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fTHR1,则判定当前终端属于终端分组UEGi,否则该终端不属于UEGi。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终端已经确定出归属某个已分组终端组,则不再判断其是否属于其它的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这样可以较好地降低基站侧的计算量,进一步地,能够较好地节省硬件资源。
较佳地,在确定出当前终端的归属的组别之后,还可以对终端分组进行更新。
下面举一实例对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进行详细阐述:
假设当前终端为UEk,0,如图6所示,具体过程为:
步骤61,设置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计数器i=0;
步骤62,判断当前终端是否属于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i,是则执行步骤63,否则执行步骤64。
其中,判断当前终端是否属于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i的具体实施原理,请参见上文中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63,更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信息。
具体为将当前终端UEk,0编入UEGi中,该终端分组的成员数Ni加1,当前终端在UEGi中的组内编号为Ni-1,更新本终端分组的定时ti和本终端分组频偏估计主终端的编号。清除该终端的频率偏移估计值序列{fk(m),m=0,1,…,Na-1},删除终端分组UEGk;组号大于k的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组号减1;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数NUEG减1。
其中频率偏移估计主终端和频率偏移从终端在上文中已经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更新本终端分组的定时ti和本终端分组频偏估计主终端的编号的方法具体为:
假设更新后的终端分组定时记为,则:
其中,ti为更新前的终端分组UEGi的定时,tk为新加入终端分组UEGi的终端的定时,mod表示取余运算,余数为不大于除数的非负数,例如1msmod10ms=1ms、-1.3msmod10ms=8.7ms。
假设终端分组UEGi估计频率偏移时使用的终端编号更新前为u,更新后为u*,则:
其中,Ni为终端分组UEGi的终端个数,为更新后的终端分组UEGi的定时,ti为更新前的终端分组UEGi的定时。
步骤64,当前终端不归属于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UEGi,则执行对下一个终端分组的处理,即i=i+1。
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中,在进行判断时,变动的编号是终端分组的编号,即终端是不变的,而判断其所属的终端分组的编号是变化的。
其中,因为各个终端的定时一般是不相同的,判断终端归属于哪个终端分组,所以可以将判断的处理分开执行,避免控制器操作量的过大过小变化。
步骤65,判断i<k是否成立,是则执行步骤62,否则执行步骤66;
其中,i是指终端分组的编号,k指独立终端的编号。仅仅判断终端k是否属于小于k的终端分组,可以减小判断的次数,并且,在建立终端分组的过程中,如果有多个终端可以属于同一个终端分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这里提出的判断方式,可以在逐次判决过程中,将他们分到同一终端分组中。
步骤66,结束处理。
具体地,频率偏移估计管理还包括对已分组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频偏估计的主终端,如图7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71a,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其中,可以由当前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信息,获得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步骤72a,根据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
其中,确定主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确定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的实施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73a,将所述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作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具体地,频率偏移估计管理还包括对已分组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频偏估计的从终端,如图7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71b,针对每一个从终端,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步骤72b,根据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如果是,执行步骤73b,反之,即该从终端并没有退出终端分组,也就是说,当前终端分组的频率偏移估计值适用于该从终端,无需对该从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以及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即不进行任何操作。
步骤73b,如果是,则该从终端已经退出终端分组,则该从终端可以看做是独立终端,对其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时,可以参照对独立终端进行频率偏移估计管理的方法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举一实例进行说明,假设当前的频偏估计从终端为UEk,j,如图8所示,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述:
步骤81,确定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功率值。
其中,获取终端UEk,j在多径搜索阶段得到的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功率值Pk,j;
步骤82,将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得到去极性后的序列。
其中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方式在上文已经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假设去极性处理后得到序列xk,j(i)(i=0,1,…,149)。
步骤83,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序列分段后累加。
具体地,可以从序列xk,j(i)(i=0,1,…,149)中选出NP(1≤NP≤150)个连续值,分为NS(1≤NS≤NP)段,每段分别累加。
步骤84,根据累加得到的和值,重新计算径强度值。
其中,重新计算径强度信息,可以但不限于计算步骤83中得到的NS个值的模平方和、模平方的中值、模平方的均值、模的中值或模的均值,记为
步骤85,根据所述径强度值和所述DPCCH符号功率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如果该从终端已退出当前终端分组,则确定该从终端实际频率偏移值。反之,根据确定出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确定该从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其中,如果则判定终端退出当前分组终端;否则判定终端保留在当前分组,其中RDPCCH是预置门限值,根据所判决径强度的实际物理量的不同而不同。
较佳地如图9所示,是12.2kbps业务情况下基站处理高铁信道场景3下单终端的仿真性能与AWGN(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性能对比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使用预先频偏补偿和修正的Rife算法估计频率偏移的方法,得到的系统性能仅比理想无频偏情况下性能下降0.5dB左右,而比3GPP协议指标好了3.5dB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以基站对WCDMA上行信号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基于本发明而应用在RACH(随机接入信道)、DCH(专用信道)、E-DCH(增强的专用信道)、HS-DPC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相关的专用控制信道)业务的接收机结构,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WCDMA上行接收机,基于本发明对接收用户分组进行频率偏移估计与补偿的处理方法而应用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码分多址)系统、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和LTE(长期演进)系统等通信系统的接收机结构,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二这里提出一种频率偏移估计管理装置,如图10所示,其结构组成具体如下述:
预先频偏补偿单元101,用于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
具体地,上述预先频偏补偿单元101,具体用于根据具备相同频率偏移值的终端分组的定时,将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依次乘以频率偏移补偿因子,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具体地,上述基带信号是样点序列,所述预先频偏补偿单元具体采用下述公式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其中,是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样点序列,是接收的由终端发来的样点序列,是频率偏移补偿因子,0≤n≤Tp-1, 0≤k≤NUEG-1,s=0,1,…, T是预设时长,Tp是接收到的样点序列的样点数,NUEG表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组别数量,Ts是当前时间段的编号,是当前时间段内终端分组的频率偏移预测值,该数值是前一时间段内计算得到的,Tsam是采样间隔,是当前时间段内本次频率偏移补偿的初始相位值。
确定单元102,用于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
获得单元103,用于根据确定单元102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用于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具体地,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将要开始业务的新加入终端,上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将新加入终端归入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在确定出所述新加入终端下一预设时长内仍然归属于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时,则所述新加入终端的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为0Hz。
具体地,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独立终端,上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根据得到的所述独立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所述独立终端对应的实际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如果是,将所述独立终端归入到与所述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中,并获得该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如果否,如果否,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或者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λm是获取频偏预测值时频偏估计值的加权因子,
具体地,上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绝对值,若得到的全部绝对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确定当前终端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当前终端不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以及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终端分组对应的相同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得到的所有绝对值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确定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
具体地,上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对接收到的在最强信号径上传输的上行无线帧进行解扰解扩,得到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通过修正的Rife算法,计算残留频率偏差;将得到的残留频率偏差与本预设时长内频率偏移补偿阶段使用的频率偏移预测值相加求和,得到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具体地,上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与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将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的值。
具体地,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导频比特,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其中,c(i)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i)为DPCCH中编号为i的导频比特值,p(i)∈{0,1}。
具体地,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非导频比特,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其中,c(i)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s(i)为DPCCH中已知的编号为i的比特值,ps(i)∈{0,1}。
具体地,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频偏估计的主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将所述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作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具体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除主终端之外的从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针对每一个从终端,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如果该从终端已退出当前终端分组,则确定该从终端实际频率偏移值;根据确定出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确定该从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具体地,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功率值;将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得到去极性后的序列;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序列分段后累加;根据累加得到的和值,重新计算径强度值;根据所述径强度值和所述DPCCH符号功率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
其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滤波处理单元(图10中未示出),用于对接收到的由至少一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去除干扰信号的滤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在WCDMA通信系统中,基站接收的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是码分多址的,多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是同频同时的,并且多个终端信号还有噪声是叠加在一起的,所以可以通过频率偏移补偿同时补偿多个终端频率偏移。频偏补偿后,基站通过解扩才可以区分各个终端。现有技术中的频偏补偿,举一例如:假设有三个相同频率偏移的终端,首先是先区分接收到的由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x1、x2、x3,然后各自补偿频偏x1*p1、x2*p1、x3*p1,需要进行三次解扩,三次乘法;而本发明实施例这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对终端分组,同样是接收到的由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x1、x2、x3,先补偿频偏(x1+x2+x3)*p1,然后再对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区分,只需要进行一次乘法,三次解扩;从而降低了频偏补偿的乘法操作次数。一个基站覆盖下的终端个数更多时,相应地,需要先判断是哪些终端具有相同的频偏,即归属于同一个终端分组,例如混合了x1、x2、x3、x4、x5和n(n是噪声)的信号是x1+x2+x3+x4+x5+n,x1、x2、x3的补偿值是p1,x4、x5的补偿值是p2,那么就是先计算(x1+x2+x3+x4+x5+n)*p1和(x1+x2+x3+x4+x5+n)*p2,然后,从乘以p1的数据中解扩,得到x1*p1、x2*p1、x3*p1,从乘以p2的数据中解扩,得到x4*p2、x5*p2。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频率偏移的管理方法,进行频率偏移补偿,增加了频偏估计值的实用性,简化运算,在保证运算精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硬件资源的消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
