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7017B - 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17017B CN103717017B CN201210408709.6A CN201210408709A CN103717017B CN 103717017 B CN103717017 B CN 103717017B CN 201210408709 A CN201210408709 A CN 201210408709A CN 103717017 B CN103717017 B CN 1037170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liding
- slide
- slide rail
- yoke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8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该滑动机构设置于该滑板式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并包含一滑轨、一挡墙及一滑动构件。该滑轨与该挡墙相对固定设置,该滑动构件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并保持顶推该挡墙。该挡墙施予该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滑动构件于该滑轨上移动。该滑板式电子装置的另一壳体与该滑动构件连接,以能与该滑动构件一起移动。该挡墙与该滑轨间具有一相对最短距离,故当该两个壳体相互移动时,可藉由该反作用力实现自动移动的功能,克服公知滑板式电子装置需使用者持续移动壳体始能达到预定位置的不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尤指一种用于使壳体滑动的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滑动机构的滑板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滑板式电子装置多采滑轨机构实现壳体移动的目的。以一平板电脑为例,于使用上,使用者需推动萤幕壳体,使其相对于系统壳体移动,直至萤幕壳体到达预定位置为止。此预定位置可为平板电脑呈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时,萤幕壳体相对于系统壳体的位置。无论是在打开萤幕壳体的移动过程中,或是在闭合萤幕壳体的移动过程中,使用者均需全程施力推动萤幕壳体,十分不便。此外,为使萤幕壳体能稳定停于预定位置,前述滑轨机构通常利用摩擦力或定位结构定位。于前者,使用者需以较大的力量始能推动萤幕壳体;于后者,使用者需于移动全程中保持接触萤幕壳体,以避免萤幕壳体意外的滑动,并且若使用者未能确实将萤幕壳体推动至定位结构处,则于使用时,萤幕壳体亦可能意外滑动,均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滑动机构,安装于具有可滑动壳体的滑板式电子装置。该滑动机构利用挡墙产生的反作用力,以驱使其滑动构件于其滑轨上滑动,因此该滑动机构无需使用者全程施力即可提供壳体滑动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滑动机构,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安装于一滑板式电子装置中,该滑板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及与一第二壳体,该滑动机构包含:
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一延伸方向延伸;
一挡墙,相对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
以及
一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
其中,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
一种滑板式电子装置,其中,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以一延伸方向延伸;
一第二壳体,为设置以能相对该第一壳体滑动;以及
一第一滑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侧边部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第一滑动机构包含:
一第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该延伸方向延伸;
一挡墙,相对该第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第一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以及
一第一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轨上并经由该开口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
其中,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第一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第一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安装于一滑板式电子装置,该滑板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及与一第二壳体。该滑动机构包含一滑轨、一挡墙及一滑动构件。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一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相对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该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其中,该反作用力于该延伸方向的分力即为该滑动构件于该滑轨上滑动的驱动力。由于该相对最短距离的存在,故该反作用力可包含于该延伸方向的非零分力,以将该滑动构件推离对应该相对最短距离的位置;换言之,使用者仅需将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推过对应该相对最短距离的位置,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即无需再施力便可自动继续滑动。因此,本发明的滑动机构无需使用者于移动过程中全程施力即可完成壳体移动的功能,克服公知滑板式电子装置需使用者持续移动壳体始能达到预定位置的不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式电子装置,具有本发明的滑动机构。因此,该滑板式电子装置利用该滑动机构即可提供壳体自动滑动的功能。
