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9864A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99864A CN103699864A CN201310741369.3A CN201310741369A CN103699864A CN 103699864 A CN103699864 A CN 103699864A CN 201310741369 A CN201310741369 A CN 201310741369A CN 103699864 A CN103699864 A CN 1036998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mart card
- technology
-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 signal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9 cha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首先将智能卡设置到移动智能终端中;所述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当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系统,智能卡可以自动识别出当前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天线的技术,并根据选择的结果选择智能卡要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然后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等简单的基本通信功能,它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便携的娱乐设备,同时它在消费、交通等领域能方便快捷的完成非接通信,基于手机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业务(如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非接触通信技术业务逐渐成为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SIM卡制造商等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主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方案有两种:一种是SIMpass技术方案,一种是SWP技术方案。为此,相关的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和支持SWP技术的智能卡也应运而生。
SIMpass技术方案要求智能卡外接天线或者把天线集成到智能卡里,智能卡直接通过天线和外部终端设备通信。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也被称之为双界面SIM卡,它同时支持接触和非接触两种工作模式,接触界面实现SIM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非接触通信功能。利用SIMpass技术,可在无线通信网络及相应的平台的支持下,开展各种基于手机的现场非接触通信服务。典型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业务应用场景是北京一卡通公交,用户只需拿着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在公交POS机前轻松一挥即可安全、便捷的完成支付。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仅限在相应的手机上使用,即只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一般情况下只能在普通手机(非SWP手机)上正常工作,在大多数SWP手机上无法正常工作。其原因在于支持SWP的手机具有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的功能,而支持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也具有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的功能,这样就会导致装有SIMpass技术的智能卡的SWP手机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发生混乱、或者信号强度衰减,导致无法正常通信。
SWP技术方案要求智能卡支持SWP协议,手机通过NFC芯片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然后手机把通信数据转换成符合SW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然后再与智能卡通信。手机的NFC芯片与SIM卡的C6触点相连实现数据通信。SWP技术是一种在单线上实现全双工通信的技术,通信双方通过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叠加在一起,在一条单线上实现全双工通信。只支持SWP技术的智能卡仅限在相应的手机上使用非接功能,即只支持SWP技术的智能卡只能在SWP手机上正常的进行非接通信,在普通手机上无法正常的进行非接通信。其原因在于支持SWP的手机具有NFC芯片,可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并会把通信数据转换成符合SW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与支持SWP协议的智能卡通信。而普通手机上却不具有NFC芯片,不能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这样就无法获取通信数据。同时普通手机也不具有SWP功能,无法把通信数据转换成符合SW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并与支持SWP协议的智能卡通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通过该方法及系统,智能卡能够根据其所接收到的信号自动识别出当前应当使用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更好的满足非接触通信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智能卡设置到移动智能终端中;所述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
(2)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通信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步骤(2)中,根据通信信号来源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方式为:
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步骤(2)中,根据通信信号来源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方式为:
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
再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步骤(2)中,通过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STK菜单预设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包括智能卡和用于装载智能卡的移动智能终端,所述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还包括:
通信技术选择模块,用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通信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所述的智能卡包括:
SIMpass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双界面智能卡芯片支持SIMpass技术;
SWP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SWP智能卡芯片支持SWP技术。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所述的通信技术选择模块包括:
主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所述的通信技术选择模块包括:
被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系统,智能卡可以自动识别出当前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天线的技术,并根据选择的结果选择智能卡要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然后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非接触通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智能卡识别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框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智能卡10和用于装载智能卡10的移动智能终端20,还包括了通信技术选择模块11,其中:
所述的智能卡10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智能卡10包括:
SIMpass模块101,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双界面智能卡芯片支持SIMpass技术;
SWP模块102,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SWP智能卡芯片支持SWP技术。
通信技术选择模块11用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技术选择模块11包括主动选择与屏蔽单元和被动选择与屏蔽单元,其中,
主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被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