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
根据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之前,还包括:
对接收到的由至少一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去除干扰信号的滤波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包括:
根据具备相同频率偏移值的终端分组的定时,将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依次乘以频率偏移补偿因子,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信号是样点序列,采用下述公式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其中,是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样点序列,是接收的由终端发来的样点序列,是频率偏移补偿因子,0≤n≤Tp-1;0≤k≤NUEG-1;s=0,1,…;T是预设时长;Tp是接收到的样点序列的样点数;NUEG表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组别数量;Ts表示当前时间段的编号为s;是当前时间段内终端分组的频率偏移预测值;是前一时间段内计算得到的;Tsam是采样间隔;是当前时间段内本次频率偏移补偿的初始相位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将要开始业务的新加入终端,
所述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包括:
将新加入终端归入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在确定出所述新加入终端下一预设时长内仍然归属于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时,则所述新加入终端的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为0Hz。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独立终端,
所述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包括:
根据得到的所述独立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所述独立终端对应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根据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
如果是,将所述独立终端归入到与所述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中,并获得该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如果否,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或者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λm是获取频偏预测值时频偏估计值的加权因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包括:
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绝对值,若得到的全部绝对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确定当前终端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当前终端不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以及
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终端分组对应的相同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得到的所有绝对值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确定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包括:
对接收到的在最强信号径上传输的上行无线帧进行解扰解扩,得到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通过修正的Rife算法,计算残留频率偏差;
将得到的残留频率偏差与本预设时长内频率偏移补偿阶段使用的频率偏移预测值相加求和,得到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包括:
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与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将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的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导频比特,
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采用下述公式获得: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i)为DPCCH中编号为i的导频比特值,p(i)∈{0,1}。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非导频比特,
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采用下述公式获得: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s(i)为DPCCH中已知的编号为i的比特值,ps(i)∈{0,1}。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频偏估计的主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
所述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分组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包括:
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根据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
将所述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作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除主终端之外的从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
所述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分组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包括:
针对每一个从终端,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根据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
如果该从终端已退出当前终端分组,则确定该从终端实际频率偏移值;
根据确定出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确定该从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包括:
确定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功率值;
将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得到去极性后的序列;
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序列分段后累加;
根据累加得到的和值,重新计算径强度值;
根据所述径强度值和所述DPCCH符号功率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
15.一种频率偏移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频偏补偿单元,用于对第一预设时长内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
