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2332A -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02332A CN103702332A CN201310740989.5A CN201310740989A CN103702332A CN 103702332 A CN103702332 A CN 103702332A CN 201310740989 A CN201310740989 A CN 201310740989A CN 103702332 A CN103702332 A CN 1037023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routing device
- passive
- semi
- radio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505400 Str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40013840 strix Drug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通过在移动终端上增加无源/半有源RFID标签,通过路由装置上的阅读器读取移动终端的信息。当两者近距离接触达到一定时间时,移动终端的RFID线圈把移动终端的MAC地址透过RFID传送给路由装置,路由装置透过其RFID线圈接收移动终端的MAC地址信息,将其列为授权用户。通过本发明,可以方便在有限区域内的用户接入WiFi网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WiFi网络鉴权的方法。
背景技术
WiFi现在是一种用得较多的无线技术。除了在笔记本电脑中,目前在许多网络设备(Cisco的所有路由装置和交换机)中也增加了处理802.11协议的能力,就像处理以太网和IP一样方便。
现在,许多新兴公司正在推进WiFi网状网,其内AP被用作路由装置,彼此自动发现,可经过几跳转发业务。但网状网结构主要设计用于室外,在AP之间要求视距,使它们更适用于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企业。目前也有两家公司生产楼内使用的网状网系统。这两家公司是Strix Systems和Firetide,它们使用自己专有的AP连接协议,但方法有所不同。Strix的AP包括分开的用于网状网协议和用于802.11的无线电设备,而Firetide的专门设备只支持它自己的协议。所以,Strix方案更适用于新的网络,Firetide的方案比较适用于已经有标准化AP的企业。还有一些其它厂商也打算提供WiFi网状网系统,但它们的系统目前还未实现互操作。
然而,为了保障在相对区域中的使用者的带宽,通常对WiFi网络进行了加密。这样,人们在使用WiFi网络之前,或者通过移动终端发送指定代码到指定号码,然后返回给用户一个密码,或者需要询问该区域内的服务人员,获取网络密码。并且为了防止网络密码被轻易盗取,往往密码设置的相对复杂,从记忆到输入都很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能够较容易的进行网络鉴权,甚至较容易的接入WiFi,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Devices,射频识别)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移动终端和路由装置。
因此,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所述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路由装置从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所述移动终端没有离开所述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所述路由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路由装置将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可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可选地,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被保存在RFID存储模块中,或者被保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
可选地,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每间隔指定时间或每次断开WiFi连接后要使用网络时都必须靠近所述路由装置再次取得授权,或者一直拥有网络授权。
可选地,所述路由装置定期清理RFID鉴权成功的白名单,或者把通过RFID鉴权的用户作为永久用户。
可选地,所述网络鉴权是指WiFi网络鉴权,所述MAC地址是指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物理地址号。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包括:
应答模块,用于在收到射频信号后,产生感应电流;
RFID收发模块,用于收发射频信号;
WiFi模块,用于进行WiFi网络通信;
控制模块,用于当收到第二射频消信号时,将存储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通过所述第一RFID收发模块发射出去。
可选地,其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
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为RFID存储模块,或者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第一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路由装置,其包括:
标签阅读器,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响应消息;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标签阅读器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
存储单元,其用于将获取的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可选地,所述路由装置还包括计时单元,用于计算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路由装置RFID磁场范围内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计时单元的预定时间内,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没有离开所述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标签阅读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可选地,所述计时单元进一步用于对已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移动终端进行WiFi接入时长的计时,当达到用户设定的时长间度或用户指定的时间点后,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当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定期清理白名单或长期保存白名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可以看出,本公开可以方便在有限区域内的RFID用户接入网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致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图2为基于图1原理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
图3为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致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
图4为与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一致的一种路由装置。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与本发明有关的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Auto-ID中心开发的电子产品代码(EPC)规范能识别目标,以及所有与目标相关的数据。EPC系统运用正确的数据库链接到EPC码,厂商和零售商能依据权限进行查询、管理和变更操作。一旦标记贴到产品或设备上,RFID阅读器便能读取存储于标记中的数据。Auto-ID计划将EPC系统发展成为全球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EPC);定义数据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义代码及标记的其余信息;定义货物参数,如库存单元号;将EPC代码转换为Internet地址(目标命名服务ONS);对目标进行描述(物理置标语言PML);聚集和处理RFID数据(专家软件);分配给每类目标的特定号码(串行号);用于互操作性的规范最小集(标记及识别规范),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RFID技术应用形式为标记(tag)、卡和标签(label)设备。标记设备由RFID芯片和天线组成,标记类型分为三种:自动式,半被动式和被动式。现在市场上开发的基本上是被动式RFID标记,因为这类设备造价较低,且易于配置。被动标记设备运用无线电波进行操作和通信,信号必须在识别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是10英尺(约3米)。这类标记适合于短距离信息识别,如一次性剃须刀或可移动刀片包装盒这类小商品。RFID芯片可以是只读的,也可是读/写方式,依据应用需求决定。被动式标记设备采用E2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便于运用特定电子处理设备往上面写数据。一般标记设备在出厂时都设定为只读方式。Auto-ID规范中还包含有死锁命令,以在适当情形下阻止跟踪进程。
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无源/半有源RFID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MHZ。
如图1所示显示了与本发明一致的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这种网络可以是任何一种无线网络鉴权,比如WiFi网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带有电子标签(TAG)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可以是带有无源/半有源RFID的智能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游戏机、音乐播放器等等,电子标签可以为RFID标签;路由装置具有标签阅读器,可用于发射射频信号,其标签阅读器可以处于长期打开状态,也可以使用按钮开关打开,位于路由装置上的标签阅读器可以定时或不定时的同时向多个移动终端发射射频信号,使各个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在进行接入时,相互之间不受任何影响。
无源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取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取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由于无源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