也就是说,通信技术选择模块11选择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时,支持主动选择与屏蔽模式和被动选择与屏蔽模式。主动模式下智能卡根据接收的信号来源自动选择与信号对应的技术,屏蔽不支持技术;被动模式下根据用户预设的移动智能终端支持的技术,屏蔽不支持的技术,在被动模式下,如果用户预设的技术与智能卡接收到的信号不对应,则该模式下就会出现通信失败的情况。
图2中示出了通过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移动终端类型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的智能卡识别移动智能终端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框图,智能卡芯片的主要功能是给智能卡COS(智能卡卡片操作系统)提供硬件支持,SIMpass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SIMpass非接触通信技术相应的通信处理,SWP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负责SWP非接触通信技术相应的通信处理。当智能卡和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智能卡10将其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源发送的选择与屏蔽模块,并根据屏蔽模式确定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SWP技术或是SIMpass技术。其中,用户设置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智能卡COS给用户提供STK菜单来设置屏蔽模式,包括上述的主动屏蔽模式和被动屏蔽模式,选择与屏蔽单元是根据用户设置模块设置的屏蔽模式来确定智能卡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方式为主动选择还是根据用户预设的技术进行选择。
图3示出了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将智能卡装载到移动智能终端中;
步骤S22: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在实现方式上可以通过在智能卡上集成双界面智能卡芯片使其支持SIMpass技术,通过在智能卡上集成SWP智能卡芯片支持SWP技术,即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智能卡芯片是指集SWP芯片和SIMpass芯片于一体的智能卡芯片,这个芯片既要能进行SWP通信又要可以进行SIMpass通信。
在将智能卡设置到移动智能终端后,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如银行的POS机、公交刷卡机等)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智能卡接收到的信号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另一类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智能卡根据其接收到的信号来源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一种方式为:
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即根据信号来源自动选择与信号来源对应的技术,具体的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智能卡根据其接收到的信号来源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另一种方式为:
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即根据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确定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STK菜单预设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选择了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后,智能卡即可根据选择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即图3中所示的步骤S23,如果智能卡采用SIMpass技术,智能卡直接通过其外界天线或者集成到智能卡里的天线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如果智能卡采用SWP技术,移动智能终端通过NFC芯片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然后智能移动终端再把通信数据转换成符合SW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再与智能卡通信,从而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但并不限于智能手机。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及系统中,当智能卡与移动智能终端置于有足够场强的非接场中,智能卡中的天线就会由感应,并进行非接通信,接收通信信号。在主动屏蔽模式下智能卡收到SWP通道传来的信号时,自动切换到SWP通道,同时屏蔽SIMpass通道;当卡片收到SIMpass通道传来的信号时,自动切换到SIMpass通道,同时屏蔽SWP通道;当两个通道都没有信号时,两个通道都处于开启状态。在被动屏蔽模式下,根据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要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屏蔽掉手机不支持非接触通信技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智能卡可以自动识别出当前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天线的技术,并根据选择的结果选择智能卡要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然后完成非接触通信业务,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智能卡设置到移动智能终端中;所述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
(2)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通信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通信信号来源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方式为:
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根据通信信号来源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方式为:
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STK菜单预设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
5.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包括智能卡和用于装载智能卡的移动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卡支持SIMpass技术和单线协议SWP技术;还包括:
通信技术选择模块,用于在移动智能终端与外部终端设备通信进行非接触通信时,智能卡根据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选择其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所述的通信信号来源包括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和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卡包括:
SIMpass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双界面智能卡芯片支持SIMpass技术;
SWP模块,用于通过智能卡上集成的SWP智能卡芯片支持SWP技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技术选择模块包括:
主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智能卡根据其所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自动选择其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WP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SIMpass技术,若智能卡接收到的是来自SIMpass信道的信号,则屏蔽智能卡的单线协议SWP技术。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技术选择模块包括:
被动选择与屏蔽单元,用于确定智能卡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来源,并查看信号来源与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是否相对应,若是则选择智能卡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为用户预设的智能卡所支持的非接触通信技术,若否则通信结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1369.3A CN103699864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PCT/CN2014/082073 WO2015096458A1 (zh) | 2013-12-27 | 2014-07-11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41369.3A CN103699864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99864A true CN103699864A (zh) | 2014-04-02 |
Family