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终端,确定该终端进行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后的基带信号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确定单元确定出的径起始点位置和径强度信息,得到对应该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通过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传输的信号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
频偏估计管理单元,用于根据得到的每个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滤波处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由至少一个终端发来的基带信号进行去除干扰信号的滤波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频偏补偿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具备相同频率偏移值的终端分组的定时,将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依次乘以频率偏移补偿因子,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信号是样点序列,所述预先频偏补偿单元具体采用下述公式得到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基带信号:
其中,是预先频率偏移补偿处理后的样点序列,是接收的由终端发来的样点序列,是频率偏移补偿因子,0≤n≤Tp-1;0≤k≤NUEG-1;s=0,1,…;T是预设时长;Tp是接收到的样点序列的样点数;NUEG表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的组别数量;Ts是当前时间段的编号;是当前时间段内终端分组的频率偏移预测值;是前一时间段内计算得到的;Tsam是采样间隔;是当前时间段内本次频率偏移补偿的初始相位值。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将要开始业务的新加入终端,
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新加入终端归入到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中;在确定出所述新加入终端下一预设时长内仍然归属于频率偏移值为0Hz的终端分组时,则所述新加入终端的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为0Hz。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独立终端,
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得到的所述独立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所述独立终端对应的实际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如果是,将所述独立终端归入到与所述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中,并获得该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如果否,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或者采用公式确定该独立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其中,是终端分组UEGk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fk是终端分组UEGk的频偏估计值序列,Na是终端分组频偏估计值序列中元素的个数,λm是获取频偏预测值时频偏估计值的加权因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绝对值,若得到的全部绝对值均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确定当前终端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当前终端不归属于频率偏移估计值和频率偏移预测值固定为0Hz的终端分组;以及确定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与终端分组对应的相同频率偏移值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差值的绝对值;若得到的所有绝对值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确定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反之,则确定不存在与所述实际频率偏移值相同的终端分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接收到的在最强信号径上传输的上行无线帧进行解扰解扩,得到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通过修正的Rife算法,计算残留频率偏差;将得到的残留频率偏差与本预设时长内频率偏移补偿阶段使用的频率偏移预测值相加求和,得到该独立终端的实际频率偏移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将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与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相乘,得到的乘积作为将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处理后的值。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导频比特,
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i)为DPCCH中编号为i的导频比特值,p(i)∈{0,1}。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包括非导频比特,
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下述公式获得所述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
其中,c(i)为DPCCH符号对应的极性值,ps(i)为DPCCH中已知的编号为i的比特值,ps(i)∈{0,1}。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频偏估计的主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
所述频率偏移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主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确定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将所述主终端的频率偏移预测值作为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同频率偏移终端分组包括归属于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频率偏移值终端的终端分组的已分组终端,所述已分组终端中包含除主终端之外的从终端,所述主终端是估计该分组中终端频率偏移时所用数据对应的终端,
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每一个从终端,确定已分组终端中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根据从终端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如果该从终端已退出当前终端分组,则确定该从终端实际频率偏移值;根据确定出的实际频率偏移值,确定该从终端在下一预设时长内用于频率偏移补偿的频偏预测值。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偏估计管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功率值;将该从终端在最强信号径上的DPCCH符号解扰解扩值去极性,得到去极性后的序列;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序列分段后累加;根据累加得到的和值,重新计算径强度值;根据所述径强度值和所述DPCCH符号功率值,判断该从终端是否已退出所述终端分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2384.9A CN103731378B (zh) | 2012-10-10 | 2012-10-10 |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82384.9A CN103731378B (zh) | 2012-10-10 | 2012-10-10 |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1378A CN103731378A (zh) | 2014-04-16 |
CN103731378B true CN103731378B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045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823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1378B (zh) | 2012-10-10 | 2012-10-10 |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3137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7203B (zh) * | 2016-03-18 | 2019-05-31 |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机载卫星通信多普勒频移高精度检测及补偿方法 |
