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22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18229B CN103718229B CN201280036908.7A CN201280036908A CN103718229B CN 103718229 B CN103718229 B CN 103718229B CN 201280036908 A CN201280036908 A CN 201280036908A CN 103718229 B CN103718229 B CN 1037182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ght
- display
- light source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06F1/169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condary touch screen used as control interface, e.g. virtual buttons or slid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12);显示部;非显示部;基板构件(40),其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显示面板,具有触摸面板(44)和形成于非显示部而用于向触摸面板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台阶部(7),其至少由显示面板的侧部和粘接层的侧部形成,使得在显示面板和基板构件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以及光源单元(50),其以至少一部分在台阶部中与显示面板重叠的方式配置于间隙中,向操作部提供照明光使得操作部点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薄型的显示装置(平板显示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话、便携电话等移动设备。
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单元和与背光源单元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另外,近年来,不仅将背光源单元叠合于液晶显示面板,还将例如所谓触摸面板、用于进行立体显示的视差屏障面板等叠合于液晶显示面板,从而使显示装置高功能化。
在此,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对具备主要进行显示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在其显示部以外的区域设置用于操作该显示装置的多个操作部。
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多个操作部包括机械按钮。另外,在具备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多个操作部也可包括上述触摸面板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05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在使用环境的照度低的情况下,有如下问题:难以视觉识别上述多个操作部,显示装置的操作性下降。
另外,显示装置从相对于显示部使装置的外形变小的观点出发,优选使设置于该显示部周围的边框状的非显示部的宽度变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既抑制非显示部变宽,又使操作部点亮来谋求显示装置的操作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显示部,其利用上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非显示部,其形成于上述显示部的周围;基板构件,其隔着粘接层贴附于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摸面板和形成于上述非显示部而用于向上述触摸面板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台阶部,其至少由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部和上述粘接层的侧部形成,使得在上述显示面板和上述基板构件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以及光源单元,其以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台阶部中与上述显示面板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上述间隙中,用于向该操作部提供照明光,使得上述操作部点亮。
根据该构成,从光源单元提供的照明光使得操作部点亮,因此,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操作部,从而大幅提高显示装置的操作性。而且,在显示面板的侧部和粘接层的侧部形成台阶部,在该台阶部中光源单元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重叠,因此,既能抑制非显示部变宽,又能将光源单元设置于显示装置。
上述光源单元也可以具有:光源;导光板,其中有该光源的光入射;框状的遮光构件,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周围;以及柔性基板,其设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基板构件相反的一侧,用于控制上述光源。
根据该构成,光源的光由导光板引导,因此,能利用较少的光源来照明较宽的面积。另外,与以向操作部直接出射照明光的方式配置许多光源的情况相比,能使光源单元薄型化。
而且,也可以是在上述柔性基板上印刷有反射层,该反射层将从上述导光板向该柔性基板侧出射的光反射到上述导光板侧。
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柔性基板的反射层反射从导光板向柔性基板侧出射的光,再次使其入射到导光板而向操作部侧出射,因此能有效地利用光源的光。而且,直接将反射层印刷于柔性基板,因此,不需要为了使导光板的光反射而设置特别的反射构件,能使光源单元进一步薄型化。从而,既能抑制显示面板和基板构件的间隙的扩大,又能在该间隙中配置光源单元。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设置于上述台阶部的电路构件,上述光源单元的遮光构件形成有缺口部,上述光源单元以上述遮光构件的缺口部与上述电路构件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构成,以形成于光源单元的遮光构件的缺口部与电路构件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该光源单元,因此,既能利用遮光构件遮挡从导光板漏出的光,又能避免电路构件和光源单元的接触。从而,既能够使光源单元与电路构件重叠地配置来抑制非显示部变宽,又能够谋求该非显示部的薄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设置于上述台阶部的电路构件,在上述柔性基板中,与上述电路构件相对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薄。
根据该构成,在柔性基板的厚度较薄的区域中,使光源单元与电路构件重叠地配置,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变宽,又能够使该非显示部薄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与上述基板构件相反的一侧具备背光源单元,该背光源单元是与上述光源单元分开独立地设置的用于向上述显示部提供光的照明装置。