一般而言,无源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第一:接收读取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集成电路);第二: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问题是,想要有最好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有源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半有源类似于无源,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比起无源,半有源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然而从驱动原理来看,都是由读取器发出信号后,触发标签反馈相应信号。
步骤S120、路由装置收到第一响应消息后,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路由装置。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是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物理地址号。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可以被保存在RFID存储模块中,也可以被保存在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将地址存储在RFID电路中,往往是为了更快地实现鉴权。本步骤中将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路由装置,是为了快速鉴权,从而使用户能尽快使用网络。当然为了便于管理还可以将其他信息进行传送。
步骤S130,移动终端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其无线网卡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步骤S140,路由装置从收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同时将此时的移动终端作为允许接入网络的客户端,网络鉴权结束。路由装置可以定期清理RFID鉴权成功的白名单,或者把通过RFID鉴权的用户作为永久用户。
基于图1的基础,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比如WiFi网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后,向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并且自动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步骤S220,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路由装置的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移动终端没有离开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路由装置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该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预定时间可以由用于路由装置的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在路由装置出厂时就设定好,设定预定时间是为了防止某些移动终端仅仅是不小心路过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结果个人信息被路由装置读取,导致个人信息安全性问题的情况发生。如果用户在预定时间呆在磁场范围内,这样表示用户需要使用本地网络。同时为了便于管理,磁场的范围可以按照RFID发射功率的不同来进行设置。
步骤S230,移动终端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移动终端无线网卡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步骤S240,路由装置从收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进而移动终端可使用本地网络,从而节约流量,并能快速入网。本方法既方便了用户,同时也给路由装置的拥有者,比如商家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进一步的,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在每间隔用户指定时间比如10个小时后,或者每次断开WiFi连接后,如果该移动终端需要再次使用此网络时,都必须重新处于路由装置RFID磁场范围内再次取得授权,或者必须重新处于路由装置RFID磁场范围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得授权。当然,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移动终端也可以一直拥有此网络的授权并永久有效。
依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知道,最简单的应用场景是用户可以将具有无源/半有源RFID标签的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置于具有RFID阅读器的路由器的磁场范围内,在停放一段时间比如1分钟后,该移动终端自动获得此路由器的授权接入WiFi。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大大方便了用户接入WiFi,提高了效率,省略了现有通过密码认证接入WiFi的繁琐过程,尤其对不太会使用繁琐接入步骤的老年用户格外方便。
实施例二: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移动终端自动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的时机不同,因此不进行过多的赘述,其具体步骤简述如下:
步骤S310,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所述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步骤S320,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路由装置的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移动终端没有离开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路由装置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该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步骤S330,移动终端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路由装置,并且自动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步骤S340,路由装置从收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实施例三,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具体步骤简述如下:
步骤S410,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所述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步骤S420,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路由装置的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移动终端没有离开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路由装置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该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步骤S430,移动终端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移动终端无线网卡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路由装置。
步骤S340,路由装置从收到的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该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步骤S350,路由装置将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步骤S360,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如图3所示的装置300,为与本发明一致的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移动终端,其包括应答模块310,RFID收发模块320、WiFi模块330、控制模块340和存储模块350,其中:
应答模块310,用于在收到射频信号后,产生感应电流;
RFID收发模块320,用于收发射频信号;
WiFi模块330,用于进行WiFi网络通信;
控制模块340,用于当收到第二射频消信号时,将存储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通过所述第一RFID收发模块发射出去,进一步用于在收到第一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存储模块350,用于存储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该存储模块可以是RFID存储模块,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
图4所示的装置400,为与本发明一致的一种通过RFID进行网络鉴权的路由装置,其包括标签阅读器410、控制单元420、存储单元430和计时单元440,其中:
标签阅读器410,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响应消息;
控制单元420,用于通过标签阅读器410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进一步用于在计时单元440的预定时间内,如果移动终端没有离开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控制单元420通过标签阅读器410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移动终端将其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发送给路由装置;还进一步用于当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通过标签阅读器410向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存储单元430,用于将获取的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存储单元430可以定期清理白名单或长期保存白名单;
计时单元440,用于计算移动终端处于路由装置RFID磁场范围内的时间,进一步用于对已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移动终端进行WiFi接入时长的计时,当达到用户设定的时长间度或用户指定的时间点后,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比如计时模块540在判断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已连接WiFi十小时时,或者在每天晚上24:00时,控制模块420自动断开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之后,对于每间隔用户设定时间或每次断开WiFi连接后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需要再次接入WiFi使用网络时,只需将其靠近路由装置即可再次获得授权。当然,计时模块540也可以对已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停止其关闭WiFi的计时,允许其一直拥有网络授权。