CN118432789A (zh) * | 2018-11-02 | 2024-08-02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资源错开编码多址接入 |
CN112217756B (zh) * | 2019-07-12 | 2022-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普勒频偏估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2019466B (zh) * | 2020-08-31 | 2022-06-10 | 成都链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前后同步码联合导频的频率估计方法 |
CN111897202B (zh) * | 2020-09-11 | 2025-03-11 | 深圳市鹏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烟感探测器mcu的rtc校准电路及校准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4627A (zh) * | 2002-06-10 | 2002-12-1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CN1543106A (zh) * | 2003-11-04 | 2004-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CN1734957A (zh) * | 2004-08-12 | 2006-0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半盲信道估计方法 |
CN101022674A (zh) * | 2007-03-20 | 2007-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估计和补偿方法 |
CN101378276A (zh) * | 2008-09-23 | 2009-03-04 | 林志华 | 高速移动体多普勒频差校正方法 |
CN101527958A (zh) * | 2009-04-09 | 2009-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2332942A (zh) * | 2010-07-12 | 2012-01-25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频偏预置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93942B2 (en) * | 2005-08-01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2012
- 2012-10-10 CN CN201210382384.9A patent/CN1037313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4627A (zh) * | 2002-06-10 | 2002-12-1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用于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CN1543106A (zh) * | 2003-11-04 | 2004-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CN1734957A (zh) * | 2004-08-12 | 2006-0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半盲信道估计方法 |
CN101022674A (zh) * | 2007-03-20 | 2007-08-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偏估计和补偿方法 |
CN101378276A (zh) * | 2008-09-23 | 2009-03-04 | 林志华 | 高速移动体多普勒频差校正方法 |
CN101527958A (zh) * | 2009-04-09 | 2009-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基站及终端 |
CN102332942A (zh) * | 2010-07-12 | 2012-01-25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频偏预置方法及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WCDMA系统的调制技术;蒲迎春等;《电信快报》;19991125(第11期);第6-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31378A (zh)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09133B2 (ja) | Ofdm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同期時間差測定 | |
US9059785B2 (en) | Fast timing acquisition in cell search | |
CN103731378B (zh) | 一种频率偏移管理方法及装置 | |
JP2003509892A (ja) | Cdma信号成分の処理方法 | |
US2015030497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advance selection for synchronized uplink transmission | |
CN102694573B (zh) | 检测和消除由邻近相同扰码引起的潜在性能降低 | |
WO2016007406A1 (en) | Multiple cell joint detectio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
US20120230301A1 (en) |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 |
CN103139859B (zh) | 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无线电接收器装置 | |
KR101647913B1 (ko) | 간섭의 존재에 있어서의 네트워크 포착 시간의 감소 | |
US20140185591A1 (en) | Power control with dynamic timing update | |
WO2008022591A1 (fr) | Procédé de commande de l'identification des cellules dans un système lte et appareil à cet effet | |
US9401742B2 (en) | On cell/finger assignment for reduced cell delay spread | |
WO2011123706A1 (en) | User equipment based method to improve synchronization shift command convergence in td-scdma uplink synchronization | |
US20160014726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non-linear symbol detection in td-scdma | |
US20160043824A1 (en) | Segmented data-aided frequency estimation in td-scdma | |
JP2004165716A (ja)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遅延プロファイル平均化方法 | |
KR100925978B1 (ko) | 이동 통신망의 하향 링크에서의 다중셀 결합 채널 추정방법 및 시스템 | |
KR100966018B1 (ko) | 이동 통신망의 상향 링크에서의 다중셀 결합 채널 추정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4348564B (zh) | 一种确定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方法 | |
KR20070099477A (ko) | 제1차 동기채널과 제2차 동기채널이 fdm으로 구성된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이를 위한프레임 송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US20080069027A1 (en) | Method o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2015013936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atching pursuit | |
EP3226427B1 (en) | Rake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 |
JP2001069073A (ja) | 送信電力制御回路及び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