根据该构成,能与利用背光源单元的显示部的显示分开独立地对操作部进行点亮控制。因此,能与显示部的显示状态分开独立地对操作部进行点亮或者熄灭控制、或控制点亮状态的亮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光源单元提供的照明光使得操作部点亮,因此,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照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操作部,能够大幅提高显示装置的操作性。而且,在显示面板的侧部和粘接层的侧部形成台阶部,在该台阶部中光源单元的一部分与显示面板重叠,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变宽,又能够将光源单元设置于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将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部放大示出的截面图。
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光源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盖基板、树脂膜和触摸面板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贴附于触摸面板的粘接层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第2副FPC和盖基板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贴附于盖基板的第2副FPC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基板构件和液晶显示面板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叠合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构件以及背光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叠合了背光源单元的基板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将相互连接的第1和第4延伸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14是将相互连接的第2和第3延伸部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被折叠后的延伸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延伸部被折叠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将延伸部固定的绝缘性带材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光源单元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9是将本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部放大示出的截面图。
图20是将9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图17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将液晶显示装置1的侧部放大示出的截面图。图3是将图2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光源单元50的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观的俯视图。
另外,图15是示出被折叠后的延伸部30a、30b、32a、33a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延伸部30a、30b、32a、33a被折叠后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将延伸部30a、30b、32a、33a固定的绝缘性带材55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例来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液晶显示装置1构成例如智能电话的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面板层叠体10,其具有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基板构件40,其层叠于面板层叠体10。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部2,其利用液晶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以及非显示部3,其形成于显示部2的周围。如图2所示,基板构件40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且,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台阶部7,该台阶部7至少由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使得在液晶显示面板12和基板构件40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6。
(面板层叠体)
面板层叠体10具有多个矩形状的面板12、13,该多个矩形状的面板12、13以上述多个面板的各短边在相互相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相互层叠。上述多个面板12、13包含: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背光源单元13,其是层叠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用于向显示部2提供光的照明装置。
如图1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源单元13中,各自在配置于面板层叠体10的1个侧部的短边与作为柔性基板的FPC30、32分别连接。
FPC30、32包含:主FPC30,其是具有连接器35的1个主柔性基板;以及第1副FPC32,其是不具有连接器的至少1个副柔性基板。
<液晶显示面板>
在此,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2具有:TFT基板18,其形成有多个作为开关元件的TFT(未图示);相对基板19,其与TFT基板18相对配置;以及液晶层(未图示),其封入于这些TFT基板18和相对基板19之间。在TFT基板18的与相对基板19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贴附有偏振板20。另一方面,在相对基板19的与TFT基板18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贴附有偏振板21。
TFT基板18具有不与相对基板19相对的短边区域,该短边区域构成上述台阶部7。在此,台阶部7包括TFT基板18的侧部表面、相对基板19的侧部表面和粘接层45的侧部表面。并且,在TFT基板18的短边区域连接有:作为电路构件的驱动器IC27;以及主FPC30。驱动器IC27具有用于对液晶显示面板12进行驱动控制的驱动电路。
如图1所示,主FPC30具有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向该侧方区域5的液晶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外侧延伸的第1延伸部30a和第2延伸部30b。
如图1所示,各延伸部30a、30b的前端向液晶显示面板12的短边方向两侧相互反向地延伸。另外,各延伸部30a、30b均形成为曲柄状,以该延伸部30a、30b的基端侧部分比前端侧部分远离设置有该主FPC30的面板层叠体10的侧部的方式形成。
而且,主FPC30在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中具有向液晶显示面板12的长边方向突出的前端部30c。在前端部30c设置有具有连接端子的连接器35。
<背光源单元>
如图2所示,背光源单元13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与基板构件40相反的一侧。背光源单元13具有:矩形板状的导光板22;多个LED(未图示),其是与导光板22的侧面相对配置的光源;多个光学片25,其设置于导光板22的液晶显示面板12侧;以及反射板24,其设置于导光板22的与光学片25相反的一侧。导光板22、LED、光学片25和反射板24由含有树脂的框架23保持。如此,背光源单元13整体上形成为矩形板状。