以上,由于移动终端的数量较大,本发明将RFID标签置于移动终端中。当然,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也可以将RFID标签置于路由器端,而将标签阅读器置于移动终端中内,其不过是与本发明基于相同原理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
A1、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所述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路由装置从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A2、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所述移动终端没有离开所述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所述路由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
A3、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路由装置将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A4、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A5、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A6、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A7、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被保存在RFID存储模块中,或者被保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
A8、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每间隔指定时间或每次断开WiFi连接后要使用网络时都必须靠近所述路由装置再次取得授权,或者一直拥有网络授权。
A9、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定期清理RFID鉴权成功的白名单,或者把通过RFID鉴权的用户作为永久用户。
A10、如权利要求A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鉴权是指WiFi网络鉴权,所述MAC地址是指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无线网卡的物理地址号。
B11、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包括:
应答模块,用于在收到射频信号后,产生感应电流;
RFID收发模块,用于收发射频信号;
WiFi模块,用于进行WiFi网络通信;
控制模块,用于当收到第二射频消信号时,将存储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通过所述第一RFID收发模块发射出去。
B12、如权利要求B1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
B13、如权利要求B12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为RFID存储模块,或者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
B14、如权利要求B1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收到第一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二射频信号后,或者在收到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C15、一种路由装置,其包括:
标签阅读器,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响应消息;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标签阅读器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
存储单元,其用于将获取的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C16、如权利要求C15所述的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装置还包括计时单元,用于计算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路由装置RFID磁场范围内的时间。
C17、如权利要求C16所述的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计时单元的预定时间内,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没有离开所述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标签阅读器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C18、如权利要求C16所述的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单元进一步用于对已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移动终端进行WiFi接入时长的计时,当达到用户设定的时长间度或用户指定的时间点后,所述控制单元断开所述移动终端的WiFi连接。
C19、如权利要求C15所述的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当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C20、如权利要求C15所述的一种路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定期清理白名单或长期保存白名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用户”,可以是持有或设定路由装置的用户,也可以是持有移动终端的用户,可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判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或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另外,根据以上的方法,可以通过包括计算机程序在内的软件、固件或硬件来实现,但不限于计算机程序的实现方式,还可以设计与其相对应的实体装置,每个硬件功能模块用于实现对应功能、或者实现功能的拆分及合并同样也是可行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移动终端进入带有标签阅读器的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时,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出的第一射频信号,则向所述路由装置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射频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将该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收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后,将携带有所述移动终端MAC地址的第二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路由装置;
所述路由装置从第二响应消息中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将该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路由装置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开始计时,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所述移动终端没有离开所述路由装置的RFID磁场范围,则所述路由装置向所述移动终端发射第二射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路由装置将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后,向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发射第三射频信号,所述第三射频信号通知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鉴权通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一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二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收到所述路由装置发射的第三射频信号后,开启WiFi功能或提示用户开启WiFi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的MAC地址被保存在RFID存储模块中,或者被保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模块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授权接入WiFi的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每间隔指定时间或每次断开WiFi连接后要使用网络时都必须靠近所述路由装置再次取得授权,或者一直拥有网络授权。
9.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其包括:
应答模块,用于在收到射频信号后,产生感应电流;
RFID收发模块,用于收发射频信号;
WiFi模块,用于进行WiFi网络通信;
控制模块,用于当收到第二射频消信号时,将存储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通过所述第一RFID收发模块发射出去。
10.一种路由装置,其包括:
标签阅读器,用于发射射频信号,接收响应消息;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标签阅读器获取移动终端的MAC地址;
存储单元,其用于将获取的所述MAC地址加入白名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0989.5A CN103702332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0989.5A CN103702332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02332A true CN103702332A (zh) | 2014-04-02 |
Family
ID=5036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40989.5A Pending CN103702332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02332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93147A (zh) * | 2014-06-30 | 2014-10-08 |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近距离wifi自动连接授权的方法 |