本发明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及一滑动机构。该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以一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二壳体为设置以能相对该第一壳体滑动。该滑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侧边部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滑动机构包含一滑轨、一挡墙及一滑动构件。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相对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该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并经由该开口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其中,该反作用力于该延伸方向的分力即为该滑动构件于该滑轨上滑动的驱动力。因此,利用该滑动机构的自动滑动功能,本发明的滑板式电子装置无需使用者于移动过程中全程施力即可完成壳体移动的功能,克服公知滑板式电子装置需使用者持续移动壳体始能达到预定位置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滑板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板式电子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图2中滑板式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于其底板上的设置俯视图;
图4为图2中滑动机构的滑动构件的作动剖面图;
图5为图2中滑板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利用滑动机构相对滑动的作动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滑板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的分解图;
图8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滑动机构的固定座的剖面图;
图10为图2中滑动机构的另一固定座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滑板式电子装置
12第一壳体12a上盖
12b底板13面板模组
14第二壳体15铰链
16a、16b滑动机构122a、122b开口
124延伸方向162滑轨
164a、164b固定座166挡墙
168、368、586滑动构件1642、1646卡槽结构
1644、1650突台1648固定件
1662顶点1664第一定位凹面
1666第二定位凹面1682、3682滑动座
1684、3684顶推件1684a接触面
1684b、3684b导孔1684c、3684c卡槽结构
1686、5686推力产生结构5686a、5686b磁性件
16822本体16822a通孔
16822b连接部16824、36824定位柱
36824a中心孔36824b结构缺口
16826、36826卡勾16862定位柱
16864弹性件
D距离d1相对最短距离
d2第一停止距离d3第二停止距离
L1、L2距离N反作用力
Nx、Ny分力P1第一停止位置
P2第二停止位置P3临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滑板式电子装置1的示意图,图2为滑板式电子装置1的局部分解图。滑板式电子装置1包含一第一壳体12、一第二壳体14及二滑动机构16a、16b,滑动机构16a、16b分别安装于第一壳体12的相对两侧边部并与第二壳体14连接,例如可通过一枢纽(hinge,本图中未标示)与第二壳体14连接,第一壳体12即可通过滑动机构16a、16b以能相对于第二壳体14滑动。其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闭合的情形以虚线表现于图1中。于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16a、16b两者结构相同,有助于提升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相互作动的稳定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第一壳体12为主要用于容置一面板模组13(例如包含液晶显示面板、触控面板等),第二壳体14为主要用于容置一系统处理模组(例如包含处理器、周边输出入界面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包含一上盖12a及一底板12b,上盖12a与底板12b衔接以容置面板模组13,滑动机构16a、16b设置于底板12b上。第一壳体12包含二开口122a、122b,对应滑动机构16a、16b形成于底板12b上并以一延伸方向124延伸。滑动机构16a包含一滑轨162、二固定座164a、164b、一挡墙166及一滑动构件168;滑动机构16b亦同,不另赘述,后文主要以滑动机构16a为例说明。滑轨162固定设置于第一壳体12内并以延伸方向124延伸,于本实施例中,滑轨162两端以固定于底板12b上的固定座164a、164b固定于底板12b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滑轨162两端亦可利用黏胶固定于底板12b上。挡墙166相对滑轨162固定设置于底板12b上并大致以延伸方向124延伸。滑动构件168包含一滑动座1682、一顶推件1684及一推力产生结构1686,滑动座1682滑动设置于滑轨162上并经由对应的开口122a与第二壳体14连接,顶推件1684与滑动座1682连接且能相对滑动座1682移动,推力产生结构1686设置于滑动座1682及顶推件1684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顶推件1684保持顶推挡墙166。