在背光源单元13的短边连接有作为副柔性基板的第1副FPC32。如图1所示,第1副FPC32具有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向背光源单元13的短边方向外侧延伸的第4延伸部32a。第4延伸部32a与主FPC30的第1延伸部30a以重叠的状态利用焊接等相互电连接,如图15和图16所示,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
(基板构件)
如图1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盖基板41,其贴附有保护膜42;以及触摸面板44,其隔着树脂膜43贴附于盖基板41。并且,基板构件40在触摸面板44侧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面板层叠体10的液晶显示面板12。
盖基板41例如包括玻璃基板等。在触摸面板44的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相反的一侧的短边连接有用于向该触摸面板44传输控制信号等的FPC37。
另外,如图2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与面板层叠体10相比向该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侧突出的侧端部40a。侧端部40a包括盖基板41和触摸面板44的各短边区域。
并且,基板构件40具有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非显示部3而用于向触摸面板44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即,在侧端部40a的盖基板41上形成有遮光膜(未图示),如图5所示,作为操作部4的多个图标利用透射过光的图案形成于该遮光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例如4个操作部4形成于基板构件40。
<光源单元>
如图2所示,在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设置有光源单元50。光源单元50和背光源单元13相互分开独立地设置。光源单元50是用于向该操作部4提供照明光使得上述多个操作部4点亮的光源,贴附于触摸面板44的与盖基板4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光源单元50以至少一部分在台阶部7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间隙6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光源单元50具有:LED74,其是光源;导光板51,其中有LED74的光入射;框状的遮光构件71,其设置于导光板51的周围;以及第2副FPC33,其是设置于导光板51的与基板构件40相反的一侧而用于控制LED74的柔性基板。
导光板51形成为带状,在以延伸于基板构件40的短边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隔着作为反射构件的白色的双面胶带72贴附于第2副FPC33。双面胶带72具有在白色的片材的两面设置有粘接层的构成,呈与导光板51相同的带状。LED74分别配置于导光板51的两端侧,安装于第2副FPC33。
遮光构件71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双面胶带72的方式配置,贴附于第2副FPC33。如此,LED74的光从导光板51的两端入射,在导光板51内扩散,并且一部分的光被白色的双面胶带72反射,从导光板51的基板构件40侧表面出射照明光。
这样,第1副FPC32设置于面板层叠体10的侧部,而第2副FPC33设置于基板构件40侧端部40a。如图3所示,在第2副FPC33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驱动器IC27相对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薄。由此,避免了第2副FPC33和驱动器IC27的接触。
如图1所示,第2副FPC33具有第3延伸部33a,该具有第3延伸部33a是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向该侧方区域5的基板构件40的短边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第3延伸部33a与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重叠。
如图15和图16所示,该第2副FPC33的第3延伸部33a与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以重叠的状态利用焊接等相互电连接,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
另外,如图17所示,被折叠后的上述第1~第4延伸部30a、30b、32a、33a由将通过焊接等连接于这些延伸部30a、30b、32a、33a的电连接部56和形成于主FPC30的元件52覆盖的绝缘性带材55固定到该主FPC30。
如此,被折叠后的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和被折叠后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以这些延伸部30a、30b、32a、33a整体与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重叠的方式配置。即,所有的延伸部30a、30b、32a、33a高效地配置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中与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重叠的空间。
如此,液晶显示装置1通过从主FPC30的连接器35输入输出多种控制信号,来控制所有的背光源单元13、液晶显示面板12和光源单元50。
即,从连接器35经由主FPC30和第1副FPC32向背光源单元13提供控制信号等。另外,从连接器35经由主FPC30向液晶显示面板12提供控制信号等。而且,从连接器35经由主FPC30和第2副FPC33向光源单元50提供控制信号等。
如此,光源单元50与背光源单元13分开独立地被控制,向作为形成于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操作部4的图标提供光,从而使操作部4点亮。并且,在使用者触摸了点亮的操作部4时,由触摸面板44检测其触摸位置。
-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方法。
在此,图6是示出盖基板41、树脂膜43和触摸面板44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贴附于触摸面板44的粘接层45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第2副FPC33和盖基板41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贴附于盖基板41的第2副FPC33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叠合了液晶显示面板12的基板构件40以及背光源单元13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叠合了背光源单元13的基板构件40的立体图。图13是将相互连接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放大示出的立体图。图14是将相互连接的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6所示,隔着树脂膜43贴合盖基板41和触摸面板44。向盖基板41贴附保护膜42。接着,如图7所示,向与盖基板41贴合后的触摸面板44贴附粘接层45。粘接层45与触摸面板44相比其长边方向较短。因此,如图8所示,在成为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区域中,触摸面板44的一个短边区域从粘接层45露出。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隔着白色的双面胶带72将导光板51贴附到安装有LED74的第2副FPC33。而且,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双面胶带72的方式将矩形框状的遮光构件71贴附到第2副FPC33。如此,如图2和图9所示,将光源单元50隔着扩散层73贴附到从粘接层45露出的触摸面板44。如此,制造基板构件40。