CN104410949A (zh) * | 2014-12-22 | 2015-03-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设备加入路由器白名单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507088A (zh) * | 2014-12-22 | 2015-04-08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认证方法及系统 |
CN105228146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的车载网络设备及其认证方法 |
CN105282741A (zh) * | 2014-06-30 | 2016-01-2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的车载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
CN105338165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6060767A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成都数聚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连接无线网络热点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792469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 |
CN107067279A (zh) * | 2017-03-10 | 2017-08-18 | 重庆科邦尼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路由器的广告推送系统 |
CN107071700A (zh) * | 2017-03-10 | 2017-08-18 | 重庆科邦尼尼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路由器的广告推送方法 |
CN107454557A (zh) * | 2017-07-28 | 2017-12-08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0036A (zh) * | 2007-09-28 | 2010-08-18 | 符号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rfid的网络接入控制 |
CN102547699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绑定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769482A (zh) * | 2011-05-03 | 2012-11-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nfc技术链接目标wlan设备的方法、设备、装置及系统 |
CN103369707A (zh) * | 2012-03-27 | 2013-10-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
-
2013
- 2013-12-27 CN CN201310740989.5A patent/CN1037023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0036A (zh) * | 2007-09-28 | 2010-08-18 | 符号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rfid的网络接入控制 |
CN102547699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广州盛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绑定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769482A (zh) * | 2011-05-03 | 2012-11-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nfc技术链接目标wlan设备的方法、设备、装置及系统 |
CN103369707A (zh) * | 2012-03-27 | 2013-10-2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连接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93147A (zh) * | 2014-06-30 | 2014-10-08 |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近距离wifi自动连接授权的方法 |
CN105228146A (zh) * | 2014-06-30 | 2016-01-06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的车载网络设备及其认证方法 |
CN105282741A (zh) * | 2014-06-30 | 2016-01-2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的车载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
CN105338165A (zh) * | 2014-08-07 | 2016-02-17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410949A (zh) * | 2014-12-22 | 2015-03-11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设备加入路由器白名单的系统和方法 |
CN104507088A (zh) * | 2014-12-22 | 2015-04-08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认证方法及系统 |
CN106060767A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成都数聚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连接无线网络热点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792469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太仓红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 |
CN106792469B (zh) * | 2016-12-28 | 2020-01-03 | 南京贝娇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 |
CN107067279A (zh) * | 2017-03-10 | 2017-08-18 | 重庆科邦尼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路由器的广告推送系统 |
CN107071700A (zh) * | 2017-03-10 | 2017-08-18 | 重庆科邦尼尼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路由器的广告推送方法 |
CN107454557A (zh) * | 2017-07-28 | 2017-12-08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及系统 |
CN107454557B (zh) * | 2017-07-28 | 2020-12-22 | 台州市吉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86730B (zh) | 一种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
CN103702332A (zh) | 一种无源/半有源rfid移动终端及其进行网络鉴权的方法 | |
US10733395B1 (en) | Location-based access to RFID tag information | |
JP4324164B2 (ja) | トランスポンダ機能を有する無線周波数識別トランスポンダ用リーダ装置 | |
US8072327B2 (en) | Causing RFID tags to reply using changed reply timing | |
EP2198652B1 (en) | Rfid based 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 | |
US8446258B2 (en) | Causing RFID tag to change how many remaining commands it will comply with | |
US2016018891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ergy harvest from a 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 | |
US935132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stablishment | |
US8063740B1 (en) | Interfacing to RFID reader utility that causes RFID tags to reply using changed reply timing | |
US10499250B2 (en) | RF client for implementing a hyper distribution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and maintaining a decentralized, distributed database among radio nodes | |
KR20190064406A (ko) | 로컬 포지셔닝 시스템에서 태그를 검색하고 등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
Park | An IoT application service using mobile RFID technology | |
US20200187095A1 (en) | Wi-fi hotspot sharing method for terminal, and terminal | |
CN105099514B (zh) | 由nfc‑b读取器发现多个nfc‑b设备的方法以及对应的nfc‑b读取器 | |
Jameel et al. | Time slot management in backscatter systems for large-scale IoT networks | |
Park | A development of UHF RFID device for mobile IoT service | |
CN105208507A (zh) | 用于名片信息交换的路由器、终端和名片信息交换方法 | |
KR101487349B1 (ko) | 무선 ap에서의 단말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랜 시스템 | |
CN116528200A (zh) | 分离式rfid设备、接收器、激励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3426129B (zh) | 架空通信线缆及室内配线资源管理系统 | |
Park | Cell phone-based mobile RFID: models, mechanisms and its security | |
CN103632173A (zh) | 标签的访问、访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Mitsugi et al. | Enabling globally unique sensor ID with dual-interface RF tag | |
CN208190931U (zh) | 一种数据采集器和客户数据采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