请并参阅图3,图3为于滑板式电子装置1中滑动机构16a于底板12b上的设置俯视图。于本实施例中,挡墙166与滑轨162间垂直于延伸方向124的距离D为沿延伸方向124变化,亦即挡墙166与滑轨162的各处间距不尽相同;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距离D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d1。于滑轨162上定义一第一停止位置P1、一第二停止位置P2及位于第一停止位置P1及第二停止位置P2之间的一临界位置P3,于图3中均以箭头指示其位置;其中临界位置P3对应相对最短距离d1。距离D对应第一停止位置P1及第二停止位置P2分别包含一第一停止距离d2及一第二停止距离d3,均大于相对最短距离d1。
于本实施例中,挡墙166具有一V形轮廓,该V形轮廓的顶点1662至滑轨162垂直于延伸方向124的距离等于相对最短距离d1。进一步来说,该V形轮廓为指挡墙166提供顶推件1684顶推的表面的轮廓,换言之,于实作上,挡墙166不以一厚度均匀的板状结构为限,原则上可提供所需接触表面轮廓的结构即可作为挡墙。于本实施例中,整体而言,挡墙166逻辑上仍可视为大致以延伸方向124延伸,但以局部而言,距离D自临界位置P3至第一停止位置P1为逐渐变大,同样地,距离D自临界位置P3至第二停止位置P2亦为逐渐变大,亦即大部分的挡墙166均稍微偏离延伸方向124延伸,故挡墙166经由顶推件1684施予滑动构件168的一反作用力N(以粗实线箭头绘),其方向除了临界位置P3、第一停止位置P1及第二停止位置P2,均未垂直于延伸方向124,如图3所示,亦即反作用力N于延伸方向124的分力Ny不为零,此分力Ny即可驱使滑动构件168及第二壳体14相对于第一壳体12,平行于延伸方向124移动。例如当滑动构件168位于临界位置P3与第一停止位置P1之间时,分力Ny方向朝上,将使滑动构件168趋向上移动;当滑动构件168位于临界位置P3与第二停止位置P2之间时,分力Ny方向朝下,将使滑动构件168趋向下移动。补充说明的是,分力Ny仅提供滑动构件168的自由滑动倾向,滑动构件168实际的滑动方向应视实际受力(包含使用者施加的外力)而定,此为本技术领域公知技艺者所熟知者,不另赘述。
此外,反作用力N垂直于延伸方向124的分力Nx与推力产生结构1686产生的推力到力平衡。补充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前述说明以摩擦力可忽略的情形为基础,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实作上,当摩擦力不可忽略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公知技艺者自可轻易将摩擦力引入前述推力、反作用力N等力的力图分析,不待赘述。另外,当摩擦力对滑动构件168的作动产生影响时,原则上分力Ny需能克服此摩擦力,于实作上,此可藉由设计推力产生结构1686、挡墙166的轮廓尺寸或改变各部件间的接触条件而实现,此亦可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公知技艺者轻易地实现,故不另赘述。
请并参阅图4,图4为滑动构件168的作动剖面图。滑动座1682包含一本体16822、一对定位柱16824及一对卡勾16826。本体16822具有一通孔16822a,滑轨162穿过通孔16822a设置,使得本体16822滑动设置于滑轨162上。于本实施例中,滑轨162为一圆杆件,通孔16822a对应为一圆孔,通孔16822a的截面与滑轨162的截面大致相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实作上,通孔16822a的截面可略大于滑轨162的截面,使得于操作上,滑动构件168于略微歪斜时仍能于滑轨162上滑动,且可增加滑轨162与通孔16822a的组合公差范围,亦即可容许滑轨162与通孔16822a的制造公差。另外,于实作上,滑轨162可为其他截面的杆件或为其他具有导引功能的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滑轨162正对开口122a设置,本体16822具有一连接部16822b(标示于图2),连接部16822b可直接伸出开口122a以与第二壳体14连接,于实作上,连接部16822b得经由一铰链15(仅以一方块示意于图2中)以与第二壳体14连接,使得当第一壳体12相对于第二壳体14滑动至一预定位置时,第一壳体12可再相对于第二壳体14旋转以斜立于第二壳体14之上,便于使用者操作。
定位柱16824及卡勾16826沿延伸方向124固定设置于本体16822上,顶推件1684包含一接触面1684a、一对导孔1684b及形成于其侧边的一对卡槽结构1684c。顶推件1684经由接触面1684a顶推挡墙166。定位柱16824对应滑动设置于导孔1684b内,卡勾16826对应滑动设置于卡槽结构1684c,卡槽结构1684c的一端部具有一段差结构,使得卡勾16826能勾住卡槽结构1684c以防止定位柱16824脱离导孔1684b。藉此,顶推件1684可相对于滑动座1682移动而不致自滑动构件168脱落;其中,当卡勾16826勾住卡槽结构1684c时,顶推件1684的位置以虚线表示于图4中。补充说明的是,顶推件1684相对于滑动座1682作动的稳定性主要基于定位柱16824与导孔1684b的匹配,然而于本实施例中,卡槽结构1684c亦有拘束卡勾16826于卡槽结构1684c内的滑动,故此亦有助于顶推件1684相对于滑动座1682作动的稳定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补充说明的是,若滑轨162与挡墙166间的距离D的变化范围已可避免顶推件1684自滑动构件168脱离,则可免除卡勾16826及卡槽结构1684c的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推力产生结构1686包含四个定位柱16862及四个弹性件16864,定位柱16862固定设置于滑动座1682的本体16822上,弹性件16864,例如弹簧,对应套于定位柱16862上并压缩地紧抵于滑动座1682的本体16822及顶推件1684之间,用以产生一推力。由于定位柱16862位于定位柱16824之间,该推力平衡地施力于顶推件1684,有助于顶推件1684相对于滑动座1682作动的稳定性。定位柱16862主要用于提升弹性件16864作动的稳定度,于实作上,得以其他方式为之,例如于本体16822及顶推件1684对应形成凹槽,以分别容置弹性件16864的两端,亦具有提升弹性件16864作动稳定度的功效。此外,若弹性件16864本身作动稳定性足够,前述定位柱16862或凹槽亦可省略。另外,定位柱16862的长度不以大于弹性件16864受压缩后或自然的长度为限。