接着,如图10所示,使液晶显示面板12与基板构件40相对配置。这时,以光源单元50的第2副FPC33的第3延伸部33a与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相对的方式配置基板构件40。并且,在真空环境中,利用粘接层45将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贴合。
接着,如图11所示,将贴附于基板构件40的液晶显示面板12和连接有第1副FPC32的背光源单元13贴合。这时,以背光源单元13的第1副FPC32的第4延伸部32a与主FPC30的第1延伸部30a相对的方式将背光源单元13组装到液晶显示面板12。
然后,如图12和图13所示,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1延伸部30a和设置于背光源单元13的第1副FPC32的第4延伸部32a电连接。由此,如图13所示,在第1延伸部30a和第4延伸部32a形成利用焊接等的电连接部56。
另一方面,如图12和图14所示,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和设置于光源单元50的第2副FPC33的第3延伸部33a电连接。由此,如图14所示,在第2延伸部30b和第3延伸部33a也形成利用焊接等的电连接部56。
接着,如图15和图16所示,将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向该侧方区域5的各面板12、13的短边方向外侧延伸并且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电连接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以同样的方式,将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
然后,如图17所示,使被折叠后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与被折叠后的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由绝缘性带材55贴附并固定到主FPC30。如此,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1,从光源单元50提供的照明光使得操作部4点亮,因此,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照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操作部4,结果是,能够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操作性。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台阶部7,在该台阶部7中光源单元50的一部分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3变宽,又能够将光源单元50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
而且,将光源单元50设为具有LED74和导光板51的构成,因此,能够利用较少的LED74照明较宽的面积。除此以外,与以直接向操作部4出射照明光的方式配置许多光源的情况下相比,能够使光源单元50薄型化。
另外,在第2副FPC33的厚度较薄的区域中,使光源单元50与驱动器IC27重叠地配置,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3变宽,又能够使非显示部3薄型化。
此外,能够与利用背光源单元13的显示部2的显示分开独立地对操作部4进行点亮控制。因此,能够与显示部2的显示状态分开独立地对操作部4进行点亮或者熄灭控制、或控制点亮状态的亮度,结果是,能减少功耗。
而且,即使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面板层叠体10,该面板层叠体10层叠有多个具有FPC30、32的面板12、13,也将从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向面板12、13的短边方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30a、32a形成于至少一部分FPC30、32,使作为至少一组延伸部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以相互重叠的状态电连接而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因此能够使多个FPC不与面板层叠体10重叠地,紧凑地配置于该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
其结果是,即使随着面板的增加而FPC增加了,也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1整体薄型化。而且,使多个FPC30、32不经由连接器,而直接在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中相互电连接,因此能够减少连接器的数量。从而,能够大幅减少用于连接器的空间和部件成本。
《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18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光源单元50的构成的立体图。此外,在以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图17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部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2部分变更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源单元50的构成,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面板层叠体10,其具有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基板构件40,其层叠于面板层叠体10。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部2,其利用液晶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以及非显示部3,其形成于显示部2的周围。如图2所示,基板构件40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且,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台阶部7,该台阶部7至少由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使得在液晶显示面板12和基板构件40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6。
面板层叠体1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背光源单元13,其是层叠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用于向显示部2提供光的照明装置。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2具有TFT基板18和与TFT基板18相对配置的相对基板19。
TFT基板18具有不与相对基板19相对的短边区域,该短边区域构成上述台阶部7。在此,台阶部7包括TFT基板18的侧部表面、相对基板19的侧部表面和粘接层45的侧部表面。并且,在TFT基板18的短边区域连接有:作为电路构件的驱动器IC27;以及主FPC30。
如图1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盖基板41,其贴附有保护膜42;以及触摸面板44,其隔着树脂膜43贴附于盖基板41。并且,基板构件40在触摸面板44侧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面板层叠体10的液晶显示面板12。另外,如图2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与面板层叠体10相比向该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侧突出的侧端部40a。