ID=5036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41369.3A Pending CN103699864A (zh) | 2013-12-27 | 2013-12-27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699864A (zh) |
WO (1) | WO201509645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96458A1 (zh) * | 2013-12-27 | 2015-07-02 |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CN105530033A (zh) * | 2014-09-28 | 2016-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非接触通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040A (zh) * | 1996-12-10 | 1999-12-29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型通信系统和用于该系统的询问器 |
CN101561894A (zh) * | 2009-05-19 | 2009-10-21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智能卡及确定第二控制器通信速率的方法 |
CN102063635A (zh) * | 2010-10-15 | 2011-05-18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多接口移动支付智能卡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26658A (zh) * | 2011-11-01 | 2012-04-25 | 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 | 支持双协议的非接触通讯智能卡 |
CN202906987U (zh) * | 2012-05-30 | 2013-04-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卡插槽和终端 |
CN203025754U (zh) * | 2012-12-21 | 2013-06-26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手机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13729A1 (fr) * | 2006-04-05 | 2007-10-11 | Nxp B.V. | Procécé d'allocation dynamique des contacts d'une carte à puce d'abonné dans un terminal mobile, et carte à puce d'abonné et terminal mobile correspondants |
CN101916950B (zh) * | 2010-04-06 | 2013-06-12 |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全芯片集线器 |
CN101894290B (zh) * | 2010-04-06 | 2015-07-08 |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通信装置 |
TWI504229B (zh) * | 2010-05-27 | 2015-10-11 |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 支援電子錢包功能之行動裝置 |
CN103714306A (zh) * | 2013-12-27 | 2014-04-09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终端类型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CN103699864A (zh) * | 2013-12-27 | 2014-04-02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
2013
- 2013-12-27 CN CN201310741369.3A patent/CN103699864A/zh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7-11 WO PCT/CN2014/082073 patent/WO201509645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040A (zh) * | 1996-12-10 | 1999-12-29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非接触型通信系统和用于该系统的询问器 |
CN101561894A (zh) * | 2009-05-19 | 2009-10-21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智能卡及确定第二控制器通信速率的方法 |
CN102063635A (zh) * | 2010-10-15 | 2011-05-18 |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多接口移动支付智能卡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26658A (zh) * | 2011-11-01 | 2012-04-25 | 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 | 支持双协议的非接触通讯智能卡 |
CN202906987U (zh) * | 2012-05-30 | 2013-04-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卡插槽和终端 |
CN203025754U (zh) * | 2012-12-21 | 2013-06-26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手机卡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96458A1 (zh) * | 2013-12-27 | 2015-07-02 |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CN105530033A (zh) * | 2014-09-28 | 2016-04-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非接触通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5530033B (zh) * | 2014-09-28 | 2018-08-2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非接触通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96458A1 (zh) | 2015-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48310B (zh) | 一种安卓系统的多待终端及终端实现多待的方法 | |
CN101639890B (zh) | 一种移动终端、支持多sim卡的nfc装置及实现方法 | |
CN105263140A (zh) | 一种实现sim卡远程鉴权的系统与方法 | |
CN110809255B (zh) | 一种卡信息激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3347105B (zh) | 一种兼容swp功能的手机射频sim卡 | |
CN102325203B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装置 | |
CN104301456A (zh) | 转接电话的方法、穿戴设备和终端 | |
CN101329779A (zh) | 利用门禁/考勤系统发布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3249085A (zh) | 一种WiFi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 | |
US20170154327A1 (en) |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KR102374740B1 (ko) | 전자 장치 및 양방향 통신 운용 방법 | |
CN202799183U (zh) | 具有多个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通信装置 | |
CN103714306A (zh) | 基于移动终端类型的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
CN105991816A (zh) | 用户识别模块、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 |
US9572015B2 (en) | Contactless programming of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 |
CN103699864A (zh) | 一种智能卡非接触通信技术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 |
CN102917415A (zh) | 双模移动终端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 |
EP2988539B1 (en) |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03929836A (zh) | 一种基于蓝牙协议的平板电脑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0444673C (zh) | 语音邮件提示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移动通信终端 | |
KR20130096813A (ko) | 가상전화번호 운영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4469720A (zh) | 一种回拨来电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946594A (zh) | Telematics系统中使用“一键导航”时自动获取设备信息的方法 | |
CN103647874A (zh) | 一种短信双卡双待识别系统及方法 | |
CN104640244A (zh) | 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