当滑动构件168于滑轨162滑动时,挡墙166与滑轨162间的距离D即随的改变,顶推件1684对应地相对于滑动座1682移动,使得弹性件16864受压缩的程度亦改变,亦即该推力变。反作用力N及其分力Nx、Ny亦随的改变。于本实施例中,当滑动构件168位于临界位置P3时,弹性件16864的压缩量最大,该推力最大,反作用力N也最大。于实际使用上,当使用者使滑动构件168于滑轨162上滑动接近临界位置P3时,无论是自第一停止位置P1至临界位置P3或是自第二停止位置P2至临界位置P3,使用者所需的施力逐渐增大,故此相对最短距离d1的设计可提供使用者手感,以辨识临界位置P3。一旦过了临界位置P3,使用者即无需再施力,滑动构件168即可利用分力Ny继续于滑轨162上滑动。前述手感的轻重可藉由设计挡墙166的轮廓来实现,例如对应临界位置P3附近的挡墙166可设计成曲率半径较大的圆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接触面1684a为一弧面,有助于顶推件1684于挡墙166上的滑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如图3所示,挡墙包含一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一第二定位凹面1666,第一定位凹面1664对应第一停止位置P1,第二定位凹面1666对应第二停止位置P2,接触面1684a的轮廓与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匹配,使得当滑动构件168位于第一停止位置P1时,顶推件1684能卡入第一定位凹面1664,且当滑动构件168位于第二停止位置P2时,顶推件1684能卡入第二定位凹面1666。藉此,于滑动构件168利用分力Ny自动朝向第一停止位置P1滑动时,当顶推件1684卡入第一定位凹面1664时,滑动构件168即可自动停于第一停止位置P1;同理,于滑动构件168利用分力Ny自动朝向第二停止位置P2滑动时,当顶推件1684卡入第二定位凹面1666时,滑动构件168即可自动停于第二停止位置P2。
补充说明的是,若考虑滑动构件168因分力Ny而产生的动能对前述定位功能的影响时,可藉由设计挡墙166轮廓或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来抑制前述动能对定位功能的影响。例如挡墙166的延伸方向与滑轨162的延伸方向124夹角缩小,使得分力Ny的值有限,其可产生的动能亦有限;又或加深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凹入深度,以能承受较大的因顶推件1684的卡入而产生的冲击力。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接触面1684a的轮廓与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大致相同,均为具有同一曲率的表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原则上,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仅需能容许顶推件1684陷入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即可,本发明不以接触面1684a的轮廓与第一定位凹面1664及第二定位凹面1666的轮廓相同为限。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停止位置P1及第二停止位置P2几乎位于滑动构件168于滑轨162上行程的末端,故于实作上,对于滑动构件168的定位亦可直接藉由固定座164a、164b挡止滑动构件168来实现。
再补充说明的是,逻辑上,相对最短距离d1为指于局部区域内距离D的值最小,使得滑动构件168滑动至对应的临界位置P3时,呈现不稳定状态,任何小扰动即足使滑动构件168滑离临界位置P3并朝向邻近停止位置P1、P2滑动。于本实施例中,因仅设计有两个停止位置P1、P2,故仅需一个临界位置P3,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将挡墙166可设计成具有波浪状轮廓,此时挡墙166与滑轨162间的距离D即可包含多个相对最短距离,且除了挡墙166两端部可作为停止位置外,任相邻两个相对最短距离间亦可设置一停止位置。
请参阅图3及图5,图5为滑板式电子装置1的壳体12、14利用滑动机构16a、16b相对滑动的作动示意图,其中为便于观察滑动机构16a、16b的作动,第一壳体12仅绘示其底板12b。当滑动构件168位于第一停止位置P1时,滑板式电子装置1呈闭合状态,即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重叠。此时,使用者可施力以使第一壳体12相对于第二壳体14滑动,为便于说明,于图5中,第一壳体12与第二壳体14的相对滑动以第一壳体12固定、第二壳体14移动来表现。第二壳体14与滑动构件168连接,故当第二壳体14相对滑动时,滑动构件168亦相对滑轨162滑动。当滑动构件168自第一停止位置P1至临界位置P3后,如图5中实线所示,使用者可再继续施力以使滑动构件168再稍微滑过临界位置P3一小段距离,使得滑动构件168自动继续朝向第二停止位置P2滑动,直至顶推件1684卡入第二定位凹面1666,即完成滑板式电子装置1的壳体开启操作。此时滑板式电子装置1以虚线绘示于图5中。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停止位置P1与临界位置P3的距离L1小于第二停止位置P2与临界位置P3的距离L2,故于壳体开启操作中,相对于整个滑动行程而言,使用者推动第一壳体12的行程可仅占整个滑动行程的一小部分,方便使用者操作。同理,若第一停止位置P1与临界位置P3的距离L1大于第二停止位置P2与临界位置P3的距离L2,则有利于壳体闭合操作。
请参阅图6,其为滑板式电子装置1的侧视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可参阅图1中所示的线X-X,其中为简化图面,第二榖体14及其内的容置物件直接以单一剖面表示。滑动机构16a的滑动座1682的通孔16822a的截面与滑轨162的截面实质上相同,滑动机构16b的滑动座1682的通孔16822a的截面则大致等于滑轨162的截面,于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16b的滑动座1682的通孔16822a的截面呈椭圆形,且沿垂直于延伸方向124延伸。藉此,于相对于第一壳体12滑动的过程中,可容与滑动机构16a、16b连接的第二壳体14许些微的歪斜。前文中关于滑动机构16a的通孔16822a的说明于此亦有适用,不另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滑动构件168利用卡勾16826勾住顶推件1684的两侧以防止定位柱16824脱离导孔1684b,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7,其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368的分解图,其中为便于说明滑动构件368的顶推件3684内部结构,顶推件3684为部分剖开绘示于图中。