并且,基板构件40具有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非显示部3而用于向触摸面板44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即,在侧端部40a的盖基板41上形成有遮光膜(未图示),如图5所示,作为操作部4的多个图标利用透射过光的图案形成于该遮光膜。
如图2所示,在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与背光源单元13分开独立地设置有用于向该操作部4提供照明光使得操作部4点亮的光源单元50。光源单元50以至少一部分在台阶部7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间隙6中。
如图18所示,光源单元50具备:LED74,其是光源;导光板51,其中有LED74的光入射;框状的遮光构件71,其设置于导光板51的周围;以及第2副FPC33,其是设置于导光板51的与基板构件40相反的一侧而用于控制LED74的柔性基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副FPC33中,在配置带状的导光板51的区域中印刷有反射层75,该反射层75将从导光板51向该第2副FPC33侧出射的光反射到导光板51侧。反射层75例如包括白色或者金属色的层,利用丝网印刷等形成。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源单元50不像实施方式1那样具有双面胶带72,与实施方式1的光源单元50相比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遮光构件71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反射层75的方式配置,贴附于第2副FPC33。在第2副FPC33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驱动器IC27相对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薄。由此,避免了第2副FPC33和驱动器IC27的接触。
如此,光源单元50与背光源单元13分开独立地被控制,向作为形成于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操作部4的图标提供光,从而使操作部4点亮。并且,在使用者触摸了点亮的操作部4时,由触摸面板44检测其触摸位置。
-制造方法-
首先,与实施方式1同样,隔着树脂膜43贴合盖基板41和触摸面板44。接着,向与盖基板41贴合后的触摸面板44贴附粘接层45。这时,在成为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区域中,触摸面板44的一个短边区域从粘接层45露出。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利用丝网印刷等将反射层75形成于第2副FPC33。另外,向第2副FPC33安装LED74。其后,在印刷有反射层75的区域配置、固定导光板51。而且,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反射层75的方式将矩形框状的遮光构件71贴附于第2副FPC33。如此,将光源单元50隔着扩散层73贴附于从粘接层45露出的触摸面板44。如此,制造基板构件40。
接着,利用粘接层45将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贴合。其后,将贴附于基板构件40的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源单元13贴合。
然后,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1延伸部30a和设置于背光源单元13的第1副FPC32的第4延伸部32a电连接。另一方面,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和设置于光源单元50的第2副FPC33的第3延伸部33a电连接。
接着,将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以及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分别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然后,使被折叠后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与被折叠后的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由绝缘性带材55贴附并固定到主FPC30。如此,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
-实施方式2的效果-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从光源单元50提供的照明光使得操作部4点亮,因此,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照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操作部4,结果是,能够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操作性。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台阶部7,在该台阶部7中光源单元50的一部分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3变宽,又能够将光源单元50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
除此以外,能够利用第2副FPC33的反射层75反射从导光板51向第2副FPC33侧出射的光,再次使其入射到导光板51而向操作部4侧出射,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LED74的光。而且,在第2副FPC33上直接印刷反射层75,因此,不需要为了使导光板51的光反射而设置特别的反射构件,能使光源单元50进一步薄型化。从而,既能够抑制液晶显示面板12和基板构件40的间隙6的扩大,又能够在该间隙6中配置光源单元50。
《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19和图2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19是将本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侧部放大示出的截面图。图20是将图19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3部分变更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源单元50的构成,其它构成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
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面板层叠体10,其具有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基板构件40,其层叠于面板层叠体10。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部2,其利用液晶显示面板12进行显示;以及非显示部3,其形成于显示部2的周围。如图19所示,基板构件40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且,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台阶部7,该台阶部7至少由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使得在液晶显示面板12和基板构件40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6。