滑动构件368与滑动构件168结构大致相同,故于滑动构件368的结构中,仍沿用滑动构件168的元件符号,且关于滑动构件168的相关说明于此可适用者,亦有适用,不另赘述。滑动构件368与滑动构件168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滑动构件368的滑动座3682的定位柱36824及卡勾36826结构整合,顶推件3684的导孔3684b及卡槽结构3684c亦结构整合,定位柱36824连同卡勾36826滑动设置于导孔3684b内。此有助于滑动构件368尺寸缩小,尤其是沿延伸方向124的尺寸。补充说明的是,为使顶推件3684与滑动座3682能顺利组合,定位柱36824具有一中心孔36824a,卡勾36826相邻于定位柱36824设置,于本实施例中,卡勾36826设置于定位柱36824的一结构缺口36824b处,藉此,于组装时,卡勾36826能弹性偏转进入中心孔36824a,以避免结构干涉。
于本实施例中,推力产生结构1686以机械式结构产生该推力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8,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滑动构件568的示意图。滑动构件568与滑动构件168结构大致相同,故于滑动构件568的结构中,仍沿用滑动构件168的元件符号,且关于滑动构件168的相关说明于此可适用者,亦有适用,不另赘述。滑动构件568与滑动构件168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滑动构件568的推力产生结构5686为利用磁力作为该推力于本实施例中,推力产生结构5686包含一对磁性件5686a、5686b,对应设置于滑动座1682及顶推件1684上,该对磁性件5686a、5686b的磁性相对以产生该推力。
请参阅图2、图9及图10,图9为图2中固定座164a的剖面图,图10为图2中固定座164b的剖面图。固定座164a具有一卡槽结构1642及一突台1644。于本实施例中,卡槽结构1642及突台1644与底板12b一体成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固定座164b具有一卡槽结构1646、一固定件1648(例如螺丝加垫圆)及一突台1650。于本实施例中,卡槽结构1646及突台1650亦与底板12b一体成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滑轨162组装时,滑轨162(以粗虚线绘示于图9及图10中)以其一端插入卡槽结构1642中并为突台1644所支撑。接着,滑轨162另一端可直接放置于卡槽结构1646内并为突台1650所支撑,固定件1648再将滑轨162固定,以防止滑轨162脱离卡槽结构16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安装于一滑板式电子装置中,该滑板式电子装置包含一第一壳体及与一第二壳体,该滑动机构包含:
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一延伸方向延伸;
一挡墙,相对该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
以及
一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
其中,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轨为一杆件,其两端分别以一固定座固定于该第一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于该滑轨上定义一第一停止位置、一第二停止位置及位于该第一停止位置及该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的一临界位置,该临界位置对应该相对最短距离,该挡墙包含一第一定位凹面及一第二定位凹面,当该滑动构件位于该第一停止位置时,该顶推件卡入该第一定位凹面,且当该滑动构件位于该第二停止位置时,该顶推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推件具有一接触面,该顶推件经由该接触面顶推该挡墙,该接触面的轮廓与该第一定位凹面的轮廓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面为一弧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停止位置与该临界位置的距离与该第二停止位置与该临界位置的距离不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墙具有一V形轮廓,该V形轮廓的顶点至该滑轨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等于该相对最短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座具有一通孔,该滑轨为一杆件,穿过该通孔,该通孔的截面大于该杆件的截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座包含一本体、一定位柱及一卡勾,该本体滑动设置于该滑轨上,该定位柱及该卡勾固定设置于该本体上,该顶推件包含一导孔,该定位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孔内,该卡勾能勾住该顶推件以防止该定位柱脱离该导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推件于其侧边包含一卡槽结构,该卡勾滑动设置于该卡槽结构并能勾住该卡槽结构以防止该定位柱脱离该导孔。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柱具有一中心孔,该卡勾相邻于该定位柱并滑动设置于该导孔内,该卡勾能弹性偏转进入该中心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力产生结构包含一弹性件,压缩地紧抵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用以产生该推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力产生结构包含一定位柱,固定设置于该滑动座上,该弹性件为一弹簧,套于该定位柱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推力产生结构包含一对磁性件,对应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上,该对磁性件的磁性相对以产生该推力。
15.一种滑板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开口,以一延伸方向延伸;
一第二壳体,为设置以能相对该第一壳体滑动;以及
一第一滑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侧边部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第一滑动机构包含:
一第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该延伸方向延伸;
一挡墙,相对该第一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大致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挡墙与该第一滑轨间垂直于该延伸方向的距离沿该延伸方向变化,该距离包含一相对最短距离;以及
一第一滑动构件,包含一滑动座、一顶推件及一推力产生结构,该滑动座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轨上并经由该开口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顶推件与该滑动座连接且能相对该滑动座移动,该推力产生结构设置于该滑动座及该顶推件之间并产生一推力以使该顶推件保持顶推该挡墙;
其中,该挡墙经由该顶推件施予该第一滑动构件一反作用力,以驱使该第一滑动构件及该第二壳体相对于该第一壳体,平行于该延伸方向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轨正对该开口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第一滑轨上定义一第一停止位置、一第二停止位置及位于该第一停止位置及该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的一临界位置,该临界位置对应该相对最短距离,该挡墙包含一第一定位凹面及一第二定位凹面,当该第一滑动构件位于该第一停止位置时,该顶推件卡入该第一定位凹面,且当该第一滑动构件位于该第二停止位置时,该顶推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其中该顶推件具有一弧面,该顶推件经由该弧面顶推该挡墙,该第一定位凹面的轮廓与该弧面匹配。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座包含一本体、一定位柱及一卡勾,该本体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轨上,该定位柱及该卡勾固定设置于该本体上,该顶推件包含一导孔,该定位柱滑动设置于该导孔内,该卡勾能勾住该顶推件以防止该定位柱脱离该导孔。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板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滑动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二侧边部并与该第二壳体连接,该第二侧边部与该第一侧边部相对,该第二滑动机构包含一第二滑轨及一第二滑动构件,该第二滑轨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以该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二滑动构件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轨上并经由该开口与该第二壳体连接,其中该第一滑动构件的该滑动座具有一第一通孔,该第一滑轨为一第一杆件,穿过该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截面大于该第一杆件的截面,该第二滑动构件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滑轨为一第二杆件,穿过该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的截面与该第二杆件的截面实质上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7318A TWI495801B (zh) | 2012-10-09 | 2012-10-09 | 滑動機構及滑板式電子裝置 |
TW101137318 | 2012-10-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7017A CN103717017A (zh) | 2014-04-09 |
CN103717017B true CN103717017B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0409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08709.6A Active CN103717017B (zh) | 2012-10-09 | 2012-10-23 | 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11604B2 (zh) |
CN (1) | CN103717017B (zh) |
TW (1) | TWI4958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85399A (zh) * | 2013-05-28 | 2014-12-03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成型方法 |
USD740266S1 (en) * | 2013-08-21 | 2015-10-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ain body for mobile phone |
USD744469S1 (en) * | 2013-08-21 | 2015-12-01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play for mobile phone |
KR200486580Y1 (ko) * | 2016-06-23 | 2018-06-07 | 주식회사 아이스픽 | 카드 수납이 가능한 휴대폰 반자동 슬라이드 케이스 |
JP6729849B2 (ja) * | 2016-07-22 | 2020-07-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 操作ユニットの組み付け構造 |