面板层叠体1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背光源单元13,其是层叠于液晶显示面板12而用于向显示部2提供光的照明装置。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2具有TFT基板18和与TFT基板18相对配置的相对基板19。
TFT基板18具有不与相对基板19相对的短边区域,该短边区域构成上述台阶部7。在此,台阶部7包括TFT基板18的侧部表面、相对基板19的侧部表面和粘接层45的侧部表面。并且,在TFT基板18的短边区域连接有:作为电路构件的驱动器IC27;以及主FPC30。
如图19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盖基板41,其贴附有保护膜42;以及触摸面板44,其隔着树脂膜43贴附于盖基板41。并且,基板构件40在触摸面板44侧隔着粘接层45贴附于面板层叠体10的液晶显示面板12。另外,如图19所示,基板构件40具有与面板层叠体10相比向该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侧突出的侧端部40a。
并且,基板构件40具有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非显示部3而用于向触摸面板44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4。即,在侧端部40a的盖基板41上形成有遮光膜(未图示),如图5所示,作为操作部4的多个图标利用透射过光的图案形成于该遮光膜。
如图19所示,在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与背光源单元13分开独立地设置有用于向该操作部4提供照明光使得操作部4点亮的光源单元50。光源单元50以至少一部分在台阶部7中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间隙6中。
如图19和图4所示,光源单元50具有:LED74,其是光源;导光板51,其中有LED74的光入射;框状的遮光构件71,其设置于导光板51的周围;以及第2副FPC33,其是设置于导光板51的与基板构件40相反的一侧而用于控制LED74的柔性基板。
导光板51形成为带状,在以延伸于基板构件40的短边方向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隔着作为反射构件的白色的双面胶带72贴附于第2副FPC33。双面胶带72具有在白色的片材的两面设置有粘接层的构成,呈与导光板51相同的带状。LED74分别配置于导光板51的两端侧,安装于第2副FPC33。
并且,遮光构件71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双面胶带72的方式配置,贴附于第2副FPC33。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构件71形成有缺口部77。缺口部77形成于遮光构件71的外缘部分。因此,遮光构件71的厚度在缺口部77中比其它部分薄。并且,光源单元50以遮光构件71的缺口部77与驱动器IC27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第2副FPC33贴附于遮光构件71的与触摸面板44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驱动器IC27相对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薄。并且,在上述缺口部77设置有第2副FPC33的厚度较薄的部分。由此,避免了遮光构件71及第2副FPC33与驱动器IC27的接触。
如此,光源单元50与背光源单元13分开独立地被控制,向作为形成于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操作部4的图标提供光,从而使操作部4点亮。并且,在使用者触摸了点亮的操作部4时,由触摸面板44检测其触摸位置。
-制造方法-
首先,与实施方式1同样,隔着树脂膜43贴合盖基板41和触摸面板44。接着,向与盖基板41贴合后的触摸面板44贴附粘接层45。这时,在成为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的区域中,触摸面板44的一个短边区域从粘接层45露出。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隔着白色的双面胶带72将导光板51贴附于安装有LED74的第2副FPC33。而且,以包围LED74、导光板51和双面胶带72的方式将矩形框状的遮光构件71贴附于第2副FPC33。如此,如图19所示,将光源单元50隔着扩散层73贴附于从粘接层45露出的触摸面板44。如此,制造基板构件40。
接着,利用粘接层45将基板构件40和液晶显示面板12贴合。其后,将贴附于基板构件40的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源单元13贴合。
然后,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1延伸部30a和设置于背光源单元13的第1副FPC32的第4延伸部32a电连接。另一方面,利用焊接等使主FPC30的第2延伸部30b和设置于光源单元50的第2副FPC33的第3延伸部33a电连接。
接着,将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以及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分别折叠到面板层叠体10的侧方区域5。然后,使被折叠后的第1和第4延伸部30a、32a与被折叠后的第2和第3延伸部30b、33a由绝缘性带材55贴附并固定到主FPC30。如此,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
-实施方式3的效果-
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3,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从光源单元50提供的照明光使得操作部4点亮,因此,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照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视觉识别操作部4,结果是,能够大幅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的操作性。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和粘接层45的侧部形成台阶部7,在该台阶部7中光源单元50的一部分与液晶显示面板12重叠,因此既能够抑制非显示部3变宽,又能够将光源单元50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1。
除此以外,以形成于光源单元50的遮光构件71的缺口部77与驱动器IC27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该光源单元50,因此既能够利用遮光构件71遮挡从导光板51漏出的光,又能够避免驱动器IC27和光源单元50的接触。从而,既能够使光源单元50与驱动器IC27重叠地配置来抑制非显示部3变宽,又能够谋求该非显示部3的薄型化。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面板层叠体10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源单元13的情况,但面板层叠体10也可以具有视差屏障面板等其它面板。在该情况下,台阶部7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2的侧部、视差屏障面板的侧部以及粘接层45的侧部,在该台阶部7配置光源单元50,从而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光源单元50具有双面胶带72的构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设为如实施方式2那样将反射层75印刷于第2副FPC33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液晶显示装置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显示面板为有机EL显示面板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其它显示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在基板构件40的侧端部40a处的盖基板41上形成遮光膜,在该遮光膜上形成透射过光的多个操作部4,但此处所说的遮光膜包括将被照射的光大致完全遮蔽的膜和将被照射的光的一部分遮蔽并且透射过其它部分的光的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1~3,本发明包含将这些实施方式1~3适当组合而得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薄型的显示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
2显示部
3非显示部
4操作部
6间隙
7台阶部
12液晶显示面板
13背光源单元
27驱动器IC(电路构件)
33第2副FPC(柔性基板)
40基板构件
44触摸面板
45粘接层
50光源单元
51导光板
71遮光构件
72双面胶带
74LED(光源)
75反射层
77缺口部
Claims (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面板;
显示部,其利用上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非显示部,其形成于上述显示部的周围;
基板构件,其隔着粘接层贴附于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摸面板和形成于上述非显示部而用于向上述触摸面板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
台阶部,其至少由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部和上述粘接层的侧部形成,使得在上述显示面板和上述基板构件之间的一部分产生间隙;以及
光源单元,其以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台阶部中与上述显示面板重叠的方式配置于上述间隙中,用于向该操作部提供照明光,使得上述操作部点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单元具有:光源;导光板,其中有该光源的光入射;框状的遮光构件,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周围;以及柔性基板,其设置于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基板构件相反的一侧,用于控制上述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柔性基板上印刷有反射层,该反射层将从上述导光板向该柔性基板侧出射的光反射到上述导光板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设置于上述台阶部的电路构件,
上述光源单元的遮光构件形成有缺口部,
上述光源单元以上述遮光构件的缺口部与上述电路构件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具有设置于上述台阶部的电路构件,
在上述柔性基板中,与上述电路构件相对的区域的厚度比其它区域的厚度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面板的与上述基板构件相反的一侧具备背光源单元,该背光源单元是与上述光源单元分开独立地设置的用于向上述显示部提供光的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02316 | 2011-09-15 | ||
JP2011202316 | 2011-09-15 | ||
PCT/JP2012/005746 WO2013038654A1 (ja) | 2011-09-15 | 2012-09-11 | 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8229A CN103718229A (zh) | 2014-04-09 |
CN103718229B true CN103718229B (zh) | 2015-12-23 |
Family
ID=4788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36908.7A Active CN103718229B (zh) | 2011-09-15 | 2012-09-11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75240B2 (zh) |
JP (1) | JP5813774B2 (zh) |
CN (1) | CN103718229B (zh) |
WO (1) | WO20130386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2973A (zh) * | 2011-09-15 | 2014-04-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
TWI494653B (zh) * | 2013-06-26 | 2015-08-0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裝置 |
CN105632339B (zh) * | 2014-10-27 | 2018-08-10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US9360696B1 (en) | 2014-12-11 | 2016-06-07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assembly |
KR102321611B1 (ko) * | 2015-03-10 | 2021-11-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
US9990064B2 (en) | 2015-03-24 | 2018-06-05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assembly |
KR101704517B1 (ko) | 2016-03-28 | 2017-02-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패널 진동형 음향 발생 표시 장치 |
JP2019120757A (ja) * | 2017-12-28 | 2019-07-22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110489003B (zh) * | 2018-05-15 | 2024-03-0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US10558069B2 (en) * | 2018-06-13 | 2020-02-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CN108627902B (zh) * | 2018-07-11 | 2024-08-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534517B (zh) * | 2021-07-22 | 2023-11-28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US12153268B2 (en) * | 2022-01-03 | 2024-11-26 | Apple Inc. | Technologies for increased volumetric and functional efficiencies of optical packages |
TWI804232B (zh) * | 2022-03-14 | 2023-06-01 |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TWI795235B (zh) * | 2022-03-14 | 2023-03-01 |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2511A (zh) * | 2004-05-24 | 2005-1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JP2006106912A (ja) * | 2004-10-01 | 2006-04-20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1761002A1 (en) * | 2005-08-30 | 2007-03-07 | LG Electronics Inc. | Touch key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