CN110730578B (zh) * | 2018-07-17 | 2022-07-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 |
CN113726989A (zh) * | 2020-05-26 | 2021-1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摄像头安装装置及控制方法、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5788263B (zh) * | 2022-12-15 | 2024-08-30 |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停靠机构、升降结构及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7466A (zh) * | 2008-04-15 | 2008-09-17 |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滑盖手机的滑轨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EP2466415A2 (en) * | 2010-12-15 | 2012-06-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75947B1 (ko) * | 2004-09-17 | 2006-05-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 장치용 슬라이딩 스윙 장치 |
JP4636459B2 (ja) * | 2006-12-07 | 2011-02-23 |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
US7646866B2 (en) * | 2007-04-16 | 2010-01-12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Slide module for a slid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
-
2012
- 2012-10-09 TW TW101137318A patent/TWI495801B/zh active
- 2012-10-23 CN CN201210408709.6A patent/CN103717017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4-09 US US13/858,953 patent/US88116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7466A (zh) * | 2008-04-15 | 2008-09-17 | Tcl天一移动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滑盖手机的滑轨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EP2466415A2 (en) * | 2010-12-15 | 2012-06-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17017A (zh) | 2014-04-09 |
US8811604B2 (en) | 2014-08-19 |
TWI495801B (zh) | 2015-08-11 |
US20140098473A1 (en) | 2014-04-10 |
TW201414933A (zh) | 2014-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17017B (zh) | 滑动机构及滑板式电子装置 | |
US9146582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fferent modules capable of being detached or connected by magnetic attraction force | |
US819947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assembly thereof | |
TWI540410B (zh) | 具有支撐結構之電子裝置 | |
US9966202B2 (en) |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4714610B (zh) | 锁扣机构 | |
US20150253812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1290536A (zh) | 扩充卡固定装置 | |
US898255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 |
US20110279003A1 (en) | Computer enclosure | |
CN107104014A (zh) | 按键、键盘及按键制造方法 | |
CN103717026B (zh) | 电子装置及固定结构 | |
US807024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 |
US8075070B2 (en) |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power supply chassis | |
US883714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battery fastening mechanism | |
US9329641B2 (en) | Securing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14370581B (zh) | 快拆结构 | |
US20130279974A1 (en) | Mounting assembly with locking mechanism | |
CN103176544A (zh) | 电子装置壳体 | |
US8475047B2 (en) | Sliding mechanism | |
CN101000513B (zh) | 笔记本电脑上盖固定装置组合 | |
CN104656768A (zh) | 显示屏 | |
CN216249052U (zh) | 卡扣组件、框架组件及电子装置 | |
CN112000180B (zh) | 快拆装置 | |
CN112000179A (zh) | 服务器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