JP2009159347A (ja) * | 2007-12-27 | 2009-07-16 | Nippon Interphone Co Ltd | インターホン |
CN201897779U (zh) * | 2010-11-25 | 2011-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透光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0218B2 (ja) * | 1999-04-15 | 2003-09-22 |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 電気調理器の操作表示装置 |
JP3410702B2 (ja) * | 2000-01-12 | 2003-05-26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メタル調柄を含む特定表示部を有する低反射タッチパネル |
JP4422527B2 (ja) * | 2004-03-30 | 2010-02-24 | 株式会社ザナヴィ・インフォマティクス | 表示装置 |
KR20090112118A (ko) * | 2008-04-23 | 2009-10-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JP4529020B1 (ja) | 2009-02-05 | 2010-08-25 | 株式会社ヤッパ | 情報表示装置 |
TWI450237B (zh) * | 2010-01-14 | 2014-08-21 | Wintek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KR101654940B1 (ko) * | 2010-04-22 | 2016-09-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윈도우 제조방법 |
KR101821286B1 (ko) * | 2011-04-29 | 2018-0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KR101830670B1 (ko) * | 2011-06-27 | 2018-0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US9510473B2 (en) * | 2011-09-15 | 2016-11-2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CN103732973A (zh) * | 2011-09-15 | 2014-04-16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
-
2012
- 2012-09-11 CN CN201280036908.7A patent/CN10371822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1 JP JP2013533497A patent/JP5813774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9-11 US US14/237,681 patent/US957524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9-11 WO PCT/JP2012/005746 patent/WO20130386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2511A (zh) * | 2004-05-24 | 2005-1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JP2006106912A (ja) * | 2004-10-01 | 2006-04-20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1761002A1 (en) * | 2005-08-30 | 2007-03-07 | LG Electronics Inc. | Touch key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
JP2009159347A (ja) * | 2007-12-27 | 2009-07-16 | Nippon Interphone Co Ltd | インターホン |
CN201897779U (zh) * | 2010-11-25 | 2011-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透光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3038654A1 (ja) | 2015-03-23 |
US20140192279A1 (en) | 2014-07-10 |
US9575240B2 (en) | 2017-02-21 |
WO2013038654A1 (ja) | 2013-03-21 |
JP5813774B2 (ja) | 2015-11-17 |
CN103718229A (zh) | 2014-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8229B (zh) | 显示装置 | |
JP5222229B2 (ja) | 表示装置 | |
US8743314B2 (en) | Reflecting plate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light,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JP2018163314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807058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272141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10078898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0134139A (ja) | 表示装置 | |
CN104620040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3733242B (zh) | 显示装置 | |
JP201421535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30045734A (ko) | 투명 표시 장치 | |
CN103732973A (zh) | 照明装置和具备它的显示装置 | |
JP5213110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100075765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2235620B (zh) | 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
JP5520094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5271653B2 (ja)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WO2018193953A1 (ja) | 表示装置 | |
JP201003292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9174716A (ja) | 連結表示装置 | |
JP2011002748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643922B1 (ko) |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프레임,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637424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KR20120058338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